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光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案集 - 02
更新时间:2024-05-24 14:5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喜德县农光小学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农光小学六年级二班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2016年春季 王万贵 2016.3.1
一、班级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六年级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从总体上看,语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差,小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要求动脑、动手等思维性较强的题目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应付了事,绝大多数男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增强,但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理解、感悟比较肤浅,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差,作文篇幅短,内容空,读起来干瘪无味;朗读能力有所提高,有一半左右学生有较强的朗读兴趣,因此新学期中,要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三、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环节。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在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原则下,奉行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本册课文共有六个单元,全册包括“导读”“课文”“读写例话”“积累运用”(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等内容,书后还附有6篇供选读的课文。本册要求学会80个字,每课要求学会的字,排在方格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80个,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2)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
(3)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完成课文配套课外阅读30篇)。
1
(4)学习浏览,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5)学习用钢笔和毛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
(6)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
(7)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8)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2、技能方面
(1)会使用字典、词典进行识字,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7)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8)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9)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读后感等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0)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活动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思想教育;增强环保意识,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热爱科学、敢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在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4、学习习惯方面
(1)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和根据需要搜集、积累信息的习惯。 (2)养成先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3)养成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
(4)养成课外阅读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读后写读书笔记。
(5)养成如实表达的良好文风。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2.难点: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会读诗歌,初步掌握阅读方法,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活动总结。 六、需要注意的问题
2
1、要全面了解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语文学习的问题
(1)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始减弱,上语文课、课外阅读和进行语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书面语言问题较多;
(3)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胆小,很少当众发言。 2、教师的教学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
学生的上述情况哪些是教师教学问题?哪些是学生个人问题?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课程标准或者教参设定学习目标? 关注本地区毕业测评的动向,需要适当补充哪些教学内容?
经过最后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我打算帮助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达到什么程度? 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过渡? 3、要注意做好小学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七、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6、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7、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8、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每堂课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10、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品位,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11、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2、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3
六年级下册语文年级组单元集体备课要点
2016年3月1日 单元内容: 第一单元 一至五课 习作一 主发言人:王万贵 参加人员: 王万贵 杜菊英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单元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组内讨论要点:
4
1 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一、引读“单元导语” 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导入,读懂题目
1.浅析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我们今天学习本册书的第一课《文言文两则》之一《学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吗?文言文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一直使用的书面语言。我们现在所学习的课文,所写的作文都是白话文。白话文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贴近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而文言文是古代的文章,它的写法与古代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有很大差异。所以,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很大差别。比如这个字“之”字,你能用他组成什么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这个“之”字是什么意思呢?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刚才说了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行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讲法,但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侯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好了,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3.析题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翻看书上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 “学弈”的意思什么意思呢?学习下什么棋?你怎么知道的?这则文言文的作者是谁?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出示课件:简介孟子)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简单评价。
3.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
5
(学生自由读。)
4.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 (1)老师范读。语速较慢,生边听边记。 (下面是教师示范拖音的读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提示生可在课文中标记。
(2)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 (生练读。)
3.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弈秋,通国这??善弈者也。”)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师领读,生跟读。) 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 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很会下棋到什么程度?
2.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生齐读:“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中那个“者”字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作者”?“读者”呢?“胜利者”呢?“善弈者”呢?“善”是什么意思?
3. 第二个问题: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使弈秋诲二人弈”中的“使”是什么意思?“诲”是什么意思?
4.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一人虽听之”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一人虽听之”可以怎么解释?第二个字,“惟弈秋之为听”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那么“惟弈秋之为听”怎么讲?再看“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又是指什么?
5.第四个问题:这两个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又有两个“之”字,它们都指的是什么? 6.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先把有关的原句读出来。大家一起读,我看你们的想法一致不一致。“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谁能直接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 五、领悟道理,练习背诵
1.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 2.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提出背诵方法的建议,如,边读边理解边背诵,熟读成诵,同桌合作互相提醒着背诵。
(2)自由练习背诵,最后集体背诵。
第二课时(2)
6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
2.应该怎样读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文言文是没有标点,没有分段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文言短文都是由我们的一些专家学者为了让我们更方便的理解,添加了标点,进行了分段,但这还不够。现在,大家看到了小黑板上的这篇课文的抄写版,请一位同学来划分一下停顿,在每个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上一个“/”。 (示范:《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绝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指名读。
4.总结: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学们都表示已经基本读懂了课文。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话,能说说这个故事吗?先看第一段。
3.你能说说这个“游”是什么意思吗? 那你说说,是怎么弄明白的? 4.谁能把二、三、四段连起来说说?
5.什么叫日初出,日初就是日始出这个意思吗?“日中时”是什么意思?“盂”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我不懂,什么叫车盖,“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为”怎样读?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沧沧凉凉?我都不懂,请同学们来做我的老师,好吗?“探汤”是什么意思? 6.两个小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孰”是什么意思?“为”怎样读?是什么意思?“汝”是什么意思?“知”是什么意思?书中说,“知,通‘智’”这是什么意思?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这两个小孩的争论有道理吗?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这样的变化吗?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7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 匆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并体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准备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
一、激疑引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匆匆》。(板书课题:2、勿勿) 2、有什么问题吗?老师的板书写错了,错在哪?
3、请学生上台更正。老师在板书位置上重新更正。一点之差,有点读什么?组一个词。是什么意思?无点读什么?组一个词。是什么意思?我们的课文以“匆匆”为题是什么意思? 4、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老师也收集了他的一些资料,我们来看:(展示课件)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 2、这篇课文只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我一起写这两个字。(师范写,生书空) 3、(展示小黑板)形近字组词:
挪( ) 那( ) 哪( ) 蒸( ) 丞( ) 拯( )
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5、分组读课文。
8
6、练习把课文读熟。
7、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8、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为时间的流逝而悲伤。)从哪里感受到作者的悲伤?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头涔涔”和“泪潸潸”分别是什么意思? 9、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时间流逝是怎样的匆匆呢?)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10、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请同学回答: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能做些什么呢?)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11、齐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三、读第一自然段,自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朗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感悟深的词语和句子,在能读懂的语句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2、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3、就同学们提出的不懂的问题交流自己的看法。 重点交流: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它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②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难道不是反问吗?为什么是设问?(指名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四、小结。
第二课时(4)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知道自己的时间流逝,他感到悲伤,为了表达这种情绪,作者怎么写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回答问题:谁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年龄是多大?从哪里知道的?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 )比作( ),把( )比喻成(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匆匆流逝,但日子是怎样流逝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2、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9
3、指名回答: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呢?
4、这一段中那些句子是你认为含义深刻或者是你特别喜欢的?你读了它们有什么感受呢? 重点感受(课件展示):
①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哪些词看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怎么想?又怎么做呢?我们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2、男生读第四自然段。
3、指名回答:作者怎样做的?什么是徘徊? 4、(课件展示)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轻烟?把什么比作薄雾? 五、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段是与第一自然段首位照应,想突出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六、学习运用,仿写 1、看到课文的课后习题第三题。题目第一问是“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这一问的答案是第几自然段?
2、找到相关的句子,仿写几句话。 3、展示、交流、评价。 七、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板书设计】
10
【教学后记】
3 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融会贯通。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哪位同学知道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桃花心木》)(板书课题。)我们来齐读课题。
2、你们知道桃花心木树是怎样的树吗?同学们举手了,看来都预习了。请把手放下。现在,我们打开书,翻到第七页,看到课文。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 3、生回答。 4、(课件展示):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
??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5、看,这就是桃花心木。(课件展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 6、同学们,你们对桃花心木还了解些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7、总结:幼年时还只是仅及膝盖,让作者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桃花心木树苗,长大后会是高达几丈,与屋顶同高的参天大树。而作者要写它的什么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自主理解课文中的难理解的词语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3、交流: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你读懂了哪些词? 重点交流“莫名其妙”、“无缘无故”、“从从容容”、“百年的基业”、“汲水”、“语重心长”、
11
“勃勃生机”这几个词。
4、生字学习检测,给下列字组词:
秧( ) 萎( ) 番( ) 锻( ) 雅( ) 勃( ) 殃( ) 委( ) 翻( ) 段( ) 堆( ) 脖( )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哪几个自然段为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3、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0)“我”将土地租给人种桃花心木,但种树人的行为让“我”很疑惑。 第二部分(11-14)“我”向种树人提出疑问,种树人的回答以及“我”从中悟出的做人的道理。
第三部分(15-16)桃花心木的成才证实了种树人观点的正确。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理解了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整体了解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6)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哪三方面的内容呢?
3、有没有同学在家种过花草或者种过菜什么的?说说你是怎么种的?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的是作者将空地租给别人种桃花心木,但种树人的行为使他很奇怪。默读课文,联系刚刚同学介绍的种花和种菜的经历,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树人是个奇怪的人呢? 2、学生交流。
3、看到这样的种树人,你会向他提出什么疑问呢?我们的作者同样是满肚子的困惑,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
2、作者向种树人提出了什么疑问? 3、种树人奇怪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你怎么理解种树人的解释? 5、课件展示:
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这句话中的“不确定”是指什么?
6、从种树人的话中,作者感悟到了什么做人的道理? 7、课件展示:
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句话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②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面对种种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锻炼自己“独立
12
自主的心”? 四、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2、现在的桃花心木怎样了?种树的人不再来了,为什么桃花心木也不会在枯萎了,反而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五、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并说说你为什么要抄写它?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4* 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课时:一课时(7) 教学过程
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理解探究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写了顶碗少年的一次表演,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表演?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3、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1)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3)全班交流。 ①少年表演了几次?
②第一次表演,他是怎样表演的?第一次表演失败,顶碗少年的表情是什么?他是怎样做的?此时他怎样想?观众的表现是什么? ③第二次表演,他是怎样表演的?这时的碗有什么变化?第二次表演失败,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他此时怎样想?观众的表现是怎样的?
13
④第三次表演,观众的表现是怎样的?这时的碗有什么变化?少年是怎样做的? (4)师总结:由此可见,这的确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5)有感情地分组朗读。
2、这么惊心动魄,难度这么大的表演,二次都失败了,为什么第三次反而成功了呢? 3、学生交流: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2)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3)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4)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4)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 三、感悟写话
1、同学们,文章的结尾是以省略号结束,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2、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4、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这一场杂技表演不但启迪了作者,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如:“座无虚席”“惊慕”“目不转睛”“不知所措”“惊心动魄”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并说说推荐的原因。 五、小结
今天,我们观赏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感动人心的表演。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力量,不仅学会本文的语言及写作方法,而且在未来的人生的学习与工作中能面对挫折,不懈奋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 手指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14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8)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最敬佩的人是谁?有没有人最敬佩的人是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在人生中,伟大的英雄人物总是受人热捧,但少有人关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普通而平凡的人和事物。现在我想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双手,看看自己的手指,你觉得哪根手指最有用?哪根手指最美?今天,我们要学习著名艺术家丰子恺老先生的一篇散文《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默读连接语,找出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求。(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重难点突破 1、默读课文,尝试填写下表: 手指名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形状 作用 性格特点 表达方法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上表,在课文中圈点画记,找出与上表中各项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在草稿上试填上表。
3、请学生上台填写上述表格,填写完,让学生根据所填内容向在台下的同学解释。 4、老师适时补充更正。参考答案如下: ①大拇指:
形状: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一个关节 作用:扶胡琴,抵水流、止流血,扳重物 性格特点:肯吃苦,默默奉献 表达方法:拟人,排比 ②食指:
形状:不窈窕,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作用:推动笔杆,摸秽物、毒物、烈物,打电话,扳枪机,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 性格特点:勤奋卖力,机敏,敢于探险,不怕牺牲 表达方法:排比、拟人 ③中指:
形状: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身体最高,曲线优美
作用:取物时,最先碰到物,在大拇指和食指出力时,略微扶衬 性格特点:养尊处优,高傲
15
表达方法:拟人、比喻(存疑) ④无名指:
形状: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作用: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演奏丝竹管弦,舞蹈 性格特点:优美
表达方法:拟人、比喻、设问 ⑤小指:
形状: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作用:掏耳朵,抹鼻涕,演奏丝竹管弦,舞蹈 性格特点:优美
表达方法:拟人、比喻、设问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文悟理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五、小结
手指有长有短,但五指握紧,就是一个有力的拳头,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团结起来,便是一个和谐而有力量的社会。希望同学们学习了这课,在平时与同学一言不合时,放下自己捏紧的拳头,还对方一个微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多以集体为重,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为班集体的荣誉添砖加瓦。这样,六甲班才真正是个温暖团结的大集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教学准备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16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9)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充分准备
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第二、三课时 (习作)(10)(11)
一、明确要求
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二、习作指导
1.回想我们学过的、读过的含义深刻的文章,作者是怎样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的。(可翻阅手头资料)
2.同桌交流:准备用哪种表达方法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习作指导自然化) 三、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四、习作欣赏
1.自主到前面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五、习作修改
17
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要注意到错别字、不合适的标点、不通顺的语句等。 3.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课时:一课时(12)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18
六年级下册语文年级组单元集体备课要点
2016年3月1日 单元内容: 第二单元 六至九课 习作二 主发言人:王万贵 参加人员: 王万贵 杜菊英 单元教材分析: 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紧扣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和插写民风民俗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反映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组内讨论要点:
19
6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 一 课 时(13)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这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1)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1、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并完成下面形近字组词练习:
旬( ) 熬( ) 蒜( ) 醋( )饺( )翡( ) 拌( ) 句( ) 傲( ) 示( ) 错( )校( )蜚( ) 绊( ) 榛( ) 栗( ) 筝( ) 鞭( )麦( )寺( ) 逛( ) 臻( ) 粟( ) 挣( ) 便( )表( )侍( ) 狂( )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①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②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20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北京的春节总共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 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时间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春节结束 风俗习惯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2、交流:
第一部分(1-6)春节前夕 第二部分(7)大年三十 第三部分(8-10)正月初一
21
第四部分(11-12)正月十五 第五部分(13)春节结束
五、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 二 课 时(14)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熬腊八粥、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蜜饯、掺和、零七八碎、鞭炮、风筝、万象更新、麦芽糖、截然不同、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1、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2、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写腊八节,作者抓住了哪些事详写?怎样写的?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①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农业展览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表达了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同时也能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②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从这一句你体会到什么?(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
22
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除夕的热闹?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除夕的热闹? ①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说明了什么?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守岁吗?这些都说明了什么?你体会到春节有什么含义?(春节代表着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②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作者写正月初一从哪一方面来写?怎么写的?用了什么方法?(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①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使用了对比的方法。用除夕的闹来对比正月初一的静。
②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从这一画面中,你体会到什么?(中国人民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4)元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元宵节?(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①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②谈谈自己的体会。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元宵节的花灯?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③元宵节的灯美吗?
④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除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可以说明“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还有哪些方面能说明“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而“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正是写元宵节的什么句?“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是什么句?(总起句和总结句)这一段作者采用什么结构?(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课文的略写部分是哪些部分?(课文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 六、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七、讲解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 八、学习“阅读链接”
23
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藏戏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15)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完了《北京的春节》,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 1、《北京的春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文章写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突出了哪三次高潮?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有五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散文、应用文。本单元的全是什么文?说明文有几种说明方法,谁记得?(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4、同学们可以看看第六课,第六课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哪些地方用了这些方法? 二、学习新课
1、默读导语,说说这一课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2、齐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藏戏的特点? 3、交流:
(4-7)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8-20)藏戏的特点。
4、课文的第1至3自然段是三个什么句?如果老师说1-3自然段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段落大意是什么?反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1-3)简介藏戏的主要特点。
反问句的作用:先声夺人,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同时为下文详细介
24
绍“戴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这些特点埋下伏笔。 5、最后一自然段说了什么呢?(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整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6、藏戏是怎样形成的?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7、藏戏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说,老师归纳板书。) 三、比较学习 1、《北京的春节》和《藏戏》都是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老师想先请大家将两篇课文比较一下,看能否完成下表: 项 目 内 容 表达顺序 表达方法 表达语言 节日风俗 时间顺序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比喻、排比、有详有略 《北京的春节》 《藏戏》 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点 事物的不同方面顺序 比喻、反问、排比、象征、夸张、有详有略 自然、平实、准确、精炼、京味浓郁 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 2、师生共同完成上表。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了解了一种传统戏剧种类——藏戏,并将《北京的春节》和《藏戏》做了比较,课后请同学们仿照《北京的春节》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也可以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对比阅读两篇短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16)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藏戏》,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课文一开头先提出了三个
25
反问句,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三个反问句? 2、谁再来介绍一下藏戏的形成。
3、然后,作者开始介绍藏戏的特点,作者详细介绍了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4、还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文
1、默读导语,说说本课的学习要求。 2、齐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两种民居有什么特点? (出示学习方法:
?找出最能反映民居特点的语句;
?深入阅读这些语句,从中总结出民居的特点; ?思考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思考客家民居的特点,一组思考傣家竹楼的特点。 4、派代表书写两种民居的特点。 客家民居特点:
①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打比方、作比较) ②营垒市住宅。
③墙厚一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列数字)
④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列数字、打比方) ⑤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⑥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⑦体现浓厚的民俗文化。 傣家竹楼特点:
①傣家竹楼有“藏在竹林”的特点。 ②傍水而居。
③“树满寨,花满园”。(引用)
④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列数字)
⑤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为瓦顶。 ⑥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
⑦傣家建造竹楼的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5、两种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呢? 6、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来体现这些特点呢? 三、比较两篇短文表达方法的异同
1、现在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有了个整体的了解。那么,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 2、交流:
异:①民居形成的原因不同;
②开头不同。
同:①都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
②都通过民居,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小结:
1、放映各种民居的投影片
26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非常有特点的民居,我想请同学们在课后以一种民居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要求说出民居的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9和田的维吾尔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
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17)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客家土楼修筑成营垒式的住宅修筑原因是什么? 2、从客家土楼中反映出的文化特征是什么? 3、傣家竹楼相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二、学习新课
1、默读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2、齐读课文。
3、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4、老师将课文分为三部分,你们能否写出每部分的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6) 第三部分(7)
5、第一部分中主要写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的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6、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和田的维吾尔的一些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体现这些特点的?
7、第三部分写了维吾尔人的什么特点,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小结 同学们,相信和田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感染了我们每一位同学,而且我们了解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的好处,老师希望,在人生中,不论你们遇到了什么,都能和和田的维吾尔人一样乐观,同时在你们的习作中能借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27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重难点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运用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写作。 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18)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28
第二课时 习作(19)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20)
一、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二
29
教学目标:
1、交流了解的节日风俗以及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3、体会标点的妙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21) 教学个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30
六年级下册语文年级组单元集体备课要点
2016年3月1日 单元内容: 第三单元 10至13课 习作三 主发言人:王万贵 参加人员: 王万贵 杜菊英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建议: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组内讨论要点:
31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2)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
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标注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1)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如: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32
宪兵:旧时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
(2)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第 二 课 时(23)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体会。如:
1、被捕前: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第七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反问句可以体会到。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 2、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
(1)第8自然段写到“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纷乱的喊叫”,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虚张声势。而“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的“不慌不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
(2)来的人“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准父亲和我”,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也是鲜明的对比。
(3)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也和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方是“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而第17自然段里写到,“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8—17自然段。
四、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1、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体会首尾照应写法的好处。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1)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五、了解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引导课外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齐读)──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引导课外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33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 灯光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24)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2、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34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鸿毛、送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25)
一、揭题导课
1.初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同学们对他了解多少?(教师相机引导,初知毛泽东。)
2.析课题: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是毛泽东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资料袋”后回答。)
3.探究主人公: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会令毛泽东如此敬重?(可以用课件播放相关资料,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
4.讲明背景: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不幸牺牲。毛主席在他的
35
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读通课文:指定6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要求: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2.学会字词:可以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 ①生字:鸿、鼎、旺、炊。
(可以点4名同学上台板写并组词,其他同学观察笔顺、字形是否正确,尤其是“鼎”字,共12画,第6画为重点。注意读准字音:悼dào 炊chugī 受难nàn 送葬zàng) ②词语:固、鸿毛、法西斯、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 (可以采用互问互答、替换词语、举例子、造句等方式来理解。) 三、再读,梳理文络
1.默读,用“~~”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者自己概括出小标题批注在课本上。(可以放一段轻音乐)
2.交流找出来的中心句,适当修改后,让学生板书。 四、复述课文
1.依据黑板上的提纲,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传统但却很有效的环节,放在课堂结尾,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回归到课文的整体。
第二课时(26)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2.将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并板书。
(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准──具体做法──形成制度) 二、自主选段学习 1.要求:
①弄懂段落中的知识点,如句子之间的关系、表达方面的特色及相关的知识信息等等。 ②能带上表情和动作把本段演讲出来。(最好脱稿) ③参考本段的表达方式,仿写精彩片段。 2.学习方式:先默读再自由读。 三、交流学习收获
以“说”和“读”的方式进行交流课文知识点,教师予以巧妙引导,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反驳。(主要内容为各段知识点) 四、展示演讲风采
1.自选课文一段登台演讲。
(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
(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 五、总结升华
36
同学们,在你们的汇报中,我知道了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还知道了张思德同志──我们队伍中的一员,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时候,我想起了臧克家写的纪念鲁迅的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让我们谨记党的宗旨及毛泽东爷爷的教导,从现在起,好好掌握本领,将来服务人民,造福社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3一夜的工作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记录、浏览、思索、热腾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27) 【教学进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不止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读读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 二、抓住重点词句,探究课文重点内容和语言表达
1.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突出了周总理的“劳苦”“简朴”?要求学生先找出句子,再找出词语。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一尺来高、一句一句、相当长、极其简单、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找出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2.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诱导。比如,学生如果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简单”用得好,说明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时,教师可追问:能不能把“极其”换成“相当”“很”“十分”等词语呢?以便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贴切。
三、朗读、背诵及说、写练习 1.全文朗读。
要注意对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朗读的指导。如,读“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和“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时,要充满自豪感。前一句,读国名时要慢而有力;后一句,
37
要强调“这样”,读出反问的语气。
要安排充分的时间,采用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恰当地处理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和速度。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可让一名学生高声领读,全班学生轻声伴读;在读到作者内心独白时,可安排多名学生一遍一遍地接连不断地反复诵读,造成一种深沉的反复不断的赞叹气氛,好像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在呼应作者似的,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感染。 2.片段背诵。
先引导学生分清最后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侧重点,前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对自己说的话,后一自然段重点写作者想对全世界说的话;然后帮助学生理清这两段话的表达顺序,最后引导学生提取主导词:
对自己:新中国、一夜、劳苦、简朴
对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夜、每个夜晚、你们看见过吗 这样指导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课时:3课时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28)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 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b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
38
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 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 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第二、三课时 习作(29)(30)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 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老师修改了什么? ?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 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 a 交换作文
?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39
?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b 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
a 指名朗读作文。 b 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31)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 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40
正在阅读:
农光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案集 - 0205-24
那一个温暖的拥抱作文800字06-14
2012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08-13
多数人的暴政之我见03-13
2022版二轮复习英语练酷版练习:第2天 amuse—awake04-09
技术负责人具有15年以上从事工程技术管理经历的材料 - 图文04-06
高考英语专题虚拟语气知识点全集汇编附答案05-03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04-25
大型发电厂保安服务实施方案01-18
公园里的早晨作文200字07-0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语文教案
- 小学
- 农光
- 02
- 十二
-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胡金荣
- 新课标高二数学同步测试(2)—(2-1第二章21-
-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后题部分答案
-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浅背景)(老) - 图文
-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竞争与合作
- 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
- SCL-90问卷,评分标准,得分解释
- 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President Obama开学演讲
- 模板支撑设计计算书
- 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 2015山东省卫生计生系统《针对性普法》题库及答案
- 2 第二章旅行社新
- 戴相龙市长在天津市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联通GSM网络优化报告
- 护理学研究综合测试试题
- 施工组织设计
- 北大培文2014-2015高一物理第二次周考201412Microsoft Word 文档
- 光明食品集团2013-2015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