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中数学文科考点荟萃
更新时间:2023-06-02 01: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高中数学考点荟萃
——献给2014年高三(文科)考生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x|y lgx}—函数的定义域; {y|y lgx}—函数的值域;
{(x,y)|y lgx}—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A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 A.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注意:条件为A B,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A 的情况 如:A {x|ax 2x 1 0},如果A R ,求a的取值.(答:a 0) ④CU(A B) CUA CUB,CU(A B) CUA CUB;; (A B) C A (B C) . (A B) C A (B C)
⑤A B A A B B A B CUB CUA A CUB CUA B R. ⑥A B元素的个数:card(A B) cardA cardB card(A B).
⑦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n 2.
3.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
如:已知函数f(x) 4x 2(p 2)x 2p p 1在区间[ 1,1]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使 f(c) 0,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答:( 3,))
23
2
2
2
4.原命题: p q;逆命题: q p;否命题: p q;逆否命题: q p;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如:“sin sin ”是“ ”的 条件.(答:充分非必要条件) 5.若p q且q p,则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或q是p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6.注意命题p q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 命题p q的否定是p q;否命题是
;“p且q”的否定是“ p或 q”. p q.命题“p或q”的否定是“ p且 q”
如:“若a和b都是偶数,则a b是偶数”的否命题是“若a和b不都是偶数,则a b是奇数”
否定是“若a和b都是偶数,则a b是奇数”. 7.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二.函数
1.①映射f:A B是:⑴ “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对应;⑵集合A中的元素必有象且A中不 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集合B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象(即象集 B).
②一一映射f:A B: ⑴“一对一”的对应;⑵A中不同元素的象必不同,B中元素都有原象.
2.函数f: A B是特殊的映射.特殊在定义域A和值域B都是非空数集!据此可知函数图像与x轴的垂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但与y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任意个.
3.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4.求定义域:
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如:分母 0; 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
对数真数 0,底数 0且 1; 零指数幂的底数 0); 实际问题有意义;
若f(x)定义域为[a,b],复合函数f[g(x)]定义域由a g(x) b解出; 若f[g(x)]定义域为[a,b],则f(x)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g(x)的值域. 5.求值域常用方法:
①配方法(二次函数类); ②逆求法(反函数法);
③换元法(特别注意新元的范围).
④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⑤不等式法 ⑥单调性法;
⑦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⑧判别式法(慎用):
⑨导数法(一般适用于高次多项式函数). 6.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
⑴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 ⑵代换(配凑)法;
⑶方程的思想----对已知等式进行赋值,从而得到关于f(x)及另外一个函数的方程组。 7.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⑴函数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其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确定奇偶性方法有定义法、图像法等;
⑵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 f( x) f(|x|);定义域含零的奇函数必过原点(f(0) 0); ⑶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 f( x) 0或
f( x)f(x)
1(f(x) 0);
⑷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
注意:若判断较为复杂解析式函数的奇偶性,应先化简再判断;既奇又偶的函数有无数个 (如f(x) 0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即可).
⑸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⑹确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有定义法、导数法、图像法和特值法(用于小题)等. ⑺复合函数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提醒:求单调区间时注意定义域) 如:函数y log1( x2 2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答:(1,2))
2
8.函数图象的几种常见变换
⑴平移变换:左右平移---------“左加右减”(注意是针对x而言); 上下平移----“上加下减”(注意是针对f(x)而言). ⑵翻折变换:f(x) |f(x)|;f(x) f(|x|). ⑶对称变换:
①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②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③函数y f(x)与y f( x)的图像关于直线x 0(y轴)对称;函数y f(x)与函数 y f( x)的图像关于直线y 0(x轴)对称;
④若函数y f(x)对x R时,f(a x) f(a x)或f(x) f(2a x)恒成立,则y f(x)图像关于直线x a对称;
⑤若y f(x)对x R时,f(a x) f(b x)恒成立,则y f(x)图像关于直线x 称;
⑥函数y f(a x),y f(b x)的图像关于直线x
b a2
a b2
对
对称(由a x b x确定);
对称;
f(x) A f(x)
2
⑦函数y f(x a)与y f(b x)的图像关于直线x ⑧函数y f(x),y A f(x)的图像关于直线y
A2
a b2
对称(由y 确定);
⑨函数y f(x)与y f( x)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函数
y f(x),y n f(m x)的图像关于点(,)对称;
22
mn
⑩函数y f(x)与函数y f(x)的图像关于直线y x对称;曲线C1:f(x,y) 0,关于 y x a,y x 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 a,x a) 0(或f( y a, x a) 0; 曲线C1:f(x,y) 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 x,2b y) 0. 9.函数的周期性:
⑴若y f(x)对x R时f(x a) f(x a)恒成立,则 f(x)的周期为2|a|; ⑵若y 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 a对称,则f(x)的周期为2|a|; ⑶若y 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 a对称,则f(x)的周期为4|a|;
⑷若y 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的周期为2|a b|;
⑸y 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a,x b(a b)对称,则函数y f(x)的周期为2|a b|; ⑹y f(x)对x R时,f(x a) f(x)或f(x a) 10.对数:
⑴logab loganbn(a 0,a 1,b 0,n R ); ⑵对数恒等式alogaN N(a 0,a 1,N 0); ⑶loga(M N) logaM logaN;loga
MN
1f(x)
1
,则y f(x)的周期为2|a|;
logaM logaN;logaMn nlogaM;
loga logaM;
n
1
⑷对数换底公式logaN
logbNlogba
(a 0,a 1,b 0,b 1);
推论:logab logbc logca 1 loga1a2 loga2a3 logan 1an loga1an.
(以上M 0,N 0,a 0,a 1,b 0,b 1,c 0,c 1,a1,a2, an 0且a1,a2, an均不等于1) 11.方程k f(x)有解 k D(D为f(x)的值域);a f(x)恒成立 a [f(x)]最大值, a f(x)恒成立 a [f(x)]最小值.
12.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 ⑴分离参数法(最值法);
⑵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3)函数方法;
13.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 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4.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f(x) ax2 bx c(a 0);
②顶点式:f(x) a(x h)2 k(a 0);
③零点式:f(x) a(x x1)(x x2)(a 0).
15.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先画图再研究 0、轴与区间关系、区间端点函数值符号; 16.复合函数:
⑴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f(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可由不等式
a g(x) b解出;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⑵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17.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知道即可) ⑴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⑵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⑶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⑷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⑸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在各自的定义域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⑹y f(x)与y f 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
f[f 1(x)] x(x B),f 1[f(x)] x(x A).
18.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端点法)
f(a) 0 f(a) 0
f(u) g(x)u h(x) 0(或 0)(a u b) (或 );
f(b) 0f(b) 0
19.函数y ax b(c 0,ad bc)的图像是双曲线:
cx d
①两渐近线分别直线x d(由分母为零确定)和直线y a(由分子、分母中x的系数确定);
c
c
②对称中心是点( d,a); ③反函数为y
b
cc
b dx; cx a
20.函数y ax (a 0,b
0):增区间为( ,x
),
减区间为[ .
如:已知函数f(x)
ax 1x 2
在区间( 2, )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
(, )).
2
1
三.数列
S1(n 1)
1.由Sn求an,an 注意验证a1是否包含在后面an的公式中,若不符合要 *
S S(n 2,n N) n 1 n
54(n 1)
单独列出.如:数列{an}满足a1 4,Sn Sn 1 an 1,求an(答:an ).
3 4n 1(n 2)3
2.等差数列
{an} an an 1 d(d为常数) 2an an 1 an 1(n 2,n N*) an an b(a d,b a1 d) Sn An2 Bn(A ,B a1 );
2
2
d
d
3.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an am (n m)d,d
am anm n
;
②m n l k am an al ak(反之不一定成立);特别地,当m n 2p时,有
am an 2ap;
③若{an}、{bn}是等差数列,则{kan tbn}(k、t是非零常数)是等差数列;
④等差数列的“间隔相等的连续等长片断和序列”即 Sm,S2m Sm,S3m S2m, 仍是等差数列; ⑤等差数列{an},当项数为2n时,S偶 S奇 nd,S奇 an;项数为2n 1时,
S偶
an 1
S偶 S奇 a中 an(n N*),S2n 1 (2n 1)an,且S奇 n;An f(n) an f(2n 1).
S偶
n 1
Bn
bn
⑥首项为正(或为负)的递减(或递增)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或最小)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an 0 an 0 (或 ).也可用Sn An2 Bn的二次函数关系来分析.
an 1 0 an 1 0
⑦若an m,am n(m n),则am n 0;若Sn m,Sm n(m n),则Sm n (m n); 若Sm Sn(m n),则Sm+n=0;S3m=3(S2m-Sm);Sm n Sm Sn mnd. 4.等比数列{an} 5.等比数列的性质 ①an
amq
n m
an 1an
2
q(q 0) an an 1an 1(n 2,n N*) an a1qn 1.
,q n
②若{an}、{bn}是等比数列,则{kan}、{anbn}等也是等比数列;
na1(q 1) na1(q 1)
③Sn a(1 qn)a aq; a1na1
1n1
q (q 1) (q 1) 1 q 1 q1 q1 q
④m n l k aman alak(反之不一定成立);Sm n Sm qmSn Sn qnSm. ⑤等比数列中Sm,S2m Sm,S3m S2m, (注:各项均不为0) 仍是等比数列. ⑥等比数列{an}当项数为2n时,
S偶S奇
q;项数为2n 1时,
S奇 a1S偶
q.
6.①如果数列{an}是等差数列,则数列{Aan}(Aan总有意义)是等比数列;如果数列{an}是等比数
列,
则数列{loga|an|}(a 0,a 1)是等差数列;
②若{an}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an}是非零常数数列;
③如果两个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数列的公差是原两个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数列是等比数列,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探求其通项;
④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 d,a,a 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 3d,a d,a d,a 3d; 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aq;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
qa
aq
,,aq,aq3(为什么?) q
a
7.数列的通项的求法:
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S1,(n 1)
⑵已知Sn(即a1 a2 an f(n))求an用作差法:an .
S S,(n 2)n 1 n
S1,(n 1)a ⑶由Sn和an的关系式求an:n
S S,(n 2)n 1 n
(4)已知数列递推式求an
i、累加法、若an 1 an f(n)求an用迭加法.
ii、累乘法。已知
an 1
an
f(n),求an用迭乘法.
f(1),(n 1)
注意已知a1 a2 an f(n)求an用作商法:an f(n),(n 2).
f(n 1)
iii、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 ①形如an kan 1 b,an kan 1 bn,
an kan 1 a n b(k,b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的等比数列后,再求an.
②形如an
an 1kan 1 b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 “取倒数法”求通项.
iv、二阶递推公式(略) 8.数列求和的方法:
①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②分组求和法; ③倒序相加; ④错位相减; ⑤分裂通项法.
公式:1 2 3 n n(n 1);
21
12 22 32 n2 n(n 1)(2n 1);
6
1
13 23 33 n3 [
1n(n 1)
1n k
1
n(n 1)21
]2;
1 3 5 n n2;
常见裂项公式
1n(n k)
1n(n 1)(n 1)
n
1n 1
;
(
kn
1
11
);
1(n 1)(n 2)
[
2n(n 1)
];
2
常见放缩公式:1
2 .
9.“分期付款”、“森林木材”型应用问题
⑴这类应用题一般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但在求解过程中,务必“卡手指”,细心计算“年限”.对于“森林木材”既增长又砍伐的问题,则常选用“统一法”统一到“最后”解决. ⑵利率问题:
①单利问题:如零存整取储蓄(单利)本利和计算模型:若每期存入本金p元,每期利 率为r,则n期后本利和为:Sn p(1 r) p(1 2r) p(1 nr) p(n
n(n 1)2
; r)(等差数列问题)
②复利问题:按揭贷款的分期等额还款(复利)模型:若贷款(向银行借款)p元,采用分期等额
还款方式,从借款日算起,一期(如一年)后为第一次还款日,如此下去,分n期还清.如果每期利率为r(按复利),那么每期等额还款x元应满足:p(1 r)n x(1 r)n 1 x(1 r)n 2 x(1 r) x(等比数列问题). 四.三角函数
1. 终边与 终边相同 2k (k Z);
终边与 终边共线 k (k Z);
终边与 终边关于x轴对称 k (k Z);
终边与 终边关于y轴对称 2k (k Z); 终边与 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k (k Z);
终边与 终边关于角 终边对称 2 2k (k Z).
2.弧长公式:l | |r;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 1lr 1| |r2;1弧度(1rad)≈57.3 .
2
2
3.三角函数符号(“正号”)规律记忆口诀:“
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注意: tan15 cot
75 2;tan75 cot15 2 4.三角函数同角关系中(八块图):注意“正、余弦三兄妹
sinx cosx、sinx cosx”的关系.
如(sinx cosx)2 1 2sinxcosx等.
5.对于诱导公式,可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概括; (注意:公式中始终视) ... .为锐角....
1
6.角的变换:已知角与特殊角、已知角与目标角、已知角 与其倍角或半角、两角与其和差角等变换.
sin cos
sin
cos
如: ( ) ;2 ( ) ( );2 ( ) ( ); 2
2
2
2
2
;
( ) ( )等;“1”的变换:1 sin2x cos2x tanx
cotx 2sin30 tan45 ; 7.重要结论:asinx bcosx x )其中tan 重要公式sin2 1 cos2 ;cos2
2
ba
);
1
cos2
2
;tan
2
sin 1 cos
1 cos sin
;
|cos sin|.
2
2
万能公式:sin2
2tan 1 tan
;cos2
1 tan 1 tan k
2
2
;tan2
2tan 1 tan
.
k
8.正弦型曲线y Asin( x )的对称轴x
k
(k Z);对称中心(
2
,0)(k Z);
k
余弦型曲线y Acos( x )的对称轴x
(k Z);对称中心(
,0)(k Z);
9.熟知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倍公式,正、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勿忘三内角和等于180 ,一般用正、余弦定理实施边角互化; 正弦定理:
asinA
2
2
bsinB
2
csinC
2R;
b c a
2bc
2
2
2
余弦定理:a b c 2bccosA,cosA
(b c) a
2bc
22
1;
正弦平方差公式:sin2A sin2B sin(A B)sin(A B); 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
1
2S ABCa b c
abc
4R
; ;
面积公式:S absinC
2
射影定理:a bcosC ccosB. 10. ABC中,易得:A B C ,
①sinA sin(B C),cosA cos(B C),tanA tan(B C).
②sin
A2
cos
B C2
,cos
A2
sin
2
B C2
,tan
A2
cot
B C2
.
③a b A B sinA sinB ④锐角 ABC中,A B
,sinA cosB,cosA cosB,a2 b2 c2,类比得钝角 ABC结论.
⑤tanA tanB tanC tanAtanBtanC.
11.角的范围:异面直线所成角(0,];直线与平面所成角[0,];二面角和两向量的夹角[0, ];
2
2
直线的倾斜角[0, );l1到l2的角[0, );l1与l2的夹角(0,].注意术语:坡度、仰角、俯角、方位
2
角等.
五.平面向量
1.设a (x1,y1),b (x2,y2).
(1)a//b x1y2 x2y1 0;
(2)a b a b 0 x1x2 y1y2 0.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和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
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1、 2,使a 1e1 2e2.
3.设a (x1,y1),b (x2,y2),则a b |a||b|cos x1x2 y1y2;其几何意义是a b等于a的长度
a b 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a在b的方向上的投影|a|cos |b|
AB
4.三点A、B、C共线 AB与AC共线;与AB共线的单位向量 .
|AB|
a b
5.平面向量数量积性质:设a (x1,y1),b (x2,y2),
则cos
|a||b| 注意: a,b 为锐角 a b 0,a,b不同向; a,b 为直角 a b 0; a,b 为钝角
a b 0,a,b不反向.
0 |a b| |a| |b| |a| |b| |a b|6.a b同向或有;a b反向或有0
|a b| |a| |b| |a| |b| |a b|;a b不共线 |a| |b| |a b| |a| |b|.
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⑴若a (x1,y1),b (x2,y2),则a b x1x2 y1y2;
2 |AB| ⑵若a (x,y),则a a a x2 y2.
8.熟记平移公式和定比分点公式.
①当点P在线段P1P2上时, 0;当点P在线段P1P2(或P2P1)延长线上时, 1或 1 0.
PP2;且P②分点坐标公式:若PP11(x1,y1),P(x,y)P2(x2,y2); x1 x2x1 x2
x x 1 2
( 1)( 1). 则, 中点坐标公式:
y y1 y2 y y1 y2
1 2
③P1,P,P2三点共线 存在实数 、 使得OP OP1 OP2且 1.
9.三角形中向量性质:
ABACABAC
①AB AC过BC边的中点:( ) ( );
|AB|
|AC|
|AB|
|AC|
1
②PG (PA PB PC) GA GB GC 0 G为 ABC的重心;
3
③PA PB PB PC PA PC P为 ABC的垂心;
ABAC
④|BC|PA |CA|PB |AB|PC 0 P为 ABC的内心; ( )( 0)所在直线过
|AB|
|AC|
ABC内心.
⑤设A(x1,y1),B(x2,y2),S AOB
12
xAyB
xByA
1 S ABC |AB||AC|sinA2
⑥O为 ABC内一点,则S BOCOA S AOCOB S AOBOC 0.
x x h
10.P(x,y) (PP a); P(x,y),有
y y k
按a (h,k)平移
y f(x) y k f(x h). 六.不等式
1.掌握课本上的几个不等式性质,注意使用条件,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按a (h,k)平移
①若ab 0,b a,则
1a
.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b
1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2.掌握几类不等式(一元一次、二次、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尤其注意 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含参数的不等式;勿忘数轴标根法,零点分区间法. 3.掌握重要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若a,b 0,
a b 21 1ab
2
(当且仅当a b时取等号)使用条
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
(2)a,b,c R,a2 b2 c2 ab bc ca(当且仅当a b c时,取等号); (3)公式注意变形如:
a b2
2
2
(
a b2
)2,ab (
a b2
)2;
(4)若a b 0,m 0,则
a
bb ma m
(真分数的性质);
4.含绝对值不等式:
a,b同号或有0 |a b| |a| |b| |a| |b| |a b|;
a,b异号或有0 |a b| |a| |b| |a| |b| |a b|.
5.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⑴比较法:作差比较:A B 0 A B.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⑵综合法:由因导果;
⑶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 需证…,只需证…; ⑷反证法:正难则反;
⑸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放缩法的方法有: ①添加或舍去一些项,
|a|; n. 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③利用基本不等式,
④利用常用结论:
11(k 1)k
1k
n (n 1)
2
.
1
0 20
k1
1k 1
11
;
1k 1
1
(k 1)k
(程度大);
k
1
30
1k
1k 1
(
1
2k 1
1k 1
)(程度小);
⑹换元法:
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代数换元.如:知x2 y2 a2,可设x acos ,y asin ;知x2 y2 1,可设x rcos ,y rsin (0 r 1);知
xa
22
yb
22
co s y, 1,可设x ab s;i已知
xa
22
yb
22
1,可设
x ase c y,b t. a
⑺最值法,如:a f(x)最大值,则a f(x)恒成立.a f(x)最小值,则a f七.直线和圆的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的范围是[0, );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关系k tan ( )(如右图):
2
3.直线方程五种形式: ⑴点斜式:已知直线过点(x0,y0)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 y0 k(x0轴的直线. ⑵斜截式:已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和斜率k,则直线方程为y kx b,它不包括垂直于x轴的直线.
⑶两点式:已知直线经过P1(x1,y1)、P2(x2,y2)两点,则直线方程为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⑷截距式:已知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为a,b,则直线方程为
ax
yb
y y1y2 y1
x x1x2 x1
,它不包括垂
1,它不包括垂直于坐
标
轴的直线和过原点的直线.
⑸一般式:任何直线均可写成Ax By C 0(A,B不同时为0)的形式.
提醒:⑴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都有局限性.(如点斜式不适用于斜率不存在的直线,还有截距式呢?)
⑵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直线两截距相等 直线的斜率为 1或直线过原点;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 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 直线的斜率为 1或直线过原点.
⑶截距不是距离,截距相等时不要忘了过原点的特殊情形. 4.直线l1:A1x B1y C1 0与直线l2:A2x B2y C2 0的位置关系: ⑴平行 A1B2 A2B1 0(斜率)且B1C2 B2C1 0(在y轴上截距); ⑵相交 A1B2 A2B1 0;
(3)重合 A1B2 A2B1 0且B1C2 B2C1 0. 5.直线系方程:
①过两直线l1:A1x B1y C1 0,l2:A2x B2y C2 0.交点的直线系方程可设为
A1x B1y C1 (A2x B2y C2) 0;
②与直线l:Ax By C 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可设为Ax By m 0(m c);
③与直线l:Ax By C 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可设为Bx Ay n 0. 6.到角和夹角公式:(文科不作要求) 7.点P(x0,y0)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公式d;
.
两条平行线Ax By C1 0与Ax By C2
0的距离是d
x x2 x3y1 y2 y3
8.设三角形 ABC三顶点A(x1,y1),B(x2,y2),C(x3,y3),则重心G(1,);
33
9.有关对称的一些结论
⑴点(a,b)关于x轴、y轴、原点、直线y x的对称点分别是(a, b),( a,b),( a, b),(b,a). ⑵曲线f(x,y) 0关于下列点和直线对称的曲线方程为: ①点(a,b):f(2a x,2b y) 0; ②x轴:f(x, y) 0; ③y轴:f( x,y) 0; ④原点:f( x, y) 0; ⑤直线y x: f(y,x) 0; ⑥直线y x:f( y, x) 0; ⑦直线x a:f(2a x,y) 0.
10.⑴圆的标准方程:(x a)2 (y b)2 r2.
⑵圆的一般方程:x2 y2 Dx Ey F 0(D2 E2 4F 0).
特别提醒:只有当D2 E2 4F 0时,方程x2 y2 Dx Ey F 0才表示圆心为( (二元二次方程
D2
, ),
2
E
Ax2 Bxy Cy2 Dx Ey F 0表示圆 A C 0,
且B 0,D2 E2 4AF 0).
x a rcos ⑶圆的参数方程: ( 为参数),其中圆心为(a,b),半径为r.圆的参数方程主要应
y b rsin
用是三角换元:x2 y2 r2 x rcos ,y rsin ;
x2 y2 t2 x rcos ,y rsin (0 r .
⑷以A(x1,y1)、B(x2,y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x x1)(x x2) (y y1)(y y2) 0;
1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通常用几何法(计算圆心到直线距离).点P(x0,y0)及圆的方程
(x a)2 (y b)2 r2.
①(x0 a)2 (y0 b)2 r2 点P在圆外; ②(x0 a)2 (y0 b)2 r2 点P在圆内; ③(x0 a)2 (y0 b)2 r2 点P在圆上.
12.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点P(x0,y0)在圆x2 y2 r2上,则过点P的切线方程为:x0x y0y r2; 过圆(x a)2 (y b)2 r2上一点P(x0,y0)切线方程为(x0 a)(x a) (y0 b)(y b) r2. 13.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x轴垂直的直线.
1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 决弦长问题.①d r 相离 ②d r 相切 ③d r 相交
1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经常转化为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设两圆的圆心距为d,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R: |R r| d R r d R r 两圆相离;d R r 两圆相外切;两
圆相交;d |R r| 两圆相内切; d |R r| 两圆内含;d 0 两圆同心.
16.过圆C1:x2 y2 D1x E1y F1 0,C2:x2 y2 D2x E2y F2 0交点的圆(相交弦)系方程
为(x2 y2 D1x E1y F1) (x2 y2 D2x E2y F2) 0. 1时为两圆相交弦所在直线方程.
17.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
直角三角形,切线长定理、割线定理、弦切角定理(是什么???)等等).
18.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1)根据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列出不等式;(2)作出可行域,写出目标
函数(判断几何意义);(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 八.圆锥曲线方程
1.抛物线焦半径公式:设P(x0,y0)为抛物线y2 2px(p 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则 |PF| x0
p2
;y2 2px(p 0)上任意一点,F为焦点,则|PF| x0
b
p2
.
x2y2
2.共渐近线y x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2 2 ( 为参数, 0).
aab
3.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
⑴过曲线f1(x,y) 0,f2(x,y) 0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f1(x,y) f2(x,y) 0( 为参数). x2y2
⑵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2 2 1,其中k max{a2,b2}.当k min{a2,b2}时,
a kb k
22
表示椭圆;当min{a,b} k max{a2,b2}时,表示双曲线. 4.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AB
或AB
x1 x2|] y1 y2|(弦端点A(x1,y1),B(x2,y2), y kxc b2
由方程 消去y得到ax bx c 0, 0,k为斜率). 这里体现了解几中“设而不
F(x,y) 0
求”的思想;
5.椭圆、双曲线的通径(最短弦)为
2ba
2
,焦准距为p
b
2
c
,抛物线的通径为2p,焦准距为p;
x2y2
双曲线2 2 1(a 0,b 0)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
ab
6.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Ax2 By2 1(对于椭圆A 0,B 0);
7.抛物线y 2px(p 0)的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为AB,A(x1,y1)、B(x2,y2),则有如下结论: ⑴|AB| x1 x2 p;⑵x1x2
p
2
2
4
,y1y2 p2; ⑶
|AF|
|BF|
112p
.
x2y2
8.椭圆2 2 1(a b 0)左焦点弦|AB| 2a e(x1 x2),右焦点弦|AB| 2a e(x1 x2).
ab
2y02
,y0),以简化计算. 9.对于y 2px(p 0)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可设为(2px2y2
10.圆锥曲线中点弦问题:遇到中点弦问题常用“韦达定理”或“点差法”求解.在椭圆2 2 1
ab
b2x0x2y2
中,以P(x0,y0)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斜率k 2;在双曲线2 2 1中,以P(x0,y0)为中点
ay0ab
b2x0
的弦所在直线斜率k 2;在抛物线y2 2px(p 0)中,以P(x0,y0)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
ay0
k
py0
.
11.椭圆与双曲线的焦点弦公式 12.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⑴直接法:直接通过建立x、y之间的关系,构成F(x,y) 0,是求轨迹的最基本的方法. ⑵待定系数法:可先根据条件设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代回所列的方程即可.
⑶代入法(相关点法或转移法).
⑷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 ⑸交轨法(参数法):当动点P(x,y)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
将x、y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 13.解析几何与向量综合的有关结论:
n
⑴给出直线的方向向量u (1,k)或u (m,n).等于已知直线的斜率k或;
m
⑵给出 与AB相交,等于已知 过AB的中点;
⑶给出 0,等于已知P是MN的中点;
⑷给出AP AQ (BP BQ),等于已知P,Q与AB的中点三点共线;
⑸给出以下情形之一: ①//; ②存在实数 ,使AB AC; ③若存在实数 , ,
且 1;使OC OA OB,等于已知A,B,C三点共线.
OA OB
⑹给出OP ,等于已知P是AB的定比分点, 为定比,即AP PB
1
⑺给出 0,等于已知MA MB,即 AMB是直角,给出 m 0,等于已 知 AMB是钝角或反向共线,给出 m 0,等于已知 AMB是锐角或同向共线.
MAMB
) MP,等于已知MP是 AMB的平分线. ⑻给出 ( |MA|
|MB|
⑼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给出(AB AD) (AB AD) 0,等于已知ABCD是菱形.
⑽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给出|AB AD| |AB AD|,等于已知ABCD是矩形.
⑾在 ABC中,给出 ,等于已知O是 ABC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是外接圆 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⑿在 ABC中,给出OA OB OC 0,等于已知O是 ABC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 三条中线的交点).
⒀在 ABC中,给出OA OB OB OC OC OA,等于已知O是 ABC的垂心 (三角形的垂心是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
ABAC
⒁在 ABC中,给出 ( )( R)等于已知通过 ABC的内心.
|AB|
|AC|
2
2
2
⒂在 ABC中,给出a OA b OB c OC 0,等于已知O是 ABC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 的圆心,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1
⒃在 ABC中,给出AD (AB AC),等于已知AD是 ABC中BC边的中线.
2
九.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从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若 AOB AOC,则点A在平面BOC上的射影在 BOC的平分线上; 2.空间距离的求法:
(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垂线再求解. (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一是用垂面法,借助面面垂直的性质来作.因此,确定已知面的垂面是关键; 二是不作出公垂线,转化为求三棱锥的高,利用等体积法列方程求解. 3.三视图
4.正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记为 ,则S侧cos S底. 5.正四面体(设棱长为a)的性质:
①全面积S
2;②体积V
内切球半径r
12
12
a3;③对棱间的距离d
2
;④外接球半径R
3
4
a;⑤
;⑥正四面体内任一点到各面距离之和为定值h a.
6.直角四面体的性质:(直角四面体—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四面体).
在直角四面体O ABC中,OA,OB,OC两两垂直,令OA a,OB b,OC c,则 ⑴底面三角形ABC为锐角三角形;
⑵直角顶点O在底面的射影H为三角形ABC的垂心; ⑶S BOC S BHC S ABC;
⑷S AOB S BOC S COA S ABC; ⑸
1OH
2
2222
1a
1b
1c
;
.
⑹外接球半径
R=R
7.已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为 , , 因此有
cos2 cos2 cos2 1或sin2 sin2 sin2 2;
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与过同一顶点的三侧面所成的角分别为 , , ,
则有sin2 sin2 sin2 1或cos2 cos2 cos2 2. 8.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等与其体对角线长;
9.球的体积公式V R3,表面积公式S 4 R2;掌握球面上两点A、B间的距离求法:
34
⑴计算线段AB的长;⑵计算球心角 AOB的弧度数;⑶用弧长公式计算劣弧AB的长. 10.判断几何体外接球的方法 (1)三角形 (2)长方体一角 十.概率与统计
1.掌握抽样的三种方法:⑴简单随机抽样(包括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⑵系统抽样,也叫等距 抽样;⑶分层抽样(按比例抽样),常用于某个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形.它们的共同点
都是等概率抽样.对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中,“每次抽取时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如从
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n个个体,则每个个体第一次被抽到的概率为
nN
1N
,第二次被抽到的概率为
1N
,…,故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nN
,即每个个体入样的概率为
.
2.用样本估计总体
① 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
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② 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 ③ 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④ 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⑤ 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学会用样本平均数 (x1 x2 xn)
n1n1
1ni 1
xi去估计总体平均数;
1
n
n
⑦会用样本方差S2 [(x1 )2 (x2 )2 (xn )2] (xi )2
ni 1
2
1
ni 1
22
(xi )去
n
估计总体方差 及总体标准差; 3.变量的相关性
① 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② 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 4.概率
(1)事件与概率
① 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②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2)古典概型
① 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② 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十一.导数
1.导数的定义: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y
x x0
f (x0) lim
f(x0 x) f(x0)
x
x 0
.
2.函数y f(x)在点x0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指:曲线y f(x)在点P(x0,f(x0))处切线的斜率, 即曲线y f(x)在点P(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是f (x0),切线方程为
y f(x0) f (x0)(x x0).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C 0(C为常数); (xn) nxn 1(n Q).(sinx) cosx;(cosx) sinx; (ax) axlna;(ex) ex;(logax) 1logae.(lnx)
x
1x
uv
u v uv v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u v) u v ;(uv) u v uv ;()
.
5.复合函数的导数:y x yu ux. 6.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y 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f (x) 0,那么f(x)为增
函数;如果f (x) 0,那么f(x)为减函数;如果在某个区间内恒有f (x) 0,那么f(x)为常数;
(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①求导数f (x);②求方程f (x) 0的根;③检验f (x)在方程 f (x) 0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y 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大值;如果左负
右正,那么函数y f(x)在这个根处取得最小值;
(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①求y f(x)在(a,b)内的极值;②将y f(x)在各极值点
点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最小值.
十二.复数
1.理解复数、实数、虚数、纯虚数、模的概念和复数的几何表示.
2.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以下结论:⑴a bi c di a c且c d(a,b,c,d R);⑵复数是 实数的条件:①z a bi R b 0(a,b R);②z R z z;③z R z2 0. 3.复数是纯虚数的条件: ①z a bi是纯虚数 a 0且b 0(a,b R); ②z是纯虚数 z z 0(z 0);③z是纯虚数 z2 0.
4.⑴复数的代数形式:z a bi;⑵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按以下法则进行:设z1 a bi, z2 c di(a,b,c,d R)
z1ac bdbc ad 2 2i(z2 0). 22z2c dc d
1 i1 i
,则
z1 z2 (a c) (b d)i,z1z2 (a bi)(c di) (ac bd) (ad bc)i,
5.注意以下结论:⑴(1 i)2 2i;⑵ ⑷|z| 1 zz 1
1z
i,
1 i1 i
i;⑶in in 1 in 2 in 3 0(n N);
.
十三.统计案例、算法 十四.答题技巧
1.技术矫正:考试中时间分配及处理技巧非常重要,有几点需要必须提醒同学们注意: ⑴按序答题,先易后难.一定要选择熟题先做、有把握的题目先做.
⑵不能纠缠在某一题、某一细节上,该跳过去就先跳过去,千万不能感觉自己被卡住,这样会心慌,
影响下面做题的情绪.
⑶避免“回头想”现象,一定要争取一步到位,不要先做一下,等回过头来再想再检查,高考时间较紧张,也许待会儿根本顾不上再来思考.
⑷做某一选择题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初步答案或猜估的答案必须先在卷子上做好标记,有时间再推敲,不要空答案,否则要是时间来不及瞎写答案只能增加错误的概率.
2.规范化提醒:这是取得高分的基本保证.规范化包括:解题过程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或叙述,注意解完后再看一下题目,看你的解答是否符合题意,谨防因解题不全或失误,答题或书写不规范而失分.总之,要吃透题“情”,合理分配时间,做到一准、二快、三规范.特别是要注意解题结果的规范化.
⑴解与解集:方程的结果一般用解表示(除非强调求解集);不等式、三角方程的结果一般用解集(集合或区间)表示.三角方程的通解中必须加k Z.在写区间或集合时,要正确地书写圆括号、方括
号或大括号,区间的两端点之间、集合的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⑵带单位的计算题或应用题,最后结果必须带单位,解题结束后一定要写上符合题意的“答”. ⑶分类讨论题,一般要写综合性结论. ⑷任何结果要最简.
如
42
112
2
等.
⑸排列组合题,无特别声明,要求出数值.
⑹函数问题一般要注明定义域(特别是反函数).
⑺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要考虑消参数过程中最后的限制范围.
⑻轨迹问题:①轨迹与轨迹方程的区别:轨迹方程一般用普通方程表示,轨迹则需要说明图形形状.
②有限制条件的必须注明轨迹中图形的范围或轨迹方程中x或y的范围. ⑼分数线要划横线,不用斜线. 3.考前寄语:
①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②一慢一快: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③不能小题难做,小题大做, 而要小题小做,小题巧做; ④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 ⑤考试不怕题不会,就怕会题做不对;
⑥基础题拿满分,中档题拿足分,难题力争多得分,似曾相识题力争不失分;
⑦对数学解题有困难的考生的建议: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上水平,有时“放弃”是一种策略.
正在阅读:
2014高中数学文科考点荟萃06-02
茸茸动物日记10-29
Jahn-Teller orginal article 193708-06
机场实习工作总结04-17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04-05
高校教育-教育综合课堂笔记03-20
一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必备 手工整理03-29
废矿物油泄漏应急演练方案01-16
基于同伴反馈的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03-17
产品安装调试实施方案05-25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考点
- 文科
- 荟萃
- 高中
- 数学
- 2014
-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经济与民商法法律知识最新考前押题试卷5
- 【刑事案侦破纪实】4.10”瑞安特大杀人分尸案
- 烧结湿法烟气脱硫废水深度处理流程探讨_潘莉
- 2011甘肃高考理科各高校一本提档线
- 现场门窗工程质量检查评分表
-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
- LCD液晶显示屏检验标准:
- 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研究及应用
- 最新邮政储汇业务员模拟试题(2)
- 2010外科学总论(临床、影像、麻醉、口腔)34
- 第四章 弯曲内力习题解答
- PLC基本工作原理1
- 英国大学预科优势
- 2010年学校安全大检查汇报材料
- DVD压缩盘的制作方法1
-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督查办法
- 2012年考研备战时间表
- 设备运行管理完整版
- Java基础入门习题答案
- 2011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