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选题设计与表述(提纲)

更新时间:2024-03-31 18: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湘阴教师 培训讲座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选题设计与表述(提纲)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周正怀研究员

电话:18942042013 Psy.5501515@163.com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一、教育科研的选题与步骤

选题:按一定的原则选择研究课题的过程。是一个智慧活动的过程,选题要找准切入点。

(一)教育科研的步骤

(1)选题(教育科研的第一步)

审视自己

(注意问题)

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

(2)查阅文献

主要工作 查阅与本课题哪些问题尚待解决

有关的重要文哪些问题已解决

他人用什么方法研究 献

结论的科学性如何

前人做过哪些工作

(3)制定研究计划

所要研究的问题及范围

明确研所要采取的方法 究目的 研究对象的抽样

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4)搜集整理资料

(5)分析研究

时间进度

在实施过程中所得到大量的新的资料。对研究对象的一切现象都要及时观察、形成、积累资料

要求要全、实、细、客观、公正、真实反映研究对象的体质特征

在搜集并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脑力加工 关键 下结论

(注意:要实事求是、不要勉强、不要虚作假。)

(6)撰与报告

对学校 把研究过程及取得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达出来。

观察报告、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实验报告、论文著作。

1

(二)课题

1、什么是课题:

指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研究项目。

方向限定课题 课题展示方向

2、研究方向与课题的关系: 3、注意问题

研究对象

体现研究方法与类型。

区分真、假与伪问题。应体现 研究范围

对象 社区教育资源

主题学习活动

例如:主题范围

学习活动中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

方法与类型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

究法等;实践研究

新开课题 结转课题

4、课题的形成与选择是一项科学的思维过程。

课题的类型

委托课题 自选课题

(三)科研课题的来源

实践 论文选题 教学疑难 具体场景

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找课题 阅读与交流

理论上还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 别人研究过但没有争论

从专著、论文中找课题 过的问题

别人研究过,但自己有不同看法的问题

主要体现研究

理论文献 实践价值

科解决教育实际

研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研究重点) 课宏观领域问题 题主教育工作者

要微观领域问题 选题的直接来源 来源(2)教育理论文献中提出的关于教

主要体现研究

理论价值 育的理论问题 寻找并填补空白

教育课题的主要来源

提出但没有解决的问题

对前人理论发生怀疑提出自己新的见解与主张

参与学术上争鸣、讨论

(1)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四)教育科研课题发现、选择方法

归纳整理

分析其重要性程度及研究这些问题

将遇到或产生的大问题筛选法 量问题

的意义、大小。 确定研究价值

广泛听取意见

选取价值明显、适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为课题

经验提炼法 在实践中摸索的经验

经验总结出来,提升到理论高度

提出问题 产生课题

资料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的科研课题

资料寻疑法 现状分析法 意向转化法 通过教育现状分析,发现和揭露教育中存在问题 选择适当课题 对教育某一问题萌发一种探索意向

产生课题

(五)教师课题研究的五大问题

求新求异(眼高手低) 求全贪大(一鹤冲天) 跟风追潮(闻风而动) 论文情结(长篇大论) 穿凿附会(走向专业)

二、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一)课题设计及其内容

1.课题设计

指在课题研究实施前对整个研究活动的通盘考虑。 2.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 确定选题(名称)

确立研究目标——探索什么样的教育规律 确立研究内容——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3

确立研究方法——用什么方法去收集资料 分析研究条件——有没有条件做 明确研究过程——按时间排出研究步骤 确定预期研究成果——形式与内容

(二)课题方案的要素(附:教育规划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

立论依据: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研究现状述评 研究目标

研究范围、对象与内容 研究范围的限定 研究方法 研究程序(步骤) 创新点 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分工

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

研究的内容

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

定对研究课题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必须下比较明确的定义。 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与表述 1.课题名称

一般包括研究对象、研究的主题、研究的范畴和研究方法三要素。课题名称的表述常用陈述句型,名称要正确、规范、新颖,句式要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案例: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研究

研究对象: 特岗教师

研究范畴:湖南省

研究主题: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 研究方法:调查、文献分析

课题名称的要求规范:指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不能似是而非,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养儿童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用陈述句,慎用疑问句。“母子依恋对有幼儿身心有何影响”,可改为“母子依恋

4

对幼儿身心影响的研究”或“母子依恋与幼儿身心关系的研究”。

2.问题的缘起(提出的背景)

一般需从现实问题、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相关理论研究的支持、个人研究兴趣或个人工作体验等多方面进行阐述。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时代背景,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确定的。该部分设计应简洁、明了,字数不宜太多。因此,要注意仔细措词,使之既实事求是地介绍概况,又能恰到好处地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注意。

案例: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研究 问题的提出:为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

村学校任教,2006 年中央开始在12个省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

岗位计划”。2009年扩大到22个省(市、区),湖南省开始纳入该计划。“特岗计划”的实施,对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发展的实现等成效显著。但实施中,特岗教师对环境不适,心理问题无人关注;工资待遇偏低;无后期跟踪管理,造成流失等,也使他们面临生存与发展空间、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

3.课题界定(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是将自己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作一个准确的定位(或明确的限制),解决某些概念问题的歧义 。核心概念关系到课题名称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实现,研究内容的具体化。

案例: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研究

“特岗教师”是农村学校特设岗位教师,即参加“特岗计划”的高校毕业生。 “特岗计划”是中央自 2006 年起实施的一项保障贫困地区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即教师补给政策。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一般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降低的个人成就感。

“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应激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4.文献综述:说明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课题是针对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的? ▲该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重点与研究方法,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前人的同类或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课题已经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存在争论的问题及其争论各方的观点与焦点。

▲本课题和其它相关课题在研究的依据、目标、范围、对象、方法等的区别? ▲别人的哪些理论、观点、方法和手段可以继承和借鉴?

案例: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研究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特岗教师的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外来看,为保障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更好地引导教师向落后地区流动,

5

许多国家都有成功的尝试。如美国的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ATCP,即Alterative Teacher Certification Program)、“为美国而教” (TFA,即Teach for American)与“新教师计划”,韩国的中小学教师互换制度,日本的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加拿大的救助团制度以及法国的统一分配制度等。

从国内来看,通过“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的跨库检索,以“特岗计划”检索,分别为70、6和90篇文献;以“特岗教师”为“关键词”检索,分别为19、5和0篇文献。其中,“特岗计划”政策实施的宣传与报道优秀特岗教师以及特岗教师的生活感悟较多;特岗教师政策的反思、特岗教师专业发展与心理问题的文献很少。有关心理问题的文献只有《农村“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新聘特岗教师自我和谐状况调查研究》等9篇。

从整体来看,特岗教师的研究文献很少。从具体情况看,研究表现为“四多四少”:研究生的研究多,有影响的学者研究很少;基层和学校的个案研究多,有关全局性的整体研究少;小范围的调查研究多,有价值的理论研究少;职业认同感的现状研究多,应对(策略)的研究少。目前的研究有“三个转向”:一是从关注特岗教师政策的“刚性”落实及其成效开始转向政策的反思;从关注个体的反思感悟与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转向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关注特岗教师的工资待遇转向关注职业认同与心理需求。

(2)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1973)把倦怠引入临床研究领域,教师职业倦怠开始引起关注。在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主要涉及:一是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包括身心、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二是教师职业倦怠类型,如法伯(Farber B A.)认为狂热型、能力富余型、筋疲力尽型三种形式;三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对教育的高期望、价值多元化的冲击等)、组织因素(学校环境、工作量、同事关系、考试指挥棒等)与个人因素(性别、年龄、家庭状况、婚姻状况等)。

在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职业倦怠产生原因的分析及缓解倦怠的策略探讨,以及职业倦怠与之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研究等。在本土化研究方面,一是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订与编制,如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等。二是教师职业倦怠实证研究成果方面,主要集中在:对现状的调查研究、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分析、职业倦怠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近几年,对导致职业倦怠变量的研究趋向于更关注工作因素而非其它类型的变量,视角转向了干预研究。

就总体而言,以“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为“关键词”检索,则只有本科学生的访谈研究《农村特岗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解决办法》。其代表性和广泛性令人质疑。而正受到职业倦怠困扰的中小学教师大约占教师的20%左右,系统探讨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很有必要。

5.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阐明研究的价值:

实践意义: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6

理论意义:细化、补充或具体阐述与充实某一理论,或赋予实用理论全新内涵。 理论价值:所选择的问题在学术上能够填补空白,或者能修正、发展某种理论。 实践价值:指所选择的问题有助于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能为实践工作者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技术。

6.课题研究的理论的基础

理论基础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是进行的一系列的研究活动的指导。填写理论依据: ▲应找准理论的原理。

▲本课题能否应用这些原理。

▲理论依据应高度概括,不详细阐述。 ▲领导讲话、上级文件不作为理论依据。

案例: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研究

理论依据

一是资源保存理论。从需求和资源平衡的角度来解释职业倦怠的机制,当个体失去特定的资源,工作要求无法充分满足或无法得到预期的回报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二是习得性无助论。Meicher 认为,当自我描绘的积极心理图示在早期的探索阶段一再受挫时,个体会变得无所适从,转而陷入一种停滞观望的状态。

三是匹配-不匹配模型。个人与工作情境的之间的匹配程度——差距越大,越易产生倦怠。Maslach 等指出,个人和组织在工作量、控制感、报酬、一致性、公平性及价值等因素上的不匹配可能引起倦怠。

四是四因素模型。中国学者对部分一线中小学教师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教师职业倦怠包含情绪上的疲惫感,人际上的疏离感,工作上的无意义感,知识上的耗尽感四个因素。

7.课题研究的目标

是对课题研究达到理想的预设,它一般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识性方面的;二是技术性方面的;三是实效性方面的。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的三级目标

1、形成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认识性目标); 2、构建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样式(技术性目标); 3、实现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师生双赢。

研究目标是本课题研究能够实现、且结题时能验收的既定目标。 设计研究目标:

1、研究目标是具体的,不是空话、套话。 2、研究目标设计应简明、合理、有效。 3、研究目标应高度概括。

8.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本课题研究要解决问题的具体体现,与前人研究存在的问题基本对应,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

研究内容的梳理:一应紧扣目标,二应具体明确,三应整体完备,四应难易适

7

度,五应相对独立性。填写一般以1、2、3、4、5表示,不需要阐述,只要向读者明确表示课题要研究的内容即可。每个研究内容之间要么是总分关系;要么是并列关系,要么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包孕关系。

案例: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研究

研究内容

(1)特岗教师的研究述评。对特岗教师实施以来的研究做出整体评价。 (2)近10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3)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结构的研究。即构建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结构模型,编制“特岗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4)湖南省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采用自编“特岗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湖南在职特岗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测查其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对性别、教龄、学历、师范生与否、独生子女与否等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

(5)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自编“特岗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姜乾金“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探讨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并找出有利于消解倦怠的应对方式。

9.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重点要突出:选择 2~3个重点作为研究方向。 难点要突破:难点选择1~2个进行突破

10.研究的假设

⒈研究假设及其作用

假设的涵义:假设又称假说,是研究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假设的基本特点:科学性与假定性。

儿童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的关系,在未得到事实结果前,我们可以假设: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即识字量多,语文学业成绩相对较好,识字量少,语文学业成绩相对较差。 ⒉研究假设的基本要求

⑴要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一般一个假设只能涉及两个变量。如果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将变量一一对应地组合成几组假设。 ⑵假设应当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明确地描述。

⑶假设应当是可检验的。无法被检验的假设是猜测。 3、好的假设的标准

研究假设应该是可以验证的;应该叙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大多数的已知事实符合;应尽量简洁;所设假设可以直接解释某一问题或现象,而不必附加其他假设;研究假设的叙述应限定范围;研究假设应有一定的广度,以便导出很多推论;假设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11.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创新之处。

观点一:选题提倡蜜蜂式。避免自娱自乐,低水平重复。

观点二:创新途径可以温故知新、补旧为新、推陈出新;综合革新;开拓创新。

8

观点三:创新方法 ,可以提出新的学术观点;收集新的论证材料;采用新的表达方式;构建新的学科课程;试行新的教育措施。

案例: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研究

创新之处

(1)研究的实证性与本土化。国内大样本的实证性研究不多,对职业倦怠心理方面的原因挖掘不够深入。所以本研究通过自编“特岗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并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应对方式研究,有助于研究的本土化。 (2)研究内容的深化性与创新性。一是尚未系统探讨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二是本研究则为从教不足3年的特岗教师群体而不是从教5年以上的教师及准离职期教师;三是国内尚未检索到小学教师尤其特岗教师职业倦怠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本研究的探讨具有开创性。

12.研究思路

案例: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研究 研究思路

着眼于特岗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有效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通过抽样调查与访谈,分析调查部分地区特岗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分析他们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探讨他们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并提出消除职业倦怠的合理化建议。

13.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的四个层次:哲学方法、逻辑方法、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教育科研的辅助性的具体方法、手段或技术。

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等。

案例: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研究

本课题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开展研究。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法。对特岗教师及职业倦怠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找寻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应对方式和策略;

(2)比较法。国内外比较、与国内横向比较,找寻湖南特岗教师成长的规律和动因;

(3)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湖南农村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专题调查研究、访谈与专家咨询,获得准确与真实的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4)个案研究法。分析湖南特岗教师成长的轨迹,并总结、分析、评价。

14.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指申请者对要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如采用理论研究的技术路线,还是实证研究的技术路线等。需要详尽介绍具体程序的操作步骤。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用简洁的图形、表格、文字等形式描述技术变化的步骤或技术相关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9

案例: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研究

运用文献法,系统梳理与总结特岗教师研究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编制“特岗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与修订“职业倦怠应对方式问卷”——通过调查与访谈等方法,收集湖南省特岗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的第一手真实准确的资料——系统分析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归因——总结、分析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提出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消解的策略与建议。

15.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施步骤原则上应该是问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不完是课题研究的时间计划。如“模式问题”研究的步骤,第一步,收集各种模式;第二步,分析比较不同模式的利弊;第三步,找到适合本课题研究的模式;第四步,对该模式进行实践并不断改进完善;第五步,形成自己的模式并综合提炼。最后一步,形成自己模式的理念、模式图表、模式诠释、模式操作方法、模式推广的做法、模式检验的标准等。而不只是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16.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3项)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可行性问题设计目的,主要是给评审专家看你的研究基础、前期积累以及保障条件。条件越好,立项机会越高。这部分数据更多体现在课题组成员结构上,成员结构好,前期积累多,研究基础好,物质保障好,研究的条件就越好。所以,课题成员范围要大、成果要多。要出校、出园、出地区、出省。

(四)教育研究课题设计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题论证的基本要求

“三个论证”一定要紧扣主题 :

——目标论证。问题是否价值;是否科学现实性;问题是否具体明确;问题是否独、特、新;问题是否可行性。“长、宽、高”是否适度。

——背景论证。问题是不是真的突出来了;前人研究的不足是不是找准了。 ——基础论证。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条件和可行性是不是理由充分。

2.课题论证的总体原则

背靠理论--选题是否有理论依据。 立足现实--选题是否立足解决问题。

注重实践--选题是否以应用性、实证性研究为主 。 突出个性--选题是否“独、特、新” 。 讲究技巧--选题是否小、精、实、精、深。 紧贴指南--选题是否以《指南》为依据。

10

三、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

(一)教育科研资料的类型

教育科研资料的类型

书籍 报纸 期刊

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教科书、论著、资料性与参考性工具书、科普性著作和通俗著作。

教育科学研究中,所参考的书籍以前三种为主。

以刊登新闻报导和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一般是每天出版。

学术会议是当代学术界进行学术

学术会议文献: 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网络:网上资源十分丰富.在网络时代要充分利用,信息快成本低。

(二)搜集科研资料的渠道

文摘 搜图书馆

索引 集有意识地同本专业的学者、专家、同行进行

方同行交流与学术会议 个别交流很重要。 法中国知网等网络媒体 最重要的渠道

书目

附:2012年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申报书(活页) 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方案的内容

设计的内容(14项)

1、问题提出、课题界定、研究评述、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2、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可行性分析(3项)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第一、研究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涉及问题提出、课题界定、研究述评、选题意义、选题价值等);

第二、究竟怎么样去研究(涉及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技术路线、组织措施、人员分工等);

第三、将来要从那纳方面发现或得出结论(涉及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第四、预计产生什么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涉及预期成果和可行性); 第五、值得讨论的问题(涉及对策与建议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11

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方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为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2006 年中央开始在12个省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09年扩大到22个省(市、区),湖南省开始纳入该计划。“特岗计划”的实施,对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农村教育公平发展的实现等成效显著。但实施中,特岗教师对环境不适,心理问题无人关注;工资待遇偏低;无后期跟踪管理,造成流失等,也使他们面临生存与发展空间、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

2.课题界定

“特岗教师”是农村学校特设岗位教师,即参加“特岗计划”的高校毕业生。

“特岗计划”是中央自 2006 年起实施的一项保障贫困地区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即教师补给政策。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一般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降低的个人成就感。

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应激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立论依据) (1)特岗教师的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外来看,为保障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更好地引导教师向落后地区流动,许多国家都有成功的尝试。如美国的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ATCP,即Alterative Teacher Certification Program)、“为美国而教” (TFA,即Teach for American)与“新教师计划”,韩国的中小学教师互换制度,日本的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加拿大的救助团制度以及法国的统一分配制度等。

从国内来看,通过“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的跨库检索,以“特岗计划”检索,分别为70、6和90篇文献;以“特岗教师”为“关键词”检索,分别为19、5和0篇文献。其中,“特岗计划”政策实施的宣传与报道优秀特岗教师以及特岗教师的生活感悟较多;特岗教师政策的反思、特岗教师专业发展与心理问题的文献很少。有关心理问题的文献只有《农村“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新聘特岗教师自我和谐状况调查研究》等9篇。

从整体来看,特岗教师的研究文献很少。从具体情况看,研究表现为“四多四少”:研生的研究多,有影响的学者研究很少;基层和学校的个案研究多,有关全局性的整体研究少;小范围的调查研究多,有价值的理论研究少;职业认同感的现状研究多,应对(策略)的研究少。目前的研究有“三个转向”:一是从关注特岗教师政策的“刚性”落实及其成效开始转向政策的反思;从关注个体的反思感悟与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转向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关注特岗教师的工资待遇转向关注职业认同与心理需求。

(2)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1973)把倦怠引入临床研究领域,教师职业倦怠开始引起关注。在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主要涉及:一是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包括身心、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二是教师职业倦怠类型,如法伯(Farber B A.)认为狂热型、能力富余型、筋疲力尽型三种形式;三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对教育的高期望、价值多元化的冲击等)、组织因素(学校环境、工作量、同事关系、考试指挥棒等)与个人因素(性别、年龄、家庭状况、婚姻状况等)。

在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职业倦怠产生原因的分析及缓解倦怠的策略探讨,以及职业倦怠与之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研究等。在本土化研究方面,一是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订与编制,如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等。二是教师职业倦怠实证研究成果方面,主要集中在:对现状的调查研究、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分析、职业倦怠

12

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近几年,对导致职业倦怠变量的研究趋向于更关注工作因素而非其它类型的变量,视角转向了干预研究。

就总体而言,以“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为“关键词”检索,则只有本科学生的访谈研究《农村特岗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解决办法》。其代表性和广泛性令人质疑。而正受到职业倦怠困扰的中小学教师大约占教师的20%左右,系统探讨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很有必要。

4.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以特岗教师为对象,为建设“特岗计划”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设岗位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2)以职业倦怠为内容,有利于处于早期生存关注阶段的特岗教师的发展。 第一,对其职业倦怠的结构的探讨有助于深入分析职业倦怠的本质;

第二,对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与全面分析,为减轻职业倦怠指明方向与目标并有效干预。 第三,为特岗教师心理健康及其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为特岗教师跟踪培训与管理提供参考,引导他们的职业规划与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特岗教师为对象,对湖南省的特岗教师实施职业倦怠与应对的问卷调查,开展应对策略的研究,有利于特岗教师的职业发展,其研究价值是毋容置疑的。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理论依据

一是资源保存理论。从需求和资源平衡的角度来解释职业倦怠的机制,当个体失去特定的资源,工作要求无法充分满足或无法得到预期的回报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二是习得性无助论。Meicher 认为,当自我描绘的积极心理图示在早期的探索阶段一再受挫时,个体会变得无所适从,转而陷入一种停滞观望的状态。

三是匹配-不匹配模型。个人与工作情境的之间的匹配程度——差距越大,越易产生倦怠。Maslach 等指出,个人和组织在工作量、控制感、报酬、一致性、公平性及价值等因素上的不匹配可能引起倦怠。

四是四因素模型。中国学者对部分一线中小学教师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教师职业倦怠包含情绪上的疲惫感,人际上的疏离感,工作上的无意义感,知识上的耗尽感四个因素。

2.研究目标

本研究以特岗教师为对象,以文献检索分析特岗教师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动态,通过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评定问卷对湖南省部分地区的特岗教师实施问卷调查,开展应对策略的研究,促进特岗教师的职业发展。

3.研究内容

(1)特岗教师的研究述评。对特岗教师实施以来的研究做出整体评价。 (2)近10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3)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结构的研究。即构建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结构模型,编制“特岗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4)湖南省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采用自编“特岗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湖南在职特岗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测查其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对性别、教龄、学历、师范生与否、独生子女与否等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

(5)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自编“特岗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姜乾金“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探讨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并找出有利于消解倦怠的应对方式。

4.研究假设

第一,特岗教师职业倦怠具有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和知识枯竭四个维度;第二,自编“特岗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定的工具;第三,职业倦怠及各维度在性别、教龄、学历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第四,特岗教师的不同应对方式分别与职业倦怠及各维度存在相关关系,并具有预测作用,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13

5.创新之处:

(1)研究的实证性与本土化。国内大样本的实证性研究不多,对职业倦怠心理方面的原因挖掘不够深入。所以本研究通过自编“特岗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并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应对方式研究,有助于研究的本土化。

(2)研究内容的深化性与创新性。一是尚未系统探讨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二是本研究则为从教不足3年的特岗教师群体而不是从教5年以上的教师及准离职期教师;三是国内尚未检索到小学教师尤其特岗教师职业倦怠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本研究的探讨具有开创性。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着眼于特岗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有效应对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通过抽样调查与访谈,分析调查部分地区特岗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分析他们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探讨他们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并提出消除职业倦怠的合理化建议。

2.研究方法:本课题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开展研究。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有:(1)文献法。对特岗教师及职业倦怠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找寻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应对方式和策略;(2)比较法。国内外比较、与国内横向比较,找寻湖南特岗教师成长的规律和动因;(3)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湖南农村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专题调查研究、访谈与专家咨询,获得准确与真实的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4)个案研究法。分析湖南特岗教师成长的轨迹,并总结、分析、评价。

3.技术路线:运用文献法,系统梳理与总结特岗教师研究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编制“特岗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与修订“职业倦怠应对方式问卷”——通过调查与访谈等方法,收集湖南省特岗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的第一手真实准确的资料——系统分析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归因——总结、分析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提出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消解的策略与建议。

4.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1 – 2012.5。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申请课题立项;研究人员分工与研究培训;编制研究工具。

(2)前期实施阶段:2012.7- 2013.2。合作开展文献研究,撰写特岗教师研究与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的论文;确定具体调查对象并做好前期准备;分工合作实施调查与访谈。

(3)中期实施阶段:2013.3—2014.2。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统计与数据处理工作;撰写“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报告”与“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中期评估、总结;发表有关成果论文。

(4)后期总结阶段:2014.3—2014.6。形成研究报告;课题成果评审与结题鉴定。

(四)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可行性分析)

1.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主持的课题、完成的相关论文与代表性论文、获得的成果奖励等)

课题方面:课题组成员主持了完成了省高校教改项目“升格院校(高职高专)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评估与模式研究”??

课题组成员在《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有多项成果获奖,??

主要代表性论文有:①“特岗教师”如何更好地落地生根——关于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工作的思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主要参考文献 (略)

3.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略) 4.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所在单位的经费、设备、资料、时间安排等条件以及单位原有的研究基础) (略)

14

(五)预期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湖南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研究 2.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系列论文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71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