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更新时间:2023-12-15 17: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

学院(部)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题 目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以盐城为例 年级 09 级 专业 行政管理 班级 (2)班 学号 20090105244 姓名 张华明 指导老师 杨殿闯 职称 论文提交日期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摘 要.........................................................错

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2 一、导论......................................................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3

1.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3 2.农民工市民化..........................................4 3.农民工市民化成本......................................4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4 1.研究思路..............................................5 2.研究方法..............................................5

(四)、核心概念.............................................5

1.新生代农民工定义......................................5 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定义................................6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6 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化面临的问题..............................8 (一)、制度问题分析..........................................8 1.农村土地承包制度......................................8 2.户籍制度..............................................8 3.社会保障制度..........................................8 4.劳动力市场制度........................................9 (二)、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或偏见..............................9 (三)、城市居民的排斥........................................9 (四)、生活条件障碍..........................................10 1.过高的入户条件........................................10 2.过高的居住付出........................................10 (五)、综合素质困境..........................................10 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11 (一)、完善我国政策支持体系.................................11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建立新型的土地流转模式................................11 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11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2 4.规范劳动力市场.....................................12 (二)、转变观念促进农民工市民化..........................12 (三)、增进城市居民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感情..............13 (四)、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环境..........................13 (五)、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13 结论.........................................................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日益突出。面临着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困境,政府、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应该相互合作、统筹协作,从制度、环境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三方面入手,关注帮扶新生代农民工成长发展,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化;

1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ing, new generation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roblem. Faced with a variety of executive and objective predicament, the government, society and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should be mutual cooperation, collaboration as a whole, from the system, three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focus on helping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has grown, promo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Keywords: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urbanization;urbanization

2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的政策。到1989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次“工潮”,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走上了历史舞台,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第一次“工潮”后,中国农民工数量平均每年增加约500万人。到2011年,我国城市常住人口达到51%,但是按户籍计算城市常住人口只有36%。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常住人口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人是没有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这就形成了我国城市化的一个弊端——半城市化。外来务工人员虽然在城市里找到了工作,但是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仅仅是融入到了城市的经济系统,没有融入城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系统。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1的概念。由此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城市化的相关问题。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从概念上确认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规模的扩张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这样将更有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主人。

由于时间的推移,老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现在谈论农民工市民化化的问题其实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比老一代农民工要高,更能与城市的生活同步,但不一定都拥有农业劳动技能。新一代农民工年龄一般在20岁到30岁,他们不仅要通过城市的劳动带给家庭更好的生活,而且希望通过工作成为城市的一份子。所以,他们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已经体现出市民化的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对中国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和他们是紧密联系的。新生代农民工慢慢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新一代城市人,他们的行为意识同时也形成了市民的性质。本文对研究中国新一代农民工市民化所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国内为研究综述综述

1.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刘永生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点问题与反思》1一文中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是有普遍接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渴望融入城市生活;职业更换频繁,追求工作的发展性;

3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维权意识大大增强,向往公平与权力。李春玲和孟蕾1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些特征:就业目标明确化;择业趋势多元化;城市融入快捷化;价值观念理性化和身份地位边缘化。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已经有了显著的自身特点。他们来到城市发展,不仅是为了生存,而且是为了生活的更好。

2. 农民工市民化

张国胜在《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安居》1一文中认为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双重推动下,使农民工在身份、社会权利、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全方位的向城市市民转变的过程。同年,简新华等在此基础上于《中国农民工最新情况调研报告》中继续提出农民工成功转化的重要标志是进城农民工享受公共服务、拥有基本权利和融入城市生活。因此是否能顺利完成市民化,不仅要求逐步改革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解决市民化过程中农民工享受的城市公共服务和基本保障所需要的资金等外在的转换,而且要求促进农民工从价值观、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的内在转化。只有农民工实现了内外的共同转化,市民化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成。

3. 农民工市民化成本

牛文元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1中第一次提出“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一词,他把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为私人成本和公共成本两部分。也就是说,农民工在全面向城市市民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包括私人发展成本与公共发展成本。目前国内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方面,如张国胜在《基于社会成本考虑的农民工市民化:一个转轨中发展大国的视角与政策选择》一文中研究的是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政府所需承担的社会成本;李炜在《转型时期城市务工青年的特点和对策研究》1一文中研究的是以货币形式选取生存、发展、保障项目计算出农民工市民化的生存成本;刘华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及其市民化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的是房价的高低与市民化进程有重大的关系,过高的房价水平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郑慧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卷化”分析》中研究的是农民工收益收益与转移之间的关系。国内对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研究一般侧重于公共成本,强调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本文强调的是:只有公共成本和私人成本同时具备时,新生代农民工才能进行市民化的进程。

(二)、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说明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作者的观点,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接着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市民化的定义,这些将构成下文理论和分析的基础和前提。然后介绍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将从制度、综合素质、生活条件、城市居民的排斥和观念四个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遇到的问题。最后正对现阶段我国新生代

4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从制度、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政府主导作用三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法。

2. 研究方法

论文的分析采用:(1)文献法。通过对专业网站、学术期刊网、调查报告等多种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分析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建议。(2)综合分析法。本文综合了目前国内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部分研究成果,从多个层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通过借鉴相关经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思路。(3)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走访调查,得到研究素材和资料。

(三)、核心概念

1.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年龄在17至30岁之间)具有农村户口,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陆续进入城市工作的这一类群体。这个定义与“新质农民工”有一些不同,新质农民工是指他们出生和成长都在城市,但户口不在生活的城市,这类人不会务农,与农村联系很少,但其身份又是农民,在农村拥有自己的责任田。虽然两者的生活环境存在差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不属于城市居民,因此本文不区分两者,统称为新生代农民工,同属一个群体。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他们“新”在年轻,“新”在没有务农经历,“新”在对城市生活有更强的憧憬和向往,“新”在更少的家庭负担。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随着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他们的文化水平、个性特征、工作目的、生活方式、职业期望以及和农村家庭的经济关系等,都和第一代农民工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在城市生活久了,所以他们回到农村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他们没有耕种的经验,所以除了农民的身份,他们的本质和农民是不一样的1。

2. 农民工市民化的定义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在进入城市转变自己农民身份之前已经充分了解并且能够接受城市的相关因素;而且进入城市后可以转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发展自己的城市居民身份,然后维护自己的市民权利。市民化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更是一种理念的转换。它不仅是指农民工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转变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思想观念 、生活方式 、行为方式 、社会组织形态等由农村范式向城市范式的转变,最终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你的论文框架呢,我不是拷给你论文格式了吗?

5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二、盐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

笔者通过访谈,具体的了解了盐城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些具体情况。以下是笔者回忆的具体的三个典型案列。

典型案列一的基本情况:

王某,女,21岁,未婚,滨海人,在盐城某酒店做服务员五个月。

王某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因为成绩不好没有考上高中,然后就直接不读书呆在家里了。后来家里有人去苏南打工,王某就跟着一起去了。大城市的繁华一下子让王某呆了。王某立马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以及对这种生活的美好向往。王某说当时她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留在这边。后来,王某进了一家包装厂做包装员。一天到晚机械化似的工作让王某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怀疑。孤独的时候,王某找不到人倾诉自己的情感,凡事都要她自己一个人默默的承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某逐渐和周围的人混熟了,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在下班的时候,她们会一起逛街吃饭。王某逐渐适应了苏南的生活。可是因为她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她一直做着包装工的工作。在她在苏州呆了一段时间后,王某的父母感觉她离家太远,不放心,叫王某回盐城找份工作。可这时候的王某对老家的生活已经不适应了。过年回家的时候,她都感觉自己不属于老家了。这时候的她更相信苏南是她的家。后来,王某交了一个盐城的男朋友,加上父母的叮嘱,就只好跟着回盐城了。因为她在苏南不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她回到盐城后还是只能做一些服务,机械工作。

典型案列二的基本情况:

张某,男,24岁,未婚,建湖人,在南京某企业工作一年

张某是南京某大学的学生,毕业以后就直接留在了南京工作。因为经受过高等教育,张某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在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时,张某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成功的获得了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在工作过程中,张某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工作,很快得到了上级的青睐。虽然张某的工作顺风顺水,但是他还会感到孤独。因为南京不是他的家乡,他看不见他的父母。张某一直租房子住,因为南京的房价对他这个外来人而言是天价。在工作之余,他也会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唱歌娱乐。其实从生活体验上来说,他完全已经是一个南京人了。可是张某一直不认为自己是完整的南京人,因为他在南京还没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房子。他觉得他只不过是这个城市的租客。

典型案列三的基本情况:

6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徐某,男,23岁,未婚,建湖人,待业中

徐某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虽然大学是在苏北读的,可是徐某一直在苏南找工作。因为他觉得苏南的生活更适合他。他喜欢经济繁荣的地方。徐某是家里的独生子。家里人一直都很疼爱他,对他的期望也很大。徐某对自己的工作期望值很高,希望找到一份工资高待遇好的工作。由于一个多月来,徐某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徐某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他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名打工者,不能决定自己的工作的待遇。他只有听从别人的安排,才能在这个城市呆下来。这种无奈的现实深深的打击着徐某。徐某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恐慌。

由上面这三个典型案例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真实的现状。

1.

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显著提高,法律意识增强。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新生代农民工在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加强直接促使了农民工的劳动保障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很多企业在用工时,已经改变原有的模式,不仅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帮农民工购买相关的保险。企业为了留住人力资源也会定期开展一些专职技术的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专业素质。由于这几年用工纠纷的增加,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注重对自己权益的维护。但是,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拥有的社会保障仅仅是基本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大部分人不享有住房公积金等待遇。新生代农民工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状态,希望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

2.

新生代农民工不懂得节约,对自己的工资期望值比较高。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城市。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的爱护比较多。老一辈对他们的期望也比较大。这种期望值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具有不切实际的理想和目标。他们也不像老一辈勤俭节约,花钱比较随意,没有规划。他们的钱不仅仅是用来生活开支,更多的是用来社交往来和提高生活质量。

3.

新生代农民工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际社交范围不断扩大。新生代农民工拥有较高的知识素质,他们都乐意去接受新事物。由于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压力小,没有家庭负担,所以他们更乐意花钱去享受。他们除了工作,都会去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他们将自己真正的定义成一个城市人,下班的时候会像城市人一样去逛街吃饭。

4.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的同时有一点彷

徨。由于社会的进步,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大多比较开放,他们都相信艰苦奋斗可以获取美好生活。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选择创业来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一部分人会通过努力工作提升业绩获得升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但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不能踏实的工作以及频繁的更换工作导致工作经验累积不足。因此,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只能处于社会大生产的底端,从事简单而繁重的体力活。

7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三、盐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问题

(一)、 制度问题分析

1.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土地国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和承包权。当国家需要使用土地的时候,农民获得少量补偿后就必须把土地交给国家。所以说,农民不能依靠土地发家致富获得市民化的私人成本。另一方面,在农业领域新生代农民工务农的水平远低于老一代农民工,甚至对土地的情感因素比老一代农民工也低得多1。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农民离开农村,必然导致农村空心化。

2. 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个重要障碍。我国城市户籍制度虽然能限制农民大规模涌入城市但是也减缓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近年来,虽然户籍管理制度在全国许多城市都进行了改革,但是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起不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新生代农民工即使在城市工作多年,他们的户籍还是农村户籍。尽管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与城市市民没什么明显区别,但仍然享受不到相关制度的保障。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所以大量新生代农民工被迫频繁跳槽,不断转换工作,被迫像候鸟一样在城乡之间流动生活。收入低,工作条件差和职业不稳定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只能在不同的城市寻找属于自己的地方。

3. 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具有城市户口的市民。也就是说,那些在城市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并没有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各种补贴等。社会保障体系对生活困难的城市居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但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这些福利是他们无法享有的。二元城乡社会结构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不能进入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无法化解市民化进程中的市场风险,大大增加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预期成本。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一方面由于缺乏社会保障而降低了市民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进城农民工无法放弃土地,减缓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1。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一般不稳定而且高强度,工作过程中又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没有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所以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后,一般得不到很好的维护。

4. 劳动力市场制度

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文化分割制度迫使在城市中文化程度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只能找

8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到一些不稳定,没有保障,收入低,工作环境恶劣和劳动强度大、工作等级低的岗位。他们的就业渠道几乎没有正式的劳动力市场。他们的职业也属于公众看不起的边缘职业。可见新生代农民工要融入城市社会会面临着重重困难1。

(二)、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或偏见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形成的对农民的看法, 以及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二元户机制所规定的农民与市民的身份区别, 造成了无论是城市政府官员还是城市市民对农民观念上固有的习惯的偏差或偏见。虽然城市居民已经认识到了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和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从而认为政府应该更加善待农民工, 同时,也有不少比例的市民对农民工存在着排斥心理。在现阶段, 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调整构成和谐社会的核心, 这其中就必然涉及利益的调整和分配的问题,而进入资本分享的达地区并成为该地区居民, 成为利益向农民工调整和转移的主要障碍。因此, 整个社会是否能形成一种谁创造,谁受益的意识和观念, 能否形成转移农民工即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城市工人的社会氛围, 直接关系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否成功实现市民化的重要思想观念因素。

(三)、城市居民的排斥

有的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排斥让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道路步步艰难。虽然我国农村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各个方面还是不如城市的。由于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就抢夺了城市本地居民的各项资源。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地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排斥。从心理上,城市居民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和新生代农民工相比有一种天生的优势。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进城时间比较早,他们对城市的依恋要比农村强烈。他们当中很多人已经不会干农活,在城市里已经有了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他们对土地的依恋已经在逐渐减少。他们在本质上已经将自己归属为城里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身份其实是处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边缘人。

(四)、生活条件障碍

1. 过高的入户条件

在中国,“农民”和“市民”不仅是不同户籍的代表,而且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因为不同身份会获得不同类型的社会权利。因此,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真正成为城市

9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人就必须实现身份转换。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常年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是,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仍然不是真正的“市民”。因此,他们不能享受像城市居民享受一样去享受相关的权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这就增加了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费用。尽管一些地方的户籍政策已经开始改革户籍制度,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要转变为市民的“门槛”仍然很高。一方面,农民工落户的条件苛刻;另一方面,繁琐高昂的手续费让许多农民工望而却步。因此要实现户口的变更,目前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1。

2. 过高的居住付出

新生代农民工要在城市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具备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经济条件。首先是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这对于那些离乡背井的农民工来说,是其在城市中面临的最现实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要定居城市,必须找到合适的房屋。从农村到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是不稳定的漂移一族,没有亲人和朋友的支持,也没有城镇职工享受的住房福利,如房改房,住房货币分配,享受政策优惠的集资住房、廉租房等。用人单位和雇主只能为农民工提供简单的宿舍或免费的工棚。目前我国城市住房价格偏高,就连普通的城市居民在没有住房福利保障的情况下,都难以实现购房愿望,更不要说背井离乡的新生代农民工了。

(五)、综合素质困境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具有显著的特征:他们受教育的程度较高,对未来工作的期望值较高,对生活的质量和精神的娱乐要求高,普遍不能吃苦。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岗位比较挑剔,不能踏实的做一样工作。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变换工作比较快,所以他们抵抗力差,经验累积不足。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辈大多是农民或老一代农民工。父辈对新生代农民工有很高的期望,希望新生代农民工可以成材。这种高期望在某种程度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不切实际的就业心态。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文化程度上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城市人口相比,还是比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单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水平低,断然不利于选择高回报的稳定职业,从而也影响了收入的稳定性1。

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生产也走向专业、细致和全面,这对从业人员提出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从业人员能提供更专业的技能或服务。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所限,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普遍比较低。一部分农民工,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简单的机械操作。农民工得到再培训的机会是很少的,从而影响其职业技能的提高,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选择和转移就业。

10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一)、 完善我国政策支持体系

1. 建立新型的土地流转模式

目前所有的土地流转形式主要包括转让、转包、分包、租赁、股份制等。这些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不同的适用性。为了增加农民工收入,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方式。首先,基于集体产权清晰界定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实行土地股制,让新一代农民工的土地入股,设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制农业企业,让新生代农民工拥有相应的股权和红利收入。第二,准许农民工将其土地承包权一次性转让给第三方或村民委员会使用,在达成一致协议后,给新生代农民工支付转让费作为其成为市民后参与社会保障的资金。第三,通过运用法律的效力确认农民对土地的长期的管理权,并可以自由转让、出租或抵押,也可委托信托服务公司通过合法渠道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1。

2.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在严格的户籍等级制度里,划分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而农民工被排在了金字塔的底端。户籍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因此,为了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就必须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户籍管理的法制建设,使公共服务趋于公平公正。应削弱现有的户籍政策执行的控制流动以及作为分配依据的功能。逐渐剥离附在户籍身份上的城市居民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所享有的特权,事实上消除对农民的歧视。各地应当试点统一户籍登记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之分,再逐步过渡到以公民身份证取代属地户籍管理制度。

3. 改善社会保障政策

改善社会保障的政策是多方面的。首先,为进城新生代农民工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第二,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第三,加强区域合作,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保积极性,建立一种跨地区保险关系转移的机制,以便新生代农民工在异地同样受保1。

4. 规范劳动力市场

第一,完善劳动力市场,规范劳动关系。取消全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使其顺利进入市场就业体系;第二,加强组织引导,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劳动和资金投入,促进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预警机制建设。新生代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第三,加强监督检查,保护合法权益。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水平,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储备金制度,以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工资能按时足额支付1。

11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二)、转变观念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中国的农民及农民工已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一方面, 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很多人已经成为进城民工中的佼佼者, 对进城民工有示范效应; 另一方面,进城农民工劳动者大多从事第三产业, 为促进中国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现在已到了回报他们的时候。城市居民及城市管理者不能一直对进城农民持消极的刻板印象, 对他们持一种歧视的意愿, 他们也是城市系统的服务和保护对象, 它们理应享受到城市市民的同等权利。不能再把农民工简单地等同于农民而将其排斥在城市化进程之外, 对其权益受损视而不见; 不能视其为农民工自己的问题,放弃政府与社会的责任;不能对农村土地的生活保障功能估计过高,忽略农民工群体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权益; 不能再强调财力不足,对农民工问题继续漠视; 更不能继续在制度安排与政策实践中,固守城乡二元分割、分治的思维模式。我国政策的城市偏向必须纠正。政策选择要公平,公正, 要切实保证农民工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权利的平等,政策选择要向农民和农民工倾斜, 农民工要享有国民待遇, 还要使他们的发展更快一点, 全社会要有这个共识。特别是各级政府要从建立和谐社会全局利益出发,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三)、 增进城市居民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感情

增强城市居民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联络,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宣传新生代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做出的贡献,营造出一种新生代农民工积极融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积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各项素质,鼓励他们与城市居民交往合作,另一方面对城市居民进行教育,让城市居民积极调整心态,积极主动的与新生代农民工交往,培养感情,从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环境

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农民工生活区的转移,还有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社会角色、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转换。地方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水平,重视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第一需要政府建立一套覆盖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公共财政补贴为基础、

12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民工文化生活。外来务工人员的单位和社区必须承担起帮助和提高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责任和义务。二是为使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中,可适当对其进行城市文化和文明的培训,帮助农民工尽快适应城市生活的节奏。通过各种方式向农民工积极宣传城市文化和各种文明规范,帮助其树立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城市公共利益,并考虑到农民工的利益,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从防范式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实现从限制性管理向鼓励性管理转变;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实现从只是面向城镇户籍人口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常住人口的转变。在管理理念上从偏见转向公平,从排斥转为接纳,从消极限制转为积极引导。在公共服务上,综合考虑长期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努力位农民工解决住房、医疗、教育等突出问题。在行政执法方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给予农民工足够的尊重和认识,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实现制度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并存。

(五)、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新生代农民工必须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新生代农民工想在城市发展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必须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

在当今的时代,科技不断的发展进步,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多。职工参加到工作的竞争当中,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化基础,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对于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他们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然而,相比于对城市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农民工仍有一段差距。所以,农民工需要通过适当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这样,农民工才可以适应城市中日趋于激烈的竞争,才可以在城市中获得认可,获取一席之地,逐步从外部人口转变为真正的城市人口。因此,他们必须加强自身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具体如下:第一,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组织的职业培训,现在,政府对农民工培训力度已经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也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从多方面帮助农民工提升职业素质,农民工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积极参与各级政府领导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为实现市民的转化奠定基础。第二,农民工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企业组织的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再培训是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农民工应该积极响应。第三,农民工参加各种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培训,扩大自己的技能,增加知识和业务方面的了解1。

13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结 论

14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于显洋:《社区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李涛:《农民工流动在边缘》,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 [3]朱力:《社会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4]张友琴:《社会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

[5]李春玲、孟蕾:《新时代的新主题:2007-2010年青年研究综述》,青年研究,2011年第03)

[7]罗竖元、李萍:《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影响调研》,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

[8]袁靖华:《大众传媒的符号救济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1)

[9]高荣政:《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聚焦和探究》,农村经济,2010年第12期。 [10]周宵、卓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文化心理学的思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2期。

[11]李炜:《转型时期城市务工青年的特点和对策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10期。

[12]谢龄:《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3]刘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及其市民化路径选择》,求索,2010年第8期。 [14]郑慧:《新生代农民工的“内卷化”分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36期。

[15]李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社会学分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5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致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杨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人生的道路有许多的坎坷,不是一条通往光明之路,有痛苦,有伤心,有无助,也有面对一切所不能忍受的,这就是生活。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美好的东西,

有些时候你不会看到它的本身的色彩,如果你用这一种方式感受不到的话, 不妨换一种方式去感受,也许它正是你所需要的那种生活方式。千万不要放弃生活,你放弃了它,生活也就放弃了你,人生贵在的是感受,会感受才会有幸福,在生活中如果你感受的多了,你才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你才会知道你在前世所选择的是今生的最正确的人生路。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16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ci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