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版莱阳县志大事记

更新时间:2023-09-14 16:30: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癸巳歲末,余開始將《萊陽縣誌》大事記整理成電子版。這個部份,可見前人梳理本縣文史資料用心良苦,苦心凝重,錘鍊而成,其精神令吾輩汗顏。部份地方顯見編者亦有佞諛之詞,余不作刪減,為後人之佐證。 周

靈王五年(魯襄公六年)齊滅萊,遷萊於児 阝。 烈王七年(齊威王三年) 齊封其即墨大夫萬家。

赧王三十一年(齊湣王四十年)燕上將樂毅 破田單以其宗奔即墨。

三十五年(齊襄王元年) 樂毅圍即墨,即墨人立田單為將軍,以拒燕。

三十六年,燕騎劫代毅,發民墓,田單擊殺之,遂複齊。 秦

秦始皇 二十六年,將軍王賁滅齊夷為齊郡。 楚

義帝三年,西楚霸王項羽徙齊王田巿為膠東王,都即墨。 夏六月,齊相田單殺巿 自立為王。 漢

高帝四年,相國韓信破齊,齊將軍田既軍膠東,信遣將軍曹參擊殺之,立膠東郡。

六年,以膠東等劉郡,立子肥為齊王。

呂後七年,立營陵侯劉澤為琅琊王,長廣屬之。

文帝十六年,置膠東國分封齊王肥子“白石侯”(劉)雄渠都即墨,挺(城)、觀陽、鄒盧屬之。

景帝二年(前187年),(劉)雄渠以兵應吳、楚,伏誅,國除為郡。

四年,立皇子徹為膠東王。

七年,立皇子徹為太子,國複為郡。 景帝中元二年,立皇子(劉)寄為膠東王。 武帝元狩四年置鹽官長廣縣,禁私煮鹽。

宣帝本始元年五月,鳳凰集東萊,大赦,詔勿收天下田租。 四年,山陽太守張敞上書自請治渤海、膠東盜,詔拜敞膠東王相。敞至明設購賞開群盜令相斬捕除罪,膠東盜平。 元帝永光四年,東萊郡山野蠶絲收萬余石民以為絲絮。 新莽始建國元年,降膠東王殷為扶崇公,殷弟徐鄉侯快起兵討莽不克,走死長廣。改昌陽曰夙敬亭,鄒盧曰始斯。 更始元年,漢兵誅莽,複昌陽、鄒盧舊稱。

東漢

1、光武建武二年,偽梁王劉永大將軍張步(不其人),循膠東,步據膠東。

2、東萊等十三郡叛永自稱齊王。 3、五年,建威大將軍耿弇擊張步降之。

4、十三年,封賈複為膠東侯,食挺、胡、觀陽等六邑。省鄒盧入挺,以長廣益東萊。

5、明帝永平二年,以東萊之昌陽益琅琊國。

6、章帝建初元年,膠東侯賈毓以罪國除,挺、觀陽入北海國。

7、安帝永初二年,州大饑,人相食,詔廩東萊貧民。 8、三年,海賊張伯路寇略沿海九郡。 9、延光元年,以光祿勳東萊劉熹為司徒。

10、靈帝熹平二年(172年),東萊北海水溢漂沒人、物。 11、六年,十月東萊大雷。

12、中平四年(187年),十二月晦,東萊雨水大雷電雹。 13、獻帝建安五年(200年),置長廣郡領長廣等六縣。 太守何夔討平管成王營諸賊。 晉

14、武帝咸寧三年(277年),置長廣郡,治不其,領長廣等縣(魏末廢長廣郡至是復置)

15、太康六年,長廣等縣隕霜傷桑麻。

16、惠帝元康八年,分長廣縣,復置昌陽(晉初,省昌陽,至是,復置)。

17、光熙元年,東萊*令劉伯根反,敗,死。其長史王彌,亡長廣山中,既復大振,長廣太守宋羆(pi),東萊太守龐伉、麴(qu)羡先後死之。

18、懷帝永嘉 年(307-312),王彌長史曹嶷(ni或者yi)牟平人據青州,專制東方。

19、明帝太寧元年,後趙將石虎攻曹 嶷 克之,長廣太守呂披降。

20、安帝隆安四年,南燕慕容德,據廣固置荊州于東萊郡。 21、 義熙元年,慕容超改荊州為青州。 22、六年,劉裕滅南燕,置北青州。 劉宋

明帝,泰始四年(268年), (魏皇興二年)青州陷于魏置東青州、不其、東萊、長廣等郡屬之,旋亦入魏。 北魏

獻文帝皇興四年,分青州,徙長廣郡治膠東城移長廣縣治長清山陽。

宣武帝景明四年七月,東萊、東牟等處虸蚄(zi .fang古书上说的一种吃庄稼叶的害虫)害稼。 東魏

孝靜帝興和 年,復置觀陽于長廣故城。(觀陽縣後廢,

至是,復置) 北齊

文宣帝天保七年,移長廣郡治中郎城,省東牟入之,徙長廣縣治膠東城,省即墨、盧鄉入之,又省挺入昌陽。 阿峰案:

公元556年,北齊的這次行政區劃調整非常大,撤並東牟縣、即墨縣、盧鄉縣、挺城縣,合併四個縣市。 東魏末年,大量啟立大量州郡,魏末朝廷國力枯竭 ,不得不徵募各地豪右出征納財 ,而酬以官職 ,促成州郡增多。這些豪右非高歡嫡系 ,高氏掌權後採取一系列措施予以打擊 ,天保七年並省州郡縣則是其中一環。

北齊人宋孝王《關東風俗傳》曰 :昔六國之亡 ,豪族處處而有 ,秦氏失馭 ,競起為亂。及漢高徙諸大姓齊田、楚景之輩以實關中 ,蓋所以強本弱末之計也。文宣之代 ,政令嚴猛 ,羊、畢諸豪 ,頗被徙逐。至若瀛、冀諸劉 ,清河張、宋 ,並州王氏 ,濮陽侯族 ,諸如此輩 ,一宗近將萬室 。 北周

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平齊,省觀陽縣。 隋

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長廣、東萊郡。(時,諸郡皆廢,各縣直隸于州)

五年(585年),改光州為萊州。

十六年,復置盧鄉縣于鄒盧故城。析萊州置牟州,復置觀陽屬之。

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萊州為東萊郡,并廢牟州入之。 年,修築昌陽城垣。 八年,東萊疫,人多死。 年 ,綦公順據青萊。 唐

阿峰案:武德元年即618年唐朝建立。

1、高祖武德四年 (621年)討綦公順 ,平之。改東萊郡為萊州。昌陽、盧鄉屬之。析萊州,置登州,治文登 ,觀陽屬之。

2、六年,以觀陽屬萊州。

3、太宗貞觀元年(627年), 夏,山東大旱,令所在賑恤,勿出今年租賦。是年,并省州縣,廢牟、登二州,入萊州,省盧鄉、觀陽,入昌陽。

4、二年,旱,飛蝗蔽日,食禾稼,草木盡。

5、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昌陽城 圮于水徙今治(pi塌坏,倒塌破裂,分裂:“是以悲痛,肝心~裂”圮剥(毁分;毁坏剥蚀);圮族(毁害种类);圮坏(毁坏);圮废(毁弃,荒废);圮坏(坍塌)。

6、武后如意元年,(692年)析萊州,置登州,治牟平。

7、玄宗天寶元年,改萊州為東萊郡。

8、肅宗至德二年,載置北海節度使領青、密、登、萊四州(時,又改郡為州)

代宗永泰元年,平盧(原鎮營州上元二年,侯希逸南保青州)將李正己逐節度使侯希逸 據淄、青、齊、海、登、萊、沂、密、德、棣十州。

9、憲宗元和十四年,誅李師道,復置平盧節度使,領青、淄、齊、登、萊五州。

10、武宗會昌元年秋,登萊,雨雹,昌陽、文登尤甚,破瓦,害稼。

11、 年,建文廟,治西南隅。 12、熹宗中和二年,王敬武據平盧。 13、昭宗天佑二年,朱溫并平盧。 後唐

莊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改昌陽為萊陽。

阿峰案:避諱李存勖的祖父名諱,他祖父名字叫做“李國昌” 宋

1、太祖,建隆三年,詔 諸道、州、府、罷民驛,以軍卒代之。

2、太宗端拱二年,登萊旱,大饑,詔貸粟,人五斗。 3、仁宗明道二年,冬,登州民採金,先是,登州產金,皇佑間,大發,民多廢農桑,採掘,至是,禁之。

4、景佑元年,春,登萊大旱,饑,詔弛金禁。 5、慶曆六年,京東兩河,地震,登萊尤甚。

6、神宗熙寧七年,以萊州隸京東東路。(時,分京東為二路)

7、高宗建炎二年,(金天寶六年)金人取京東東路州郡。 金

1、太宗天會六年,登萊各處大水。

2、八年,劉豫為齊帝,置棲霞縣,析 萊陽北部屬之。 3、十一年,大水,復旱,免田租。 4、世宗大定十六年旱蝗。

5、章宗明昌二年,秋旱,歲大饑。

6、衛紹王大安三年,益都賊楊安兒奔萊陽。

7、宣宗貞佑元年(公元1213年),蒙古軍破山東各州縣人民殺戮幾盡,大掠而去。

8、 二年,山東東路統軍安撫使布薩安貞討楊安兒,安兒敗死。

9、興定元年,蒙古穆呼哩(舊作木華黎)破登萊等州。 10、三年,張林以登萊等十二州歸宋。

11、五年,宋統制張演(張林兄)軍駐即墨、萊陽。

12、哀宗正大三年,宋京東路總管李全降蒙古,授淮南行省,得專制山東。

13、七年,蒙古立益都路,課稅所撥州縣竈(zao)戶隸之。 元

世祖中統三年,李璮(tan,李全子)以山東郡縣歸宋,哈必齊(舊作哈必赤)擒殺之。

邑人姜彧請勿縱兵殺人。

14、至元二年,改臨淄路為淄萊路,登萊屬之。

15、四年,教諭王擇善創儒學于古柳亭故址。

16、十七年,發益都淄萊寧海兵萬人,開膠萊河。

17、十八年,免開河夫今年租賦仍給傭直。

18、二十年,改淄萊路為般陽路,淫雨傷稼

19、成宗大德三年,縣尹王革重修文廟儒學。

20、六年,寧海、萊陽等州縣饑,賑粟,一萬六千石。

21、武宗至大二年,饑。

22、仁宗延佑七年,虸蚄食苗,縣尹韓夢昌禱東平王廟虸蚄盡死,歲大有。

23、順帝,至正四年,山東諸路地震,有聲如雷。

24、十七年,毛貴陷膠萊諸州,復遣其黨,攻萊陽,達魯花赤釋嘉納死之。

25、十九年,邑人趙均用殺毛貴于濟南。

26、二十一年,河南行省察罕特穆爾復山東分兵循瀕海郡邑平之。

27、二十三年,春三月,立膠東行中書省及行樞密院于萊陽總制東方事,以袁宏偉參知政事邑人王務本為都事。

秋七月,萊陽、招遠、寧海等處虸蚄生。

28、二十七年,冬,吳大將軍、徐達拔益都。十二月,參政傅友德徇下萊陽。 明

洪武年間是1368-1398年間。

太祖洪武元年,山東旱,免夏秋二租。知縣賈則智修文廟。

二年,詔天下州縣立學,山東旱,饑,詔免今年租稅。

三年,始設科取士,各省連舉三年。復蠲山東租稅。

五年夏,四月,萊州饑,詔賑山東饑民,免田租。

六年,夏,六月,倭寇掠沿海,萊陽、即墨居民多被害,詔近海諸衛分兵討之。

七年,夏,六月,倭寇濱海州縣,遣萊州同知趙秩往諭之。

九年,五月,升登州為府,七月以萊陽屬之。

十五年,夏,四月,蠲山東租稅。

十七年,遣信國公湯和築沿海衛城。

十八年,山東旱,免租稅。

二十年,十二月,賑登萊饑。

二十四年,山東蝗,大饑,免竈課田租。

二十八年,免山東秋糧。

三十一年,夏,五月,置大嵩衛,指揮使鄧青建城,復築縣城。

惠帝建文元年,登州各縣蝗。

三年,登州各縣,復蝗。

四年,秋七月,詔山東被兵州縣免徭役三年,未被兵者,亦免半租。

成祖永樂六年,春,正月二十三日,登州各縣地震有聲,如雷,冬至十二月晦,止,大震五十一,小震無算。

七年,春正月二十日,地震,至三月十四日止。

八年,登州各縣自春正月至夏六月,疫死者,六千餘人。

十八年,登萊大饑。

仁宗,洪熙元年,山東饑,免夏稅之半。

宣宗,宣德十年,詔天下衛所立學。

英宗正統元年,夏,蝗。

五年,知縣郭敏修縣城。

七年,夏,四月,山東旱,蝗,復免被災稅糧。

十年,改武學為儒學,設教授。地震。

十三年,永康侯徐安,備倭山東。

天順四年,夏,旱。

九年,升孔子為大祀。

憲宗,成化十三年,旱,澇為災。

十四年,春,三月二十三日,黃風大作。

夏,六月十三日,大雨,河水驟溢。

十七年,大饑,人相食。

十九年,冬,十月二十日,空中有聲如鼓,大星隕西北。

年,置大山千戶所,屬大嵩衛。

孝宗弘治五年,大旱。

十二年,改登萊分巡道為巡察海防道。

十四年,雨雹殺禾。

十六年,山東大旱,自春正月至夏六月,不雨,發粟賑饑。

武宗正德三年,饑。

四年,洊(jian古同“荐”,再;屡次,接连)饑,人相食。

六年,冬,十月流賊劉六等破城,燬縣署,邑人都給事李鐸疏請改建磚城。

八年,夏,四月,隕霜殺稼,六月,飛蝗蔽日。

十年,知縣李黼(fu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黼~)修縣署。

十一年,秋,大水。

十四年,知縣司迪,督修磚城。

世宗嘉靖二年,饑。

三年,洊饑。

七年,大饑,死者載道。

八年,旱,蝗。

九年,降孔子為中祀。

十二年,蝗。

十三年,蝗。

十四年,蝗。食禾稼盡。

十七年,麥菽不登,粟米斗銀二錢。

二十七年,秋,八月,登屬地震,城堞房屋崩塌甚多。

三十四年,知縣牛山木,修文廟,創建,泮東書院。

三十六年,無麥。

三十七年,大饑。

三十九年,夏大旱。

四十年,大饑。

四十一年,設海防道于登州。 穆宗隆庆二年,春,三月地震。 是年,裁登莱三府驿遞 三年春,大饑。

神宗萬曆三年,清丈田畝。

七年,夏六月,晦,大雨,平地深丈餘,盧舍人畜無算。 八年,冬,十一月,度民田,按溢額增賦。 九年,行一條鞭法。 十年初,修縣誌成。

十四年,知縣程子侃筑大沽河堤。

二十二年,登屬大雨,雹傷禾大饑。

二十五年,東地震有聲。

二十六年,春地震。

二十七年,地震。

二十三年,知縣蔡夢齊建文昌閣于城東南隅。

三十五年,山東旱,饑,蠲田租。

三十八年,大旱,發粟賑之。

四十一年,夏,大旱。秋,七月七日大風拔木。

四十三年,登屬大旱千里,如焚,饑疫,詔免夏糧秋稅,已納者,留以充賑。

四十四年,春,大饑,人相食,詔賑銀粟,蠲田租。

四十六年,秋,九月,加天下田賦。

四十七年夏,旱。秋八月蝗,冬十二月加田賦

四十八年,春三月,加田賦。

熹宗天启元年(1621),设登莱巡抚于登州辖沿海屯卫东江

诸岛。

思宗崇祯二年,邑人董大成為亂,登鎮總兵張可大遣兵討平之。

五年,孔有德分兵圍萊陽,知縣梁衡擊走之。(阿峰案:幸虧是磚城)

七年,春,有鳥自海島來,形如鴿,搖翅入殺殺聲,人以為兵象。

夏五月,地震。

十一年,詔天下府州縣學設武生員。

十一年,春,不雨。

夏蝗食穀殆盡

秋蟲蝝(yuan)遍野,蝗復大起無禾。。

十二年,春,饑,蝗。

十三年,夏,旱,蝗。秋,饑。

十四年,春,大饑,人相食。

十五年,春,二月大風拔木,壞廬舍。秋,七月地震有聲。

冬,閏十一月,清兵攻萊陽,知縣陳顯際及邑紳宋應亨等擊卻之。

十六年春,二月六日,清兵,陷城,知縣陳顯際死之,紳民從死者萬計。

夏,詔,免殘破州縣一切常賦二年。

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春三月,闖賊李自成,陷京師,思宗殉社稷。

夏五月,福王即位。留都睿親王多爾袞入北京,李自成西奔。冬十月,邑人兵部侍郎左懋第使清,被幽太醫院。是年,知

秋,七月,綿蟲起,禾稼盡傷,大旱,麥不得種。

是年,設郵政局城內。

二十六春,大饑。

夏五月,拳匪肇亂。

秋七月,聯軍入京,兩宮西巡山東戒嚴。

是歲大有年。

二十七年,秋,和議成,山東解嚴。

二十八年,秋,七月,疫死者甚眾。蟲傷菽。

是歲,田賦折徵制錢。

二十九年,省委員杜秉寅蒞縣放荒變賣義學田。

三十年,設高等小學堂。

三十一年,停科舉及歲科試。

三十二年,設師範傳習所。抽收廟捐。

三十三年,升孔子為大祀。荒地升科。設巡警局,抽收油捐。

三十四年,抽收戲捐城廂鋪捐。

宣統元年,該巡警局為巡警所。加契稅為買九典六。省設諮議局,縣選議員二人。知縣朱槐之重修文廟。

二年,夏五月,曲士文,聚眾攻城,常備軍協統葉長盛、登萊鎮總兵李安堂擊破之,士文潛遁。

是年,設籌備自治公所。

三年,春,正月,大雨河水漫溢。劃全縣為十八區。

秋七月舉辦上級自治。

八月,曲士文復密圖大舉,知縣侯陰培駐軍管帶董鴻逵擊散

之。武昌革命軍起。

冬十月,山東宣布獨立,縣議參兩會成立。

是年,設電報局,裁把總。

中華民國

按民國肇造,改用陽曆春秋記事既遵周朔,時亦改移固與夏殊胡康侯說,非是,茲謹依其例。

元年,1月1日,改用陽曆。宣統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是月,劃平度插花地日莊、路南埠二村來屬收併,鹽票地丁竃戶稅銀。

冬十月選舉眾議員一人,省議員一人。改選縣議參兩會。

加屠宰捐。

是年,改知縣為民政長,設勸學所。改契稅為買六典三。

二年,徵畝捐辦學。

夏五月始徵印花稅,辦下級自治,加牙行附捐。

是年府廢。

三年,春,田賦鹽稅改兩位元田賦,附加四角。

三月,解散省議會、縣上下級議會。

秋,九月,日本對德宣戰,山東中立,日軍由龍口登岸,假道西境。赴即墨,大雨連旬,穀生芽,河水氾濫。

是年,政事堂頒祀孔典禮。 改民政長為縣知事。設農會。設縣立乙種農業學校。改築監獄。

四年,夏五月,裁警備隊。

冬,十二月三十一日,袁世凱改明年為洪憲元年。

是年,更定鹽稅新制。設菸酒公賣分棧。頒關岳合祀典禮。

五年,春三月二十三日,袁世凱取消洪憲年號。

縣關捷先潛逃。清裁大嵩衛指揮、大山所千戶改設衛守備所,千總駐防縣城把總。

福王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春,清蠲山東荒田,逋①賦

(注①:逋bū,有“逃跑、逃亡、拖欠<债务>、拖延”)

夏五月,留都陷。

六月,兵部侍郎左懋第不屈死。

秋九月,清開科取士。 清

世祖順治三年,加九釐新餉胖襖軍器等銀。

四年,登萊防撫陳錦破孫受砦邑人明兵科給事中沈迅閤家死之。【砦,读音zhai。解释1.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

今河东西不从敌国而保山砦者,不知其几】

五年,蠲山東荒田租賦。

七年夏,大水。

八年,春,饑,詔發各縣蒼穀,賑貧民以學田租賑貧士。

九年,裁撤登萊防撫。

十一年,裁大嵩衛大山所百總。

十二年,裁撤大嵩衛經歷。收并奇山所屬縣境屯銀。

十六年,收并寧海衛、登州衛,屬縣境屯銀。

十八年(1661年即康熙元年),秋,棲霞于七為亂,大軍雲集萊陽。

冬十二月二十九日雷。

聖祖康熙元年,春,三月于七潛逃,大軍始退。

夏,四月,疫,人死甚眾。

二年,夏旱,疫,人死眾,是年,裁登海州海防道并萊州道

三年,夏五月,旱。秋,八月,地震。虸蚄生。是年,裁儒學訓導。徵當稅。

四年,夏,五月,旱。至秋,七月始雨。八月地震,西南鄉,虸蚄生,食草殆盡。冬十一月,朔,無云而雷。

是年,賑山東饑,蠲本年租賦。

五年,裁大嵩衛千總。

六年,春,三月,朔,大風。夏旱無麥。

七年,夏,六月地大震,遊仙宮碑、咸福坊碎。

十年,春,三月大雪。夏六月大水。

十一年,秋七月,蝗,不為災。是年續修縣誌。

十五年,復設訓導。

十六年,裁行村鹽場并石河場。

十七年,續修縣誌成。

十八年,冬,十二月二十九日雷。是年旱饑。

三十年,秋天七月,蝗,不為災。

三十三年,春,饑。

夏四月,西鄉,雨雹,無麥,知縣趙光榮賑之。

三十六年,大饑,知縣趙光榮,施粥,城鄉賴以全活甚眾。

四十年,知縣趙光榮重修文廟。

四十二年,春,大水。夏秋,大旱,無禾,大饑。

四十三年,洊饑,人食榆皮葉,盡死者大半。(jian古同“荐”,

再;屡次,接连)

四十八年,秋雨,傷禾,饑。

五十二年,定製丁賦,以五十年為額,後為盛世滋生人丁,用不加賦。

五十五年,秋七月五日,登屬雷雨大作,溪流橫溢,大木俱拔。

五十六年,秋,八月,雨雹。

五十八年,秋,七月,大雨,水溢,漂沒,房屋禾稼,盡傷。

是年,裁膠萊分司。

六十年,大旱。

六十一年,復大旱無麥。

世宗雍正元年,饑。

四年,定製丁銀攤入地畝,竈丁半攤入竈地民佃地徵收

[①] 竈[zào](1)砖石或其他材料制成的一种设备。供烹饪、冶炼、烘焙等用。(2)指灶神。(3)古代一种熏烟御敌的军事设置。(4)指灶户。煮盐户。(5)喻指家产。

六年,定典,當行帖規則。

七年,復設置膠萊分司運判轄石河等五場。

八年,并鹽票價于地丁賦內。

十年,秋,大稔穀斗三十錢。稔[rěn] 庄稼成熟:丰~。~年(丰收之年)

十一年,秋雨傷禾稼歲饑。是年,廣學額五名(原15名)

十二年,併入屬縣境鰲山衛屯銀。

十三年,裁大嵩衛,析行村、嵩山、林寺三鄉,設海陽縣,析青山鄉入寧海州,分撥縣衛糧銀。

高宗乾隆元年,免賦。竈丁銀概攤入竈地民佃地徵收。

三年,撥民佃鹽課銀海陽。

十年,知縣王業岦重修文廟。(岦音li〔~岌〕山貌)

十三年,飛蝗蔽日,食禾麥無遺,詔免田賦,並賑民饑。

十七年,膠萊判移駐膠州,知縣郝大倫于文昌閣西建盧鄉書院。

十九年,知縣陳堯烏重修文廟。

三十年,虸蚄生。秋有年。

三十二年,移縣丞治姜山。

三十五年,春,免賦。

五十六年,大雨水。

仁宗嘉慶十六年,秋,大水,饑。

十七年,大饑,道饉相望。

宣宗道光元年,夏秋,疫死者無算。

十一年,裁膠萊分司運判。

十六年,大旱,無禾。

十七年,春大饑,民食草根樹皮,採掘殆盡死者無算。

二十六年,知縣張涵即宋琬故宅改建盧鄉書院。

文宗咸豐元年,夏六月,大雷雨風樹禾盡偃,(拼音:形声。字从人,从匽(yǎn),匽亦声。)

三年,詔各縣團練。

五年,秋,飛蝗蔽日,傷禾。

十一年,秋,九月,捻匪竄入。

yǎn, 穆宗同治元年,春,大疫。

秋,七月,又大疫,死者無算。淫雨連綿,淹沒禾稼。飛蝗過境,轂葉盡傷。

四月,秋,七月,大雨,淹沒禾稼,房舍坍塌無算

六年,夏,六月,捻匪復至。

七年,秋,八月,捻匪平,免山東被擾州縣逋賦。

德宗光緒元年,秋七月,大風傷禾。

二年,旱大饑。

六年,夏,麥大稔。

十四年,夏,四月雹傷麥。

五月,地震。

是年,設酒稅。

十五年,秋,八月疫死者甚眾。

十八年,夏旱。秋大雨,傷禾。

十九年,春饑。夏五月雹,傷麥。

二十一年,春正月日人內犯,威海衛潰兵過縣。

二十三年,冬十一月,德人佔青島,潰兵過縣西境。

二十四年,夏五月大水。

秋,七月,迅雷烈風雹傷禾。

是年,停武科。

二十五年春,三月雹,積三寸許。

夏,四月,雹尺餘大者如杵傷麥塌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7f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