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赏析作业

更新时间:2024-06-19 03: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影视赏析

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作用

院 系名称:资 源 学 院 姓 名:王 子 龙 班 级:地质10-1班 学 号:0 5 1 0 1 9 9 0

影视赏析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作用

——以通识教育选修课《影视欣赏与文化比较》为例

作者姓名:王子龙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学院 地质工程专业 10-1班,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 李安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华人导演,从国内到国外,他的电影享誉世界。这位大器晚成的导演从来都是以低调儒雅的形象示人,他的电影也和他的人一样,充满了浓厚的文化韵味,尤其是他的“父亲三部曲”,更加是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渗透和宣扬。

【关键词】 李安;父亲三部曲;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蕴深厚源远流长,而艺术的“载道”意识也是历史悠久,无论是孔子荀子的儒家文化,还是老子庄子的道家哲学,都曾作为文化的主流精神从文艺作品中表现过,这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制约着电影创作者,也影响着电影观众。

李安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他日后的电影作品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他的电影中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使李安享誉中外的“父亲三部曲”,就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体察而深受欢迎和肯定,在这三部作品中充溢着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太极拳、中国书法、中国饮食文化、婚宴习俗,由此构成了浓郁的中国文化风情。

1、《推手》 中文名:推手

英文名:Pushing Hands 导演:李安

主演:郎雄 王莱 王伯昭 李涵 黛博拉·史赖德 地区:中国台湾 时长:105分钟 类型:剧情/喜剧 发行时间:1991年

《推手》围绕一个移民美国家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表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美国的风土人情之间的冲突。中西文化的背景是不同的,美国是青年人的天堂,

老年人是坟墓,富裕的物质能够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然而,儿女的温情却不像中国人,美国人很难接受,上一代人与自己同住。在美国的法律中,儿女是自系亲属,生儿育女的父母却不列为自系亲属。这对传统的孝子贤孙报亲恩的中国老人来说,简直是可怕的。《推手》与李安其后导演的《喜宴》、《饮食男女》并称为“父亲三部曲”,都是以一个家庭为主线,描写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境遇。在李安的这三部曲中,我们会尽可能多地体会出一种东西方文化间的碰撞和冲突。从《推手》就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影片中得以充分地发掘。以现代人的目光看中国传统文化对今天社会生活的适用性,并以此来挽救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麻痹和冷漠。李安为他的影片找到了连接点,构成了思想上的脉络,贯穿于影片始终,从而一气呵成。

一、影片内容及主题思想

《推手》是台湾导演李安拍摄的一部家庭题材的喜剧。它是李安父亲三部曲的第一篇,围绕着一个移民美国家庭发生的故事,表现了东西方之间在文化和生活之间的差异。它以一个太极拳老人为主线,揭示出儿媳与公公之间的矛盾。

影片从一开始就蕴涵着矛盾:在一个狭小的生活空间里,老人在悠闲的打着太极拳,而儿媳正在里间忙着自己的工作(写作),由于语言上的不通造成他们交流上的困难,从而引起了儿媳的抱怨及公公的不悦。矛盾最激烈时的场景是在餐桌上的那一幕。老人与儿媳同时相儿子诉说着且不分上下,最终由儿子制止了他们的行为。

儿媳胃痛,老人本想帮忙却不想弄巧成拙导致儿媳胃出血从 而加剧了二人之间的矛盾。老人因无聊出去散步去不想,迷了路,这也是最后导致儿子作出将父亲送走的直接原因。从这一点有又表现出了在现代我们一直推崇的“孝道”的缺失。或许当我们讲孝顺的时候豆科仪条条是道然而当真正要我们尽孝的时候,恐怕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一个瘦果高等教育的电脑博士不是也曾想将自己的亲生父亲“赶”出家中吗?李安导演着实的为当代的年轻人上了一课。

或许在影片中最能理解朱老先生的就是陈太太,一个几乎有同样遭遇的老人。原以为他们可以在一起呵呵在影片的结尾似乎有这方面的预示但开放式的结尾,给观众无限的想像空间。

二、剧本人物的设置特别是朱老先生形象的设置与导演本身的经历的诸多相

虽然这是一部以老人为中心的戏,李沉寂多年,初为导演时的积郁、拘谨、惶恐和一点点疯狂都能在朱老先生身上捕风捉影地寻觅到。一身功夫的朱老先生在异国他乡生活圈子极为狭小,流落成中餐馆的洗碗工时,更是虎落平阳被犬欺。餐馆老板赶他走找来多少人推他,他都立意坚定,岿然不动,固然是一时意难平,是老人的小孩脾气,也是他郁结之气的一次爆发,可惜朱老先生的英雄气概在后厨里怎么看也有些委屈。朱老先生这些遭遇又与李安的境遇何其的相似。李安也曾说他吃了六年的软饭,在家做全职丈夫的时候就是朱老先生所表现出的吧。

李安的作品总是简约而不简单,拍得很含蓄,同时很有内涵,值得让我们回味。

如同众多影评人所说,李安的《推手》表现手段很稚嫩,矛盾在一开始久出现了,大的基调一定,象作文距离一样有安排了几个矛盾场面,加一个高潮,设计一个从容的结尾。单从这个电影中,我看不出李安的电影天赋,但是李安的剧本独辟蹊径,一个典型的家庭,它是矛盾的根源,中国和美国的文化,语言差异,老一代的年轻人的思想行为差异。最重要的久是朗雄的角色,一个代表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父亲。不可考证的是,李安这个角色的设计是否以自己的父亲位原形,但正是这杨的一个角色激活了一部看似平庸的电影,使它成为了一步家庭曲的经典,正是这个角色让我们了解到了现代老人的内心深处。

与其说这是李安一个人的处子秀,不如说是李安和朗雄组合的成功,事实证明这对组合是成功的。如同周杰伦和方文山,大卫和皮特。李安的功劳是安排角色巧妙,事例选择突出重点。影片的艺术性在李安手中打下了很高的基础。而朗雄的表演,是在太绝了,增加了影片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这是李安电影的成名作,他不是一个很有天赋但很努力的导演,在这部电影后,我们看到了他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大导演的条件,也正是这一步电影,拉开是李安家庭三步曲的华丽篇章,一个李安正在走向世界。一个更大的舞台向他开放,一群更多的影迷在向他招收,其中夹紧了一个特别的人,他的名字叫成功。

2、《喜宴》 中文名:喜宴

英文名:The wedding banouet

片长:106分钟 语言:国语 导演:李安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台湾

主演:迪恩·伯尼Jeanne Kuo Chang赵文瑄Paul Chen金素梅Chung-Wei ChouYun ChungHo-Mean Fu

“父亲三部曲”很巧妙的将传统中国家庭中父母尤其是父亲对儿女的爱穿插于子女们的爱情之中。《喜宴》里,高家夫妇“爱屋及乌”的格外喜欢儿媳妇威威,给她带了贵重的礼物,时时刻刻的想到她、照顾她,这样的厚爱让独自一人身处异乡的威威很是感动。对儿子的爱扩大到对儿媳的高度认同和喜爱。《饮食男女》中,朱爸把对三个女儿的所有关爱都浸入一桌子十几个人也吃不完的丰盛菜肴。他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来准备、制作这些饭菜,而自己中午则只是吃面条凑合了事。虽然饭桌上,四个人没有什么交流,甚至常常不欢而散,但是这周日的晚饭,老爷子是怎么都要亲自准备的。无言的关爱,只是没有被察觉和表达。

像李安自己说的,我成长在一个很保守的士大夫家庭,个性也不是很叛逆,所以最能牵动我内心的还是“伦理”。面对不能尽孝,以及传统与现实间的种种矛盾,我有话想说。

在李安的电影中,其文化观的大体走向是包容平衡的,尽管对于父亲的权威是反讽的,“和为贵”却成为李安贯穿家庭主题的解决之道,哪怕是充斥着谎言也要获得最后的和谐。这种现象看似矛盾,但是恰恰体现了李安在受到不同文化熏陶之后所采取的文化认同态度。《喜宴》中父亲明明知道儿子是同性恋却不拆穿,因为“如果不让他们撒谎,我就永远得不到孙子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的思想压倒一切,同性恋儿子和家庭传宗接代的冲突依靠角色之间心照不宣的谎言而获得了解决之道。少年时所受到的儒家文化教化使得他习惯以中庸之道作为他故事的解决方案,而成年后的留学经历又使得他能站在“他者”的立场对这种文化进行着反思,这些都体现在他的电影里,冲突都隐藏在平淡的生活表面之下,含蓄内敛中释放危机,以一种心平气和的方式讲述故事。

3、《饮食男女》 中文名:饮食男女

英文名:Eat Drink Man Woman 导演:李安

主演:郎雄王渝文吴倩莲杨贵媚张艾嘉赵文瑄陈昭荣Lester Chit-Man Chan 片长:123分钟 类型:喜剧剧情爱情 语言:国语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台湾

发行时间:1991年该片是李安继《推手》和《喜宴》之后拍摄的“家庭三部曲\之一,而且首度回台拍摄。这一次郎雄饰演圆山饭店的大厨,每个星期弄了一大桌菜让三个女儿杨贵媚、吴倩莲和王渝文回家来吃饭,但总是不欢而散,反而他为年轻寡妇张艾嘉的小女儿做几个便当菜,却让小朋友们吃得津津有味。三个女儿各有爱情上的烦恼,没有人关心老爸,令他连味觉也逐渐失去了。女儿们本以为从美国回来的归亚蕾很适合跟老爸凑一对,不料他的再婚物件大爆冷门。本片的剧情安排无疑是相当刻意,用隆重的吃饭仪式来架构全片虽符合主角身份,却表现得不够生动自然。不过导演还是将这个伦理喜剧拍得流畅热闹,风格上依旧兼顾中国文化与国际口味,是典型雅俗共赏路线下的作品,那些令人垂涎的菜式展示更成为本片最大特色。由于本片在国际影坛上卖座成绩优异,使李安得以进军好莱坞执导西片《理性与感性》。

看完《饮食男女》,觉得主题并不是很明朗。老朱与锦荣的结合继承了李安一贯的风格:有点挑战我们的伦理观;三个女儿围绕父亲展开的有关亲情和爱情的 故事,似又是人类情感的一种斗争;三个女儿各自不同的追求爱情的方式,似又想对爱情做些解读;而把饮食与男女放在一起,又有一些特殊的象征意义。

看了一些资料和评论,听说以前李安想把老朱设计成一个专在女人身段上做文章,为女人做旗袍的人物形象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可能电影的整个档次就要下一等了吧。因为那样故事就要完全围绕男女展开了。而也不知李先生是从哪儿得到的灵感,看到了《礼记》中这样一句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于是欣然把老朱设计为厨师,于是故事就可以围绕欲望展开了。可以这样理解,人在满足个人物质需求后

便有了精神需求,而对于现代人来说,甚至物质需求已不成为需求了,人会

纠缠于情感需求之中。就像片中女儿们对父亲准备的一顿顿盛宴认之为理所当然,还喜欢挑刺,而真正让她们操心的是自己的情感问题。我觉得饮食、男女还可以分别象征亲情、爱情,片中圆满似的结局正好符合了我们中国人追求大团圆的心态。如果换一个结局呢?比如说二女儿家倩也结婚了,老房子空无一人的萧条景象,是否会使人们对家庭这个概念产生一点无奈呢?如果家倩独守大院,无人问津的结局,是否会使人们对她的命运产生一点感慨呢?这样的结局不怎么适合做影片的结局,似乎有点抽象,不过倒也可以打破一些传统。我突然发现三个女儿以“家”字排名,大概也暗示了结局的必然性吧!用片尾老朱的话对家做一个诠释: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因此而产生的顾忌,这才是家的意义。也就是说,由束缚、牵制而产生的平衡,才是家的意义。

我们甚至还可以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亲情和爱情可不可能找到平衡?从影片来看,可以,并且做到了。可这何尝不是双方的让步?女儿们为了父亲的幸福不得不接受他与锦荣的婚姻,而父亲为女儿更是牺牲了很多。这在《喜宴》中有更明显的表现:儿子努力地办婚礼去照顾父亲的面子,父亲在家族得以延续的情况不得不接受儿子同性恋的事实。记得有谁说过,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双赢的,所谓双赢就是“双输”,双方妥协。而除了这样我们怎样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于是我们都欣然接受这种妥协,并且冠以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赢。李安的作品的确给了我们很大的思考空间,他给故事的答案很能让人接受但又颇有些无奈,希望能够起到解放人性的作用吧!

参考文献:

[1] 何春耕,当代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儒家文化情结,[J],《电影艺术》,2005.02 [2] 张溦,构筑多元文化认同的影像世界——评李安电影的文化特性,[J],《当代电影》,2006.05

[3] 张云熙,杨阳,李安电影作品中东方文化的表现,[J],《时代文学》,2009.06 [4] 吴三军,汪方华,通俗情节剧中的儒家文化精神——李安导演风格研究,[J],《电影文学》,2008.06

[5]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2002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ce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