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16 08: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单元 神话与传说
1 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 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
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介绍《山海经》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山海经》的了解,如果学生说的不全,老师出示资料补充。】 2、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3、认读生字
①出示生字“壤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②比较字形:壤 嚷 攘 4、理解词语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哀求——苦苦请求。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斥逐——排斥,驱逐。 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拯救——挽救;救济。滚烫——滚热。 遗志——死者生前的志愿。后多指生前没有实现的志愿。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难。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根据学生的要求理解词语,注意不要孤立得解释,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三、再读课文,加深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的读一读。 四、积累词语,布置作业
1、让学生找找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卡上。 2、作业:通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课件)
一片汪洋 苦苦哀求 斥逐洪水 毫不理会 悲惨遭遇 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 成千上万 挖渠开山 四处横溢 泛滥成灾 不畏艰险 汗流浃背 毫不在乎 冬去春来 欢呼雀跃 兴奋不已 天寒地冻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1、自学提示(课件)。 默读课文,思考:
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出批注。 ③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学习小组指导。】 2、交流体会。
●交流一:鲧禹治水的理由
(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的哀求天帝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鲧禹父子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① 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播放洪水的资料片。 ② 理解“哀求”“祈求”的含义,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③ 读出人们的苦难。
●交流二:鲧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课文的3—4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息壤”是怎样宝物,神奇在什么地方?
③天帝为什么要大发雷霆?你对天帝有什么看法? ④ 你怎么评价鲧?
【对于鲧的评价,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既要看到他的善良,不惧危险,又要看到他投机取巧的错误。】 ●交流三: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5-10自然段。
②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禹治理洪水过程的?
(板书: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程——治洪后) ③依据描写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最感动的地方。 a治洪前:
句子: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
【抓住“走遍”“摸清”“引洪水入大海”等词语,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有头脑。】 b治水开始:: 句子: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
【体会“亲自”一词,说明大禹以身作则,不畏艰难,才赢得人们的相应,因此也感动了神龟和应龙。】 c治水过程:
A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以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B参考资料:三过家门而不入
C指导朗读,读出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d治水后:
句子: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由南到北”“由东到西”说明大禹带领人们治水的地域广。“十三年”说明治理水灾的时间长,从“终于”一词可以看出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的不易,多么艰辛。】
D,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④小结: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尤其可贵的是,大禹在治水中积极组织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是伟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灾难。
●交流四:讨论鲧禹治水的共同精神。
(善良,同情人们的遭遇,都有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决心。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有勇敢、奉献的崇高的精神。)
三、拓展升华
1、你想对鲧禹父子说点什么?
2、总结:这个传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
的民族精神。
第三课时
一、领悟写法 1、引言: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主要特点。那么课文中哪些情节使你感受到是离奇的想象?
2、交流。
(让学生抓住主要情节谈出感受,例如: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出事”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
3、小结:
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他们奇特想像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二、讲述故事。
分小组进行讲故事比赛。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讲好故事,然后学生自己练习,在小组推荐代表讲述,注意讲述后的评价与鼓励。】 三、课外作业
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鲧王治水》《禹王锁蛟》《三过家门》的故事。 板书设计:
1 鲧禹治水
鲧 偷宝物
治水前: 走遍 摸清 禹 治水开始 : 亲自 率领
治水过程:大山横当 烈日当空 毒虫猛兽 天寒地冻
治水后: 安定幸福
勤劳 智慧 勇敢 奉献 坚毅不屈 万众一心
2 大卫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卫爱国、勇敢和机智的英雄形象。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4、帮助学生会认“轴、赋、税、脯、唬”5个字,学会“铜、嫁、卵、脯”4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胸脯”等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句,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阅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了解以色列。
①让学生说说对以色列的了解,可以谈历史、民族、宗教等问题。 ②参考资料: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
他们在经历了两千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终于回到了故土,重建了自己的家园——以色列国。
以色列位于中东大陆交界上,西面滨临地中海,北接黎巴嫩、叙利亚,东邻约旦,南出红海且与埃及边境接壤,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之要冲,是个南北长约470公里、地形呈狭长型的国家。
以色列国土面积虽不大,自然景观却极富变化,拥有了只有一整个大洲才可能出现的各种地形。有森林覆盖的高地,也有丰饶的绿谷;有多山的沙漠,也有海岸平原;有属亚热带的约旦山谷,更有地球表面的最低点──死海。
以色列人口大多集中于北部及中部地区。西面沿海平原是以特拉维夫及海法为主要城市,东面的山谷地带有约旦河所连接的加利利海及死海,而座落中部群山地带的有加利利山、撒马利亚、犹太和耶路撒冷。除此之外,还有矗立于东北部的哥兰高地和黑门山,以及占全国极大块面积而位在南部的旷野和阿拉伯谷地等。 2、介绍《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一部文学遗产”,它是犹太民族对人类文化的第一个重大贡献;它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它已渗透于欧洲音乐、艺术和文学等各个文化领域之中;它的箴言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经典著作之一。
荷兰后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亨德里克*房龙为美国少年了解《圣经》知识撰写一部通俗读物《圣经的故事》,他简明扼要地解答了《圣经》是怎样的一部书,包含哪些内容,作者是谁,成书何时。他以简洁、优美的文笔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犹太人的历史画卷。纷繁的历史人物、争夺领地的频频征战经他一番梳理,变得清晰可读。深奥的教义,复杂的戒律,在他的笔下,变得浅显易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根据《圣经故事》改写的课文《大卫》。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导言:故事发生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个牧羊少年叫大卫。那么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请同学们认真读这篇课文。
2、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的是什么事?画出生字,读准字音,想想怎么记住它们;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新词,并相互交流。
3、学习检测:
①认读生字,并组词。
轴 赋 税 脯 唬 ②理解词语。
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地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指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猛。 赋税——旧时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瑟瑟发抖——形容颤抖。
大惊失色——失色,脸色变得苍白,失去本色。形容极为惊恐的状态。 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逃跑。 ③朗读课文。
【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注意纠错和评价,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一名叫大卫的牧羊少年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的紧急关头,大卫拿弹弓和卵石杀死了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大卫成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以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并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介绍大卫是一位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的少年。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讲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到以色列的军营叫阵,大卫向扫罗王请求出去交战。大卫拿弹弓和鹅卵石杀死了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讲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对于学生的发言,不要统一答案,基本观点正确就可以。】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 、结合课后练习4,让学生抄写喜欢的词语。 2、写课后生字“铜、嫁、卵、脯”
【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然后说说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若有必要教师可以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聪明机智 正直勇敢 长途跋涉 气势汹汹 万夫不当之勇 瑟瑟发抖
毫不在意 毫不畏惧 大惊失色 仓皇逃窜 乘胜追击 精明能干 飘荡 铠甲 赋税 披戴 胸脯 吓唬 诺言
2、回顾课文内容。 二、感悟理解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交代了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 (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热爱生活)
2、课文是怎么写大卫生活的美好?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3、说一说第2自然段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仿写句子。
琴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思考:
①从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正在阅读: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1-16
站房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监理细则04-10
高墩翻模施工专项方案07-03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写作范例12-10
(颜)文言文实词(教案)11-11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第九章习题答案10-11
(物理试卷合集)安徽省蚌埠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06-30
杨姓蛇宝宝取名大全05-29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2套)含答案110-04
《还愿》观后感12-1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语文
- 下册
- 教案
-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