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四章 本章高效整合 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更新时间:2023-11-20 01: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而思网校 www.xueersi.com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1·泉州高二检测)下表是我国某个地区的农事安排,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1~3题。

1.据表中时间及种植作物的次数来看,该地区的种植制度一般是( ) A.一年一熟 C.一年两熟

2.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C.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 D.塔里木盆地 B.两年三熟 D.一年三熟

3.第三年时,田地要休耕半年,主要考虑的目的是( ) A.合理安排农事的忙季与闲季 C.避免市场供过于求

B.减少病虫害 D.保持土地的肥力

解析: 第1题,表格显示的全部时间(月份)是两年整,共收获三次作物。第2题,该地区作物主要为:冬小麦、大豆、高粱,从温度带上看属于暖温带,因此,最可能是辽河平原。第3题,休耕可以增加土地肥力。

答案: 1.B 2.B 3.D

读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不同层次生产潜力递减柱状图(单位:千克/百平方米),回答4~5题。

4.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和最主要优势条件分别是( ) A.热量、土壤 C.光照、降水

B.热量、降水 D.热量、光照

5.该地区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可能是( ) A.水稻

1

B.小麦

学而思网校 www.xueersi.com

C.大豆

D.玉米

解析: 第4题,判读不同层次的生产潜力递减柱状图,由生产潜力的高低来分析出最主要限制性条件和优势条件。图中各种农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均最高,而光温生产潜力则较低,由此可判断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热量,而最主要优势条件是光照。第5题,综合分析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判定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从而知道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由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和最主要优势条件,并结合主要农作物类型判断该地区可能为我国东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玉米。

答案: 4.D 5.D

(2011·杭州高二检测)读下图,完成6~7题。

6.对图中各地叙述正确的是( )

(1)对①和③两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干旱与风沙危害 (2)③④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3)②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主要优势是肥沃的土壤条件和先进的保鲜技术 (4)④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1)(2) C.(3)(4)

B.(2)(3) D.(1)(4)

7.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1)①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2)②地区要大力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3)③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④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1)(2) C.(3)(4)

B.(2)(3) D.(1)(4)

解析: ①是河西走廊农业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冬春多风沙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②是云南,气候条件是其发展鲜花种植的优势,应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经济类作物;③是华北平原,盐碱、风沙和春旱是该区域农业发展的障碍,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④是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答案: 6.D 7.C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

2

学而思网校 www.xueersi.com

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8~10题。

8.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C.土壤

B.气候 D.水资源

9.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10.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解析: 第8题,各类自然因素中,气候因素改造难度最大。第9题,东北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主要是黑土肥力丧失和湿地的破坏。第10题,作为我国最大的垦区,在加入WTO后,必须提高产品质量,以应对国际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的现象。

答案: 8.B 9.C 10.D

(2011·广州高二检测)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1~12题。

1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1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3

学而思网校 www.xueersi.com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解析: 第1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快,成为目前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小。说明该地区1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以第三产业拉动为主,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第12题,该地区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且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例最低,且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略有上升,但增幅小。反映出10年来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有限。

答案: 11.D 12.D

读下面材料,回答13~15题。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土地面积不足全国的2%,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却创造了全国近3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52%的进出口贸易。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经济区域中增长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的两大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率先在珠江三角洲创办经济特区和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思路,使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先走一步,成为外商投资的一块热土。20世纪90年代,随着浦东的开发、上海的发展,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着世界上众多的眼球,对全国的贡献度越来越高。两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但又存在差异性。

材料二 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统计表。

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一产业比重(%) 5 6 第二产比重(%)业 50 52 第三产业比重(%) 45 42 1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的优势是( ) A.产业基础 C.人才队伍

B.科技实力 D.电子信息产业

14.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是因为( ) A.目前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主要是为了扩大市场规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腹地更为广阔

B.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C.国家政策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倾斜 D.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缺,人才流向国外

15.从产业结构看,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较( )

4

学而思网校 www.xueersi.com

A.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优势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显 B.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快 C.珠江三角洲地区钢材、原煤、汽车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上升很快 D.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体系不够完善,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解析: 第13题,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第14题,目前,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主要是为了扩大市场规模,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腹地更为广阔,导致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5题,目前,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答案: 13.D 14.A 15.D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问题。(20分)

(1)图中甲地区历史上植被保护较好,近几十年来土地荒漠化呈斑点及片状分布,请分析产生的原因。(8分)

(2)与南方丘陵山区相比,乙地区在农业资源上的最大优势和不足各是什么?(4分) (3)丙地区过去被称为“北大荒”,20世纪60年代开始垦荒,成为“北大仓”,现在丙地区已经严禁垦荒,已开垦的要迅速还林、还草、还湿。请分析湿地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丙地区还林、还草、还湿后其产业如何发展?(8分)

解析: 第(1)题,甲为科尔沁草原,为农牧过渡地带,过度农垦等使其荒漠化加剧。第(2)题,乙为松嫩平原,最大优势是黑土肥沃,最大不足是低温。第(3)题,丙地湿地系统发育,湿地是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环境意义强,应充分保护。还林、还草、还湿后,只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入以获得更多的产出。

答案: (1)甲地区为内蒙古的科尔沁草原,近几十年来出现了沙质草原过度农垦、植被破坏、固定沙丘活化等现象,在过度农垦和沙丘活化地区,土地荒漠化呈斑点及片状分布。

(2)优势: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不足:积温低,冬季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

(3)湿地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它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减少洪涝灾害;调节气候,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cw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