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6:58:1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级高一语文学案(18)

《赤壁赋》导学案及答案

制作人: 审核:高一语文组 编号20161025

扁舟( ) 匏尊( ) 无尽藏 ( ) 蜉蝣( ) .....狼籍( ) 枕藉( ) 窈窕 ( ) 麋鹿 ) .....

4、熟读文本,圈点勾画,将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写下来。

第一课时

一【预习目标】

1、依据注释,掌握作家、作品及赋的有关知识。 2、读准字音,熟读文本,理清文章脉络。

【学贵有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我能熟读第一、二段,整理文言知识并会翻译。 二、背景资料 (一)作家介绍

2、我能体会第一、二段呈现出的诗情画意。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预习检测】

(见预习案)

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为文学名家,世称“三【自学研讨】

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二)背景知识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熙宁九年(1076)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二、整理文言知识

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1)我来找出通假字:

年(1079)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首诗。那些 ① 奸佞的小人污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 ②

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幸亏亲友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2)我来回答词类活用:

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 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轼一住就是五年,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 ②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州时,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的残酷打击感到悲愤、痛苦;另一方面,时 (3)我来回答 时想从老庄、佛学中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时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更接近现实。他的前 一词多义:

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扣舷而歌之( )

①歌 歌曰( ) (三)预习 了解赋体,掌握特点

倚歌而和之( )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

七月既望( )

赋又更近于诗体。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 ②望 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赋体经望美人兮天一方( 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 纵一苇之所如( ) 文赋。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③如

【预习任务】

如泣如诉(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壬戌( ) 桂棹( ④于 月出于东山之上( )嫠妇.( ) 愀. ) 余音袅然( ) 山川相缪.袅( ) 幽壑( ) 渔樵.( ) (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旌..旗( ) 酾.酒.( ) 舳舻....千里( ) 横槊.

( )

1

) ) )

2011级高一语文学案(18)

(4)我来找出古今异义词:

古义: 古义: ①( ) ②( ) 今义: 今义:

古义: 古义:

③( ) ④( ) 今义: 今义: 第二课时 【 知识回顾】

翻译下列句子,检查背诵第一、二段。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 ②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朗诵明月之诗,歌唱《窈窕》这首诗中的章节。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我来找出特殊文言句式 :

例如: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② ( ) ③ ( )

④ ( )

【重点研讨】

一、翻译第一段,然后分析 二、1、用原句来回答下列问题 ①诗人看到的景色有:( ) ②诗人的活动有:( ) ③诗人的感觉如何:( )

2、本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将这幅图描绘出来吗?

3、在本段中,诗人的心情如何?

二、朗读第二段

1、翻译第二段

2、分析本段如何是写箫声的?感情是怎么变化的?

【展示点拨】(小组代表先展示本组答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自信闯关】试背诵第一、二段。

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能使深渊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自学研讨】

一、翻译三、四、五段 二、整理文言知识

(1)通假字

①山川相缪.

( ) ②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③杯盘狼籍.( ) (2)词类活用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 ②顺流而东.也( ) 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④泣.孤舟之嫠妇( ) ⑤正.襟危坐( ) ⑥下.

江陵( )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⑧渺.沧海之一粟( ) ⑨歌.窈窕之章( ) ⑩哀.吾生之须臾( ) ⑾不知东方之既白.( )

(3)一词多义

2

2011级高一语文学案(18)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凌万顷之茫然( )

哀吾生之须臾( )

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苟非吾之所有( ) 耳得之而为声(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④被动句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

【合作探究】

1、分析第3段:(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

(2)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大得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出他们对待人生有什么吾与子之所共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又何羡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

羽化而登仙 )而 扣舷而歌( )

倚歌而和之( ) 正襟危坐而问之( ) 侣鱼虾而友麋鹿( )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 耳得之而为声(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固一世之雄也( )②疑问句

何为其然也(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而今安在哉( )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而又何羡乎( ) ③倒装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

)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不同的看法?

(3)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2、分析第4段:(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3分析第5段:

(l)本段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

2011级高一语文学案(18)

《赤壁赋》课后拓展案

【苏轼名言拓展】

①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 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③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④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⑤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作拓展】

素材一: 苏轼不同意“客”的“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得喜悦。他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挂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写作应用话题】

1、胸怀2、态度决定成败3、珍惜拥有4、人要坦荡、达观 5、变与不变6、乐与悲

素材二: 凡夫俗子对待得失,无一时不患,无一地不患,而苏轼却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无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也不遗憾,“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就是大自然赐给我的无穷宝藏,这就是对生命真谛的诠释。 【写作应用话题】

1、生命的真谛2、得与失3、人生的取向4、守住心灵的那一轮月亮5、过诗意的人生

素材三: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苦闷孤独。但生性旷达的他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开始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从文学上完成人生的追求。 【写作应用话题】

1、挫折,改变人生2、转向3、面对逆境4、穷则独善其身5、永不言败6、人要适应现实 写作应用示例:

4

缩小痛苦,战胜挫折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心裂肺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大境界。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心灵的胜利

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扁舟,从容应对惊涛骇浪;在白露横江、清风徐来之际,他以旷达、疏狂的性情和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伤。他猛然间豁然开朗,终于悟出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哲理。霎时,他的内心已一片澄明。于是,所有的不幸与困苦,都在这旷达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缕游丝,一缕轻尘。那些世俗小人不懂,可江上的清风懂了,山间的明月懂了。在这场与邪恶的拔河中,苏轼取得了心灵上的胜利。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挫折,才能做到宠辱不惊。

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荆棘,可他却是一只天生的荆棘鸟,越痛苦,唱出的歌声就越婉转,堪称天籁之音??犹如迎着寒风的一株寒梅,越是凛冽刺骨,他越是怒放芬芳,冷艳无比。 苦难成就辉煌人生

遭遇乌台诗案的苏轼,从高高的象牙塔上重重地坠了下来。不公的排挤与打击,若是换了别人,恐怕早已无法承受,可东坡先生却并未被这风刀霜剑所击倒,而是用一种更为豁达的态度来接受这一切,纵然沿途道路崎岖,却依然不忘欣赏。在贬地扶风,他为我们留下了喜情荡漾的《喜雨亭记》。在贬地黄州,他更是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超然姿态,为后人留下了光耀千古的《前赤壁赋》。这才是享受生命啊!面对无情的打击,他扛起了重压,潇洒地自我调侃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直到晚年遇赦,回首这些年的颠沛生活,东坡继续自嘲:“九死南?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内心光明到如此,任外界花开花落,眼中都会自有一份美丽。

2011级高一语文学案(18)

赤壁赋答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壬戌.(xū) 桂棹.(zhào) 余音袅.袅(niǎo) 幽壑.(ha) 嫠.妇(lí) 愀.然(qiǎo) 山川相缪.(liáo) 渔樵.(qiáo) 旌.旗(jīng) 酾.酒(shī) 舳舻..千里(zhú lú) 横槊.(shuò) 扁.舟(piān) 匏.尊(páo) 无尽藏. (zàng) 蜉蝣..(fú yóu) 狼籍.(jí) 枕藉.(jia) 窈窕.. (yǎo tiǎo) 麋.鹿(mí) 2一词多义

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①歌 歌曰(名词,歌唱) 倚歌而和之(名词,歌声)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②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③如 如泣如诉(副词,像)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介词,从)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介词,被) 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 ④于 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 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 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古今异义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②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气。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③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④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文中指他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指美貌的女子

(6)文言句式 :

① 苏子与客,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结构后置)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结构后置) ③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④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合作探究】

1、 第一段写诗人夜游赤壁的情景 : ①诗人看到的景色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②诗人的活动有(动作):诵---歌---纵---凌--- ③诗人的感觉如何: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④诗人会有何种心情呢?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2、本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美在何处?现在我们要给这幅图卷命名,应该叫什么? 作者以传神的笔墨,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丽景,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风”、“水波”和月出后的“白露”、“水光”,既烘托了游人自由愉悦的心绪,又为后文对“水”、“月 ”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作了铺垫。

秋江风月图 3、全班齐读第二段。

①文章第二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主要内容是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转折过渡。 ②如何写箫声?感情色彩是怎么变化的?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连用了四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使人如闻其声,几乎 也要流泪。

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完成了两段之间的过渡。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不露一丝圭角,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面的对话。

第二课时

【 知识回顾】

翻译下列句子,检查背诵第一、二段。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 ②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朗诵明月之诗,歌唱《窈窕》这首诗中的章节。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5

2011级高一语文学案(18)

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能使深渊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自学研讨】

一、翻译三、四、五段 二、整理文言知识

(1)通假字

①山川相缪.

(通“缭”,盘绕) ②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通“已”,停止。) ③杯盘狼籍.

(通“藉”) (2)词类活用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②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向东流) 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④泣.孤舟之嫠妇(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⑤正.襟危坐(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⑥下.

江陵(名词活作动词,攻占)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 ⑧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活作动词,渺小得像) ⑨歌.窈窕之章(名词活作动词,朗诵) ⑩哀.吾生之须臾(为动用法,为??哀叹) ⑾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3)一词多义

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④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

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⑤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

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

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⑧而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4)、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固一世之雄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②疑问句

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③倒装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结构后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 ④被动句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于”:被)

【合作探究】

1、分析第3段:(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

本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教师补充: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感触生悲,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

(2)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大得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出他们对待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6

2011级高一语文学案(18)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内心积极)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消极悲观) 苏轼将儒与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 (3)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2、分析第4段:(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2)探讨文中的水月意象(课文中有哪些月亮?) 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3)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A、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B、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不取)俸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3、分析第5段:(l)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f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