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口诀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10 13: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依据2016 版教材制作)

真 题 标 注 口 诀 记 忆 高 频 考 点 课 本 浓 缩

标记符号说明:★历年考点;■案例考点;●必记知识点;

第 I 页 共 223 页

目 录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 1 第二章 火灾基础知识 .............................................................................................................................................. 5 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 .............................................................................................................................................. 8 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 10 第二篇 建筑防火........................................................................................................................................................... 14 第一章 概述 .................................................................................................................................................................. 14 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 15 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18 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 22 第五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30 第六章 安全疏散........................................................................................................................................................... 38 第七章 建筑电气防火................................................................................................................................................... 49 第八章 建筑防爆........................................................................................................................................................... 53 第九章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60 第十章 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 ............................................................................................................................... 68 第十一章 灭火救援设施............................................................................................................................................... 74 第三篇 建筑消防设施................................................................................................................................................... 77 第一章 概述 .................................................................................................................................................................. 77 第二章 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 77 第三章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89 第四章 水喷雾灭火系统............................................................................................................................................... 96 第五章 细水雾灭火系统............................................................................................................................................. 102 第六章 气体灭火系统................................................................................................................................................. 107 第七章 泡沫灭火系统................................................................................................................................................. 115 第八章 干粉灭火系统................................................................................................................................................. 124 第九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28 第十章 防烟排烟系统................................................................................................................................................. 145 第十一章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 155 第十二章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 157 第十三章 建筑灭火器配置......................................................................................................................................... 159 第十四章 消防供配电................................................................................................................................................. 164 第四篇 其他建筑、场所防火..................................................................................................................................... 167 第一章 概述 ................................................................................................................................................................ 167 第二章 石油化工防火................................................................................................................................................. 167 第三章 地铁防火......................................................................................................................................................... 174 第四章 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177 第五章 加油加气站防火............................................................................................................................................. 180 第六章 发电厂防火..................................................................................................................................................... 188 第七章 飞机库防火..................................................................................................................................................... 191 第八章 汽车库、修车库防火..................................................................................................................................... 195 第九章 洁净厂房防火................................................................................................................................................. 200 第十章 信息机房防火................................................................................................................................................. 203 第十一章 古建筑防火................................................................................................................................................. 205 第十二章 人民防空工程防火..................................................................................................................................... 207 第五篇 消防安全评估................................................................................................................................................. 211 第一章 概 述 ............................................................................................................................................................. 211 第二章 火灾风险识别................................................................................................................................................. 212 第三章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 213 第四章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 ............................................................................................................................. 216

第 II 页 共 223 页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考纲 要求 熟悉固体、液体、气体的燃烧特点;掌握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辨识和分析各种燃烧物质的燃 烧产物及其有毒有害性。 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 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 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但是没有火焰产生是无焰燃烧,如木炭的燃烧。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助记口诀:渴(可燃物)了喝洋(氧化剂)饮(引火源)料。 第一节 燃烧条件 燃烧 定义 分类 必要 条件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 一、可燃 纸张、硫等。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 物 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助燃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氧气。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 物(氧化 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 剂) 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 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 (1)明火 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 星、飞火等。 助记口诀:电闪雷鸣问(温)自然 三、引火 源(温度) (2)电弧、 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 电火花 (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雷 (3) 击 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温 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4)高 自 (5) 燃 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 引火源 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 触起火等。 ★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 四、链式 展,也称游离基。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燃烧 反应自 发生和发展需要 4 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由基 助记口诀:营养可怜 图1-1-2着火四面体 图 1-1-1 着火三角形 2015 年真题 用着火四面体来表述燃烧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四面体”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 和( ). A 氧化反应 B 分解反应 C 链传递 D 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1 题 标准答案:D 【解析】:多数燃烧不是直接进行的,除具备题干三个条件外,还要通过自由基团 解析 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瞬间进行循环式链式反应。干扰项C属于拓扑传递,非消防术语。 1

第二节 燃烧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 (一)着火 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 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 1. 点燃( 或 点燃是指由于从外部能源,诸如电热线圈、电火花、炽热质点、点火火焰等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 称强迫着 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这时就会在靠近引火源处引发火焰,然后依靠燃烧波传播到整个可 燃混合物中,这种着火方式也习惯上称为引燃。 火) 2. 自燃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成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称为自燃。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 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1) 化 学自 例如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 燃 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 (二)爆炸 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 (2) 热自燃 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 ,这种着火方式习惯 上称为热自燃。 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 气体、蒸气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 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 用闭杯法测定) ,称为闪点。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 意义 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在一定条件下,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引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 若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着火。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一)闪点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 在消防上 ℃,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 的应用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 物质名称 常见可燃 物的燃点 蜡烛 松香 橡胶 纸张 燃点(℃) 190 216 120 130~230 物质名称 棉花 布匹 木材 豆油 表1-1-2 几种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燃点(℃) 210~255 200 250~300 助记口诀: 张(纸张)三(130-230)才(木材)虎 (250)呢,腊(蜡烛)月喝了一瓶酒 (190),还想(松香)吃两条肉(216),花 (棉花)255 买 220 斤豆油想交(橡 胶)120块,你说他二(200)不(布匹). (二)燃点 燃点与闪 点的关系 ( 三) 自燃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 点 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常见可燃 物自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导致自燃危险的依据。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220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并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 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 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影响自燃 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内径等因素的影响。 固体可点变化的 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规律 第三节 燃烧方式与特点 2

固体助记口诀:时(政内)容回顾。液、气助记口诀:养鸭催绒。

气体燃烧 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在扩散燃烧中,化学反应速度要 (一)扩散 比气体混合扩散速度快得多。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气体(蒸气)扩散多少,就 燃烧 烧掉多少。如燃气做饭、点气照明、烧气焊等均属这种形式的燃烧。 特点 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对稳定的扩 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至于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易扑救。 又称爆炸式燃烧。它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 (二)预混 的燃烧。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 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压力可达 709. 1 - 810. 4kPa 。通常的爆炸反应 燃烧 即属此种。 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的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混合气中引入一火源 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成为热量与化学活性粒子集中源。如果预混气体从管口喷出发生动力燃烧, 若流速大于燃烧速度,则在管中形成稳定的燃烧火焰,由于燃烧充分,燃烧速度快, 燃烧区呈高温 白炽状,如汽灯的燃烧即是如此;若可燃混合气在管口流速小于燃烧速度,则会发生\回火\,如制 气系统检修前不进行置换就烧焊,燃气系统于开车前不进行吹扫就点火,用气系统产生负压\回火\或者漏气未被发现而用火时,往往形成动力燃烧,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 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 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可燃液体会产生闪燃的现象。 特点 液体燃烧 可燃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产生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醇类燃烧时,通常产生透明 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某些醚类燃烧时,液体表面伴有明显的沸腾状,这类物质的火灾较 难扑灭。在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发生燃烧时,有可能产 生沸溢现象和喷溅现象。 助记口诀:减肥衫; 纯(醇)蓝钢笔水;挺(烃)诚(橘)实; (一)闪燃 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 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引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原因是易燃或可燃液体在闪燃 温度下蒸发的速度比较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维持稳定 的燃烧,因而一闪就灭了。但闪燃却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闪点则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 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以原油为例,其黏度比较大,并且都含有一定的水分,以乳化水和水垫两种形式存在。所谓乳 化水是原油在开采运输过程中,原油中的水由于强力搅拌成细小的水珠悬浮于油中而成的。放置久 后,油水分离,水因密度大而沉降在底部形成水垫。 燃烧过程中,这些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在热披向液体深层运动时,由于温度远高于 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中的乳化水汽化,大量的蒸汽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上浮,在向上移动 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汽气泡的泡沫。这样,必然使液体体积 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 就像\跑锅\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沸溢。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以下 3 个条件: 1) 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密度相差较大。 2) 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汽。 3) 原油黏度较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在重质油品燃烧进行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 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外喷 射,这种现象称为喷溅。 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得多。发生沸溢的时间与原油的种类、水分含量 有关。根据实验,含有 1% 水分的石油,经 45 ~ 60min 燃烧就会发生沸溢。喷溅发生的时间与油 厚 移 线 层 度、热波 动速度及油的 燃烧速度有关。 助记口诀:三度先(难)后易。 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 5 种. 各种燃烧形式的划分 不是绝对的,有些可燃固体的燃烧往往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例如,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 木材、棉、麻、纸张等的燃烧会明显地存在分解燃烧、熏烟燃烧、表面燃烧等形式。 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气 3

(二)沸溢 (三)喷溅 固体燃烧 ( 一) 蒸 发

燃烧 ( 二) 表面 燃烧 ( 三) 分解 燃烧 ( 四) 熏烟 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樟脑、萘等易升华物质,在燃烧时不经 过熔融过程,但其燃烧现象也可看作一种蒸发燃烧。 助记口诀:发力熏表姐或正引爆表姐 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称 为表面燃烧。这是一种无火焰的燃烧,有时又称之为异相燃烧。 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 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 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 燃烧(阴燃) 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这就是熏烟燃烧,又称阴燃。 动力燃烧是指可燃固体或其分解析出的可燃挥发分遇火源所发生的爆炸式燃烧,主要包括可燃 (五)动力 粉尘爆炸、炸药爆炸、轰燃等几种情形。其中,轰燃是指可燃固体由于受热分解或不完全燃烧析出 燃烧(爆 可燃气体,当其以适当比例与空气混合后再遇火源时,发生的爆炸式预混燃烧。例如,能析出一氧 炸) 化碳的赛璐珞、能析出氧化氢的聚氨酯等,在大量堆积燃烧时,常会产生轰燃现象。 第四节 燃烧产物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之分。 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C被氧化生成的CO2(气)、H被氧化生成的H2O(液)、S被氧化生 成的 SO2(气)等;而 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的数量、组 一、燃烧成等随物质的化学组成及温度、空气的供给情况等的变化而不同。 产物 燃烧产物中的烟主要是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能被人们看到的直径一般在10-7 至 10-4cm 之间的极小的炭黑粒子,大直径的粒子容易由烟中落下来称为烟尘或炭黑。例如炭氢可 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因受热裂解产生一系列中间产物,中间产物还会进一步裂解成更小的碎片, 这些小碎片会发生脱氢、聚合、环化等反应,最后形成石墨化碳粒子,构成了烟。 二、几类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按照构成状态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一种物质构成的称为纯净物(即只能写出一个 物质分类 化学分子式的),由不同物质构成的称为混合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聚物) ,主要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得的,如塑料、橡胶、 ( 一) 高聚 合成纤维、薄膜、胶粘剂和涂料等。其中,塑料、橡胶和纤维是人们熟知的3 大合成有机高分子化 物的燃烧 合物,其应用广泛而且容易燃烧。高聚物在燃烧(或分解)过程中,会产生 CO、NO x ( 氮氧化物)、 产物 HCl、HF、S02 及 COC12 (光气)等有害气体,对火场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1.木材的燃烧产物 加热温度 燃烧现象 燃烧产物 500℃ 300℃ 剧烈热分解 结构断裂 燃烧失控 挥发物逸出 加热温度 760 -1000℃ 500 -750℃ 2. 煤的燃烧产物 燃烧现象 燃烧产物 热解 热解 以氢为主的气体 含氧较多的气体 焦油和CH4 及其同 系物、不饱和烃及 CO、CO 2 等气体 ( 二) 木材 220℃-250℃ 和煤的燃 烧产物 130℃ 一氧化碳、氢气 变色,炭化 300 ~ 550℃ 和碳氢化合物 分解 水蒸气、 二氧化碳 200 - 300 ℃ 析出 变软成为塑 气态产物如 CO 、 性 CO 2 等 干燥并蒸发 树脂 析出 吸留气体和水分 110℃ <105℃ 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氧、氢和氮。各主要成分 在不同温度下分解并释放挥发分,一般为半纤维素200~260℃分解;纤维素240-350℃分解;木质素 280 ~ 500℃分解。 煤主要由 C 、H 、O、N 和 S等元素组成。 (如 Li、Na 、K 等)在空气中容易着火燃烧,熔融成金属液体,它们的沸点一般低于其 氧( 三) 金属 化物的熔点(K 除外) ,因此在其表面能够生成固体氧化物。由于金属氧化物的多孔 性, 的燃烧产 挥发金属 金属继续被氧化和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金属被熔化并开始蒸发,蒸发出的蒸 气通物 过多孔的固体氧化物扩散进入空气。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 因其氧化物的熔点低于金属的沸点,则在燃烧时熔融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这层氧 不挥发金

金属的燃烧能力取决于金属本身及其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根据熔点和沸点不同,通常将金属分为挥发金属和不挥发金属。 化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金属和空气中氧的接触,从而减缓了金属被氧化。但这类金属 4

燃烧产物 的危害性 属 三、燃烧产物的危害性 在粉末状、气熔胶状、刨花状时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得很激烈,并且不生成烟。 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 CO、HCN、SO2 、NO2 等。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 程度的危害。常见的有害气体的来源、生理作用及致死浓度见表1-1-5. 表 1-1-5 一些主要有害气体的来源、生理作用及致死浓度 来 源 主要的生理作用 短期(10min)估计致死浓度(ppm) 350 >200 >1000 >500,气体或微粒存在时 HF≈400 COF2≈100 HBr>500 >500 30~100 木材、纺织品、聚丙烯腈尼龙、聚氨脂等物质 燃烧时分解出的氰化氢(HCN) 纺织物燃烧时产生二氧化氮 (NO2)和其他氮的氧化物 由木材、丝织品、尼龙以及三聚氰胺燃烧 产生的氨气(NH3) PVC 电绝缘材料,其他含氯高分子材料及 阻燃处理物热分解产生的氯化氢(HCl) 氟化树脂类或薄膜类以及某些含溴阻燃 材料热分解产生的含卤酸气体 含硫化合物及含硫物质燃烧分解产生 的二氧化硫(SO2) 由聚烯烃和纤维素低温热解 (400℃)产生的丙醛 一种迅速致死、窒息性的毒物 肺的强刺激剂,能引起即刻死亡及滞后性 伤害 强刺激性,对眼、鼻有强烈刺激作用 呼吸刺激剂,吸附于微粒上的 HCl 的潜 在危险性较之等量的 HCl 气体要大 呼吸刺激剂 强刺激剂,在远低于致死浓度下 即使人难以忍受 潜在的呼吸刺激剂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无毒,但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 二氧化碳 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致死,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 一氧化碳 250 倍,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 调节障碍等。一氧化碳对人的影响见表 1-1-6。 具有一定的减光性。通常可见光波长(λ) 为 0.4 - 0.7μm ,一般火灾烟气中的烟粒子粒 径(d) 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由于 d >2λ ,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烟气在火场 燃烧产物 烟 气 中弥漫,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辨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 的危害性 同时,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眼睛有极大的剌激性,降低能见度。 影 表 1-1-6 一氧化碳 对人的影 响 响 情 况 CO 浓度(ppm) 50 400~500 600~700 1000~1200 1500~2000 4000 及以上 碳氧血红蛋白浓度(HbCO %) - - - - 35 50 在其中工作 8h 的允许浓度 暴露 1h 不产生明显影响的浓度 1h 暴露后有明显影响 1h 暴露后引起不适,但无危险症状的浓度 暴露 1h 后有危险 在 1h 内即会致死 第二章 火灾基础知识 考纲 要求 火灾定义 火灾分类 熟悉火灾的危害性,分析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掌握火灾的定义,对不同的火灾进行辨识和分类;掌 握火灾发生和发展蔓延的机理,提出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 A.类 固体物质 C.类 气体 D.类 金属 E.类 带电 F.类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 助记口诀:A固B液可溶固,C气D金E带电,F烹饪物.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 助记口诀:美妻离异是冤家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如钾、钠、镁、钛、锆、锂等。 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如动植物油脂 助记口诀:告诉太太哪里美甲 第一节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B.类 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5

火灾类别 ①特别重大 ②重大 ③较大 ④一般 死亡人数 30 人以上 10 人以上30 人以下 3 人以上10 人以下 3 人以下死亡 重伤人数 或100 人以上 或 10 人以上50 人以下 或10 人以下 直接财产损失 或1 亿元以上 或1000 万元以上5000 万元以下 或1000 万元以下 或 50 人以上100 人以下 或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 火灾的危 (一)危害生命安全(二)造成经济损失(三)破坏文明成果(四)影响社会稳定(五)破坏生 害 环境. 助记口诀:泰森会经文. 态 第二节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 一、电气(首位); 二、吸烟; 三、生活用火不慎; 四、生产作业不慎; 五、设备故障; 六、玩火; 七、 助记口诀:玩射击不慎放烟气 火;八、雷 击 ; 放 第三节 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一、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

方式和影 热量传递有 3 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传播的形式与起火点、建筑材料、物 助记口诀:穿队服 响因素 质的燃烧性能和可燃物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 一种传热方式。发生导热现象,是由于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或它们的组成部分)的碰撞、转动和振 ( 一) 热传 动等热运动而引起能量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在固体内部,只能依靠导热的方式传热;在流体 中,尽管也有导热现象发生,但通常被对流运动所掩盖。不同物质的导热能力各异,通常用热导率, 导 即用单位温度的梯度时的热通量来表示物质的导热能力。同种物质的热导率也会因材料的结构、密 湿 温 度、 度、 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助记口诀:私密(事情)问姐。 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所 ( 二) 热对 以热对流中热量的传递与流体流动有密切的关系。当然,由于流体中存在温度差,所以也必然存在 流 导热现象,但导热在整个传热中处于次要地位。工程上,常把具有相对位移的流体与所接触的固体 表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热辐射是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辐射换热是 物体间以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导热和对流需要接触,热辐射不需要互相接触。例:太阳向 ( 三) 热辐 地球表面传递热量的过程。 火场上的火焰、烟雾都能辐射热能,辐射热能的强弱取决于燃烧物质射 的热值和火焰温度。物质热值 越大,火焰温度越高,热辐射也越强。辐射热作用于附近的物体上,能否引起可燃物质着火,要看 温 距 角 热源的 度、 离和 度。 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助记口诀:是否能着火得看温度的聚(距)焦(角)情况。 烟气蔓延 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一般,500℃以上热烟所到之 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 方向 ( 一) 烟气 的扩散路 线 ( 二) 烟气 流动的驱

建筑火灾中产生的高温烟气,其密度比冷空气小,由于浮力作用向上升起,遇到水平楼板或顶棚时, 改为水平方向继续流动,这就形成了烟气的水平扩散。这时,如果高温烟气的温度不降低,那么上 层将是高温烟气,而下层是常温空气,形成明显的分离的两个层流流动。实际上,烟气在流动扩散 过程中,一方面总有冷空气掺混,另一方面受到楼板、顶棚等建筑围护结构的冷却,温度逐渐下降。 沿水平方向流动扩散的烟气碰到四周围护结构时,进一步被冷却并向下流动。逐渐冷却的烟气和冷 空气流向燃烧区,形成了室内的自然对流,火越烧越旺。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 有关。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在火灾初期为 0.1-0. 3m/s ,在火灾中期为 0.5-0.8m/s。 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通常为 1-5m/s 。在楼梯间或管道竖井中,由于烟囱效应产生 的抽力,烟气上升流动速度更大,可达6-8m/s ,甚至更大。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在其内的流动扩散一般有 3 条路线: 第一条,是最主要的一条是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 第二条,是着火房间→室外; 助记口诀:①找揍搂上司;②找死;③找上司; 第三条,是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包括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外界风的作用、通风空调系统的影响等。 囱 1.烟 效应 助记口诀:冲压姐. 6

动力 当建筑物内外的温度不同时,室内外空气的密度随之出现差别,这将引发浮力驱动的流动。如果室 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则室内空气将发生向上运动,建筑物越高,这种流动越强。竖井是发生这种 现象的主要场合,在竖井中,由于浮力作用产生的气体运动十分显著,通常称这种现象为烟囱效应。 在火灾过程中,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 2. 火风压 火风压是指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 成的压力。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起火房间,如果火风压大于进风口的压力,则大量的烟火将通过外 墙窗口,由室外向上蔓延;若火风压等于或小于进风口的压力,则烟火便全部从内部蔓延,当它进 入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孔道以后,会大大加强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和火风压不同,它能影响全楼。多数情况下,建筑物内的温度大于室外温度,所以室内 气流总的方向是自下而上,即正烟囱效应。起火层的位置越低,影响的层数越多。 在正烟囱效应下,若火灾发生在中性面(室内压力等于室外压力的一个理论分界面)以下的楼层, 火灾产生的烟气进入竖井后会沿竖井上升,一旦升到中性面以上,烟气不单可由竖井上部的开口流出 来,也可进入建筑物上部与竖井相连的楼层; 若中性面以上的楼层起火,当火势较弱时,由烟囱效应产生的空气流动可限制烟气流进竖井,如 果着火层的燃烧强烈,热烟气的浮力足以克服竖井内的烟囱效应仍可进入竖井而继续向上蔓延。 3. 外界风的作用 风的存在可在建筑物的周围产生压力分布,而这种压力分布能够影响建筑物内的烟气流动。建 筑物外部的压力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风的速度和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和几何形状等。 风的影响往往可以超过其他驱动烟气运动的力(自然和人工)。一般来说,风朝着建筑物吹过来会在 建筑物的迎风侧产生较高静止压力,这可增强建筑物内的烟气向下风方向的流动。 火灾时,建筑内烟气呈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蔓延的途径主要有:内墙门、洞口,外墙门、窗口, 房间隔墙,空心结构,闷顶,楼梯间,各种坚井管道,楼板上的孔洞及穿越楼板、墙壁的管线和缝 ( 三) 烟气 隙等。对主体为耐火结构的建筑来说,造成蔓延主要原因有:未设有效的防火分区,火灾在未受限 蔓延的途 制的条件下蔓延;洞口处的分隔处理不完善,火灾穿越防火分隔区域蔓延;防火隔墙和房间隔墙未砌至 径 顶板,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采用可燃构件与装饰物,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 1.孔洞开口蔓延; 2. 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 3. 闷顶内蔓延; 4.外墙面蔓延; 三、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初期增长阶段从出现明火起,此阶段燃烧面积较小,只局限于着火点处的可燃物燃烧,局部温度较 ( 一) 初期 高,室内各点的温度不平衡,其燃烧状况与敞开环境中的燃烧状况差不多。燃烧发展不稳定。火灾 增长阶段 初期增长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定。 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 ~ 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 ( 二) 充分 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轰燃的出现是燃烧释放的热量在室内逐渐累积与对外散 发展阶段 热共同作用、燃烧速率急剧增大的结果。通常,轰燃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 图1-2-2 为建筑室内 火灾温度-时间曲 线。 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 ( 三) 衰减 其峰值的 80% 时算起。 阶段 一旦条件合适,可能会出 现死灰复燃的情况. ★第四节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冷却灭火 隔离灭火 在一定条件下,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烧即会停止。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在燃点 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在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可能会中止。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引起的 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和很高的汽化热,冷却性能很好。在用 水灭火的过程中,水大量地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使火焰熄灭、火势得到控制、火 灾终止。如:水喷雾灭火系统; 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就可以中止燃烧、扑灭火灾。如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窒 息灭火 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不燃气体,如二氧化碳、 7

化学抑制 灭火 氮气、蒸汽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当空气中水蒸气浓度达到 35%时,燃烧 即停止.如:水喷雾灭火系统. 化学抑制灭火的灭火剂常见的有干粉和七氟丙烷。化学抑制法灭火,灭火速度快,使用得当可有效 地扑灭初期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抑制法灭火对于有焰燃烧火灾效果好,对深位火灾 由于渗透性较差,灭火效果不理想。条件许可情况下,采用抑制法灭火的灭火剂与水、泡沫等灭火 剂联用. 助记口诀:(灭火的四大天王)只缺华哥. 2015 年真 下列灭火剂中,在灭火过程中含有窒息灭火机理的有( )。 D.水喷雾 E.氮气 题第81 题 A.二氧化碳 B.泡沫 C.直流水 标准答案:【ABDE】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 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具体方法是:1、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棉被等不 解 析 燃或难燃物质覆盖燃烧物;2、喷洒雾状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3、用水蒸气或氮气、 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生火灾的容器、设备;4、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5、把不燃的气 体或不燃液体(如二氧化碳、氮气、四氯化碳等)喷洒到燃烧物区域内或燃烧物上。 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 考纲 要求 熟悉爆炸危险源的概念及常见危险源,分析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对不同的爆炸,根据其形式和特点进 行辨识和分类;掌握浓度爆炸极限、温度极限的定义,运用爆炸极限判定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提 出有爆炸危险场所建筑物的防爆要求以及防爆安全操作规程。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是由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动能,有高压气体 生成或者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物理爆 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助记口诀:荷花舞。 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 改变。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 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 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 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化学爆炸前 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 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各种炸药的爆 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 第一节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一、爆炸的 定义 二、爆炸的 分类 (一)物理 爆炸 (二)化学 爆炸 (1)特 点 1.炸药爆 炸 (2)破 坏作用 炸药爆炸与属于分散体系的气体或粉尘爆炸不同,它属于凝聚体系爆炸。化学反应速度 极快,可在万分之一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爆炸,能放出大量的热。爆炸时的反应热 达到数千到上万千焦,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并产生高压,能在瞬间由固体迅速转变为大 量的气体产物,使体积成百倍的增加。 炸药在空气中爆炸时,对周围介质的破坏作用主要有三部分: 一是爆炸产物的直接作用,指高温、高压、高能量密度产物的直接膨胀冲击作用,一般 爆炸产物只在爆炸中心的近距离内起作用; 二是冲击波的作用,空气冲击波是一种具有巨大能量的超音速压力波,是爆炸时起主要 破坏作用的物质,离爆炸中心越近,破坏作用越强; 三是外壳破片的分散杀伤作用。 指物质以气体、蒸气状态所发生的爆炸。气体爆炸由于受体积能量密度的制约,造成大多数气态物 质在爆炸时产生的爆炸压力分散在 5~10 倍于爆炸前的压力范围内,爆炸威力相对较小。 按爆炸原理,气体爆炸包括混合气体爆炸、气体单分解爆炸两种。 2.可燃气 指可燃气(或液体蒸汽)和助燃性气体的混合物在点火源作用下发生的爆炸,较为常 (1 )混合 见。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否发生爆炸,与混合气体中的可燃气浓度有 体爆炸 气体爆炸 关。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2 )气体 指单一气体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并产生大量反应热,使气态物膨胀而引起 单分解爆 的爆炸。气体单分解爆炸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压力和分解热的要求。能使单一气体 8

炸 发生爆炸的最低压力值称为临界压力。单分解爆炸气体物质压力高于临界压力且分解 热足够大时,才能维持热与火焰的迅速传播而造成爆炸。 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汽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 爆炸具 备 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 条件 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1)粉尘 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 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循爆炸的过 环地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 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程 最后形成爆炸。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 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的发展。 ①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 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 3.可燃粉 (2)粉尘 ②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 尘爆炸 爆炸的特 困难; 点 ③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 (3 )影响 粉 尘爆炸 的因素 大,破坏力强。 ①颗粒的尺寸。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 爆炸危险性越大; 助记口诀:水池氧气浓度。 ②粉尘浓度。粉尘爆炸与可燃气体、蒸气一样,也有一定的浓度极限,即也存在粉尘 爆炸的上、下限,单位用g/m3表示。粉尘的爆炸上限值很大; ③空气的含水量。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 ④含氧量。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 气 ⑤可燃 体含量。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三)核爆 由于原子核 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称为核爆炸。 炸 如原子弹、 氢弹、中子弹的爆炸都属核爆炸。 第二节 爆炸极限 (1)火源能量 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助记的影响 口诀:牙(怕)凉多(喝)温(水)。 (2)初始压力 混气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一 的影响 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3)初温对爆 混气初温越高,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炸极限的影响 (4)惰性气体 可燃混气中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宽,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 的影响 较复杂。当加入的惰性气体超过一定量以后,任何比例的混气均不能发送爆炸。 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 在消防上 的应用 ①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②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型式的依据: 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 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可选用任一防爆型电气设备; ③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 ④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例如,采用可燃气体或蒸气氧化法生产时,应使可燃气体或 蒸气与氧化剂的配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以外,若处于或接近爆炸极限范围进行生产时,应充惰性气 体稀释和保护。 第三节 爆炸危险源 基本要素 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爆炸介质,二是引爆能源,两者缺一不可。 引起爆炸 (一)物料原因(二)作业行为原因(三)生产设备原因(四)生产工艺原因 直接原因 助记口诀:社工姓吴。 助记口诀:电话机热 ★ 常见引起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 表 1-3-3 常见引发爆炸的点火源 常见爆炸 9

点火源 火源类别 机械火源 热火源 火源举例 撞击、摩擦 高温热表面、日光照射并聚焦 火源类别 电火源 化学火源 火源举例 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 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 (一)机械 火源 源 撞击、摩擦产生火花,如机器上转动部分的摩擦,铁器的互相撞击或铁制工具打击混凝土地面,带 压管道或铁制容器的开裂等,都可能产生高温或火花,成为爆炸的起因。 (1)高温 生产工艺的加热装置,高温物料的传送管线、高压蒸汽管线及高温反应塔、器等设备表 (二)热火 表面 面温度都比较高,可燃物料与这些高温表面接触时间过长,就有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2)日光 直射的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凹面镜、圆形玻璃瓶、有气泡的平板玻璃等,会聚焦形成 照射 高温焦点,可能点燃可燃性物质。 (1)电火 电气方面形成的火源,一般指电气开关合闸、断开时产生的火花电弧,或由于电气设备 花 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或其它原因产生的电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 源 (三)电火 (2)静电 火花 静电指的是相对静止的电荷,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两种不同物质(其 中至少有一种为电介质)相互接触、摩擦,就可能产生静电并积聚起来产生高电压。若 静电能量以火花形式发出,则可能成为火源,引起爆炸事故。物质能否产生静电并积聚 起来,主要取决于物质的电阻率和相对介电常数。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撕裂、剥离、拉 伸、撞击、粉碎、筛分、滚压、搅拌、输送、喷涂和过滤物料,还有气、液体的流动、 溅泼、喷射等各种操作,都可能产生静电。 (3)雷电 雷电所产生的火花温度之高可熔化金属,也是引起爆炸事故的祸根之一。 (四)化化学火源有明火、化学反应热等.生产过程中的明火主要是指加热用火、维修用火以及其它火源。此 学 外,烟头、火柴、烟囱飞火、机动车辆排气管喷火都可能引起可燃物料的燃爆。 火源 最小点火 是指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都有起爆的最小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爆炸,目前都采 能量 用mJ 作为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 2015 年真题 某金属加工厂的滤芯抛光车间内有一条地沟,对该厂房采取的防爆措施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第2 题 A 用盖板将地沟严密封闭 B 采用不发火的地面 C 设置除尘设施D 采用粗糙的防滑地面 解析 标准答案:D 【解析】:粗糙的地面产生摩擦容易起电. 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全知识 考纲 掌握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分类和特性,辨识不同危险品的火灾危险性,运用相关消防专业技术,提出易燃 要求 易爆危险品的防火防爆要求和灭火基本方法。确定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安全管理的措施。 第一节 爆炸品 爆炸品 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周围压 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1)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 物品(整体爆炸,是指瞬间影响 到几乎全部装入量的爆 炸)。 例如,爆破用的电雷管、非电雷管、弹药用雷管、叠氮铅、雷汞等 起爆药,三硝基甲苯 (TNT) 、硝胺炸药、浆状炸药、无烟火药、 硝化棉、硝化淀粉、硝化甘油、黑火药及其制品等均属此项。 分 类 爆炸品是火药、炸药和爆炸性药品及其制品的总称。爆炸品按其爆炸危险性的大小分为以下 6 项: 例如,带有炸药或抛射药的火箭、火箭弹头,装有炸药的炸弹、弹 2) 具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 丸、穿甲弹,非水活化的带有或不带有爆炸管、抛射药或发射药的 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照明弹、燃烧弹、烟幕弹、催泪弹,以及摄影闪光弹、闪光粉,地 面或空中照明弹,不带雷管的民用炸药装药、民用火箭等均属此项。 3) 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 例如,速燃导火索、点火管、点火引信,二硝基苯、苦味酸钠、 局部迸射危险或两种危险都有,但苦味酸胺、乙醇含量大于或等于 25%或者增塑剂含量大于或 无 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等于 18% 的硝化纤维素、油井药包、礼花弹等均属此项。 4) 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该项爆炸品的危险 例如,导火索、手持信号弹、响墩、信号火 性较小,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炬、烟花爆竹等均属此项。 在 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 5)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该项爆炸品性 质比较稳定,在燃烧实验中不会爆炸。 10

例如,接油炸药、钱拥蜡炸药等。

6) 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爆炸品特性主要表现于其受到摩擦、撞击、振动、高热或其他能量激发后,就能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而发生爆炸性燃烧。其主要危险特性包括爆炸性和敏感性。 ( 一) 爆炸 性 爆炸物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的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 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开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上升和产生巨大 的压力而引起爆炸。 任何一种爆炸品的爆炸都需要外界供给它一定的能量一起爆能。不同的炸药所需的起爆 (二)敏感 度 能也不同。某一炸药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炸药的敏感度。不同形式的炸药对不同 形式的外界作用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影响爆炸品敏感度的因素很多,而爆炸品的化学组 成和结构是决定敏感度的内在因素。另外,影响炸药敏感度的外来因素还有温度、杂质、 密 晶、 度等。 助记口诀:问学姐咋解密 结 第二节 易燃气体 特性及 参数 是指温度在 20℃、标准大气压 101. 3kPa 时,爆炸下限≤13%(体积) ,或燃烧范围不小于 12 个百分 易燃气体 点(爆炸被度极限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例如,氢气、一氧化碳,乙炔气、甲烷等碳五以下的烷烃、 烯烃,无水的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环丙烷、环丁烷、环氧乙烷,四氢化硅、液化石油气等。 I 级 分级 Ⅱ级 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 10% ≤爆炸下限<13% ,且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乙类火险物质 爆炸下限≥10% 的气体 助记口诀:热胀冷缩易爆燃,带点毒食别扩散。 甲类火险物质 二、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 易燃易爆性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主要取决于化学组成) 1) 通常比液体、固体易燃,并且燃烧速度快。 2) 一般来说,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如氢气 (H2)比甲烷(CH4 )、一氧化碳 (CO)等较复杂成分 ( 一) 易燃 组成的气体易燃,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 易爆性 3) 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键饱和的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大。这是因为不饱和气体的 分子结构中有双键或三键存在,化学活性强,在通常条件下,即能与氯、氧等氧化性气体起反应而 发生着火或爆炸,所以火灾危险性大。 处于气体状态的任何物质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由于气体的分子 间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 1)比空气轻的气体逸散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能够顺风飘荡,迅 (二)扩散 速蔓延和扩展。 2)比空气重的气体泄漏出来时,往往飘浮于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性 长时间聚集不散, ( 三) 可缩 性和膨胀 性 易与空气在局部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引火源发生着火或爆炸;同时,密度大的易燃气体一般都 有较大的发热量,在火灾条件下,易于造成火势扩大。 1)当压力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体积成正比,即温度越高,体积越大。通常气体的相对密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体积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即压力越大,体积越小。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可以压缩, 甚至可以压缩成液态。所以,气体通常都是经压缩后存于钢瓶中的。 3)在体积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压力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当储存在固定容积容器内的 气体被加热时,温度越高,其膨胀后形成的压力就越大。在向容器、气瓶内充装时,要注意极限温 度和压力,严格控制充装量,防止超装、超温、超压。 任何物体的摩擦都会产生静电,氢气、乙烯、乙快、天然气九液化石油气等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 出时也同样能产生静电。其主要原因是气体本身剧烈运动造成分子间的相互摩擦,气体中含有固体 ( 四) 带电 颗粒或液体杂质在压力下高速喷出时与喷嘴产生的摩擦等。 性 1) 杂质。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多数情况下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 2) 流速。气体的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 1.腐蚀性:主要是指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性。例如,硫化氢、硫氧化碳、氨等都能腐 ( 五) 腐蚀 蚀设备。危险性最大的是氢,氢在高压下能渗透到碳素中去,使金属容器发生\氢脆\。 2.毒害性、毒害性 性: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甲胺、氨、溴甲烷、乙硼烷、二氯硅烷、锗烷、三氟氯乙烯等气 11

体,除具有易燃易爆性外,还有相当的毒害性。 三、易燃气雾剂 是指可借助容器内压缩、液化或溶解的带压气体将容器中的液态、粉末状或糊状等状态的药剂、附 加剂等以细雾状、粉末状、泡沫状、糊状等状态喷出的制剂。以喷出状态不同,分为喷雾气雾剂和 泡沫气雾剂。其中容易燃烧的即为易燃气雾剂。 第三节 易燃液体 气雾剂 是指闭杯试验闪点<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混合物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存在其它危 易燃液体 险已列入其它类别管理的液体。闭杯闪点指在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闭杯中试样的蒸气与空气 的混合气接触火焰时,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1 级 初沸点≤35℃。 甲类火险物质 闪点<28℃的液体 一、易燃液 11 类 闪点<23℃,并且初沸点>35℃。 乙类火险物质 闪点≥28℃且<60℃的液体 体的分类 闪点≥23℃并≤35℃ ,且初沸点>35℃ ; 或 Ⅲ类 丙类火险物质 闪点≥60℃的液体 闪点>35℃≤60℃,初沸点>35℃且持续燃烧。 (一)易燃性 助记口诀:刘歹毒颜值爆棚 液体的燃烧是通过其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可燃性混合物,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遇明火源点燃 而实现的,因而实质上是液体蒸气与氧化合 的剧烈反应。易燃液体燃烧的难易程度,即火灾危险的 大小,主要取决于它们分子结构和分子量二、火灾危 的大小。 险性 (二)爆炸性;(三)受热膨胀性;(四)流动性;(五)带电性; (六)毒害性;易燃液体蒸发气体,通过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三个途径进入人体内,造成 人身中毒。中毒的程度与蒸气浓度、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 第四节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 易燃固体 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根据燃点的高低,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 分类与分 燃点高于300℃的称为可燃固体,如农副产品及其制品(也称易燃货物)。 级 燃点低于 300℃的为易燃固体,如大部分化工原料及其制品,但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属 可燃固体。 表 1-4-4 易燃固体的分级分类 级 别 分 类 举 例 燃点低、易燃烧、 (1)赤磷及含磷化合物 赤磷、三硫基萘、硝化棉等 易燃固体按其燃 一级 燃烧迅速和猛烈, (2)硝基化合物 点的高低、燃烧 二硝基甲苯、二硝基萘、硝化棉等 (甲) 并放出有毒气体 (3)其他 速度的快慢、放 闪光粉、氨基化钠、重氮氨基苯等 出气体的毒害性 硝基芳烃、二硝基丙烷等 (1)硝基化合物 的大小通常还分 铝粉、镁粉、锰粉等 (2)易燃金属粉 燃点较高、燃烧较 成二级。 二级 萘、甲基萘等 (3)萘及其衍生物 慢、燃烧产物毒性 (乙) (4)碱金属氨基化合物 氨基化钠、氨基化钙 也较小 助记口诀: 硝化纤维漆布、赛璐珞板等 (5)硝化棉制品 读点书 硫磺、生松香、聚甲醛等 (6)其他 注 燃点在300℃以下的天然纤维(如棉、麻纸张、谷草等)列属丙类易燃固体。 (二)易燃固体包括的范围 是指为抑制爆炸性物质的爆炸性能,用水或酒精湿润爆炸性物质,或者用其他物质稀释爆炸性物质 1. 固 态退 后,而形成的均匀固态混合物,有时也称湿爆炸品。如按质量含水至少 10% 的苦味酸铵、二硝基 敏爆炸品 苯酚盐、硝化淀粉等均属此类。 是指即使没有氧气(空气)存在,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物质。在无火焰分解情况下, 2. 自 反应 某些可能散发毒性蒸气或其他气体。这些物质主要包括脂肪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酰肼化合物、 物质 亚硝基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固体物质。 (三)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 在常温下只要有能量很小的着火源与之作用即能引起燃烧。 1.燃点低、 易燃固体的着火点一般都在300℃以下,如镁粉、铝粉只要有20mJ的点火能即可点燃;硫磺、生松香则只需15mJ的点火能即可点燃;有 易点燃 12

些易燃固体受到摩擦、撞击等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引发燃烧。 2.遇酸、氧 绝大多数易燃固体与酸、氧化剂(尤其是强氧化剂)接触,能够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 化剂易燃 如发孔剂与酸性物质接触能立即起火;萘与发烟硫酸接触反应非常剧烈,甚至引起爆炸;红磷与氯 酸钾、硫磺与过氧化钠或氯酸钾相遇,都会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 易爆 很多易燃固体本身具有毒害性,或燃烧后能产生有毒的物质。如硫磺、三硫化四磷等,不仅与皮肤 3. 本身或 接触(特别夏季有汗的情况下)能引起中毒,而且粉尘吸入后,亦能引起中毒。又如硝基化合物、 燃烧产物 硝基棉及其制品,重氮氨基苯等易燃固体,由于本身含有硝基(—NO2)、亚硝基(—NO)、重氮 基(—N=N—)等不稳定的基团,在燃烧的条件下,都有可能转为爆炸,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的一 有毒 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毒气体。 二、易于自燃的物质 易于自燃的物质包括发火物质和自热物质两类: 分类 1 发火物 指即使只有少量物品与空气接触,在不到 5min 内便会燃烧的物质,包括混合物和溶液(液体和固 体)。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质 2 自 热物 指发火物质以外的与空气接触不需要能源供应便能自己发热的物质。 如赛璐珞碎屑,油纸,动、植物油,潮湿的棉花等。 质 自燃物质大部分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接触空气后能迅速与空气中的氧化合, (1 )遇空 并产生大量的热,达到其自燃点而着火,接触氧化剂和其它氧化性物质反应更加强烈, 气自燃性 甚至爆炸,如黄磷遇空气即自燃起火,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故须存放于水中。 火灾危险 (2)遇湿 硼、锌、锑、铝的烷基化合物类自燃物品,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 易燃火灾 遇氧化剂、酸类反应剧烈,除在空气中能自燃外,遇水或受潮还能分解自燃或爆炸。 性 危险性 故起火时不可用水或泡沫扑救。 (3)积热 硝化纤维胶片、废影片、X光片等,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产生的热量,自动升温, 自燃性 达到其自燃点而引起自燃。 助记口诀:机器师。 三、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遇水或遇 这是此类物质的共同危险性,着火时,不能用水及泡沫灭火剂扑救,应用干砂、干粉灭火剂、二氧 酸燃烧性 化碳灭火剂等进行扑救。 自燃性 爆炸性 其他 有些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如碳金属、硼氢化合物,放置于空气中即具有自燃性,有的(如氢化钾) 遇水能生成可燃气体放出热量而具有自燃性。因此,这类物质的贮存必须与水及潮气隔离。 一些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如电石等,由于和水作用生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些物质遇水作用的生成物(如磷化物)除易燃性外,还有毒性;有的虽然与水接触,反应不很激 烈,放出热量不足以使产生的可燃气体着火,但是遇外来火源还是有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第五节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一、氧化性物质 氧化性物质按物质形态,可分为固体氧化性物质和液体氧化性物质,根据氧化性能强弱,无机氧化 性物质分为两级。一级主要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和盐类,例如过氧化钠、高氯酸钠、硝 (一)氧酸钾、高锰酸钾等。一些氧化性物质的分子中含有过氧基(—O—O—)或高价态元素(N5+、Mn7+ ,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氧化性很强,是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或爆炸。二级氧化性物质虽然 化 性物等)质的 分也容易分解,但较一级稳定,是较强氧化剂,能引起燃烧。除一级外的所有无机氧化剂均属此类, 例如亚硝酸钠、亚氯酸钠、连二硫酸钠,重铬酸钠、氧化银等。 类 助记口诀:一级的字过、高、钾等;二级的亚、银、重、二等。字面理解就可识别一二级。 (二)氧多数氧化性物质的特点是氧化价态高,金属活泼性强,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本身不燃烧,但 化 性物与可燃物作用能发生着火和爆炸。 质的 火(1) 受热、被撞 在现行列入氧化性物质管理的危险品中,除有机硝酸盐类外,都是不燃物质, 灾危险 分解性 但当受热、被撞击或摩擦时易分解出氧,若接触易燃物、有机物,特别是与木 性 炭粉、硫磺粉,淀粉等混合时,能引起着火和爆炸。 (2)可燃性 氧化性物质绝大多数是不燃的,但也有少数具有可燃性。主要是有机硝酸盐类, 如硝酸胍、硝酸脲等,另外,还有过氧化氢尿素、高氯酸醋酐溶液,二氯或三 氯异氰尿素、四硝基甲烷等。这些物质着火不需要外界的可燃物参与即可燃烧。 (3)与可燃液体 有些氧化性物质与可燃液体接触能引起燃烧。如高锰酸钾与甘油或乙二醇接触, 过氧化钠与甲醇或醋酸接触,铬酸丙酮与香蕉水接触等,都能起火。 自燃 作用 性 13

(4)与酸作用分 氧化性物质遇酸后,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反应常常是剧烈的,甚至引起爆 解性 炸。如高锰酸钾与硫酸,氯酸钾与硝酸接触都十分危险。这些氧化剂着火时, 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剂扑救。 助记口诀:受热被撞可自燃,强氧弱氧毒水酸。 (5)与水作用分 有些氧化性物质,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 解性 二氧化碳能分解放出原子氧,致使可燃物质爆燃。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 钙)吸水后,不仅能放出氧,还能放出大量的氯。高锰酸钾吸水后形成的液体, 接触纸张、棉布等有机物,能立即引起燃烧,着火时禁用水扑救。 )强氧 (6 化性物 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相互之间接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高热而引起着火或 质与 弱氧 化性物 爆炸。如漂白粉、亚硝酸盐、亚氯酸盐、次氯酸盐等弱氧化剂,当遇到氯酸盐、 质作用分解性。 硝酸盐等强氧化剂时,会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着火或爆炸。 (7)腐蚀毒害性 不少氧化性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能毒害人体,烧伤皮肤。如二氧化 铬(铬酸)既有毒性,也有腐蚀性,这类物品着火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二、有机过氧化物 有机过氧化物是一种含有过氧基—O—O—结构的有机物质,也可能是过氧化氢的衍生物。如过甲 酸(HCOOOH)、过乙酸(CH3COOOH)等。有机过氧化物是热稳定性较差的物质,并可发生放 特点 热的加速分解过程。 由于有机过氧化物都含有极不稳定的过氧基—O—O—,对热、振动、冲击和摩擦 (1)分解爆 都极为敏感,所以当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时即分解。有机过氧化物对温度和外力作 炸性 用是十分敏感的,其危险性和危害性比其它氧化剂更大。 火灾危险 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极易分解爆炸,而且特别易燃,有的非常易燃。如过氧化叔丁醇 (2)易燃性 特性 的闪点26.67℃。所以扑救有机过氧化物火灾时应特别注意爆炸的危险性。 有机过氧化物一般容易伤害眼睛,如过氧化环已酮、过氧化叔丁醇、过氧化二乙酰等,都对眼睛有 伤害作用。因此,应避免眼睛接触有机过氧化物。火灾危险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过氧基含量和 分解温度。有机过氧化物的过氧含量越多,其热分解温度越低,则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第二篇 建筑防火 第一章 概述 建筑防火 措施 被动防火措施 是指建筑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建筑防火构造、建筑防火分区分隔、建筑安 全疏散设施等; 助记口诀:主动灭燕京。 警 灭 烟 主动防火措施 主要是指火灾自动报 系统、自动 火系统、防烟排 系统等。 一、建筑火灾的原因 建筑起火 主要有电气火灾、生产作业类火灾、生活用火不慎、吸烟、玩火、放火和自燃、雷击、静电等其它 的原因 原因引起火灾等 二、建筑火灾的危害 复 建筑火灾具有空间上的广泛性、时间上的突发性、成因上的 杂性、防治上的局 限性等特点。建 建筑火破坏 社会 文明成果、影响 稳定等。 筑火灾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危害人员生命、造成经济损失、 灾 的助记口诀:光秃的副局。 助记口诀:社会人员破坏经济。 危害 三、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 建筑的总平面布置要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一是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及火灾危险性等,从周 选址 围环境、地势条件、主导风向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建筑物位置。 三是为防止火灾因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影响而导致火势向相邻建筑或同一建筑的其他空 间距 间蔓延扩大,并为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在总平面布置中,应合理确定各类建(构)筑物、 堆场、贮罐、电力设施及电力线路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 四是要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考虑扑救火灾时所必需的消防车通道、 消防 消防水源和消防扑救面。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研究建筑防火措施、规定不同用途建筑物需采取相应防火措施的基本依据。对 (二)建筑 于建筑物应选择哪一级耐火等级,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规模及其在使用中的火灾危险性来确 结构防火 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适当增加构件的截面积;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增加保护层厚度;在构件表面 涂覆防火涂料做耐火保护层;对钢梁、钢屋架及木结构做耐火吊顶和防火保护层包敷等等。 14

(一)总平 面布置 布局 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包括露天存储区)、生产辅助设施区、行政 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 助记口诀:(女士)房间止步。

遵循的原则主要是:控制建筑材料中可燃物数量,受条件限制或装修特殊要求,必须使用可燃材料 (三)建筑 的,应当对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与电气线路或发热物体接触的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进行阻燃处理; 材料防火 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通道和供人员的走道内应当采用不燃材料。 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的划分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四)防火 性以及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内容纳人员和可燃 物的数量、消防扑救能力和消防设施配置、人员分区分隔 疏散难易程度及建设投资等情况综合考虑。 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最根本、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 建筑安全疏散技术的重点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位置和疏散距 离。基本要求是: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设有至少两个安全出口;疏散路线必须满足室内最远点到房门, (五)安全 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行走距离限值;疏散方向应尽量为双向疏散,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 疏散 减少袋形走道的设置;选用合适的疏散楼梯形式,楼梯间应为安全的区域,不受烟火的侵袭,楼梯 间入口应设置可自行关闭的防火门保护;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不得与地上楼梯相连,如必须相连时 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通过防火门出入;疏散宽度应保证不出现拥堵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在清晰 的空间高度内为人员疏散提供引导。 (六)防烟 烟气控制的方法包括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和选择合适的防烟、排烟方式。防排烟系统分为排烟系统和 排烟 防烟系统。 (七)建筑 电气火灾主要有用电超负荷、电器设备选择和安装不合理、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等原因。为有效防 防爆和电 止电气火灾事故发生,同时为保证建筑内消防设施正常供电运行,对建筑的用电负荷、供配电源、 气防火 电器设备、电气线路及其安装敷设等应当采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防火技术措施。 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考纲 熟悉各类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掌握各类生产和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分类方法;根据消防法 要求 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各类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 第一节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因素和条件,以及火灾扩大蔓延条 火灾危险 件的总和。它取决于物料及产品的性质、生产设备的缺陷、生产作业行为、工艺参数的控制和生产 性分类 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厂房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是以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出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类别确定的,物质的火灾危险性是确定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的基础。助记口诀:人机料法环产品 一、评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物质火灾危险性的评定,主要是依据其理化性质。 (一)评定 爆炸极限和自燃点是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可燃气体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越大,爆炸下 气体火灾 限越低,越容易与空气或其它助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可燃气体 危险性的 的自燃点越低,遇有高温表面等热源引燃的可能性越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气体的比重和扩 主要指标 散性、化学性质活泼性、带电性以及受热膨胀性等也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其火灾危险性。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最直接的指标是蒸气压,蒸气压 越高,越易挥发,闪点也越低,但蒸气压很难测量)。助记口诀:流行电子报或刘午饭带蒸包子 (二)评定 闪点越低的液体,越易挥发而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燃也越容易。对于可燃液体,通常还用自 液体火灾 燃点作为评定火灾危险性的标志,自燃点越低的液体,越易发生自燃。 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受危险性的 热蒸发性、流动扩散性和带电性也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的标志。爆炸 温度极限范围越大,危险主要指标 性越大;受热膨胀系数越大的液体,受热后蒸气压力升高快(气化量增大), 容易造成设备升压发生爆炸;沸点越低的液体,蒸发性越强,且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 熔点和燃点是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熔点低的固体易蒸发或气化,燃点也较低,燃烧 (三)评定 速度也较快。许多低熔点的易燃固体还有闪燃现象。粉状可燃固体是以爆炸浓度下限作为标志的; 固体火灾 遇水燃烧固体是以与水反应速度快慢和放热量的大小为标志;自燃性固体物料是以其自燃点作为标 危险性的 志;受热分解可燃固体是以其分解温度作为评定标志。 在评定时,还应从其反应危险性、燃烧危主要指标 险性、毒害性、腐蚀性及放射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 生产类别 火灾危险性特征 表 2-2-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 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 15

甲 1.闪点<28℃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或洗涤部位及其泵房,橡胶制品的 涂胶和胶浆部位,二硫化碳的粗馏、精馏工段及其应用部位,青霉素提炼部位, 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 原料药厂的非纳西汀车间的烃化、回收及电感精馏部位,皂素车间的抽提、结晶 1.闪点<28℃的液体 及过滤部位,冰片精制部位,农药厂乐果厂房,敌敌畏的合成厂房、磺化法糖精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厂房,氯乙醇厂房,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工段,苯酚厂房的硫化、蒸馏部位,焦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 化厂吡啶工段,胶片厂片基厂房,汽油加铅室,甲醇、乙醇、丙酮、丁酮异丙醇、 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 醋酸乙酯、苯等的合成或精制厂房,集成电路工厂的化学清洗间(使用闪点<28 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的液体),植物油加工厂的浸出厂房 2.乙炔站,氢气站,石油气体分馏(或分蒸气 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离)厂房,氯乙烯厂房,乙烯聚合厂房, 天然气、石油伴生气、矿井气、水煤气引起燃 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或焦炉煤气的净化(如脱硫)厂房压缩机 室及鼓风机室,液化石油气罐瓶间,丁受热、撞击、摩擦、催化 以及遇二烯及其聚合厂房,醋酸乙烯厂房,电解 水或电解食盐厂房,环己酮厂房,乙基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 机物,苯和苯乙烯厂房,化肥厂的氢氮气压缩厂 房,半导体材料厂使用氢气的拉晶间,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 化剂 硅烷热分解室 3.硝化棉厂房及其应用部位,赛璐珞厂房,黄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 部位,三乙基 铝厂房,染化厂某些能自行分解的重氮化合物生产,甲胺厂房,丙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 烯腈厂房 4.金属钠、钾加工房及其应用部位,聚乙烯厂房的一氯二乙基铝部位、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不小三氯化磷 厂房,多晶硅车间三氯氢硅部位,五氧化磷厂房 5.氯酸钠、氯酸钾厂房于 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及其应用部位,过氧化氢厂房,过氧化钠、过氧化钾厂房, 次氯酸钙厂房 6.赤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五硫化二磷厂房及其应用部位 乙 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 1.闪点≥28℃至<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 5.助燃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 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 ℃的液体雾滴 7.洗涤剂厂房石蜡裂解部位,冰醋酸裂解厂房 1.闪点≥28℃至<60℃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洗涤部位及其泵房,松 节油或松香蒸馏厂房及其应用部位,醋酸酐精馏厂房,己内酰胺厂房,甲酚厂房, 氯丙醇厂房,樟脑油提取部位,环氧氯丙烷厂房,松针油精制部位,煤油灌桶间 2.一氧化碳压缩机室及净化部位,发生炉煤气或鼓风炉煤气净化部位,氨压缩机房 3.发烟硫酸或发烟硝酸浓缩部位,高锰酸钾厂房,重铬酸钠(红钒钠)厂房 4.樟脑或松香提炼厂房,硫磺回收厂房,焦化厂精萘厂房 5.氧气站,空分厂房 6.铝粉或镁粉厂房,金属制品抛光部位,镁粉厂房、面粉厂的碾磨部位、活性炭 制造及再生厂房,谷物筒仓工作塔,亚麻厂的除尘器和过滤器室 1.闪点≥60℃的油品和有机液体的提炼、回收工段及其抽送泵房,香料厂的松油 醇部位和乙酸松油脂部位,苯甲酸厂房,苯乙酮厂房,焦化厂焦油厂房,甘油、 桐油的制备厂房,油浸变压器室,机器油或变压油灌桶间,柴油灌桶间,润滑油 再生部位,配电室(每台装油量>60kg的设备),沥青加工厂房,植物油加工厂 的精炼部位 2.煤、焦炭、油母页岩的筛分、转运工段和栈桥或储仓,木工厂房,竹、藤加工 厂房,橡胶制品的压延、成型和硫化厂房,针织品厂房,纺织、印染、化纤生产 的干燥部位,服装加工厂房,棉花加工和打包厂房,造纸厂备料、干燥厂房,印 染厂成品厂房,麻纺厂粗加工厂房,谷物加工房,卷烟厂的切丝、卷制、包装厂 房,印刷厂的印刷厂房,毛涤厂选毛厂房,电视机、收音机装配厂房,显像管厂 装配工段烧枪间,磁带装配厂房,集成电路工厂的氧化扩散间、光刻间,泡沫塑 料厂的发泡、成型、印片压花部位,饲料加工厂房 丙 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 1.闪点≥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丁 生产特征: 1.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 1.金属冶炼、锻造、铆焊、热扎、铸造、热处理厂房 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 2.锅炉房,玻璃原料熔化厂房,灯丝烧拉部位,保温瓶胆厂房,陶瓷制品的烘干、 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2.利用气烧成厂房,蒸汽机车库,石灰焙烧厂房,电石炉部位,耐火材料烧成部位,转炉 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 或将气厂房,硫酸车间焙烧部位,电极煅烧工段配电室(每台装油量≤60kg 的设备) 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 的各3.铝塑料材料的加工厂房,酚醛泡沫塑料的加工厂房,印染厂的漂炼部位,化纤 种生产 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厂后加工润湿部位 烧物质 的生产 生产特征: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 生产 戊 制砖车间,石棉加工车间,卷扬机室,不燃液体的泵房和阀门室,不燃液体的净 化处理工段,金属(镁合金除外)冷加工车间,电动车库,钙镁磷肥车间(焙烧 炉除外),造纸厂或化学纤维厂的浆粕蒸煮工段,仪表、器械或车辆装配车间, 氟里昂厂房,水泥厂的轮窑厂房,加气混凝土厂的材料准备、构件制作厂房 注 甲、乙、丙类液体分类,以闪点为基准。对于(可燃)气体,则以爆炸下限作为分类的基准。 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 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 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6 按较大 确定 按实际 确定 按较小

确定 (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 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 工段小于 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 的防火措施。 (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大于 20%。 某面粉厂的磨面车间为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高度25米,建筑面积3600㎡。根据生2015 年真题 产 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该面粉碾磨车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该确定为( ) 第4 题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解析 标准答案【B】面粉碾磨车间因具有粉尘爆炸危险性,故为乙类,干扰项C因为面粉厂为丙类。 (四)危险物质的量对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的影响 1、厂房内可 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 不按危险物 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质火灾危险 即在生产过程中虽然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但是数量很少,当气体全部放出或可燃液体全 特性确定生 部燃烧,气体也不能在整个厂房内达到爆炸极限,可燃物全部也不能使建筑物起火,造成灾害, 产火灾危险 此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性类别的最 如机械修配厂或修理车间,虽然使用少量的汽油等甲类溶剂清洗零件,但不会因此而产生爆炸, 大允许量。 所以该厂房不能按甲类厂房处理,仍应按戊类考虑。 表2-2-2 不按物质火灾危险特性确定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最大允许量 火灾危险 性类别 甲 火灾危险性的特性 1 2 闪点<28?C 的液体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物质名称举例 汽油、丙酮、乙醚 最大允许量 单位容积的最 总量 大允许量 0.04L/m3 100L 1L/m3 (标准) 0.003kg/m3 25m3 (标准状态) 乙炔、氢、甲烷、乙烯、硫化氢 3 4 5 类 6 7 乙 1 2 3 4 类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导致迅速自燃爆炸 硝化棉、硝化纤维胶片、喷漆棉、 10kg 的物质 火胶棉、赛璐珞棉 在空气中氧化即导致迅速自燃的物质 黄磷 0.006kg/m3 20kg 常温下受到水和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金属钾、钠、锂 0.002kg/m3 5kg 能 产生可燃气体并能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 遇 硝化胍、高氯酸铵 0.006kg/m3 20kg 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能引起 爆炸的强氧化剂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 遇 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钠 0.015kg/m3 50kg 有机物或硫磺等极易分解引起燃烧的 强氧化剂 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赤磷、五硫化磷 0.015kg/m3 100kg 或 爆炸的物质 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 电石 0.075 kg/m3 100kg 爆炸下限<10%的气体的固体物质 煤油、松节油 闪点≥28?C 的液体 0.02L/m3 200L 5L/m3 50m3 爆炸下限≥10%的气体 氨 (标准状态) (标准状态) 5L/m3 50m3 氧、氟 (标准状态) (标准状态) 助燃气体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硝酸、硝酸铜、铬酸、发烟硫酸、 0.025kg/m3 50kg 铬酸钾 赛璐珞板、硝化纤维色片、镁粉、 0.015kg/m3 50kg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铝粉 硫磺、生松香 0.075kg/m3 100kg 第二节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2015 年真题 某百货仓库,陶瓷器具,玻璃制品,塑料玩具,自行车,该仓库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确定为()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第5 题 标准答案【C】陶瓷器具、玻璃制品戊类(常温下使用或生产不燃烧的物质,因为是仓储,故为 解析 该类,若是生产则为丁类),塑料玩具丙类,自行车丙类。考察危险性分类就高不就低原则. ★一、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 表 2-2-3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

类别 火灾危险性特征 17

举 例

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 1.己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 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 3.常乙醚,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丙烯,乙醚, 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 自燃60 度以上的白酒 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2.乙炔,氢,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硫化 甲 作用能产生可 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电石,碳化铝 3.硝化棉,消化纤维胶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 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黄磷 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4.金属钾、钠、锂、钙、锶,氢化锂,四氢化锂铝,氢化钠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 5.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铵 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6.赤磷,五硫化磷,三硫化磷 1.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酯,硝酸戊酯,乙 酰丙酮,环己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 2.氨气,液1.闪点≥28℃至<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氯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3.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重铬酸钠,铬酸钾,硝酸,硝酸汞,硝 酸钴,发烟硫酸,漂白粉 乙 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 5.助燃气体 4.硫磺,镁粉,铝粉,赛璐珞板(片),樟脑,萘,生松香,硝化纤维 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 漆布,硝化纤维色片 5.氧气,氟燃的物品 气 6.漆布及其制品,油布及其制品,油纸及其制品,油绸及其制品 丙 1.闪点≥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1.动物油,植物油,沥青,蜡,润滑油,机油,重油,闪点≥60℃的 柴油,糖醛,>59 度至<60 度的白酒 2.化学、人造纤维及其织物,纸张,棉、毛、丝、麻及其织物,谷物, 面粉,天然橡胶及其制品,竹、木及其制品,中药材,电视机、收录 机等电子产品,计算机房已录数据的磁盘储存间,冷库中的鱼、肉间 自熄性塑料及其制品,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水泥刨花板 钢材,铝材,玻璃及其制品,搪瓷制品,陶瓷制品,不燃气体,玻璃 棉,岩棉,陶瓷棉,硅酸铝纤维,矿棉,石膏及其无纸制品,水泥, 石,膨胀珍珠岩 丁 难燃烧物品 戊 不燃烧物品 甲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主要依据《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一级易燃固体、一级易燃液体、一级氧化 剂、一级自燃物品、一级遇水燃烧物品和可燃气体的特性划分的。乙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主要是根 注 据《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二级易燃固体、二级易燃液体、二级氧化剂、助燃气体、二级自燃物品的特 性划分的。 按最大 (1)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 确定 最大的物品确定。 按丙类 (2)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 1/4 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 确定 的 1/2 时,应按丙类确定。 (四)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 表 2-2-4 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 别 甲 油品闪点 Ft(℃) Ft<28 A B A B 28≤Ft≤45 45<Ft<60 60≤Ft≤120 Ft>120 乙 丙 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熟悉建筑的不同分类方法,掌握不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和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的要求;根据消防法律 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各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以及不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提 出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防火的要求。 第一节 建筑分类 一、按使用性质分类 考纲 要求 按使用功能和建筑高度,民用建筑的分类见表 2-3-1 。住宅建筑是指供单身或家庭成员短期或 (1)民用建筑 长期居住使用的建筑。公共建筑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包括教育、办公、科研、 文化、商业、服务、体育、医疗、交通、纪念、园林、综合类建筑等。 助记口诀:农民工。 指工业生产性建筑,如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等。工业建筑按照使用性质的不同,分为加 (2)工业建筑 工、生产类厂房和仓储类库房两大类,厂房和仓库又按其生产或储存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18

农 业建筑 指农副产业生产建筑,主要有暖棚、牲畜饲养场、蚕房、烤烟房、粮仓等。 (3) ★表 2-3-1 民用建筑的分类 名称 住宅 建筑 公共 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 一 类 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 点的住宅建筑) 2.建筑高层24m以上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m3 的 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和其他1.建筑高度大于 50m 的公共建筑 多种 功能组合的建筑 3.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网局 级和省级电力调度 5.藏书超过 l00 万册的图书馆、书库 二 类 单、多层民用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 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的住宅建 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 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 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 除住宅建筑和一类高层公共 建筑之外的其他高层民用建 筑 1.建筑高度大于 24m 的单层公 共建筑。 2.建筑高度不大于 24m 的其他 民用建筑。 注: 表中未列入的建筑,其类别应根据本表类比确定。 。 助记口诀:高层分一二,住宅给爱妻(27),无事(54)腻一起;公公(公共建筑)分两室(24),一室50㎡ 二、按建筑结构分类 主要承重构件是木材。 —— (1)木结构 砖(石)砌墙体、木楼板、木屋盖的建筑。 (2)砖木结构 主要承重构件用砖石和木材做成。 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 (3)砖混结构 —— 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面板。 钢筋混凝土做柱、梁、楼板及屋顶等建筑的主 如装配式大板、大模板、滑模等工业化方法 (4)钢筋混凝土 要承重构件,砖或其他轻质材料做墙体等围护 建造的建筑,钢筋混凝土的高层、大跨、大 结构 构件。 空间结构的建筑。 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 如全部用钢柱、钢屋架建造的厂房。 (5)钢结构 屋顶采用钢结构,其他主要承重构件采用钢筋 如钢筋混凝土梁、柱、钢屋架组成的骨架结 (6)钢混结构 混凝土结构。 构厂房。 如生土建筑、塑料建筑、充气塑料建筑等。 (7)其它结构 —— 三、按建筑高度分类 (1)单层、多层 27m 以下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24m(或已超过24m 但为单层)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 筑。 建筑 (2)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我国对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称超高层建筑。 3 某16层民用建筑,一至三层为商场,每层建筑面积为3000m,四至十六层为单元式住宅,每层 3建筑面积为 1200m,建筑首层室内地坪标高为±0.000m,室外地坪标高为±0.300m,商场平面层 2015 年真题 面标高为 14.6m,住宅平屋面面层标高为 49.7m,女儿墙顶部标高为 49.7m,女儿墙顶部标高为 第22 题 50.9m.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规定的建筑分类,建筑的类别应确定为( )。 A、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B、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C、一类高层住宅建筑D、二类高层住宅建筑 解析 标准答案【A】: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 第二节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燃烧性能分级 国外(欧盟)分为A1、A2、B、C、D、E、F 七个等级。我国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的基本 分级为A、B1、B2、B3。规范中还明确了该分级与欧盟标准分级的对应关系。 表 2-3-2 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一)建筑燃烧性能等级 名称 燃烧性能等级 名称 材 料及制品不燃材料(制品) 可燃材料(制品) A B2 的燃 烧性能难燃材料(制品) 易燃材料(制品) B1 B3 等级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 材料 指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混凝土、矿纤、聚合物。 (1) (2)燃烧滴落 在燃烧试验过程中,从试样上分离的物质或微粒。 19

微 粒 物/ (3)临界热辐 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 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 射通量 助记口诀:财富微增长600 元。 增 长 试样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值与其对应时间比值的最大值,用于燃烧性能分级。 (4)燃烧 FIGRA0.2MJ 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2MJ 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速率指数 FIGRA0.4MJ 是指当试样燃烧释放热量达到0.4MJ 时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 -FIGRA (5)THR 600 。 s 试验开始后600s内试样的热释放总量(MJ)(三)平板状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 对应关系 燃烧性能等级A(A1、A2),B1(B、C),B2(D、E),B3(F)。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附加信息和标识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等级附加信息包括产烟特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和烟气毒性等级。 (一)附加信 对于A2级、B级和C级建筑材料及制品应给出产烟特性等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铺地材 料除外)、烟气毒性等级; 助记口诀:盐粒产地。 息 产 滴 对于 建筑材料及制品应给出 烟特性等级、燃烧 D级 落物/ 微 粒等级。助记口诀:DVD 产地 产烟特性等级 试验方法 表 2-3-3 产烟特性等级和分级判据 分级判据 除铺地制品和管状绝热制 品外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管状绝热制品 GB/T11785 铺地材料 除铺地制品和管状绝热制 品外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管状绝热制品 GB/T11785 铺地材料 烟气生成速率指数 SMOGRA≤30 ㎡/s2 试验 600s 总烟气生成量 TSP600s≤50 ㎡ 烟气生成速率指数 SMOGRA≤105 ㎡/s2 试验 600s 总烟气生成量 TSP600s≤250 ㎡ 产烟量≤750%3min 烟气生成速率指数 SMOGRA≤180 ㎡/s2 试验 600s 总烟气生成量 TSP600s≤200 ㎡ 烟气生成速率指数 SMOGRA≤580 ㎡/s2 试验 600s 总烟气生成量 TSP600s≤1600㎡ 未达到 s1 s1 (1)产烟特性 等级 GB/T20284 s2 GB/T20284 s3 GB/T20284 未达到 s2 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 d0 d1 d2 气毒性等级 t0 t1 t2 试验方法 分级判据 600s 内无燃烧滴落物/微粒 600s 内燃烧滴落物/微粒,持续时间不超过 10s 未达到 d1 分级判据 达到准安全一级 ZA1 达到准安全三级 ZA3 未达到准安全三级 ZA3 表 2-3-4 (2)燃烧滴落 燃烧滴落物/微粒等 物/微粒等级 级和分级判据 GB/T20284 试验方法 (3)烟气毒性 表 2-3-5 烟气毒性 等级和分级判据 等级 GB/T20285 (二)附加信息标识 示例:GB8624B1(B-s1,d0,t1), 附加信息标识 表示属于难燃B1 级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细化分级为B 级,产烟特性等级为s1 级,燃烧 滴落物/微粒等级为 d0 级,烟气毒性等级为t1 级。 第三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主要包括建筑内的墙、柱、梁、楼板、门、窗等。耐火性能包括: 一是构件的燃 建筑构件 烧性能; 二是构件的耐火极限。耐火建筑构配件在火灾中起着阻止火势蔓延、延长支撑时间的作用。 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不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 1.不燃性 如钢材、混凝土、砖、石、砌块、石膏板等。 难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 2.难燃性 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经阻燃处理后的木材、塑料、水泥、刨花板、板条抹灰墙等。 3.可燃性 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 的材料。如木材、竹子、刨花板、保丽板、塑料等。 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 耐火极限 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 (一)耐火 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h)表示。 20

极限的概 支持能力 念 耐火完整 性 耐火隔热 性 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承重或非承重建筑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抵抗垮塌的能力; 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焰 和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焰的能力; 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其背火面 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能力。 属 性 材料本身的属性是构配件耐火性能主要的内在影响因素,决定其用途和适用性; 1.材料本身的 构 配件结构特性 构件的结构特性决定了保护措施选择方案。 2. (二3. 材料与结构间的 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取决于材料自身的属性和基材的结构特性。 ) 影构 造 方式 响 耐标准规定的耐火性能试验与所选择的执行标准有关,其中包括试件养护条件、使 4. 标准所规定的试 火 极用场合、升温条件、实验炉压力条件、受力情况、判定指标等。在试件不变的情 验条件 限 的况下实验条件越苛刻,耐火极限越低。 要 素 5.材料的老化性能 尽量选用抗老化性好的无机材料或那些具有长期使用经验的防火材料作防火保护。 6. 火灾种类和使用 我国现有工程防火设计中对构件耐火性能的要求大多数都是以建筑纤维类火灾为 条件而确定。 助记口诀:老鼠要造条狗或老建筑要标准材料。 要 环境 求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对一墙体进行耐火极限试验,试验记录显示,该墙体在受火作用至 0.50h 2015 年真 时粉刷层开始脱落,受火作用至1.00h时背火面的温度超过规定值,受火作用至1.20h时出现了穿 题第40 题 透裂缝,受火作用至 1.50h 时前提开始垮塌。该墙体的耐火极限是( )h。 A. 1.0 B. 0.5 C. 1.2 D. 1.5 解析 标准答案:【A】:耐火极限,墙和楼板失去绝热性,变形,垮塌,就低不就高。 第四节 建筑耐火等级要求 构件耐火 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是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础,再根据其他构件在建筑物中的重要性以及耐火性 极限确定 能可能的目标值调整后制定的。88%的火灾可在 1.5h 之内扑灭,80%的火灾可在1h 之内扑灭。 ★一、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 助记口诀 一级都不燃,二级吊顶难。三级房哥(隔)难,屋顶吊顶难。四级构吊散(够吊扇),三个均可然。 表 2-3-7 不同耐火等级厂房和仓库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构件名称 一级 不燃性 3.00 不燃性 3.00 不燃性 2.00 不燃性 1.00 不燃性 0.75 不燃性 3.00 耐火等级

二级 不燃性 3.00 不燃性 2.50 不燃性 2.00 不燃性 1.00 不燃性 0.50 不燃性 2.50 三级 不燃性 3.00 不燃性 2.00 不燃性 1.50 不燃性 0.50 难燃性 0.50 不燃性 2.00 不燃性 1.00 不燃性 0.75 难燃性 0.50 不燃性 0.75 难燃性 0.15 墙 防火墙 承重墙 楼梯间、前室的墙, 电梯井的墙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非承重外墙 房间隔墙 柱 梁 四级 不燃性 3.00 难燃性 0.50 难燃性 0.50 难燃性 0.25 难燃性 0.25 难燃性 0.50 难燃性 0.50 难燃性 0.50 可燃性 可燃性 可燃性 不燃性 不燃性 2.00 1.50 不燃性 不燃性 楼板 1.50 1.00 不燃性 不燃性 屋顶承重构件 1.50 1.00 不燃性 不燃性 疏散楼梯 1.50 1.00 不燃性 难燃性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0.25 0.25 注: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采用不燃烧材料的吊顶,其耐火极限不限。 某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家具生产厂房,屋顶承重构件为钢结构,当采用防火涂料对该屋顶承重构 2015 年真题 件进行防火保护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h。 第48 题 A. 0.50 B. 1.00 C. 1.50 D. 2.00 解 析 标准答案:【B】 记忆性考点。 21

二、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 助记口诀 一级都不燃,二级吊顶难。三级房哥(隔)难,屋顶承可燃。四级板承吊散均可然。 表 2-3-8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构件名称 防火墙 承重墙 非承重外墙 墙 楼梯间、前室的墙,电梯 井的墙,住宅建筑单元之 间的墙和分户墙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 房间隔墙 柱 梁 耐火等级 一级 不燃性 3.00 不燃性 3.00 不燃性 1.00 不燃性 2.00 不燃性 1.00 不燃性 0.75 不燃性 3.00 不燃性 2.00 不燃性 1.50 不燃性 1.50 不燃性 1.50 不燃性 0.25 二级 不燃性 3.00 不燃性 2.50 不燃性 1.00 不燃性 2.00 不燃性 1.00 不燃性 0.50 不燃性 2.50 不燃性 1.50 不燃性 1.00 不燃性 1.00 不燃性 1.00 难燃性 0.25 三级 不燃性 3.00 不燃性 2.00 不燃性 0.50 不燃性 1.50 不燃性 0.50 难燃性 0.50 不燃性 2.00 不燃性 1.00 不燃性 0.50 可燃性 0.50 不燃性 0.50 难燃性 0.15 四级 不燃性 3.00 难燃性 0.50 可燃性 难燃性 0.50 难燃性 0.25 难燃性 0.25 难燃性 0.50 难燃性 0.50 可燃性 可燃性 可燃性 可燃性 同表 2-3-7 对比说明 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 不相同 不相同 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 一二级相同, 三四级不同 一二四级相同, 三级不同 一二四级相同, 三级数值不同 完全相同 楼板 屋顶承重构件 疏散楼梯 吊顶(包括吊顶搁栅) 注:(1)除另有规定外,以木柱承重且墙体采用不燃材料的建筑,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

(2)住宅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 的规定执行。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①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②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了解城市建筑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掌握防火间距的设置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根据建筑 考纲 物的使用性质、建筑规模和耐火等级,分析和确定建筑规划选址、总体布局以及建筑物内平面布置的 要求 消防要求,提出防火间距不足时应采取的防火技术措施。 第一节 建筑消防安全布局 一、建筑选址

工厂、仓库选址时,要考虑本单位+邻近的企业和居民的安全。 (一)周围 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相 环境要求 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合理的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火灾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若布置在地 (二)地势 势较高处,则应采取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 条件要求 乙炔站等遇水产生可燃气体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企业,严禁布置在可能被水淹没的地方。 生产、贮存爆炸物品的企业,宜利用地形,选择多面环ft,附近没有建筑的地方。 ★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等,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常年主导风 (三)考虑 向的下风或侧风向。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选 导风向 择通风良好的地点独立设置。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 主 22

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3 助记口诀:周地主. 某厂为满足生产要求,拟建设一个总储量为 1500m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区,该厂所在地区的全年最小 2015 年真 频率风向为东北风。在其他条件均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该储罐区宜布置在厂区的( )。 A、题第12 题 东北侧 B、西北侧 C、西南侧 D、东南侧 解析 标准答案【A】: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二、建筑总平面布局 (一)合理 应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以及所处的环境、地形、风向等因素,合理布置, 布置建筑 以消除或减少建筑物之间及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火灾危害。 规模较大的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包括露天储存区)、生产辅助设施 (二)合理 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同一企业内,若有不同火灾危险的生产建筑,则应尽量将火灾危险 进行功能 性相同的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 易燃、易爆的工厂、区域划分 仓库的生产区、储存区内不得修建办公楼、宿舍等民用建筑。 第二节 建筑防火间距 火场辐射热的强度取决于火灾规模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及风速、风向等因素。 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根据火灾发生后产生的辐射热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一般不考虑飞火、风速等因素。 (一)防止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低层建筑,保持 6m~10m 的防火间距;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建筑之间火灾蔓延 的防火间距定为 6m; 三、四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基础上有所增加。 (二)保障 防火间距还应满足消防车的最大工作回转半径和扑救场地的需要。 灭火救援 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13m。 助记口诀:结算烟酒 场地需要 节 约 设定的防火间距过大,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 土地资源 (四)防火 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构建,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 算 算起,如为储罐或堆场,则应从储罐外壁或堆场的堆垛外缘算起。 间距计 二、防火间距 ★(一)厂房的防火间距

1.厂房之间及其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2-4-1 的规定。 (1)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宜小于30m。 单、多层戊类厂房之间及与戊类仓库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 2m,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可将戊类厂房等同民用建筑。按现行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 5.2.2 规定执行。为丙、丁、戊 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置的生活用房应按民用建筑确定,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6m。 (2)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或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耐火极限不小于 注意 1h 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 两座丙、丁、戊类厂房相邻两面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当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 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 可按表2-4-1的规定减少25%(参见图2-4-1)。甲、乙类厂房(仓库)不应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第3.3.5 条规定外的其它建筑临贴。 2-4-1厂 房之间防 火间距示 意图 注意 (3)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耐火极 限不低于 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 按本规范第6.5.3 条的规定设置防火卷帘时,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丙、丁、 23

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4m。 (4)发电厂内的主变压器,其油量可按单台确定。 (5)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厂房,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6)当丙、丁、戊类厂房与丙、丁、戊类仓库相邻时,应符合以上第2、3 条的规定。 2.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之间的防火间距 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对比 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宜小于30m。 3.厂房外附设有化学易燃物品设备的防火间距 厂房外附设化学易燃物品的设备,其外壁与相邻厂房室外附设设备的外壁或相邻厂房外墙的防火间距, 不应小于本规范第 3.4.1 条的规定。用不燃材料制作的室外设备,可按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确定。 总容量不大于 15m3 的丙类液体储罐,当直埋于厂房外墙外,且面向储罐一面 4.0m范围内的外墙为防 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4.厂区围墙与厂内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厂区围墙与厂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围墙两侧建筑的间距应满足相应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 某工厂有一座建筑高度为 21m的丙类生产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现要在旁边新建一座建筑耐火等 级为二级、建筑高度为15m、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屋面无天窗的丁类生产厂房。如该2015 年真 丁类 题第58 题 生产厂房与丙类厂房相邻一侧的外墙采用无任何开口的防火墙,则两座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 于( )m。 A.10 B.3.5 C.4 D.6 L≥4m 解 析 标准答案:【C】甲乙类间距L≥6m 丙丁戊类间距24

表2-4-1 厂房之间及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间距(m) 乙类厂房(仓库) 单、多层 名 甲类 厂房 甲类厂房 称 丙、丁、戊类厂房(仓库) 单、多层 民用建筑 裙房,单、多层 单、多层 高层 高层 高层 二类 一、二级 一、二级 三级 一、二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类 单、多层 一、二级 一、二级 单、多层 三级 高层 12 12 14 13 12 14 16 13 12 14 16 13 12 10 12 13 10 12 14 13 10 12 14 13 14 12 14 15 12 14 16 15 12 14 16 15 13 13 15 13 13 15 17 13 13 15 17 13 12 10 12 13 10 12 14 13 10 12 14 13 12 14 12 14 15 12 14 16 15 12 14 16 15 15 20 25 16 14 16 17 14 16 18 17 14 16 18 17 20 25 30 13 13 15 13 13 15 17 13 13 15 17 13 12 15 20 乙类 厂房 25 50 一、二级 一、二级 丙类 厂房 10 12 14 13 10 12 14 13 15 20 25 12 14 16 15 12 14 16 15 20 25 30 14 16 18 17 14 16 18 17 25 30 35 20 15 单、多层 三级 四级 25 20 15 20 15 13 高层 一、二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丁、戊 单、多层 类 厂房 高层 18 15 15 13 20 25 30 ≥5,≤10 室外 变压器总 >10,≤50 变、配 油量(t) 电站 >50 25 25 25 25 15 20 助记 口诀 助记 公式 高层对一二是 13(民建部分除外).不管横向或纵向高层对除民建部分的其他类型的一二级都是 13.甲一二对一二为12(单,多层).不管横向或纵向甲类 单多层一二级对其他类的一二级都是 12.乙丙丁戊一二对一二为 10(单多层).以上三条每按顺序变化一个等级在原来基础上增加 2. 厂房丙丁戊对民建裙单多,高层厂房 13 起,单多层 10 起, 每按顺序变化一个等级在原来基础上增加 2. 甲乙厂房对配电站均为25,民用单多裙对甲乙25,高层50. A=(C1vsC2)+(B1vsB2).A=防火间距,C1 和C2 建筑类别(两者比较取最大值).乙类10,高层13,其他12.B1 和B2 建筑耐火等级(两者比较取最大值),一二 级0,三级2,四级4.例如:两个丙类三级厂房A=12+2=14m.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25

(二)仓库的防火间距

1.甲类仓库之间及其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 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2-4-2 的规定, 设置装卸站台的甲类仓库与厂内铁路装卸线的防火间距,可不受限制。 表2-4-2 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 甲类仓库(储量,t) 名 称 甲类储存物品第 3、4 项 甲类储存物品第1、2、5、6 项 ≤5 >5 40 20 20 25 30 ≤10 50 25 20 12 15 20 >10 30 20 15 20 25 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裙房、其他民用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甲类仓库 一、二级 厂房和乙、丙、丁、戊类仓 三级 库 四级 电力系统电压为35kV~500kV 且每台变压器容 量不小于10MV2A 的室外变、配电站,工业企 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 5t 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截取表2-4-2 内容和其它类似内容汇总 30 20 15 20 25 30 40 25 30 甲类仓库 散发可燃气体、蒸汽的甲类厂房 甲乙类液体储罐 丙类液体储罐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 秸秆、芦苇、打包废纸等材料堆场 铁路线中心线 厂外 40 30 35 30 25 30 厂内 30 20 25 20 20 20 厂外 道路路边 20 15 20 15 15 15 厂内道路路边 主要 10 10 15 10 10 10 次要 5 5 10 5 5 5 注: 甲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当第3、4 项物品储量不大于2t,第1、2、5、6 项物品储量不大于5t时,不应小 于12m,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甲类仓库 外 4(40)内 3(30)铁中间, 厂外路两(20)边, 厂内主食(10)吃(次)5 碗. 助记口诀:

2.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其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表 2-4-3 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乙类仓库 名 称 单、多层 一、 三级 二级 高层 丙类仓库 单、多层 四级 高层 丁、戊类仓库 单、多层 四级 高层 一、二 级 一、二 一、二 三级 级 级 一、 一、二 三级 二级 级 乙、丙、 丁、戊 类仓库 单、多层 一、二级 三 级 四 级 高 层 一、二级 一、二级 三 级 四 级 一 类 二 类 10 12 13 12 14 15 14 16 17 13 15 13 25 25 25 50 50 10 12 12 14 13 10 12 14 20 15 14 16 15 12 14 16 25 20 14 16 18 17 14 16 18 25 20 13 15 17 13 13 15 17 20 15 10 12 14 13 10 12 14 15 13 12 14 16 15 12 14 16 18 15 14 16 18 17 14 16 18 18 15 13 15 17 13 13 15 17 15 13 民用 建筑 裙房, 单、多层 高 层 执行上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2)

单层、多层戊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m。 两座仓库的相邻外墙均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小,但丙类,不应小于 6m;丁、戊类,不应小于 4m。 26

两座仓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 火墙且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h,且总占地面积不大于本规范第3.3.2 条一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规定 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3) 除乙类第 6 项物品外的乙类仓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 25m,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 距不应小于50m,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表2-4-2中甲类仓库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 (三)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表 2-4-4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建筑类别 高层民用建筑 一、二级 一、二级 一、二级 三 级 四 级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助记方法: 14 按颜色方向性 9 记忆。 10 12 高层民用建筑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 13 9 11 14 9 6 7 9 11 7 8 10 执行上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 1) 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25%。 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 及以下范 2) 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3) 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时,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 1h 时, 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屋顶无天窗且相 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屋顶无天窗,相邻较高一面外墙高出较低一座建 筑的屋面15m 及以下范围内的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 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规范规定的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 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 4m。 相邻建筑通过底部的建筑物、连廊或天桥等连接时,其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的规定。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当符合规范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 1.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 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4) 5) 6) 7) 8) 三、防火间 调 提 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 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距不足时 2. 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或 的消防技 加防火水幕保护。 助记口诀:低(提)调改柴(拆)舍(设)。 术措施 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 4. 拆 设 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在设置防火墙时,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切忌盲目设置,顾此失彼。 5. 第三节 建筑平面布置 1.建筑内部某部位着火时,能限制火灾和烟气在(或通过)建筑内部和外部的蔓延,并为人员疏 散、消防人员的救援和灭火提供保护。 一、布置原 则 2.建筑物内部某处发生火灾时,减少对邻近(上下层、水平相邻空间)分隔区域受到强辐射热和 烟气的影响。 助记口诀:限火阻烟保人员,保人保财控蔓延,减热少烟好作战,平面布置按此办. 3.消防人员能方便进行救援、利用灭火设施进行作战活动。 4.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建筑设备设置部位,能防止对人员和贵重设备造成影响或危害。或采取措 施防止发生火灾或爆炸,及时控制灾害的蔓延扩大。 5、除为满足民用建筑使用功能所设置的附属库房外,民用建筑内不应设置生产车间和其它库房。 经营、存放和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储藏间,严禁附设在民用建筑内。 二、设备用房布置 (一)锅燃煤、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在建筑外 炉

27

房、变压器 的专用房间内;当确需贴邻民用建筑布置,应采用防火墙与所贴邻的建筑分隔,且不应贴邻人员密 室布置 集场所,该专用房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确需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 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 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 6m 时,可设置在屋顶上。 燃油锅炉应采用丙类液体作燃料。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 0.75 的可燃气体 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2.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 3.锅炉房、变压器室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 1.50h 的不燃 烧体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4.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 的防 火墙与锅炉间分隔,当确需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5.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隔开。 6.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油浸电力变压器下面应设置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 7.锅炉的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 的有关规定。油浸电力变压器的 总容量不应大于1260kV2A,单台容量不应大于630kV2A。 (总容量1260=单台容量63032) 8.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9.应设置与锅炉、油浸变压器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 10.燃气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燃气、燃油锅炉房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并应符合《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第9 章的规定。 1.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及地下一、二层,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柴油发电机应采用丙类 柴油作燃料(同类记忆点:燃油锅炉应采用丙类液体作燃料。)。 2.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 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门应 (二)柴油 采用甲级防火门。 发电机房 3.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 的防火隔 布置 墙与发电机房分隔;当必须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4.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5.应设置与柴油发电机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 系统时,机房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消防控制室是建筑物内防火、灭火设施的显示控制中心,是扑救火灾的指挥中心,是保障建筑物安 全的要害部位之一,应设在交通方便和发生火灾后不易延烧的部位。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 三) 消防 2.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 控制室布 下一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疏散门应直通室外 置 或安全出口。 3.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 4.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它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设备用房,如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防 排烟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独立建造的消 (四)消防 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 设备用房 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 10m 的楼层中;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通风、 布置 空调机房和交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电梯机房与普通电梯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 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分开,如开门,应设甲级防火门。 三、人员密集场所布置 (一)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宜布置在首层或二、三层;设置在三级耐火 众 厅、会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议 厅、多1.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 400 ㎡。 功能

28

厅 ★(二)歌 舞娱乐放 映游艺场 所 两个 2.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 助记口诀:会议厅的两个盆景400 元. 3.当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等灭火系统。 4、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 宜布置在建筑的首层或二、三层的靠外墙部位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并应采用耐火极 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 1.00h 的不燃性楼板与其它场所隔开,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 和该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确需设在其它楼层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 不应大于 10m。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 2.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200 ㎡。面积按厅室建筑面 积计算,这里的“一个厅、室”是指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一个相互分隔的独立单元。 3.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 小于 50 ㎡,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时,可设置一个出口。 4.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烟、排烟设施等。 电影院、剧场、礼堂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 层;确需设置 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应至少设置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区域分隔。 (三)电影 2.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观众厅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确需布置在四层及 院、剧场、 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 个,且每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 ㎡. 礼堂 3.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 4、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 5、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 商店、展览建筑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 层; 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 营业厅、展览厅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四)商 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 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应布置在首层; 店、展览建 营业厅、展览厅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 地下或半地下营业厅、展览厅筑 不应经营、储存和展示甲类、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 某地上18层、地下3层的建筑,每层建筑面积为1500㎡,首层为大堂,二层至五层为商店,地上 六层以上各层为办公区,地下一层层高 4.5m,设置设备用房和夜总会。下列关于该夜总会的消防设 计中,正确的有( )。 2015 年真 A.豪华包间的建筑面积为200㎡,设2个疏散门 题第84 题 B.建筑面积为60㎡的房间设置1个疏散门 C.夜总会所在空间划分3个防烟分区,设置一套机械排烟风机 D.每个房间采用耐火极限为1.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房间分隔 E.夜总会所在空间采用耐火极限为2.00h的防火墙与设备区分隔 解析 标准答案:【ACE】B应当≤50㎡可设一个出口。D与E 矛盾,应是2h。 四、特殊场所布置 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且 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当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一)老 二、三层;不应超过三层; 当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及二层; 当设置在年人建筑 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 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及儿童活 楼梯; 设置在单、多层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动场所 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 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 (二)医院 应为单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 和疗养院 时,应布置在首层。 的住院部 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 分 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 (三)教学 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 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应为单层;

29

建筑、食 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 堂。菜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 场 下列建筑或楼层中,可以开办幼儿园的是( )。 A、租用消防验收合格后未经改造的设有一个疏散楼梯的 6 层单元式住宅的第三层。 B、租用消防2015 年真 验收合格、能提供一个独立使用的封闭楼梯间的高层办公楼裙房的第四层。 C、租用消防验收合题第18 格、建筑面积为500㎡,有2个防烟楼梯间的单独建造的半地下室。 D、建筑面积为600㎡,安全题 耐性和消防设施满足要求的单层砖木结构的房屋。 解析 标准答案【D】:A非独立建筑;B第四层不符合;C半地下室不符合; 五、住宅建筑及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除商业服务网点外,住宅建筑与其它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 1) 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不燃性 楼板完全分隔。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的防火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6.2.5 条的规定。 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为住宅部分服务的地上车库应设置独立的 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地下车库的疏散楼梯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4.4 条的规定进行分隔。 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和室内消防设施配置,可根据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别按照本规 范有关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该建筑的其他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的总高度和建筑规模按本规范 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 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其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 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 1.50h 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务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 3) 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商业服务网点中每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相互分 隔,当每个分隔单元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 200 ㎡时,该层应设置2 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每个分隔单元内 的任一点至最近直通室外的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5.17 中有关多层其他建 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 注:室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0 倍计算。 2) 六、工业建筑附属用房布置 1.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当必须与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 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2.在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 (一)办公 楼板与厂房隔开,并应至少设置 1 个独立的安全出口。 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室、休息室 乙级防火门。 3.甲、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应贴邻建造。 4.在丙、丁类仓库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50h 的防火隔墙和 1.00h 的楼 板与库房隔开,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5m3。设置该中间储罐的房间, (二)液体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 的防火隔墙和 1.50h 的楼板与其它部位分隔,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 中间储罐 火门。 1.厂房内设置不超过一昼夜需要量的甲、乙类中间仓库时,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防 (三)附属 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 仓库 2.厂房内设置丙类仓库时,必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楼板与厂房隔开; 设置丁、戊类仓库时,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 的楼板与厂房隔开。 第五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熟悉防火分区划分应考虑的因素和常用的防火分区分隔构件。掌握防火墙、防 考纲 火卷帘、防火门、防火阀、挡烟垂壁的设置要求;根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针对 要求 不同建筑物和场所,提出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基本方法与防火分隔设施的设置要求。 第一节 防火分区 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 防火分区 的其余部分蔓延的的防火单元。 防火分区的面积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火灾危险性、消防扑救能力等因素确定。

30

一、厂房的防火分区

★厂房的 厂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应根据其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厂房的层数和厂房的耐火等级等因素确定。 防火分区 各类厂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应符合表2-5-1 的要求。 生产厂房在划分防火分区时,确定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主要因素有( ) B、厂房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情况 2015 年真 A、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D、厂房的耐火等级 题第89 题 C、厂房的层数和建筑高度 E、特殊生产工艺需要和灭火技术措施 解析 标准答案:【ACD】 表 2-5-1 厂房的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生产的火灾 厂房的耐 危险性类别 最多允许层数 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单层 厂房 宜采用单层 不限 6 不限 不限 2 不限 3 1 不限 3 1 4000 3000 5000 4000 不限 8000 3000 不限 4000 1000 不限 5000 1500 多层 厂房 3000 2000 4000 3000 6000 4000 2000 不限 2000 — 不限 3000 — 高层 厂房 — — 2000 1500 3000 2000 — 4000 — — 6000 — — 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括地下 或半地下室) — — — — 500 500 — 1000 — — 1000 — — 火等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甲 乙 丙 二级 三级 一、二级 丁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戊 三级 四级 说明 厂房内的操作平台、检修平台,当使用人数少于 10 人时,其面积可不计入所在防火分区的建筑面 积内。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表2-5-1的规定增加1.0 倍。当丁、戊类的地上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厂房 内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 倍计算。 甲一二宜单建,乙二一六不限.丙丁戊,一二不,丙三二.丁戊三三四是一.地下丙一二是五百.丁戊一二是 一千. 助记口诀 二、仓库的防火分区 甲、乙类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且甲类仓库应采用单层结构。 丙、丁、戊类仓库,在实际使用中确因物流等用途需要开口的部位,需采用与防火墙等效的措施, 如甲级防火门、防火卷帘分隔,开口部位的宽度一般控制在不大于 6.0m,高度宜控制在4.0m 以下, 仓库的防 以保证该部位分隔的有效性。 火分区 甲、乙类仓库不应附设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内。仓库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除冷库的防 火分区外,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表 2-5-2 的规定 增加1.0 倍。冷库的防火分区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的规定。 表2-5-2 仓库的层数和面积 仓库的耐 火等级 最多 允许 层数 每座 仓库 防火 分区 60 250 31 单层仓库 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 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储存 物品的火灾危险性 类别 多层仓库 每座 仓库 — — 防火 分区 — — 高层仓库 每座 仓库 — — 防火 分区 — — 地下或半地下 仓库(包括地下 或半地下室) 防火 分区 — — 甲

3、4 项 1、2、5、6 项 一级 一、二级 1 1 180 750

乙 1、3、4 项 2、5、6 项 一、二级 三级 一、二级 三级 一、二级 三级 一、二级 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3 1 5 1 5 1 不限 3 3 1 3 1 2000 500 500 250 900 — 1500 — 300 — 500 — 700 — — — — — — — — — — — — — — — — — 150 — 300 — 500 — — 1000 — — 2800 700 900 300 丙 1 项 4000 1000 2800 1200 400 — 2 项 6000 1500 4800 2100 700 1200 3000 不限 — 不限 — 1200 4000 1000 400 500 — 700 — — — — — — — — — — — 1500 4800 1200 丁 不限 不限 3000 1000 1500 2100 700 不限 戊 不限 不限 2000 6000 1500 三级 四级 3000 1000 2100 2100 700 三、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 名称 高层民用建筑 表 2-5-3 不同耐火等级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耐火等级 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一、二级 一、二级三级 四级 一级 1500 2500 1200 600 500 备注 单、多层民用建筑 对于体育馆、剧场的观众厅,防火分 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 — — 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 面积不应大于 1000 ㎡。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 (室) 民用建筑 的防火分 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 高(高层)斯(4000 ㎡) 2.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内时,不应大于10000 ㎡;多完(1 万)蛋(单) 区 3.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助记口诀:高斯二(2000㎡)弟(地下)多完蛋。 总建筑面积大于 20000 ㎡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楼板分隔为多个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00 ㎡的区域。 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竖向连通时,应采用符合规定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 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四、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分区 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 倍;局部设置 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 1.0 倍计算。 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 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木结构建 筑的防火 分区 建筑高度不大于 18m 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m 的办公建筑或丁、戊类厂房(库房)的房 间隔墙和非承重外墙可采用木骨架组合墙体。 其他建筑的非承重外墙不得采用木骨架组合墙体;丁、戊类厂房(库房)和民用建筑,当采用木结构 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时,其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高度应符合表2-5-4的规定,木结构建筑中防火 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2-5-5的规定。 表2-5-4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的允许层数和允许建筑高度 木结构组合建筑 7 24 木结构建筑的形式 普通木结构建筑 轻型木结构建筑 胶合木结构建筑 2 3 1 3 允许层数(层) 允许建筑高度(m) 10 10 不限 15 表2-5-5 木结构建筑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层数(层) 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m) 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助记方法: 依次助记方法: 1 100 1800 为600的3、1.5、1 100依次减少 2 80 900 倍。 20. 3 60 600

32

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墙间的允许建筑长度和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表2-5-5 规定 增加1.0 倍;当为丁、戊类地上厂房时,防火墙间的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 木结构建 体育场馆等高大空间建筑,其建筑高度和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 筑的防火 附设在木结构住宅建筑内的机动车库、发电机间、配电间、锅炉间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应采 分区 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不宜 开设与室内相通的门、窗、洞口。确需开设时,可开设一樘不直通卧室的单扇乙级防火门。机动车 库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0 ㎡。 五、城市交通隧道的防火分区 城市交通 隧道内的变电站、管廊、专用疏散通道、通风机房及其他辅助用房等,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隧道的防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等分隔措施与车行隧道分隔。 隧道内附设的地下设备用房,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 ㎡。 火分区 第二节 防火分隔 必须满足防火设计规范中规定的面积及构造要求,同时还应遵循原则: 同一建筑物内,不同的危险区域之间、不同用户之间、办公用房和生产车间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防火分隔 处理;作避难通道使用的楼梯间、前室和具有避难功能的走廊,必须受到完全保护,保证其不受火 划分原则 灾侵害并畅通无阻。高层建筑中的各种竖向井道,如电缆井、管道井等,其本身应是独立的防火单 元,应保证井道外部火灾不扩大到井道内部,井道内部火灾也不蔓延到井道外部。 有特殊防火要求的建筑,在防火分区之内应设置更小的防火区域。 一、防火分区分隔; 二、功能区域分隔; 三、设备用房分隔; 四、中庭防火分隔; 五、玻璃幕墙防 类型 火分隔; 六、管道井防火分隔; 七、变形缝防火分隔; 八、管道空隙防火封堵; 助记口诀:防火分区变形墙,功能区域玻璃墙,管道空隙管道井,中庭防火设备房. 一、防火分区分隔 应考虑水平方向的划分和垂直方向的划分。水平防火分区,即采用一定耐火极限的墙、楼板、门窗 等防火分隔物按防火分区的面积进行分隔的空间。按垂直方向划分的防火分区也称竖向防火分区, 一、防火分 可把火灾控制在一定的楼层范围内,防止火灾向其他楼层垂直蔓延,主要采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 区分隔 楼板做分隔构件。每个楼层可根据面积要求划分成多个防火分区,高层建筑在垂直方向应以每个楼 层为单元划分防火分区,所有建筑物的地下室,在垂直方向应以每个楼层为单元划分防火分区。 二、功能区域分隔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相互分隔的独立房间,如卡拉OK 的每间包房、桑拿浴的每间按摩房或休息 室等房间应是独立的防火分隔单元。当其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 (一)歌舞 不应大于200 ㎡,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以便将火灾限制在该房间内。厅、 娱乐放映 室之间及与建筑的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00h 的不燃 游艺场所 性楼板分隔,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单 元之间或与其他场所之间的分隔构件上无任何门窗洞口。 多功能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厅、室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两 个,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 ㎡; 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 (二)人员 剧场、电影院、礼堂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密集场所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 大于400 ㎡;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 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 (三)医 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 院、疗养院 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 建筑 当将住宅与其他功能场所空间组合在同一座建筑内时,需在水平与竖向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与其他部 分分隔,并使各自的疏散设施相互独立,互不连通。 ★(四)住 在水平方向,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 在竖向,应采用楼板分隔并在建筑立面开口位置宅 的上下楼层分隔处采用实体墙或宽度不大于 1m, 长度不大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窗槛墙等防止火灾蔓延。

33

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 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 1.2m 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 不下于 1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上下层开口之间 的实体墙高度不应小于0.8m。 2.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1.50h 的 不燃性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务 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3.商业服务网点中每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 相互分隔。 某座10层建筑,建筑高度为36m,一至五层为住宅,六至十层为办公用房。住宅部分与办公部分 2015 年真题 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h的不燃性楼板和无任何开口的防火墙完全分隔。 第70 题 A.1.00 B. 1.50 C. 2.00 D.2.50 标准答案:【B】建规5.4.10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且无 解 析 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 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无门、窗、 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 三、设备用房分隔 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灭火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变配电室等,应采用 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 1.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设置在丁、戊类厂房 内的通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0.50h 的楼板 与其他部位分隔。 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消防控制室和 其他设备房开向 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三、设备用 房分隔 锅炉房、变压器室等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50h 的不燃性 楼板分隔。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锅炉房内设置的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锅炉间分隔;必须在 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 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油浸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油浸变压器下面应设置能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 布置在民用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 1.50h 的不燃 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机房内设置的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 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h 的防火隔墙与发电机间分隔;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 级防火门。 四、中庭防火分隔 ①在建筑物内部、上下贯通多层空间; 中庭空②多数以屋顶或外墙的一部分采用钢结构和玻璃,使阳光充满内部空间; 间 特③中庭空间的用途是不确定的。 点 1.火灾不受限制地急剧扩大。中庭空间一旦失火,属“燃料控制型”燃烧,很容易使火势迅速扩大。 2.烟气迅速扩散。中庭空间形似烟囱,易产生烟囱效应。若在中庭下层发生火灾,烟火就进入中庭; 若在上层发生火灾,中庭空间未考虑排烟时,就会向周围楼层扩散,进而扩散到整个建筑物。 3.疏散危险。烟气在多层楼迅速扩散,楼内人员会产生心理恐惧,人们争先恐后夺路逃命,极易出 现伤亡。 (一)中4.自动喷水灭火设备难启动。中庭空间的顶棚很高,因此采取以往的火灾探测和自动喷水灭火装置 庭 建筑的火 等方法不能达到火灾早期探测和初期灭火的效果。即使在顶棚下设置了自动洒水喷头,由于太高, 灾危险性 而温度达不到额定值,洒水喷头就无法启动。 5.灭火和救援活动可能受到的影响: ①同时可能出现要在几层楼进行灭火; ②消防队员不得不逆疏散人流的方向进入火场; ③火灾迅速多方位扩大,消防队难以围堵扑灭火灾; ④火灾时,屋顶和壁面上的玻璃因受热破裂而散落,对扑救人员造成威胁;

34

⑤建筑物中庭的用途不确定,将会有大量不熟悉建筑情况的人员参与活动,并可能增加大量的可燃 物,如临时舞台、照明设施、座位等,将会加大火灾发生的机率,加大火灾时人员的疏散难度。 建筑物内设置中庭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当中庭相连通 的建筑面积之和大于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庭应与周围相连通空间进行防火分隔。 采用防火隔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二)中庭 采用防火玻璃时,防火玻璃与其固定部件整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00h,但采用C 类防火玻璃时, 建筑火灾 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的防火设 采用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并应符合规范的相关规定;与中庭相连通的门、窗, 计要求 应采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2.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 4.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 五、玻璃幕墙防火分隔 1.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高度不低于 1.2m 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不下于 1.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 度的防火挑檐;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 0.8m。当上下层开 口之间实体墙确有困难时,可设置防火玻璃墙,高层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 1.00h,多层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 0.50h,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防火玻璃 玻璃幕墙 墙的耐火完整性要求。 的防火措 2.住宅建筑外墙上相邻户开口之间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 1.0m;小于 1.0m 时,应在开口之间设置 施 凸出外墙不小于0.6m 的隔板。 3、为了阻止火灾时幕墙与楼板、隔墙之间的洞隙蔓延火灾,幕墙与每层楼板交界处的水平缝隙和 隔墙处的垂直缝隙,应该用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 注意:当玻璃幕墙遇到防火墙时,应遵循防火墙的设置要求。 防火墙不应与玻璃直接连接,而应与其框架连接。 六、管道井防火分隔 名称 表 2-5-6 井道防火分隔要求 防火要求 ①应独立设置 ②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 ③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 2h 的不燃性墙体。 ④井壁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气孔洞外,不应开设其他洞口。 ⑤电梯门不应采用栅栏门。 ①这些竖井应分别独立设置。 ②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 1h 的不燃性墙体。 ③墙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④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⑤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吊顶、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应用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 ①宜靠外墙独立设置,不宜设在楼梯间内。 ②垃圾道排气口应直接开向室外。 ③垃圾斗宜设在垃圾道前室内,前室门采用丙级防火门。 电梯井 电缆井 管道井 排烟道 排气道 垃圾道 ④垃圾斗应用不燃材料制作并能自动关闭。 七、变形缝防火分隔

为防止因建筑变形破坏管线而引发火灾并使烟气通过变形缝扩散,电线、电缆、可燃气体和甲、乙、 变形缝防 丙类液体的管道穿过建筑内的变形缝时,应在穿过处加设不燃材料制作的套管或采取其他防变形措 火分隔 施,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八、管道空隙防火封堵 管道空隙 防烟、排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及建筑内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 防火封堵 防火分区处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第三节 防火分隔设施与措施 具有阻止火势蔓延,能把整个建筑空间划分成若干较小防火空间的建筑构件称防火分隔构件。 防火分隔 分为固定式和可开启关闭式两种。固定式包括普通砖墙、楼板、防火墙等; 构件 可开启关闭式包括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水幕等。

35

一、防火墙

★ 防火墙 防火墙是具有不少于3.00h 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实体墙。在设置时应满足六个方面的构造要求: 1.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基础上或框架、梁等承重结构上。框架、梁等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防火墙的耐火极限。防火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层。当高层厂房(仓库) 屋顶承重结构和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低于1.00h,其它建筑屋顶承重结构和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低于0.50h 时,防火墙应高出屋面0.5m 以上。 2.防火墙横截面中心线水平距离天窗端面小于 4m 且天窗端面为可燃性墙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 延的设施。 3.建筑物外墙为难燃性墙体或可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应突出墙的外表面 0.4m 以上,且防火墙两侧的 外墙均应为宽度不小于2m 的不燃烧墙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外墙的耐火极限。 建筑外墙为不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可不凸出墙的外表面,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 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该距离不限。 4.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确需开设时,应设置不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 门、窗。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它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确需穿过时 应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与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当管道为难燃或可燃材料时,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采用防火措施。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 5.建筑物内的防火墙不应设在转角处。确需设置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 平距离不应小于4m。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该距离不限. 6.防火墙的构造应能在防火墙任意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受到火灾的影响而破坏时,不会导致防 火墙倒塌。 某建筑采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下列防火墙的设置中,错误的是( )。 A、输送柴油(闪点高于 60℃)的管道穿过该防火墙,穿墙管道四周缝采用防火堵料严密封堵。 2015 年真 B、防火墙直接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耐火极限为 4.00h。 C、防火墙直接设置在耐火极限题第15 为 3.00h 的框架梁上。 D、防火墙上设置敞开的甲级防火门,火灾时能够自行关闭。 题 解析 标准答案【D】: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不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 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二、防火卷帘 是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完整性要求的卷帘,由帘板、卷轴、电机、导轨、 支架、防护罩和控制机构等组成。 防火卷帘 主要用于需要进行防火分隔的墙体,特别是防火墙、防火隔墙上因生产、使用等需要开设较大开口 而又无法设置防火门时的防火分隔。 1.除中庭外,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 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m;当防火分隔 部位的宽度大于30m 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20n。 2、防火卷帘应具有火灾时靠自重自动关闭的功能,不应采用水平、侧向防火卷帘。 3、除另有规定外,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规范对所设置部位墙体的耐火极限要求。 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有关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 (二)设置 热性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仅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耐火试验方法》有关耐火完整性的判定 要求 条件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 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但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该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 4、防火卷帘应具有防烟性能,与楼板、梁、墙、柱之间的空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5、需在火灾时自动降落的防火卷帘,应具有信号反馈的功能。 6、其它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卷帘》的规定。 (三)设置 一般设置在电梯厅、自动扶梯周围,中庭与楼层走道、过厅相通的开口部位,生产车间中大面积工 部位 艺洞口以及设置防火墙有困难的部位等。 三、防火门窗 是指具有一定耐火极限,且在发生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门。 建筑中设置的防火门,应保证门的防(一)防火 火和防烟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火门》GB 12955 的有关 规定,并经消防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门 测试验认证才能使用。 36

1.分类 (1)按耐火极限 防火门分为A(隔热防火门)、B(部分隔热防火门)、C(非隔热防火门)三级, 可分为木质、钢质、复合材料防火门。 (2)按材料 (3)按门扇结构 可分为带亮子,不带亮子;单扇、多扇; (1)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一侧手动开启。设置防火门的 部位,一般为房间的疏散门或建筑某一区域的安全出口。建筑内设置的防火门既要能保持建筑防火 分隔的完整性,又要能方便人员疏散和开启。因此,防火门的开启方式、开启方向等均要保证在紧 急情况下人员能快捷开启,不会导致阻塞; (2)除管井检修门和住宅的户门外,防火门应能自动关闭;双扇防火门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 2.防火要 (3)除允许设置常开防火门的位置外,其他位置的防火门均应采用常闭防火门。常闭防火门应在 求 门扇的明显位置设置“保持防火门关闭”等提示标志;需要保持常开的防火门,在发生火灾时,应 具有自动关闭和信号反馈功能,如设置与报警系统联动的控制装置和闭门器等; (4)为保证分区间的相互独立,设在变形缝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 不应跨越变形缝,防止烟火通过变形缝蔓延; (5)防火门关闭后应具有防烟性能。 (6)甲、乙、丙级防火门应符合现行国标《防火门》的规定。 是采用钢窗框、钢窗扇及防火玻璃制成的,能起到隔离和阻止火势蔓延的窗,一般设置在防火间距 (二)防火 不足部位的建筑外墙上的开口或天窗,建筑内的防火墙或防火隔墙上需要观察等部位以及需要防止 窗 火灾竖向蔓延的外墙开口部位。 按照安装方法可分固定窗扇与活动窗扇两种。 固定窗扇防火窗,不能开启,平时可以采光,遮挡风雨,发生火灾时可以阻止火势蔓延; 1.分类 活动窗扇防火窗,能够开启和关闭,起火时可以自动关闭,阻止火势蔓延,开启后可以排除烟气, 平时还可以采光和通风。为了使防火窗的窗扇能够开启和关闭,需要安装自动和手动开关装置。 2. 防火要 防火窗的耐火极限与防火门相同。 求 设置在防火墙、防火隔墙上的防火窗,应采用不可开启的窗扇或具有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功能。 四、防火分隔水幕 防火分隔水幕可以起到防火墙的作用,在某些需要设置防火墙或其他防火分隔物而无法设置的情况 防火分隔 下,可采用防火水幕进行分隔。 防火分隔水幕的设计应满足《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有水幕 关规定。 五、防火阀 是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用于管道内阻火的活动式封闭装置。 在风 防火阀 道贯通防火分区的部位(防火墙),必需设置防火阀。防火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发生火灾时, 当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70℃时,易熔合金片熔断断开而自动关闭。 1.穿越防火分区处; 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4.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一)防火 5.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 阀的设置 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 6.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部位 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 温度为70℃的防火阀。 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 温度为150℃的防火阀。 1.防火阀宜靠近防火分隔处设置; (二)防火 2.防火阀暗装时,应在安装部位设置方便维护的检修口; 阀的设置 3.在防火阀两侧各2.0m 范围内的风管及其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要求 4.防火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的规定。 六、排烟防火阀 排烟防火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它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 排烟防火 和耐火完整性的要求,具有手动和自动功能。当管道内的烟气达到 280℃时排烟阀门自动关闭。 阀 设置场所:排烟管在进入排风机房处;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上;排烟系统的支管上。 第四节 防烟分区

37

一、防烟分 区面积划 分 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宜大于 2000 ㎡,长边不应大于60m。当 室内高度超过6m,且具有对流条件时,长边不应大于75m。设置防烟分区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防烟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结构梁等划分; 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3.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规范要求; 4.采用隔墙等形成封闭的分隔空间时,该空间宜作为一个防烟分区; 5.储烟仓高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同时应保证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 最小清晰高度应由计算确定; 6.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划分防烟分区的构件主要有挡烟垂壁、隔墙、防火卷帘、建筑横梁等。 是用不燃材料制成,垂直安装在建筑顶棚、横梁或吊顶下,能在火灾时形成一定 定义 的蓄烟空间的挡烟分隔设施。 常设置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烟气控制区域的分界处,和排烟设备配合进行有 效的排烟。其从顶棚下垂的高度一般应距顶棚面 50cm 以上,称为有效高度。当 室内发生火灾时,所产生的烟气由于浮力作用而积聚在顶棚下,只要烟层的厚度 小于挡烟垂壁的有效高度,烟气就不会向其他场所扩散。 固定式挡烟垂壁是指固定安装的、能满足设定挡烟高度的挡烟垂壁。 活动式挡烟垂壁可从初始位置自动运行至挡烟工作位置,并满足设定挡烟高度的 挡烟垂璧。 当建筑横梁的高度超过50cm 时,该横梁可作为挡烟设施使用。 ★ 二、(一) 防烟分 区设置 挡烟垂 分隔措 施 壁 分类 (二)建筑横梁 2015 年真对建筑划分防烟分区时,下列构件和设备中,不应用做防烟分区分隔构件和设施的是( ) 题第8 题 A 特种防火卷帘门 B防火水幕 C 防火隔墙 D 高度不小于 50cm 的建筑结构梁 解析 标准答案【B】:记忆性考点水幕可起到分隔/保护作用,但不能单独用于防烟分区的分隔. 第六章 安全疏散 掌握建筑安全出口、疏散走道、避难走道、避难层的设置要求;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辨识和分析工业 考纲 与民用建筑在疏散楼梯形式、安全疏散距离、安全出口宽度等方面存在的隐患;运用安全疏散相关技 要求 术和消防标准,针对不同的建筑,确定疏散设施的设置方法和要求。 第一节 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安全疏散 是对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依据。 基本参数 主要包括人员密度计算、疏散宽度指标、疏散距离指标等参数。 一、人员密度计算 普通 人员密度可按 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 4 ㎡,设计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6 ㎡,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 (一)办面积 5 ㎡计算。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 ㎡,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0 ㎡。 公 助记口诀:普通演技456. 作(桌)一把(1.8)少(无桌)一(1.8-1=0.8)把。 建筑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表2-6-1 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 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2-6-1 规定值的30%确定。 表 2-6-1 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人/㎡) (二)商场 楼层位置 人员密度 地下第二层 0.56 地下第一层 0.60 地上第一、二层 0.43~0.60 地上第三层 0.39~0.54 地上第四层及以上各层 0.30~0.42 (三)歌舞 娱乐放映 游艺(四)餐饮 场所 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 1.0 人/㎡计算; 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0.5 人/㎡计算; 餐馆、饮食店、食堂等餐饮场所由餐厅或饮食厅、 公用部分、厨房或饮食制作间和辅助部分组成。100 表2-6-2 餐厅与饮食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 座及 100 座以上餐馆、食堂中的餐厅与厨房(包括 辅助部分)的面积比(简称餐厨比)应符合:餐馆 等级 餐馆餐厅 饮食店饮食 食堂餐厅 (㎡/座) 厅(㎡/座) (㎡/座) 的餐厨比宜为 1∶1.1;食堂餐厨比宜为1:1。餐1.30 1.30 1.10 馆、 饮食店、食堂的餐厅与饮食厅每座最小使用面一 1.10 1.10 0.85 积可 按表 2-6-2取值。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二 三 — — 人数 1.00 38

可按实际座位数的 1.1 倍计算。展览厅的疏散人数 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按0.75 人/㎡计算。 二、疏散宽度指标 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 式中:N—疏散人数(即100 人); T—允许疏散时间,min; A—单股人(一)百人 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 流通行能力(平、坡地面为 N 宽度指标 百人宽度指标? ?b 43 人/min;阶梯地面为 37 人/min); A ? t b—单股人流宽度,0.55~0.60m。 一般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时间控制为2min,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时间控制为1.5min。 注 (二)疏散宽度 厂房内疏散出口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0.9m;疏散 表2-6-3 厂房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净宽度 指标(m/百人) 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 1.4m;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 不宜小于 1.1m。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总 1.厂房疏 厂房层数 一、二层 三层 ≥四层 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表2-6-3 规定计算确定。 散宽度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 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小于 宽度指标 0.6 0.8 1.0 1.2m。 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的各自总宽 楼梯间的首层、 疏散门、首层、 度,应按 1m/百人计算确定。公共建筑内安全出 建筑类别 2.高层民 疏散外门 口和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 用建筑疏 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 散宽度 1.30 右表 2-6-4 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和首层楼梯间的疏散门、 高层医疗建筑其 1.20 它高层公共建筑 首层疏散外门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m) 表 2-6-5 体育馆每百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 观众厅座位数档次(座) 3000~5000 5001~10000 走道 单面 双面 疏散 布房 布房 楼梯 1.40 1.50 1.30 1.30 1.40 1.20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2-6-5 的规定计算确定。 10001~20000 平坡地面 0.43 0.37 0.32 门和走道 疏散部位 阶梯地面 0.50 0.43 0.37 楼 梯 0.50 0.43 0.37 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 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表2-6-6 所示的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百人不小于0.6m 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0m;边走 4.电影院、 礼堂、剧场 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 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 20 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 疏散宽度 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时, 可增加一倍,但不得超过50 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3.体育馆 疏散宽度 表 2-6-6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百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 观众厅座位数(座) ≤2500 ≤1200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平坡地面 0.65 0.85 门和走道 疏散 阶梯地面 0.75 1.00 部位 楼 梯 0.75 1.00 表 2-6-7 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 木结构建筑内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 5.木结构 和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 疏散门每 100 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m/百人) 建筑疏散 100 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 2-6-7 的规 层 数 地上 1~2 层 地上 3 层 宽度 每100人的疏散净定计算确定; 0.75 1.00 宽 度(m/百人) 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每百人净宽度(m)疏散楼梯、 ★6.其他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它公共 表2-6-8耐 火 等级 民用建筑 建筑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 建筑层数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散楼梯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2-6-8 的要求计算 地上

1-2 层 0.65 0.75 1.00 39

确定。当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总净宽度 楼层 应按该层及以上各楼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 算,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 3 层 ≥4 层 0.75 1.00 1.00 1.25 - - - 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或半地下人员 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 地下 间疏散门、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 楼层 与地面出入口 各自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 100 人不小于 地面的高差>10m 1.00m 计算确定。 与地面出入口 0.75 - 地面的高差≤10m 1.00 - - 办公建筑的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00m,高度不应小于2.10m。 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确定,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 本层人数计算确定。 当建筑物使用人数不多,其安全出口的宽度经计算数值又很小时,为便于人员疏散,首层疏散外门、 楼梯和走道尚应满足最小宽度的要求。 (1)公共建筑内疏散走道和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0.9m。建筑高度不大于 18m 的住宅中一侧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净宽度不应小于 1m。 (2)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营业厅、观众厅、礼堂、电影院、剧场和体育馆的观众厅,公共娱 乐场所中的出入大厅、舞厅、候机(车、船)厅及医院的门诊大厅等面积较大,同一时间聚集人数 较多的场所,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室外疏散小巷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m。 某商业建筑,地上4层、地下2层,耐火等级一级,建筑高度为20.6m。地上各层为百货、小商品 和餐饮,地下一层为超市,地下二层为汽车库。地下一层设计疏散人数为1500人,地上一至三层 2015 年真 每层设计疏散人数为2000人,四层设计疏散人数为1800人。地上一至三层疏散楼梯的最小总净题第44 题 宽 度应是( )m。 A. 13 B. 15 C. 20 D. 18 标准答案【D】:首层按该建筑人数最多层的人数计算(0.75*2000/100=15m),表2-6-8百人宽度: 解析 1m按疏散人数四层1800人计算(1*1800/100=18m)。 三、疏散距离指标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 疏散距离 部出口的距离。我国规范采用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办法来保证疏散行动时间。 (一)厂房、 火灾危险性越大,安全疏散距离要求越严,厂房的耐火等级越低,安全疏散距离要求越严。 仓库安全疏 而对于丁、戊类生产,当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时,其疏散距离可以不受限制。 厂散距离 房内任一点到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表2-6-9的规定。 (仓库同厂房) 表 2-6-9 厂房内的最大安全疏散距离(m) 生产类别 甲 乙 丙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一、二级 一、二级 三 级 一、二级 三 级 四 级 一、二级 三 级 四 级 单层 厂房 30.0 75.0 80.0 60.0 不限 60.0 50.0 不限 100.0 60.0 多层 厂房 25.0 50.0 60.0 40.0 不限 50.0 - 不限 75.0 - 高层 厂房 - 30.0 40.0 - 50.0 - - 75.0 - - 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 地下室、半地下室 - - 30.0 - 45.0 - - 60.0 - - 丁 戊 (二)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公共建筑 安全疏散 距离:

1.建筑中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可按表2-6-10 增加 5m。 2.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 按表2-6-10 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2-6-10 的规定减少2m。 3.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当 层数不超过4层时且未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 梯间不大于 15m 处。 4.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2-6-11 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 40

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5.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 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 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该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 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 10m 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 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表 2-6-10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m)

名 称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 耐火等级 一、二级 托儿所、幼儿园 单层或多层医院、疗养院 25 35 24 30 35 30 40 40 三级 20 30 — — 30 — 35 — 四级 15 25 — — — — 25 —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 耐火等级 一、二级 20 20 12 15 22 15 22 20 三级 15 15 — — 20 — 20 — 四级 12 12 — — — — 15 — 高层医院、疗养院 病房部分 其他部分 单层或多层教学建筑 高层旅馆、展览建筑、教学建筑 其他建筑 单层或多层 高 层 (三)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表 2-6-11 的规定。 设置敞开式外廊的建筑,开向该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表2-6-11 增加 5m。 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比规定值增加25%。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2-6-11 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 2-6-11 的规定减少2m。 住宅建筑 跃廊式住宅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可按其 1.50 倍水平投影 安全疏散 计算。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表 2-6-11 的规定。 表 2-6-11 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m) 距离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户门 名称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单层或多40 35 25 22 20 15 层 高层40 - - 20 - - (四)木结构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木结构民用建筑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表2-6-12 的规定; 表 2-6-12 木结构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m) 名称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 木结构建 筑安全疏 医院和疗养院建筑、老年人建筑、教学建筑 散距离 其他民用建筑 托儿所、幼儿园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15 15 25 30 10 6 12 15 房间内任一点至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 2-6-13 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 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木结构工业建筑中的丁、戊类厂房内任意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分别不应大于 50m 和60m。 第二节 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 一、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 是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一)疏散楼梯 (1)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以便于为人们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 1.平面布 (2)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电梯则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靠近电梯设置疏散 置 如果电梯厅为开敞式时,为避免因高温烟气进入电梯井而切断通往疏散楼梯的通道,两者之间应进 行防火分隔。

41

(3)疏散楼梯宜靠外墙设置。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采用带开敞前室的疏散楼梯间,同时,也便于 自然采光、通风和进行火灾的扑救。 (1)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平屋顶,以便当向下疏散的路径发 生堵塞或被烟气切断时,人员能上到屋顶暂时避难,等待消防部门利用登高车或直升机进行救援。 2.竖向布 通向屋面的门和窗应向外开启。 置 (2)应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线相互交叉。高层部分的疏散楼梯不应和低层公共部分(指裙房)的交 通大厅、楼梯间、自动扶梯混杂交叉,以免紧急疏散时两部分人流发生冲突,引起堵塞和意外伤亡。 (二)疏散门 1.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但人数不超过 60 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 人时, 开启方向不限(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其门的。 2.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但 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3.当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小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疏散门 4.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 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要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具有 使用提示的标识。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且紧靠门口内外各 1.4m 范围 内不应设置台阶,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6.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 的防护挑檐。 (三)安全出口设置基本要求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每座建筑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且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分区的每个楼层、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2 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 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0m。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当一个防火 安全出口 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符合下列规定的 防火分区可利用设置在相邻防火分区设置基本 之间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1. 应采用防火墙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 要求 2、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1000 ㎡ 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 个; 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0 ㎡ 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1 个; 3.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净宽度,不应大于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 30%。 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特殊情况: 1.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的公共建筑,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1)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 且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的 首层。 (口诀:单手除托儿250) (2)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 符合表 2-6-14 规定的2、3 层建筑。 表 2-6-14 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耐火等级 一、二级 最多层数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 人 数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50 人 ★(四)三级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25 人 公 共建四级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 15 人 筑安 全(3)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 2 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层数不超过2 层、 出口设 人数之和不超过 50 人、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 ㎡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一部与下部主体建 置要求 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设置一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 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 (4)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除地下室外),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 和不超过规范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 倍的公共建筑。 (5)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建筑面 积不大于50 ㎡;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75 ㎡;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 积不大于 120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下于0.9m, 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下 于1.4m。

3层 3层 2层 200 200 200 42

某多功能建筑,建筑高度为54.8m,2座楼梯间分别位于“一”字形内走廊的尽端,楼梯间形式和 疏散宽度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2600㎡,用途为餐厅、设备房;地上共14层, 建筑面积为 24000 ㎡,用途为歌舞娱乐、宾馆、办公。该建筑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建筑消防设施。下 2015 年真 列关于该建筑房间疏散门的设置中,错误的是( )。 A.九至十四层每层的会议室相邻两个疏散门题第71 题 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6m B.位于地下一层的一个建筑面积为 50 ㎡、使用人数为 10 人的小餐厅,设置 1 个向内开启的疏散门 C.位于三层的一个建筑面积为 80 ㎡、使用人数为 50 人的会议室,设置 2 个向内开启的疏散门 D.位于一层的一个建筑面积为60㎡、使用人数为16人的录像厅,设置1个向外开启的疏散门 解 析 标准答案:【D】可以只设一个门(或疏散楼梯)的条件(GB50016-2014-5.5.8):应设两个门的 条件:医疗,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 映游艺场所(口诀:一老头儿两口去歌厅)200㎡以下,耐火等级一二级(最多三层)(第二,三 层人数之和≤50人;三级(最多两层)≤25人;四级第二层(最多两层)≤15人)。 1.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 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 650 ㎡ ;或任一门户至最近 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 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 个; 2.建筑高度大于27m且不大于54m的建筑的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 ㎡ 或任一户门 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 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 个; 3.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 个。 4、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 的住宅建筑,每个单元设置一座疏散楼梯时,疏散楼梯应通 (五)住宅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住宅建筑 安全出口 设置要求 至屋面,且单元之间的疏散楼梯应能通过屋面连通,户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当不能通至屋面或不 能通过连通时,应设置2 个安全出口。 ★(六)厂房、仓库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相邻2 个安全出口 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厂房、仓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 人; 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 人; 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 人; 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 ㎡,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 人; 5.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不大于 50 ㎡ 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15 人; 6.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 ㎡或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 ㎡; 7.地下、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面积不大于100 ㎡。 地下、半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由于地下建筑设置较多的地上出 口有困难,因此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 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厂房、仓库 安全出口 设置要求 某集成电路工厂新建一个化学清洗间,建筑面积为100㎡,设置1个安全出口,清洗作业使用火2015 年真 灾 危险性为甲类的易燃液体,该清洗间同一时间内清洗操作人员应该超过( )人 题第31 A.10 B.5 C.15 D.20 题 解析 标准答案【B】: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 人; 二、疏散出口 疏散出口包括安全出口和疏散门。 疏散门是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直接开向疏散楼梯间的 基本概念 门(如住宅的户门)或室外的门,不 包括套间内的隔间门或住宅套内的房间门。 安全出口是疏散出口的一个特例。 疏散出口 设置基本 要求

民用建筑应根据建筑的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安全出口、 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和宽度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1.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并应符合双向疏散的要求。 2.公共建筑内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 2 个,每个房间相邻 2 个疏散门最近 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5m。 3.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的房间可设置1 个疏散门: 43

(1)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建筑面 积不大于50 ㎡;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75 ㎡;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 积不大于120 ㎡; (2)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小于50 ㎡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或由房间内任一 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 ㎡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 (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厅、室或房间; (4)建筑面积不大于200 ㎡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 疏散出口 建筑面积不大于50 ㎡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 设置基本 人员密集场所,如剧院、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 要求 两个。为保证安全疏散,应控制通过每个安全出口的人数:即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 过250 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 人时,其超过2000 人的部分,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 超过 400 人。特殊渠道内部押题扣伍肆贰零贰叁壹叁叁 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两个,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 人数不宜超过400~700 人。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 不应超过250 人。 第三节 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 一、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 是指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人员从火灾现场逃往安全场所的通道。疏散走道的设置应保证逃离火场的 人员进入走道后,能顺利地继续通行至楼梯间,到达安全地带。 1.走道应简捷,并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诱导灯。 2.在1.8m 高度内不宜设置管道、门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3.尽量避免设置袋形走道。 疏散走道 4.疏散走道的宽度应符合表2-6-8 的要求。办公建筑的走道最小净宽应满足表2-6-15 的要求。 设置基本 5.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甲级防火门。 要求 走道净宽 表 2-6-15 办公建筑的走道最小净宽 走道长度 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 ≤40 ﹥40 1.30 1.50 1.50 1.80 ★二、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 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h 的防火隔墙分隔,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1.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50h; 2.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 2 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 火分区至少有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 个直通地面的出口; 避难走道 3.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设置要求 4.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 级; 5.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6.0 ㎡,开向前室的门应 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6.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某建筑高度98.9m的大楼,使用功能为办公、宾馆、商业和娱乐。一至四层的裙房设有营业厅和办 公室;地下一层夜总会疏散走道两侧和尽端设有5个卡拉OK小包间;营业厅的2个疏散门需 要通 过疏散走道至疏散楼梯间。该建筑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设施,下列建筑内疏散走道的设计2015 年真 中,错 题第25 题 误的是( )。 A、办公区域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块砌筑,耐火极限为 1.50h; B、宾馆区域疏散走道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耐火极限为0.30h; C、夜总会疏散走道尽端房间房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疏散走道长度为 15m; D、裙房内营业厅的解析 标准答案【C】: 第四节 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44

一、疏散楼 梯间的一 般要求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 2 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 超过10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不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大于60°的金属梯。 8.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 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0mm 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 9.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必须共用楼梯间时, 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 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有明显标志。 二、敞开楼梯间 是低、多层建筑常用的基本形式。典型特征是,楼梯与走廊或大厅都是敞开在建筑物内,在发生火灾 敞开楼梯 时不能阻挡烟气进入,而且可能成为向其他楼层蔓延的主要通道。 敞开楼梯间安全可靠程度不大,但间 使用方便、经济,适用于低、多层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 ★三、封闭楼梯间 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有墙和门与走道分隔,比敞封闭楼梯 开楼梯间安全。但因其只设有一道门,在火灾情况下人员进 行疏散时难以保证不使烟气进入楼梯间 间,所以,对封闭楼梯间的使用范围应加以限制。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窗口 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 3.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4.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 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 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7.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不应小于 0.90m,倾斜角度 不应大于 45°。 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具体如下: 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 助记口诀:歌舞娱乐放游艺,老馆会展图商医(上亿),六层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以上设封闭,宅门乙级不封闭。 封闭楼梯 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间的适用 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助记口诀:高裙高二小32,住宅21小33.高层建筑的裙房;范围 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 的住宅 建筑,其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1.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封闭楼梯 3.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以及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 间的设置 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楼梯间的首层可要求 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下列无敞开式外廊的建筑中,可设置封闭楼梯间的有( )。 A、4层且建筑高度为21m的医院门诊楼 2015 年真 B、3层且建筑高度为12m、每层建筑面积为500㎡的小型商店 题第95 题 C、3层且建筑高度为19.8m的纺织厂房 D、6层且建筑高度为21.6m的办公楼E、宾馆建筑下部设置的3层地下设备房和汽车库 解 析 标准答案:【BCD】考点:封闭楼梯间设置场所。 【助记口诀:伤心展览优衣库,老公放歌展宏图(7宅.8公层--21m,33m)】。 四、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 系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阳台、凹廊,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间 的楼梯间。防烟楼梯间设有两道防火门和防排烟设施,发生火灾时能做为安全疏散通道,是高层建

45

筑中常用的楼梯间形式。 1.带阳台或凹廊的防烟楼梯间 特点是以阳台或凹廊作为前室,疏散人员须通过开敞的前室和两道防火门才能进入楼梯间内。 2.带前室的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 (1)利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在平面布置时,设靠外墙的前室,并在外墙上设有开启面积不 间的类型 小于2 ㎡的窗户,平时可以是关闭状态,但发生火灾时窗户应全部开启。由走道进入前室和由前室 进入楼梯间的门必须是乙级防火门,平时及火灾时乙级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 (2)采用机械防烟的楼梯间。楼梯间位于建筑物的内部,为防止火灾时烟气侵入,采用机械加压方式 进行防烟。加压方式有仅给楼梯间加压、分别对楼梯间和前室加压以及仅对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 防烟楼梯 间的适用 范围 防烟楼梯 间的设置 要求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 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助记口诀:一类高层设防烟,二类高层 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大32,住宅建筑大33,高厂10人大32,高差10m地下3. 3.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 10 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 3 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 防烟楼梯间除应满足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规定设置防烟设施; 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合用; 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 6.0 ㎡,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 10.0 ㎡,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5.除楼梯间和前室的出入口,楼梯间和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 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6、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等与其它走道和房间分隔。 五、室外疏散楼梯 室外疏散 在建筑的外墙上设置全部敞开的室外楼梯,不易受烟火的威胁,防烟效果和经济性都较好。 楼梯 室外楼梯 1.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和高层厂房; 的适用范 2.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 10 人的厂房; 围 3.辅助防烟楼梯。 1.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2.倾斜度不应大于45°; 3.楼梯和疏散出口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室外楼梯 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25h; 的构造要 4.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求 门开启时,不得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 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其它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高度大于 10m 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 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 0.6m,且宜从离地面3.0m 高处设置。 六、剪刀楼梯 又名叠合楼梯或套梯,是在同一个楼梯间内设置了一对相互交叉,又相互隔绝的疏散楼梯。 剪刀 剪刀楼梯 楼梯在每层楼层之间的梯段一般为单跑梯段。特点:同一个楼梯间内设有两部疏散楼梯,并构 成两个出口,有利于在较为狭窄的空间内组织双向疏散。 剪刀楼梯的两条疏散通道是处在同一空间内,只要有一个出口进烟,就会使整个楼梯间充满烟气, 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应采取下列防火措施: 1.剪刀楼梯应具有良好的防剪刀楼梯 火、防烟能力,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并分别设置前室; 防火措施 2.为确保剪刀楼梯两条疏散通的功能,其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实体墙分隔; 3、楼梯间内的加压送风系统不应合用。 ★第五节 避难层(间) 封闭式避难层,周围设有耐火的围护结构(外墙、楼板),室内设有独立的空调和防排烟系统,如在 一、避难层 外墙上开设窗口时,应采用防火窗。适用于我国南北方广大地区。

46

1.避难层的设 (1)设置条件 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置条件及避难 (2)面积指标 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可按 5人/㎡计算。 人员面积指标 2.避难层 的设置数 量 规范规定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以便火灾时可将停留在避难层的人员由云 梯车救援下来。结合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所在设备层的布置需要和使用管理以及普通人爬楼梯的体 力消耗情况,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 50m。 (1)为保证避难层具有较长时间抵抗火烧的能力,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 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2)为保证避难层下部楼层起火时不致使避难层地面温度过高,在楼板上宜设隔热层。 (3)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 火门。 (4)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 各种设备、管道竖井应集中布置,分隔成间,既方便设备的维护管理,又可使避难层的面积完整。 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排烟管道应集中布置,并采用防火墙与避难区分隔; 管道井、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 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 5m,且应采用甲级防 火门。 为保证避难层在建筑物起火时能正常发挥作用,避难层应至少有两个不同的疏散方向可供疏 散。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间,其上下层应错位或断开布置,楼梯间里的人都要经过避难层才能上 楼或下楼,为疏散人员提供了继续疏散还是停留避难的选择机会。同时,使上、下层楼梯间不能相 互贯通,减弱了楼梯间的“烟囱”效应。楼梯间的门宜向避难层开启,在避难层进入楼梯间的入口 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为保障人员安全,消除或减轻人们的恐惧心理,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 时间:当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时,不应小于1.5h;其它建筑不应小于0.5h;地面最低水平照 明不应低于3.00lx。除避难间外,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消防电梯是供消防人员灭火和救援使用的设施,在避难层必须停靠; 普通电梯因不能阻挡烟气进入,则严禁在避难层开设电梯门。 3.避难层 的防火构 造要求 4.避难层 的安全疏 散 5.通风与防 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排烟系统 6.灭火设施 为了扑救超高层建筑及避难层的火灾,在避难层应配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避难层在火灾时停留为数众多的避难者,为了及时和防灾中心及地面消防部门互通信息,避 7.消防专线电难层应设有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话 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各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和应急广播设备高层 1.避难间的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确定,且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 2.避难间兼做其它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分隔。 4.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二、避难5.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间 6.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完整性不低 于 1.00h 的 C 类防火窗。 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其内、外 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该房间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窗宜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完整 性不低于1.00h的C类防火窗。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下列关于避难层设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60m 2015 年真 B.封闭的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机械防烟系统 题第77 题 C.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使人员需经过避难层方能上下 D.避难层可兼做设备层 解 析 标准答案:【A】避难层距地面≤50m 第六节 逃生疏散辅助设施

47

一、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 (一)应急照明

除单、多层住宅外,民用建筑、厂房和丙类仓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疏散应急照明灯具: (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和避难层(间); (2)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 1.设置场 常工作的其它房间; (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超过200 ㎡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 所 (4)建筑面积超过 100 ㎡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中的公共活动场所; (5)公共建筑中的疏散走道。 (6)人员密集的厂房内的生产场所及疏散走道。 (1)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书道1-疏散通道1.0lx)(笔道3-避难走道3lx) ②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0lx; (笔贱3-避难间3.0lx)(楼贱5-楼梯间5.0lx) 2.设置要 ③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病房楼和手术部的避 求 难间不低于 10.0 lx; ④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 工作的其它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2)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设置在墙面的上部、顶棚上或出口的顶部。 助记口诀 书道1 笔道5;笔贱3 楼贱5;人密3 前室5;手术病房避难10;三房二室按正常。 三房口诀:崩点烟。二室口诀:小房(消防)配电视(室)。 (二)疏散指示标志 (1)公共建筑高度大于54m 的住宅,高层厂房(仓库)及甲、乙、丙类单、多层厂房应沿疏散走 道和在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2)下列建筑或场所应在其内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 1.设置场 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 所 ①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的展览建筑; ②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 ㎡的地上商店; ③总建筑面积超过500㎡的地下、半地下商店; ④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⑤座位数超过1500 个的电影院、剧院,座位数超过3000 个的体育馆、会堂或礼堂。 (1)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识; (2)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 1.0m 以下的 2.设置要 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 20.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0m;在走道转角 求 区,不应大于 1.0m。疏散指示标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和疏 散指示系统》的有关规定。 (三)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共同要求 1.建筑内设置的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应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现行国家标 ★应急照 准《消防安全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有关规定; 2.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明和疏散 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指示标志 3.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对于高度超过 100m 的民用建筑不应少于 的共同要 1.5h,对于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 100000 ㎡的公共建筑和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 求 ㎡的地下、半地下建筑不应少于1.0h,对于其他建筑不应少于 0.5h。 2015 年真 某高度为 120m 的高层办公建筑,其消费应急照明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低于( )min。 题第60 题 A.90 B.20 C.30 D.60 标准答案:【A】超高层1.5h;医疗,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100000㎡的公共建筑 总建筑面 解 析 积≥20000㎡的地下,半地下建筑1h。其他0.5h。 避难袋 避难袋的构造有三层,最外层由玻璃纤维制成,可耐 800℃的高温;第二层为弹性制动层,束 缚下滑的人体和控制下滑的速度;内层张力大而柔软,使人体以舒适的速度向下滑降。 避难袋可用在建筑物内部,也可用于建筑物外部。用于建筑内部时,避难袋设于防火竖井内, 人员打开防火门进入按层分段设置的袋中,即可滑到下一层或下几层。用于建筑外部时,装设在低 4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fx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