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因特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 作者

更新时间:2023-03-13 12: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上好因特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 作者:江苏 刘超 文章来源:ICT课程网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06/10/11 12:50:48 【字体:小 大】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课 刚刚经历过信息技术新课程的一线教师,在教授新教材,特别是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时,大多会直面这样一个新生问题,即:如何上好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新问题呢?因为比较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或者与网络密切相关的。尽管以前的旧教材中也有类似收发电子邮件、网页制作等内容,但是,限于当时的硬件条件,大部分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只能跟学生“纸上谈兵”,草草收场。可是,如果现在新课程的实施再采用过去的老办法,显然行不通。于是,许多学校花大手笔设立网络教室,纷纷联上“因特网”。学校的愿景是好的,就是希望新世纪新中国的学生不能在信息社会再落后于人。可是实施不久,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就纷纷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

有位教育界的同行对其市内一所重点中学一、二年级的213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上过网的有1683名,其中主要玩游戏的学生占到上网人数的56.3%,其次是聊天。调查显示,72.3%的男生以游戏为上网的主要目的。而女生中有61.7%的爱聊天,19.6%的玩小游戏,而上网查资料和于其他有利于学习为主要目的的不到15%。(以上统计数据引用自《正确认识与引导中学生上网》 周振江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 所以,导致相当一部分“主科”教师、学生家长纷纷视上网为畏途,进而,当他们听说信息技术课也要上网时,更是表示不可接受。面对此种状况,信息技术教师感到“难”。 可是,如果不给学生上网,在“绝网”的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结果又会如何呢?在笔者参加某次教学交流活动中,一些教师就纷纷反映“你不让学生上网他们就吵翻天,大声说话、起哄、喧哗、打红心大战、摔鼠标、凳子突然倒掉、键盘突然掉地上、怪叫声??什么样的情况都有,有些人甚至一节课就坐在那里喊老师开网,搞得其他人上课心不在焉”。面对此种状况,信息技术教师更感到“难”。

如何改变当前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中的这个“两难”现状,就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简要分析一下学生为什么喜欢在课堂上网期间聊天、看电影、玩游戏,更严重一点的,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页这个问题,以便给我们下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些许参考。

武汉大学政治与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咨询心理博士生导师佘双好教授认为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因素既有其自身发展中的生理、心理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原因。 从年龄上看,中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成熟的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易出现思维的片面性。青春期的孩子更偏爱就外界事物的某一点来进行假设,一旦迷恋某种东西,就会难以自拔,这种思维的片面性易使他们的思维走入死胡同。

此外,与当前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育局限性有关,对青少年的教育应是人文、素养、知识共同发展的过程,但现在由于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的教学评估方法,高考选拔人才的形式等原因,中、小学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多侧重于学业,以学生成绩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这种教育方法不但使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和思想压力,也会过早地把孩子的发展方向局限于某一方面。

这里我们不妨也听一听一些学生的心声:适合我们学习的网站极少!除了少数校园教育网站外,没有更好的对学习有直接或间接指导作用的网站!并且总有不健康内容的广告、信息出现,几乎每打开一个网站就有这种东西!

下面,笔者将就此从理论和技术的角度,结合自己与一些同行交流获得的经验以及本人的一些粗浅想法与各位商榷。

归纳一下,目前我们可以从“堵”、“控”、“疏”、“导”等方面入手,以期为学生营造一

个较为和谐的网络环境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一、 堵 何谓“堵”,即需要上网时才开网,一般情况下不开网;有资格上网才开网,否则不开网。打个比方,比如在讲到网页制作的时候,教师限定时间让学生上网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一些素材,这时教师打开网络,当超过一定时间,或者说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找好素材时就暂时断开网络。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网络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学生利用上网时间做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时,在警告无效或超过一定次数的情况下,即可视为该生自动放弃上网资格,由教师通过技术手段让学生暂时“下网”以示警告。 那么,技术上该如何实现呢?

一位同行半开玩笑的说:这简单,网线掐了,交换机也给关了, 看见谁动了,就给他个黑屏,警告下,实在不行就遣送给他班主任,写不少于2000字的检查!

虽为玩笑,但我观察到不少教师确实这样做了,并且效果可以还真“立竿见影”。但这种方法只能管一时之用,或者说并不具有很好的推广性。

其实目前,一般而言,有三种方法可以较好的实现,分别为交换机控制、DNS控制和网关控制。

1、 交换机控制

如果所使用的交换机是可管理的,那么就可以通过控制交换机的连接端口,实时打开或关闭网络连接。具体操作为:先分配给交换机一个IP地址,然后通过在教师机的IE浏览器中输入交换机的IP地址进行登录,验证身份后会出现管理界面,再点击学生机房的级联端口以进入该端口的信息界面,只要把它的“State”(状态)设置为“Disable”即可。当然,如果需要个别控制的话,该交换机必须是可管理的。

2、 DNS控制

信息技术教师们都知道,当我们在地址栏中输入类似“http://www.itedu.cn”时,IE必须首先在网络上找到一台可以将该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计算机,即DNS服务器,如果没有找到,就无法直接通过网站的域名访问站点。所以,只要控制了DNS服务器,也就相当于控制了学生机通向因特网的道路。技术的核心就是将所有学生机的“TCP/IP”属性中的DNS设置为与学生机在同一交换机上的教师机的IP地址,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控制教师机的DNS服务的启停来控制学生机上网的通断了。 3、 网关控制

网关是局域网内外结合的必经之路,只要切断学生机和网关的通信,就能关闭学生通往因特网的大门。目前实现该功能的软件比较多,“NetCut”(网络剪刀手)就是这样一款功能强大的软件,它可以切断局域网内任何一台主机与网关之间的通信,不论是在交换环境还是普通环境。

对于交换机控制,缺点主要是该方法要求交换机是可管理的,并且必须给交换机分配IP,否则不能使用;而对于改变学生机DNS的做法,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当某些学生发现可以通过改变学生机的DNS,绕过教师机的控制时,会很快一传十,十传百,DNS服务器也就行同虚设了;而对于NetCut的使用,简单灵活,既可以全部控制,也可以单独控制,建议大家使用。

二、控

“堵”的方法虽然也能从一定的程度上避免学生滥用网络资源,但是对于课程教学而言,却不能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这从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作品的质量可以清楚地看出。所以,我们可以实行有条件的“堵”,有限制的“堵”,即用技术的手段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上网的范围,即这里将提到的“控”。

通常情况下,我们主要通过使用相关的代理软件来实现。具体为:使每个机房都成一个局域

网,在教师机上安装代理服务器软件来控制学生机上网,让学生机通过教师机才能连接校园服务器进入 Internet。

比较常用的代理软件典型代表为Sygate、WinRouter等。这里以Sygate使用为例,一般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教师机上安装Sygate。

第二步,设置教师机的TCP/IP协议。如将IP设置为192.168.1.100,网关为192.168.1.254,工作组为YZZXA,保证教师机能上网。

第三步,设置Sygate内部网络的网关为192.168.1.222。

第四步,设置学生机。注意学生机的网关为192.168.1.100即教师机的IP地址。DNS改为192.168.1.222,组名为YZZXA,计算机名分别为YZZXA1,YZZXA2??

通过以上设置,教师机就可以对学生机上网进行控制了。此外,通过Sygate的“许可管理命令”,还可以进行黑白名单管理,也就是可以对网站进行地址过滤。如果教师上课只希望学生访问校园网内的专题学习网站,只需将该站点的IP地址填加到“已许可列表”里,然后再钩选“激活已许可列表”即可,这样学生只能进入本校的站点,而不能进入其他网站。 当然关于“控”的其他做法其他教师也做过一定的研究,这里我觉得大路论坛中网名为“良机”的同行的做法也有独到之处。

他对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上网实施如下四级控制:

最高控制方式——采用局域网模拟Internet进行基本教学。 这种方法至少有以下优点:

不需要直接接入国际互联网。在过去课堂仍未能接入Internet的年代,我们一直使用这一方式;既达到了教学基本目标,又有效防止不良信息;速度快;并能解决一些尽管能直接上Internet也难实现的一些教学困难,如FTP。 第二级控制——采用路由器防火墙控制上网 虽然上述方式基本满足教学,但信息滞后。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当浪费教学设备及“校校通”资源。作为互补,当我们需要搜索实时信息,才放开网络,主要用于信息收集。利用这个方式也可以个别授予部分优秀学生访问权。 第三级控制——教学平台控制

我校电脑课室都装有硬件多媒体教学控制平台,当老师讲课时进行屏幕广播,当提问学生时全班看该学生机的操作,当学生练习时教师监视学生屏幕,发现不良行为及时关闭屏幕以示警告。

第四级控制——教学任务控制

每节课都有一些特定的任务,课堂内容充实。学生必须完成并提交作业,保存这些练习作为平时的学业评定依据。

当然,有些教师还是提出自己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常规教学当中,处于\互联网\开通的状态, 似乎不是特别明智的办法。对此,网名为“守望诗意”的同行给我们提供了一 个可行的好办法。即:

1.通常状态下, 学生机不能访问互联网。但是可以访问学校监管下的\可访问列表\中的网站.(节流)

2. 当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互联网直接相关,如讲搜索引擎等内容时, 可暂时性开通互联网. (必要)

3. 学科教学时,教学过程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如让学生上一些网站的话,教师可提前将这些资源网址加到网管控制下的\访问列表\当中,让其可用. (精心)

4. 学生用于研究性学习或辅助学习,有特殊的网址要开通,可向网管申请,经审核开通. (开源)

比如有学生申请开通\太平洋电脑学习网\等学习类网址,可审核后开通.这样,学生可以访问的网站,是经过选择和审核的,是有目的有意义的,是递增的,局面会稳定很多. 三、疏

这里我所提到的疏,其实就是指使用好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教学中来。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如果一个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备课阶段下足了工夫,将一节课的任务设计的虽紧凑但不急促,完全考虑到学生的正常接受能力,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自身作品的创作中,往往这时,学生会无暇顾及什么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抓紧有限的课堂时间上网寻找有用的信息。

此外,通过交流,我发现不少同行也想出了不少其他的好点子。譬如,有的教师在每星期的信息技术课前5分钟让学生推荐一到两个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发现的好网站,科代表定期将这些网站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以上网绿色通道的形式放在校园网上,这样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就方便多了。还有的教师以师生共建校园网为突破口,让学生掌握网页制作技术与应用,建立个人网站、班级网站、专题网站,个人网站具有强烈的个性化,为个人资料收集整理、网上宣传交流、主体探究服务;班级网站具有体现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设立班级网络相册、荣誉榜、学生作品和具有班级特色的栏目;专题网站以学科内容为主题,深入探讨学习、生活中的某一问题,培养一定的探究能力。如此等等,都很好的让学生形成爱网、用网、建网的意识。正可谓“疏之有道,行之有效”。 四、导

以上提到的“堵”、“控”、“疏”似乎都有回避之嫌,都没有去直面学生利用课堂上的上网时间去做一些无聊之事的事实。 由于学生喜欢网络占了绝大多数,并且基本都学会了初步的上网搜索和操作技术,完全禁止学生上网既不科学,又不现实。即使不让他们去网吧,他们总是能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从事网络活动。只有通过积极的引导、认识上的提高以及目前的教育教学活动对网络知识的引进和推广,才能缓解和纠正目前学生中上网玩游戏和QQ聊天的不良倾向。 其次,网络本身的内容也应该调整和充实,多建立一些适合学生学习和娱乐的健康网站,从网络的内容和形式上给以积极的引导和规范。当前有专家指出,中小学网络德育已经是中学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努力掌握现代化技术手段,把网络德育工作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在制度上要求学生不玩游戏,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不定期对学生进行上网健康安全德育知识渗透,教会学生在上网过程中碰到不良信息的时候要冷静思考及时报告,如:碰到不健康的网页怎么办?在QQ上聊天随便公布个人信息的害处?等等,模拟网络情景让学生真正面对事情时能镇静自如、合理处理。

总之,一味的堵绝不是办法,采取“堵”“控”结合,“疏”、“导”并用,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上好网、用好网。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钟甜

(恭城民族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542500)

摘要: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成为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任务驱动”及“主题化探究型”教学模式作一些初步探讨,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点

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创新的、开放的学习模式,因为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能够共享广泛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查找信息、重组信息或者创造新信息。可以说网络使教与学变得更有灵活性、动态性、渗透性和更具有智慧挑战性。学生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在网络的天空中也为教师增添了与受教育者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

(一)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借助网络这个虚拟平台,在网上参与交流学习体会,可以使平时比较内向不敢发言、表现欲较低的同学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地看法,通过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网络教室里,把全班分几个小组,各小组成员的分配采用互补的形式,即按层次的高、中、低来搭配,使学生在上机学习时能互相带动,互帮互学。比如制作电子报刊和演示文稿,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分工,有的要负责统筹,有的要文本输入,有的要负责图片处理等等。然后将各个小组制作的内容进行评比,优秀的作品发布到校园网上,使学生能够快速及时看到自己制作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三)有助于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活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创作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完成一定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是指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网络环境的适时性、交互性使教师实施任务教学,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更加方便、快捷。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水平,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模块,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任务之中。此任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包含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层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并能够通过网络在其他人的协助下完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网页制作一章,我设计了以下任务:制作主题网页“瑶乡文化”、“我是法律宣传员”等,结合恭城瑶乡的桃花节、月柿节,以及各班刚刚举行的“法律知识”主题班会,将信息技术的任务蕴含其中,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上交了很多优秀作品,表现了极高的创造力与设计技巧。

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网络环境下的任务驱动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的作用。在进行画图工具教学时,可以设计诸如节日贺卡、环保宣传画、海报等形式的任务,在进行网页制作教学时,可以设计班级主页、个人主页、环保主页等形式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互辅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互相交流,网络环境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再次,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

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在设计任务是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不能用自己熟悉的某一种方法限制学生的思维,使之僵化。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完成知识的迁移。

最后,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必须给予客观评价。评价是对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总的说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限性,将完成任务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其目标立足于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开发其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 (二)主题化网络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尤其是互联网方面的教学,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应当是在其他学科知识的背景下完成的,这些学科的知识也就是一个个贯穿于互联网教学中的主题,互联网的网络教学也应当是主题化教学。

主题化网络教学的课堂模式有四大步骤:设置情景——提出主题——完成主题——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

1.设置情境: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在互联网教学“用网络做研究——我们的环境”这个互联网主题教学中,首先要提出研究“环境”这个主题的必要性,是人类的活动直接影响到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的环境如泥石流、风沙、沙漠化等。这样,可以将学生引入到要进行研究的主题之中。 2.提出知识主题:提出学生研究主题的作用是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或者研究。提出主题后应当立刻构思完成主题的方法与手段。

3.完成主题:完成主题是主题化网络教学的重要过程,其中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计算机,利用已经提出的方法与手段获得相关的信息。当使用的方法不能达到需要信息的目的时,需要教师引导完成。例如在“搜索网站——用 IE 看世界(广西桂林)”主题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们无法自主学习并使用搜索网站的技巧时,教师可以引导、提示一种可能完成任务的方法或技巧。 第二步是根据信息课的特点,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定认识。例如,“搜索网站——用 IE 看世界(广西桂林)”主题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利用网站搜索引擎找到众多的关于桂林的信息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们分头查寻、共同学习,保留有用的信息,去除无用的信息,得到大致结果。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浏览、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第三步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信息初步形成自己的、初步的学习体会或者研究成果。并且以电子文稿、演示文稿、网页等形式将这种初步成果体现出来。例如在“搜索网站——用 IE 看世界(广西桂林)”主题教学中,学生们看到不同的网页,得到不同的知识点,形成不同的观点,并在不断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完善、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完成这个初步的研究成果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过程正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现代信息技术课中最重要的内容。

第四步是对形成的初步成果进行研讨。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对成果的研讨,或者群组交流、或者班级内交流、或者利用远程交流等方法、手段对初步形成的成果进行合作的研究与讨论。

最后,经过充分的研究、讨论,再根据收集到的新信息,完善自己的成果,形成最终的学习体会或者研究成果。

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观点与成果、修改观点与成果,完成的阶段性的作品并不是主题化教学的结束。学生还得学会展示、推销自己的作品,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对完成的主题进行展示与交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 E-mail将自己的作品发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可以将其做成主页的形式在网上发表;还可以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中与同班同学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展示和交流,使学生有了充分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主题化网络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要通过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是在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形成自己的成果,在成果的展示中获得了成就感。主题化网络教学实质上是建构主义在信息课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化。

主题化网络教学不是凭空出现的,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课堂中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组织、引导、协调,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强调获取信息、过滤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强调学习的全过程和各种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为重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结 语

信息技术毕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教学模式与方法还不成熟,这也为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机会。网络是一项新生事物,与信息技术教学有着必然的联系,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只要能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创新意识、技能和信息素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好模式。学习无止境,创新无止境,信息技术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无止境,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有生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af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