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华阴抽黄灌区抗旱规划

更新时间:2023-09-25 18: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渭南市华阴抽黄灌区抗旱规划

渭南市华阴抽黄管理局

二OO九年三月

综合说明

灌区概况:华阴抽黄(I)灌溉工程是以黄河为水源的大(二)型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取水方式为无坝式引水。渠首位于黄河小北干流中段西岸,黄淤58#、59#断面之间。地貌类型分塬区和滩地两大类,大部分属渭北黄土台塬区。西北塬面海拔高程635m,东南滩地349m。灌区包括合阳、澄城、大荔、蒲城四县十三个乡(镇)的146.1万亩土地。设施总面积102万亩,有效面积83.7万亩。渠首设计引水能力40m3/s,加大引水能力60 m3/s。枢纽工程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该工程于1975年8月动工,1979年10月相继建成受益,1988年塬上系统竣工验收(滩区工程除外),交付使用。共建成各级抽水站28座,安装机组133台,总装机容量11.86万kw,最多九级抽水,累计扬程331.7m,加权平均扬程214.75m。布设干支渠51条,总长351km;斗渠389条,总长608km;分引渠4328,总长1755km;配套各类渠系建筑物9776座。

1980年度冬灌以来,渠首累计引水32.08亿m3,斗口15亿m3 ,灌溉农田1860万亩次,改善了灌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了城乡3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推动了灌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严重制约抗旱灌溉发展的问题,如灌区工程设施及机电设备的老化失修,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不健全,抗旱服务队建设及运行不规范等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抗旱灌溉管理。因此,加强抗旱管理,提高灌区综合抗旱减灾能力,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本次规划主要针对当前抗旱工作的迫切需要,结合防汛抗旱指挥部

1

门抗旱减灾职能,着重就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抗旱指挥调度系统、抗旱减灾保障体系等方面内容进行规划,总投资93420万元。

1灌区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1.1.1地形地貌

华阴抽黄灌区东西宽39km,南北长57km,总土地区面积146.1万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在349m~635m之间。地貌类型主要属渭北黄土塬区,分黄河滩地和黄土塬区两大类型。滩地平坦,间有洼地,塬区开阔,土层深厚,但沟壑切割,比较破碎。 1.1.2 气象和降雨

灌区属大陆型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温度13.1℃ ,年最高温度40.8℃,最低温度-18.5℃,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力8级,无霜期200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500mm,干旱天数200天,最大冻土深度0.5m。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42mm,7、8、9三个月约占全年总雨量的60%以上。

1.1.3水文、泥沙

根据黄河龙门水文站观测统计资料,龙门站1919年~1995年平均径流量为319亿m3,来沙总量为9.95亿t,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1.19kg/m3,汛期含沙量为46.6kg/m3,实测最大含沙量为933kg/ m3,最小为6.24kg/m3。又据1981年~1995年资料统计,龙门站年平均来水总量为260.0亿m3,其中汛期来水量为153.0亿m3,非汛期来水143.0亿m3;年来沙总量为4.87亿t,年平均含沙量为17.3kg/ m3,汛期来沙量为4.07亿t,含沙量为26.6kg/m3,非汛期为0.8亿t,含沙量为6.22kg/m3。在灌溉季节,黄河龙门站悬移质泥沙多年平均中值粒径在0.042~0.071mm

2

之间,以0.058~0.071为最多。另外,黄河泥沙多为石英石、长石、角闪石,其布氏硬度在650度以上,且多棱角,泥沙对渠道输水及水泵的运行带来极大危害。

1.1.4地质、土壤

灌区位于渭北黄北黄土塬区,表层土壤属于更新统风积层黄土,颗粒以粉质为主,呈浅黄褐色灰黄色,相对下沉系数都大于0.02以上,属湿陷性黄土。

塬下灌区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塬多为粉质土壤,结构疏松,保水能力差。

1.2社会经济及农业生产状况

华阴抽黄灌区地处渭北旱塬,所辖合阳、澄城、大荔及蒲城四县13个乡镇,总人口46.4万人,农业人口41.7万人。灌区经济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和苹果等粮经作物,是陕西省的主要粮、棉、果生产基地之一。在抽黄工程投入运行以前,灌区作物以小麦、豆类等旱作为主,粮食亩产133kg,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为8:2,复种指数106%。经过三十年来的运行,灌区种植结构得到了较快调整,目前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为6:4,复种指数130%左右,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对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灌区粮食总产 6030万kg,农业总产值91652万元,人均纯收入2321元。

1.3灌区水资源及工程设施现状 1.3.1灌区水资源

灌区属干旱缺雨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仅542mm,地表径流无法利用,地下水埋藏深且储量少,开采利用困难,因此,黄河水是灌区唯一可利用的灌溉水源。据黄河龙门站资料分析,黄河多年平均径流约300

3

亿m3 ,75%保证率情况下来水量好在200多亿m3 以上,灌区多年实际引水量仅2.4亿m3 左右,仅占黄河年来水量1%。

1.3.2土地利用

灌区总土地面积146.1万亩,其中0°~3°的占90%以上。村镇、道路面积26万亩,河道、湖、塘、沟壑占地18.1万亩。工程设施总面积102万亩,竣工面积87.04万亩,现有效面积83.7万亩。

1.3.3工程设施现状

华阴抽黄灌区枢纽工程位于合阳县伏六乡华阴塬下黄河岸边,为无坝引水,按照灌区地形沿总干渠右岸分别设华阴、新民、南乌牛和加西四个二级站抽水上塬(即四个相对独立的灌溉系统)。塬下两个灌排系统中,新民滩排灌工程于1979年输水、排水渠道开工,1981年底区建成排水干沟1条,支渠2条,桥梁、渡槽等建筑物13座,至1982年列为缓建项目,再未安排投资,停止施工,多年来渠道大部分被冲毁,建筑物也遭到破坏。朝邑滩排灌工程列为缓建项目,未动工。后经陕西省政府批准1995年开工建设,1997年建成,受益面积8.01万亩面积。由于田间配套不齐全,可灌面积仅2万亩。

华阴抽黄灌溉工程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是一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由于历史条件、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经过三十余年的灌溉运行,加之抽引高泥沙含量的黄河水,工程设施、机电设备老化失修、破损磨蚀,不堪重负。由于灌区管理局经济拮据,运行中维修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导致灌区抗旱功能减退,灌溉面积萎缩,严重地影响了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到灌区的自我维持和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2 抗旱总体规划

4

2.1规划的必要性

华阴抽黄灌区因受大陆性气候影响,蒸发量显著大于降雨量,且经常出现冬春夏连旱气候特征。由于灌区长期干旱少雨,给城乡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并严重制约了灌区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特别是2008年冬季至2009年春季以来,灌区遭2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粮食生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几率增加,干旱灾害的发生会越加频繁,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更加严重。

面对严峻的干旱情势,当前灌区抗旱减灾工作基础薄弱,抵御旱灾能力不够,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抗旱工作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加强抗旱管理,提高灌区综合抗旱减灾能力,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工作。通过编制和实施抗旱规划,逐步提高灌区抗旱减灾能力和管理水平,主动应对日益严重的干旱灾害,最大可能地减轻旱灾损失,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防御重大干旱灾害的能力,完善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全面抗旱,最大程度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支撑。

5

2.3基本原则

⑴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开展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办规计函[2008]542号)与《抗旱规划工作大纲》要求。

⑵收集相关规划资料《华阴抽黄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等,在抗旱规划中不重复规划。

⑶依据抗旱灌溉的实际情况,规划实施按照2009年~2015年与2015年~2020年两个阶段。

⑷根据华阴抽黄灌区抗旱灌溉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的目标是:发生中度干旱时,灌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遭受大的影响;发生严重干旱时,灌区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4规划内容

本规划重点内容是对已建抗旱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及其田间工程配套;改建、新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购置抗旱设备物资、建设抗旱物资储备库;改建、新建旱情监测站、西习灌溉试验站建设。

3项目规划

3.1旱情监测站建设 3.1.1三情测报监测站

结合灌区实际情况,新建与完善黑池、伏六、路井、西习、高明五个管理站10个雨情、墒情、苗情监测站点及高明配水站、管理局雨情监测站点,共计12个监测站点。各站点在对降水量、土壤含水率进行定期测定的同时,观测作物的生育性状,全程反映旱情对作物影响程度,在全局建立动态综合信息传输网络,保证信息及时传送,使管理局能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各系统旱情信息,给全局灌溉工作决策提供指导依据。估算投资

6

178万元。

3.1.2气象信息监测站

原灌区试验站位于西习站北侧,1983年开始筹建,1985年正式成立,占地面积109.8亩,其中试验田面积90亩,生活区19.8亩,设有气象站一处,机井一眼,水塔一座,试验室及部分仪器、工具。

试验站自成立以来,陆续开展了气象观测、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各类农作物的灌溉及农业引种、品种比较等田间试验项目,为灌区的抗旱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因其测报设施齐全而成为省旱情测报中心的重点测点之一。

随着灌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试验站因多种原因难以维持,1996年,管理局将其并入西习管理站管理,因此大部分仪器设施老化失修,毁损严重。现根据抗旱工作的需要,拟对灌区灌溉试验站予以恢复,编制为正科级单位,拟编16人,正科级1人,灌溉试验岗位5人,旱情、气象测报各1人,财务与资产管理2人,辅助岗位(农工)6人。购置修复相关仪器设备,在正常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按照管理局走农水结合道路的宗旨,建设田间试验示范田块,辅之以合理的投入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用事实引导群众种植优质高效作物,充分发挥其试验、示范、引导作用,并以优质服务指导灌区农业生产。估算投资150万元。

3.1.3地下水监测站

灌区原地下水位观测点13个,观测井均属各村民用井。多年来因民用井废弃填井,已无法观测地下水位情况。现规划在灌区各系统重新打井,建立灌区专业观测井站点19个,其中新民系统4眼,华阴系统3眼,乌牛系统12眼,估算投资240万元。

3.1.4水质监测站

7

新建灌区水质监测站点7个,渠首站1个,华阴、新民、乌牛、加西四个二级站进水闸前各1个,申都退水、加西退水闸前各1个,主要用于监测黄河水源水质能否满足农业灌溉水质要求及退入黄河水质要求。估算投资172万元。

3.2已建抗旱工程维修、改造及其田间工程配套

华阴抽黄灌区属干旱缺水地区,塬区地下水资源比较贫乏,且埋得较深,所以黄河水是解决灌区灌溉问题的唯一水源。经过近三十余年的运行,目前工程设施、机电设备老化严重,大多带病运行;总干渠及塬上各级渠道衬砌脱落变形,过水能力降低,水位抬高,险工险段增多,附属建筑物损坏严重,不能正常使用;塬上各灌溉系统田间工程配套差,维修养护责任不实,灌溉面积萎缩;塬下两滩地排灌系统没有投资配套,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等。这些问题亟需解决,以保证抗旱灌溉效益正常发挥,促进灌区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3.2.1为了解决高含沙黄河水对灌区抽水机组的腐蚀影响,在华阴一级站总干渠东侧新建圆形排沙漏斗5座(直径25米),新建自排沙廊道一组(200米×30米),估算投资2400万元。

3.2.2骨干工程:对总干渠进行拆除改造,重新浇筑;对新民滩和朝邑滩干渠(沟)及支渠(沟)进行规划与建设;对华阴、新民、乌牛、加西四个灌溉系统内部分干、支渠段进行拆除改造,并维修、改造渠系配套建筑物。规划改造总干渠34km,干渠(沟)81 km,支渠(沟)225km,建筑物1388座。估算投资57944万元。

3.3.3田间工程:根据田间配套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依据、设计的总体布置及灌区田间配套工程现状,对塬上四个灌溉系统及塬下两个灌排系统配套不到位或设计不合理的田间工程进行改造和重新规划,共需配套

8

面积35.8万亩,修建和改造斗渠130条,农渠2090条,总长度1150km;修渠道建筑物9345座。估算投资28926万元。

3.3.4新建和改建小高抽

新建和改建小高抽10座,恢复与扩灌灌溉面积1.43万亩。其中新建北建村小高抽1座,扩灌面积900亩;北太村小高抽1座,扩灌面积1000亩;相底小高抽1座,扩灌面积800亩;导基小高抽1座,扩灌面积1700亩;南连小高抽1座,扩灌面积2200亩;西王庄小高抽1座,扩灌面积2400亩;坊镇小高抽1座,扩灌面积3000亩;改建建龙小高抽1座,恢复面积600亩;凤凰岭小高抽1座,恢复面积900亩;井庄小高抽1座,恢复面积800亩。估算投资2000万元。

3.3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3.3.1 改建、新建抗旱服务组织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5个抗旱服务组织,在五个管理站新增成立抗旱服务组织10个,建立抗旱服务组织独立办公场所,制订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和行为规范。合理配置专业人员,提高抗旱管理水平。

新建办公住处5处,办公房屋25间,抗旱物资存储仓库5座,占地面积10亩,购置办公设施及电脑5套,估算投资810万元。

3.3.2抗旱物资购置与储备

根据灌区五个抗旱服务队设备的实际情况,需新增购置抗旱设备120(台)套,估算投资600万元。

4项目投资估算

按照2007年末价格水平对各项规划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进行估算,华阴抽黄灌区2009~2020年抗旱规划预算总投资93420万元,其中:抗旱

9

服务组织建设投资1410万元,旱情监测站投资740万元,已建抗旱工程维修、改造及田间配套投资89270万元,小高抽建设投资2000万元。

5实施抗旱规划的保障措施

为了实现抗旱规划各项目标,必须采取行政、经济、科技、法律等手段,从加强部门协调、拓宽融资渠道、依靠科技支撑、健全法规制度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抗旱规划的顺利实施。

1、要加强领导,确保规划的实施。为保证抗旱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分工明确,逐级落实。

2、采取有效措施,研究落实2009~2015年和2016~2020年两个阶段抗旱规划的实施安排建议,要分轻重缓急重点安排好2009~2015年的建设内容。

3、加大投入,保障抗旱应急设施的建设。要制定详细的财政政策,采取有效的融资方式,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确保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4、调动广大群众参加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创建新的公众参与机制。

5、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人员素质,确保抗旱规划方案的实施。

10

服务组织建设投资1410万元,旱情监测站投资740万元,已建抗旱工程维修、改造及田间配套投资89270万元,小高抽建设投资2000万元。

5实施抗旱规划的保障措施

为了实现抗旱规划各项目标,必须采取行政、经济、科技、法律等手段,从加强部门协调、拓宽融资渠道、依靠科技支撑、健全法规制度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抗旱规划的顺利实施。

1、要加强领导,确保规划的实施。为保证抗旱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分工明确,逐级落实。

2、采取有效措施,研究落实2009~2015年和2016~2020年两个阶段抗旱规划的实施安排建议,要分轻重缓急重点安排好2009~2015年的建设内容。

3、加大投入,保障抗旱应急设施的建设。要制定详细的财政政策,采取有效的融资方式,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确保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4、调动广大群众参加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创建新的公众参与机制。

5、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人员素质,确保抗旱规划方案的实施。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an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