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22 16: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现代汉语教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现代汉语教案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说明
绪论部分讲现代汉语的形成、特点、地位。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以及现代汉语课的性质、任务和内容。在绪论以及以后各个部分的教学中,都应该激励学生热爱并学好现代汉语,为现代汉语的纯洁、规范而奋斗。
第一节是现代汉语概述。讲述现代汉语的形成和七大方言概况。“现代汉语方言语音主要特点表”不必细讲,可就表中有关本地方言特点讲一下。
讲现代汉语的特点和在国内外的地位时,激励学生热爱现代汉语。
讲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要突出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任务。
讲现代汉语规范化联系学生在语言实践或社会上使用语言不规范现象,联系精神文明建设中语言美的要求,阐述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在绪论中要使学生分清“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几个概念。
二、教学目的
1、1、认识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2、认识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弄清现代汉语的特点
三、教学要点和难点
1、要使学生分清“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几个概念。2、弄清现代汉语方言概况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它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针对方言来说的,普通话是针对规范化来说的)。广义的解释则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通用语言和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消灭少数民族语言,也不是消灭方言,它们可以在一定区域和特定地区长期使用。
1
(二)现代汉语的性质
结构上: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功能上: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汉民族全体成员服务。
(三)现代汉语的形式
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口语是基础,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依据;而书面语对口语的统一和发展又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之说。
(一)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共同语是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也叫作民族共同语。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一个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之后,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汇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地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二)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这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 方面,白话文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上个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 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
一、 一、 现代汉语方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世界各个民族的语言,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历程中形成的。一般来说,历史长,使用人口多,通行范围广的语言。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方言。古老的汉语发展到今天,先后产生过多种汉语方言,这种不同的方言各具特色,多彩多姿,引人瞩目。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不同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普通话是特性于全民族,乃至全中国的语言。语言学家们把方言当作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并不是独立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但方言具有地方性的特征。只是为某一地区的人民大众所掌握,所使用。
现代汉语各大方言大都经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形成汉语方言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徙,山川地理的阻碍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
方言虽然在一定地域中通行,但本身也是一种完整的语言体系。方言 都具有系统的语音结构体系、词汇结构体系和语法结构体系,都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来。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汉语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和汉语的所有方言之间,无疑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自然会出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来。同时,这种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的差异和词汇的差异比较明显,南方某些方言与共同语之间差异之大,竟达到互相听不懂的地步;而语法方面的差别就比较小。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互相对立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取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渗进了一些普通话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尽管如此,方言仍然将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其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除了会说本地方言以外,还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使方言区的人民逐渐习惯从单一的语言(方言)的生活向着双语(普通话和方言)的生活过渡,一旦全国上下,各方言地区的人民都能自然地运用方言和普通话,又能自觉地在社会公共交际中使用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我国人口比较多,方言比较复杂,为了了解、研究、掌握和说明方言情况,有必要对特征不同的方言划分方言区。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可以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甚至再分“方言小片”,直到一各个地点方言(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点方言”,如广州话、西安话等。
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
贵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这个范畴。
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上述各大方言中,闽方言、粤方言与普通话距离
3
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等方言与普通话距离相对较小。我们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有效地推广普通话。
二、 二、 现代汉语的特点
是通过和印欧语系的语言和古代汉语比较得来的。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看。
(一)语音方面
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复辅音:现代汉语一个音节里不会出现两三个辅音联结在一起的现象(无论是在音节的开头,还是在音节的结尾),音节韵母可以是由两三个元音音素联结在一起构成的“辅元音”,如:“ɡào(告)”,韵母由ɑ、o构成复元音;“piüo(漂)”,韵母由i、ɑ、o构成复元音。而印欧语,一个音节里可以包含复辅音,如英语的and(和)、strict(严格的),两个音节里包含复辅音nd、str、ct。因此,汉语音节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
2、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因此,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
3、有声调:现代汉语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界限分明,有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汉语音节的声调不同,意义也不一样。如:mü(妈)、má(麻)、mǎ(马)、mà(骂)。印欧语绝大多数都是无声调语言,如,英语。
汉语中的四声迥异于世界上的其他语言。“妈、麻、马、骂”是每个初学汉语的老外的绕口令,每每练得他们晕头转向,直抱怨舌头打不过弯来。一位初到北京的英国留学生踏进饭馆开口就将“包子”说成了“报纸”。他想吃饺子,冲口而出的却是“轿子”,听得服务小姐如入云雾之中。尤其令小姐莫名其妙甚至气愤的是,这位英国人居然声称他最喜爱的一道菜是“红烧屁股”。显然这种侮辱令小姐不悦起来。这位老外赶忙将菜单指给小姐看,小姐这才弄明白,原来他是想吃“红烧排骨”。
(二)词汇方面
单音节语素多,由它构成的单音词和双音词也比较多,词形较短。
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汉语中的单音节基本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这些单音节可以作为语素来构成大量单音词,也可以合起来构成合成词。例如:山、水、人。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
3、双音节词占优势 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过去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代替,如“目——眼睛”、“虎——老虎”、“眉——眉毛”、
4
“石——石头”。有些多音节短语也被简缩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彩色电视机——彩电”。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的,如“弱智”、“离休”。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三音节的词也有所发展,如“计算机、多媒体”等,但双音节词仍然是多数。
(三)语法方面
汉语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和词类标志,这就使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型语言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缺乏印欧语名词、形容词、动词那些性、数、格、时、人称等变化。尽管某些动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讨论讨论、学习学习、漂漂亮亮”,这不能说不是词形变化,但并不具有普遍性。下面我们就具体讲一下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汉语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例如“总理爱人民”中的“总理”是主语,“人民爱总理”中的“总理”是宾语,语序不同,句子意思也就不同。“我和弟弟”的“和”表示并列关系,“我的弟弟”的“的”表示偏正关系。虚词“和”与“的”表示了不同的语法关系和不同的意思。
再如:“鸡腿四吃””和“吃四腿鸡”
又如:一位老外在学汉语时,很有创造性地写道“昨晚,我在街上拣(见)到我太太,我们一起去参观(看望)我奶奶。今天早餐,我吃我太太和面条(我和我太太吃面条)。可见,语序不同就大不一样了。
2、词、短语和句子结构的基本一致 无论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结构关系,例如词“地震”,短语“身体健康”,句子“火车开动了”等走是主谓结构。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汉语中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同一类词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种句子成分又可以由几类词充当,两者之间又具有一定灵活性,所以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像印欧语那样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数词和名词、动词组合时,一般都需要在数词后面加个量词。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也往往不同。如“一个人、一头牛、一张纸、一粒米”等。中文里的量词是老外在学习汉语时最感头痛的难题之一。有一位在英国教汉语的老师,在一次考试的时候,让学生解释何为“一条好汉‘,一个学生充分施展了他的想象力写道:“一条好汉,就是一个瘦而高,相貌好看的男人。”他的理解“一条”即长而直的意思,那么“好汉”理所当然应该就是好看的男人。还有一个学生告诉这位教汉语的老师,昨晚他在山间公路上看到了“一张兔子”,老师立即纠正到,应该是一只兔子,这位老外理直气壮地反驳说,千真万确是一张兔子,因为那是一只已经被汽车轧死了,压扁了的兔子自然就变成了一张兔子,就如同一张照片一样。除此之外,又如“一对裤子”,这些老外们振振有辞地辩解,因为裤子都有两条裤腿,两条即一对,因此有错。甚至有的老外较起真来坚持认为“一套屁股”才符合逻辑,甚为滑稽。
语气词常出现在句的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此外,就文字而言,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几千年来一直使用表意文字的语言。表示语素意义的汉字字符多到几千几万,它们具有在书面上区别汉语众多同音词的作用。汉字具有超时空性,它能书写语音差别极大的古今汉语(含方言)和外族语言。
5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国内的地位 国际的地位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 一、 历史回顾
(一)上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上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1955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接着,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当时,这样确定了“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二)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1986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会议规定: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订各项有关标准;进一 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这几项任务中,最重要的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个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内容 1、语音的规范化 普通话的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因此,凡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不规范的。这是就整体而言的,并不是任何一个北京人所说的话都是普通话。北京语音由于各种原因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语音,是指北京语音的声、韵、调系统-----音系,这就是说,北京话的22个声母,39个韵母和4个声调以及它们相互配合构成的体系就是普通话的音系。
北京语音存在的分歧: (1)土音土调:例如:“我和你”中的“和”。在北京语音中念“旱”“害”两音,这两个音就是不规范的。北京话中的土话成分应该属于规范的范围。
(2)异读:是指同样一个词在北京语音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这样必须取一个,舍弃剩下的。
6
例如:老挝 曾有zhü、guō、wō三种读音。 乒乓 曾有bīngpün、pīngpüng两个读音。 秘鲁 曾有m?lǔ、b?lǔ两个读音。
棉花 曾有huō、huü两个读音。另外还有“暂时、侵略、扔、碎”等 对于这类异读词,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曾加以审定,规定它们的正确读音。下列情况不属于异读。
例如:睡觉——觉悟 长短——长幼 拗口——执拗 散步——松散 同一个字,虽然有不同的读音,却指出现在不同的词里,或者它的不同读音所表示的意义并不相同,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必须同异读加以区分开来。
(3)轻声、儿化现象等:北京语音里轻声词很多,这些轻声词大都是第二个音节读轻声。例如:“西瓜”“体面”、“先生”等,像这样的词是否应该读成轻声词,需要定出标准,对于北京语音中的轻声词,普通话没有必要完全吸收。应该吸收哪些,要进行调查和研究,作出抉择。我们将在轻声一节再做具体说明。
北京语音中的儿化音很多,例如,“头儿”“盖儿”“尖儿”“花儿”“乒乓球儿”“今儿”“明儿”“做活儿”“写字儿”等等,北京语音里的儿化现象普通话也没有必要完全吸收,应该吸收哪些,也要进行调查和研究,作出抉择。
能区别意义,区别词性的儿化应该保留。
一般说来,儿化音在口语中出现的多些,书面语中不应该多出现。庄严、肃穆的场面不应该多说儿化音。
2、词汇的规范化
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的?为什么?这是因为词汇很多,错综复杂,北方方言的词汇有极大的普遍性,利于交际,所以以北方方言词汇为标准。
北方话词汇有极大的普遍性,但并不是说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因为北方话地域很广,各地区使用的词也有分歧。有些地方性很强的词,说出来只有少地区的人能懂,这就不应该吸收到普通话中来。举例说明。
例如:“大豆”指的是“黄豆”,这个名称早已为全国各地所接受,但在甘肃一带的地方话中却把“蚕豆”叫做“大豆”,普通话当然不应该这样叫。再如“玉米、棒子、苞米、珍珠米、老玉米、苞谷”、“土豆、洋芋、马铃薯、山药蛋”,“老爷儿、太阳”“挠(nüo)、颠儿、撒鸭子、跑”这些表示同一东西的不同名称应该给予规范,选用通用的,舍弃不通用的。
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代语和外来语中吸收一些所需要的词,例如“搞、垃圾、诞辰、沙发、咖啡”等。如何正确吸收这些词,而排除一些分歧现象,也是词汇规范化所要研究的。
在普通话中有些绝对同义词,同时同地并存,例如“江米”和“糯米”,“演讲”和“讲演”,“自行车”和“脚踏车”、“单车”,“青霉素”和“盘尼西林”,“铁道”和“铁路”,“觉察”和“察觉”,“情感”和“感情”。这种完全同义的词多了,必然增加学习和使用(包括自动化加工)的负担。词汇规范化工作应该对这些词有所抉择。
还有一些生造词,如“关爱”(关心爱护)“宿望”“白丽”(白净美丽)之类,是个人随意拼凑起来的,它不代表新概念或本身含义不明确,必须予以抵制,否则会造成语言的混乱,影响思想的交流。
3、语法的规范化
普通话“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国家发布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以及现代作家的优秀作品的一般用例(不是特殊用例),都可以作为典范的
7
白话文著作的语法规范。请同学们注意,这里所说的“现代”和“典范”两词。所谓“现代白话文著作”一般是指“五、四”运动以后的白话文著作,像早期的白话文作品《水浒传》、《红楼梦》等虽然是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但却不是“现代”的作品,因而就不能包括在普通话语法规范的取材范围之内。不过《水浒传》、《红楼梦》虽然不是现代作品,但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中,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这是因为典范作品具有“典范效应”——流传范围广,影响面大。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语法规范要求作为语法用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必须是“典范”的著作。普通话规范化中所说的“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通常是指现代著名作家、政治家的重要著作,国家和政府的重要文件。比如毛泽东同志的《毛泽东选集》,鲁迅及其他一些现代著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语法规范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取材范围,这不是与反规范只限于书面语,而是因为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尤其是典范著作的语言是经过语言巨匠加工过发普通话,因而作为语法规范的取材范围就更加理想。另一方面用书面语来做语法规范,它比口语更明确,也比口语更容易把握。
语法规范要求用例必须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用例。这是因为作家个人的作品其用语有时难免有些个人的或方言的特殊说法,这些特殊的说法是不能作为普通话的语法规范的,就是鲁迅作品也不例外。但鲁迅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语言巨匠,他对自己的作品的语言曾经做过谦虚而客观的评价,他说:“我的初期作品多少杂着一些古怪的字眼,但这不是金子,而是沙砾!我的白话文作品好象是小脚放大脚,所以这种白话文是不纯洁的,不健康的!”(见俞获《回忆鲁迅学生在厦门大学》,《文艺月报》1956年10月号)许多大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语言,一般也是有类似的比较客观的认识,他们一般都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作品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在普通话语法规范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区分一般和特殊,同时还要正确对待一般和特殊,一方面不能用特殊去诋毁一般,另一方面更不能用存在特殊而去否定规范。
语法规范和词汇规范一样,在具体做法上同样有取舍和吸收两方面的问题。从取舍看,首先我们可以根据所选用例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出现的频率来划分一般和特殊的,然而选取一般和特殊的思路却不能解决。比如“除非”和“难免”的两种做法就是这情况。“除非大家同意,才能做出决定。”“除非大家不同意,不能做出决定。”;“难免不犯错误。”“难免要犯错误。”。像这类矛盾情况,似乎可以通过讨论来选取一个,舍弃另一个。有的看起来似乎和上面的情况差不多,其实是结构不同,用法有异。如;“差一点没打破”(没打破),“差一点打破了”(没打破)。像这样的几种形式,似应让其并存使用,长期观察。
普通话语法规范一般要排除方言语法、古代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的影响,但是并不排除对这些语法有条件吸收。比如:双宾结构,普通话双宾语的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可粤方言的双宾语的语序却相反。为了丰富语言的表现力,普通话就有条件地吸收了后者,让其出现在有关较为庄严的电、函报道的标题和说明中。如:XXX致电(函)XXX总理。又如普通话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是直接和后面被它修饰的中心语组合,但古汉语的“为??而??”是加连词“而”连接状语和被它修饰的中心语,这种“为??而??”的格式在读音上铿锵有力,在表意上能强调目的状语,因而普通话的口语和书面语都接受了它。再如外语中多个成分并列和一个成分并列搭配的格式,能使语言表达得简洁而严密,为了增的表现力,普通话就把它吸收了进来,因而普通话就有了下面的格式:“继承和
8
发扬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的朋友和同志。”
应当指出,由于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的发展变化会不断地给我们规范化工作提出新的问题。因而,一方面我们要从相对静止的角度定出语言的规范,对该否定的坚决否定,对该肯定的坚决肯定,对需要“等着瞧”的,不急于肯定,也不轻易否定。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树立动态的语言发展观,不断修正我们的规范内容,使之符合变化了的语言事实。还应指出,语言规范是把语言中没有的东西淘汰掉,一切有差别的语言形式,不论在词汇方面,还是在语法方面,不论在语义方面,还是在语用修辞方面,都必须保留下来。
三、怎样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
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要求汉民族共同语更加明确,更加一致。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要顺利地进行这项工作,首先必须依靠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其次,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弄清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存在哪些分歧或不合规范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再从语言的内部规律和使用习惯等方面找出取舍的标准和处理的办法来。
四、推广普通话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普通话是教学语言、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工作语言、全国通用语言。 3、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情况
4、推广普通话除了注意语音的规范外,还要注意词汇、语法规范。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注意这个问题:有人说,不学“现代汉语”,文章照样可以写通,这种说法对不对?学“现代汉语”有什么用处?
有人说不学习“现代汉语”,文章照样可以写通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固然可以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律,把话说好,把文章写通,但是绝不能因此而轻视现代汉语的理论知识对于语言运用实践的指导作用。
学习“现代汉语”这门课,就是要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自觉地加强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包括提高写通写好的能力。
第二章 第二章 语 音
一、目的要求
语音这一章,详细讲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以及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语音
的规范,朗读的技巧等,要求学生较全面牢固地掌握语音理论知识,具有熟练准确地发音和分析语音的能力。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切忌只讲语音理论知识,而不要求学生学好普通话。
9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什么是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语音”这一概念要从两方面来解释:(1)必须是人发出的声音;(2)必须有明确的意义,这两方面缺一不可。人们发出的呻吟声、打哈欠、打喷嚏等声音不能叫语音,因为这些声音并不表示确切的含义。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发出的信号,如咳嗽声、学鸟叫的声音,不能叫语音,因为这些声音所表示的意义是临时性的,而且只有交际双方才能理解,不具有社会性。汽车行进途中的喇叭声、冲锋号声、警车声、警报声也不能叫语音,因为这些声音虽然代表一定的意义,但并不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同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还具有物理属性;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有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的物理属性表现在语音的物理四要素上。四要素即为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这四要素在普通话里有其作用,其中音色是最重要的,它是区别意义得罪重要的因素。
造成不同音色的主要条件有以下三种:
第一,发音体的不同。在语音学中称发音部位的不同。
举例说明,例如,胡琴的声音和口琴的声音不同,因为一个是琴弦,一个是簧片。甲乙两人说同样一句话,我们可以听出不同,这是由于两人的声带等发音体的不同,所以形成的音色就有区别。
第二 ,发音方法不同。同一个发音部位发出的音,发音方法不同就形成了不同音色的音。
例如,同一把胡琴发音,用弓拉和用弦弹音色就不同。语言中塞音g和擦音h的音色不同是由于发音方法不同造成的,g用爆发方法发音,后者h用摩擦方法发音。
第三,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不同。
不同音色就是由于这三个方面的条件相互配合构成的。发音时任何一种点差异都会使音色发生变化。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10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见图。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为什么说语音具有社会属性?第一,是哪种语言或方言,语言都要表达一定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是由使用该语言或方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和语义之间并不存在什么联系。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里相同的语音形式未必表示相同的的意义,举例说明,不同的语音形式也不一定表示不同的意义,举例。同是表达“书”这个概念,英语用“book”,汉语普通话用“shū”,贵州方言用“sū”,所用的语音形式都不同,这反映了语言的社会性。第二,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的角度看是相同的语音现象,在不同的语音系统中却可能有不同的作用。举例说明。
由于社会的约定俗成情况不同,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言系统性往往有明显的差别,语音所表示的意义就不完全一致。由此可见,语音是有社会属性的,而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本质属性。
语音 是自然界的其他声音有什么区别呢?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是一种物理现象,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人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是一种生理现象。这一点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中的一般动物鸣是相同的,但同其他声音中的非动物声音不同。一般物体的振动不是生理现象,并不具有生理属性。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的根本区别,是它具有社会属性。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用什么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二、语音单位 (一)音素
1、什么是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去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例如:普通话。
汉字通常包括1——4个音素。例如,啊、书、好、庄。
音素和字母的关系:音素和字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而字母则是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的书写单位。
11
拉丁字母是目前国际上使用得最广泛的字母。
就作为注音符号的《汉语拼音方案》来说,音素和字母有三种关系:
(1)一 对一 的关系,即一个音素用一个字母来表示。例如:b、p、m、 ɑ、o、??(2)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音素用两个字母来表示。例如:zh、ch、sh、ng、er。由于这五个音素分别是一个发音单位,《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在给汉字注音时为了使拼式简短,前面4 个音素分别写作?、? 、? ;而er没有省写式。
在汉语普通话成音位的三十二个音素中,有五个用两个字母代表的一个音素,也就是上述的五个。
(3)多对一的关系,即几个音素用同一个字母来表示。例如:“批pi”的韵母?[?]、”姿zi”的韵母-?[?]、”知zhi”的韵母-?[?],这三个音素都是用字母?来表示。
属于拼音文字的英文、法文等,音素和字母之间也存在着如上种种复杂的情况。
音素按发音情况的不同分成两大类,即元音和辅音。元音又称之为母音,辅音又称之为子音。
2、什么是辅音
辅音是指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子音。看右边的发音器官示意图,要知道口腔和咽头的部位。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中,共有二十二个成音位的辅音。(举例说明)
3、什么是元音
元音指的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但受节制,如圆唇与否,口腔开闭等)而形成的音,又称之为母音。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中有十个元音(成音位的元音)(举例说明)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4、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四点:
(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一般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二)音节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单位)。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的肌肉都明显地紧张一下。每一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音素,也
12
可以是几个音素合成。例如“西安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发音器官紧张十次,是是个音节,写下来是十个汉字。一般说来,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例外的情况不多,“花儿”(huür)是用两个汉字代表的一个音节,这种情况出现在儿化音节里。过去曾用一个汉字代表两个音节。现在规范的写法是“海里、千瓦”。
音节和音素的关系:音节由音素构成,有的音节有一个音素,这时音节和音素是统一的。有的音节由两个、三个或四个音素构成,这时音节和音素就不一致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最多只能有四个音素,如“宽广”(k-u-ɑ-n g-u-ɑ-ng),各有四个音素。
(三)声母、韵母、声调
(按照汉语传统的分析,把一个音节分析成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再加上一个贯通整个音节的声调。)
这是研究汉语的人自己确定的名称,并不是通用的语言学术语。比如,英语中没有声、韵、调的说法。指出下列音节的声、韵、调。“普”(p?)、”鹅“(é)
声母,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的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有二十二个声母。
音节不以辅音开头的,我们称之为“零声母”音节。零声母音节整个由韵母构成。列如“二”(ar)开头没有辅音,这个音节就是“零声母”音节,这个音节的声母就是“零声母”。
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因为有的辅音如n、ng,位于音节末尾,这时就不叫声母,而叫韵尾。例如”南宁“(nánn?ng),音节前的n是声母,是辅音;音节后的n、ng是辅音,却不是声母,而是韵尾,其中ng这个辅音只能作韵尾,不能作普通话声母。
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普通话”(p?tōnghuà)中的u、ong、uɑ就是韵母。零声母音节整个音节由韵母构成,例如:“欧”(ōu),它的韵母就是“ou”。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中共有三十九个韵母。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都可以充当韵母,但韵母不等于元音,因为有的韵母包含有辅音,即以辅音做韵尾。例如,“山冈”(shɑnɡɑng),其中的ɑn、ɑnɡ是韵母,其中的辅音n、ng充当韵尾,是韵母的组成部分。普通话的元音和韵母不是同一个概念。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汉语普通话里共有四个声调,轻声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 种声调。
把音节分成声母韵母两个部分,以及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是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分析方法,又叫声韵调分析法。除此之外,把音节分析为音素,是一般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是音素分析法。(要求掌握这两种方法,注意还原的原则。)用这两种方法分析下列音节:“王”(wáng)、“英”(yīng)、“流”(l?ú)。
(四)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在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在一种语言或方言中,人们可以发出的音很多,其中有的可以区别意义,有的不能。例如,北京话里的“文”有人念“w?n”,有人念“v?n”,北京人听了都一样,其中“w”和“v”的读音差别并没有造成意义的不同,所以,这两个音在北京话里就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写成: w然而,d和t的情况就不同了,如果把“dǎn”(胆)换成“tǎn”(坦),意思就变了,所以“d” 和“t”在北京话里可以区别意义,应该归纳为d:t两个音位。北京话里ɑ、o、e、b、p、m??都是这样归纳出来的语音单位,实际上它们每一个单位又都各成
13
一个类,就是一个音位
三、记音单位 (一)《汉语拼音方案》 组成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主要用途:《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很广,主要用来给汉字注音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有些汉字容易读错,如“千里迢迢”里的“迢”,有人误读为“召”(zhüo),如果用汉语拼音加注“tiáo”,那就可以帮助误读的人及时改正过来。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n、l不分,学习普通话有困难,如果运用《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明其间的差异,加以辨正,就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此外,《汉语拼音方案》还可以用来作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还可以运用到电报,电子计算机等方面去。
(二)国际音标
发出的声音转瞬即逝,为了教学和研究的方便,必须用符号把它们记录下来,专门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就叫做音标。音标是研究语音的重要工具。尽管现代有了录音设备,音标仍有其重要性。
音标必须能够准确地记录已知各种语言的语音,能够让人们听到某个语音就能够用一致的符号记录下来,见到一个符号就能发出该符号所代表的某一个语音。
国际音标:是1888年由“语音教师协会”(后改名“国际语音协会”)制定发表的,其后经过多次修订,它坚持“一个音标记录一 个音素,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记录”的原则,基本上可做到使不同的发音者看见同一个音标能据此发出相同的音,各种语言中的同一个音能用相同的符号记录。它的符号采用拉丁字母及其大小写、手写体、变形等,此外还吸收了少数其他语言的字母,使用了一些附加符号。这些符号的读音尽量与印欧语系诸语言惯例一致。在采用国际音标表示音素时,通常在符号外加[ ]。
第二节 声 母
一、声母的发音
普通话(是普通话,而不是方言或别的语言)有二十一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
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的那部分,大都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子音。
二十一个辅音声母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在这里为什么要用辅音声母这一概念呢?前面,我们学过,有的音节整体是由韵母构成的,它们的声母是零声母,为了区别,这里使用了辅音声母这一概念。
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14
音素:有本音、名称音和呼读音。
本音:我们研究北京语音的主要部分。名称音:字母的名称。呼读音;研究汉语的人所加的音,它是本音和元音在一起拼读而成的音。
(一)声母的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叫做声母的发音部位。按发音部位分,普通话的二十一个辅音声母可分为七类: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
(二)声母的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以从阻碍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等三个方面来观察。
1、看阻碍的方式 根据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不同可以普通话声母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类。
2、看声带是否颤动
发音时声带颤动的音是浊音,又叫带音;声带不颤动的音叫清音,又叫不带音。浊音共四个,其余 声母都是清音。
3、看气流的强弱
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的叫送气音,共有等p、t、K、q、ch、c六个;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的叫不送气音,共有b、d、g、j、zh、z等六个。
下面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结合起来对普通话的声母逐个加以说明。(要求学生能进行描写,即指出普通话每个辅音声母的发音情况。)
b[p] 双唇、塞音、清、不送气音。 p[p‘] 双唇、塞音、清、送气音。 m[m] 双唇、浊,鼻音。 f[f] 唇齿、清、擦音。
z[ts]舌尖前、塞擦音、清、不送气音。 c[ts‘]舌尖前、塞擦音、清、送气音。 s[s] 舌尖前、擦音、清。
d[t] 舌尖中、塞音、清、不送气音。 t[t‘] 舌尖中、塞音、清、送气音。 n[n] 舌尖中、 鼻音、浊音。 l[l] 舌尖中、 边音、浊音。
zh[t?] 舌尖后、塞擦音、清、不送气音。 ch[t?‘]舌尖后、塞擦音、清、送气音。 sh[?] 舌尖后、擦音、清音。 r[ ] 舌尖后、擦音、浊音。
j[ ] 舌面前、塞擦音、清、不送气音。 q[‘] 舌面前、塞擦音、清、送气音。 x[ ] 舌面前、擦音、清音。
ng[k] 舌面后、塞音、清、不送气音。 k[k‘] 舌面后、塞音、清、送气音。 nh[x] 舌面后、擦音、清音。
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都是舌尖起作用,但不是把舌尖分前中后
15
“艮”读ɡěn,组成的字如痕、很、狠、恨均为“en”韵(恩韵)。 “良”读liáng,由“良”组成的字如粮、娘、酿等为iang(央)韵,郎、浪等为ang(昂)韵。
“en”(恩)韵字一般含“艮” iang或ang韵字一般含“良” 又如“ ”和“亦”等部件也然。 其四,从字义上分辨 如乌和鸟,形近字
“乌”的本义是孝鸟(即乌鸦),因其周身羽毛身黑色,又黑色眼睛不突出,故写成不点睛的“乌”。
“鸟”是乌鸦之外羽毛为其它颜色的鸟的象形字,故写时点出眼睛。
用“乌”构成的词“乌贼”、“乌柏”、“乌发”、“乌木”、“乌烟瘴气”都有黑色之义。
而大凡有羽毛的禽类,一般以“鸟”作部件,如鸡、鸭、鹅、鹦鹉等。 形声字,可利用形旁意义来辨别:
如:“粟”是小米,故从米;“粟”颗粒很小。 “栗”是树,故从木。
明白了这一点,“沧海一粟”就不会写成“沧海一栗”。
从用字群体与环境上看,还有两种必须大力推行的方法:
一是依法用字,大力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二是经常对错别字在传播媒体上曝光。
作业:利用周末双休日对城区社会用字非规范化现象调查,对收集到的错别字提出纠正方案。
第四章 词汇
一、教学重点:
1、熟悉词汇的有关概念。
2、掌握语汇的组成、发展以及构词法、词义等基本知识;
二、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词类使用的有关知识,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节 第一节一、词汇
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构成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它在语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短语的集合,语言通过它表示客观世界的相关事物,因此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运用词汇材料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只有建筑材料丰富才能建造高楼大厦,只有词汇丰富,才能满足人们语言交际中表达各种各样事物的需要。词汇越丰富,语言才能够越发
46
达,词汇量的多少是语言是否发达的主要标志。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掌握的词越多,越能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自如。
词汇和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好比树木和树的关系。
“他学英语很用功,坚持每天记住15个词汇。”这句话对不对呢? 这句话说错了,“词汇”应改为“词”。词汇是词和固定短语的集合体而不是个体,所以一般不跟专用量搭配,特别不能跟表示个体的量词“个”搭配。这句话实际上是指记住了英语词汇中的15个词而不该是15个词汇。
二、词汇单位
(一)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的只能就是用来构词。例如:“发电站”是一个词,从这个词里可以分析出“发”、“电”、“站”三个有一定声音和意义的最小构词单位,这种单位是构成词的元素,称为语素。
语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出不同的类:一是从语音的角度分类,二是根据语素的组合能力(构词能力)来分类。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下面我们用“替代法”来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
“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已知语素所代替,也可跟已知语素组合,如:
(1)驼绒 平绒 呢绒 鸭绒 (2)驼绒 驼毛 驼峰 驼铃
(1)组说明“驼”被“平、呢、鸭”替换,“绒”可跟上述语素组合,(2)组说明“绒”可以被“毛、峰、铃”替换;所以“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中的“驼”不能被替换,也就是说“骆”不能跟任何其他语素组合,不具备语素的资格。由于语言中同一层次的单位才能组合,语素不能跟非语素组合,所以在这里“驼”也不是语素,“骆驼”只能算是一个语素。
语素根据语音可以分成三类: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语素以构词能力为标准分出的类,最有实用价值,我们重点来介绍一下,根据这个标准分出的类。可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二)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作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区别词和短语,用的是扩展法。词和短语都是造句的位(造句的备用单位), 都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区别在于:词是最小的造句单位,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较大的造句单位。例如在“北京太可爱了!这个句子中“太可爱”由两个词组成,是较大在造句单位,而“北京”、“太”、“可爱”都是最小的造句单位。
某些双音节的合成词和双音节的短语容易混淆。例如“白菜”和“白布”,都由两个单音节语素组成,结构上都是偏正关系,“白”、“菜”、“布”都是自由语素,是词还是短语不大好分。
区别合成词和短语可以从语音、语义、语法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
47
1、语音上比较
短语内部词与词之间在语音上一般可以有短暂停顿,合成词的语素之间原则上没有语音停顿,一般是连续的。例如“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个短语,可以读成“向 雷锋 同志 学习”。“雷”与“锋”、“同”与“志”、“学”与“习”之间没有语音停顿,“雷锋”、“同志”、“学习”是双音节合成词。
2、语义上比较
一般说来,短语的语义一般是组成它的几个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例如短语“有电”是“有”和“电”两个词的语义的简单相加。而合成词有特定的意义,不一定是组成它的语素的意义的简单相加。例如“有喜”,口语中指妇女怀孕,不是“有”和“喜”的意义的简单相加。意义的单一性和整体性是词的语义特点。
3、语法结构上比较
合成词内部语素之间结构很紧,具有 定型性和不可扩张性;短语内部词与词之间结构较松,可以拆开、可以扩展(即中间可以插如其他成分)。例如“牛马”可以扩展成“一头牛和三匹马”等,“赛球”可以扩展成“赛什么球”、“赛了两场球”等。因此“牛马”、“赛球”是短语。而“马路”、“比赛”、“自行车”等,却不能拆开,不能扩展,不能说成“马的路”、“比和赛”、“自行着车”。因此,“马路”、“比赛”、“自行车”是词。
运用扩展法需要注意下列几点:一是不能扩展成不同的结构。例如“马路”是偏正结型的合成词,不能扩展成联合式——“马和路”。二是扩展后不能改变原来的意义。例如“老婆”是“妻子”的俗称,不能扩展成“老年的婆婆”。三是某些词的重叠形式不能看成扩展。例如“清楚”——“清清楚楚”、“糊涂”——“糊糊涂涂”、“商量”——“商量商量”。
有些组合在词和短语之间是两可的。这些组合内部没有停顿,有特定的意义,但可以扩展,属于之间状态。例如“提高”、“洗澡”、“说服”、“鞠躬”常做一个词使用,但可以扩展成“提得高”、“说不服”、“洗个澡”、“鞠了一个躬”等。有人管这种组合叫“离合词”,即不扩展时是词,不扩展时是短语。
有些简称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从语义的角度看,简称代表全称,像短语;从形式角度看,简称不同于全称,更像一个词。例如“政协”、“党委”、“外长”、“支书”等。
四字熟语结构上具有定型性,语义上具有整体性,有特定的含义,使用时相当于一个词。四字熟语一般由四个语素组成,其主要部分的成语含义丰富,多有典故性,又不同于词,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固定短语。
判断词和短语:黄瓜(词) 红纸(短语) 马路(词) 走路(短语) 竞走(词) 纸张(词) 骡马(短语) 看报(短语) 飞机(词) 瓜果(短语) 飞跑(短语) 吃饱(短语) 吃香(词) 温饱(词) 飞舞(词)
字、语素和词的关系。(254页表)
(三)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可分为专名(专有名词)和熟语。
(四)略语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1、简称
48
2、数词缩语
三、构词类型
词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的,构词语素分两种,一种叫词根,指的是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一种叫词缀,指的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部位置固定在前或后的不成词语素。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一)单纯词 1、联绵词
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的词。 (1)双声的 (2)叠韵的 (3)其他 2、叠韵词
3、音译外来词
指出下列的双声词、叠韵词和音译词。
双声词:仓促、孑孓、恍惚、秋千、踟躇、拮据 叠韵词:灿烂、婆娑、腼腆 音译词:沙发、扑克、涤纶
(二)合成词
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1、复合式
(1)联合型 (2)偏正型 (3)补充型 (4)动宾型 (5)主谓型
2、重叠式
3、附加式 (1)前加式 (2)后加式
第二节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一)词义是词的内容 词:语音(形式) 词义(内容) 例:“地契”,语音“dìqì”,词义“买卖土地时所立的契约”。“就义”,语音“jiùyì”,词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
“狗”,语音“ɡǒu”,词义“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商店”,语音“shünɡdiàn”,词义“在室内出售商品的场所”。
(二)词义的性质
49
1、词义的概括性 怎样理解词义的概括性,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有概括性吗?
词义指明词所表示的为何种事物。有些表明整类事物,这时词义便是对该类事物的概括,词义概括了该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特点。例如:“候鸟”这个词表示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鸟,概括了各种各样候鸟的特征,舍弃了杜鹃、燕野鸭、大雁等个别候鸟的具体特征。同样,“杜鹃”(鸟,身体灰黑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这个词也是有概括性的,他 3概括了各个杜鹃的共同特征,而舍弃个别杜鹃的具体特征。不同的词 都有概括性,随所指事物范围不同,概括性也有大有小。
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有概括性。“李白”就概括了各个时期李白的共同特点(籍贯、、出生时间、民族、基本体貌特征、父母等主要亲属??),“北京”的词义则概括出不同时期的北京共同具有的地理环境、社会变革、人物风貌的特征。这些特点或特征必须是该人该地各个时期共同具有的,所以也有概括性。
2、词义的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它与近邻事物的差异是逐步扩大的,其间不存在明确的界限。 模糊与精确是相对的,要求不同,所用词语模糊的程度便不同。
3、词义的民族性 词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语音和意义结合在一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如:“人”(r?n)这个词,汉语普通话用“r?n”这个声音表示,英语则用“mɑn”表示。“人”这个词的意义“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英语中的“mɑn”表示的意思和汉语中的是一样的。汉语普通话和英语的语音是不一样的,这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二、词义的构成
词义 理性义:词义中的主要部分; 色彩义:所属
(一)理性义
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概念义。 例如:帛:丝织物的总称 词牌:词的调子的名称
理性义的作用: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关键 。 例如:“词牌“的理性义就在于说明该词所指的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二)色彩义
词的附属义,也可称附属义 1、感情色彩
①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美,褒扬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这样的词称做“褒义词”②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这是词义中的贬义色彩,这样的词称做“贬义词”
③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它们是中性词
④有些词造成短语或句子之后,整个语句可以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 还有,同一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色彩 2、语体色彩
又称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
50
韵 母
韵头 (介音)
韵(韵 身)
韵 腹
(主要元音)
韵 尾 (元音)
(辅音)
穷qiènɡ
?
nɡ
q l
良liánɡ
ɑ
i u
雅yǎ
威wyi
高ɡüo
ɡ
e
nɡ
阳平
阳平
i
ɑ
ɑ
二ar
直zh?
zh
er
i u
阴平
上声
阴平
-i[?]
去声
阳平
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四个国际音标或六个汉语拼音字母)来拼写。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符号可以多至三个,并且须连续出现,分别充当韵头、韵腹和韵尾。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音素,这个音素除极个别外都是元音。(口语中m、n、ng可以独立成为一个音节。在普通话里只限于叹词“呣”“嗯”“哼”等)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或末尾,在末尾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声母zh、ch、sh和韵尾ng分别表示一个辅音,都不是两个辅音相连的复辅音)
4、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重要元音或主要母音);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韵腹是音节的主要元音。充当韵腹的元音ɑ、o、e 、?, i、u、?、-i(前、后)、er。韵腹前头的元音就是韵头(介音),可以充当韵头只有高元音i、u、 ?。韵腹后面的音素就是韵尾,可以充当韵尾的只有高元音i、u(o)和鼻辅音n、ng
二、拼音
拼音:把分析出来的声母、韵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音节,就是拼音。(有一种整体直接呼读法,见到一个音节不管字母多少,都不拼音而读出整个音节。)
(一)拼音应注意的问题
1、声母要用本音。教学声母时,为了方便,一般使用呼读音。呼读音是在声母本音后面加上了一个元音。如果把这个元音带到了拼
26
音中去,就会影响拼音的准确性。因此,拼音时要注意使用本音。例如,“扑”的拼音应是p—ū → pū,不是po—ū →pōu 。
2、声母和韵母之间不能有停顿。如果拼音时有停顿,便容易成两个音节。例如,“凉”应是liáng,如果中间有明显停顿,便会拼出li-áng(里昂)来。
3、要读准韵头。有韵头的音节,一定要注意读清楚,不能丢掉韵头。例如,“端”应是d—uü→duün,如果丢掉韵头就拼成了d—ün → dün(单)了。
(二)拼音的方法
1、声韵两拼法用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进行拼音。例如: k—uünɡ→ kuünɡ(筐) 2、声介与韵身合拼法
先把声母与韵头合成一个部分,然后跟韵身进行拼音。这也只适用于有韵头的音节。例如:qi-üng → qiüng(枪)。
3、三拼法用声母、韵头、韵母三部分进行连读。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有韵头的音节。例如:
j-i-ü→jiü(家)在开始使用这三种方法时,如果声调一时读不准,可以采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挨个儿念的办法,找准要念的那个调子。等到熟练后,就不一定这样了。
(三)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拼合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掌握了声韵拼合规律,可避免拼音和拼写时出现差错。
《普通话声韵配合表》可以供我们练习拼音,了解哪些声母能跟哪些韵母相拼,不能跟那系韵母相拼。我们来看《普通话声韵配合简表》,来了解普通话声韵拼合的一些主要规律
普通话声韵配合简表韵母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声母 + + 只跟u相拼 双唇音 b、p、m 唇齿音 舌尖中音 舌面前音 舌面后音 f d、t n、l j、q、x ɡ、k、h + + + + + + + 只跟u相拼 + + + + + 只跟u相拼 + + + + + 舌尖后音 zh、ch、sh、r 舌尖前音 零声母 z、c、s 0 “+”表示全部或局部声韵能相拼,空白表示不能相拼。 普通话声母韵母拼合的主要规律:1、双唇音和舌尖中音d、t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跟撮口呼韵母拼合。双唇音拼合口呼限于u。2、
27
唇齿音、舌面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等组声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不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唇齿音拼合口呼只限于u。
3、舌面前音同上述四组声母相反,只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
4、舌尖中音n、l能跟四呼韵母拼合。零声母音节在四呼中都有。 还可以从韵母出发,得出普通话声韵拼合的另一些规律:
1、“o”韵母只拼双唇音和唇齿音声母,而“uo”韵母却不能同双唇音、唇齿音声母相拼。
2、“ong”韵母没有零声母音节,“ueng”韵母只有零声母音节。 3、“-i(前)”韵母只拼“z、c、s”三个声母,“-i(后)”韵母只拼zh、ch、sh、r”四个声母,并且都没有零声母音节。
4、“er”韵母不与任何声母相拼,只有零声母音节。
以上一些规律是比较粗略的。要全面细致地掌握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还必须熟悉音节的拼写规则,并多查看95—96页的《普通话声韵配合表》和135—162页的《同韵字表》。
各地汉语方言的声韵配合规律和普通话的不完全一样。比较普通话和方言声韵配合情况的异同,并掌握其对应规律,对学好普通话是有帮助的。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汉语拼音方案》对普通话音节拼写有如下具体规定。 (一)y、w的使用
y、w按照字母表的规定读成“呀”和“哇”。从性质来说,它们是隔音字母,使用y和w是为了分清音节的界限。汉语中有些音节整个是由韵母构成的,这样的音节放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可能造成音节界限不清,例如,“阿姨”,它是两个音节,如果用汉语拼音字母写成αi,就变成了“哀”,成了一个音节。为了分清音节界限,当i、u、?这三行的韵母前面的声母是零声母的时候,就要分别使用y和w。
小学语文教材把y和w当作声母,这是为了便于教学而采取的变通的办法,从发音的原理来说, y、w是隔音字母。y用在i、?两行韵母的零声母音节前。 在i行韵母的零声母音节中,如果i后还有其他元音,便将i改成y,如“yαn、yαo”等;如果i后没有其他元音,则要在i前加y,如“yin、ying”等。 在?行韵母的零声母音节中, ?一律要加y,并将?上两点去掉,如“yu、yue、yuαn、yun”。
w用在u行韵母的零声母音节前。如果u后还有其他元音,便将u改成w,如“wαwαn、wαng、weng”等;如果u后没有其他元音,则在u前加w,如“wu”。
(二)隔音符号的使用
在按词连写中,连接在音节后的是“ɑ、o、e”音节或者是以“ɑ、o、e”
”
开头是音节,如果有发生音节界限混淆的可能时,要使用隔音符号“’隔开,如“xi,αn”(西安)。如果不用隔音符号隔开,便有可能误读为“xiαn”(先)。
(三)省写
省写包括两项内容:第一,iou、uei、uen三个韵母同声母拼合时,省去中间的元音字母o或e,如“ji?(久)、gu?(贵)、kūn(昆)”;在零声母音节中不省,写作“yōu(优)、wai(位)、w?n(文)“。第二,?上两点只有在”n、l”两个声母后面才保留,如“(吕)、(女)、(略)、(虐)”等;在其他声母后面或零声母音节中,一律省去?上两点,如:j?(举)、qua(雀)、yú(于)、yùn(运)”。
28
(四)标调法
声调符号一律标在主要元音(韵腹或主要母音)上,如“küi(开)、 jiü (家)、 dàn(但)、guüng (光)”。“iu(iou)、ui(uei)、un(uen)”同声母相拼时标法如下:“xiù (绣)、 tuī (推)、 lún (轮)”。轻声不标调号,如“gu?lαi (过来)”。
(五)音节连写
一个多音节词的几个音节要连写,词与词分写。连写时,专用名词或专用短语的每个词的开头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属文章的标题也可以全用大写字母,还可以不标声调符号。
第六节 音变
音变指的是在语流中,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有时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音变。普通话的音变现象很多,主要的音变有四种,即变调、轻儿化和语气词“啊”的音变。
一、变调
变调:在语流,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例如:“领”“导”连着念,听起来像是“零导”。音节变调多数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引起的。普通话中主要的变调有下列几种:
(一)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的字单念或在词句末尾的时候,调值不变化。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化成35或21。
1、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35,这叫逆行异化(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影响变得不同或不相近,这种变化叫异化。分顺行异化和逆行异化。);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化,有的变35(少部分),有的变21(大多数)。例如: 在上声前 水果 了解 领导 演讲(变35) 在轻省前(1)捧起 等等 讲讲 想起(变35)
(2)嫂子 姐姐 毯子 奶奶(变21
2、三个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单双格的,第一个音节调值变读21,第二个音节调值变35;第二种是双单格的,前两个音节变读35。例如:
很勇敢 小老虎 厂领导(21 35 2114) 展览馆 管理组 碾米厂(35 35 2114)
3、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则可以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按上述办法变调。快读时间,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2114,前面一律变为35。例如:
彼此友好 彼此友好 买把雨伞 买把雨伞 种马场养有五 百匹好母马
4、在非上声音节(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省的音节前,变调的情况也相同。例如:
在阴平前 首都 北京 统一 女兵 在阳平前 祖国 海洋 语言 改良 在去声前 解放 土地 巩固 鼓励 在轻声前 尾巴 起来 宝贝 里头
29
在的现代汉语中,由两个音节组成的词占大多数。前一声调的尾和后一声调头部相连,总是互相迁就,两个阳平相连时,后一阳平竟变成低升,两个去声相连时,前一个去省固然变“半去”,而后一个去声也成了降调。
(二)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53。例如;“信念、变化、办事、快速、互助、大会”等。
(三)“一、不”的变调 1、“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一“念阴平(55),”不“念去声(51)。例如:
一、二、三 十一 第一 统一 划一 唯一 万一 不 偏不!2、在去声前面,一律变成35。例如:
一样 一向 一定 一块儿 不怕 不够 不看 不像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51,“不”仍读原调去声。例如:
一般 一边 一年 一成 一手(变读51) 不吃 不开 不同 不详 不管(仍读51) 4、“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的中间,读轻声。例如: 想一想 拖一拖 管一管 说一 说 去不去 看不看 走不走 笑不笑 5、“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例如: 去不了 走不好 (四)“七、八”的变调“七、八”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化变35,也可不变,其余场合念阴平,原调值55。例如:
七岁 七块 七路 八岁 八 块 八路 七天 七 成 七 亩 八支 八篮 八两 (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时,第二个音节不论本调是什么,往往读成55调值,如“慢慢儿的、好好儿的”。
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的字,多半念成55调值,例如:“绿油油、毛茸茸”等。但也有仍然念原调的,例如“金灿灿、白茫茫”等。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 个音节读轻声,第三、四个音节也多半读55调值,例如“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老老实实”等。 二、 二、 轻声
(一)什么叫轻声轻声是四声的一种特殊的变调。因为四声中的任何一种声调,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变读为轻声,所以轻声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例如“心”本调为阴平,“朵”本调为上声,可是在“点心”、“耳朵|这两个词里,”心“和”朵“都失去了原来的调子变读为轻声了。
轻声表现在声学上的特点是音长的缩短及音量的减弱,给人的明显声感是音高幅度的压缩和持续时间的缩短。轻声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
(二)轻声词
(三)轻声的作用
30
轻声在普通话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区别词义,例如“冷战” ,读l?ngzhàn,即“战”不读轻声,指“国际间进行的战争形式之外的敌对行动”;读l?ngzhan,即“战” 读轻声,指“因寒冷或害怕浑身突然发抖”。二是可以区别词词性,例如“言语”一词,读yány?,即“语”不读轻声时,指“说的话”,是个名词,读yányu,即“语” 读轻声时,指“招呼、回答、开口”的意思,是个动词。另外,轻声还有区别词和短语结构的作用,例如:“东西”、“兄弟”等。
三、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儿化指的是普通话里有些音节的韵母发音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儿”(er)的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例如“鸟儿”普通话念“niǎor,在这里”儿“字不独立成音节,只是儿化的标志,表示在念到”鸟“这个字音的末尾时,要同步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er)的音色。
(二)儿化韵的发音
(三)儿化的作用也就是儿化和词汇、语法的关系。 在普通话里,儿化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天”(tiün)不儿化,指“天空‘;儿化后”天儿“( tiünr)是”天气“的意思。儿化还有区别词性的作用。例如”尖“(jiün)不儿化,是形容词;”尖儿“(jiünr)儿化,是名词。另外,儿化还可以赋予词以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等的感情色彩。例如下列几组词,儿化和不儿化感情色彩明显不同:牛—小牛儿 旗—旗儿 老婆子—老婆儿 司令员—司令员儿(这里儿化形式带有轻蔑色彩)。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ü[A55]发音时往往受前字读音的影响而产生音变。现举例列表如下:
前字韵腹或韵尾+ɑ
“啊”的音变
规范写法
举例
i、?、o、e、?、ɑ+ɑ→
yɑ wɑ
呀
鸡呀、鱼呀、磨呀、鹅呀、写呀、他呀 苦哇、好哇 难哪、新哪、弯哪
u+ɑ→ 哇
n+ɑ→
nɑ
哪
nɡ+ɑ→
nɡ
啊
啊
娘啊、香啊、红啊是啊、店小二啊
-i(后)er+ɑ→
rɑ
[zA]
啊
-i(前)+ɑ→
次啊、死啊
朗读和语调
一、朗读
朗,即声音清晰响亮的意思。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
31
活动,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日常朗读活动中,决定朗读者朗读水平高低、朗读效果优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使朗读达到效果,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知识,并经过一定的训练。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 1、用普通话语音朗读
普通话朗读是一门学问。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朗读一篇作品,如果连普通话都读不准确,甚至读错了,那就会影响听众对原文的理解,甚至会闹笑话。要使自己的朗读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①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②注意多音字的读音。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第一类是意义不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
③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由于字形相近而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组成的较常用的字的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话,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④注意异读词的读音。在使用《普通话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2、作好朗读的准备 无论读什么作品,“案上的工作”都不能少,拿起材料就读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必须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做法:
①阅读理解 就是首先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一,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关键。
第三,根据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熟悉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对于抒情性作品,应着重熟悉其抒情线索和感情格调。对于叙事作品,应着重熟悉作品的情节与人物性格。对于论述文,需要通过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和论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说明次序和说明方法。总之,只有掌握了不同作品的特点,熟悉了作品的具体内容,才能准确地把握不同的朗读方法。
32
②设计方案 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第一,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听众对象等因素,来确定朗读的基调。
第二,对整个作品的朗读方案应有总体考虑。例如作品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作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顿等。
③试读练习
就是根据设计的方案反复进行修改,一边读,一边体会感情,揣摩效果,并随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熟能生巧”,只有不断的联系,才能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二)朗读的状态
朗读者在朗读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正确的状态。所谓状态,是指朗读者在朗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其中心理状态是最重要的。
1、信心百倍,积极主动 2、全神贯注,进入作品 3、速看慢读 4、用声自如
二、朗读的语调:
说话朗读时句子声音轻重、停顿,快慢和高低的变化就是语调。说话和朗读是靠声音传达内容的,要传达得好,便于理解,必须注意语调。
(一)停顿:停顿指的是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有三种情况: 1、句读停顿,是按句中的标点符号进行的停顿。一般说来,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上、分号、冒号的停顿比豆号长。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
2、语法停顿:它是按句子里的的语法结构关系进行的停顿。如句中主谓之间、述宾之间、定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这种停顿很短促。
3、强调停顿:是为了突出某个语音或感情,在书面上没有标点的地方所做的停顿,或者在语法停顿处所做的较长的停顿。强调停顿也叫逻辑停顿。
(二)重音:
在词或句子里念的比较重的音叫重音。重音分词重音和句重音两大类。 1、词重音:多音节词里的重读音节。
2、句重音:句子里某些语法成分重读的现象。 ①语法重音:句子里某些语法成分重读的现象。 短句里的主要动词常读重音: 例:老师已经告诉我了。
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读重音。 例:你慢慢地说,别着急。
②强调重音:指的是为突出或强调句子中某些词语而重读的现象。也称为逻辑重音。
例如:a我今天去上海。(强调“我”) b我今天去上海。(强调“今天”) c我今天去上海。(强调肯定去) (一)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朗读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33
1、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朗读时的语速须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2、根据体裁掌握语速。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40篇作品,几乎都是记叙文。记叙文有记事、记言。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二)句调
句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2、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3、平直调。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的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4、曲折调。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又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第三章 文 字
二、教学重点
汉字的产生、汉字的特点、汉字形体的演变、造字法 三、教学难点
使用规范汉字世界上有用字母记录语言的音位的表音文字,如英文、俄文是字母文字;有用笔画符号记录语言语素的表意文字,如汉语的方块字,是由笔画组成表意图形的非字母文字。
世界的文字有两种形式(或者两种类型),一种叫表音文字(有的地方又叫拼音文字),另外一种叫表意文字(有的地方又叫非拼音文字)。这两种类型的文字各有特点,表音文字(拼音文字):构字部件与语音联系紧密;表意文字(非拼音文字):构字部件与语音的联系不紧密。表音文字,如英语,它的字是以词的形式出现,如英语的公园(park),它的语音就是park,它的字写下来也是这个。
特点:1、从书写符号看是表意文字(非字母文字)。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文字呢?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同表音文字有本质的区别。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有限的音位或音节,作为标记词语声音的字母;表意文字是用数目众多的表意符号表示一种语言中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或词,而不是表示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汉字用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字)来表示汉语的语素,
34
从而代表了汉语语素的声音,而不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汉语的音位或音节,所以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2、从字的构成看,是意音文字(90%是形声字)。
3、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是语素文字(汉字大多是记录语素的,造字之初更是如此。如黄河、长江)。
说汉字是意音文字、语素文字,这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出来的?现行汉字一般是记录汉语的单音节语素的,所以被称为语素文字,这是按照文字所记录的是哪种语言单位这个标准来划分的类名。汉字整体既表示意义也有读音,所以又叫意音文字,也有人因汉字大都是形声字,它用形旁表示意类,用声旁表示读音,也称为意音文字。这是根据汉字内部构成的特点及其作用来定的名称。
三、汉字的产生
文字在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汉字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许多汉字起源于图画,在原始画画记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上有些重复出现的简单符号,同古代汉字有某些相同之处,也可能是古代汉字的前身。萌芽时期的原始汉字可能是分散的,不成系统的。经过整理,图形或符号完全同语言中的词一致起来,并能够记录汉语,这样汉字就逐渐成熟了。现在能看到的殷商的甲骨文,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汉字了。
圣人造字说 仓颉造字说 结绳说手势语 四、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由于表意文字有不直接表音而能表意的特点,因而汉字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古今汉语的语音虽然变化很大,但是汉字字义的变化不很大,所以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容易阅读两千年前写的古书。汉语方言的分歧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同一个汉字在不同方言区常常有不同的读音,读起来常常听不懂,但是由于字义很少不同,所以写下来大体可以进行交际。汉族的历史悠久,方言分歧很大,表意体系的汉字能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方言之间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汉字有这种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功能,使它在加强汉民族内聚力方面能做出一定的贡献。
五、汉字的作用
从历史上看,汉字记录了光辉灿烂的汉民族文化遗产,流传至现在,传播到四方,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表意体系的汉字记录的书面语,限制了方言分歧的扩大,对汉民族和汉语的统一、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汉字不仅是汉民族的通用文字,而且也是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人民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的工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字曾被我们的邻国朝鲜、韩国、越南、日本等借去记录他们的民族语言,至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还在使用汉字。联合国把我国的规范汉字作为六种工作文字之一。汉字在历史上和当代的国际交往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35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一、现行汉字的前身
汉字在历史 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小篆在汉字形体演变史上的重要意义: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小篆,、是对长期以来自然发展的汉字进行有计划、有领导的整理简化的结果,它结束了古文字杂乱纷纭,异体繁多的混乱局面,做到了字有定型,奠定了方块汉字的基础,在汉字形体演变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秦隶在汉字形体演变史上的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金文、篆书都属于古文字范畴,基本上保存了象形的特点;隶书、楷书属于今文字范畴,它打破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逐渐走上了符号化的道路。秦隶是由象形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因此在汉字形体演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古文字阶段(象形)
(殷商)甲—(西周)金文—(春秋战国)大篆(籀文、石鼓文)—(秦)小篆
龟甲、兽甲青铜器 《史籀篇》鼓形石 重要意义:整理、简化标志统一 今文字阶段(不象形)
——(汉代)隶书——(汉魏)草书、楷书、行书 古今文字的主要差别
古:象形文字、绘画式线条、体形均 今:不象形符号、基本笔画、体形均简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偏旁、构件)。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部件则是构成汉字的预制件。
(一)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与线,分为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汉字的基本笔画历史上被称为“永”字八法,现代则定为五种(横、竖、撇、点、折)。汉字的笔画多(平均10。75画),计算笔画向来是一大难题。确定笔画的依据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88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笔画组合的三种方式:相离、相接、相交。举例说明。
(二)部件与部首 部件又称偏旁或构件,是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根据不同的标准,部件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1)按照现在
36
能否独立成字划分,部件可以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两类。现在一般可以独立成字的部件是成字部件,例如“岩、界盆”中的“山、石、田、介,皿”等。现在一般不能独立成字的部件是非成字部件。现代不成字的部件在古代均为独立的字。(2)从层次出发(或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部件划分),部件还可分为单一部件和复合部件两类。。单一部件是最小的不能再切分的部件,又称基础部件、单纯部件、末级部件,如“男、切”中的“田、力、七、刀”等。复合部件是能够再切分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一部件的部件,又称合成部件,例如“湖”中的“胡”。(3)按照不见切分出是先后划分,可以分为一级部件,二级部件,三级部件等。 部件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如下七种: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穿插结构。(举例说明)如果把左中右结构归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归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合称包围结构,那就只有四钟组合方式。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用部首给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许氏首创540部,明代梅应祚的《字汇》归并为214部,后来的《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均加以沿用。《新华字典》调整为189部,新《辞海》则为250部,《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为200部。
(三)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书写时的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原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注意一些特殊字的笔顺。
汉字笔顺的主要依据: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的依据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7年4月7日分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BG13000.1字符集体所收的20902个汉字的笔顺依据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9年10月1日发布,2000年1月1日实施的《GB13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这两个《规范》规定了汉字字形结构、笔画数和笔顺,使用于汉字信息处理、辞书编纂、汉字教学和研究等方面。
二、造字法
传统上有“六书”之说。什么是“六书”?古代的“六书”是指古人总结的古文字的六种造字法,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在此着重介绍造字法。
1.象形(独体) 许慎:“随体诘(ji?)屈,画成其物。”象形即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象形字。象形字源自图画,但与图画有本质的区别。象形字是汉字的先行者,构成了汉字的基础。
汉字的部首基本是象形字。
象形法的缺陷: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事物无法象形、近似的事物不便区别。
37
由于汉字形体的变迁,绝大部分的象形字已丧失象形的意味,只有极少数的字如“井、田、伞、雨、网”等尚依稀可辨。
2.指事(独体) 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号来表示某个字的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法的优势是可以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
单纯指事字:上、下、八、丩。
由象形字加提示性符号而成的指事字:亦、本、末、刃、甘。 由象形字变换形体的方向或位置而成:交、尸、县(悬)。 指事法的缺陷:不能大量造字。 现代指事字:卡、乒、乓。
象形和指事的主要区别:象形重在像原物之形,指事重在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有的象形字有附带部分,如“瓜”的瓜蔓,也像原物之形;指事字有一类是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如“刃”的一点,不像原物之形,只起提示作用。
3.会意(合体) 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撝”。会意就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为一个新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会意建立在人们的联想和推理的基础上。
《鸡肋编》卷上:“广南俚俗多撰字画,以父子为恩,大坐为稳,不長为矮,如此甚众。”
会意字有异体会意字和同体会意字两类。 异体会意(用不同的字组成):析、采、休、伐、杲、杳、寒、暴。 同体会意(用相同的字组成):炎、焱;从、众;犇;淼。
会意不同于象形、指事。用会意造字法造的字是合体字,如“尘、众”等;用象形、指事造字法造的字是独体字,如象形字“日、月”,指事字“上、本”等。带附带部分的象形字如“瓜”,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如“刃”,也都是独体字,因为附带部分和提示符号都不成字。
4.形声(合体) 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由表字义类属的部件(义符)和表读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方法即为形声。用形声造的字叫形声字。形声既表音又表意,兼得二者之妙,具有极高的能产性,甲骨文仅20%的形声字,现代汉字则占90%以上。
省形字:亭、考、屦、屐。 省声字:炊(吹)、窦(渎)、船(铅)、疫(役)、绳(蝇)。 亦声字:功、娶、驷、裏。
右文说:胯、挎、跨、刳、垮、袴;苞、胞、饱、雹、龅、泡、疱。 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外形内声、外声内形。
特殊位置的形声字:疆、旗、荆、颖、修。
声旁的作用(显示字音的信息)和局限性(25%的成功率)。 形旁的作用(语言化石)和局限性(落伍于时代)
形声和象形 、指事的区别是:用形声造字法造的字是合体字,而用象形、指事造字法造的字是独体字。形声和会意的区别是;用形声造字法造的字,有形
38
旁和声旁,如“湖”,从水胡声;用会意造字法造的字没有声旁,如“休”,表示亻(人)在木(树)旁(休息)。
汉字构造有音化的趋势;汉字虽然至今仍属于表意文字体系,但是却产生了大量的形声字。殷商时代,形声字只占当时汉字的20%左右,东汉的《说文解字》形声字占所收入
9353个字的80%以上,清代的《康熙字典》形声字占90%。形声字大量增加,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许多新造字基本上是形声字。如“轱、辘、氚、氧、钡”等。现在人们还用形声造字法简化汉字,如“邮()、窜()、忧()”等。形声造字法的广泛应用,表明汉字有音化的趋势。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怎样对待汉字的的前途问题?
关于汉字发展的前途问题,周恩来同志在1958年《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里指出:“至于汉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万代永远不变的呢?还是要变呢?它是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但是文字总是要变化的,拿汉字过去的文化就可以证明。”周恩来同志这段话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汉字的前途到底如何能不能实现拼音化,到底什么时候实现。怎样实现,那是将来的事情,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要作出确切的结论,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二、汉字的整理
整理汉字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简化笔画,一个是精简字数。 (一)简化笔画 (1)简化部件
(2)同音或异音代替 (3)草书楷化
(4)换用简单的符号 (5)保留特征或轮廓
(6)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二)精简字数
精简字数,主要是废除异体字。异体字是社会上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字。为什么要整理异体字呢/异体字的存在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只会增加人们的负担。在学习和应用中要记住不同的异体,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印刷、打字等工作中浪费物质财富。因此异体字必须整理。
在精简字数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在精简字数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该表列出810组异体字,共1865个字,每组确定一个字作规范字,其余的1055个(后来又作了一些调整,有29个恢复为规范汉字)作为异体字废除,一般不在书报杂志等出版物中运用,翻印古书或作姓氏用时可以例外。2、1965年1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6196个汉字;1988年3月,国家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
39
表》,收字7000个。这两个字表明确规定了每个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等字形标准。举例说明。6年至1964年,全过8个省和自治区的35个地区和县经国务院批准更改了生僻的地名用字。举例说明。4、1977年7月2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通知》,采用新译名,废除一些旧译名。举例说明。精简旧译名用字20多个。
三、汉字的标准化
(一)定量 汉字研究定量的情况怎样?今后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通用汉字的研究从20世纪50脑袋就可是了。1955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了《通用字表(初稿)》,收字5709个;1960年作了修订,向有关方面征求意见;1965年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表》,收字6109个。这是通用汉字研究的初步成果,1981年5月,国家标准局发布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字6732个,其中一级字3755个,二级字3008个。1988年3月,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汉字7000个,这可以看作现代汉语通用的汉字。
常用字的研究也比较早。1946年8月,四川省教育科学院编《常用字选》,收字2000个。1950年9月,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常用汉字登记表》,收字1017个。1952年6月,教育部公布《常用字表》,收字2000个(其中包括500个补充常用字)。197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4500字表》,收字4444个。1979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增订2500字表》。1985年7月,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汉字频率表》,收字4574个。1988年1月,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发布《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对300万的语料检测结果,覆盖率达99.48%,这说明该表是符合实际的。
汉字定量研究中,今后应当着重解决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业用字、翻译用字中的生僻字和新造字的问题。在这些方面,有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应当根据定量的要求,制订有关的字表,加以适当的限制,解决定量中定而不死的问题。
(二)定形 汉字定形研究的情况:汉字定形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为汉字的定形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今后汉字定形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进一步整理异体字。在《新华字典》收字的范围内还有一批异体字未进行整理,如“捂、 ”等,今后应加以整理。2、整理异形词。异形词是同音、同义而异形的词语,如“笔画——笔划、人才——人材、倒霉——倒楣”等,《现代汉语词典》就收了1000组左右,数量较多。异形词的存在给教学、编辑和计算机处理汉字造成麻烦,应抓紧进行整理。2001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定从2002年3月31日起试行。今后还应当继续整理。
(三)定音 汉字定音研究的情况:汉字定音研究,主要是异读词审音的问题。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于1957年、1959年、1962年先后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并于1963年辑成了《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1982年重建的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初稿“进行修改,1985年12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异读词的读音有了明确的标准。如“庇”只读b?不读p?。
40
今后应该注意要做的工作;现行汉字的定音工作应继续进行。人地名的异读,应进行审订。轻声词、儿化词有些还有一定的随意性,应编写词表。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应把定音和定量、定形结合起来考虑,采用最佳方式。
(四)定序
第五节 使用规范汉字
有的《现代汉语》教材把使用规范汉字作为“现代汉字的应用与整理”来讲授,或把汉字标准化和用字规范分开讲,在我们的教学中,结合同学们教师类、文秘类专业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需要,对本节教学内容作了较大调整。
主要讲授三个问题: 一、现代汉字标准化概况
二、目前社会用字非规范化主要表现 三、纠正错别字的主要方法
目的:通过本节启发性教学,帮助同学们去自觉获取汉字标准化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常见错别字现象,并科学予以归纳,培养纠正错别字能力的思路和途径。
一、现代汉字标准化概况 (一)汉字知多少?
1899年河南安阳市郊小屯村发现的殷墟文字,即甲骨文单字,4600个左右,已认识的1000个,历代字书收字数目。
教材已列有表,这里选有代表性的5种:时间 编著者 书名 收字数 东汉 许慎 说文解字 9353 宋 陈彭年 广韵 26194
清 张玉书等 康熙字典 47035
1990年 徐中舒等 汉语大字典 54678 1994年 冷玉龙等 中华字海 85568 1979年版《辞海》,词条106578条,《增补本》增词目16600条,共收单字14872个。
事实说明:总体来看,汉字比较稳定,但也在发展,呈动态结构; △历代均有文字工作者进行整理;
△历代政府均重视汉字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汉字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新中国人民政府和广大语言文字者对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建设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二)建国以来的汉字标准化工作
所谓汉字标准化,就是要求对汉字进行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1、定量:是指规定现代化汉语用字的数量,以实现“两个便于” 一是便于汉字的学习和运用;
二是便于现代化建设中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讯传递、情报检索、指挥调度、生产管理、新闻多媒体、图文输入输出、现代印刷。
现代通用汉字:6000——9000,已整理公布7000字; 1955年:文改会编印《通用字表(初稿)》,收字5709个;
41
1965年:修订发表《印刷通用汉字形表》,收字6196个; 1981年:国家标准局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字6763个;
1988年:国家新闻出版局,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
1988年:国家语委,国家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3500个,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毛泽东选集》1——5卷,用字3136个;
1984年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统编材生字表》3189个。 2、定形: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1)整理异体字
异体字的存在给汉字的运用和计算机的汉字处理增添了许多麻烦。 (2)整理异形词
这类词在社会上并存并用而形成不同的词语:
如:笔画——笔划 人才——人材 倒霉——人楣 《现代汉语词典》,收这样的异形词1000组左右,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字使用标准化要求其中许多词要淘汰。
2001年12月18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公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338组。
3、定音: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语音。 现代汉语用字的读音,有许多不确定的情况。 如:庇:①bì(闭) ②pì(屁) 呆(板)①ái ②dāi 殊:①shū(书) ②chū(出)
经过1959、1962年两次审定,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搞》;
1963年又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初稿》,1800多条;
1985年12月27日,国家语委、教委、广播电视部公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4、定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
亦即检字法,运用于社会用字:工具书编写、档案编排、资料索引、印刷铅字排列、计算机汉字字库编排、汉字信息处理等。
实际运用中还有另一类:音形序法或形音序法
汉字信息处理中的汉字编码,是指把汉字变换成代码,主要指汉字输入码的编制。
编码方法数百种,可以概括: 字形编码法(形码) 字音编码法(音码)
形音结合编码法(音形码、形音码) (三)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姓名、地名、方言、科技专业术语、商品流通品牌、翻译用字缺乏必要的限制,尚须进一步制订字表。
第二,还有一部分异形词尚须在运用实践中进一步整理。
第三,汉字多音多义字太多,还要结合定量、定形综合考虑,采取最佳方法进行审订。
42
如:称:①chēng—称呼 ②chèn—相称(衬) ③chèng—同秤
现在去掉了“chèng”音,引进“秤”作通用字,“秤”又变成了多义字,即有名词的“秤”,又有用动词的“秤”。
第四,部首法的运用实践中亟待研究确定统一的部首数目和部首的具体内容。同时,对汉字编码要优选出最佳编码方案来。
二、目前社会用字非规范主要表现 请同学们读一下这个《通知》:
例1:今天晚上7时,在厂职工之 ,举行张松、李艳两位新人 接良缘的新婚午会,请各位青年朋友经心按排好工作,着妆齐整,界时光临,已尽雅兴。(为家、喜、结、舞、精、安、装、以之误,时间落款也不规范)。
厂工会 厂团委
2005年五月一日
再请大家读几个菜谱、酒水之名: 例2:艽 妙鸡旦 韮菜妙鸡蛋 青胶炒素肉丝 青椒炒素肉丝 虎皮椒 虎皮椒
豆府鱼头火锅 豆腐鱼头火锅 匆尤苏 葱油酥
排骨户子汤 排骨瓠子汤
金龙泉全麦生皮 金龙泉全麦生啤 青岛皮氿 青岛啤酒 烟台卜匋氿 烟台葡萄酒 例3:“ 记家俬城”招牌名;
又如一副经商对联:“克苦学科技劳动治富,诚心待顾客和氧生财”。 以上几例的错别字现象,可归纳为这样几种不规范用字行为: 一是滥用不规范简体字
如: ——家 ——喜 ——倪 二是写淘汰了的繁体字: 如:氧——氯
三是用音同、音近错字
匆尤禾——葱油酥(亦属自造简化字)
户——瓠 卜匋氿——葡萄酒(亦属滥造简化字) 界——届 接——结 治——致 皮——啤 府——腐 四是因方言造字 俬——俱
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出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通知,通知指出:“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引起专家教授学者重视;
黄伯荣教授主编《现代汉语》附录一(P216-219),《常见别字》352字; 附录二(P219-223)《容易读错的字》,收360字;
43
附录三(P223-235)《常见的多音字》,收3755字; 这是我们必须认真读与记的第一个资料。
△其次,新闻传播媒体的高度重视,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这100个别字是近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的。据专家预言,若将这100个常见的别字纠正过来,我们的出版物别字总量将减少一半以上。
这100个错别字大致可分为六处情况: 一是读音相同、相近而混用: “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 粗犷误为粗旷
二是字形相似而误: 气概误为气慨 辐射误为幅射
三是意义把握不准而混: 凑合误为凑和 针砭误为针贬
四是不明典故随音而误 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 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
五是不熟汉字标准,以错当正 重叠误为重迭 大拇指误为大姆指 六是因循俗语而误 坐月子误为做月子 走投无路误为走途无路 世外桃源误为世外桃园 出其不意误为出奇不意 蛛丝蚂迹误为蛛丝马迹 竭泽而鱼误为竭泽而渔 九州误为九洲
△其三,基础教育纳入新课程体系 如:《新课标同步创新课课通》收集 1、《易写错的字集录》,187组,426字 2《易混字辨析》49组,107字 3、《易错成语集录》,167条,167字。 4、《常见异体词集录》,116组,232个词条
这些词条均为社会用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也均收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人们将其“互代”视为正常。实际上,随着部分“互代”汉字语义的确定,有些汉字已不是异体字或繁简字了,它们所组成的词虽在读音是相同的,但在词义上已出现程度或范围的变化,它们并不能互代。
如:班驳——斑驳,班与斑是两个意义不同的通用汉字,“斑驳”的意义不能由“班驳”表达,只是读音上相同而已。把“斑驳”写作“班驳”就是错误。其它如: 百废具兴≠百废俱兴
澄彻≠澄辙
44
打战≠打颤
以上的收集与整理,进一步从专家的视野说明汉字使用规范化的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
按规范化的字形标准书写;
使用规范的简体字,不滥用繁体字,不滥造简体字; 纠正错别字。
三、纠正错别字的主要方法
在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几乎人人都难免错别字,只是数量多少而已。
所谓错别字:一是写错字,二是写别字。
写错字,指写出来的字不符合该字的特定形式,写得不成字。如束、速、你不封口,写成 、 ,就是错字。
写别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 如:“出生年月”写成“出身年月” “艰苦”写成“坚苦” “高粱”写成“高粮”
“病人膏肓”写成“病人膏荒”等。
纠正错别字,大凡是自纠、他纠、纠他。
规范汉字是一个个特定形体、意义、读音相结合的语言符号,读写有误,往往集中在字形、字义、字音三个方面。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其一,必需的知识理论能力储备 亦谓纠正能力储备
认字 掌握足够的常用规范汉字(3500—7000) 纠误能力准备 写字 用字明确错别字类型
1、掌握足够的常用规范汉字
从字形字音字义上准确掌握3500个以常用汉字,具备一定的正字能力,亦即掌握够用的正字标准。
2、熟悉错别字的类型 (1)笔画之误
工具( ) 正直( ) 诸侯(候) (2)形近而误
恬不知耻(括) 相形具绌(拙)
(3)音同音近而误
诡计(鬼) 妄想(忘) 贡献(供) 毕竟(竞) (4)受上下字影响而误
模糊(米莫) 清晰(淅) 安排(按) 其二,从字形上分辨 如“ ”与“少”
“ ”多出现在字的下部:步、陟、涉等
“少”多出现在右旁和上部:劣、省、沙、砂、抄等 其三,从读音上分辨 如“艮”与“良”
45
正在阅读:
现代汉语教案 - 图文10-22
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作文450字06-30
部门行政管理(在线作业三)11-24
【预测考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09-03
精密机械滑动丝杆原理及参数05-23
2019小学生一年级关于向国旗敬礼征文06-13
连城村永久改路方案05-13
《海事系统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05-12
数字信号处理课设--二进制扩频通信系统12-2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现代汉语
- 教案
- 图文
- 桥头及桥梁伸缩缝跳车的原因及防治
- 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 陶瓷工艺学习题
- 2014重庆市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基础知识》真题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完美的图形 - 圆》单元分析青岛版
- 基础资料建档指引
- 学校各部门安全目标责任书(各岗位)
- 欧盟最新医疗器械指令MEDDEV - 2.12-1 - rev - 6 - 附录 - 中英文
-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 图文
- 推荐下载 全县某某年度招商引资工作总结-最新
- 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 关于牢固树立总目标意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措施
- 毕业设计 - -年产3.26万吨聚氯乙烯生产车间工段的设计
- 大工16秋《水工建筑物》在线作业1满分答案
- 三鹿奶粉事件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 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图文
- 宾语补足语练习题3
- 机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6.3.1-1~22
- 银行柜员毕业实习报告
- 2016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