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与法律基础重点简答题:第五章 - 第八章

更新时间:2024-04-25 10:31: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涵养良好品德

公民基本道德的(内容)含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公共生活的含义?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公共生活的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公共秩序对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是什么?)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道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人必须自觉遵守。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内容)含义? 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劳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加强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是什么?)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2、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2、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的含义可以有几个方面的理解:1、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的道德素质,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性。2、个人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3、个人品德实际上也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4、个人品德是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5、个人品德是由个人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括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

方面。个人品德的形成?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道德修养的含义?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省察克治的含义?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坚决克服和整治掉所发现的不良念头和习惯。慎独自律的含义?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第六章 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

依法治国的概念?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

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第33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要求?首先,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其次,要维护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最后,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法治与法制的异同(区别与联系)?“法治”与“法制”是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虽有一字之差,但内涵与外延却不相同。法制是国家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常常与“民主”相对称,例如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法治”就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人治因为强调“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统治”,因此在有的场合也与“德治”相通用。“法治”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及其规范作用。而“人治”则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从主体上看,法治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人治是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是指导一国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对于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与反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5、从中国国情出发。6、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1、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工作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2、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4、服务大局。我国当前的大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任务。5、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法律思维?所谓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内容?社会主义法律思维主要包括:权利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的思维方式

证据的概念与特征?所谓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其特征:首先,证据具有客观性。其次,证据要具有关联性。最后,证据要具有合法性。

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法律程序的价值(法律程序的重要性)?法律程序作为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与必要条件,对于维护实体正义具有积极意义。公正的法律程序通过抑制、分工、间隔等功能设计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克服执法、司法的随意性,从而保证法律动作的结果客观公正。除此之外,公正的程序本身也体现了正义。通过让参与法律动作的过程,不但体现了对当事人的尊重,而使其更容易认可法律动作的结果,由于程序正义比实体正义更为直观,因此程序正义也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 国家安全的概念?国家安全,一般是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国体和政体的稳固、国家的统治机能与作用、涉及国家和全体人民的重大利益不受威胁、侵害和破坏。

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内容?传统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政治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保持稳定,不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国防安全是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传统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没有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就根本不可能有国家安全。全新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全新国家安全观,即国家安全除了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外,还应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内容。

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主要包括:1、机关、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的人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2、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3、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向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及时报告;4、遇调查,公民有如实提供情况的义务;5、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6、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7、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等。

第七章 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法的概念?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法的本质和特征?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3、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法的作用?1、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有利于并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2、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反映了法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规范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指引作用——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的行为。评价作用——法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是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预测作用——法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可以使人们对外部主体某种行

为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教育作用——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制裁作用——法律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的功能。

法律规范的含义?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全部法律规范在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的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具有中国特点和时代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体系由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组成,这些法律部门又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一)实体法1、宪法和其他与宪法相关的法律2、行政法3、经济法4、民商法5、刑法(二)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保障权利和义务实现的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程序法提供的可供当事人选择的解决争议的方法主要有调解、仲裁、复议、诉讼等。目前,我国的程序法主要有《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法》、《仲裁法》等。

法律文件的完善方式?法律公布以后,还涉及法律完善的问题。法律完善的形式,包括法律的解释、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法律汇编、法律编纂。

法律实施?法律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法律的实施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执行。

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其次,法律适用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最后,法律适用过程或结果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法律遵守?法律遵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简言之,法律的遵守就是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法律遵守包括保护合法行为和制裁违法行为。(一)合法行为的保护.合法行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合法的行为要求行为的内容和形式都与法律的要求相一致。通常,合法行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认定:首先,行为符合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即行为有利于或没有社会危害性。其次,行为主体与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相符合。最后,合法行为一般无需考查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只有从事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原则,才产生法律效果。(二)违法行为的制裁.违法行为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因违反

法律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违法行为一般有四个构成要件:★主体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机关;★客体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客观上实施了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主观上有过错。

过错责任?过错责任原则的依据是行为侵害结果的预测可能性和计算可能性。

无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减轻了受害人证明致害人过错的举证责任,加重致害人责任负担。

第八章 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宪法的特征?首先,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其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最后,宪法的制度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2、民主集中制原则3、社会主义法治原则4、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它居于中国政治制度多层次结构中的核心,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队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宪法对我国国体的明确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核心是坚持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权,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并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首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再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虽然共产党同其他民主党派在法律上是完全平等的,组织是独立的,但在政治上,各个民主党派是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在共产党领导下,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是一种政治上密切合作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共识,是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多党合作的指导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方针是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省一级的自治区,地区一级的自治州,县一级的自治县或旗。除这三级外,还有乡一级的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既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性事务,发挥地方优势,促进各民放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共同繁荣,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我国《宪法》第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同时规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按照宪法的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形式主要有全民所有制经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概念和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它主要有以下内容: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特定人的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概念和内容?公民基本义务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它主要有以下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行政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行政行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效力行为。行政行为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设定权利和义务,撤销权利和义务,赋予能力和剥夺能力,变更法律地位,确认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或行为合法,赋予特定物以法律性质等。行政行为的效力有:1、确定力;2、拘束力;3、执行力

经济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权、责、利统一原则。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经济法主体?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条件:一是具有一般法律地位。二是具有经济权限。根据职能性经济活动的类型,可以把经

济法主体分为五类,这五类主体是相对独立的经济法主体形式。1、国家。2、国家机关。3、社会组织。4、经济组织的内部组织。5、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济户的自然人。

民商法的概念民商法是民法和商法的简称。我国采用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体制。民法和商法在调整对象上基本是一致的。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民事法律规范赋予民事主体满足其利益的法律手段。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主要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是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与权利主体不可分离的权利。主要包括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等。

商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商法调整的对象是商事关系,商事关系是特殊的民事关系,因此,商法可称为民法的特别法,但在法律适用上,商法优于民法,在商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民法的相应规定可作为商法的补充。商法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促进交易迅捷的原则、强化商事组织原则、维护交易安全的原则、维护交易公平原则等。

知识产权法的概念?知识产权法是指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权法、和商标权法等。

著作权概念?著作权是著作权人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权的权利客体是作品。著作权主体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权利的著作权人。著作权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国家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成为著作权的主体。对于著作权的保护,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侵犯著作权行为应承担三种责任:民事责任——即承担以补偿损失为目的的停止分割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即对侵犯行为人给予行政制裁,受一定的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即使侵权行为人承担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等刑罚。

专利权概念?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发明人、设计人或其所属单位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范围内依法享有的独占权利。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依法享有专利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人,包括发明人、设计人和专利权受让人。专利权的客体是指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权的内容指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专利权人的权利包括专利人身权和专利财产权。专利人身权主要指专利人的署名权,专利人财产权主要内容包括:独占实施权、转让权、实施许可权、标记权。专利权人的义务有:按规定缴纳专利年费,如到期不缴纳年费,其专利权即自动取消;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

人或设计人给以奖励。专利权的取得开始于专利申请人依照规定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之时。发明专利在申请的基础上,需要经过专利局的初步审查、公布申请、实质审查三个程序的审批,无驳回理由的,由专利局做出授予专利权的决定,发给相应证书 商标权概念? 商标法是调整商标在注册、使用、管理和保护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利权利。商标权的主体是商标权人。商标权的客体仅限于注册商标。商标权内容是指商标权人的权利和义务。商标权人的权利包括商标专有使用权、商标转让权、继承权、使用许可权、续展权和请求保护权。商标权人的义务主要包括:公检法缴纳各种商标费用、保证注册商标商品质量和依法使用注册商标等。商标权的取得要求商标注册申请人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实行自愿注册、注册在先的原则。商标注册经申请、审查和核准程序,对初步审定并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3 个月内期满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由商标局发给注册证并予以公告。

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素。

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概念?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是规定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在行政诉讼活动中所应遵循的程序制度的总称。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即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受理、审判一定范围行政案件的权限。《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有:不服行政处罚的案件;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案件;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的案件;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案件;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案件;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案件;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

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由起诉与受理、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以及执行程序构成。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人民法院与诉讼参与人各种民事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事诉讼主体?民事诉讼主体主要包括法院、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民事诉讼法律受案范围?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包括审判和执行程序。审判程序分为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第一审程序还可分为普通程序和简单程序。

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概念?刑事诉讼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事诉讼管辖?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受理刑事案件的权限划分以及人民法院内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权限分工。刑事诉讼中的管辖包括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刑事诉讼程序?刑事诉讼程序,可分为立案、侦查、提起公诉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审判程序包括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等。我国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的,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为普通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为特殊程序。

仲裁法基本原则?1、自愿原则;2、公平原则;3、独立原则;4、一裁终局原则。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内容?1、行政法律制度2、经济法律制度3、民商法律制度4、知识产权法律制度5、刑事法律制度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内容? 1、行政诉讼法制度2、民事诉讼法制度3、刑事诉讼法制度4、我国的仲裁的调解法律制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e7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