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更新时间:2023-07-17 17: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1期(总第16期)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逐渐走出低谷

WIND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药生物类124家上市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7.04亿元,同比增加15%;实现净利润44亿元,同比增加43%;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从去年同期的1.13%提高到4.77%。此外,这 124家公司的投资收益总和也从去年同期的

4.45亿元猛升至15.42亿元,增长幅度达246%。医药生物行业已经逐渐走出了过去两年的低谷。

控制成本摆脱“增收不增利”

医药工业增量增收从制药业等所在的医药工业来看,中期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有所增长,并且利润总额增幅超过了销售收入的增幅,摆脱了去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处境。 07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生产总值2913.2亿元,同比增长21.31%;累计完成销售收入2677.82亿元,同比增长21.75%;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31.14亿元,同比增长34.06%。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医药行业利润总额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医药企业近年来加大了内部成本费用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品销售费用从2006年上半年的13.33%下降到2007年上半年的12.28%。此外,管理、财务费用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药企业的盈利水平。从子行业来看,无论是在生产总值、销售收入还是利润总额的增幅上,生物制剂产业都略胜一筹,尤其是利润总额的增幅达40.74%,而化学原料药产业的该增幅则只有8.7%。

医药商业集中度提升由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医药商业市场渐渐呈现有序发展的态势。该领域的8家上市公司,仅07年上半年就实现净利润总额3.18亿元,同比增长达48%。 目前,医药商业的行业集中度领先于医药工业领域。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数据,医药商业前3强占医药市场销售比重由2003年的13%提高到了2007年的18.95%。我国医药商业的行业集中度在不断的提升。除了全国性医药商业龙头之外,地方性龙头也已经形成。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医药生产型企业对龙头流通企业的依存度将越来越高。 医药商业企业不仅在“做大”,也在力图“做强”。尤其是龙头企业,除了积极抢占销售市场,它们还在联手上游生产商和医院,提高对上游资源类产品和医院的控制力度,从而提高毛利率。

政策助推医械龙头业绩提升

从07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共实现产业总值213.24亿元,同比增长20.74%;实现销售收入211.43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总额21.79亿元,同比增长31.33%。

医疗器械产业是未来可以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之一,这主要基于两 政策背景。第一,卫生部在07年7月27日发布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下称《通知》)。《通知》规定,卫生部负责的政府项目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由卫生部负责组织。而政府集中采购将必然引发行业洗牌,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第二,新医改方案有望08年年初开始实施。届时,每年政府给医疗体系的投入将可能达到1000亿元以上。此外,随着社区医院的大力建设和推广,将产生大批基础医疗器械的采购,这将给医疗器械产业带来新的生机,也将有助于龙头企业业绩的提升。 生物制药或迎井喷行情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药品政策性降价时代的结束,以及08年年初医改方面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的景气度还将获得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医药生物类企业的重组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因此该板块未来极有可能迎来井喷行情。

我国“生物医药”规模化生产技术仍薄弱

现代生物技术已对医药产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近10年来国家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和支持重要生物医药产品的产业化,在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相继建立了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己有超过27种的自主创新生物技术药物实现了产业化,向市场提供生物医药制品300余种,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初步形成了生物制药创新发展的良好基础。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医药存在规模化生产技术薄弱、生物新药开发速度慢、品种少等突出问题。按照《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生物创新药物高技术专项以满足重大疾病和常见病治疗以及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产业创新发展为核心,以建设抗体药物、成药基因和蛋白研究、病原微生物标识、肝癌诊疗等原始创新能力为基础,突破重组多克隆抗体平台技术、通用性细胞系技术、非注射给药剂型技术、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等低能高效生产的产业化关键技术,推动治疗肿瘤、乙肝、心血管病等生物药物新产品的产业化,推动传统药物的剂型改造。形成由药物发现到应用、由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的创新药物体系,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大规模产业化能力的大型生物企业集团,推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生物药物研制从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轨。 跨国药企在华研发中心总投资额超五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跨国药企迄今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的总投资额已超过5亿美元。跨国药企在我国投资研发将促使我国从药品生产基地向研发聚集地转变,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明显有这种聚集趋势。

最早跨国药企进入中国时就是生产和销售,现在逐渐转变为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跨国药企为降低研发成本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同时也降低其新药上市成本,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同时,还与国内企业争抢研发人才。但总体上影响是好的。跨国药企设研发中心会逼迫国内主要的研发机构和企业与其竞争,带动国内药企的研发。

跨国药企在中国的研发也不会单兵作战,一般都会和国内医疗机构和企业合作,这有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助于让众多中国药物研究机构、学者、临床医生更早、更主动地参与到全球创新药物的研发中去。

跨国生物制药公司加紧在华成立分部

中国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无疑是跨国生物制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海作为中国生物医药研发力量最强的地区之一,亦成为诸企业在华设立分部的首选。

“尽管我们刚刚进入中国,但我们的产品在华由其他跨国公司经营已多年。未来,我们将在中国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推广更多的新产品。”前段时间,美国百健艾迪艾尔斯公司(Biogen Idec)全球策略动力副总裁王耀泊在其设立于上海的中国分部揭幕仪式上如是宣布。与此同时,在上海另一座高级写字楼里,美国健赞(Genzyme)在华设立的新办公室里预留了不少空位,这些空位是为2008年健赞即将扩充的销售团队准备的,而其 在华的唯一产品销量增长势头极为迅猛。

截至2007年底,不少知名跨国药企成立中国分部的时间普遍超过了20年(如百时美施贵宝、葛兰素史克、强生等),但对于年轻的跨国生物制药公司而言,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是他们成立中国分部的“元年”——在世界生物制药公司排名前五位中的两家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分部。

选择中国选择未来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为安进公司(Amgen,2006年销售额约为140亿美元),第二位是基因泰克(Genentech,2006年销售额近80亿美元),再次就是不分伯仲的百健艾迪艾尔斯和健赞(他们在2006年销售额都为30亿美元左右)。相比传统的跨国制药企业,生物制药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研究集中在疑难疾病领域,投入研发的费用普遍占销售额的30%以上。

通常,生物制药公司由小型企业发展而来。在发展初期,其通过产品授权等方式盈利,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产品往往比公司的名称更为响亮。

比如,2005年销售额达18亿美元的利妥昔(Rituxan),在华为罗氏公司销售的美罗华,实际上就是由百健艾迪艾尔斯和基因泰克共同开发的产品,是当时世界上首 被批准的用于治疗癌症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上使用广泛的处方药Avonex,也是由百健艾迪艾尔斯所开发。

长期以来,由于生物制药公司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企业的利润来源除了自身经营产品之外,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产品的授权——依托各大跨国制药企业的全球销售网络实现产品收益。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这些生物制药企业的强项在于药品的开发和研究;另一方面,他们开发和研究的往往是发病率不高的疑难疾病。因此,他们倾向于以授权或共同促销的方式与跨国药企合作。

健赞已在全球超过90个国家有了自己的销售网点,不久之后,公司还会有多个新产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品上市,将进一步提高自身运营产品的能力,并扩大产品推广的范围。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无疑是健赞不能忽略的一部分。

除去市场潜力带来企业效益的因素,中国的科研和临床试验能力是跨国生物制药公司重视在华设立分部的另一重要原因。

生物制药公司非常注重创新,注重与高层次人才的合作。中国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因此,公司从战略的高度做出了来华的决定。并且将把中国纳入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范围。 显然,上述两家生物制药公司把中国定位为“一个战略性的发展市场”,在建立本企业销售网络的同时,为未来的产品研发工作奠基。

重金投入全线合作

百健艾迪艾尔斯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杨庆民先生表示,未来5年内,他们将在华投以重金,但问及具体的投资金额,以及其与中国各大专业研究所、医疗机构和销售企业的合作内容,他没有透露太多的情况。

据了解,早在2007年3月,健赞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约入园,并打算在北京设厂。种种迹象表明,尽管这些生物制药公司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进军往往是全线快速式的,投资范围触及产品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的全过程。

在华设立分部后,跨国生物制药公司开展工作的重点是对疾病及其治疗手段的宣传和教育。由于其推广的产品多为发病率较低的疾病,公众知晓率低,临床医生诊治的经验也相对较少,再加上生物制药产品配送条件特殊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跨国生物制药公司若要在华快速发展,还将继续与国内优秀的销售伙伴共同合作。

跨国药企在华投资三大新动向

从单纯销售药品到设立生产基地,再到研发、生产、销售、采购的整体转移,跨国制药巨头在中国的投资逐渐显现新动向。

外资药企加大在华投资

资料显示,据统计2000年世界人均药品消费50美元,美国人均年药品消费300美元,中国不到10美元。但权威人士称,中国医药市场具备极大的潜力,今后5、6年内会以15%至20%的速度发展。根据评估,中国医药市场2000年达到150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从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在利好因素的刺激下,外资医药企业争先恐后地加大了在华投资。

在全球制药企业中排名前5位的阿斯利康在无锡投资1亿美元所设立的工厂,早在2001年4月已正式投产,这是该公司在亚洲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跨国药业在华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

世界20大制药公司之一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国际集团,不久前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建成新工厂。这家耗资4100万美元的工厂是该集团在亚洲的第二大工厂。

现居全球制药业首位的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投资是在亚太地区的最大投资,也是过去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5年中集团在制药领域所做的最大投资,包括去年10月底正式投入运营的在天津注册资本为9200万美元的工厂和投资金额达1.36亿美元的苏州工厂。

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近年来吸引了以罗氏、史克必成、勃林格殷格翰、美敦力、奈科明、麒麟等为代表的数十家跨国制药企业,形成了“扎堆效应”。以中洋海洋、乔源、先锋药业为代表的大型国企,以绿谷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以微创医疗器械为代表的海外留学生企业也纷纷进驻张江,与外国同行同台竞技。

据了解,世界前20名的跨国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有的还拥有了自己的独资企业。在目前中国最大的500家外资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4家,其中外方控股的有13家。西安杨森外方控股52%,天津中美史克外方控股55%。对于近年筹建的合资企业,外方往往要求拥有90%以上的股份。

从产业投资向研发投资转变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于明德说,近十年来跨国制药企业在全球的资产重组和市场瓜分已告一段落,世界制药巨头大规模进入中国的行动已经完成,世界前20大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投资设厂。现在开始,跨国公司逐渐从原来的注重产业投资向注重研发投资转变。

瑞士罗氏公司也在中国设立其全球第五家研发中心,2004年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建成后的第一年就有四五十位中国科学家在新的研发中心工作。

实际上,罗氏是两年来继诺和诺德、阿斯利康、礼来、施维雅之后,第五家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跨国药企。专家指出,这表明跨国制药公司已瞄准了中国“物美价廉”的科研人才、某些领域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独特的疾病资源。

国内医药行业一位资深专家指出,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因为在中国招募同等水平的科研人员,报酬比在国外招人低得多,而且,中国的临床成本也低很多,总体算下来,所节约的成本就很可观。

中国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刺激了跨国公司,中国研发人才的高素质、中国医科院校和医院的高水准也对跨国公司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中国拥有56个民族,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疾病谱比较广泛,这一点对药品研发十分重要。

虽然有观点认为,跨国公司加大在华的研发投资,将使原本就创新能力不足的中国制药业彻底沦为新药研发战场上的“看客”。可是专家们却并不同意这么说,跨国公司不可能单独完成一种产品研发的全过程,它可能研发出一种化合物,而相关的临床试验和动物试验就只能交给中国企业来做,中国企业就可以从中学到东西。所以,跨国公司加大在华的研发投资“总的来说是件好事”。

把原料药的生产重心转移到中国

资料显示,不少跨国公司已把中国作为自己的生产中心。尤其是中国原料药的生产,已在全球制药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日本第一制药是氧氟沙星的发明人,现在却转向中国浙江康裕药厂购买氧氟沙星。美国默克制药公司是阿维菌素最大的生产企业,现在却转向中国采购阿维菌素。世界化工巨头杜邦公司也把原来自己生产的一系列化工、医药中间体转由中国企业生产。

巴斯夫公司计划把自己在日本、美国和丹麦的总年产能力在2万吨以上的三家维生素C工厂关闭,与中国维生素厂合资扩产,年产5.2万吨,把维生素生产基地建到中国。一大批国外天然药物和保健品生产厂也大量地向中国寻求中药提取物的生产合作,日本最大的汉方药生产企业津村株式会社就与上海合建了先进的提取生产线基地。

很多跨国制药公司通过例常贸易在中国进行原料药的大规模采购。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医药商品出口共有100多种产品,交易额达45.6亿美金。其中主打产品是化学原料药,60多种此类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

据了解,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医药产业的生产能力已居世界前列,其中医药制剂加工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化学原料药产量排名全球第二。

目前,中国医药产业的片剂年生产能力已达6200亿片,胶囊1194亿粒,水针563亿支,大输液44亿瓶(袋),粉针175亿支。中国医药企业生产的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达1300多个品种,年产总量超过80万吨,其中近二分之一出口,占全球原料药贸易额四分之一左右。

中国在原料药方面的生产优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很多美国大企业的制药原料是在中国完成的,外国制药企业到中国进行原料药采购的状况也将长时间持续下去。这是因为中国在原料药的生产上具有成本竞争的优势,而且外国企业发现原料生产有时会损耗能源并破坏环境。当然,中国对原料药的生产也是有选择的”,并不会进行盲目的生产。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再掀掘金热 面临四大挑战

世界各国对开发生物制药的信心和热情显而易见。业内专家对此评价认为,这主要得益于生物制药已经从新兴行业到成熟产业,从基础研发到商业合作,从大规模科学研究到资本运作,技术与市场、资本的进一步结合,是推动其发展的原动力。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初具规模,在北京、上海、河北、吉林、广州、深圳、四川、重庆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迅速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有40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入园。北京亦庄医药园也已聚集80多家医药企业,2006其年产业规模占全市生物产业的30%左右。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统计资料显示,07年1~7月,我国生物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总产值3424亿元,同比增长23.4%,比全部高技术产业增速高出4.6 百分点。其中最具现代生物技术特色的生物制药,2006年同比增长21.7%。07年以来,生物制药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1~8月,生物制药实现总产值302.29亿元,同比增长24.37%。

业内专家表示,尽管我国生物制药得到较快发展,在有些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但多年来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产业的健康快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速发展。

产业腾飞面临四大挑战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重大疾病需求相比尚面临着四大挑战:

第一,生物制药产业投资增速下降,影响发展后劲。近年来,受药品降价、原料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风险投资者越来越不愿承担风险,而是将注意力转到处于研发后期较为成熟的生物医药产品上,直接影响生物医药制造业的利润水平,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增速下降。06年1月,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联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发布《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6》。该报告表明,自2002年以来,近5年我国共有1080家企业吸引创业投资50亿美元,但生物医药产业只占融资总额的5.2%。截至目前,我国完全靠风险投资资助的产品,只有深圳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产业化生产的一类新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这唯一一个。

第二,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生物技术工程化程度低。由于企业盈利能力低及对研发投入不到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略高于1%,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处于较低水平。有资料表明,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属于自己原创,其余都是仿制产品。

第三,生物技术企业目前数量虽多(400家左右),但规模小,能生产的品种少,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如治疗乙肝的干扰素,国内就有十几家生产,而只要一家企业生产就能够满足全国使用需要。

第四,生物医药企业实际税负高于一般工业企业,加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医药流通体制不完善,严重影响医药企业创新积极性。

健康发展还需政策支持

对国内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业内人士表示,希望国家创造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产业跨越新的台阶。

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生物技术产业,因为生物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根本性作用,所以大力发展这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防御功能,它将影响一些传统产业,如食品、医药、能源等工业。考虑到产业的长远生存,企业发展中的每个阶段都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要进行产品创新,每个阶段都要有资金做后盾,中小企业 离不开政策支持。

此外,药品价格问题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北京凯因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总经理周德胜表示,生物制药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药品价格,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是让企业最头痛的难题。他建议国家实行放水养鱼政策,鼓励企业用合理所得利润再投入新产品研发,形成良性循环。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对行业面临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以下五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鼓励优势企业采用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手段,加大现有产业资源的整合力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集团。

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这包括,国家设立科技、产业化和创新能力专项,突出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研究与产业化。改善融资环境,扶持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发展,加强对生物企业发展初期和成长期的支持。鼓励与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生物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生物产业的投入,支持建立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生物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优先支持中小生物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支持生物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建立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三是加快培育生物产品市场。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计划免疫覆盖范围,积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和监管机制,完善生物产品市场准入政策,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行力度。

四是加强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完善人才使用机制。

五是继续加大淘汰落后的力度,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简析生物产业的发展情况 第7期(总第46期)

一、我国生物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生物产业潜力巨大、发展迅速,给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添加了新的动力,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今年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四届生物产业大会上,汇集和发布生物技术研究成果项目、企业需求项目800余项,现场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金额近240亿元。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多人参展,大会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与产品提供了集中展示的机会。

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测算,我国生物产业总规模超过万亿元。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作为生物产业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几乎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同时,我国生物农业中生物技术产品的应用规模及转基因抗虫棉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生物制品开发等领域已形成产业规模;由于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生物柴油、非粮燃料乙醇、甲醇等生物能源领域吸引了很多企业的投资;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形成。

现今世界生物技术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生物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生物产业是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占领国际经济技术竞争战略制高点的产业创新工程。国家在逐渐加大对生物产业的扶持力度。而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的生物产业,对经济、社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五大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我国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生物产业作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支撑作用。

2008年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农作物生物育种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目前,生物技术作为中国重点发展的高技术,已经列入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国的生物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开始了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

2009年6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中,阐述了现代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农业领域、生物能源领域、生物制造领域、生物环保领域。目前这五大生物产业跟国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生物医药:增长居新兴市场之首

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看,据IMS Health 药品战略组织报告称,北美、欧洲、日本是世界最大的三个药品市场,但对市场增长的驱动已经减弱。世界一些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增长正猛,正在以12%~13%的年增长率,成为世界药品市值量的主要来源。

报告还显示,新兴市场对于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的贡献,在2001年仅为13%,但IMS预测,到2011年将上升至33%,2020年将达到50%,新兴市场的市值也将达到4000亿美元。 在这些新兴市场中,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地区药品市场总体增长13.3%,居各区域市场增幅之首,销售额占全球药品市场11%的份额,合计为783亿美元。其中,中国、韩国和印度的增长分别达到25.7%、10.7%和13.0%,可见,中国在新兴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2009年上半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生物医药制造业增幅稍有落后,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766.6亿元,同比增长17.8%。中国生物技术制药单一企业目前最大年销售额不足5000万美元,与美国Amgen公司相比销售额不足其0.4%,可见中国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还比较弱小,还要加大发展力度。

生物农业: 转基因植物研究与国际同步

中国生物农业的重点领域是生物良种选育,包括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动物疫苗和药物。

据农业部统计,目前中国动物产业产值已超过1.3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而发达国家占60%~70%。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转基因植物研究与国际基本同步,在发展中国家属领先地位。到2009年5月,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办公室共批准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987项。

中国登记的生物农药品种达到140种;登记注册的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大约200多家,已经形成10多个产值超数亿元、初具规模的一批现代生物农药创新企业。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在生物肥料、疫苗与酶添加剂等方面取得了成效,有些已实现产业化。如高效固氮耐氮工程菌、饲料用植酸酶生产工艺达国际领先水平,饲料用酶制剂年产量约5000吨,生产厂家约40家。畜禽药物、生物兽药、使中国基本控制了高致病性禽甲型H1N1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发生。

生物能源:起步晚、发展快

生物能源指由生物质转变而成的能源。当今最重要的生物燃料是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

中国从2002年开始燃料乙醇的试点,目前已经成为继巴西、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的消费量已占汽油消费量的20%左右,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五省及湖北、河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汽油。2010年中国燃料乙醇产量将达到500万吨/年,乙醇汽油使用率达50%以上。 近年来,中国加快生物柴油的开发力度,2006年-2007年中石油、中粮油、中海油等企业已经完成了生物柴油的中试,开始进行大规模、大生产建设。

生物制造:正在形成产业

生物制造业包括采用微生物细胞、生物酶以及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和细胞融合为生物技术制造业。制造的产品主要是大宗化工产品,包括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化学品等。 美国2007年提出“生物质多年项目计划”,目标是达到“10年内减少汽油消费20%”。欧洲开发一系列工艺将生物质原料部分取代传统的石油炼制,生产能源和化学品,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石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一些国家研发出成熟的生物制造技术,如巴西利用丰富的甘蔗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每升仅为25美分。

目前,中国生物制造业已经进入工业化阶段,正在形成产业。中国对于生物制造的发展应解决“与人争粮、与地争粮”的问题。开发农业以废弃物为原料发酵生产的燃料酒精、生物材料、大宗化工产品等生物制造产品。同时改造现有生产菌种,减少微生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原料转化为产品转化率。

生物环保:14000亿的带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非常重视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国际上许多环境生物技术成果已进入商品化、产业化阶段。

中国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公害。环境生物技术作为一种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技术,在世界各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得到优先发展和应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达到14000亿元,国家在水环境、固体废弃物、清洁生产等生物环保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速了中国生物产业个领域的研发进程。

三、天津滨海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快速,被资本青睐

滨海崛起现代药谷,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以年均近40%的增长率书写着“现代药谷”崛起的传奇。而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基础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葛兰素史克、诺和诺德、诺维信、施维雅、田边、哈娜好等一大批世界知名医药跨国公司,以及信汇、金耀、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国内龙头企业近500多家研发及相关企业在津纷纷落户发展,带动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天津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完整,涵盖了化学制剂、原料药、生物制药、中药、医疗器械等领域。

截至目前,园区内生物医药类企业已达120家,其中外资企业约50家,形成了制造以外资企业为主,研发创新以内资企业为主的集聚特点。今年上半年开发区生物医药行业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按照产业规划,5年内新区将实现生物医药产值500亿元,吸引超过200家医药类创新型企业聚集,并培育出10个医药类上市公司和40家产值超1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

资本青睐助阵生物产业

投资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未来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乐观的市场“钱景”,使得各类嗅觉灵敏的风投基金和风投机构的目光纷纷转向了生物医药这类高新技术产业,并形成集聚之势,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1)金融创新正带动滨海新区融资环境发生巨变,天津私募基金项目全国领先,已聚集私募股权基金企业230家,聚集资金530亿元人民币。2)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我国生物产业的规模约达到6万亿元,将超过目前信息制造业的规模。3)各类研发服务平台成为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助推器。4)各类产业扶持政策也正积极制定中。5)新区近年来引进的企业显示出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产业化前景,这也是资本持续注入的重要原因。

四、生物产业仍有很大拓展空间,应分三步促进其发展

生物产业虽然已经成为今后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也已经成为许多生物高技术企业面临的瓶颈。由于生物产业的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基础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只有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有政府政策、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的支持,才能让生物制药产业得以更健康持久的发展。其次,未来发展中也要注意到基础领域的发展,如生物医药的研究、科技创新等,我国的生物产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再有,我国生物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建立起生物技术创新体系。

三步走实现生物技术强国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要实现生物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力争2010年完成。生物技术研发整体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地位,论文数量达到世界前六位,专利数量进入世界前六位。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8000亿元,其中现代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

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力争2015年完成。生物技术研发整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论文和专利总数达到世界前3-4位,农业生物产业进入世界前3-4位,医药生物技术产业进入世界前6-8位。

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从2020年开始进入持续发展阶段。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整体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成为世界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顶尖人才聚集中心和主要创新中心之一,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25000亿元~30000亿元,占当时GDP的7%~8%,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简析生命基因科技的发展情况 第11期(总第50期)

科学界预言,21世纪是一个基因工程世纪。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对生物遗传做人为干预,要了解它,我们先了解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又称生物技术,是一门应用现代生命科学原理和信息及化工等技术,利用活细胞或其产生的酶来对廉价原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提供大量有用产品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的基础是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科学和信息科学。生物工程的主要产品是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发酵产品,例如生化药物、化工原料、能源、生物防治剂以及食品和饮料,还可以为人类提供治理环境、提取金属、临床诊断、基因治疗和改良农作物品种等社会服务。

生物工程主要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等5个部分。其中基因工程就是人们对生物基因进行改造,利用生物生产人们想要的特殊产品。随着DNA的内部结构和遗传机制的秘密一点一点呈现在人们眼前,生物学家不再仅仅满足于探索、提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开始将一种生物的DNA中的某个遗传密码片断连接到另外一种生物的DNA链上去,将DNA重新组织一下,按照人类的愿望,设计出新的遗传物质并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这与过去培育生物繁殖后代的传统做法完全不同,它很像技术科学的工程设计,即按照人类的需要把这种生物的这个“基因”与那种生物的那个“基因”重新“施工”,“组装”成新的基因组合,创造出新的生物。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由重新组装基因到新生物产生的生物科学技术,就被称为“基因工程”,或者称之为“遗传工程”。

一、生命基因科技的应用

1、农牧业、食品工业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培养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

1)转基因鱼:生长快、耐不良环境、肉质好的转基因鱼(中国)。2)转基因牛:乳汁中含有人生长激素的转基因牛(阿根廷)。3)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甜椒。4)转鱼抗寒基因的番茄。5)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马铃薯。6)不会引起过敏的转基因大豆。7)超级动物:导入贮藏蛋白基因的超级羊和超级小鼠。8)特殊动物:导入人基因具特殊用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途的猪和小鼠。9)抗虫棉:苏云金芽胞杆菌可合成毒蛋白杀死棉铃虫,把这部分基因导入棉花的离体细胞中,再组织培养就可获得抗虫棉。

2、环境保护

基因工程做成的DNA探针能够十分灵敏地检测环境中的病毒、细菌等污染。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指示生物能十分灵敏地反映环境污染的情况,却不易因环境污染而大量死亡,甚至还可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基因工程做成的“超级细菌”能吞食和分解多种污染环境的物质。通常一种细菌只能分解石油中的一种烃类,用基因工程培育成功的“超级细菌”却能分解石油中的多种烃类化合物。有的还能吞食转化汞、镉等重金属,分解DDT等毒害物质。

3、医学

基因作为机体内的遗传单位,不仅可以决定我们的相貌、高矮,而且它的异常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某些缺陷基因可能会遗传给后代,有些则不能。基因治疗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单基因缺陷的遗传疾病,目的在于有一个正常的基因来代替缺陷基因或者来补救缺陷基因的致病因素。

用基因治病是把功能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之表达,并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发挥了功能使疾病得以治疗。基因治疗的结果就像给基因做了一次手术,治病治根,所以有人又把它形容为“分子外科”。

我们可以将基因治疗分为性细胞基因和体细胞基因治疗两种类型。性细胞基因治疗是在患者的性细胞中进行操作,使其后代从此再不会得这种遗传疾病。体细胞基因治疗是当前基因治疗研究的主流。但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它并没前改变病人已有单个或多个基因缺陷的遗传背景,以致在其后代的子孙中必然还会有人要患这一疾病。

无论哪一种基因治疗,目前都处于初期的临床试验阶段,均没有稳定的疗效和完全的安全性,这是当前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可以说,在没有完全解释人类基因组的运转机制、充分了解基因调控机制和疾病的分子机理之前进行基因治疗是相当危险的。增强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提高临床试验的严密性及合理性尤为重要。尽管基因治疗仍有许多障碍有待克服,但总的趋势是令人鼓舞的。据统计,截止1998年底,世界范围内已有373个临床法案被实施,累计3134人接受了基因转移试验,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开发潜力及应用前景。正如基因治疗的奠基者们当初所预言的那样,基因治疗的出现将推动新世纪医学的革命性变化。

4、医药卫生

1)基因工程药品的生产:

许多药品的生产是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的。受材料来源限制产量有限,其价格往往十分昂贵。微生物生长迅速,容易控制,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若将生物合成相应药物成分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内,让它们产生相应的药物,不但能解决产量问题,还能大大降低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生产成本。例如:(1)基因工程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长期以来只能依靠从猪、牛等动物的胰腺中提取,100Kg胰腺只能提取4-5g的胰岛素,其产量之低和价格之高可想而知。将合成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每2000L培养液就能产生100g胰岛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不但解决了这种比黄金还贵的药品产量问题,还使其价格降低了30%-50%。(2)基因工程干扰素:干扰素治疗病毒感染十分有效。过去从人血中提取,300L血才提取1mg,极其珍贵。基因工程人干扰素α-2b(安达芬) 是我国第一个全国产化基因工程人干扰素α-2b,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增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广泛用于病毒性疾病治疗和多种肿瘤的治疗,是当前国际公认的病毒性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和肿瘤生物治疗的主要药物。(3)其它基因工程药物:人造血液、白细胞介素、乙肝疫苗等通过基因工程实现工业化生产,均为解除人类的病苦,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运用基因工程设计制造的“DNA探针”检测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及遗传缺陷,不但准确而且迅速。通过基因工程给患有遗传病的人体内导入正常基因可“一次性”解除病人的疾苦。例如:SCID的基因工程治疗: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患者缺乏正常的人体免疫功能,只要稍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就会发病死亡。这个病的机理是细胞的一个常染色体上编码腺苷酸脱氨酶(简称ADA)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治疗。

二、各国研究生命基因科技状况

目前,各国均在积极发展生命基因科技这项新兴产业。

1、英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就有了第一家生物科技企业,是欧洲国家中发展最早的。如今它已拥有560家生物技术公司,欧洲70家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中,英国占了一半。

2、德国:德国政府认识到,生物科技将是保持德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于是在1993年通过立法,简化生物技术企业的审批手续,并且拨款1.5亿马克,成立了3个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此外,政府还计划在未来5年中斥资12亿马克,用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1999年德国研究人员申请的生物技术专利已经占到了欧洲的14%。

3、法国:法国政府在过去10年中用于生物技术的资金已经增加了10倍,其中最典型的项目就是1998年在巴黎附近成立的号称“基因谷”的科技园区,这里聚集着法国最有潜力的新兴生物技术公司。另外20个法国城市也准备仿照“基因谷”建立自己的生物科技园区。

4、瑞典:2010年3月7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正式启动由其负责的瑞典生命基因研究项目。这一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瑞典医学资源优势,例如完善的人口注册系统和人口基因信息系统,为当今世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服务和支持。该项目也将成为世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数据库。生命基因研究项目将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协调下,由全瑞典医学研究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人员合作完成。瑞典科学家们将对50万瑞典人进行为期数年的常规健康检查和生活状况调查,并收集他们的血液和尿液样本,用于医学研究。该项目将为研究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病之间复杂的关系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全球科学家可共享生命基因项目提供的数据。生命基因项目负责人、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基因流行病学教授佩德森说,北欧国家有各种类型的健康注册系统和生物资料库,这些优势使北欧国家走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研究前沿。

5、西班牙:马尔制药公司是该国生物科技企业的代表,该公司专门从海洋生物中寻找抗癌物质。其中最具开发价值的是ET-743,这是一种从加勒比海和地中海的海底喷出物中提取的红色抗癌药物。ET-743计划于2002年在欧洲注册生产,将用于治疗骨癌、皮肤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常见癌症。

6、印度:印度政府资助全国50多家研究中心来收集人类基因组数据。由于独特的“种姓制度”和一些偏僻部落的内部通婚习俗,印度人口的基因库是全世界保存得最完整的,这对于科学家寻找遗传疾病的病理和治疗方法来说是个非常宝贵的资料库。但印度的私营生物技术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7、日本:日本政府已经计划将明年用于生物技术研究的经费增加23%。一家私营企业还成立了“龙基因中心”,它将是亚洲最大的基因组研究机构。

8、新加坡:新加坡宣布了一项耗资6000万美元的基因技术研究项目,研究疾病如何对亚洲人和白种人产生不同影响。该计划重点分析基因差异以及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对亚洲人管用,以最终获得用于确定和治疗疾病的新知识;并设立高技术公司来制造这一研究所衍生出的药物和医疗产品。

三、我国生物基因科技的发展情况

1、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1%的序列,这为21世纪的我国生物产业带来了光明。这“1%项目”使我国走进生物产业的国际先进行列,也使我国理所当然地分享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部成果、资源与技术。目前,我国也正在大力发展生物基因科技这项新兴的产业,国家政府颁布了详细的发展政策。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在“2010年工作部署”的第三部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

2、积极兴建生物基因科技产业园

我国不但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发展生物基因科技产业,而且积极兴建产业园,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1)兰州建生命科技园 将年产6万片基因芯片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兰州盐场堡生物医药工程、兰州重离子治癌中心、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总部科研孵化基地。随着这些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开花”,兰州正在形成集产学研一体的生命科技产业集群。

今年6月27日,在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与德国雷根斯堡肿瘤实验室项目合作签约暨授牌仪式上。该研究所胡之德所长表示,项目建成后设计年产CancerGene基因芯片6万片,预计年销售收入12000万元,利润3000万元,上缴税金1994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打造出一个高质量、低成本的基因组学的科研和技术平台,从测序到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到仪器装备自动化、国产化,逐渐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生物产业链。

2)华大基因库基地拟落户深圳龙岗

目前,生物产业是深圳龙岗区重点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华大计划在龙岗区大鹏半岛建一个先进的科技影像系统,该系统可对人体作出最细致和精密的分析,该系统建成后深圳东部将成为集旅游休闲与健康养生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基因库基地”。 从生命与基因的关系、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产业发展等专业的角度展望生物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如此可见生物基因科技在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生物基因科技也将在未来带动全球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简析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情况 第12期(总第51期)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而所谓生物质能源,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生物质能源的原始能量来源于太阳,所以从广义上讲,生物质能源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源蕴藏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可以生长的有机物中,它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有机物中除矿物燃料以外的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于生物质能,通常包括木材、及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一、生物质能源的概况

1、生物质能源的分类

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五大类。

2、生物质能源的特点

1)可再生性:生物质能源属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源由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生,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

2)低污染性: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2、NO2较少;生物质作为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

3)广泛分布性:缺乏煤炭的地域,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

4)生物质资源总量十分丰富:根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年生产500亿吨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随着农林业的发展,特别是炭薪林的推广,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沼气、压缩成型固体燃料、气化生产燃气、气化发电、生产燃料酒精、热裂解生产生物柴油等。

3、生物质能源的利用

生物质能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人类对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有农作物的秸秆、薪柴等;间接作为燃料的有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垃圾及藻类等,它们通过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气,或采用热解法制造液体和气体燃料,也可制造生物炭。生物质能源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据估计,每年地球上仅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总量就达1440~1800亿吨( 干重 ),其能量约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总能耗的3~8倍。但是尚未被人们合理利用,多半直接当薪柴使用,效率低,影响生态环境。现代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是通过生物质的厌氧发酵制取甲烷,用热解法生成燃料气、生物油和生物炭,用生物质制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源植物,发展能源农场。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主要有直接燃烧、热化学转换和生物化学转换等3种途径。生物质的直接燃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当前改造热效率仅为10%左右的传统烧柴灶,推广效率可达20%-30%的节柴灶这种技术简单、易于推广、效益明显的节能措施,被国家列为农村新能源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生物质的热化学转换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条件下,使生物质汽化、炭化、热解和催化液化,以生产气态燃料、液态燃料和化学物质的技术。生物质的生物化学转换包括有生物质-沼气转换和生物质-乙醇转换等。沼气转化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一种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性混合气体即沼气、乙醇转换是利用糖质、淀粉和纤维素等原料经发酵制成乙醇。

二、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概况

目前,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关注。有关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源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到下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等,其中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占有相当的比重。 目前,国外的生物质能源技术和装置多已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实现了规模化产业经营,以美国、瑞典和奥地利三国为例,生物质转化为高品位能源利用已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分别占该国一次能源消耗量的4%、16%和10%。例如:巴西是乙醇燃料开发应用最有特色的国家,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乙醇开发计划,目前乙醇燃料已占该国汽车燃料消费量的50%以上。

另有资料显示,到2020年,西方工业国家15%的电力将来自生物质发电。据了解,一座生物质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的电厂,年均可节约电煤折合标准煤8万吨,年二氧化碳减排量15万吨。生物质能源发电是全球利用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形式。除农作物秸秆外,农林加工废弃物、畜禽粪便等也可以作为生物质能发电的原料。目前,全球生物质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5000万千瓦,可替代9000多万吨标准煤。在生物质发电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生物质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1万兆瓦,单机容量达10~25兆瓦,占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40%以上。美国纽约的斯塔藤垃圾处理站投资2000万美元,采用湿法处理垃圾,回收沼气,用于发电,同时生产肥料。此外,美国还开发出利用纤维素废料生产酒精的技术,建立了1兆瓦的稻壳发电示范工程,年产酒精2500吨。

三、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

1、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人口大国,21世纪将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生物质能源是唯一可以直接规模化生产气体、液体、固体等清洁能源的可再生资源。因此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有助于我国能源结构多元化和实现低碳发展,形成可持续的能源系统,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对中国农村更具特殊意义。中国80%人口生活在农村,秸秆和薪柴等生物质能是农村的主要生活燃料。尽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农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质能源仍占有重要地位。发展生物质能源技术,为农村地区提供生活和生产用能,是帮助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对于优质燃料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能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现代化需求,生物质能源优质化转换利用势在必行。

生物质能源高新转换技术不仅能够大大加快村镇居民实现能源现代化进程,满足农民富裕后对优质能源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可在乡镇企业等生产领域中得到应用。由于中国地广人多,常规能源不可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由于国际上正在制定各种有关环境问题的公约,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这对以煤炭为主的我国是很不利的。因此,立足于农村现有的生物质资源,研究新型转换技术,开发新型装备既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2、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

我国可开发为能源的生物质资源2010年可达3亿吨。生物质资源的生产地,除了农民的耕地,更多的是荒山、荒坡、荒漠、盐碱地等地带。据统计,中国共有这类可以种植能源作物的土地约29亿亩。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中产生的秸秆,尚有60%可以用于能源开发利用,相当于约2.1亿吨标准煤。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只是农村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一个方面。林业剩余物、畜禽粪便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也是生物质能源大军的先锋。

在林产品加工方面,我国每年产生1500万立方米剩余物,如果按55%的利用率计算,相当于206万吨的标准煤。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每年产生约30亿吨粪便,约1.48亿农户适宜发展沼气。到2015年,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的实物量将达到32.5亿吨,可产沼气1950亿立方米,相当于代替标准煤3.1亿吨。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如稻壳、玉米芯、甘蔗渣等,数量巨大,易于集中处理。固化成型发电方式将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此外,我国每年棉籽产量1300万吨,可产棉籽油200万吨左右,这也为生物柴油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目前,我国有机废弃物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亿吨标准煤。预计将来潜力可达7亿—10亿吨标准煤,约为当时能耗的15%—20%。由此可见农村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3、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我国现在已经开发出多种固定床和流化床气化炉,以秸秆、木屑、稻壳、树枝为原料生产燃气。2006年用于木材和农副产品烘干的有800多台,村镇级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近600处,年生产生物质燃气2,000万立方米。2006年底全国已经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870万口,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4万处,畜禽养殖场和工业废水沼气工程2,000多处,年产沼气约90亿立方米,为近8000万农村人口提供了优质生活燃料。由此可见,我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已经有了基本发展,初步基础已经奠定。

4、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是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发展受原料高成本的影响,大部分生产企业需要额外的补贴、税收优惠才能赢利或生存。二是生物质能源扶持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在多种能源产品和规模上未给予明确的支持和指引。三是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模式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转化成本高、效率低。五是部分农林种植物存在与粮争地的潜在危险。

5、加快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1)将“大力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加快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2)坚持“不与农争地,不与民争粮”的原则,分阶段稳步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近期,优先利用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推进生物质燃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气、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中期,合理开发边际土地资源,积极稳妥发展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扩大生物质能资源基础;推进纤维素液体燃料产业发展,显著增加生物质能在清洁能源和交通燃料供应中的比例。长期,利用近海、沙漠等海陆资源,开发藻类生物质资源,提高生物质液体燃料的贡献度,有效实现生物质能对石油的规模化替代,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3)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政策,逐步从建设投资补贴转向原料补贴、产品补贴、消费补贴、投资补贴等四管齐下。加大生物质资源开发补贴力度,明确对生物质能源投资项目和工程的激励政策,完善生物质能源产品的价格补贴,创新有利于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4)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突破关键技术装备制约,加强产学研组合,组织联合攻关。首先,尽快将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开发纳入重大专项,实现生物质燃气产业装备的国产化,开发低成本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和高效酶水解及高效发酵工艺,研究可适用不同原料、节能环保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绿色合成工艺。其次,积极吸纳国际先进技术,推进生物质能源产学研的组合,加快推进生物质能源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提高生物质能源开发相关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四、天津生物技术所生物质能源利用合作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生物质降解后葡萄糖对纤维素酶的反馈抑制和生物质各类组分的共同发酵是目前生物质能利用中存在的重要瓶颈。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最终攻克了这一难题,为生物燃料的生产和生物质能源大规模利用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新思路,为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态势分析报告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是当前科技创新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由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引领的生物经济将引起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我国生物技术发展较快,创新活跃,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也逐年递增。在各高技术领域中,生物技术是我国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把生物技术列为未来15 年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基于以上形势,本文从申请授权状况、所属地区、国别、申请人类型、有效专利等多方面分析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态势,以多角度反映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

一、近年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总体状况

2002 年至2005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以年均23.0%的增长率递增,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29.0%,国外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15.1%。

22006 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估算为6300 件。2006 年,国家

知识产权局共授予生物技术发明专利2072 件,其中国内专利授权1366 件,约为2002 年1

比较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汇总

(156 件)的9 倍,年均增长72.0%;国外专利授权706 件,约为2002 年(165 件)的4 倍,年均增长43.8%。(见图1)

图1 近年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状况

从2000 年开始,生物技术发明专利国内申请量一直超过国外申请量,国内所占比重在六至七成左右。从2003 年起,生物技术发明专利国内授权量超过国外授权量,2006 年国内所占比重达到66%(见图2)。

图2 近年国内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所占比例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受理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约37300 件,占总受理量的3.4%。其中国内申请约23300件,占62.5%;国外申请约14000 件,占37.5%。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生物技术发明专利8011 件,占总授权量的2.7%。其中国内专利4606 件,占57.5%;国外专利3405 件,占42.5%。

(一)国外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所属国家分布状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98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