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1 11: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常丽霞
(复兴高级中学 上海200434)
本解析只代表个人观点,由于能力有限,难免解析有误,不妥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您 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直接回复“谈天说地言人”微信公众号即可,多多交流、共同成长!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常丽霞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巴黎协定》是“人类送给地球最好的礼物”。《巴黎协定》缔约国承诺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将直接有助于
①减缓海平面上升趋势 ②减轻酸雨的危害 ③减缓臭氧洞扩大趋势 ④减轻水体的污染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由于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将直接导致气温升高,使得海水变暖膨胀和极地、山地冰雪融化,进而诱发海平面上升;温室气体之一氟利昂的温室效应作用为20%,仅次于二氧化碳,它会大量消耗平流层中的臭氧,导致在南北两极、青藏高原出现了臭氧洞;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直接有助于①③。尽管温室气体中有导致酸雨的一氧化二氮,但其温室效应作用百分比在主要温室气体中最小,仅为6%-7%;导致酸雨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因此温室气体减排不会直接减轻酸雨危害,也不会减轻水体污染,排除②④,答案为B。
【参考】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图版)P105-107 2.我国于1970年4月发射升空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已在太空无动力飞行了46年。这主要是由太空环境的某些特性所致,这些特性是 ①高真空 ②超低温 ③强辐射 ④微重力
1
A.①② B.②③ 【答案】D
C.③④ D.①④
【解析】高真空使得“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阻力几乎为零;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是重力和向心力,微重力资源使得万有引力主要体现为指向地心的向心力。这两个太空环境资源,使得“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无动力飞行46年,它与强辐射、超低温条件没有直接关系。故本题答案为D
【参考】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图版)P23-24 3.正月十五24时(地方时),某天文爱好者在E地观测到一轮明月。此时,月、地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根据地球的昼半球方向,可以补充太阳的位置;正月十五的月相为满月,此时月球运行到太阳的对面,和太阳分处地球的两侧,面对地球的是明亮的月半球,且日地月位置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地方时为24时,月球位于地球的上中天。故本题答案为C 【参考】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图版)P15-16
4. 从秋分日到冬至日,上海地区的昼夜状况表现为 A.昼长夜短 ,昼渐短 B.昼短夜长,昼渐短 C.昼长夜短,昼渐长 D.昼短夜长,昼渐长 【答案】B
【解析】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在南、北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而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因此对于北半球的上海来说,昼短夜长;根据昼夜长短的季节分布规律:在北半球(上海),越接近冬至日,昼越短夜越长。故本题答案为B
2
【参考】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图版)P35
5.台湾野柳地质公园内的“女王头”,是由具有明显层理构造的砂岩经海水长期侵蚀而成。该岩石属于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C
【解析】砂岩是由沙子沉积、胶结而成;层理构造为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故本题答案为C 【参考】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图版)P54
6.2016年4月,南美洲西部的厄瓜多尔发生强烈地震。这是因为该国位于
A.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B.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生长边界 【答案】C
【解析】南美洲西部的厄瓜多尔位于赤道附近,根据“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图”,该处为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值得强调的是南极洲板块俯冲至北回归线附近。故本题答案为C
【参考】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图版)P44
7.一个区域往往具有其特色的地表形态,我国云贵高原发育最典型的地貌是 A.喀斯特地貌 B.黄土地貌 C.风成地貌 D.流水地貌 【答案】A
【解析】我国云贵高原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在高温湿润的气候环境下,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破坏和再造;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山西、陕西);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流水地貌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长江等)。故本题答案为A
【参考】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图版)P61
8.南水北调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降水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地下径流 【答案】B
【解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由于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因此决定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为南多北少;北
3
方人口激增、经济发展,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南水北调,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地表径流)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工程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故本题答案为B 【参考】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图版)P123、P130
9.世界各大流域的径流资源相差很大,径流资源最丰富的是 A.长江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亚马孙河流域 【答案】C
D.密西西比河流域
【解析】流域径流资源的丰歉与补给类型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径流资源丰富的河流主要是雨水补给;降水量越大,径流资源越丰富;在上述四个流域中,亚马孙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在所有气候类型中,降水量最大),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故本题答案为C
【参考】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图版)P128
10.冬季,中高纬度的亚欧大陆西岸比东岸温暖湿润,与这一现象形成有关的洋流是
4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北大西洋暖流 【答案】D
【解析】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中高纬度的亚欧大陆西岸受从较低纬度的海洋吹来的中纬西风影响,温和多雨,该区域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增温增湿;而中高纬度的亚欧大陆东岸,受显著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西北风从纬度较高的蒙古-西伯利亚向东南吹来,寒冷干燥,该区域有千岛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故本题答案为D
【参考】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图版)P137
11.一个区域的光照资源与纬度、气候和地形等因素有关。我国光照资源最少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江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A
【解析】光照资源是指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用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两个指标衡量;光照资源与纬度、气候和地形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日照时数多,光照资源丰富;亚热带高山、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都较大,光照资源比较丰富;阴雨天多和多雾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光照资源比同纬度少,题中四地纬度相当,其中四川盆地地处亚热带地区,盆地地形中间低四周高不易散热,因此多阴雨天气,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都是最少。故本题答案为A
5
【参考】高三地理(中图版)P85
12.霜冻对我国农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危害较大。右图所示,可能发生霜冻的日期是 A.20~21日 B.21~22日 C.22~23日 D.24~25日 【答案】D
【解析】霜冻灾害是指在最低气温高于0℃的较温暖季节里,在晴朗(表格中20-23日都是非晴天,因此排除A、B、C)的夜间,水汽和云量稀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地表热量损失较多,最低温度降到0℃左右,常出现霜冻;表格中25日达到20-26日温度最低点0℃,说明损失热量最多;右图所示,可能发生霜冻的日期是24-25
日。注意时空分布:我国霜冻主要发生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早春与晚秋,对农作物尤其经济作物危害较大;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越冬小麦、油菜、柑橘,受霜冻影响会减产。故本题答案为D
【参考】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图版)P78;高三地理(中图版)P110 13.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地域差异明显。据图判断下列四地中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B
【解析】滑坡是斜坡上大量土体、岩石沿一定滑
6
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多发生在山区坡陡壁直的地方,尤其是河岸的两侧;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等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这两种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及南部丘陵地带,其中云贵高原(乙地)、四川盆地、江南丘陵和西北的山区较多(如图所示)。故本题答案为B 【参考】高三地理(中图版)P107
1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这些均说明自然资源具有 A.综合性 B.有限性 C.广泛性 D.不均匀性 【答案】D
【解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不均匀性、有限性和综合性,可排除C;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22.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总量的59%,“西气东输”工程是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能源短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西电东送”工程是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由于我国南方煤少北方煤多,因此“北煤南运”。由此可见中国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空间分布不平衡,即不均匀性。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以及受技术条件制约,自然资源的开采也是有限制的;综合性是指自然资源是由许多自然资源综合而形成的资源系统,许多自然资源直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A、B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为D
【参考】高三地理(中图版)P84、97、158
7
15.西欧、北美东部、东亚、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区,这些地区的共同自然特征是 ①地处低纬 ②沿海沿河 ③海拔较高 ④降水较为充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人口稠密区形成的自然条件:1)气候,比较适宜的温带、亚热带(排除①)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④符合);2)地形,平原地区为主(排除③);3)水资源,沿河、沿湖、沿海地区(②符合)。人口稠密区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的地区。人口稠密区形成的历史原因:开发比较早的地区,由于长期的繁衍,人口较多。故本题答案为B
【参考】高中地理(第二册·中图版)P17
8
16.“南米北面”是我国东部地区饮食文化特点,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时间发展 B.经济条件 C.自然环境 D.社会习俗 【答案】C
【解析】南米北面,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有关;我国南方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田农业,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气温较低,农业地域类型为旱作农业,当地
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喜干耐寒的小麦。由此可见“南米北面”主要是受南北气候类型不同的影响。故本题答案为C
【参考】高中地理(第二册·中图版)P62、65-66
17.右表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4年间我国人口发展的突出现象是 A.老龄化日趋严重 B.人口死亡率降低 C.劳动力日益紧缺 D.人口呈负增长 【答案】A
【解析】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于或大于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2005年);等于或大于10%,则属于人口严重老龄化(2014年),由此可见,2005-2014年间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A正确;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意味着长寿老年人比重增大,会导致人口自然死亡率升高,排除B;10-64岁为劳动人口,其比重由2005年的72%增长到2014年的73.4%,排除C;总人口由2005年的13.0756亿人增长到2014年的13.6782亿,净增人口0.6026亿人,人口呈现正增长,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A
【参考】高中地理(第二册·中图版)P7
18.今年六月上海迪士尼乐园将正式开园。迪士尼乐园一般建在大城市,且都选址在郊区,这样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地价格 ②游客流量 ③商业集聚 ④地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
【答案】A
【解析】上海迪士尼乐园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是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内的标志性景区,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乐园,首期占地390公顷,主要包括一座占地91公顷的迪士尼乐园、两间共提供1,220间房间的主题酒店、以及零售餐饮娱乐区、人工湖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主题乐园对社会经济条件依赖较强,属
于第三产业的第二类;当前,上海市常住人口约2400万,迪士尼乐园一般建在大城市——中国上海,首要考虑了游客流量大、收入水平高、购买力强(②符合);选址在郊区——川沙新镇,是由于上海市城区土地价格昂贵,而迪士尼乐园占地面积巨大,单位土地利用效益较低,故选择在土地价格较低的郊区(①符合);商业主要集聚在城市中心的商业区,故排除③;本题与地域文化关系不大。故本题答案为A
【参考】高中地理(第二册·中图版)P35-38、87、90
19.位于陆家嘴核心区的“上海中心”大厦体量上相当于一个“站着的外滩”,产业目标定位是“站着的华尔街”。从城市功能的角度看,“上海中心”
的启用将大大增强上海的
A.金融服务功能 B.文化教育功能 C.科技创新功能 D.工业配套功能 【答案】A
【解析】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陆家嘴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重要金融中心,位于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隔江面对外滩(上海市中心),作为国家级金融贸易区和新时期国家级战略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两大金融核心区(上海陆家嘴、重庆江北嘴)之一,陆家嘴是众多跨国银行的大中华区及东亚总部所在
地,是上海现代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即CBD;上海中心大厦,位于陆家嘴,建筑主体为118
10
层,总高为632米,其设计高度超过附近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被称为中国第一高楼,“站着的外滩”体现了CBD的一个重要特点——金融服务功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区;文化教育功能区、科技创新功能区主要布局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附近的文教区,排除B、C;工业配套功能主要布局在城市外围远离居民、交通便利、土地资源充足的地区,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A 【参考】高中地理(第二册·中图版)P17
20.为适应气温低、日较差大的气候,当地传统民居往往都是面南的平顶方整的石砌碉房。这种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东北黑土文化区 B.黄土高原文化区 C.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 D.青藏高原文化区 【答案】D
【解析】文化是在环境的背景下通过人类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建筑属于物质文化,也深深地打上了环境的烙印;东北黑土文化区传统民居是泥草房和泥瓦房,应对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的特征,室内有防寒的火炕、火墙;黄土高原文化区传统民居是窑洞,利用土层深厚的黄土地貌,就地取材、凿洞而居,坚固耐用,应对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特点,屋内冬暖夏凉;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的传统民居为“阿以旺”,该类建筑屋顶为便于通风和晾晒的平顶,与当地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的降水少、光照强密切相关;青藏高原文化区的传统民居为石砌碉房,是适应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藏族传统民居,居室呈方形,石木结构,厚重的石材墙体犹如一个虚热体,在昼夜温差较大(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温度高;而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温度低)的青藏高原地区,起到了很好的“日吸夜放”热工循环效果;墙厚窗少,以防风寒,房顶为平顶,可晾晒谷物;青藏高原位于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房屋面南有助于采光取暖,有效利用太阳能,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故本题答案为D 【参考】高中地理(第二册·中图版)P117-121
11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一)“巍巍祁连百丈雪,悠悠走廊千里春”。这反映了热量与水分等因素对地处西北内陆的祁连山自然景观的深刻影响。读图,回答问题。(20分)
21.与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不同,祁连山北麓呈现出的是温带自然景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4分) 【答案】因素:纬度或热量(2分);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2分)
【解析】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处于低纬范围(0°N-30°N),祁连山北麓温带自然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或温带草原)处于中纬范围(30°N-60°N);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差异,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逐渐降低,从赤道至极地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等不同热量带,题中两种自然景观以热量(纬度)为基础,呈现了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特点,即纬度地带性。 【参考】高三地理(中图版)P51
22.祁连山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巨大差异,东段以森林为主、中段以草原居多、西段则多为荒漠。这种差异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 【答案】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2分);
12
原因: 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由东向西逐渐变弱(2分),降水量逐渐降低(2分)。
【解析】祁连山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东西长800公里(97°25′E~103°46′E)(有利于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湿润水汽的深入,由于摩擦力的逐渐增大,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弱,致使由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降低、水分逐渐减少)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3期)曾就祁连山对中国的意义有着这样的描述:“东部的祁连山,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是伸进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由此题中祁连山自东向西自然景观依次为:森林为主、草原居多、多为荒漠,体现了以水分(降水量)为基础,呈东西更替、南北延伸特点,即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 【参考】高三地理(中图版)P56
23.祁连山中段,山麓水草丰美,低坡林木葱茏,高坡草甸茵茵,山顶白雪皑皑,这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答案】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2分);
原因:随海拔高度的上升,热量和水分都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2分)
【解析】祁连山海拔4000~6000米,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约6.5℃,热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一般来说,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到了一定高度以后又出现减少的趋势。随着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的改变,自然景观呈现出类似纬度地带性的递变特征,即垂直地带性。
【参考】高三地理(中图版)P61
13
24.简释祁连山冰川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关系,并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祁连山冰川及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关系: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农业发展的水资源紧缺,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展的主要水源。(2分);
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淡水量趋于减少(2分),河西走廊的绿洲
农业面临的水源危机将逐渐加重(2分)。
【解析1】祁连山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3期)提到“若没有祁连山,内蒙古的沙漠就会和柴达木盆地的荒漠连成一片,沙漠也许会大大向兰州方向推进(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农业发展的水资源紧缺,因此在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发展绿洲农业),正是有了祁连山,有了极高山上的冰川(全球变暖,气温上升,加剧了冰川积雪融水,为绿洲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水源)和山区降雨才发育了一条条河流,才养育了河西走廊(农业),才有了丝绸之路”。 【参考1】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图版)P105、124
【解析2】地球上的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2.53%,而近69%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因此冰川是陆地淡水的主体;全球气候变暖对祁连山冰川的影响,从短期来看,加剧冰川融水,使当地绿洲农业面临洪涝的威胁,从长期来看,当冰川大量消融后,该地区冰雪融水补给将大大下降,河西走廊的绿洲农业将面临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由于全球变暖更侧重于长期尺度(19世纪末以来的百年间,全球气温上升了0.3℃-0.6℃),因此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祁连山冰川的不利影响要侧重从长期尺度分析。
【参考2】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图版)P105、121、131
14
(二)近三十年来,鄂尔多斯市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鄂尔多斯市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西南部,面积8.7万平方千米,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西部,生态环境脆弱。该市煤炭、天然气等储量居全国前列,采矿业、天然气、电力等生产部门一直居于重要地位,1997年以来,房地产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25.从两个方面,概括鄂尔多斯市工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4分)
【答案】能源资源储量大,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较充沛。(任答两点,每点2 分,共4分)
【解析】主要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从背景材料和图1中可以看出,鄂尔多斯市煤炭、天然气(能源)等储量居全国前列,推断出能源资源储量大;采矿业等生产部门一直居于重要地位,推断出矿产资源种类较多;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属于西部城市,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推断出土地资源丰富;从图1可见,鄂尔多斯市靠近黄河,推断出水资源较充沛。
15
正在阅读:
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 图文01-21
初中英语句子成分详解10-23
管委会2021年主要工作计划参考模板08-16
浅谈法律逻辑学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12-18
(15份合集)三门峡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 图文01-26
实验二 数字信号载波调制07-29
2018年文物精品与中华文明课后练习答案05-05
防灾科技学院毛概题库(历年真题)308-13
计算机组成原理-运算器实验06-2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普通高中
- 上海市
- 学业
- 试卷
- 解析
- 地理
- 等级
- 水平
- 答案
- 图文
- 考试
- 2016
- 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 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 媒介融合的整理版
- 计算机组成原理练习题
- 婚前调查新郎策划问卷 - 图文
-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 运动系统疾病总结 - 图文
- 利用废旧物品完成初中化学实验的探索
- 2018届松江区高考英语二模
- 校园环境建设整改方案
- 5M绩效
- 浅谈如何利用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 工程水文学习题 - 流域产汇流计算
- 2015-2020年中国原青花素市场监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图文
-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3届高三下学期五月第二次检测(二模)物理试题
- 4A(6-10)教案
- 2018年长沙市小学毕业质量检测
-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答案
- 不服执行裁定复议申请书 2
- 大悲咒(标注拼音、逐字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