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04-29 12: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数轴上 A、B 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 a 和 b,且(a+5)2+|b﹣7|=0.

(1)求 a,b;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2)有一动点 P 从点 A 出发第一次向左运动 1 个单位长度,然后在新的位置第二次运动,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在此位置第三次运动,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按照如此规律不断地左右运动,当运动到 2019次时,求点P所对应的数.

(3)在(2)的条件下,点P在某次运动时恰好到达某一个位置,使点P到点B的距离是点 P 到点 A 的距离的3倍?请直接写出此时点 P所对应的数,并分别写出是第几次运动.【答案】(1)解:∵(a+5)2+|b﹣7|=0,

∴a+5=0,b﹣7=0,

∴a=﹣5,b=7;

∴A、B两点之间的距离=|﹣5|+7=12;

(2)解:设向左运动记为负数,向右运动记为正数,

依题意得:﹣5﹣1+2﹣3+4﹣5+6﹣7+…+2018﹣2019=﹣5+1009﹣2019=﹣1015.

答:点P所对应的数为﹣1015

(3)解:设点P对应的有理数的值为x,

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PA=﹣5﹣x,PB=7﹣x,

依题意得:7﹣x=3(﹣5﹣x),解得:x=﹣11;

②当点P在点A和点B之间时:PA=x﹣(﹣5)=x+5,PB=7﹣x,

依题意得:7﹣x=3(x+5),

解得:x=﹣2;

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PA=x﹣(﹣5)=x+5,PB=x﹣7,

依题意得:x﹣7=3(x+5),

解得:x=﹣11,这与点P在点B的右侧(即 x>7)矛盾,故舍去.

综上所述,点P所对应的有理数分别是﹣11和﹣2.

所以﹣11和﹣2分别是点P运动了第11次和第6次到达的位置.

【解析】【分析】(1)由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可得a与b的值,相减得两点间的距离。(2)设向左运动记为负数,向右运动记为正数,并在-5的基础上把得到的数据相加即可。

(3)设点P对应的有理数的值为x,分别表示PA和PB的长,列方程求解即可。

2.用“ ”规定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 a 和b,规定

.如:

.

(1)求

的值;

(2)若 =32,求 的值; (3)若

(其中 为有理数),试比较m 、n 的大小.

【答案】 (1)解:∵

∴ =

(2)解:∵

=32, ∴可列方程为

解方程得:x=1

(3)解:∵

= ,

; ∴

; ∴

【解析】【分析】(1)利用规定的运算方法直接代入计算即可;(2)利用规定的运算方法得出方程,求得方程的解即可;(3)利用规定的运算方法得出m 、n ,再进一步作差比较即可.

3.某商场经销甲、乙两种商品,甲种商品每件进价15元,售价20元;乙种商品每件进价35元,售价45元.

(1)若该商场同时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00件,恰好用去2700元,求能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各多少件?

(2)按规定,甲种商品的进货不超过50件,甲、乙两种商品共100件的总利润不超过760元,请你通过计算求出该商场所有的进货方案;

(3)在“五一”黄金周期间,该商场对甲、乙两种商品进行如下优惠促销活动:

打折前一次性购物总金额优惠措施

不超过300元不优惠

超过300元且不超过400元售价打九折

超过400元售价打八折

200元,第二天只购买乙种商品打折后一次性付款324元,那么这两天他在该商场购买甲、乙两种商品各多少件?

【答案】(1)解:设:购进甲商品x件,购进乙商品(100-x)件。

由已知得15x+35(100-x)=2700

解得x=40

答:购进甲商品40件,乙商品60件。

(2)解:设:购进甲商品x件,购进乙商品(100-x)件。

利润W=5x+10(100-x)

根据题意可得5x+10(100-x)≤760和x≤50;

解得48≤x≤50,

∴进货方案有三种

①甲48件,乙52件,

②甲49件,乙51件

③甲50件,乙50件

(3)解:第一天:没有打折,故购买甲种商品:200÷20=10(件)

第二天:打折,

打九折,324÷0.9=360(元)购买乙种商品:360÷45=8(件)

打八折,324÷0.8=405(元)购买乙种商品:405÷45=9(件)

答:购买甲商品10件,乙商品8件或者9件。

【解析】【分析】(1)设购进甲商品x件,则购进乙商品(100-x)件,根据总进价为2700元,列方程求解即可;(2)甲种商品的进货不超过50件,甲、乙两种商品共100件的总利润不超过760元,列出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即可(3)根据购买甲种商品付款200元可求出甲商品的个数,根据乙商品打九折或八折付款324元,求出乙商品的个数即可

4.寒假将至,某班家委会组织学生到北京旅游,现联系了一家旅行社,这家旅行社报价为4000元/人,但根据具体报名情况推出了优惠举措:

人数10人及以下(含10人)超过10人不超过20人的部分超过20人的部分

收费标准原价(不优惠)3500元/人3000元/人

(2)在(1)问前提下,后来又有部分同学要求参加,设这部分同学加入后总共参与旅游的人数为人,若总人数还是不超过20人,则总费用为________元;若总人数超过了

20人,则总费用为________元;(结果均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3)若最后家委会支付给旅行社人均费用为原价的九折,问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本次旅游?【答案】(1)50500

(2);

(3)解:,显然 .

①若,则;

(不合题意,舍去)

,则;

②若

【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4000×10+3500×(13-10)=50500(元),故答案为:50500;(2)根据题意得,

①若总人数x还是不超过20人,则总费用为:

4000×10+3500(x-10)=3500x+5000(元);

②若总人数x超过了20人,则总费用为:

4000×10+3500(20-10)+3000(x-20)=3000x+15000(元)

故答案为:(3500x+5000);(3000x+15000)

【分析】(1)根据优惠措施,旅游13人的总费用为:其中10人按4000元/人算,另3人按3500元/人计算;

(2)分两种情况解答:

①不超过20人时,总费用=10×400+3500×(x-10);

②超过20人时总费用=10×4000+3500×10+3000×(x-20);

(3)先判断出x>10,然后分两种情况解答:①当时,②当时,

5.某城市平均每天产生垃圾700 t,由甲、乙两家垃圾处理厂处理.已知甲厂每小时可处理垃圾55 t,费用为550元;乙厂每小时可处理垃圾45 t,费用为495元.

(1)如果甲、乙两厂同时处理该城市的垃圾,那么每天需几小时?

(2)如果该城市规定每天用于处理垃圾的费用不得高于7370元,那么至少安排甲厂处理几小时?

【答案】(1)解:设两厂同时处理每天需xh完成,

根据题意,得(55+45)x=700,解得x=7.

答:甲、乙两厂同时处理每天需7 h.

(2)解:设安排甲厂处理y h ,

根据题意,得550y+495× ≤7370,

解得y≥6.

∴y的最小值为6.

答:至少安排甲厂处理6 h.

【解析】【分析】(1)设甲、乙两厂同时处理,每天需x小时,根据甲乙两厂同时处理垃圾每天需时=每天产生垃圾÷(甲厂每小时可处理垃圾量+乙厂每小时可处理垃圾量),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2)设甲厂需要y小时,根据该市每天用于处理垃圾的费用=甲厂处理垃圾的费用+乙厂处理垃圾的费用,每厂处理垃圾的费用=每厂每小时处理垃圾的费用×每天处理垃圾的时间,列出不等式,求出y的取值范围,再求其中的最小值即可.

6.定义:若一个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则称此方程为“中点方程”.如:的解为,而;的解为,而 .

(1)若,有符合要求的“中点方程”吗?若有,请求出该方程的解;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2)若关于x 的方程是“中点方程”,求代数式的值.

【答案】(1)解:没有符合要求的“奇异方程”,理由如下:

把代入原方程解得:x= ,

若为“中点方程”,则x= ,

∵≠ ,

∴不符合“中点方程”定义,故不存在

(2)解:∵,

∴(2a-b)x+b=0.

∵关于x的方程是“中点方程”,

∴x= =a.

把x=a代入原方程得:,

∴ =

【解析】【分析】(1)把代入原方程解得:x= ,若为“中点方程”,则x=

,由于b≠b-2,根据“中点方程”定义即可求解;(2)根据“中点方程”定义得到, = ,整体代入即可. 7.在数轴上,把表示数1的点称为基准点,记为 .对于两个不同的点和 ,若点 ,点到点的距离相等,则称点与点互为基准变换点.例如:在图1中,点表示数 ,点表

.

示数 ,它们与基准点都是2个单位长度, 点与点互为基准变换点

若 ,则 ________;若 ,则 ________;

(2)对点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表示的数乘以2,再把所得数表示的点沿数轴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若点与互为基准变换点,求点表示的数,并说明理由.

(3)点在点的左边,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对点 , 两点做如下操作:点沿数轴向右移动k(k>0)个单位长度得到 , 为的基准变换点,点沿数轴向右移动k 个单位长度得到 , 为的基准变换点,…,以此类推,得到 , ,…, . 为的基准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的落点为 , 为的基准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

的落点为,…,以此类推,得到 , ,…, .若无论k 的值, 与两点之间的距离都是4,则 ________.

【答案】(1)0;4

(2)解:点表示的数是,理由如下:

设点表示的数是,则点表示的数是

则由题意

解得

(3)或

【解析】【解答】(1)∵由题意得a-1=1-b,

∴当a=2, 则2-1=1-b, 解得b=0;

当a=-2,则-2-1=1-b, 解得b=4.

(3)解:设点表示的数是,则点表示的数是

则由题意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

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

又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

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m+8-4×1 ,…

,即,

解得

【分析】(1)由题意得出互为基准点a、b的关系式,分别把a=2,a=-2, 代入关系式求解即可;

(2)设点A表示的数为x, 根据题意得出点A表示的数经过乘以2,向左移动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B所表示的数,因为A、B为互为基准变换点,代入互为基准点关系式求出x即可;

(3)根据点P n与点Q n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P4n=m、Q4n=m+8-4n”,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关于n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8.如图,面积为30的长方形OABC的边OA在数轴上,O为原点,OC=5.将长方形OABC 沿数轴水平移动,O,A,B,C移动后的对应点分别记为O1, A1, B1, C1,移动后的C1与原长方形OABC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

长方形O1A1B1

(2)设点A的移动距离AA1=x

①当S=10时,求x的值;

②D为线段AA .的中点,点E在线段OO1上,且OE= OO1,当点D,E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时,求x的值.

【答案】(1)解:∵S长方形OABC=OA·OC=30,OC=5,

∴OA=6,

∴点A表示的数是6,

∵S=S长方形OABC=×30=15,

①当向左移动时,如图1:

∴OA1·OC=15,

∴OA1=3,

∴A1表示的数是

3;

②当向右移动时,如图2:

∴O1A·AB=15,

∴O1A=3,

∵OA=O1A1=6,

∴OA1=6+6-3=9,

∴A1表示的数是9;

综上所述:A1表示的数是3或9.

(2)解:①由(1)知:OA=O1A1=6,OC=O1C1=5,∵AA1=x,

∴OA1=6-x,

∴S=5×(6-x)=10,

解得:x=4.

②如图1,

∵AA1=x,

∴OA1=6-x ,OO1=x ,

∴OE=OO1=x ,

∴点E表示的数为-x,

又∵点D为AA1中点,

∴A1D=AA1=x ,

∴OD=OA1+A1D=6-x+x=6-x,

∴点D表示的数为6-x,

又∵点E和点D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6-x-x=0,

解得:x=5;

如图2,当原长方形OABC向右移动时,点D、E表示的数都是正数,不符合题意.

【解析】【分析】(1)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可得OA长即点A表示的数,在由已知条件得S=15,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①当向左移动时,②当向右移动时,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①由(1)知:OA=O1A1=6,OC=O1C1=5,由AA1=x得OA1=6-x,由长方形面积公式列出方程,解之即可.

②当向左移动时,由AA1=x得OA1=6-x,OO1=x,根据题意分别得出点E、点D表示的数,由点E和点D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列出方程,解之即可;当向右移动时,点D、E表示的数都是正数,不符合题意.

9.某服装厂计划购进某种布料做服装,已知米布料能做件上衣,

米布料能做件

裤子.

(1)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的多少倍;

(2)这种布料是按匹购买的,每匹布料是将这种厚度为布料卷在直径为的圆柱形轴上,卷完布后的圆柱直径为D=20cm,其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为使一匹布料所做的上衣和裤子刚好配成套,应分别用多少米的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π取3)? (3)在(2)的条件下,一件上衣用料1米,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则需采购这样的布料多少匹?

【答案】(1)解:由题意可得:? 1.5.

答: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的1.5倍

(2)解:一匹布的长度=100π+100.8π+101.6π+...+200π≈3×(100+100.8+101.6+...+200)=3×

=56700mm=56.7m.

设应用x米的布料生产上衣,则用(56.7-x)米的布料生产裤子,根据题意得:

x=1.5 (56.7-x)

解得:x=34.02(米)≈34(米)

当x=34时,56.7-x=22.7(米)

答:应用34米的布料生产上衣,则用22.7米的布料生产裤子.

(3)解:1000÷34≈29.4≈30(匹)

答:需采购这样的布料30匹.

【解析】【分析】(1)求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的多少倍,应先把各自的用料多

少表示出来.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是:;将两个式子相除即可;(2)先求出一匹布的长度,然后根据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的 1.5倍列方程求解即可;(3)由(2)可得一匹布生产衣服裤子的套数,用总套数÷一匹布生产衣服裤子的套数即可得到答案.

10.如图,线段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B向终点B 运动,同时,另一个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在线段AB上来回运动(从点B向点A运动,到达点A后,立即原速返回,再次到达B点后立即调头向点A运动.)当点P到达B点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

(1)当x=3时,线段PQ的长为________.

(2)当P,Q两点第一次重合时,求线段BQ的长.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点Q恰好落在线段AP的中点上?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

(2)解:设x秒后P,Q第一次重合,得:x+3x=10

解得:x=2.5,

∴BQ=3x=7.5

(3)解:设x秒后,点Q恰好落在线段AP的中点上,根据题意,

①当点Q从点B出发未到点A时,0

解得x= ;②当点Q到达点A后,从A到B时,即

解得x=4;

③当点Q第一次返回到B后,从B 到A时,

解得x= ;

综上所述:当x= 或x=4或x= 时,点Q恰好落在线段AP的中点上.

【解析】【解答】(1)解:根据题意,当x=3时,P、Q位置如下H所示:

此时:AP=3,BQ=3×3=9,AQ=AB-BQ=10-9=1,

∴PQ=AP-AQ=2.

【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题可得AP=3,BQ=9,结合题意计算即可得出答案.(2)设x秒后P,Q第一次重合,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答案.

(3)设x秒后,点Q恰好落在线段AP的中点上,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①当点Q从点B出发未到点A时,0

③当点Q第一次返回到B后,从B到A时,

1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12、-5、5,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秒。

(1)用含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和点C的距离:PA=________,PC=________。

(2)当点P从点A出发,向点C移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从点C出发,向终点A移动,请求出经过几秒点P与点Q两点相遇?

(3)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 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2个单位?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t;17-t

(2)依题可得:

PA=t,CQ=3t,

∵P、Q两点相遇,

∴t+3t=5-(-12),

解得:t==4.25,

答:经过4.25秒点P与点Q两点相遇.

(3)依题可得:

AP=t,AC=5+12=17,

∵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

∴点P运动到B点时间为:(-5+12)÷1=7(秒),

点时(如图1),

①当点P在点Q右侧,且Q点还没有追上P

∴AQ=3(t-7),

∵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

∴AP=AQ+PQ,

即3(t-7)+2=t ,

解得:t=;

∴OP=OA-AP=12-=,

∴点P表示的数为:-.

P点时(如图2),

②当点P在点Q左侧,且Q点追上了

∴AQ=3(t-7),

∵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

∴AQ=AP+PQ,

即3(t-7)=2+t ,

解得:t=;

∴OP=OA-AP=12-=,

∴点P表示的数为:-.

③当点Q到达C点后,且P点在Q点左侧时(如图3),

∵动点Q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

∴AC+CQ=3(t-7),

∵AC=17,

∴CQ=3(t-7)-17,

∵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

∴AP+PQ+CQ=AC,

即t+2+3(t-7)-17=17,

解得:t=;

∴OP=AP-OA=-12=,

∴点P表示的数为:.

4),

④当点Q到达C点后,且P点在Q点右侧时(如图

∴AQ=AP-PQ=t-2,

∵动点Q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

∴AC+CQ=3(t-7),

∵AC=17,

∴CQ=3(t-7)-17,

∵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个单位,

∴AQ+CQ=AC,

即t-2+3(t-7)-17=17,

解得:t=;

∴OP=AP-OA=-12=,

∴点P表示的数为:.

综上所述:点P 表示的数为-, -,,.

【解析】【解答】解:(1)∵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P到A点的距离为:t,

又∵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12、-5、5,

∴PC=CA-PA=(5+12)-t=27-t,

故答案为:t,27-t.

【分析】(1

)根据题意得出PA=t,再由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求出PC.

(2)根据题意表示出PA=t,CQ=3t,再由P点走过的路程+Q点走过的路程=CA,解之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①当点P在点Q右侧,且Q点还没有追上P点时,②当点P 在点Q左侧,且Q点追上了P点时,

③当点Q到达C点后,且P点在Q点左侧时,④当点Q到达C点后,且P点在Q点右侧时,分别列出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答案.

12.我们知道,分数可以写成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即;反之,无限循环小数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即 = 事实上,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无限循环小数写成分数形式为方法步骤如下:

解:∵=0.777……

设则

②-①得

∴ =

同理可得 = =1+ =

根据以上阅读,解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 =________;

(2)用题中所给的方法比较与8的大小: ________8(填“>”、“<”或“=”). (3)将写成分数形式,请写出解答过程;

(4)将写成分数形式,请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1);5

(2)=

(3)解:设 =x,由=0.3535…可知,100x-x=

35,

即100x-x=35.

解方程,得x= ,

于是,得

(4)解:设 =x,由=0.423423…可知,1000x-x=423. =423,即1000x-x=423.

解方程,得x= ,

于是,得. =

【解析】【解答】解:(1)设 =x,由=0.666…得,10x-x=6.

解方程,得x= = .

于是,得 = .

设 =x,由=0.222…得,10x-x=2.

解方程,得x= ,

∴ =5

故答案为:,5 ;

( 2 )设 =x,由=0.999…得,10x-x=9.

解方程,得x=1,

∴ =8,

故答案为:=;

【分析】(1)设 =x,由=0.666…得,10x-x=6.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设 =x,由=0.222…得,10x-x=2.解方程加5即可;(2)设 =x,由==0.999…得,10x-x=9.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3)设 =x,由=0.3535…得,100x-x=35,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4)设 =x,由=0.423423…得,1000x-x=423.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73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