大学生理健康课大一必考内容提纲

更新时间:2023-10-04 07: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概论

1.健康新概念(现代健康观)“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良好状态”—三维健康观1948年WHO 1989年又注入新的内容---道德健康 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道德健康。

2.亚健康状态 身体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但体力降低、反应能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和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

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潜病期。

3.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常感低热、咽喉痛、关节痛、记忆力下降、抑郁等表现。)

4.影响健康的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饮食生活方式:吸烟、酗酒、饱餐、甜食、脂肪等。 不良休息方式:熬夜、网隐、长时间看电视等。 不健康运动方式:久坐、运动不足。 不健康心理活动:冷漠、自私、孤独、嫉妒。 不良交友方式:功利化、物质化。

不健康的情感方式:夫妻间感情淡漠、溺爱孩子、对他人冷淡。

环境因素(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个体差异、病原菌入侵) 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5.健康的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营养素合理搭配, 酸碱性食物搭配,四时气候择食,食物性味择食;早餐总热量晚餐25%)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健康 4个8: 8小时,8千步,8分饱,8杯水 6.大学生膳食注意 35%,午餐

40%,

7.标准体重?

165cm以下:标准体重=身高-100 165cm以上:标准体重=身高-110 体重指数=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体重指数 0.9-1.1正常;1.1-1.2超重;

12-1.3肥胖;1.3以上重度肥胖; 0.8-0.9轻度营养不良;0.6-0.8中度营养不良;0.6以下重度营养不良。 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 感染是指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克服人体的防御机能,侵入人体的特定部位,并

能在入侵处或其他部位生长与繁殖的过程。

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 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 ? 各种传染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 ? 各种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从流行性的强度和广度来看,可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和大流行。

?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终止的过程称为流行过程,它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条件 ? 传染源 ?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 传播途径

进食四只脚的不如两只脚的,两只脚的不如没有脚的

? 空气---所有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脑

?

水---肠道传染病:霍乱、痢疾、甲肝、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 ? 食物 ---所有肠道传染病 ;

? 接触传播 ---狂犬病、乙肝、艾滋病(直接);

红眼病、大部分肠道传染病、性病(间接) ? 虫媒传播---乙脑、鼠疫 、疟疾; ? 土壤传播---破伤风、炭疽、寄生虫病

?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

? 我国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共39种。甲类传染病:共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共26种。丙类传染病:共11种

? 1、传染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五早原则:1.早发现、2.早诊断、3.早隔离、4.早治疗、5.早报告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措施和特异性措施 对易感人群应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耐热物品、金属器械、餐具、衣物等。 2.常用消毒方法

煮沸:耐热物品、金属器械、餐具、衣物等。

蒸汽消毒 不怕受热受潮的物品:衣物、注射器、输液用具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 自然法人工法 化学消毒剂 三.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上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乏力等中毒症状较重为特征。多见于冬春季 预防措施:

(1)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注意防寒保暖。

(3) 学校的公共场所及宿舍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搞好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

(4)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减少大型集会,外出时应带口罩。

(5)预防接种灭活流感疫苗

(6)病人所在宿舍要及时消毒。

2.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 传染源:腮腺炎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以冬、春二季发病率最高。 患病后可产生持久性免疫力。

临床表现:1~2天后可见腮腺肿胀疼痛,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张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胀于4~5日后逐渐消退,全部病程约10~14日。成人患者有时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

预防(1)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隔离病人至临床症状消失。

(2)学校的公共场所及宿舍内要经常开窗通风。 (3)被污染的用具需煮沸消毒或暴晒。 (4)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减毒活疫苗

治疗一、一般治疗:隔离患者,卧床休息,注意口腔卫生,二、对症治疗:外敷-紫金锭

3.肺结核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常有低热、乏力、咳嗽、咳血、胸痛等症状。

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排菌是造成肺结核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分为: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根据在病理上和X线形态上的不同又可分为浸润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及结核性胸膜炎等。)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长期低热,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晨降至正常,同时伴有消瘦、乏力、夜间盗汗、咳嗽、咯血、胸痛、

临床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结合X线检查和痰培养可明确诊断。

4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亦可由于接触病人的衣物、玩具、用具等而得病。一般自出疹前一日至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具有传染性。本病潜伏期大约2-3周。

临床表现:发热的同时或于发热1-2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面部,最后到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呈向心性分布,而且从斑疹->丘疹->水疱->开始结痂,短者约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因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成人患水痘,其症状较儿童严重. 成人患水痘,其症状较儿童严重,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全身症状严重,皮疹融合成片,易并发肝炎、肺炎、脑炎.

预防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

4、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治疗 禁用激素

5.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性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血液、体液传播。分类:甲、乙、丙、丁、戊五型,其中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最高。甲型和戊型主要为急性肝炎,乙、丙、丁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常见。 (一)甲型肝炎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造成暴发或散发流行。 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人群对甲型肝炎普遍易感。

一般情况下甲型肝炎多为散发或小流行,秋、冬两季多见,发病较急,病程较短,预后较好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2~6周,平均为30天,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起病急骤,起病前1~5天,常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咽痛、关节痛等症状,随后常出现明显的厌油、恶心、呕吐、肝脏肿大、肝区疼痛、尿液颜色逐渐加深呈浓茶状,部分患者巩膜、皮肤可出现黄染,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可升高 预防

(1)控制传染源。甲型肝炎的隔离期自发病日起应不少于30天。 (2)切断传播途径。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防止病从口入。 (3)保护易感人群。使用减毒甲肝活疫苗注射进行主动免疫。 (二)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主要经血液(输血、注射)、母婴

及性生活等途径传播,本病常导致慢性感染,部分患者最终可转为肝硬化和肝癌。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性传播 密切接触传播 医源性传播

临床表现 急性期的主要症状有乏力、厌食、尿液颜色逐渐加深、腹胀、肝区疼痛、肝脏肿大等。乙型肝炎以无黄疸型较为多见,黄疸型少见。 预后 较差

在成年期感染者中约5%可转为慢性。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至少有10~20%,最终可转化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诊断 乙肝五项---两对半检查

1、3、5阳性----大三阳;1、4、5阳性----小三阳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血液、体液、母婴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注射乙肝疫苗

5.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粘膜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

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及全身毒血症状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

传染源:菌痢病人和带菌者急性期菌痢病人的传染性最强。人群对菌痢普遍易感全年都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

菌痢分类 急性菌痢(普通型、轻型、重型和中毒型四种类型。)慢性菌痢(痢疾病程超过两个月就称为慢性痢疾)

临床表现 普通型,起病较急,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伴头痛、食欲不振,随后出现腹痛、腹泻、大便起初为稀便、后转为粘液脓血便,每天排便10~20次或更多,量少,有里急后重感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饮食、饮水、个人及环境卫生,不吃生冷、变质、不洁食物,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好饮食及消灭苍蝇) 3.保护易感人群 : 增强体质,可口服依链菌株活疫苗。 6.霍乱是由霍乱弧菌产生的肠毒素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情严重者表现为剧烈吐泻、大量水和电解质的迅速丢失、低血容量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传染源:霍乱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而传播

易感性:普遍易感。患过霍乱的人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再感染者少见。 发病季节:霍乱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病,发病高峰期为7~8月。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接种霍乱菌苗 7.细菌性食物中毒 本病夏、秋季多见

其特征是突然暴发,潜伏期短,集体同时发病,发病者均与食用被细菌及毒素污染的食物有明确的联系等 常见类型

沙门氏菌属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型食物中毒;、嗜盐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型食物中毒;

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后引起的神经型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属 食用被病原菌污染后未经加热消毒的食物,尤潜伏期较短,最短可于进食后2小时发病。起病较急, 其是患病动物的肉、血及内脏等。 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部分患者有头 痛及全身酸痛,伴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多呈水样 便,深黄色或带绿色,有恶臭,粪便中有未消化食物. 嗜盐菌 主要经被致病菌污染的海产品或用盐腌制的食品传播 以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在食品中能产生肠毒素,并使蛋白质中的组氨酸脱羧而生成组胺,从而引起胃肠炎或过敏反应。水产品(主要是赤身青皮鱼类)是产生组胺的主要食品。 急骤起病、胃肠道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头痛、发热等。 或呈过敏反应:皮肤潮红、头痛、酒醉貌、荨麻疹等。葡萄球菌 常见食品主要是淀粉类(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 起病急骤,呕吐剧烈伴失水及虚脱。 肉毒杆菌外毒素 肉毒杆菌外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毒力强大。厌氧条件下繁殖。 主要通过罐头食肉毒中毒均以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或咽部肌肉麻痹,重临床表现, 病死率极高。 品、发酵馒头、家制臭豆腐和豆瓣酱等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品致病。 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通过近距离传染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检查和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等5个方面进行诊断 预防 1、应尽量减少与病人或在潜伏期的感染者密切接触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集会 ;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门窗通风;

4、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营养均衡、定时作息、适当活动、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度疲劳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5、教室、宿舍定时消毒; 6、出现相关病症:去医院就医

7、对与“非典”患者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 四.性病的概述

一、概念:性病(又称性传播疾病)是一种由性行为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过去只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现代医学把上述四种病归属于经典性病,除上述四种经典性病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gb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