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名词解释思考题

更新时间:2023-03-16 00: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词解释 1. 本位币

即主币,是已过流通中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是法定的价格标准。为无限法偿货币。 2.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3. 格雷欣法则

即“劣币驱逐良币”,在复本位制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价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储藏、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会充斥市场。 4. 信用

日常生活中指相信、信任、声誉、遵守等;经济学中的定义,指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5. 商业信用

企业间在商品交易中,以赊销预付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6. 银行信用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7. 消费信用

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 8. 利息

指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或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所要的补偿。包括机会成本与风险的补偿。 9. 利率

即利息率,价值资金的价格。一定时期内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10.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下降到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市场就会长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是无论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 11. 金融市场

进行资金融通,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场所。 12. 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又称交易工具,它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 13. 投资基金

是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收益凭证),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基金托管人委托职业经理人员管理与操作,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基金。

14. 金融机构

狭隘的金融机构是通过参与或服务金融市场交易而获取收益的金融企业。广义的金融机构是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及金融市场的监管者。

15. 中央银行

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和主导环节。代表国家统领已过机构体系,控制全国货币供给,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进行宏观金融调控。 16. 商业银行

即存款货币银行,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具有创造存款货币功能的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

17. 政策性银行

由政府投资创办,不以营利为目标、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18. 原始存款

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或再贷款而行程的存款。

19. 派生存款

在原始存款基础上,由商业银行贷款等业务衍生出来的额那部分存款。 20. 基础货币

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通常指流通中现金C加上银行准备金R(包括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及库存及存款现金),即B=R+C。是货币供应量的基础,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的货币。 21. 货币乘数

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是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又称为货币创造倍数。 22. 货币需求

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愿意并且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而行程的对货币的需求。 23. 货币供给

一定时期内已过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步分构成。 24. 流动性偏好

指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行为,即人们在心理上偏好货币的流动性,愿意持有货币的心理倾向。 25.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综合。 26.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指对货币供给总量进行调节,经常使用且能对整个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货币政策工具,也称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27. 外汇

动态的定义:指经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一种行为或活动。

静态的定义: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在国际上可以自由兑换且能被各国普遍接受与使用的一系列金融资产。这些金融资产可用于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外汇市场干预手段和国际储备手段等,充分发挥外汇的多功能作用。

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具体包括:

(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或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4)SDRs;(5)其他外汇资产。” 28. 汇率

汇率是指两个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或交换比率,也可以表述为:一国的货币单位用另一国的货币单位所表示的价格或汇价。 29.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30. 国际储备

一国或地区官方拥有可以随时使用的国际储备性资产,以应付国际收支失衡、维持汇率稳定、提高国际资信。

第一章 货币概述

1. 简述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确定货币材料;②确定货币单位;③确定流通住的货币种类;④规定货币的法定偿付能力

3. 我国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①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②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 ③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

④人民币币的发行坚持集中统一发行、计划发行和经济发行相结合的原则。发行权集中与中央银行。

⑤人民币的发行保证是国家拥有的黄金外汇储备、商品物资、政府债券与商业票据等。

⑥规定了货币流行的管理制度。 ⑦统一管理人民币汇率。

⑧人民币逐渐成为可兑换货币。

4. 目前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主要内容

一国四币:人民币、港币、澳门币、新台币在两岸四地相互流通。 ? M0=流通中现金 ? M1=M0+活期存款

?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第二章 信用

1.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是怎样的。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已成为现在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它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对商业信用有支持作用(如银行承兑汇票、票据贴现、抵押贷款)。两者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相互补充。 2. 如何看待提前消费和攒钱。

积极作用:出尽商品销售,有利于再生产,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推销;增加消费者总效用 ,给消费者带来便利。

消极作用:如果消费者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

制约因素:总共给能力;居民的实际收入与生产水平;资金供求生产;消费观念与文化传统。

第三章 利润

1. 决定利率水平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资金供求状况;平均利润率;物价水平;经济周期;国际利率水平;国家经济政策

2. 简述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认为利润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对流动性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因此,利率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

当利率想将到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时无论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说。 计算:

一笔借贷期限为2年,月利率为5%0的100万元贷款,到期的本利和为多少?(分别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计算)

解:

单利法:S=P+I=P+P·r·n=P(1+r·n)=100*5‰*12*2+100=112万 复利法:S=P·(1+r)n =100*(1+5‰)12*2=112.716万

? 讨论: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讨论加息问题。

针对中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指的是通货膨胀),国家提出要防止经济发展由过快转为过热,以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全面上涨的宏观经济目标,中央银行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并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以及允许人民币更快升值的做法。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日益开放,所以任何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下面对此做简单讨论。

一、提高准备金率。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存款准备金达到了创记录的16%,这一罕见的数字,体现了央行减少流动性的决心,特别是对冲顺差带来的流动性激增的问题。这一措施的正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可以直接减少货币投放量,从而起到抑制投资,避免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的作用。但其负面效果也比较多,首先这是一种被动措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特别是顺差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该项政策已失去自主性,随时可能失灵,效果也会减弱;其次这种措施有一刀切问题,既抑制了过度投资,也抑制了急需资金支持的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目前的过度投资大都有政府背景,所以有限的资金又几乎全被政府性项目占用,这种情况

在实践中问题已日益明显,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负面影响很大,中小企业发展不好,回过头来又直接影响就业问题。

二、提高利息。加息的目标和提高准备率是一致的,但相比提高准备金率更温和一些。单从国内来看,加息对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胀的效果是有限的,特别是政府背景的投资项目,对利率不太敏感,对通胀的影响有限,主要由于本轮通胀的成本推动性很明显。但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抑制中小企业发展,这有点类似于存款准备金的影响;二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息过高,极易导致热钱流入进行套利,又进一步增加流动性,效果适得其反,这种情况事实上已经存在;三是造成地下融资活动泛滥,民间融资成本极高,也给金融带来不稳定,这里有内资和外资的共同作用。

三是加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减少顺差,从而减少流动性,抑制投资过度,减轻通胀压力;二是可以部分抵消进口成本上升的压力,对输入型通胀有缓解作用。负面因素主要有,一是提高中国产品成本,在对外依存度极高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不稳定;二是对通胀的缓解有限,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不升反降;三是在目前升值预期不明的情况下,渐进升值造成热钱大量流入。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的货币政策是有利有弊,没有一个可以真正解决中国经济问题。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经济过热,但会使得中国经济中冷的一面更冷。人民升值从长远来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短期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小视。

出现上述情况,既有货币政策本身不可能几头兼顾,任何政策都有两面性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是属于非经济性问题,或者说根本就是一个体制问题。例如,经济过热问题,主要是政府背景的过度投资造成的,而中小企业投资是偏冷的,根本不存在过热的问题;价格问题,除国际背景外,更多是资源配置扭曲造成的,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房地产等快速致富行业,以致对关系民生的投资委缩,这也是产业结构问题;顺差问题,更主要是这些年过度引进外资造成的,盲目追求“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主动沦为别人的加工厂,等等。

这些因政策失当造成的宏观经济失衡问题,只能靠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调整政府行为的办法来解决,靠纯粹的经济政策是不会有太好效果的。这也是近几年宏观调控效果始终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国家领导层似乎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货币总量偏大,增长偏快,这种情况和经济增长偏快、投资增长偏快有比较紧密的联系。所以控制货币供给增长偏快的势头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今年以来已出台货币调控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贷款的基准利率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第四章 金融市场 1. 金融市场的功能

(1) 实现资金在余缺部分间的调剂,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 确定金融资产的价格。 (3) 实现风险分散和转移。

(4) 为金融资产流动性提供了场所。 (5) 调控宏观经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76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