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的隐逸及隐逸生活

更新时间:2023-03-20 11: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陶渊明的归隐是儒,道两家隐逸思想促发的结果,其中道家对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隐居之后,儒家的隐逸思想支撑着他的人生观,但在生活方式上陶渊明对儒,道两家的隐逸思想都作了改造。

维普资讯

20 0 2年 5月

理论学刊Th o y J u n l e r o r a

Ma . 0 2 y2 0 No 3 S r No 1 9 . e . . 0

第 3期

总第 19期 0

论陶渊明的隐逸及隐逸生活张泉(山东大学,东济南 20 0 )山 5 10[摘要]陶渊明的归隐是儒、两家隐逸思想促发的结果,中道家对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隐居之后,家道其儒

的隐逸思想支撑着他的人生观,在生活方式上陶渊明对儒、两家的隐逸思想都作了改造。但道 [关键词]陶渊明;;;儒道隐逸

[中图分类号]2 2 2 I6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2— 9 9 2 0 )3— 16— 2 10 3 0 (0 2 0 0 2 0 渊明“无适俗韵,本爱丘山”,爱大自然是他的天少性 J热性,他拥有一颗善于体会自然之美的纯洁而敏锐的,。不 i灵 D必名山大JI极平凡的景物在他眼里一样美不胜收,连榆 l,就柳垂荫、犬相闻这样普通的农家景致都能深深地将他打鸡动。其次,陶渊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闲静少言”,”6 谓其性格内向,不好活动,亦不好交游;不慕荣利”“谓其轻视世

晋安帝义熙元年 (o 4 5年 )陶渊明高唱着“,归去来兮”挂冠归隐,此,从他那种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风操即为后世文人所景仰。陶渊明能够永远地告别仕宦生涯,身田园之中置又是那样适意自安,与儒道两家隐逸思想对他的影响密切这相关。然而,陶渊明从来不是一个典型的儒家隐士或道家隐士,的隐逸思想如同他的诗文一样,着鲜明的个性——他有既追随、融合着儒道两家,同时又取舍、改造着它们。 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儒道两家的隐逸观。 孔子的言论无疑最能体现儒家的隐逸观。孔子一生苦苦追寻着内圣外王的君子理想,其尊崇为至高至大的将

俗名利而重视精神的高洁境界。同时他“少好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p内向的陶渊明很自然地倾向”于以琴书为友的安静的生活方式。

可以说,爱自然、热宁静淡泊是陶渊明一贯的真实性情,然而最关键的,还是一个“他任真自得”的人。陶渊明为

“道”,在他那里,君子的仕与隐都

是对“”道的捍卫。“笃信

好学,善道。危邦不人,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道守死乱无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然而,“的维护和弘扬,仕”竟是最直接的途径,对道”“毕因此,孔子反对隐士们无所作为的“鸟兽同群”要求他们与,“隐居放言,中清,中权¨,隐居中宣扬自己的政治身废在观点,以隐逸作为等待时机、时而动的一种权变和手段。乘 道家则不同。道家以追求“自然”人生的目标,法为以“

解决生计问题尝试过步人仕途,可短暂的仕途生涯给他带来了什么呢?是“己交病”“I为形役”是不能与他所热违和, D,爱的自然和诗书亲近,是不得不在官场中周旋的疲惫,是心灵难以宁静的痛苦。一般来说,封建文人产生企慕隐逸的念头往往与遭受政治挫折有关。而陶渊明则不同,的一生并他

没有受到过政治打击,但仅仅是在官场中生存就足以使他心力交瘁了。这时候,家“道法天贵真”的思想足以引起他深深的共鸣。既然与仕途有与生俱来的不适应,又何必违己从俗强为出仕呢?“任真自得”陶渊明又怎能像晋宋门阀那样的一

天贵真”为处世原则,他们清醒地意识到政治礼法的本质是一

派虚伪,出仕的富贵更是统治者精心策化的牢笼。因此,

道家对出仕不屑一顾,归隐的选择是彻底的:老子出关绝像尘,庄子拒征不就,由则宁愿过“日出而作,许日人而息,遥逍

面清谈玄远,一面接权纳货呢?这是他既不想做、也做不这并不是说儒家的隐逸观对陶渊明的归隐没有什么关

到的。

于天地之间而,自得”的生活,不愿做尘世的君王。 t意 D 也 在道家看来,隐居生活越是单纯和原始就越能获得精神的自由愉悦,以他们提倡远离人间而“所就薮渊,闲旷”“淡处,恬寂寞,虚无无为”。 因此,者认为,笔促成陶渊明归隐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他

联,陶渊明身上,家那种“在儒天道闭、贤人隐”的思想影响也是很明显的。生活在晋宋易代时期,乱也看惯了,也看惯“篡了”7,很清醒地感觉到了这是个昏昧荒乱的时代。作为 他 J

晋大司马陶侃的后裔,陶渊明何尝不愿建立祖先那样

的功业。然而,宋均非清明之世,足政治无异于卷人了一个晋涉又一个阴谋与倾轧的漩涡,直人士自保之不暇,现理想正实

对道家思想的认同,而儒家的隐逸观也起着辅助性的作用。在面对“”出还是“”时候,管道儒两家对陶渊明都有处的尽影响,但最终的结果是陶渊明对道儒两家的隐逸作了融合改

更是从何谈起。对于陶渊明来说,仕晋也罢、宋也罢,仕无不意味着服务于“义”不的朝廷,是一种“义”行为。在都不的那个“品无寒门”门阀体制下,上的乡里 d J可作督邮,,D品行

造,正是这种融合改造促使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田园。让我们先对陶渊明的性格作一番深入的考察。首先,陶16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fm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