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假期复习全套1

更新时间:2023-03-11 00: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有理数

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

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课本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1534,?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212 5.给出下列各数:-3,0,+5,?3,+3.1,?,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2个

B.3个 C.4个

1

D.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课题:1.1正数和负数(2)

自主探究

问题:

例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__________ ,小华体重增长_________ ,小强体重增长_________ ;

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美国___________ 德国__________ 法国___________ 英国__________ 意大利__________ 中国__________ 【拓展训练】

1)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酷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

是 ; 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

2

课题:1.2.1 有理数

自主探究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12个数,我们将这4位同学所写的数做一下分类; 该分为几类,又该怎样分呢?先分组讨论交流,再写出来

分为 类,分别是:

引导归纳:

统称为整数, 统称为有理数。 问题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师生共同交流、归纳

2、正数集合与负数集合

所有的正数组成 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 集合

【课堂练习】

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 15, -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要点归纳】: 有理数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零

??负有理数??

19, -5,

215, ?138, 0.1, -5.32, -80, 123, 2.333;

?正整数??正分数

?负整数??负分数???整数?有理数? 或者

??分数??3

?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拓展训练】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3.14既是负数,分数,也是有理数 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整数

c.-2000既是负数,也是整数,但不是有理数 D.O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2、在下表适当的空格里画上“√”号

-8是 -2.25是 35是 有理数 整数 分数 正整数 负分数 自然数 0是 课题:1.2.2数轴

自主探究

1、由上面的两个问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能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吗?

2、自己动手操作,看看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引导归纳:

1)、画数轴需要三个条件,即 、 方向和 长度。

2)数轴

【课堂练习】

1、请你画好一条数轴

2、利用上面的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 1.5, —2, 2, —2.5,

92, ?23

, 0;

3、 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4

三、寻找规律

1、观察上面数轴,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有什么发现?

2、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又有什么发现?

3、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P9归纳

【要点归纳】:

画数轴需要三个条件是什么?

【拓展练习】

1、在数轴上,表示数-3,2.6,?351323,0,4,?2,-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 个。

2、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正方向移动1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 A.-5, B.-4 C.-3 D.-2

3、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课题:1.2.3 相反数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内容并填空:

1、相反数的概念

像2和—2、5和—5、3和—3这样,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练习

(1)、2.5的相反数是 ,—115和 是互为相反数, 的相反数是2010;

(2)、a和 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a是 的相反数 例如a=7时,—a=—7,即7的相反数是—7.

a=—5时,—a=—(—5),“—(—5)”读作“-5的相反数”,而—5的相反数是5,所以,

—(—5)=5

你发现了吗,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这个数就成了原数的 (3)简化符号:-(+0.75)= ,-(-68)= ,

5

-(-0.5 )= ,-(+3.8)= ; (4)、0的相反数是 .

3、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距离 。

【拓展训练】

1.在数轴上标出3,-1.5,0各数与它们的相反数。

2.-1.6的相反数是 ,2x的相反数是 ,a-b的相反数是 ;

3. 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相反数大于它本身的数是 ; 4.填空:

(1)如果a=-13,那么-a= ; (2)如果-a=-5.4,那么a= ; (3)如果-x=-6,那么x= ; (4)-x=9,那么x= ;

5.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之间的距离为10,求这两个数。

课题:1.2.4绝对值

自主探究

1、由上问题可以知道,10到原点的距离是 ,—10到原点的距离也是 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 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 。 这时我们就说10的绝对值是10,—10的绝对值也是10; 例如,—3.8的绝对值是3.8;17的绝对值是17;—6

13的绝对值是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练习

(1)、式子∣-5.7∣表示的意义是 。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记作 ; (3)、∣24∣= . ∣—3.1∣= ,∣—3、思考、交流、归纳

6

13∣= ,∣0∣= ;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 0的绝对值是 。

用式子表示就是: 1)、当a是正数(即a>0)时,∣a∣= ; 2)、当a是负数(即a<0)时,∣a∣= ; 3)、当a=0时,∣a∣= ; 5、阅读思考,发现新知

阅读P12问题—P13第12行,你有什么发现吗?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要 左边的数。 也就是: 1)、正数 0,负数 0,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

6、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3和—5; —2.5和—∣—2.25∣

【要点归纳】: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 0的绝对值是 。

【拓展练习】

1.如果?2a??2a,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a>O

B.a≥O

C.a≤O

D.a<O

2.x?7,则x?______; ?x?7,则x?______. 3.如果a?3,则a?3?______,3?a?______.

4.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 A.负数 B.正数 C.负数或零 D.正数或零

5.给出下列说法: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 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 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课题:1.3.1有理数的加法(1)

自主探究

1、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1)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7

2)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 次共向西走多少米?很明显,两次共向西走了 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如图所示:

3)如果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 那么两次运动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走了 米,写成算式就是 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如下图所示:

4)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这个人两次运动的结果:

①先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②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③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写出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

5)如果这个人第一秒向东(或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 从起点向东(或向西)运动了 米。写成算式就是 2、师生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

3.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4.新知应用

例1 计算(自己动动手吧!)

(1) (-3)+(-9); (2) (-4.7)+3.9.

【课堂练习】:

1.填空:(口答)

8

(1)(-4)+(-6)= ; (2)3+(-8)= ; (4)7+(-7)= ; (4)(-9)+1 = ;

(5)(-6)+0 = ; (6)0+(-3) = ; 【要点归纳】:

有理数加法法则:

【拓展训练】: 1.判断题:

(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2.已知│a│= 8,│b│= 2;

(1)当a、b同号时,求a+b的值; (2)当a、b异号时,求a+b的值。

课题:1.3.1有理数的加法(2)

自主探究

1、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

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

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式子表示为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用式子表示为

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

例1 计算: 1)16 +(-25)+ 24 +(-35)

2)(—2.48)+(+4.33)+(—7.52)+(—4.33)

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

9

【拓展训练】 1.计算:

(1)(-7)+ 11 + 3 +(-2); (2)

2.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整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3、填空:

(1)若a>0,b>0,那么a+b 0.

(2)若a<0,b<0,那么a+b 0.

(3)若a>0,b<0,且│a│>│b│那么a+b 0. (4)若a<0,b>0,且│a│>│b│那么a+b 0.

3.某储蓄所在某日内做了7件工作,取出950元,存入5000元,取出800元,存入12000元,取出10000元,取出2000元.问这个储蓄所这一天,共增加多少元?

14?(?23)?56?(?14)?(?13).

课题:1.3.2有理数的减法(1)

自主探究

1、还记得吗,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是:被减数—减数= ; 差+减数= 。

2、请你与同桌伙伴一起探究、交流:

要计算3―(―2)=?,实际上也就是要求:?+(—2)=3,所以这个数(差)应该是 ;也就是3―(―2)=5;

再看看,3+2= ;所以3―(―2) 3+2;

由上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 . 3、换两个式子计算一下,看看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1—(—3)= , —1+3= ,所以—1—(—3) —1+3; 0—(—3)= , 0+3= ,所以0—(—3) 0+3; 4、师生归纳

1)法则: 2)字母表示:

三、新知应用 1、例题 例1 计算:

(1) (-3)―(―5); (2)0-7;

10

(3) 7.2―(―4.8); (4)-3请同学们先尝试解决 【要点归纳】: 有理数减法法则:

【拓展训练】 1、计算:

12?514;

(1)(-37)-(-47); (2)(-53)-16;

(3)(-210)-87; (4)1.3-(-2.7); (5)(-2

2.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

34)-(-1

12);

课题:1.3.2 有理数的减法(2)

自主探究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11

如:(-20)+(+3)-(-5)-(+7) 有加法也有减法 =(-20)+(+3)+(+5)+(-7) 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 -20+3+5-7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或者“负20加3加5减7”.

【课堂练习】 计算:(

(1)1—4+3—0.5;

(2)-2.4+3.5—4.6+3.5 ;

(3)(—7)—(+5)+(—4)—(—10);

(4)

34?72?(?16)?(?23)?1;

【拓展训练】:

1、计算:

1)27—18+(—7)—32 2)(?

27)?(?49)?(?59)?(?1)

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1)

二、

1、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 ,异号 ,并把 相乘。

12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

2、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

1)5〓(—3) ; 2)(—4)〓6 ; 3)(—7)〓(—9); 4)0.9〓8 ;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例1 计算:(1)(-3)〓9; (2)(-

归纳: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2)〓(-2);

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2)

自主探究

1、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 (-4)〓(-5),

(-2) 〓(-3) 〓(-4) 〓(-5);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

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

2、新知应用

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理由 7.8〓(-8.1)〓O〓 (-19.6)

师生小结: 【课堂练习】

(1)、—5〓8〓(—7)〓(—0.25); (2)、(?)?125812???()1523;

13

(3)(?1)?(?【要点归纳】:

54)?815?32?(?23)?0?(?1);

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正数;

负因数的个数是 时,积是负数。 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积等于0;

【拓展训练】: 一、选择

1.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2.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

A.(-7)〓(-6) B.(-6)+(-4) C. 0〓(-2)(-3) D.(-7)-(-15) 3.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2)〓(-3)=6 B. ????1???(?6)??3 2? C.(-5)〓(-2)〓(-4)=-40 D.(-3)〓(-2)〓(-4)=-24 二、计算:

1、 ??1????1????1????1????1????1?;

?2??3??4??5??6??7??1??1??1??1??1??1? 2、 ?1???1??1??1??1??1??1??1??1??1??1??1????????????; 2??2??3??3??4??4?

1.4.1课题:有理数的乘法(3)

自主探究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 即:ab=

1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即:(ab)c= 4、新知应用 例题4

用两种方法计算 (

121612+-)〓12 ;

解法一: 解法二:

【课堂练习】:

1、(-85)〓(-25)〓(-4); 2、(- 3、(

【拓展训练】:

1、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1)(-7)〓(-

(3)-9〓(-11)+12〓(-9); (4)?

?7?9?56?34?7???36; 18?43901?15178)〓15〓(-1

17);

)〓30;

)〓

514 ; (2) 9

1118 〓18;

课题:1.4.2有理数的除法(1)

15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完成

比较大小:8〔(-4) 8〓(一

14);

13 (-15)〔3 (-15)〓 (一1

14;

14)〔(一2) (-1)〓(一

12);

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

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 2)、两数相除,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绝对值相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

【要点归纳】: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拓展训练】

1、计算 (1) ??3??2??1????5? ; 3??2?

(2) 0〔(-1000);

(3) 375〔????2??3??????; 3??2?

课题:1.4.2有理数的除法(2)

二、自主探究 1.例8 计算

(1)(—8)+4〔(-2) (2)(-7)〓(-5)—90〔(-15) 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 法,再算 法。

16

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写出解答过程 【课堂练习】

1、(1)6—(—12)〔(—3); ( 2)3〓(—4)+(—28)〔7;

(3)(—48)〔8—(—25)〓(—6); ( 4)42?(?

【拓展训练】 1、选择题

(1)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 ) A.

1323)?(?34)?(?0.25);

〔(-3)=3〓(-3) B. (?5)?????1????5?(?2) 2? C.8-(-2)=8+2 D.2-7=(+2)+(-7)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3??1??1?3?4?; B.0-2=-2; C.???4?????1; D.(-2)〔(-4)=2; ???2??2?4?3?2、计算

1)、18—6〔(—2)〓(?) ; 2)11+(—22)—3〓(—11);

31课题:1.5.1有理数的乘方(1)

1、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本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

1) 叫乘方, 叫做幂,在式子an中 ,a叫做 ,n叫做

2)式子an表示的意义是

3)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 2、新知应用

1、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

(1)(-2)〓(-2)〓(-2)〓(-2)= . (2)、(—

14)〓(—

14)〓(—

14)〓(—

14)= ;

17

(3)x?x?x?……?x(2010个)= 2

负数的奇次幂是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数,0的任何正整次幂都是 ; 3、思考:(—2)4和—24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拓展训练】

1、我们已经学习了五种运算,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运算 运算结果

2、用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各式: (1)?24;

2?2?(2)??? ; (3)?;

3?3?3加 和 减 乘 除 乘方 2 3.计算

(1) (?2)2?22??11??232?(?10); (2) ??2??(?0.5)?(?2)?(?8); 42??课题:1.5.1有理数的乘方(2)

合作探究

1、由上可以知道,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计算:

(1)、(—1)10〓2+(—2)3〔4;

18

(2)、(—5)3—3〓(? (3)、

(4)、(—10)4+[(—4)2—(3+32)〓2];

【要点归纳】: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

【拓展训练】 计算 1、??3??[?212);

411135?(?)??; 5321142?5?????] 3?9?

?2?2、?23?????

9?3?43

课题:1.5.2科学记数法

自主学习

1.我们知道: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地球表面积约

19

为:510000000000000平方米。这些数非常大,写起来表较麻烦,能否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数吗?

300 000 000= 5100 000 000 000=

定义: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_________________ n是____________)叫做科学记数法。 2.例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 000 000= (2)57 000 000=

(3)1 23 000 000 000= (4)800800= (5)-10000= ( 6)-12030000=

归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时,10的指数比原来的整数位______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465000= (2)1200万= (3)1000.001= (4)-789= (5)308〓106= (6)0.7805〓1010=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自主学习: 1.单项式:

通过上述特征的描述,从而概括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即由_________与______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补充: 单独_________或___________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

x?12; (2)abc; (3)b2; (4)-5ab2; (5)y+x; (6)-xy2; (7)-5。

解:是单项式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四个单项式

13a2h,2πr,abc,-m中,请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分别是什么?

20

单项式 数字因数 字母因数 13a2h 2πr abc -m 小结:一个单项式中,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称为这个单项式的________一个单项式中,_____________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4.学生阅读课本55页,完成例1

【课堂练习】:

2.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 ②答:

3.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 ) ②-x2y3与x3没有系数;( ) ③-ab3c2的次数是0+8+2;( ) ④-a3的系数是-1;( )

111x; ③πr2; ④-

32a2b。

⑤-32x2y3的次数是7;( ) ⑥3πr2h的系数是3。( )

【要点归纳】: 1. 单项式:

2. 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3.通过例题及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 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拓展训练】: 1、

3a,x+1, -2,?b3, 0.72xy,各式中单项式的个数是( )

A. 2个 B.3个 C.4个 D.5个 2、单项式-x2yz2的系数、次数分别是( ) A. 0,2 B. 0, 4 . C. -1,5 D.1,4

课题:2.1 多项式

、自主探究:

21

1.多项式: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上面这些代数式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像这样,_______________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___。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_______。

例如,多项式3x2?2x?5有_____项,它们是______________。其中常数项是________。 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3x2?2x?5是一个____次______项式。 问题:

(1)多项式的次数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吗? (2)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吗?

注: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统称整式。

【要点归纳】:

1.你知道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了吗?

2. 整式的概念: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统称整式。

【拓展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项式

2?2xy32的系数是?2,次数是3     B、,常数项是1  D、单项式a的系数是0,次数是0单项式?3ab22 C、?3xy?4x?1是三次三项式

的次数是2,系数为?922.下列关于23的次数说法正确的是( )

A. 2次 B. 3次 C. 0次 D. 无法确定 3.-

5443a2b-ab+1是 次 项式,其中三次项系数是 ,二次项为 ,常数项

为 ,写出所有的项 。 4.如果?5xym?1为四次单项式,则m=____;

课题:2.2 同类项

22

自主学习

同类项的定义:

1.观察:3x2 和 2 x2 ; 3ab2 与 -4 ab2 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同类项 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同类项。如3和-5是同类项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地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3x与3mx是同类项。 ( ) (2)2ab与-5ab是同类项。 (3)3x2y与-13yx2是同类项。 ( ) (4)5ab2与-2ab2c是同类项。 ( (5)23与32是同类项。 ( )

2、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

A、3x2y与?3xy2 B、3xy与?2yx C、2x与2x2 D、5xy与5yz 3、在下列各组式子中,不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A、 2 ,-5 B、 -0.5xy2, 3x2y C、 -3t,200πt D、 ab2,-b2 a

4、已知xmy2与-5ynx3是同类项,则m= ,n= 。

5、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3x-2y+1+3y-2x-5; (2)3x2y-2xy2+1xy2-332yx2;

【要点归纳】:

1. 同类项的概念:

2.注意:

① 两个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

② 两个无关:与系数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 ③ 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④ 两个项虽然所含字母相同,但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全相同就不是同类项。

【拓展训练】:

1、若5x3ym和?9xn?1y2是同类项,则m=_________,n=___________。

2、若把(s+t)、(s-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指出下面式子中的同类项。

23

( ) )

(1)1(s+t)-

315(s-t)-

34(s+t)+

16(s-t); (2)2(s-t)+3(s-t)2-5(s-t)-8(s-t)2+(s-t)。

课题:2.2合并同类项

自主探究

1.思考:具备什么特点的多项式可以合并呢?

2.因为多项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例如,

4x2+2x+7+3x-8x2-2 (找出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 (交换律) = (结合律) = (分配律) =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联系? 归纳:

(1)合并同类项法则:

在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2) 若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则两项的和等于零,

如-3ab2+3ab2=(-3+3)ab2=0〃ab2=0。

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例1.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 (1)xy2-15xy2; (2)-3x2y+2x2y+3xy2-2xy2; (3)4a2+3b2+2ab-4a2-4b2

解:

24

例2.(1)求多项式2x2-5x+x2 +4x-3x2 - 2的值,其中x=。

21 (2)求多项式3a+abc-

13c2-3a+

13c2的值,其中a=-

16,b=2,c=-3。

132 解:(1)2x2-5x+x2+4x-3x2-2 (仔细观察,标出同类项)解:(2)3a+abc?【课堂练习】

c-3a?13c

21.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1)2x2+3x2=5x4; (2)3x+2y=5xy; (3)7x2-3x2=4; (4)9a2b-9ba2=0。 2.课本P66页,练习第1、2、3题.

( 教师巡视,关注中下程度的学生,适时给予指导,学生独立练习,选择中等程度的学生上黑板演算)。 【要点归纳】:

1. 什么叫合并同类项? 2.怎样合并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什么? 【拓展训练】:

1.求多项式3x2+4x-2x2-x+x2-3x-1的值,其中x=-3。 2.求多项式a2b-6ab-3a2b+5ab+2a2b的值,其中a=0.1,b=0.01;

课题:2.2 去括号

自主探究

归纳去括号的法则:

法则1: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法则2: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2.范例学习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 (2)(5a-3b)-3(a2-2b);

25

例5.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式化简正确的是( )。

A.a-(2a-b+c)=-a-b+c B.(a+b)-(-b+c)=a+2b+c C.3a-[5b-(2c-a)]=2a-5b+2c D.a-(b+c)-d=a-b+c-d 2.下面去括号错误的是( ).

A.a2-(a-b+c)=a2-a+b-c B.5+a-2(3a-5)=5+a-6a+5 C.3a-13(3a2 - 2a)=3a-a2+

23a D.a3-[(a2-(-b))=a3-a2-b

3.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 (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课题:2.2整式的加减

二、自主学习

例6.计算:(1)(2x-3y)+(5x+4y) (2)(8a-7b)-(4a-5b).

26

例9.求

12x-2(x-

13y2)+(-

32x+

13y2)的值,其中x=-2,y=

23.

(思路点拨: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化简后,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比较简便,去括号时,特别注意

符号问题。)

【要点归纳】: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

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①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括号。②如果有同类项,则合并同类项。 3.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使计算简便。

【拓展训练】:

1.如果a-b=12,那么-3(b-a)的值是( ).

A.-35 B.23 C.

32 2.一个多项式与x2-2x+1的和是3x-2,则这个多项式为( ). A.x2-5x+3 B.-x2+x-1 C.-x2+5x-3 3.先化简再求值:

4x2y-[6xy-3(4xy-2)-x2y]+1,其中x=2,y=-12;

课题 3.1.1方程

自主学习

1.根据条件列出等式:

①比a大5的数等于8: ; ②b的一半与7的差为?6 : ;

27

D.

16

D.x2-5x-13

③x的2倍比10大3: ;

④比a的3倍小2的数等于a与b的和: ; ⑤某数x的30%比它的2倍少34: ;

2. 例1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列方程得: 。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解: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 列方程得: 。

(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学生数为x,则女生数为 , 男生数为 ,依题意得方程: 。

【课堂练习】

2.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4.4元。问: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 3.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长比宽多2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拓展训练】:

1.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5%,比男生多5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2)A、B两地相距 200千米,一辆小车从A地开往B地,3小时后离B地还有20千米,求小卡车的平均速度。

28

课题 3. 1 .1一元一次方程

自主探究

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观察下面方程的特点

(1)4x=24;(2)1700+150=2450 (3)0.52x-(1-0.52x)=80

小结:象上面方程,它们都含有 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即方程的一边或两边含有未知数) 2.方程的解

如何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如方程x?3=4中,x=? 方程?2x?3?1中的x呢?

请用小学所学过的逆运算尝试解决上面的问题。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例 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2x?3?3x?1的解。 解:当x=2时, 左边= = , 右边= = ,

∵左边 右边(填=或≠)

∴x=2 方程的解(填是或不是) 当x=?3时,

左边= = , 右边= = , ∵左边 右边(填=或≠) ∴x=3 方程的解(填是或不是)

29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 ①x?3=4;( ) ② ?2x?3?1;( ) ③2x?13?6?y; ( ) ④

x2?0; ( )

⑤2x?8??10; ( ) ⑥3+4x=7x;( ) 2.检验3和-1是否为方程x?1?2(x?1)的解。 3.x=1是下列方程( )的解:

(A)1?x?2, ( B)2x?1?4?3x, (C)3?(x?1)?4), ( D)x?4?5x?2

4、已知方程(1?a)x2?2x?3?2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 【拓展训练】:

1.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

x?52?1?x?2的解。

2.老师要求把一篇有2000字的文章输入电脑,小明输入了700字,剩下的让小华输入,小华平均每分钟能输入50个字,问:小华要多少分钟才能完成?(请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尝试求出方程的解) 【总结反思】:

课题 3.1.2等式的性质

自主学习

1.探索等式性质.

(1)观察课本图,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从左往右看,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上同样的量,天平还_________; 从右往左看,是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减去同样的量,结果天平还是___________; 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 等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________; 怎样用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

如果a?b,那么a?c?

注: 运用性质1时,?应注意等号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才能保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否则就会破坏相等关系;

(2)观察课本图,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可以发现,如果把平衡的天平两边的量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量,天平还________;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_________; 怎样用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

30

如果a?b,那么ac? ; 如果a?b,c?0那么ac? 。

注:运用性质2时,应注意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才能保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但不能除以0,因为0不能作除数。 2.等式的性质的应用 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 (2)-5x=20; (3)-13x-5=4.

解:(1)根据等式性质____,两边同______,得:

(2)分析:-5x=20中-5x表示-5乘x,其中-5是这个式子-5x的系数,式子x?的系数为1,-x的系数为-1,如何把方程-5x=20转化为x=a形式呢?即把-5x的系数变为1,应把方程两边同除以______.

解:根据等式性质____,两边都除以____,得

?5x?5?20?5

于是x=_____ (3)分析:方程-13x-5=4的左边的-5要去掉,同时还要把-

13x的系数化为1,如何去掉-5呢?

根据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______,所以应把方程两边都加上____ 。 解:根据等式性质______,两边都加上_____,得 -13x-5+5=4+5

13 化简,得-x=9

13 再根据等式性质____,两边同除以- -13(即乘以-3),得

x〃(-3)=9〓(-3)

于是 x=_____

请同学们自己代入原方程检验;

【拓展训练】

1.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b+c,能否得到a=c,为什么? (2)从a-b=c-b,能否得到a=c,为什么?

(3)从ab=bc能否得到a=c,为什么?

(4)从

ab=

cb,能否得到a=c,为什么?

31

(5)从xy=1,能否得到x=

1y,为什么?

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3x=15; (2)

23x-1=5;

课题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1)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例1 解方程 7x?2.5x?3x?1.5x??15?4?6?3;

【课堂练习】

1.

2.某班学生共60人,外出参加种树活动,根据任务的不同,要分成三个小组且使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求各小组人数.

思路:这里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就是说把总数60?人分成___份,甲组人数占___份,乙组人数占___份,丙组人数占___份,如果知道每一份是多少,?那么甲、乙、丙各组人数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题应设每一份为x人.

关键:本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设每一份为x人,则甲组人数为__人,乙组人数为___人,丙组为___人,?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

合并,得________ 系数化为1,得x=___

所以2x=____,3x=_____,5x=______

答:甲组_____人,乙组___人,丙组______人.

请同学们检验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这三组人数的比是否是2:3:5,?且这三组人数之和是否等于60;

课题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2)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课堂练习】:

32

1.解方程:

(1)6x-7=4x -5 (2)

【要点归纳】:上面解方程中“移项”的作用很重要: “移项”使方程中含x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x=a形式.

在解方程时,要弄清什么时候要移项,移哪些项,目的是什么?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

指的就是“合并”和“移项”;

【拓展训练】

火眼金睛:

下列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3x+6=0得3x=6; (2)从2x=x-1得到2x-x=1;

(3)从2+x-3=2x+1得到2- 3 -1=2x-x;

12x-6 =

34 x (3)3x+5=4x+1 (4)9-3y=5y+5

课题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4)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解下列方程:

(1)5x?8??3x?2; (2)x?3x?1.2?4.8?5x;

课题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1)

----去括号

自主学习

33

问题:你会解方程4x?2(x?2)?8吗?这个方程有什么特点? 解:去括号,得 , 合并同类项,得 , 系数化为1,得 。 例1 解方程3x?7(x?1)?3?2(x?3)。

注意:1、当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各项都要变号。

2、括号前有数字,则要乘遍括号内所有项,不能漏乘并注意符号。

解:去括号,得 , 移项,得 ,

合并同类项,得 , 系数化为1,得

【课堂练习】 1、解方程:

(1)2(x?2)??(x?3) (2)2(x?4)?2x?7?(x?1)

2、

解方程:

(1)4x?3(2x?2)?12?(x?4) (2)6(

3、(1)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3(2?x)和2(3?x)的值相等?

(2)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4x-5与3x-6的值互为相反数?

34

12x?4)?2x?7?(13x?1)

(3)当y取何值时,代数式2(3y+4)的值比5(2y-7)的值大3?

课题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2)

----去括号

二、自主学习

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顺水行速=船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行速=船速度-水流速度 船速度指水不动(静水中)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这艘船往返的路程相等 ,由此可填空: 顺流速度________顺流时间________逆流速度 _________逆流时间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顺流行驶的速度为 千米/时,逆流行驶的速度为 千米/时,

根据 相等,得方程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答: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时。

例3 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解决问题的关键:

1. 如果设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_______名工人生产螺母;

2. 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使生产的螺母恰好是螺钉数量的________.

35

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其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螺母数量与螺钉数量的关系,列方程,得

2〓1200x=2000(22-x)

去括号,得2400x=44000-2000x 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 4400x=44000 系数化为1,得 x=10 生产螺母的人数为 22-x=12.

答:应分配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课堂练习】

1. 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航行,风速为24千米/时,顺风飞行要2小时50分,逆风飞行要3小时,求

两城距离。

2. 某水利工地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怎样安排人员,

正好能使挖出土及时运走?

课题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3)

----去分母

1、解方程:

x2(1) 4-3(2-x)=5x (2)

2、求下列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3,4;

=3x-1

(2)3,6,8; (3)3,4,18;

在上面的1、(2)中,可以保留分母,也可以去掉分母,得到整数系数,这样做比较简便。所以若方程中含有分母,则应先去掉分母,这样过程比较简便。 二、自主探究 1.解方程:

2x?13?x?34

解:两边都乘以 ,去分母,得 依据 去括号,得 依据

36

移项,得 依据 合并同类项,得 依据

系数化为1,得 依据

练习:解方程:

例4 解方程:3x?x?12?3?2x?134x?13?5x?56

解:两边都乘以 ,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移项, 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 得

【课堂练习】

1.小明是个“小马虎”下面是他做的题目,我们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请帮他改正。

(1)方程

x2?x?14x?136x3?0去分母,得2x?x?1?4; x613(2)方程1?(3)方程(4)方程

2. (1)

??去分母,得1?2x?2?x; 去分母,得3x?x?1?2 ;

x212??x?1?x?1去分母,得3?2x?6x?1。

5x?14?3x?12?2?x3; (2)

3x?22?1?2x?14?2x?15;

37

【要点归纳】: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

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 系数化为1 。 2、去分母时要注意什么?(两点) 【拓展训练】 解方程:(1)

x?14?1?2?x?36 ; (2)

x?13?1?3?2?x2;

课题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4)

----去分母

1.解方程:

2.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

3.一项工作甲独做a天完成,乙独做b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 ,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

二、自主学习

问题1:某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4小时,乙单独做需要6小时,如果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合作,问甲、乙合作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全部工作? 分析: 1. 知识准备 关系:(1)工作量= 〓

(2)工作时间= (3)工作效率= (3)注意:通常设完成全部工作的总工作量为 2. 设甲、乙合作还需要 小时才能完成全部工作 3. 相等关系: 列方程 :

x?13?1?x?15;

38

(例5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两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安排多少人工作? 分析:(1)人均效率(一个人做1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 。 (2)有x人先做4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 。

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 。

(3)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为 。 解:

归纳:

1.工程问题常见相等关系:

2.注意一件工作完成了,总的工作量是“1”;只是完成部分,工作量要由具体情况得出。

【课堂练习】:

1.一个道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9天完成,乙队单独做24天完成。现在甲乙两队共同施工3天,因甲另有任务,剩下的工程有乙队完成,问乙队还需几天才能完成?

【拓展训练】

1、一件工作由一个人做要50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5小时,再增加8人和他们一起做10小时,完成了这项工作,问: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课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

【课堂练习】

1、两件商品都卖84元,其中一件亏本20%,另一件赢利40%,则两件商品卖后( )。

A.赢利16.8元 B.亏本3元 C.赢利3元 D.不赢不亏

39

2、一批校服按八折出售,每件为x元,则这批校服每件的原价为( )

A. 80%χ元 B.

?80%元 C. 20%χ元 D.

?20%元

3、一家三人(父、母、女儿)准备参加旅行团外出旅游,甲旅行社告知:“父母买全票,女儿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告知:“家庭旅游可按团体票计价,即每人均按8折优惠收费。”若这两家旅行社每人的原票价相同,那么优惠条件是( )

A.甲比乙更优惠 B.乙比甲更优惠; C.甲与乙相同 D.与原票价有关

【拓展训练】:

1、我们的身边有一些股民,某股民将甲、乙两种股票卖出,甲种股票卖出1500元,盈利20%,乙种股票卖出1600元,但亏损20%,该股民在这次交易中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或亏损多少元?

2、小明到书店买书,办会员卡是6.8折,办卡费是20元,不办卡打九折,小明应该怎么办?

3、一商店将某种商品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元旦期间打8折销售以答谢新老顾客对本商厦的光

顾,售价为224元,这件商品的成本价是多少元?

【课堂练习】:

1.初一级进行法律知识竞赛,共有30题,答对一题得4分,不答或答错一题倒扣2分。

(1)小明同学参加了竞赛,成绩是96分。请问小明在竞赛中答对了多少题?

(2)小王也参加了竞赛,考完后他说:“这次竞赛我一定能拿到100分。”请问小王有没有可能拿到

40

100分?试用方程的知识来说明理由。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课题 4.1.1认识几何图形(1)

自主探究

1.几何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1)纸盒

(2)长方形

(3)正方形

(1)长方体

(4)线段 点

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立体图形

思考第117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

思考:课本118页图4.1-4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3.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的概念

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41

【拓展训练】

1.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⑥球. 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

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 ③⑤;D. ③④⑤⑥

课题4.1.1几何图形(2)

【拓展训练】

1. 如图是由七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物体,从上面看这个物体的图是( )

A. B. C. D.

2.右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2 1 1 2 课题4.1.1几何图形(3)

自主探究

(一)、立体图形的展开

1、试一试:在你想象的基础上,请将准备好的长方体、圆柱、圆锥和三棱柱的纸盒剪开展平,看看与下面的展开图一样吗?

圆柱 圆锥 三棱柱 长方体

思考:请你指出上面展开图各部分与几何体的哪一部分相对应?

42

2、剪一剪、画一画:动手把一个立方体的包装盒沿一边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 再将所有的展开图画出来,

以上画出了部分了展开图,除此之外还有5种,共有11种, 请你画出其余5种。

(二)、立体图形的折叠 探究:下图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怎样的立体图形?

凭想象回答,回答不出来的,就把它画在纸片上,剪下来折叠。

做一做:下面是一些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你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字么?

【拓展训练】

1.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2. 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建”字对面是( ) A.和 B.谐 C.沾 D.益

建 设

和 谐 沾

益 益

43

课题 4.1.2点、线、面、体

自主探究

1.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教

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分布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 2.几何体的概念

(1)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还学过哪些几何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 ?这些面有什么区别? 3.面的分类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解决,得出面的分类:____面和___面。 面与面相交成线,线有___线和____线;线与线相交成_____; 4. 点、线、面、体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121~122页内容,?观察图片能发现什么结论?

点、线、面、体的关系: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______,面动成________。 请你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5.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总结出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

几何图形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拓展训练】:

1.人在雪地上走,他的脚印形成一条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的数学原理; 2.体是由_______围成的,面和面相交形成_______,线和线相交形成______; 3.点动成________,线动成______,面动成_______;

4.将三角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立体图形的是( )

A B C D

44

课题 4.2直线、射线、线段(1)

自主探究

1、直线的性质

(1)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操作一下,试试看。 答:

(2)经过一个已知点的直线,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请画图说明。

答: O 〃 (3)经过两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请画图试试。

〃 〃 答: A B

猜想:如果将细木条抽象成直线,将钉子抽象为点,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直线的基本性质:

经过两点有 条直线,并且 条直线;

简述为:

举例说明直线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在挂窗帘时,只要在两边钉两颗钉子扯上线即可,这是因为

(2)建筑工人在砌墙时拉参照线,木工师傅锯木板时,用墨盒弹墨线,都是根据

(3)你还能从生活中举出应用直线的基本性质的例子吗?试试看:

2、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①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②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

a

A B· · 直线AB

直线a

平面上一个点与一条直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①点在直线上;②点在直线外。

A · 点A在直线

B· 点B在直线外

a O

b

当两条直线有一个共公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3、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方法:

如图。显然,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A · a ①

· O m ②

A

图①中的线段记作线段AB或线段a;图②中的射线记作射线OA或射线m。

45

注意: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时,表示端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前面。 思考: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课堂练习】

1.下列给线段取名正确的是 ( )

A.线段M B.线段m C.线段Mm D.线段mn 2.如图,若射线AB上有一点C,下列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的是 ( ) A.射线BA B.射线AC

B C.射线BC D.射线CB A C 3.下列语句中正确的个数有 ( )

①直线MN与直线NM是同一条直线 ②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③线段PQ与线段QP是同一条线段

④直线上一点把这条直线分成的两部分都是射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拓展训练】:

1.如图,线段AB上有两点C、D,则共有 条线段。

A C D B

2.变形题:往返于甲、乙两地的客车中途要停靠三个车站,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课题 4.2直线、射线、线段(2)

自主学习

问题:现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 上面的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下面的数学问题: 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现在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作法:

(1)作射线AM (2)在AM上截取AB= a。

则线段AB为所求。

· A

a

B

· M

应用: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a+b。

a b

解:(1)作射线AM;

(2)在AM上顺次截取AC=a,CB= b。

则AB= a+b为所求。

46

· A

C B

· M

做一做:作线段AB=a-b。

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两条线段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那么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我们先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

一是用尺子测量;二是站在一起比(脚在同一高度)。

如果把两个同学看成两条线段,那么比较两条线段就有两种方法。 (1)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从而进行比较。

( 2)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一端对齐,从而进行比较,我们称为叠合法。(如图) C) A(C) (D) B A(C) A(B (D)B(D)

AB<CD AB>CD AB=CD

3、线段的中点及等分点 如图(1),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记作AM=MB或AM=MB=1/2AB或2AM=2MB=AB。

M A M N B A B

(2) (1) 如图(2),点M、N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三段AM、MN、NB,点M、N叫做线段AB的三等分点。类似地,还有四等分点,等等。 4、线段的性质

结论:

两点所连的线中,

简单地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距离是用“数”来度量的,它是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 【课堂练习】 1、

2、在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使 AB=4㎝,BC=3㎝,点O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OB的长是? ?

A、2㎝ B、1.5㎝ C、0.5㎝ D、3.5㎝

3、已知线段AB=5㎝,C是直线AB上一点,若BC=2㎝,则线段AC的长为

【要点归纳】:

1、画一条线段等于一条已知线段。

2、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线段的性质是什么? 4、什么是两点间的距离? 【拓展训练】:

1、把弯曲的河道改直后,缩短了河道的长度,这是因为 ;

47

2、已知,如图,AB=16㎝,C是BC的中点,且AC=10㎝,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

A

· D

· C

· E

B

课题 4.3.1角

自主学习

1.角的定义1: 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________,这两条射线是角的__________。 A 边 O 顶点

边 B 1

2. 角的表示:①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AOB;

②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O; ③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a;

④用一个阿拉伯数学表示:∠1。

思考: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A A B

(1) C

O (2)

B C

演示:把一条射线由OA的位置绕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如图(1) 射线开始的位置OA与旋转后的位置OB组成了什么图形? 角。

3.角的定义2: 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面形成的图形。

O A 终边 始边 B (1)

· A

· O (2)

· B

O

· A(B) (3)

如图(2),当射线旋转到起始位置OA与终止位置OB在一条直线上时,形成_____角; 如图(3),继续旋转,OB与OA重合时,又形成________角;

48

思考:平角是一条直线吗?周角是一条射线吗?为什么? 4、角的度量

1周角=_____0 , 1平角=_____0; 10=____′, 1′=_____′′;

如∠a的度数是48度56分37秒,记作∠a=48056′37′′。

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注意:角的度、分、秒与时间的时、分、秒一样,都是60进制,

计算时,借1当成60,满60进1。

例 计算:(1)53028′+47035′; (2)17027′+3050′;(学生自己完成)

【要点归纳】:

1、什么是角、平角、周角?

2、怎么表示角?

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

【拓展训练】:

1、(37.145)0 = 度 分 秒;98030′18′′= 度。

2、下午2时30分,钟表中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

A、900 B、1050 C、1200 D、1350

3、如图,A、B、C在一直线上,已知?1=53°,?2=37°;CD与CE垂直吗?

课题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自主学习

1、比较角的大小

(1)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2)叠合法: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教师演示:

B′

B O O B (B′) A

49 O B B′

(1) A

(2)

(3) A

(1)∠AOB<∠AOB′;(2)∠AOB=∠AOB′;(3)∠AOB>∠AOB′。 2、认识角的和差

思考: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O C B A

图中共有3个角:∠AOB、∠AOC、∠BOC。它们的关系是: ∠AOC=∠AOB+∠BOC; ∠BOC=∠AOC-∠AOB; ∠AOB=∠AOC-∠BOC

3、用三角板拼角

探究:借助三角尺画出150,750的角。

一副三角板的各个角分别是多少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尝试画角。

你还能画出哪些角?有什么规律吗?

还能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是:凡是 的倍数的角都能画出。 4、角平分线

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想想看,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如图(1)

O C D B C B O (1) A (2) A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_____出发,把这个角分成_______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等。如图(2)中的OB、OC。 OB是∠AOC的一平分线,可以记作:

∠AOC=2∠AOB=2∠BOC或∠AOB=∠BOC=

12 。

5、例题学习

例1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53017′,求∠ BOC的度数。 C

例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A

O

B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do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