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梓庄小学冯义 早会故事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初探

更新时间:2024-05-25 12: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编号: C A E

北京市朝阳区第六届教育系统管理干部研究成果征文

题目:用故事改变小学生心智模式激励学生自我成长

成果分类: C 摘要:

不良的原生态家庭造成学生心智模式的障碍,其表现是学生行为习惯出现

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限制了学生自我成长,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班级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取小故事,用每天早会时间给学生讲故事。学生在听故事,学故事中的模样人物,交流听故事后的感想,悄然改变学生的心智模式,促进学生成长。这样的成长方式,给学生的感受是安全的,是通过故事这个媒介,在正向暗示的引导下的心智改变。这样的教育方式,充分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敞开心门,主动接纳,主动成长。

主题词:故事 小学生 心智模式 改变 激励 自我成长

姓名: 冯义 单位: 朝阳区楼梓庄小学 学段: 小学 职务: 德育主任 电话: 84313160 手机: 13681186305

编号: C A E

用“故事”改变小学生心智模式,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摘要:

不良的原生态家庭造成学生心智模式的障碍,其表现是学生行为习惯出现

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限制了学生自我成长,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班级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取小故事,用每天早会时间给学生讲故事。学生在听故事,学故事中的模样人物,交流听故事后的感想,悄然改变学生的心智模式,促进学生成长。这样的成长方式,给学生的感受是安全的,是通过故事这个媒介,在正向暗示的引导下的心智改变。这样的教育方式,充分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敞开心门,主动接纳,主动成长。

一、[案例描述]

“农村的学生真难管,一节课下来,就像打仗一样,累的不行”。这是一位来我校支教的教师上完课后的第一感受。的确我们是农村校,打工子弟学生比例又高,学生的行为习惯确实存在着问题。这也是我,一个德育干部心中的一个结。用什么方法确实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呢,《夕会故事》起发了我。

在我的组织下,张伟、曹艳利、郭健、李舟、李雪、曹四平几位班主任开展有我们学校特点的早会故事行动研究。

(一)不良的原生态家庭造成孩子早期的心智障碍

为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原生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做了如下问卷。 2009年在对我校82名家长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涉及到原生态家庭内容的有以下四个方面。即家长学历、职业、家庭人数及家庭收入,问卷结果如下。

09年学生家长学历抽样问卷 学历 初中毕业及以下 次数 38 有效 百分比 46.3 累计 百分比 46.3 中专或高中毕业 大学专科毕业 大学本科毕业 38 5 1 46.3 6.1 1.2 92.6 98.7 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家长的文化程度在专科以上的只有6人占问卷总数82人的7.3%,实践毕业及以下的家长有38人占问卷总数的46.3%。由此可见我校学生家长整体文化素质相当低下。其主要原因是高学历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把基本把孩子送到了城里的学校。我地区打工人员大多为小贩或是重体力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

09年学生家长职业抽样问卷 职业 农民 工人 职员 公务员 个体工商户 次数 14 14 13 2 14 有效 百分比 17.1 17.1 15.9 2.4 17.1 12.2 8.5 9.8 累计 百分比 17.1 34.2 50.1 52.5 69.6 81.8 90.3 100 公司、企业的管理人员 10 自由职业者 其他 7 8 在家长职业问卷中可以看出,家长职业种类较多,以个体户、工人、农民、自由职业者居多,这里还指出公司管理者,大多也是在周围的一些私企中工作,并非大公司。

09年学生家庭人数抽样问卷 家庭人数 2人 3人 4人 5人 6人 次数 1 26 28 17 7 有效 百分比 1.2 31.7 34.1 20.7 8.5 累计 百分比 1.2 32.9 67 87.7 96.2 7人 8人 2 1 2.4 1.2 98.6 100 此问卷只涉及到直系亲属,超过5人的家庭有10个,占总数的12.3%,单亲家庭1个,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家庭成员相对较多。

09年学生家庭收入抽样问卷 家庭收入 601--1500元 1501--3000元 3001―5000元 5001元--10000元 10001元以上 次数 23 32 15 7 3 有效 百分比 28.8 40 18.8 8.8 3.8 累计 百分比 28.8 68.8 87.6 96.4 100 上表中可以看出,家庭收入每月在3000元以下的家庭有55个,占总数的68.8,可以看出学生家长普遍是低收入家长。

综上可见,我校学生家庭中有以下特点。一是家长学历普遍不高;二是高级职业人员少;三是家庭成员多;四是普遍收入低。这样的原生态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心智的偏激,表现出来的是不遵守纪律,自信心、意志力不强等,给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造成困难。

(二)“早会故事”实践研究过程 1.精心分类,找准故事的教育点

故事的内容不同,教育点也不同,为方便教师开展早会故事研究,在德育主任的带领下,课题研究组成员阅读了大量的故事书,如《心灵鸡汤》、《马小跳全集》、《史记故事》等,把这些故事分成刻苦学习的、诚实守信的、关爱他人的、团结友爱的、尊敬长辈的等,便是教师使用。

2.结合学生、班级中的现象,讲故事给学生听

故事是生动的,也可以说是三分写、七分讲。讲的生动会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我们还开展针对教师的讲故事展示,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们的讲故事水平。

故事不是海讲,而是有针对性的讲,班级中出现了说慌的现象,我们就讲诚

实守信的故事,班内出现了不团结的现象,教师们就讲团结友爱的故事。讲的是故事,实际上解决的是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用故事教育学生比简单说教、批评,效果要好的多。

3.每周一感。

在实践中我们还开展“每同一感”活动。每周五个故事,你认为哪个故事听后感最深,写下来。在班会上交流。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认真听故事,事后认真回想,促进心理活动,把故事中的事件、人物做法与自己行为进行对照,在不言中知道哪些是对、哪些是错。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学生感触最深的,往往是学生行为表现不佳的地方。这些是学生内心真实的表达,因为以写感受的形式,评价的是故事、评价的是故事中的人及其行为。学生通过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褒扬,也就是对反面行为的批评,学生向上虽存在类似的反面行为,但批评的方式不是直接,是通过学生对故事感知而体验到的,其内心是安全的,完全可以敞开地接受。也是内而外的心智变化。

(三)“早会故事”促进小学生心智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1.“早会故事”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更新了教育观念

说教是最简单的教育行为,其实也是最苍白无力的教育。“早会故事”是用故事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渗透教育点,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听故事,写感受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心智模式。

在教育学生刻苦学习,珍惜时间的过程中,三年级1班张伟老师的作法是用系列故事做引导,让学生自我感受珍惜时间的重要。通过讲“囊蝇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和“等明天”等故事,精彩而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人物刻苦学习珍惜时间的好品质,也通过“等明天”故事中的小猴子,在下雨的时候就想要造房子,而天晴时就想等明天,最后还是不能造好房子,依旧被雨淋。通过这些故事,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们贪玩的毛病改改改掉了。

2.“早会故事”改变了学生心智模式,促进了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四(2)班的曹艳利老师是一名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带班没有经验,学生也抓住了教师脾气好的特点,班级纪律每况愈下。这让曹老师非常苦恼,在参与“早会故事”实践后,曹老师发挥自己讲故事的特长,结合班内现象坚持每天早上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而这时候是学生们听得最认真。慢慢地在班内发生变化,

平时总是欺负同学的小强,能够主动帮助别的同学了,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也变得显有发生了,班内的纪律、卫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一个期的时间学生因故事而改变。

3.“早会故事”让孩子找到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故事,让一个“跌倒”的孩子,勇敢地站起来,战胜了自己走向了成功

2009年10月,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了一次“我读书我快乐”的主题演讲活动,这是学生一次很难得的机会,于是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张伟老师的三(1)班,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源源报了名,因为她平时在班里朗读是最好的,又特别爱读书。

表演台上,她完全像换成了另外一个人,神态紧张异常,语无伦次,那宽松的裤腿似在不住地抖动??他失落地走下了演讲台。第二天张老师讲了一个“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的故事”,下午张老师的桌上出现了一张写满字的纸,是源源的。 “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腿在不停的颤动……看到台下的这些人我实在太紧张了,越是紧张越不知该说什么,我怎么对得起老师”……但我想在大家面前表演一次,您能给我这个机会吗?她得到了机会、在班里、升旗仪式上、在家长会上,她成功了

二、[分析反思]

(一)学生的行为问题只是其心智模式的表象,不同的心智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象,不纠其原因,千篇一律地简单地说教,不能收到好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处理学生行为问题应该是个性化的,要像中医诊脉一样。要了解学生原生态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找出学生行为问题的真正原因。

(二)小学生的心智模式在教师的正向引导下是可以改变的。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人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是对于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知。

孩子的主要监护人是最有影响力的,3岁前的孩子没有选择,只能接受父母、其它小孩子等正面和负面的情绪,而到小学基本形成了原生态家庭所塑的心智模式。小学阶段的孩子已有简单的辨别是非的认知,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对其产生正向的影响。

(三)用故事的形式改变学生的心智模式,让学生感受安全,得到尊重

故事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有趣的,能给人以启发的文学作品。在讨论故事内容,写出感想的过程中是对故事人物事件的评价,不是针对学生个人,这可以让有类似故事中不良行为的学生,其内心感受是安全的。可以私下悄悄地改正,客观上做到对学生的尊重。而故事大都是以正向的、正面的评价作为结局,给学生以正向心理暗示,每天如此,学生就会在正向暗示的感召下向着正向的方向发展,改变原有心智。

三、主要参考文献(黑4号宋体)

1.彭荣辉 《夕会故事》 江苏教育出版社2.包丰源 著 《心智的力量》 研究出版

2009 20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e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