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3-09-17 16:53: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儿科患者健康教育 新生儿疾病健康教育

第一节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大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一、病因

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降低;胆汁排泄障碍。 二、临床表现

皮肤发黄、厌食、呕吐、体重不增、尿色深黄、有时反应差、拒奶等。新生儿黄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即可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60nng/L。

2.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50mg/L。

4.血清胆红素足月儿>129mg/I,早产儿少150mg/L,血清结合胆红素>20mg/L。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向患儿家属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解释病情,让家长能认识到新生儿黄疸形成原因。告知家长,经过蓝光照射等治疗,绝大部分患儿不会留下后遗症,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家长能积极配合治疗。

2、光疗指导

(1)解释使用黄疸治疗箱的重要性,利用蓝色光谱进行体外照射治疗的目的、作用及蓝光箱的使用方法。间接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然后从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而退黄,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2)在使用治疗箱时患儿需裸体放在蓝光箱内,注意戴好眼罩及穿好尿裤防止滑脱。家属要将墨镜戴好,防止损伤眼睛。

(3)光疗时需适当补充水分及钙剂。

(4)副作用:可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但多不严重,可继续光疗。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此时应停止光疗,青铜症可自行消退。

3.喂养指导

(1)向家长宣教正确的喂奶姿势和含接姿势,指导正确的挤奶手法及如何保持泌乳。鼓励产妇耐心喂哺新生儿。

(2)指导家长早喂养,多次少量喂奶。因为早喂奶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黄疸光疗机会。另外还要增加喂奶次数,如果喂奶次数少,肠蠕动减慢,胎粪排除延迟,胆红素会吸收增加。

(3)指导家长添加糖水,如出生24小时后测得黄疸指数>9mmol/L,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新生儿小便次数,利于小便中胆红素的排泄。

(4)对母乳性黄疸患儿,可根据患儿病情,暂停母乳,改为人工喂养,停乳期间要注意维持泌乳及排空乳房。

4.疾病指导

(1)指导家长识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2)指导家长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部位,程度,判断黄疸进展情况,以便协助医护人员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黄疸观察方法:①在白天日光或白色日光下观察;②用手指压眉心、胸骨、鼻头、肚脐旁或双腿,一般正常皮肤压下去后放开呈白色,若有黄疸时,手指放开皮肤会转黄,继而恢复原来肤色。

(3)指导家长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脐部是否有分泌物,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4)指导家长行新生儿游泳及抚触:

1)新生儿游泳促进胃肠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食欲增加。而且游泳时活动消耗量较多,肠蠕动加强,排便多,有利于胎粪的尽早排出,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

2)新学儿抚触促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婴儿的喂哺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排泄。同时,腹部抚触本身对胃肠道也是一种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使日排便次数及排便量明显增加,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隆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四、出院健康指导

1、指导家长观察皮肤黄染情况,防止复发。 2、按医嘱继续观察并口服退黄中药。

3、坚持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添加辅食要采取逐渐过渡的方式,注意合理喂

养。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尿布、玩具、奶瓶的消毒工作,以防感染。 5、注意气候变化,按时添减衣服,避免过热和受寒。

6、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并定期复査。 第二节 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使胎儿在宫内或牛后发半大量红细胞破坏,出现一系列溶血性贫血、黄疸及其他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少。

一、病因

当胎儿由父方遗传所得的血型抗原与母亲不同时,进入母体后即会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休,可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溶血。

二、临床表现

本病症状轻重差异很大,一般ABO血型不合者症状较Rh血型不合者轻、患儿常于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随黄疸加深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发生胆红素脑病。Rh不合大量溶血者,出生时已有严重贫血,可导致心力衰竭、全身水肿,甚至死胎。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1)新生儿进人一个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而啼哭不止,护士握住新生儿的双手,用温柔的语言和新生儿说话,并轻轻抚摸其脸及胸部皮肤,使其产生安全感。新生儿通过哭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要求,护士应马上查看。

(2)由于患儿家长对该疾病缺乏认识,应多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初步了解病情、该病的发生发展、蓝光治疗原理及换血疗法的目的、方法及护理过程,减轻恐惧和紧张心理,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 换血后2~4小时患儿情况良好者试喂糖水1次,若吸吮正常,无呕吐者,可进行正常喂养。注意有无呕吐、腹胀、便血等表现,以防换血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3、疾病指导

(1)光疗护理见“新生儿黄疸”。

(2)换血疗法:换血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换血操作较复杂,易发生感染、血容量改变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所以必须谨慎从事。

(3)指导家长保持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皮肤破损及感染。

(4)指导家长密切观察患儿黄疸程度,有无核黄疸的早期表现,如嗜睡、肌张力低下,吸吮反射减弱,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抢救。黄疸的观察见“新生儿黄疸”。

(5)指导家长做好脐部伤口的观察,保持脐部伤口清洁、干燥,局部无菌纱布包扎防止尿液污染,伤口拆线前不宜沐浴。

(6)出生后2个月内,重症溶血常发生严重贫血,应注意复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70g/L,可小量输血。轻度贫血可口服铁剂治疗。

四、出院健康指导

1.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卫生,加强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 2.合理喂养,保证热量、营养、水分供给。 3.指导家长观察皮肤黄染情况,防止复发。

4.指导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如发现体温异常或其他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第三节 新生儿脐炎

脐炎(omphalitis)指与脐带相连组织的感染。几乎所有脐带在生后第一天都是无菌的,以后逐渐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集落生长。局部分泌物培养阳性并不表示有感染,只有在出现较多脓性物质、软组织发红时方可诊断。

一、病因

因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残端细菌人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也可由于脐血管保留导管或换血时被细菌污染而导致发炎。

二、临床表现

1.初起时脐带根部发红,脐窝湿润、流水,随后很快脐周围皮肤出现红肿,脐窝流出带臭味的浆液脓性分泌物。

2.易引发败血症 如不及时治疗,脐周皮肤红肿加重,或形成局部脓肿,细菌及其毒素极易从脐血管的断口处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并很快地由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3.易引起腹膜炎 患儿出现发热、不吃奶、精神不好、烦躁不安等全身中毒症状。 4.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婴儿住院,就会阻断与母亲建立的信任感,便容易因住院而缺乏外界有益的刺激,感知觉、动作、情绪、注意和记忆方面的发育受到一定影响。要给予患儿身体上的接触,如搂抱、抚摸等,要有适当的环境刺激,如床周边环境(颜色、声音等)。

2.用药指导 注意不可使用甲紫、红汞等有颜色的药物涂擦脐部,因为药物的颜色可影响脐部的观察也不要用松花粉、爽身粉等粉状药物,因粉状异物的刺激可引起脐部慢性炎症而形成肉芽肿,不易愈合。

3.疾病指导

(1)在脐残端脱落前后,要勤换尿布,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排泄物污染。每天可用75%乙醇溶液涂擦脐残端和周围2~3次。擦时从脐根部呈螺旋动作向四周擦拭,不可来回擦拭,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根部,再盖上消毒纱布,并将纱布固定好。

(2)如果有结痂形成,涂擦乙醇时应将结痂掀起,从内向外涂擦,才能真正起到消毒的作用。

(3)每天要观察脐部,若脐部有雌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表示感染加重,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如果形成脓肿者,需及时切开引流换药。

四、出院健康指导

1.教育家长掌握新生儿脐知护理正确操作,不用脐粉,避免异物刺激,形成脐部肉芽肿。清洗脐部可用3%过氧化氢、2%碘酊或75%乙醇溶液消毒处理,每日2~3次,仅消毒表面是不够的,必须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有创面时应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2.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大小便污染,最好使用吸水、透气性能好的消毒尿布,孩子哭闹时要检査尿布有无潮湿,及时更换。

3.洗澡时,注意不要洗湿脐部,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签吸干脐窝水,并用75%乙醇溶液消毒,保持局部干燥。

4.若发现脐部有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应及时来医院就诊。

5.监测患儿体温、精神状态、吃奶、体重及各种反射等,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第四节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bw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