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内容概述

更新时间:2024-02-19 04:1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堂课作为第一课时,也是本单元第一篇说明文。设计的重点放在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基础上理清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明确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上课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情景导入——整体感知——合作式解读——写作拓展”四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上完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既掌握了很多说明文知识,又领略了本文丰富有趣的语言。 以下为课堂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同学们,常言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当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将苏州园林凝化为一幅古朴优美、自然典雅的水墨画,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风姿。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来领略它的艺术风采。(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首先,我们来一睹苏州园林的风姿。(出示苏州园林图片,教师解说)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以景取胜,景因园异,小中见大,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简直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 师:这样迷人的景观,叶老是怎样运用文字展现出来的呢?。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本节课,我们将从写作角度出发,深入阅读,揣摩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点文章结构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 请大家用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屏幕提示 1. 找出表述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的句子 (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师:文章的主旨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就像三军的总司令,它将统帅和制约着各段甚至各句的内容。

2. 苏州园林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或首括句)。勾画关键语句,并作批注)(5分钟后)

师:相信大家已经读完了课文,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师:很好!请大家齐读一下。生:(齐读) 师:那么,苏州园林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建筑不讲究对称;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自然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花墙和廊子讲究层次;每一个角落都注重图画美;门窗注重图案美;极少使用彩绘。

师:作者就是从这七个方面展开说明,突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大屏幕展示):

(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师:以小组为单位,依据首括句,合作探究文章的思路。(屏幕显示)

(1) 文章第3、4、5、6段的顺序能否颠倒?(补充一点,从布局到配合;映衬到层次,这

样的顺序符合游览者观察的顺序,由浅入深,由大到小)

(2第2段的四个”讲究”能颠倒吗?第四段中的“假山”跟“池沼”的顺序能否互换?

(3)文章的7、8、9段能否调到第3段之前?(文章的第2段跟3、4、5、6段衔接紧密,是总分关系。而7、8、9段的内容是介绍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及“色彩的搭配美”。这样安排,由主到次,条理清晰。)

(4)第2段能约束第7、8、9段吗?

(5)文章第7、8、9段的顺序能否互调?(交流理清顺序---整体-局部-细处 主次)

(6)全文的总体结构是如何安排的?(小组讨论交流文章结构总分,感悟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归纳的很好,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结构文章时,不是随心所欲安排段落,而是从游览者的角度出发,按观察顺序一一写来,这显示出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我们读过的文章中有好多里面都有首括段或首括句,它们是作者精心打造的句子,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内容,制约着以后各段的顺序。为了印证我们学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梁衡的

《晋祠》,勾画出文章的主旨句、首括句。重点探讨文章二、三、四、五段,并简单总结。1:文章的第二段是一个首括段,“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以后各段就是按山、树、水的顺序来写的。2:文章第四段写的是“树”,这段文字紧扣了“古老”“苍劲”这两个关键词,并且在顺序上先写“古老”再写“苍劲”。3:第五段的首括句是第一句“这里的水多、清、静、柔”。这一段的顺序也是按这四个词的顺序来写的。可见文章的结构都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非常严谨。

师生归纳总结:读文章找主线, 理清思路是关键。主旨句是文眼, 所有段落归它管。首括句、首括段,布局谋篇太重要。

(三)辨析说明方法

师:生活中不但要发现美,还要善于表现美。叶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用他的生花妙笔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展现出来,让我们如临其境,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那副画面(请结合课文内容,抓住某个画面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解说。))(5分钟后,生讲生评师补充。评价:1、抓住了事物什么特点;2、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哪些语言准确。

师:我们同学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已经掌握了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谁能说一下阅读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说明文阅读思路与方法”:1、抓住特点2、理清顺序 3、辨析方法 4、揣摩语言 ---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中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四)写作拓展

师:同学们,苏州园林以它的图画美折服了中外游客。其实,美是无处不在的。(校园图片)师:这些照片熟悉吗?师:请你在这些图片的提示下,说一段话,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至少2种说明方法,用恰当的语言准确介绍。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抓住了学校的特点,用恰当方法准确介绍。时间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儿,回去以后,可以将它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配合 映衬 主总

布局

图案

我感觉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的持续兴趣提供可能。学生所面对的不再是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学习,不再是死板地了解每一段的说明内容,而好似一群游览的诗人在美丽如画的园林中漫步,不仅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锤炼了语言,而且使他们在实际的阅读与写作中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目标。

1.这堂课流程比较流畅,目标突出,各环节紧凑,环环相扣,语言精练到位。重点、难点都放在让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上。

2.分析文章结构顺序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里的重点词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比较详尽、到位。分析四个“讲究”时,给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课外语段《晋祠》拓展练习,深入理解,学生学有所得。

但这堂课也有遗憾之处:写作拓展环节,目的是结合学校图片和课文的写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有效训练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但是,给学生想和说的时间不够充分,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个环节。

通过反思,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营造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放飞自由心灵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敢于表达的能力。教师应当更多关注“你是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谈谈你的看法”等等,使学生能够尽情地“自由参与”。教师要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善于适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中的疑问,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求疑精神。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疑问的讨论研究,最终获得提高,“有疑者却要无疑,则此方是长进”。 同时,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应用恰当的形式,引导学生把自己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中积极倡导一种敢于争论、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精神。

篇二:苏州园林形成的原因

苏州园林形成的原因 苏州是一座园林城市。如果从春秋后期吴王建造离宫别苑算起,苏州园林的历史已长达二千五百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造园活动持续不断,以明清两代为最盛,及至清末,苏州城内外还有大小园林二百五十多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政府对部分园林进行抢修、维护,并向公众开放。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这样评价:“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十一至十九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第一节 苏州园林史概述

江南水乡,本为荆蛮之地,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就出现了最早的园林,文献可追溯的年代,即从公元前585年吴王寿梦立国,至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在这一百多年里,寿梦、阖闾、夫差都建造了相当数量的苑囿。就从那时起,造园活动在苏州成为风气。即使是地方行政长官,只要时局稳定,经济充裕,往往也要在衙署内堆山掘池,栽花植树,还建造园墅,修缮名胜,努力开辟休闲游乐的环境。如在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修水利时开挖山塘河,便利了到虎丘的游览;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三代都“好治林圃”,“颇以园池花木为意”;宋代,苏舜钦在孙承祐别馆的遗址上构筑沧浪亭。这种风俗历经千年延续不断,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高潮,黄省曾《吴风录》就说:“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阴洞,至诸贵占据名岛,以凿琢而嵌空妙绝,珍花异木,错映阑圃,虽闾阎下户亦饰小小盆岛为玩。”抗战前,童寯来苏州作园林调查,当时虽然国势衰退,经济萎缩,苏州少有人家再大兴土木,但著名的园林仍有十七座,“而私人宅第之附有园亭者,盖比比皆是矣”(《江南园林志》)。

一、先秦时期

春秋后期,吴王皆好苑囿,寿梦、阖闾、夫差都在城内和郊外的山水之间,大兴苑囿,如夏驾湖、长洲苑、华林园、梧桐园、吴宫后园、姑苏台、馆娃宫、流杯亭等,都是当时著名的苑囿。吴国贵族秋冬居城,春夏居山,田猎游赏,行乐歌舞,蓄养珍禽异兽,极尽享乐之能事。据《吴地记》记载,夏驾湖是吴国最早的苑囿,为“寿梦盛夏乘驾纳凉之处,凿湖池,置苑囿”。姑苏台则以豪奢繁华

著称于史,童寯《江南园林志》说:“楚灵王之章华台,吴王夫差之姑苏台,假文王灵台之名,开后世苑囿之渐。非用以观象,而用以宴乐。”《述异记》记道:“吴王夫差筑姑苏之台,三年乃成,周旋诘曲,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妓数千人,上别立春宵宫,为作长夜之饮。造千石酒锺。夫差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舟中盛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吴王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铜沟玉槛,宫之楹槛,皆珠玉饰之。”可见其规模之宏伟、建筑之华丽。吴越争霸,夫差亡国,高台巨榭毁于兵燹,但也有遗址留存,如灵岩山上的响屟廊、琴台等,可能就是当时苑囿的一部分;再如虎丘,为吴王离宫之一,相传阖闾葬于剑池之下,绝岩深壑,茂林幽篁,有千人石、试剑石等遗迹。

春秋战国时期,苏州已有第宅园林的记载,如仲雍第十六世孙武真第宅,园中植树栽花,并筑池沼,意在招引凤凰翔集。由此推论,当时园景已相当可观。武真宅至清初重修,名为凤池园。这一期间,见于记载的,尚有伍子胥宅、孙武子宅等。第宅园林与帝王苑囿大不相同,在满足私人起居生活的前提下,主人在自己宅院中寻求自然山水之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兼具起居和游赏功能的园林创作,运应而生。第宅园林逐渐发展,特别是经过魏晋南北朝社会文化的嬗变,才产生了苏州园林特有的文化含义。

拙政园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六朝时期,中原战乱频仍,北方士族大批南迁,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由于人们对老庄哲学的再认识,玄学的返璞归真思想、佛家的出世思想也盛行一时,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在这种时代思潮主导下,隐逸思想一时大炽,隐逸者既要获得山林之乐,又要不影响物质生活享受,于是便在城市中营造山林,在城市中亲近大自然。另一方面,庄园经济产业,也是六朝士族大家的主要经济形态。苏州在六朝时期出现了山水、建筑、花木俱全的第宅园林和山庄园林,标志着“文人写意山水园”的萌芽。当时最著名的是顾辟疆园,以文人士大夫的意趣为主体,在池馆泉石之间,创造了精致深远、意蕴丰富的景观。王珣、王珉兄弟在虎丘依山筑别业,颇有阴柔幽丽、清雅恬淡之致。据《宋书·戴颙传》记载,戴颙“乃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可见此园自然淡泊,不尚豪丽,为园主的移情之所。六朝时期的园林虽已尽废,但其所产生的文化精神,却成为苏州园林永恒的主题。可以这样说,苏州“文人写意山水园”的艺术体系发端于六朝。

由于梁武帝弘扬佛法,江南佛教兴盛,寺院林立,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少寺院多园林景观,如建于吴赤乌年间的通玄寺,寺中有园,唐人韦应物往游,有诗曰:“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绿阴生昼寂,孤花表春余。”(《游开元精舍》)又盘门内开元寺,“此寺多太湖石,有峰峦奇状者”(李绅《开元寺石诗序》)。此外,如承天寺、瑞光禅院、永定寺、云岩寺、天峰院、秀峰寺、光福寺及昆山慧聚寺、常熟兴福寺等,不但是著名的寺院,而且都具花木泉石之胜。寺院园林具有公共园林性质,供庶民百姓进香游览。

三、五代两宋时期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苏州经济的发展。唐大历十三年(778),苏州升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农桑丰稔,商业兴盛,成为全国的财赋重地,为造园活动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论,被运用于造园,诗画入园,诗画与园景相互融合的艺术手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当时园林楼阁建筑趋于精致,庭院以花木茂盛为胜,并将太湖石运用于造园。至五代,“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归有光《沧浪亭记》)。钱氏祖孙三代及其部属,极好造园,曾建园林多处。如广陵王钱元璙之南园,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说:“酾流以为沼,积土以为山,岛屿峰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名品甚多,比及积岁,皆为合抱。亭宇台榭,值景而造,所谓三阁八亭二台,?龟首??旋螺?之类,名载《图经》。”宋人王禹偁有诗曰:“天子优贤是有唐,鉴湖恩赐贺知章。他年我若功成去,乞取南园作醉乡。”从诗人的艳羡赞叹中,可以想象南园的迷人胜景。又如钱元璙子钱文奉之东庄,经营三十年,极园池之胜,奇卉异木,皆成合抱;累土为山,亦成岩谷。钱元璙子钱文恽之金谷园,高岗清池,茂林珍木,为一时胜境。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也大造园池,崇阜广水,杂花修竹,颇具山林野趣。

两宋时,江南经济发达,市井繁华。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奏立州学于南园一隅,“高木清流,交荫环酾”,为苏州书院园林的首创。至于衙署园林,则每年春天修葺一新,纵民游赏。庆历间,苏舜钦贬谪至苏州,构沧浪亭以居。宣和间,徽宗赵佶在江南组织“花石纲”,令苏州朱勔设应奉局,搜罗奇花异草和湖石名峰。“花石纲”客观上也推动了苏州的造园活动。宋代苏州的花木栽培十分兴盛,执掌“花石纲”的朱勔不仅建有面积广袤的同乐园,还在另一座养植园里栽植名贵牡丹数千株。范成大在归隐苏州之后,完成了《梅谱》《范村菊谱》等名著。这一时期,苏州的著名园林有苏舜钦的沧浪亭、朱长文的乐圃、范成大的石

湖别墅、蒋堂的隐圃、史正志的万卷堂、梅宣义的五亩园以及红梅阁、藏春园等。-

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苏州出现了“标题园”,即以园名表明主人的思想意识,“宋代起,园林与文人写意画关系密切,写意画是绘画的文学化,写意园是园林的文学化”,举例有沧浪亭、隐圃、小隐堂、渔隐、乐圃等。

四、元明清时期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知识分子多借笔墨抒发内心的悲愤,于是文人画更加超然物外,以写胸中逸气。萌芽于六朝、起始于宋代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影响了皇家园林和寺院园林。苏州文人有目的地参与园林的设计,创造具有意境的自然山水园林,使苏州园林的艺术手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林,有吴县光福徐达佐的耕渔轩,扶疏之林,葱茜之圃,映带前后,倪云林为绘《耕渔图》;有顾仲瑛的玉山草堂,在昆山正仪,亭馆凡二十四处,张大纯《姑苏采风类记》称其“园池亭榭、宾朋声伎之盛,甲于天下”;有张士诚的锦春园,楼阁泉石之外,更将锦帆泾掘成御苑河,与嫔妃荡舟其间;更有狮子林,石峰玲珑,山峦峻峭,精巧的艺术构思,卓越的叠山技艺,可称文人设计寺院园林的代表作品,也是苏州园林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标志。-

明清两朝,苏州手工业空前繁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清乾隆时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如实状写了“商贾云屯,市廛鳞列,为东南一都会”的景象。这一时期,苏州第宅园林的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从明嘉靖至清乾隆年间,官僚绅士竞相造园,历三百年之久。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精,非别处可以企及。造园活动的普及,培养了专业的造园人才,建筑、假山、园艺、工艺方面的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其中苏州香山帮匠人更是驰誉全国。在明代已有专门垒石叠山、种花植树的工匠,称“山子”和“花园子”,名家有张南阳、周秉忠、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他们遗存的作品,成为古典园林、古典建筑的范例。在大规模的造园实践中,文人画家也大显身手,纷纷参与筹划造园。吴门画派文人画家的参与,不但用绘画理论指导和总结造园实践,使苏州园林形成特殊的风格,并且作了理论的归纳。如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等著作,标志着苏州“文人写意山水园”艺术体系的成熟。《园冶》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等观点,是我国艺术史上第一次对园林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造园艺术理论的著书立说,流播广远,对后世影响甚大。苏

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和造园技术,终于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出现了拙政园、艺圃、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耦园、怡园、退思园等一批优秀作品,它们是中国园林的瑰宝。

篇三:苏州园林教案

基础教案 No.24

基础教案No.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bb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