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更新时间:2024-03-08 21: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舆论与舆论监督

李卓钧《新闻理论大纲》

舆论舆论监督

舆论定义:舆论是一定的集合体的内大多数人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大体一致的意见 (舆论是人类社会必然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舆论构成要素:公众、事件(关系的舆论主体切身利益、引起较多关注、新鲜)、意见 舆论的性质:舆论作为公众意见的集合,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应;它以公众 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导 舆论的特性:1、集合性

舆论是大多数人集合意见,而不是某个单个人的意见;舆论这种集合意见

是在个体意见相互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某些代表性的个体意见强烈地启发、制约或者推动集合意见的形成或发生变化

2、倾向性

任何舆论都是针对某一事物所作的评价;这是由于特定的利益和政治、经

济地位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的倾向性,在面对人类共同利益时可以有共同的舆论

3、现实性

舆论是对现实问题的评价;只有当前生活中的矛盾才会更多的给人们带来

利益上的影响,才会成为议论的中心

4、自主性

舆论的主体参与舆论活动,对事件发表看法是完全自觉自愿的 5、公开性

舆论是一种公开表达的意见 舆论的作用:监督、咨询、调节

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可避免的收到舆论的监督和评价;他们的行为都要向舆询;

然后根据舆论的评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

舆论的双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双面性:舆论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公众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因素的制约, 这种集中意志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是正负双 向的,存在质量高下之分,无好坏之别

标准: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结果等

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定义:是指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物和社会现象以及国家公务人

员和一般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监督

舆论监督的地位:1、舆论监督室社会监督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 2、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社会自我调节、解决矛盾) 3、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大多数人的意志决定政治发展方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

新闻事业舆论监督

新闻事业与舆论形成的关系:

舆论形成的条件:1、人们能否获得关于事态和事件的充分的信息

2、人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运用语言和文字来展开争论

与新闻事业相关:1、新闻事业的主要活动内容和基本的功能是向人们传播新闻、提供信息 2、新闻事业是人们表达意见、交换意见的场所 新闻事业对舆论的影响和引导:新闻事业促成舆论的形成,而且还通过反映舆论是自己成为

舆论的代表;同时又对舆论施加影响

具体方式:1、有选择的报道社会上所发生的某些事件,吸引人们的关

注,为形成某种舆论提供依据和材料

2、发表新闻评论或理论文章,阐明某种观点或立场,以影

响和引导舆论

3、发表经过选择的有关人士和群众的谈话、来信,提供多

方面的意见,用群众的观点影响舆论

运用新闻媒介展开舆论监督的原因(重要作用)

1、新闻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迫使非法乱纪者改过自新,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 2、能够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治腐败行为和一切不正之风 3、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密切党群联系

4、新闻的舆论监督提现了我国媒介的根本宗旨,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 我国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出发点(性质):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重 点是解决人民的内部矛盾,维护公共利益 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特点:1、公开性

指新闻舆论的公开性,它的监督通过公开报道和公开评论表

现出来

2、广泛性

被监督对象、参与监督的人、监督产生的影响、监督内容 3、及时性

新闻报道和评论能迅速的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出来,快速

的传播到群众中去,在错误出于萌芽状态即时进行干预

(权威性、典型性、紧迫性、重效果)

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1、对决策和决策执行的监督(民主化、反馈)

2、对法律制定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体现民意、公正合法) 3、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决策、执行、作风)

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原则和主要方式

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原则:1、公开性原则是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前提

1知情才能监督○2封闭式愚昧的标志○3公开是为了监督 ○

2、舆论不一律原则是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运行规律

舆论是由许多不同个体意见相互交流、融合、争辩、补充的

结果,因此,要形成真正地舆论,就必须保证个体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

批评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方式

目的:批评性报道和赞扬性报道都是为了排除不利因素,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作用: 新闻媒介的批评性报道,往往被看作为考察新闻舆论监督开展得如何的主要衡量尺

度批评性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衡量新闻媒介是否真正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主

要志

特征:以宪法、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准绳,对一切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监督,是社会诸种舆论 监督方式中,最经常、影响罪广泛的一种舆论监督方式 问题:自上而下批评弱化了广度和深度;不及时公开批评

批评不慎的表现:批评不实、批评不当、新闻炒作引起新闻伤害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新闻与舆论

定义: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

见或态度 特点:1、公开性

从分散的个人意见到成为群体的公众意见必须经过公开的社会讨论和交流;而已

经形成的公众意见要发挥其影响力,必须面向社会公开传播 2、公共性

舆论指向的公正性:公共事务;作用目标的公众性:公共利益 3、急迫性

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广泛性

舆论存在范围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原因在于舆论主体公众聚合的随即和多远舆论,以及意见指向的涵盖范围广阔 5、评价性

舆论是一种意见,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而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 观倾向,也就是具有一种评价性 社会功能

作用方式: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是以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敢于社会,这是由 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决定的 目的:是公众事务最大限度的符合公众的意志和要求

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众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施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 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强有力形式之一 控制作用的表现: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对国家和政府的决策过程、决策实施结果和相关决策执行人物监督) 2、对公众行为的鼓励或约束

(鼓励公众合乎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与 职业道德的行为)

新闻舆论:新闻传播事业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把公众中分散的、无组织的舆论,根据

某种需要加以选择、梳理并公开发表,使之成为集中地、有组织的舆论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1、反映并代表舆论

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的表达必须借助一定媒介 2、引发舆论

舆论要形成必须有意见指向——特定的公共事务,即公众必须先了解、认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信息才能发表意见,而新闻媒介通过“议程设置”的议题常常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成为舆论的源头

3、引导舆论

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

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1、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

3、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益,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力

5、既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舆论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 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 关事态的进程产生的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舆论的八要素:(前七个缺一不可) 1、舆论的主体——公众

舆论的主体是自在的(不是有组织的),对外部社会有一定的共同知觉,或者对具体社会 现象和问题有相近看法的人群 特征(标志):有相近或相同的认知而关联;具有社会参与的自主性 2、舆论的客体——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问题

舆论的客体是自然存在的公众讨论的话题,而且这个客体一般是有“争议”的;公众对现实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态度、观点,只要形成一定的规模,表现出某些趋向,那么这种社会现实本身就是舆论的客体

3、舆论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4、舆论的数量,即一致性(超过三分之二) 5、舆论的强烈程度

舆论的强烈程度与公众对舆论客体的知晓程度相关,了解越清楚,对表达的意见倾向信心越强,意见的强度也就越大 6、舆论的持续性(存在时间)

7、舆论的功能表现——影响舆论客体 8、舆论的质量——理智与非理智

舆论是自在主体的一种意见形态,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舆论形成的过程

1、社会发生较大的变动,或者积累了一些问题,大家对周围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纷纷议论 2、多样化的个人意见在社会群体的互动中趋同(意见领袖;几种主要意见) 3、权力组织及其领导人、大众传媒促成希望的舆论 形成舆论的条件(刘建明——场的效应) 1、一定空间人们在相邻密度和交往频率 2、空间开放程度

3、空间感染力度和诱惑力度 消除传闻

传闻=重要性*模糊度|批判能力

方法:提高信息清晰度;提供批判性材料,提高公众批判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舆论引导:

1、把对财富的贪欲冲动、单纯的牟利动机转变为一种社会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 2、把投机风气和追求虚幻的泡沫经济意识转变为一种实业精神

3、把你死我活、损人利己的经济交往观念转变为互惠互利的经济交往概念 4、把对财富的挥霍和单纯的享乐意识转变为对文明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求 5、把对自然资源的单纯占用和消耗转变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识 舆论监督

定义: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及其社会公众人物自 由表达看法的客观效果 主要渠道:通过大众传媒、互联网 主要方式:批评 要达到的客观效果:保证公众权力和社会权力的正确行使、促成并维护依法治国的社会机制、 遏制腐败的产生和蔓延

特点:公众以公开的、自然形成的集合意见的形态,对监督对象进行查看和督促 条件:公众的知情程度;参与机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a6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