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编

更新时间:2024-03-27 13: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历史下册重要知识点汇编

主编:河南省灵宝市阳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闫向谋

1.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2.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3.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经济方面,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政治方面,1922年底,成立苏联。

4.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经济上,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2)政治上,1936年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5.巴黎和会:1919年1~6月,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7.世界格局的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当今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8.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从美国爆发,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9.罗斯福新政:(1)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3)结果: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10.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33年希特勒上台,欧洲大战的策源地形成。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1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它是受“一战”后经济衰退的影响建立的。

1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13.法西斯势力的勾结: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个集团被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14.美、德两国摆脱危机的不同方式、影响及启示:(1)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德国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2)影响:美国的经济得到恢复,缓和了阶级矛盾,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走上了侵略扩张军国主义道路的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和战败国,给自身及世界人民带来灾难。(3)启示:面对危机,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和平的方法去解决危机;用损人的、战争的方法去摆脱危机,终究是害人害己。

15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6.第二次世界大战:(1)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1940年6月,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扩大。(3)1941年12月,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4)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5)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6)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7)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8)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7.美国经济的发展:(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繁荣;(2)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危机和调整;(3)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全球化和信息化。(4)发展的主要原因: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18.西欧经济的发展:(1)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2)1967年,欧共体成立;1993年,欧盟建立。欧盟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19.日本的崛起:(1)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7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

20.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1)都得到美国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持;(2)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3)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1.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1964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经济方面的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方面的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22.苏联解体:1991年底。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2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匈牙利的改革。被苏联镇压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 24.东欧剧变:(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导致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2)时间: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3)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从社会主义演变为资本主义。(4)影响: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5)启示: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25.印度独立:(1)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2)独立运动领导人:尼赫鲁。(3)印度独立后,科技领域成就卓著。

26.非洲民族独立浪潮:(1)埃及独立:1952年,埃及在纳赛尔的领导下赢得真正独立;1956年,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2)非洲独立年:1967年,出现17个独立国家。(3)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27.古巴独立:1959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8.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1999年底,从美国手中。

29.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48年,犹太国家以色列国建立。1948~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30.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地理因素,大国因素,历史因素,宗教因素。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31.冷战政策:(1)含义: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2)表现:政治方面,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方面,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方面,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起止: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结束于1991年底苏联解体。

32.两极格局:开始于北约(1949年)华约(1955年)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底苏联解体。 33.美苏争霸:(1)第一阶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争霸中占据优势。表现为1960年古巴导弹危机。(2)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战略收缩,苏联积极进攻。表现为1979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3)第三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苏双方实行有限的缓和。表现为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4)影响:给美、苏两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阻碍了两国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34.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1)表现:一超多强。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2)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35.科索沃战争:(1)概况: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境内狂轰乱炸,中国驻南大使馆也遭到北约导弹袭击。(2)影响:科索沃战争是首次不经过联合国发动的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36.经济全球化趋势:(1)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2)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重要角色):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重要表现)。 37.中国与经济全球化:(1)影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应对措施: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38.第三次科技革命:(1)时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2)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的社会。(4)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39.现代文学:(1)美国 德莱塞 《美国的悲剧》 (2)法国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3)法国 贝克特 《等待戈多》 (4)苏联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5)苏联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40.现代美术:(1)西班牙 毕加索 创立立体派绘画 《格尔尼卡》 。 (2)西班牙 达利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记忆的永恒》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fz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