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监控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4-06-21 17: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我监控研究综述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研究概念

(一)定义的提出

1972年由M.Snyder博士提出,他认为自我监控是一个人在自我表现方面的心理结构,是由社会适应性的情境线索引导的个体对自己进行的自我观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功能。

(二)理论的发展

1984,Lennox&Wlofe认为,自我监控是指对个体对他人表达性行为的敏感性和调节自我表现的能力。

1996,J.Sanz等认为,自我监控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对自己表现出的形象进行观察、调整和控制的程度。

1998,S.P.Robbins认为,自我监控就是指个体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而调整自己行为的一种能力。

点评: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无论从心理学、管理学还是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定义,自我监控的本质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调控,反映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

二、国外对自我监控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

(一)言语的自我指导理论

最早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在关于言语思维发展的研究中提出来的。其主要观点是:第一,认为儿童言语思维的发展需经历“社会言语、自我中心言语和内容言语”三个阶段。第二,强调言语对行为的指导功能。第三,个体这种言语自我指导能力是通过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七十年代以来,一些心理学家纷纷采用言语自我指导理论及其原理来解释、研究学习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行为和制定有关的教学、训练程序。

Meiehenbaum(1977)根据言语自我指导原理提出了一套培养学习困难学生自控学习能力的训练程序。

palineesor和Brown(1984)在言语自我指导理论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阅读理解教学程序,让学生互相充当用言语口头指导对方进行阅读的教师角色来获取和提高阅读理解监控能力。

Rohrkemper等人(1986)将内部言语依据指导的对象分为自我指向型(self- involvedtype)和任务指向型(task-involvedtype)。

(二)自我监控学习的操作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实际上就是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创立的关于行为的操作主义理论在自我监控学习问题上的具体表现或延伸。

该理论认为自我监控学习是人类一种最重要的操作性行为。这种行为的原因并不是个体的“自我”,而是由个体过去和将来环境中的刺激来决定。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一套“刺激—行为—结果—强化”的程序来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行为。

三位心理学家(F.C.MaceP.J.Belfiore and M·C.Shea)进一步研究了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过程,认为它由三个部分组成:自我监察、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

Maeetal&Kratoehwill(1988)指出,所谓自我监察是指学生针对自已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定行为。

Maeeetal(1959)指出,所谓自我指导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所采取的诱发那些导致自已趋向强化目标的学习行为的一种行为,通常所说的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安排合适的学习环境等都属于这种行为。

Maeeetal(1989)指出,所谓自我强化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所采取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通过维持或减退学生的其他行为来促进或保证学生达到强化目标。

(三)自我监控学习的现象学观点

与操作主义理论重视外部刺激与强化的观点截然相反,自我监控学习的现象学 观点十分重视从心理机制和内部影响因素来探讨和研究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问题。

这一理论认为,个体总是依据他对自己的个人特征、能力等各方面的自我体验和自我知觉来对外界现实作出反应的。这些自我体验和自我知觉的总和通常叫做自我概念。

Rogors(1951)认为,自我概念有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分,每个人都有使理想自我得以实现和改善的基本趋向和追求,这种基本趋向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它是个人乃至人类发展的基本动机。

MeCombs(1989)根据研究将自我概念划分为整体和具体领域两种模式。(global and domain-specifie forms)。

(四)自我监控学习的自主意志理论

这一理论也是从心理机制和内部影响因素来探讨和研究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 问题。不过,这种自主意志理论与现象学观点在关于影响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自我” 的看法上存在着差别。现象学观点更多强调的是自我作为客体的一面,是活动的对象和内容,而自主意志理论更多强调的是自我作为主体的一面,是活动的执行者。

J.Kuhl(1984)分析了人类自我监控行为的动机。他认为人类自我监控行为的动机有一般水平与特殊水平之分。

Corno(1986)在总结Kuhl等人有关这方面研究及结论的基础上,认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过程可分为自我监控的隐密过程和自我监控的外显过程。

(五)自我监控学习的社会认知理论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A.Ban-dura,1985),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影响并决定行为发生的、个体通过社会认知形成的主观期望有两种,即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

Steehle和Kplam(1980)所指出,儿童正是在人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一边进行自己的行为,一边观察和留心别人对他的行为的反应,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

和社会性线索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

Sehunk(1989)总结了许多通过教学生对其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来促进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程序和训练计划。

(六)自我监控学习的认知建构理论

Marku(1977)考察T具有不同自我图式(self一schema)的三组被试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对有关信息的选择接收、判断速度、使用广度等。根据研究结果,他认为,个体关于自我的认知概括构成了他的自我图式。

Flavell(1976)将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活动称做元认知(Metaeognition),并对其进行T大量研究。他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两大部分。

Paris和Byrnes(1989)根据有关研究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科学家”,在学习活动中都能不断形成有关自我监控学习的“理论”。

三、我国对自我监控的研究情况

(一)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结构、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1、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结构

董奇、周勇(1995)以 266 名 10-1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对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结构进行研究,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将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划分为学习活动前、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后三个方面共八个维度。

2、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发展

傅金芝、符明弘( 2006)在董奇、周勇研究的基础上,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中小学生为被试,进一步验证中小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逐渐增加,但发展速度有所不同,从初中到高中总体上增加幅度较大,具体到各维度上,增加速度也不同。

3、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赵清明 、左银舫(2000)关于轻度弱智学生的智力、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学习适应性障碍的调查研究。

易晓明(2002)通过比较学习优秀和学习成绩不良两类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发现。

罗丽芳、连榕(2002)对115名学业中等生和108名学习优良生的自我监控与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王震、王双维等(2004)对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进行研究。

点评:以上研究都证明了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在学生学习中占重要地位。但对不同学科而言,由于学科本身的性质、内容、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自我监控的要求有差别,因此自我监控对不同学科成绩的影响程度不同。

(二)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董奇(1995)等人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条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培养的原则:即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寓于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沈强(2000)提出8W培养模式: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即解决为什么学(why)、学什么(what)、怎样学(how)、学得怎样(how)、为什么做(why)、做什么(what)、怎样做(how)、做得怎样(how)的问题。

点评:上述是研究者们对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所做的理论思考。

第二部分 教学案例

四、教学案例:《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一)本论文由上海师范大学的祝春兰博士撰写。

(二)本论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因素。 1、成就动机、测验知情性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

2、任务紧迫性、重要性认知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 3、认知风格、信息呈现方式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

(三)本论文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具体概述如下。

1、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多种技巧与策略,发现网络学习自我监控是个多维结构,包括认知自我监控(6个项目),意志自我监控(12 个项目),策略自我监控(15 个项目)和情绪自我监控(7 个项目)共 4 个维度。

2、在量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多种心理测量理论和技术,对量表的质量同时进行分析和检验,提高了量表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公正性,这为量表的编制提供了一个方法上的有益尝试。

3、采用网络在线研究的方式:考察被试在真实网络情境中学习的自我监控情况。

(四)本文采用心理测量理论中编制量表的方法与技术,编制了具有较高质量的网络学习自我监控量表。

1、提出了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心理结构模型。 2、编制高质量的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测量工具。 3、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进行在线研究。

4、为网络学习平台的研究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

第三部分 技术支撑平台简介

五、云服务的使用

云计算是当前一个热门的技术名词,云计算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甚至会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正因为如此,很多大型企业都在研究云计算技术和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亚马逊、谷歌、微软、戴尔、IBM等IT 国际巨头以及百度、阿里、著云台等国内业界都在其中。

目前,按照云服务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一)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用户通过访问浏览器或者客户端即可读写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数据。

例如微软推出的windows server 2012。

(二)附着服务(Attached services),在某些应用的基础上,提供云端操作的服务,而这些服务是为了增强和丰富了该应用的内涵性。

例如在线文档服务,有百度文库、豆丁文库、道客巴巴等。

(三)云平台(Cloud platforms),云平台提供基于“云”的服务,供用户创建应用时采用。云平台的直接用户是开发者,而不是最终用户。

例如百度云、盛大云、阿里云、新浪云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bi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