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

更新时间:2024-04-16 06: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应多多鼓励,但

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也是不可少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从教十年来,在这一方面我特别注意,现就批评学生的方式谈一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1.

班一名学生,平日学习很好,但有一次,他因为意外的原因,在一次考试中成绩非常得不理想,她就背上了思想包袱,学习不再像原来那样积极、主动有热情了。我找他谈话:“你以前的学习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不能因一时的失误就失 去信心,只要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认真、细致,你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此,这名学生又 开始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一段时间后成绩又提了上去。这一方式适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2.

对于一部分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犯了错误很难自我认识,且性情固执,不愿认

识和改正错误。对这类学生的批评,不要含糊其辞,宜把错误直接了当地指出来,使批评富于针对性,从而达到快速教育的目的。 3.

对于自尊心很强,自觉性和悟性较高的学生,批评尽量不用激烈的言辞,也

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可采取自我批评、集体舆论帮助等方式。

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帮助学生进步 湖北巴东县野三关民族小学 邓中平 www.zgxzw.com 2007-9-1 11:24:10 如果说赞扬是抚慰人灵魂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人灵魂的镜子,能让人更加真实的认识自己。 教师批评学生时,应注意场合、方式、方法。 批评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学生进步。 无谓的批评、指责、抱怨,正是伤害学生心灵的根源。 教师不要动辄就批评,要试着了解学生,明白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学生之后,往往会发现原来他们是值得原谅的。 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多的教师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些,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受到这些观点的启发,以致在批评时发生师生间的不愉快甚至是更严重的事情。细想起来,这样的教训,无论从我们个人声誉角度,还是从教师职责角度上说,都是应该吸取的。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免不了对学生进行批评,我想,在批评之前,我们必须注意到批评的目的、态度和方式。就批评的目的来说,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教育与批评的关系:教育是站在理性的高度,让学生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德行;批评则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是“当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教育的作用不大的时候,我们所必须要采取的手段”。可是批评绝不是吓唬、教训或斥责。批评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别人进步”。其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该平时注意

多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应该从总体上把握。任何一位教师,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区,因此,他们就因不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了不同的性格,有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作风。这样,在具有统一意志的集体生活中,他们就容易犯错误。若把这些形象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统一到集体意志上来,前提是了解,然后再去教育或批评。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位同学,不管他以何种方式表现自己,其本质都是好的。做为学生,他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同时,他们都在下意识地告诫自己,如何引起别人的注意,如何体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做为教师,千万不能忽视每一个学生,更不能冷落他们,否则总会有人产生孤独的感觉,甚至产生逆反和对抗心理,导致我们教育批评的失败。任何一种教育和批评的方式都必须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重视他。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个性的调皮的学生。

如果想用既不训斥也不惩罚的办法达到教育和批评的目的,使学生产生思想认识上的根本转变,我们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尺度: 一、在真诚的交谈中批评学生

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一旦发现,切忌简单粗暴地立即加以指责,更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待问题积多了再泛泛地点点现象,草草了事。前者易产生逆反心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产生对抗情绪。后者容易给学生一种敷衍的印象,他会认为老师很宽松,却认识不到自身错误的危害性。为避免这两种现象的发生,我们不妨在发现学生错误的时候去接近他,跟他个别交谈,用实实在在的话去打动他。让他自己去意识到错误的危害;或利用适当的时间,找几个同学以聊天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于有意无意间让学生在内心里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就会与老师和谐相处,就会积极主动的克服自己的缺点,改正自己的错误,以至更好地配合老师搞好班级工作。 二、给学生留一封感情真挚的信

有时对学生进行批评,口头说不能表达感情,也不便思想的交流,或者由于某种客观上的原因,不便直言,或由于时间上的仓促对学生的问题缺乏思考,这样,就可以暂时放一放,来个冷处理。待认真地思考后,做书面上的劝说。

对学生来说,以书信的方式进行批评,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面对老师的一封感情真挚的信而思绪万千,他会很投入地沉浸在这种无声的语言教育中。经验证明,如果给学生的这封信表露的是推心置腹的劝说,让他能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确实在关心他,那么老师的形象会立即在学生的心目中高大起来。学生本身在思想认识乃至道德品行方面就会产生一个质的变化。

三、避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学生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相对来说,学生的自尊或虚荣显得就更强一些。当

我们当众发现了学生的某种错误的言行和举动,或者由学生举报经过自己详细了解证实某学生确有错误的时候,不宜在某个班会或是任何一个公开的场合进行批评,这样有时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会令他们感到难堪,以致自惭形秽,甚者导致学生从此一蹶不振,消沉下去。若再想弥补可就困难了。因为这是一个心灵创伤问题,毕竟学生还年轻,他们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层次。

较好的办法就是教师私下找到学生,针对他所犯错误的具体实际,做一次耐心的严肃而又不失平和的批评教育工作。如此学生会感觉到他原本就有的也是他最看中的自尊或虚荣得到了教师的维护,其结果必定会使他的内心里那种难以定性的感情一跃而为努力向上的激情。 四、不要在学生痛苦的情况下批评学生

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有着奔放的活力。充满热情的愉快的生活是他们的主旋律。但是,家庭生活的不幸,社会人情的冷漠,校园生活的单调,师生关系的紧张以及学习成绩的低落,身体状况的不佳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随时都会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而且这正是我们老师不易发觉的。如果我们不晓得这个犯错误的同学正处于内心的痛苦之中而去批评他,不仅不可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反而会使他雪上加霜,痛上加痛,有时还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处在内心痛苦中的学生正需要别人的安慰和帮助,教师必须善于感受学生的内心,一定不能在学生痛苦的时候进行批评。 五、不要重复批评学生

对学生进行批评,应该是个一次性的过程,不应该是阶段性的。所谓一次性批评,就是在一次批评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的实质及危害,从而决心改正错误。不能出现形式变换或场合不同的重复批评。其次,对于学生已改正的错误,也不能在说新错误的时候重提。如若新帐老帐一块算,学生就会出现心理上的障碍,产生心理负担。他就会怕老师,甚至是恨老师,有时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对班级整体工作的难以把握。

六、不报成见去批评学生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矛盾。这矛盾不是双方个人的矛盾,而是教育与被教育的矛盾。因而教师不能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让自己生了气,给自己丢了脸。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成见,从而主观上认定这样的学生是很差的学生,产生厌恶感。于是在批评的时候,就有可能带上自己的某些感情,表现出某种片面性,或是有些言过其实。实际上,即使是教师无意中这样做了,学生也会认为你在挑剔他,与他过不去。他就会伤心或自卑,也就不再信任老师了。生活在集体中的学生们,时常都在评价着他们自己的老师,而对老师的每一次批评尤为注意。他们不喜欢老师在批评的时候说“你总是怎样怎样”,“你又如何如何”,“你真是什么什么”,“你太那个那个”等一些感情有些强烈,认识有些片面,错误有些夸大的言语。

为避免这种批评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

务必要耐心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慎重地考虑好自己的语言,用理解的心情,豁达的心胸,充满爱意地去面对学生的错误。做到了这一点,班级才真正是你的班级,学生才真正是你的学生。 七、把握好批评与指责的界线

从以上几点不难看出:批评是真诚的而非虚假的,是冷静的而非暴躁的。其目的是温暖学生的心灵,帮助他改正错误,使他们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因而批评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和蔼适度,不能让学生有被指斥被责备的感觉。我们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有撼动学生心灵的力量。这就会使学生压抑的心理变得轻松,畏惧的心跳变得平静。他会认为老师很理解他,在不断地亲近他;他会因感到那样做对不起老师而更加尊敬老师,仰视老师。如若不加考虑,横眉怒目地加以指责,至多也只能落个低头不语,内心却满不服气,甚至让老师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事实告诉我们,把握好这个界限并不容易,的确需要我们教师在生活中不断涵养自己,修炼自己。涵养性格,修炼心性。然而,当我们真正领悟到现代教师职业的特点及学生的特性的时候,我们定然会抑制住生活的方方面面给自己带来的急躁、烦恼、愠怒等情绪,去平和而热心地对待每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

实践证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上面的某一种批评方式,都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我想这些不一定适合于每个教师的具体工作,更不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把握的批评原则。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批评学生的时候注意不伤其自尊,适当地允许他们保留一点人性上的虚荣,客观地评价他们,真诚地对待他们,耐心地感化他们,就一定能产生心灵的共鸣。即便是顽石也终究会被我们的热心所融化。

“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过分的温和会有失威严”。不要严酷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温和得让人胆大妄为。”这或许能使我们借以据自己工作的实际,制定出既适合自己的工作作风,又适合学生承受能力的方法措施,从而把握好批评的尺度。

每一位教师要把我们的教育对象当作活生生的人对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有注意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如何在新型师生关系下“批评”学生 整理时间:2004-11-25 09:41:03 点击数:1689次 做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对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

批评教育,怎样对这些同学进行有效的批评是班主任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传统的批评方式是数落、指责,并伴以惩罚、恐吓、威胁等手段,使学生认识自身的错误,并承诺下次不再犯同样的差错,这种方式往往被一些班主任认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但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还往往在学生的心理上留下阴影,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未来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是一种既专又通的复合型人才,是一专多能的人才,要求不仅在智能上得以发展,而且在人格、身体和心理等方面整体发展。这就要我们在高中这一人生之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中,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充满真情与关爱的生活氛围,使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励,充分发挥学生的进取心、创造力,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样,就给班主任留下一个难题,面对学生的错误,如何引导,怎样进行批评,才能既解决问题,又保证不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中国传统的“天地君亲师”的师道尊严观念至今还影响着一部分教师,带着严师出高徒的心态以及“望学生成龙”心切,使得一些老师在批评学生时,用过激言行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不同学生的性格、个性特点固然各异,同一学生在其不同的心理思想发展期表现出来的性格、个性也不相同;社会环境变化不停,人们的观念日益更新,学生的 思想、性格、人生观、世界观也随社会生活及年级的变化而日趋深刻、丰富、复杂。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复杂性,深入学生,针对实际情况,结合日益变化的教育情况,不断更新自己的育人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果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就会以不变应万变,难以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育人工作中就会出现以管代教的错误倾向。因此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班主任老师要从自身做起,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更新育人目标观

班主任的育人目标,不能仅仅是激励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更不能仅是培养成绩好的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该确立全面育人、深层育人的德育目标观,采取科学的方法。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又要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他们的道德信念;既要启发学生勤奋学习,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增强;既要关注学生短期的素质发展又要善于抓长效工作,使学生具备持续发展的的潜力。班主任育人工作的目标追求越高远,在工作中就会自觉地摒弃简单粗暴的方式,自觉地讲究育人方法地科学性和艺术性。

其次,要更新德育观

人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道德情感,而道德情感反作用于道德认识并在二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产生道德动机,促使道德行为的产生。而道德行为在道德意志的调节和控制下成为道德行为习惯,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说某人具有某种品德。因而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必须从提高学生认识、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意志三方面入手,重视学生思维品德发展的全过程。因此,班主任要有全程育人的观念,做工作以正面引导为主,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以意志磨砺人。当学生犯错误以后,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如果对犯错误的同学进行严厉的批评,就会使学生从错误的内疚中解脱出来,这就是学生犯了错误被叫去办公室时都是紧张得大气不敢出、出来后却是很轻松、丝毫没有改正错误的自觉性的原因。

再次,要更新班主任角色观

教师对于自己职业角色的认识定位,要实现从保姆型、管理型向导师型、学者型的转变。站在素质教育的立场上将两者衡量,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角色定位意味着不同的德育方法和德育效果,导师型、学者型的班主任在引导学生全面深层发展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班主任不仅要树立这样的角色观念,更要在实践中积极实现这样的角色转变。

另外,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还要注意方法和技巧。批评学生不一定非得骂得学生狗血喷头、不知所措,有时巧妙的批评回收到异想不到得效果。一次下午,我们班的一位科任老师十分气愤地来找我,原来是在他的课堂上,很多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还有一名同学不记笔记,老师发现后问他:“为什么不记”,他回答说:“听不明白”。老师告诉他先记下来,课后再问,而后来老师发现他还是没有记,因此这位老师非常地生气来找我,要我好好说说我们班的同学。我听后也很生气,当时就想到班级狠很地批评学生,但又一想,如果就这样对全班进行批评,一部分学生要受到株连,心理不服气,而真正犯错误地学生可能还不痛不痒,解决不了问题,因此,我决定换一种方式同学生说这件事。进入班级后,我首先把科任老师生气的事说了一遍,同学们都知道这件事,也正等待着暴风雨的来临,但我却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我们应如何对待老年人”?同学们回答:“应该尊敬他们”。我就接着同学们所说的话,从这位科任老师的年龄说起,对待老教师要心存敬重,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青少年应具有的道德品质。从这位老师平时处事的原则,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我们更应该尊敬老师,听他的话。再进一步从现在的教育形势出发,社会需要全面的人才,因此不能对这一科有轻视的想法,出现偏科的现象,影响将来的全面发展。同学们听后,都认为有道理,应该认真学好这一科。

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批评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如可采用超出学生预期的批评方式。一般说来,学生预期的批评方式是直截了当的批评,他们预期教师的批评将是——数落指责、吹毛求疵、生硬说教、于是便有压力没动力,紧张被动,“对策”多为沉默不语,或为对抗。教师的批评要产生激励效果,不妨在方式上下些工夫,超出学生的预期,使他们由惊奇感而发生“自己人效应”。超出预期的批评方式很多,例如可以采用委婉渐入的方式,既班主任的批评信息是有层次,逐步输出的,表现为与学生一起分析错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耐心引导,使学生逐渐悔悟。还可以旁敲侧击,班主任的批评不是正面进行,而是寓于讲故事、打比方或者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巧妙地使学生领悟、领会,进而深思自责。或者以退为进,学生犯错误,班主任知晓后并不急于批评,而是有意“冷落”,耐心“等待”。这无形中会使学生产生压力。自我批评。随后“负荆请罪”。

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特殊的艺术,现代教育改革中的班主任工作更应该是一门科学,要求班主任深刻地认识把握育人工作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彻底销声匿迹,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健全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能够全面适应现代生活的人。

对学生批评教育应讲究方法

2008-06-23

陈章柳

批评是班级管理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修养,从而少犯错误。适当、适度的批评对学生形成耐挫折心理素质功不可没。但在现实中,有些教师批评学生的方式运用不当,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学生的抗拒心理,甚至会给整个班级带来不良影响。如何使犯错误的学生能够改正错误,充分发挥批评这一教育手段呢?

一、要冷静,

。记得有一次上课,我发现有学生传纸条,便边讲边走到那个学生身边,要过纸条,继续讲课。下课后,那两个女生找我了,说是好玩随便写的。我趁与她们谈话的时候,看了看纸条,不禁吃了一惊:完全是一篇绝妙的小小说!几句简短的对话,隐藏着复杂的故事,蕴涵的信息量很大。原文是用白话写的,大意是说:她俩中的一个,喜欢上了一个男生,而那男生除了喜欢她之外,还喜欢别的女生。她俩中的另一个,也喜欢上了另一个男生。总之,是一个关于恋爱的故事。我便对她们说:“你们吃晚饭后早点来教室吧。”我感到事情比较复杂。几天前,就有教师发现她俩跟本校其他班的两个男生晚饭后在足球场交谈得很热烈。当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也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与方式而作罢,现在好了,得来全不费功夫。要知道,这两个学生是比较难管的,其中的一个是被一所学校劝退后而转来的,现在才刚刚有些进步。怎样才能让她们认识问题,改正错误,不断进步,这是我要解决的问题。晚上谈话时,我先肯定了她们的进步,然后才谈她们的问题。开始,她们一口咬定是写着玩的,当我说足球场上的事后,她们就都坦白了。我还不好直接问的问题,她们大大方方地和盘托出。还对我说,这没什么,这种情况很普遍,叫我不要管。我分析了这样做会出现的问题,她们基本上接受了我的观点。最后,我说:“恋爱、结婚是人生的大事,也是好事、喜事。但是,什么事都要适时,不适时好事也会变成坏事。人生有很多大事,但大都是有时间性的。比如现在,你们的大事就是学习。”后来她们向我表示,决不再做违反纪律的事。她们说到做到,这件事之后,表现的确很好,而且成了我们班的干部,工作做得很出色。

二、要宽容,严而不厉

有的教师处于好心或一时之气,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常常提起以往的一些错误,想使学生牢记以便改正。殊不知学生会认为你不信任他,一直在搜集他的错误和缺点,这次是在和他算总账。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极大

的伤害。因此,教师的批评要有针对性,千万不要揪住辫子搭车批评。学生做了错事或违反了纪律,教师必须怀着爱心、含着理解,心平气和地加以引导,让其感到你是在真心诚意在帮他,从而自觉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那种尽管是正确的,但却是硬梆梆的、粗暴刻薄的语言,甚至谩骂式的批评,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明知有错也不肯向你认错,并与批评者发生争执。这样一来,就与批评学生的出发点南辕北辙了。

三、护自尊,细心除尘

学生在心理上一个显著特点是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十分关注自己在人们心目中,尤其是教师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最恨别人当众出他的丑,更忌科任教师到班主任处去“告状”。特别是班中的优生挨点批评便郁郁寡欢、记仇,有的一蹶不振。

面对这个新课题,我们在批评学生的错误时,就要善于保护他们的自尊,批评时尽可少用“捅破窗户纸”的办法,更宜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和场合,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一般来说,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批评场合与时机。对于那些一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比较固执的学生,可以适当在办公室进行批评,借助其他教师言论的旁敲侧击,使其及时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对于自尊心很强又“爱面子”的学生,则应以单独聊天的方式进行批评,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其在与教师平等交谈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被批评的错误具有代表性,批评一人可以教育全班学生时,才可公开批评,起到对全班学生“敲警钟”的作用。另外,对于学生缺点错误的批评应随机进行,切不可等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采取措施,应随时发现,随时批评。

来 源: 《校长阅刊》2007年第6期

班主任批评的艺术

班主任批评的艺术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有十五个年头了,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我都尝过,尽知其中的滋味。根据本人的工作体会,对班主任工作中批评的艺术,谈点粗浅的看法,供教育同行的参考。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

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

一、 批评要注意场合。

批评是教师手中的常规武器,每个教师都要经常使用。然而,由于对它的本质认识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不大相同。那一种见到学生有了问题,老师的气就呼的上来,劈头盖脸的猛克一顿的发泄式的批评,是根本要不得的。要达到批评的效果,我们不妨把批评化作暖流,注意批评的场合。一般情况下我都不在公共场合指出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不是。因为,当众揭学生的短处,会使学生无地自容,抬不起头,产生逆反心理,不接受教育。我班的小江,不但是足球场上的猛将,而且头脑灵活,但是贪玩,常常欠交作业,各科考试均在60分以下。“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怎样才能激起其奋发,改变缺点呢 ?我一改以往唠唠叨叨的说教方式,把批评小江贪玩,不完成作业,选择在放学的路上,而且声音小得只有我们俩才听到,目的是怕小江在同学中难堪,怕在各位老师面前不好意思。同时用亲切入心入脑的话语:第一句就是“你的脑袋并不笨,怎么这几次考试不及格呢?是不是只顾踢球?”首先肯定积极因素,让他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接着是“太可惜,如果这样下去,将来怎样毕业?”用无限惋惜的深深情意,打消了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最后用“你的球技这么精彩,我不相信你的学习会比别人差,我等着批改你的作业呢?”当他交作业、学习、考试成绩由不合格到合格时,我马上在教导处和他谈话,让老师们都听到小江的进步,使小江在众人面前尝试成功后的幸福,扩大进步的影响。这样,通过地点的变化,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使被批评者心甘情愿地接受,自然而然地按老师的希望去做。

二、 批评要把握分寸。

在教育批评中,要力求点到即止,把握分寸。学生出现问题是

难免的,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并有清醒的认识和改过的决心与行动的,在处理上要宽容,要为他的过失找理由:是与年龄特征有关呢?还是出于好奇、好动?或出于兴趣?或出于无意?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件事:在一次新课的教学中,我的课已经进行了十分钟,而且讲得正浓,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声高叫“OK!”在课室的一角有一个身影拍案而起,同学们随即把头转过去,原来是班长郭仕彬。我随即走过去,示意他下课来找我,又继续讲课了。放学后,班长向我交待了这件事的经过:明天要参加省一年一度的“育苗杯”复赛,为了多做几道题,他不但没有听课,而且为了一道题冥思苦想,终于想到答案,因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而犯了大错。说完后班长低下了头,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肯定了他的学习干劲和钻研精神。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却自责地说:“老师,我不该在你上课的时候做其它题目,更不该忘乎所以,高声叫喊的。”这种既让学生易于接受的,对老师的原谅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不断鞭策自己的没有批评却胜于批评的批评,不是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教育效果不是更好吗?

三、 批评要柔刚相济。

学生中大部分是遵守纪律的,但是有极个别非常捣蛋,常常在

课堂上捣乱。面对这类的学生,我认为可用以下方法:第一“镇”以严肃批评“镇”住他们,此时如果对他们的态度稍软,会导致他们得寸进尺,认为老师软弱可欺,会影响教学的效果的。第二步是“理”,以理服人。上课时对学生犯错,下课后再到办公室接受批评,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如果此时再严厉批评,会使这种逆反心理加重。因此,应和颜悦色地指出问题的实质,说明道理,让其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严,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老师的批评是对的,刚(镇)与柔(理)并用,往往会被调皮者接受的。

四、 批评要幽默风趣。

在班主任工作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风趣的批评方式,能在班级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学生早读迟到,可以这样问:“今天早上你们那里的太阳比我们这儿的升得晚吗?”学生字迹潦草,则说:“××同学的作业简直是“宛若龙蛇地上舞,天下先生谁认得。因此,在不挫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幽默风趣的批评比粗暴的训斥更胜一筹。

“批评的艺术”还在适时、适度、适情、适势,在批评学生时,班主任须记住:你是在教育学生,而不是在发泄私愤,你在叫喊前,要先忍耐几秒,你是一位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出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对话。

批评有法,但无定法,它涉及到方法、态度、动机等许多问题,以及批评背后的责任心、事业心等,批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要求我们教育者不断学习、琢磨、探讨。

0 “良药”也需“可口”——浅谈班主任批评的艺术 投票

[删除]

评论 收藏 博客引用 推荐本文 发布者:徐秀英 钟剑惠 分类:

泰戈尔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面对学生

的缺点、错误,有些老师常采取尖刻的数落、粗暴的训斥和挖苦,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恐惧和反感,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酿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不足,我们是否可以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使批评的“良药”更“可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呢?

[案例 ]:“老师,张亮做眼保健操时躲在厕所里,故意不做!”我一听火冒三丈。开学以来,我一直在强调行为规范,班里也组织了多次行为规范大讨论,要求做事以集体利益为重。而他现在却故意躲

在厕所里不做眼保健操,岂不是故意与我作对?我越想越生气。

这时,张亮回来了。我把他堵在教室门口,怒气冲冲地质问:“你刚才是不是故意躲在厕所里不做眼保健操,故意想害班级扣分?” 他低下头说:“不是,不是的!我??”

我根本不听他解释,大声喝道:“不用狡辩了,我都知道了!”

“老师,他经常故意这么做的!”“老师,他今天早锻炼时,还害班级扣分了!”同学们纷纷告状。 “没有!我没有!”张亮大喊道。

我越听越生气。于是,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给集体丢分就是不对!还狡辩!”同学们也在一旁不停地指责他,表示对他不满。平日怎么批评也不哭的他,这回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地落在地上。

看到他哭了,我才渐渐地消了一点气。

接下来几天,学习本来还不错,上课发言也比较积极的他,因为不守纪律,几乎天天挨批,还经常和批评他的老师较劲,老师说一句,他顶一句。每天的作业更是字迹潦草,错误不少。

为什么批评了他,效果却更糟?我对自己的教育过程进行了反思。事后知道那天张亮躲在厕所里确是故意的,不过倒不是为了不想做眼保健操,而是因为没戴红领巾,怕给班里扣分。看来我的批评是有些委屈了他,伤了他的自尊,使之产生了逆反心理。

张亮的表现,让我想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他在因一时愤怒而失手打了一个调皮学生一个耳光后,愧叹自己“从教育的绳索上跌落下来。”看来此时的我也像马卡连柯一样“跌落”了。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再好的良药如果因为苦而不吃,那又怎能产生效果,再忠心的良言学生听不进,又怎能改变其不良行为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否可以把批评的“良药”变得“可口”些,批评前多一点耐心、教育时多一点爱心,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引导其健康成长?及时的反思让我醒悟,应该给张亮同学一个台阶,让他走出困境。 一、真心谅解,走出心理困境

早就读过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对他那无痕的教育艺术十分佩服。说来凑巧,那天刚好我袋里有三块巧克力,于是就依样画葫芦,学着陶先生的方法实践了一回,没想到奇迹真的发生了。 那天,我让张亮放学后去办公室找我。放学后,我走进办公室,看到垂首而立等待挨批的张亮时,连忙掏出一块巧克力说:“这是奖励你的。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他犹豫地接过巧克力。我又掏出第二块递给他,奖励他虽然没做眼保健操却及时回到教室上课。他更加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接着,我又掏出第三颗块克力说:“我调查过了,你那天之所以躲在厕所里不做眼保健操,是因为你没戴红领巾,怕给班级扣分,可见你是个关心集体的好学生。老师有些错怪你了,请你原谅。这块巧克力奖励你。”这时的他已是满脸通红很是惭愧。然后,他又吞吞吐吐地交代了以前有很多次,因为不喜欢做眼保健操而借故上厕所之事,并保证以后再也不做这样的傻事。这件事后,他悄悄地变了,变得关心集体,上课发言更积极,再也不会趁做眼保健操时上厕所了??

我用真诚的语言震动了张亮同学的心,使之走出了心理的困境,认识了错误,使之完成了心理调节和自我教育,达到心与心的交融。

处理孩子的错误,在特定环境下,真心体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像重压后的人,走进春天的草原一样心情舒畅。作为教师应该用博大的胸怀和境界,来包容和谅解孩子的不足,有错时就应放下架子,真诚地向学生道歉,从而走入学生的心灵,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二、真诚表扬,激发学习热情

面对表现有欠缺的学生,只要仔细寻找,一定会发现其积极的一面。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心浮气躁,不要指望一次教育就能立竿见影。尤其对待像张亮这样的既聪明又顽劣的学生,更应该常抓不懈,为此我尝试了“表扬”式教育方法,希望能用真心的赏识来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张亮的字写得很潦草,是班里有名的,因此常挨老师的批评,多少次的罚写,效果却不佳。这次他的作业仍像往常一样,龙飞凤舞、错误百出,我真想继续罚他重写,可想想也实在是浪费时间。反复看

他的作业,发现有一两个字写得还算工整,于是我故意在上课时用欣赏的语气说:“今天,我发现张亮同学的作业中有一个字写得很好,希望继续努力,争取每一次的作业都能像这个字一样写得干净整齐。”听了表扬张亮涨红了脸,第二天的作业明显有所好转。我又及时表扬了他,并把他的作业本用实物展台投影出来:“你们看,张亮的字是不是有了进步,我们祝贺他!我相信张亮还有许多优点,等待我们去发现。”这节课后,我发现张亮做作业明显认真多了,常听到其他学科老师开始夸奖他。 可见孩子也和成人一样,心中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长期的忽视会形成“赏识饥饿”。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孩子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是啊!张亮又何尝不是呢!于是“表扬”这个办法,成了我日后教育张亮的一个“法宝”。从某种角度讲,孩子怕的不是训斥和抱怨,而是赏识和感动。 三、 真切期望,收获成功喜悦

张亮的能说会道是众所周知的。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他总能滔滔不绝,而且能说中要点。有一次作文课,张亮说得生动具体,同学们听得哈哈大笑,可写到作文本上却只有片言只字,寥寥数行。利用课余时间我找他谈心:“今天你在作文课上的出色表现可得满分,你描述得相当精彩,生动有趣,把同学们都逗笑了。你说得这么好,可你作文本上怎么才写那么几行啊,是不是没写完?如果你把它写全了,一定会很精彩的。”聪明的他连忙说:“是的,是的,我没写完,我这就去补好”,说完连忙从我手里拿走了作文本。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会心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张亮高兴地跑进办公室自豪地说:“老师,我写完了!”我接过本子一看,简直傻眼了。这是我批过的最满意的一次作业,不仅字迹清楚,语句通顺,而且用词生动准确,甚至比他在课堂上说的更精彩。我高兴地给他打了个高分,写上鼓励性评语,还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美美地读自己的作文,同学们给予他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他灿烂的笑脸如花一样美丽。从此,他更爱看课外书了,写作文也更投入了。

高“期望”的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你也经常利用表扬学生的优点来鼓舞其志气,提出期望,帮助其改正缺点,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教育批评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也可以挫伤学生的自尊。它不应是单边的训斥,而应是平等的心灵对话;不应是摧折幼苗的狂风暴雨,而应是润物的细雨春风。让“可口”的“良药”真正体现对人的尊重与关怀,让学生在宽容中自省,在鼓励中成长。 参考文献:

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方法与艺术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王梅 王飞

班主任常被学生叫做“老板”“班头”等等,可见班主任对一个班级的重要性。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工作千头万绪,几乎每天都要批评不同的学生。然而,批评只是一种手段,批评要能够指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同时要严爱当头,讲究方法与艺术,让学生体会到爱,体会到教师的期望,从而促进其人格发展素质健全。因此能否恰当的把握批评的方法与艺术,是班主任能否做好班级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泰严格管理学生是每位班主任必须重视的问题。只有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才会形成好的班风,但需注意严而不凶,爱而不溺,严爱相济,在爱中求严,

在严中见爱。尤其是批评的语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注意时间,场合,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关心的语气去帮助教育学生。记得一次自习课,我班一个女孩没有学习而是在忙着写一封信。等老师发现后,她偷偷地放到桌洞里面。后来让细心的我还是发现了:满满两张纸,写的工工整整,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主要是向一位异性同学倾诉自己的烦恼、思念、以及不被理解和关注的痛苦心情。从中不难看出:她在朦朦胧胧的暗恋着一位同学,正陷于无法自拔的情感泥潭中,难怪上课心不在焉、闷闷不乐,成绩下滑明显。经过耐心的思想工作,她如实地说出了真情,并自觉地承认了错误。事后,我没有声张,并在班级替她保了密。我多次找她谈心、及时引导她:未成熟的青苹果过早收获会又酸又涩,成熟季节的果子才会又香又甜。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很多看法和想法很不成熟,等将来有了立足社会的本领,再考虑这些大问题。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做错事,人生关键时只有几步,不能让同样的错误重犯,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她含着眼泪不住的点头,我了解此时她复杂的心情。无需太多的语言,老师给予她的尊重和信任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她很感激我,从此她转变了:脸上重见了笑容,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教师批评得当,方法适宜,能够多为学生考虑,批评的效果会比严厉的训斥好。老师批评不当,刺伤学生自尊心、学生必定对老师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本学期班里的几位男生课间打扑克,我当时当众严厉批评他们,结果这几位男生好一段时间闹情绪,以拖交作业等来表示对受约束的不满。后来,我冷静的反思自己的工作,常言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何尝不把忠言变的顺耳,让学生听得进去,应该会更利于行吧。于是我换位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试着理解他们,挤时间坐下来找他们谈心,放下老师的架子,像朋友一样聆听他们的倾诉,倾听他们的心声,结果如此沟通并冷处理后,这四位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师生关系也由紧张变得融洽起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二、严爱当头, 批评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

班主任天天和学生打交道,尤其是班级量化考评不理想时,更多的需要批评违纪学生,一怒之下甚至会例数学生的许多缺点,新帐旧帐一起算,将学生批个一无是处,心毁意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鼓励他们独立工作,进行创造,获取成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严爱当头, 批评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对犯了错误甚至是很严重错误的同学耐心的做工作。班里一名父母离异的女同学,特殊的成长环境加之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致使她性格很怪癖,不善于交际,同学关系不好,因小事经常与老师、同学发火。有时甚至故意给班干部出难题,在不喜欢的课上恶作剧。一次竟与班里一位男生因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我多次找她谈话,做思想工作,从小事着手关心她,用事实说明学会宽容的重要性,并对她体育训练积极,肯于吃苦,积极参加劳动等优点予以肯定。帮助她重树信心,给她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和潜能的锻炼机会,引导她学会与人相处,鼓励她融入集体,并要求班干部不计前嫌主动帮助她、关心她、团结她,使她终于有了转变,树立了生活的信心,逐步融入了集体。诚然,教育学生善于发现自身优势与长处,更应该教育他们看到自身的不足,方能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三、严爱适时,批评学生应持有爱心

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期,他们中的个别同学因为小学时养成的散漫习惯,加之缺少良好家教,有时难免给班级扣分。老师此时一定十分生气。与其你去大声的训斥他们,不如找他们谈话,让他们自己找出自身不足,违纪的根源所在,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给班级扣了分,而对他们厌恶、歧视甚至恶语相讥,那样做的结果只会导致:师生间的矛盾将会僵化,学生也会我行我素,破罐破摔。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教师只有倾注全部爱心才能感化学生。在我的班里有一位学习和行为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叫李竞,他在小学就经常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遭同学嫌弃,一入学就有点自暴自弃的想法,故意表现出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家长也对他不抱任何希望,只求他混个毕业证。我清楚这样的学生内心很痛苦、很无奈,实际上他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在一个隆冬的早晨,他迟到了,他想,这下可要被狠狠批评一顿了。出乎他意料,我并没有疾言厉色地责问他,而是和颜悦色地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当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还没有起床,他连早饭都没有吃就赶到了学校之后,我受到很大震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批评他不该迟到,但又表扬他有较强的自理能力,课间买了面包让他吃,鼓励他学会自理、凡事早行动。他深受感动,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进步很大。但是,学生的进步难免是有反复的,虽然这位同学仍有违纪现象,但我从中深深地体会到:“这样的学生就像体弱的树苗,更需要我们班主任给予更多的阳光,更多的呵护、更多的关爱,不断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唤醒一个孩子的上进心”,从而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不断进步。

四、严爱适度,批评方式应因人而异

批评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悔悟,并在短期内改正错误。批评的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班主任的批评方式。针对不同性格,不同脾气,不同思想的学生应因人而异。严爱适度,批评学生应权衡利弊得失。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循循善诱,对于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强的学生,教师应用“交流式”的批评。例如我班一个同学,一次月考前被某科老师严厉批评,他一气之下,该学科的卷子只写了名字,以不答试题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以此来报复老师。原因是老师得罪了他。看来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对症下药,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严爱适度,恰到好处的适度批评,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对他的批评,引导其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别人,认识顾全大局的重要性,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激发其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动力。做到如此批评学生将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动力。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严的前提是“尊重”,真心爱护自已的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又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要合乎情理,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深刻的论断:“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已的尊严感。”心理学的测量表明:“一个小孩从出生之日起,便开始具有了多种潜意识,其中包括受人尊重的本能。”这些都说明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勿庸质疑,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奚落甚

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当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严格与尊重、严格与理解、严格与关爱”的有机结合。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只有做到这些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育人效果。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身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人们常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什么样的学生,这话不无道理。常言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面对性格各异、个性鲜明、可塑性强、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学生,班主任工作中切记:凡事要本着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教育批评学生要尊重学生、“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方法与艺术”。这是每一个热爱班级管理者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a4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