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版!!

更新时间:2024-05-01 12: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五四文学运动的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刘半农在《新青年》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 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的意见。

3.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中提出 人生的艺术派 的主张。 4.胡适评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 单纯 的信仰。

5.《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叶圣陶称其为 “雨巷诗人“。 6.现代文学史第一部新闻学剧本是胡适的 《终身大事》。 7.郁达夫小说突出写了五四青年对 人性的解放 的追求。 8.矛盾“农村三部曲”是 《春蚕》、《秋收》、《残冬》。

9.沈从文小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城市与知识阶级的,另一类是写 乡村与无产阶级。

10.中国当代文学“十七年”时期,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是文学的纲领性的指导思想,文学写作的题材、主题、风格等形成应遵循的体系性的规范。

11.文革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多以 手抄本 方式流传。 12.新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特征是 。 13.“黑色幽默”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

14.八十年代后期,最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是 的崛起。 15.韩少功是80年代 寻根文学 的代表作家。

16.五四文学思潮的根本是对 “人 ” 的发现。

17.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18.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的第一代诗人和杂文家,最早系统发表过诗歌改革的意见,主张 的诗体。 19.现代文学史上以提倡幽默而闻名的作家是 老舍 。 20.徐志摩的人生理想是对爱、美和 自由 的追求和信仰。

21.郭沫若的《女神》的疑问是便于其情感的大解放,诗体的大解放、宣告正真的现代 自由诗体 的时代的到来。 22.梁实秋《文艺思想》中 人性 是一个基本概念。

23.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是文学的为人民服务,表现工农兵的功能。 24.伤痕小说以 《班主任》 为开端。

25.“从情感的零度开始写作”是 罗曼罗兰 的名言。 26.“黑色幽默”既是一种文学现象,又是一种心态。 27.文革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手抄本小说是 《一只绣花鞋》。

28.先锋小说的开端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和 生存状态 进行的。 29.创造社受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 为艺术而艺术 。 30.贯穿《红烛》《死水》的诗魂是是闻一多的 民族意识爱国 情思。 31.戴望舒是一位富有艺术 自觉意识 的诗人。

32.梁启超提出的“三界变革”是指 诗界变革 、文界变革 、小说界变革。

33.曹禺是卓越的悲剧艺术家,他笔下最成功的人物是心灵受到压抑的 悲剧女性 的人物。

34.沈从文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边城》《长河》代表其小说创作的成熟。 35.主张白话文学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是 《文学改良刍议》。 36.倡导格律诗的著名诗人是 闻一多 。 37.郭沫若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 喜剧 和传记文学。

38.中国当代文十七年时期,由于强调文学的方向和作品基调的统一性,小说形态走向 为政治服务 的特征。 39.池莉和 刘震云 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 40.白先勇早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是 《玉卿嫂》。 41.八十年代提出文学主体性问题的批评家是 刘再复 。 42.九十年代文坛影响力最大的文学思潮是 后现代主义思潮。 43.池莉新写实的主要特点是对 对生存的世俗性、庸常性、卑微性、琐碎性的原生状态 的展示。

二.判断题

1. 《蚀》 三部曲取于矛盾1927年大革命的革命经验。

2.闻一多的第一部诗集是 《红烛》 。 3.最能代表周作人散文个性的是他的 艺术 类散文。 4.老舍小说创作具有浓郁的 京 味。 5.郁达夫第一部中篇小说是 。

6.林语堂主张小品散文应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

7.张爱玲因 《传奇》 、《留言》 小说成为四十年代上海走红女作家。 8.池莉的“人生三部曲”是 《烦恼人生》《不谈恋爱》《太阳出世》。 9.1960年台湾现代文学杂志诞生,标志着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

10.卢兴华的《伤痕》是最早通过艺术形象来揭示文革给我们带来的伤痕文学的小说。(错)

11.《再别康桥》是徐志摩 前期 时期的作品。 12.平民文学是 周作人 针对贵族文学提出的。 13.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提出 民主与科学 的思想。 14.《湘行散记》不是 沈从文 的代表作(《边城》)。

15.孙玉石对李金发诗歌的评价是 歌唱人生和命运的悲哀,歌唱死亡和梦幻,书写爱情的欢乐与失恋的痛苦,描写自然的景色和感受 。 16.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是 《书剑恩仇录》。 17.古华《芙蓉镇》是 反思文学 小说的代表作品。 18.韩少功《爸爸爸》的主题是 。 19.《微雨》是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

20.“精通英文,行文流畅····”作品在美国受欢迎的作家是 林语堂。 21.“七月诗派”是 40年代 时期的社团。

22.文学研究会的主张是 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23.汪曾祺《受戒》的艺术特色是 。

三.名词解释

1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

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由陈独秀创立。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塞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2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

社团之一。它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3 七月诗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

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

4 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

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5 新桥会议:1961年6月,中宣部、文化部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了

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和全国电影故事片创作会议,会议议题是讨论如何贯彻“双百”方针。周总理参加了会议,他强调文艺工作要民主,要符合艺术规律,反对套框子、挖根子、抓辫子、扣帽子和打棍子,使文艺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还鼓励文艺工作者要解放思想。

6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7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8 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禾金等。所谓新感觉,指将主观感受投射到客观事物之上,从而使主观感觉客体化,构成所谓的“新现实”。为了展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觉和体验。新感觉派小说得以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9 “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黑色

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

10 广州会议:1962年3月2日,国务院、文化部和全国剧协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简称“广州会议”。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和陈毅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周恩来同志着重讲了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

11 《屈原》:话剧《屈原》取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写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际。郭沫若首次将其形象塑造于舞台之上,他以神来之笔,在从清晨到午夜这段非常有限的舞台时空里,概括了这位诗人一生的悲剧。

12 象征诗派:1925年李金发的《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诗派的诞生。其它象征派诗人有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前期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以及蓬子、石民等。他们认为1.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人们内心的“另一个世界”才是美的。主观唯心主义②诗歌应表现自我的“内心梦幻”而不是再现现实。③用象征来沟通两个世界: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感应契合的,可以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微妙的内心世界。④崇尚朦胧晦涩

13 新月社 :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14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是当代一个重要文艺理论,在题材的选择和对“现实生活”的处理方式上,其创作特点则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并特别注意现实生活还原形态,真诚直面现实和人生,放逐理想,解构崇高。在题材上注重对凡俗生活的表现,大量平淡琐碎的生活场景与操劳庸碌的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中心。 15 市井小说:新时期市井风俗小说主要是指“以都市或城镇下层人物为描写对象的小说??注重独特风俗民情的描绘,在意趣盎然的‘风俗画’里,表现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生底蕴”。具体说,其思想内涵和审美特点可以大致归结如下:一是描写对象都是生活在都市或城镇的普通市井小民;二是描写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和其所蕴涵的人生底蕴和文化内涵;三是努力挖掘风俗文化特征及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简答题

1.闻一多对新诗发展的贡献

他以爱国情思为凝聚点,以追求诗美为驱动力,在新诗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如深化爱国主义主题,建立新诗的民族风格,变革新诗的艺术形式,开拓新诗的表现手法,创立中国的新诗美学等等,归结到一点,就是:革新诗歌的价值观。闻一多充分肯定新诗的审美价值,努力将新诗“纳入艺术之轨”,对于拔正新诗的“迷途”,探索新诗的“前途”,使之得以健康发展,无疑发生了至今仍然令人瞩目的深远影响。

闻一多对新诗绘画美、建筑美与音乐美的倡导与成功实践,使新诗走出了“绝端的自由”的散文化误区,为新诗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经验。

2.简介鲁迅《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是中

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3.“黑色幽默”小说主要特点

(1)“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2)“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

(3)它的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因此,在它的苦涩的笑声中包含着泪水,甚至愤怒。 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

4.简介鲁迅《野草》

《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作于1924至1926年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北京。勇敢的面对而不是逃离现实的黑暗,表现了鲁迅一贯的清醒的现实主义,这精神贯穿全部《野草》。《野草》显著的特点,是在取象、造境、构思上的

独特性。象征、隐喻手法的大量运用,是《野草》修辞的显著特点。 5.徐志摩抒情诗歌的艺术造诣

(1)他的诗歌大多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意境新奇 (2)他的诗歌中的比喻鲜明、贴切,且往往富有暗示性

(3)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具有一种个性化的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6\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国文学自此而背弃传统、自立典范。

(1)让晚晴以来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

7.什么是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是当代一个重要文艺理论,从总体上讲,它还是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大范畴,但相比传统的现实主义无疑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

性。特别是在题材的选择和对“现实生活”的处理方式上,其创作特点则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它以写实为主要特征,并特别注意现实生活还原形态,真诚直面现实和人生,放逐理想,解构崇高。在题材上注重对凡俗生活的表现,大量平淡琐碎的生活场景与操劳庸碌的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中心。

8.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三大主义”是: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立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 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立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9.寻根文学

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派\。

五.论述题

1.以《边城》为例,论述沈从文湘西文学创作特色。

A.描写了古朴而美丽的边城风光,描写了当地的原始风光、习俗。

如《边城》开头集中笔力描写当地的风物景观、风俗习惯。幽碧的远山、清澈的小河、原始古朴的吊脚楼、碾场等湘西特有的山水风物。所有这些都是为人物的生活提供一个特定的场所。刻画人们过端午节的盛况、男女对个的习俗,无疑都呈现了当地的古风和习俗。 B.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朴素真挚的人情美、人性美和一种没有私欲,没有心机,没有阴谋,没有倾轧的“爱”。在《边城》中,作者以湘西为背景,满含审美理念地展示了”这个扑野边避地方”未被开发都市文明所扭曲的一种朴素真诚的人情美;作品中的翠翠被作者塑造成了爱与美的化身,这种朴素的没与大城市的女性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他人物,如老船工古朴厚道,天宝豁达大度,傩送笃情专情,顺顺的豪爽慷慨,作为美好道德的象征,展现了理想人生的内涵。

2.论述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新写实小说具有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它特别重视还原被遮掩了的现实与人生的本来生态,以冷静客观的\零度情感\叙述为基本态度而进入了过去小说创作的盲区。虽然新写实小说还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它却为当代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A.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

新写实小说家由于立足于个体的生存体验,他们不再努力去反映能展示生活必然趋向的历史真实,而试图用生活的“平常性”、“庸常性”、“平凡性”来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展示当代人的生命存在状态。

B、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

不重情节结构的过分戏剧化,而重叙事方式的完全生活化;不重情节间的因果逻辑关系,而重生活的”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而重生活细节的真实生动,我们将这种特征称为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被人称为平面叙述,作品常常不采用传统小说的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结构方式,按照生活时间的先后流程结构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常常是杂乱而无序的日常琐事、自然而庸常的生活事件。

C、世俗化的平易语言

新写实小说中呈现出一种浓浓的平民意识,这不仅是由于作品描写的对象大多为现实生活中的下层平民,还在于新写实小说中常常运用世俗化的平易语言。新写实小说的作家们大多以清醒的平民意识,常常以通俗之语叙写世俗人生、俗风俗尚,以粗俗之语展示俗人俗语、世俗之见,世态人情。 D、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

新写实小说大多描写人们在物质匾乏中的生存状态、在生命力匾乏中的生命状态、在精神匾乏中的精神状态,它们展示的大多是一种不如意的悲哀人生,在这种人生中徒劳的挣扎与奋斗,从中或显示出无可奈何对命运的妥协与认同,或表现出自嘲自慰的无谓与看破,但是人们总难以走出这种悲哀的状态,这使新写实小说总体上呈

现出一种悲婉的审美风格,一种独特的悲剧意味。

3. 论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倾力显示湘西的民俗风情,通过描写湘西人民生活形态,反映了处于原始社会或半原始社会时期的湘西人民的生活图景,流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勾画出一幅幅至纯至美的湘西民俗风情画。湘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人民,是构成湘西神话的元素。湘西特有的节日,奇异的地方习俗,神秘而古老的神话传说,口头传播广泛流传的民歌民谚,展现了湘西人民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在发挥“湘西情结”的同时,用充满柔和与活泼,充溢着水的灵性的笔触揭开了苗族特有的风俗和湘西人民的特有的本质,从而创造出一个属于沈从文、别人无法代替的审美形式和审美世界。 A.独特的地理位置

湘西地处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与贵州和川东交界,是苗、汉、土家等民族的混居之地。自然地理形成了湘西社会封闭与半封闭的状态,自然支配人的生活,同时也熏陶了人的审美能力。 B.令人醉心捕捉的自然风光

湘西风景秀丽,沈从文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这神奇的基础赋予了其庄和、平静的灵性,让人眷恋不已。优美的小城,撞击着沈从文的心灵,当数年之后,他在繁华的大都市生存,对大都市的失望,使他更加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他把湘西的自然风景凸现在世人面前,使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让疲惫的心灵在这片宁静的村庄世界中得到小小的憩息。 C.闪着人性光辉的下层人物 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描写了许多的形形态态的下层人物,无不栩栩如生,神形毕肖。湘西的少女,翠翠、夭夭、三三等,温柔乖巧,活泼可爱,朦朦胧胧的情爱,富于幻想充满憧憬,洋溢着女性的魅力,构成了湘西独特的一道风景线。船夫、水手也是沈从文比较喜欢描写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们无论是不是生活富裕,生性都是淳朴的,乐观的生活。宁静的山水,培养了淳朴的民风,陶冶了人性的光辉。沈从文执力发掘这些人的“人性美”沈从文通过各种形形色色人物的描绘,向读者揭示了湘西乡下人的朴实纯美的人性。 4.论述新时期的“七色文化现象”的形成。

5.论述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一、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一个基本主题,那就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老舍继承了鲁迅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新的特色。

二、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古城。老舍小说的创作充

满了北京地区的生活风光,不少描写点染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北京风俗画和世态画。同时,老舍十分熟悉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任务,他用一种朴素的叙述笔调,生动的北京口语,简洁有力的写出了富有地方色彩的生活画面和具有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三、鲜明强烈的“京味儿”。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

四、幽默的格调。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对下层贫民与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不无辛酸、苦涩。对市侩、汉奸他的笔端喷出了无情的怒火。《二马》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离婚》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

6.。分析十七年赤色文学现象的形成。

A.十七年文学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所以这个时候的少数作品艺术性是不高的,作品也主要体现文以载道的思想,作品的风格往往失之于简单,人物也呈现一些程度稀缺式化的倾向。 B.“十七年文学”中城市的隐匿更表现为城市文学的稀缺式化的倾向,除了众多作家本身就是乡土作家以外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近代城市被认为是“罪恶的渊土”,及资产阶级道德和社会腐败产生的场所,再者都市文学本身就具有消费、娱乐的腐蚀性特征在那个年代被认为是必须予以批判和清除的。

C.“十七年”是一个政治运动频仍、完全没有思想自由和艺术民主的时代,因此那个时代的文学也只能是“伪文学”,是艺术史上的耻辱。 D.十七年文学\因其对人情、人性的遮蔽屡遭诟病,而其生成的原因则大多简单地归咎于十七年的政治环境。笔者认为,十七年文学的生成除了外部强大的政治压力外,还存在着极为复杂的文学内外的原因:包括十七年的社会心理、作家构成、\人\的观念的更迭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承与变异。正是这众多因素共同构成了\十七年文学\的生成语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6q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