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3-10-10 07: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可喜成就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实现从山上到山下的转移,富裕起来的农民也正在实现从农村到城镇的搬迁,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也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国家及有关省市,区县都制订了一系列发展小城镇的优惠政策。据权威部门统计,截止96年底全国农村小城镇已发展到58000多,其中建制镇6992个。建制镇自来水受益率达8199%,人均享有公共绿地23平方米。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一座座面貌一新的小城镇构筑起农村工业的基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小城镇建设兴起的时间短,发展速度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对小城镇建设规划不够重视。有的根本就没有规划,以行政领导讲话为准;有的有规划,但停留在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一些建制镇内部工业、商业、住宅等功能分区不尽合理,混杂现象普遍。乡镇企业布局分散,致使企业和人口难以集聚,造成了农村第三产业没能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而发展。更有甚者小城镇建房一哄而上,街道,巷道、消防道极不规范,建筑风格杂乱无章,特别是以路为镇几乎成了通病。

二是小城镇产业结构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城镇经济功能低下,难以发挥“桥梁”作用。据统计,1997年小城镇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78∶12∶10,显然,小城镇仍然是以农业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结构,没有体现出“城镇”风格和特点,而且第三产业总量过小与结构失调矛盾并存。

三是小城镇资源浪费严重。据资料表明,小城镇单位土地面积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相当于2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3%。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农业人口过多,城市化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小城镇健康有序的发展,而且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小城镇是农村之首,城市之末,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接受城市辐射,增强农村田园聚集的功能,既有城市化的文明程度,又有田园化的特点。我们一定站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来抓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舞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位置,构造农村工业化,市场化载体。经过几年抓小城镇建设的实践,认为要搞好“小城镇大战略”,应着力在处理好五种关系,解决五大问题上下功夫。

处理好规划与建设的关系,解决规划滞后和不按规划执行的问题。规划是龙头。规划好,建设好,则流芳百世,否则将遗憾千古。作规划观念要新,思路要宽,眼光要远。规划可以区县为单位制定,由一位领导负责,成立有规划专业人才参与的相结合的有严格责任制的班子进行。具体要做到三“性”:一是超前性。整个规划必经确立“高起点一步到位,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环保土管等方面关系,使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连片发展和工业小区合理开发结合起来,与市场流通,社会

设施,住宅区域及公用事业等建设兼顾起来,做到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不拆迁。二是连续性。规划可以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调整完善,但大的思路不能变化,不能半途而废。朝令夕改,更不能出现规划一套,实施一套。特别是党政领导要带头执行规划,做到不开口子,不批条子,维护好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三是可操作性。整个规划既不能不切实际,急功近利,好高鹜远,也不能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消极等等,必须处理好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的关系;一方面要尊重合理规律,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有紧迫感,创造条件,不丧失任何一个发展机遇。处理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解决支撑点贫乏的问题。小城镇的支撑是经济发展,绝不能为搞小城镇建设而搞小城镇建设,不能把小城镇建设当着一种“展品”,搞小城镇建设应是以发展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小城镇的建设不应是建几幢房子这样简单的概念,而是一定要有优势企业,拳头产品,特色经济。也就是要有小城镇发展的支撑点。小城镇发展的支撑点在哪里,据专家认为,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原动力,是引起农村经济质变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城镇能否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点,因此,必须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发展乡镇企业上要努力做到三点:一是在发展方向上向高科技延伸。适时推进产业,产品结构升级,大力引进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含量高投入效益好的项目,进行高起点,大跨度,集中投入,逐步使乡镇企业由资源加工型的单一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的多元结构发展。避免以浪费丰富资源作代价的“高效益”企业再度产生。二是在投资主体上向多元化转变。政府应在引导发展个体私营工业上下功夫,努力做到三个一起上:即在企业规模上,坚持大中小一起上;在产品形态上坚持零件,整件和终端产品一起上;在产品档次上,坚持高、精、低、一起上,努力把农村劳动力优势传化为发展个体工业的价格优势,竞争优势。三是在保障措施上向市场化转轨。乡镇政府应顺应政企分开的改革大潮,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解决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要强化调整,努力把资金、人才等向优势行业、规模企业、畅销产品集聚。要加强引导,促使企业狠抓新产品开发,加大技改投入,要优化服务,帮助企业融通资金,开拓市场,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多元制投资的关系,着力解决硬件不硬的问题。小城镇建设要转变观念,广开门路、依靠民力,借助外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多元筹资融资,调动各方建设积极性。力改过去政府修路建房,农民“树下”剩凉的弊端。可以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筹资,一是股份筹集一点。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和个人以参股的形式,兴办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有偿使用的收益部份分配给投资者,已有的基础设施,可以进行有偿转让,可以作为股份参股。二是政策用足一点。国家规划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资金,如城镇建设维护费等应主要用于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收费管理,严格执行市场收费管理办法,保证该收的经费全部收,足额用于小城镇建设。三是各方扶持一点。乡镇财政从预算外资金中挤出一些资金;金融部门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横联拆借等手段,融通一些资金,动员和鼓励有经营实力的企业和部分专业大户以及社会各届人士帮助一些资金。

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解决活力不强的问题目前,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外部一系列管理体制没有跟上,还存在束缚小城镇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承包制度还有待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户籍制度与小城镇发展不相适应。因此,为防止出现“新城镇,旧体制”的现象。应突出“三个搞活”一是搞活行政管理体制。有关部门要将城镇人口(无论是老居民,还是新进人口)都要纳入统一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住房、医疗、教育、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并逐步建立以农民和其所有企业共同负担为主,政府支持为辅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二是搞活土地流转机制。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严格审批征地用地手续,推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或划拨,统一管理的

“五统一”办法。实行多样化的土地供给方式,在坚持土地有偿使用和严格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集中土地使用权通过转让,出租,作价入股等方式直接进入小城镇土地市场,严格划分小城镇的土地权属关系,切实做到国家(政府)收税,所有者收租,管理者收费,并降低税、租、费的征收标准。禁止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向土地使用者搭车收费。三要搞活户藉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小城镇户藉管理制度改革,打破原有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管理模式实行按居住地进行户籍管理的模式。凡在小城镇有稳定收入,有固定居住场所的农民及其他迁移人口,都应转成当地城镇居民户口,并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城镇增容费和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参军服役,计划生育上也要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彻底改变“农转非”等指标控制式的户籍迁移方式,就是要让大量富裕起来的农民涌入小城镇,参加小城镇建设和消费,改变我国城镇人口比例过低的现状。处理好发展乡镇企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解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缓慢问题。乡镇企业固然十分重要,是小城镇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但乡镇企业往往在选项目,寻找投资者方面比较难,因此小城镇发展的起始动力还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快,见效快。当前,必须抓好个人私营经济的发展,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要充分认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对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作用,摆正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真正把个体私营经济从满足于发展低层次,小规模商业饮食逐渐转到全方位,高起点,高层次的发展格局上来。二是效果到位。要制订系列优惠政策,把社会各方面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积级性调动起来,比如对社会上急需而又可以安排劳动力就业的,采取倾斜政策可以扶持;优先支持投资少,见效快,直接为生产服务的行业等。三是措施到位。坚持基础,传统和新兴行业一齐上,基础行业的重点放在交通、通讯上,传统行业的重点放在搞活商业摊点和饮食服务上。坚持合理布局,发挥资源优势,以小城镇主要街道为轴心,按照“建一处市场,兴一门产业,活一方经济”的要求,重点扶持,协调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e0f.html

微信扫码分享

《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