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7-12 01: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商业伦理

伦理:是一种自然法则,是有关人类关系(尤其是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自然法则,是道德与法律的绝对分界线。

商业伦理:指商人从事贸易活动中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既指商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贸易中各种关系,又指商人在贸易关系中如何进行道德自律。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管理伦理: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伦理关系和协调处理这些关系的伦理道德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称。

商业道德冲突:是指商业从业人员在面临某种道德境遇时,往往会依据不同的道德原则或规范,做出不同的选择。商业从业人员所面临的道德冲突,主要是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义务的冲突。个体所担当社会角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某种情况下会引起道德义务的冲突。实现某种道德价值就会牺牲其他道德价值。

价值观念: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功利主义:是经济学史最重要的伦理基础。其特征是集合主义,为了使总体行为正确,不同的个人利益必须以产生全体人员的最大幸福或满意为目标而叠加在一起。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商业文化: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以实现商品价值为目标,以商品与服务为载体,通过商业交易活动,反映传导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综合体。

利益相关者:指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 为什么说商业伦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一、市场经济蕴含着商业伦理 1、从社会分工角度看

市场经济下,生产时为他人生产。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一定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从商业的属性看

商品生产是为了卖出去,从这个属性看,客观上要求生产者或经营者必然具备为顾客着想的思想品德,而,为顾客着想的观念,就是一种道德的表现。所以商业这种内在的“为他性”属性本身就参透着伦理道德的内涵。 3、从市场观念来看

市场观本身就是个伦理问题。市场观本身就经历一个发展过程,起初是以·生产为中心,后来一销售为中心,再后来一顾客为中心的观念,现在进一步发展到现代市场观念。现代市场官不但保留市场观的核心部分,而还注重保护环境,不能给社会带来公害。意识到对自身行为规范自律的必要性,进而规范处理相互关系,与市场经济规范发展要求一致,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4、从市场经济规范化来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有一种内在的规范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实现通常是以惯例的形式积淀下来,另外还有外力因素作用,与内在因素结合在一起就够构成市场经济的规范核心内容。这个核心内容包含市场伦理问题,它要求运行各方遵守诺言,割手合同,按市场惯例形式,所以商业伦理要求与市场经济内在规划要求是一致的。 二、商业伦理已成为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

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了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 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中“每个毛孔都参透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道德与经济二规律的违背的教训,

社会成本过大的启示,逼使西方在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阶段后,开始寻找经济发展得到的支柱。西方国家在完善“看不见的手”的同时,业在寻找包括商业伦理在内的”看得见的手”.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商业伦理

当前我国是有计划经济直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而不是从自然经济转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是这个特点,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的出现和法则是以一种文化伦理为背景和条件的。随着20世纪7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1否定,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而出现和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固然有其他原因,但缺乏人文精神的基础和准备,对商业伦理重视不够。 3、现代市场经济呼唤商业伦理学

现代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法制经济又是一种到的经济,需要法治约束,更需要道德规范指引。 商业伦理的本质是什么?

指商业伦理所有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及其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总和。商业伦理,既是一种职业道德,具有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同时又是一种社会道德,具有社会道德的本质属性。 (一) 社会道德关系层面上的商业伦理的本质

从社会道德关系上看,社会道德是以特有的善恶评价标准来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1、社会道德不是被动的反映世界,而是从特定的价值追求出发,能动地改造世界

“改造”是指以精神手段来调节人与人的关系。道德就是运用其善恶标准和规范系统来促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而为社会服务。

2、社会道德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对它进行价值评价

评价是社会道德把握世界的基本手段。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通过赞扬、褒奖或批评、谴责,激励人们扬善弃恶。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依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的善恶判断和评论,表明褒贬态度。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进行全面考察并作出裁决,分析判断哪些行为是善的,哪些行为是恶的;对善的行为给以赞扬、褒奖,对恶的行为加以批评、谴责,进而帮助人们明确自己承担的道德责任。它可以揭示一个人行为的善恶价值,判明这些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否符合道德理想,从而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形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弃恶扬善,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3社会道德把握世界不是盲目从于人,而是提升道德境界

再善恶交织、义利、冲突、是非较量的显示生活中,道德思维方式绝非随波逐流,绝非盲目从全市、权势,而是坚持价值原则和目标,恪守道德原则和规范,履行道德责任和义务,净化道德心理和感情,坚持道德意志和信念,提升道德能力和境界,完善道德品质和人格。 (二) 职业关系层面上的商业伦理本质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从事的专门业务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职业是一种以社会分工为纽带而形成的普遍的社会关系。职业与道德离不开六个字:职责、权利、利益。

1、职责:一定岗位上的责任与义务。其内容(1)充分发挥本职业、本岗位的只能。(2)保持本职业、本岗位的目标和方向(3)掌握和严格遵守职业规则,并按期要求行事(4)按计划完成岗位任务,并为职业行为承担后果(5)保持本岗位和本职业与其他岗位和职业之间的正常、有序的关系。 2、权力:“职权”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多指个人之间或群体之间或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征 。它的内容有(1)掌握、使用、管理和支配某些社会资源的权力(2)要求保证职业正常运行所需必要条件(3)履行职责时,要求他人和社会给予配合和合作的权力(4)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和社会回报的权力。

3、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道德利益

以物质利益为前提职权的实质是处理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每个岗位都有四个方面的利益关系(1)

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2)服务对象和广大消费者利益(3)职业群体和集体利益(4)从业者的个人利益。

对商业伦理的竞争规范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论述? 1、 平等

平等是资源的基础,只有处于平等的地位,竞争各方才能谈论资源公平的原则。如果地位不平等,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有效竞争。 2、互惠互利

企业只有在自利和他利中求得平衡,讲究道德、实现有序竞争,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因此,从自身利益出发,遵守竞争道德,与竞争者互利互惠。 3、公平竞争

公平是交易的核心标准,是商品经中的根本原则。它要求竞争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在利益关系中保持机会均等和分配公正,在竞争中保持人格、权利、规则及制度面前的平等。 竞争者都按同一合法规则进行竞争,若出现争议,以同一合法规则为依据进行评价和处理。 4、竞争与合作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永恒的,但竞争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与合作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与竞争对手合作与企业有利,就不排除合作。商业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也受经营伦理的约束,以此来做到规范、有序的良性竞争,引导竞争者合作。 现代商业体系道德的构建原则是什么? 1、 为人民服务与集体主义结合的原则 2、 义与利相结合原则 3、 公平与效益相结合原则

4、 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的原则 组织结构中的伦理要求及规范是什么?

1、不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组织谋求自身利益的底线

每个企业或组织根据自身需要而制定并推行具体的维护自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正策,并在这些规则制度上形成文化。但是这些规则制度应该服从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因此组织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应该不损害其他组织的利益和社会共同体的利益为底线。社会共同体的利益必须成为任何组织企业的最高利益,任何损害社会共同体的利益的组织的不道德行为是不容的。 2、贯彻义利并重的伦理价值观

义利并重是处理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伦理原则。义利并重伦理要求在于:组织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满足维护自身利益的生存与发展。这是“利”。组织在关注自身利益同时,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帮助、支持其他组织和利益相关者实现他们的“利”,为他们带来好处,这是“义”。表现为组织在追求最大利益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对组织成员的责任,组织给予组织成员相应的报酬和保障;对其他组织信守契约,共同维护市场环境;对社会公正组织,不仅创造经济价值还要创造道德价值,不仅承担经济责任,而且承担道德责任。这是组织应贯彻的义利并重的伦理价值观。

3、组织应以集体主义为道德原则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必须以被管理者的利益预期和素质、能力心理为基础,而被管理者必须尊重管理者所代表的组织利益和行为方式,两者相互合作依赖的关系。一方面,由于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坚持集体利益优先,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是个体对集体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由于集体利益的实现与个体利益的实现是分不开的,依次组织也应保证个体利益的实现,为个体的完善和发展创造条件,这是组织对个体的义务。因此贯彻集体主义道德原则,要做到:一是以人道为前提,尊重组织中每一个人的权力;二是保障组织中每个人的权力,为每个人实现权益创造条件,提供责、权、利的保障;三是保证组织是真正代表最大多数组

织成员的利益和愿望,最大限度发挥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样,组织与个体之间就构成了组织对个体、个体对组织这种双向义务关系。

4、组织应树立服务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这是组织结构伦理的最高要求

任何组织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细胞,它的成立和发展利用了社会提供的各种资源,也适应了社会的特点需要并得到公众的同意,因此,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它必须为社会提供服务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树立服务社会的价值观是组织道德义务。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关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在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等环节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是企业管理者提倡的价值观。组织的责任和目标应包括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这一内涵。 如何理解“斯密问题”? 做出不同的解释:

1、把经济人和道德人理解为两类不同的人。经济人只讲经济功利,唯利是图,赚钱谋利是唯一的人生追求。道德人崇尚精神道义,富有同情心,抱有利他精神以随时奉献他人。 2、现实的人只是自利的人而不是道德利他的人。 商业伦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一、东西方商业伦理的共融趋势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商业伦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强调股东利益,偏向工具理性;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商业伦理,以整体主义为基础,强调社会责任。自20世纪80年代,两大派共融趋势,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共融;股东责任与社会责任共融;工具理性与实质理性共融。 1、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的共融

新教伦理文化,弘扬个人价值、能力、行为和成果,强调个人是企业的主宰,是欧美各国世纪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宗旨,如个人差异的计件工资、高级主管的高薪制。一些管理学派倡导集体行动、团队合作。但美国始终坚持个人行动,认为集体活动会造成企业行动缓慢。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变化,促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是日本文化的冲击,看到了日本企业中大雁式的任务领导一个又一个自由工作的团队,提高了巨大活力.美德的企业家受到启发,领悟到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融合的必要性,促成欧美发生变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信息时代的挑战。企业系统化联系空前紧密。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工作上的高度自主与员工理念上的高度认同显得格外关键。企业让每个员工在群体中都有最优秀的表现,必须让每个人员工都认同自己的集体,因此群体与个人高度融合。 日本企业是整体主义的崇拜者,讲究团队精神,是他的企业核心林和企业文化。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发展和向美国学习本国缺乏的个人主义精神。 2、股东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共融

日本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政府强调企业不仅式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也是国家统一社会组织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与国家不仅存在税收等方面的联系,还存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联系。不仅为个人创造利润,还未国家服务与国家共命运。公司和社会是共同逻辑上的团队。 以往,美英文化中的利润逻辑与日本不一样,投资者看待近期利益,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从而把企业、行业、国家的未来利益放到一边。20世纪80年代,员工、企业、股东、顾客、国家共同发展是企业战略发展的最佳选择。大多数和学者认为,企业是由许多自由协议的基础上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实体,尽管不同于具有喜怒哀乐的自然人,但是一个道德尸体,具有认为的道德人格和相应的权利、责任、义务,并具有法权意义,被成为社会的企业公民。

从本质上说,股东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共融,是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在利润观众的反映,是全球化经济与文化价值互补时代,是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股东的变动性和社会各界的相关性越来越强所产生的利润共享逻辑的反映。 3、工具理性与实质性的共融

工作伦理是企业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员工以何种观念支配工作与衡量工作的价值,从西方伦理看,勤奋劳动,诚实守信,节俭朴素几乎是每一个国家企业伦理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日本文化,认为勤奋劳动,诚实守信,节俭朴素是一个人本来就应该的做人原则,而不是为了获取财富才遵守的。日本企业将个人的德行责任转化为企业的德行责任,是个人道德、企业道德和社会道德保持高度和谐。那些乐于并善于创造,不乐于并不善于消费的工作狂是日本企业团队中的主流。 马格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总结道:勤奋劳动,诚实守信,节俭朴素是一个人应有的美德。遵守这些美德如同珍惜时间一样可以使人获取财富,如“时间就是金钱”“信用就是金钱”的工具理性原则,他与利润化的经济理性相结合,是英美企业中所倡导的勤奋劳动、诚实守信、节俭朴素往往会因为利润的需要而放弃,结果导致短期利润、短期目标短期行为。导致工作的经济意义与精神意义、经济价值与终极价值分离,导致员工功利需求与德性需求产生背离,因此企业缺乏凝聚力与整体创新力。80年代后,日本员工的主人精神所产生的巨大力量给西方极大启示,认识到“经纪人”假设的局限性。现在西方企业领导开始致力于“我们的灵魂”和“我们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指定能激发员工内心力量的企业目标,是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结合起来。 二、商业伦理新观念的产生 1、创新的观念

困扰经济未来增长的最大问题不是资源的枯竭,而是企业创新冲动的衰竭。追求私利容易使人满足与现状,停滞不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一味的追求企业自身的效益等于无效益,只有将企业与社会、眼前与长远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真正的、持久的效益。追求持久效益的动力源就是创新动机。

2、利润新观念---利润是未来的利息

利润是未来的利息是对“得德”观的改进和发扬光大。“得”是得到,获取利润,而“德”是对“得”的方式和原则、对已得到的行为的道德规范。“得”按时间可分为暂时的和长远的企业追求利润的长期化,而不是眼前的利润,应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新的利润观认为“德”是无形资产,虽然暂时少些利润,若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赢得商誉,就等于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共同责任意识

当前严重的经济外部性问题等摆在人类的面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鉴于此,企业只有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和成本,再以不污染、不歧视、不从事欺诈之类的经济活动来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有序运行。 4、服务创新意识

服务是一个弹性可大可小,各自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成了企业竞争的项目。企业的未来就是要不断增加忠诚的客户,建立长期噢稳定的关系。创新的服务能够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也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5、竞争合作意识

竞争的双赢表现在:企业间的竞争是合作的竞争,即使对手,优势伙伴,竞争的内容范围已经超出了行业、过节的限制,竞争的方式已由 个体竞争为主转向群体实力之间的较量;二是竞争的结果是与对手“平分秋色”。 6、可持续发展观

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发展是必须的,但经济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必须走集约型、智慧型、道德性、良性循环型的路子。 7、科学的资源价值观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要求人们纯洁母的、规范行为,在较高的哲学层面认清价值利害关系、产值的有效与无效关系、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资源环境效益同步实现的关系。 8、新型的生态生产观

一切生命于人具有绝对平等权利。所有事物和自然系统都拥有他们自己的母的或目标,因而拥有内在价值和生存的权力。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共存,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必须无条件的在生态环保和人与自然的整体平衡的原则下进行。这是现代经济伦理的共识。

目前我国商业道德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拜金主义在人们的商业价值观众蔓延 商业伦理中占核心地位的是商业价值观,主要编写在从业人员的经营目的、宗旨、态度和经营手段。 2、商业信用失常

是指商业主体在经营过程中遵守并切实履行的各种服务准则和规范等。商业信用时市场经济运作的基石,是市场有序化进程的基本保证。 3、曲解商业竞争

公平竞争已被曲解,有的经营者采取欺诈、虚假、损人利己等不正当手段,侵犯其他人合法权利,扰乱市场次序。

4、经济欺诈、霸道经营

走私与出口骗税屡禁不止。墙买墙卖、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的现象非常普通的。 商业企业与生产者之间存在哪些伦理问题? (一)商业企业与商品生产者相互拖欠债务问题 1、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用关系

企业间债务取决于对负债方产品销售前景的预期与信任。每个企业都会有一个正常的应收应付款的期限,他并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债务关系,只是临时对资金的占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关系。由于目前缺乏对产权、债权的保护,不履行债务合约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结果是违背约方、债务方获利,而且任意拖欠,越欠越多,,债权方反而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商业信用无法正常开展。这是体制上的缺陷加剧了企业间债务拖欠。 2、国有企业内部产权不明晰造成弊端 国有企业内部产权不明晰

从法律上说,国有企业是国家作为所有者和债务人的“无限责任公司”,只要国家“不破产”,企业的信用等级就总会好于其他,这是人吗较愿意将钱借给国有企业的原因,相信国有企业不可破产的基础上,其他企业总是抱着宁可赊账,也不失去市场的想法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

使债务人并不能在事实上对自己的负债责任,国有企业债务增加后,国家银行通常注入新的偿债基金以还债。这就增加了人吗对国有企业债务由国家做保证的预期。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首先改革企业产权制,其次,完善法制,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二)回扣问题

回扣:指交易活动中的扣返、亦指在商品或劳务买卖中,由卖方从收到的价款中扣出一部分返还给买方代理人的款项,使建立经常性商业联系的一种优惠方法。

这种付给现金的回扣方式在公平竞争上存在问题。第一是这追款能不能收?第二是收了以后如何处理?第三是会不会因为受了回扣而购进了质次价高的商品?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在收到的商品或劳务全部付款后退回其中的一部分款项。

处理办法建议?1)根据日本的一些做法,商品生产者不直接想具体采购人员支付回扣,而是在价格上优惠让利。另一办法是采购人员收回扣后交回企业,否则以贪污论处,而企业受到上交的回扣后可提取部分作为奖励。

(三)商业企业与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的不平等

一般来说,商业企业的商品生产者不止一家,因此,商业企业在处理与这些厂商的关系时,不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之打交道,而是常常居高临下。

只有商品生产者和商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都能取得合理的利润,互利互惠,商业企业与商品生产者的合作关系才能维持下去。

加快我国信用体系建立的意义?

信用体系指一个国家已经成为诚信国家,建立了以法律法规为前提、以信用信息开放为基础、以独

立公正且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业为主体、以健全国家对信用市场的监督和有效的惩戒机制为保障,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失信者的约束机制和社会环境。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的自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经济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没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就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信用为基础所形成的一整套规范和制度,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市场经济为本,没有良好的社会信用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市场秩序,更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随着加入WTO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通过清理、修订和新颁布与涉外经济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符合世界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统一透明的涉外经济法律体系。 第三,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主要条件,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存在这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导致市场经济紊乱的原因有三:一是市场规范不完备,二是控制手段失当,三是市场主体对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市场经济适应认识有个过程,往往不自觉地背离市场经济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对此起到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采用市场经济办法管理“经济人”和“社会人”的有效途径,是形成全社会约束机制的必然选择。 商业伦理导向下的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一)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原因:商业企业经营的目的与消费者的需要存在差异

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关系下,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信息对称,生产者受到道德约束强,产生的伦理问题很少。当货币成为交换的媒介,商业从生产领域分离出来,交换双方对商品交换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不道德问题的原因。因此,商业企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完整、真实的商品信息成为道德化交易的关键。

调节:一要靠法律,二要靠道德。 (二)商业企业与消费者的权利与责任 消费者享有以下权利: 安全权 知情权 选择权 表达意见权 环境保护的要求 企业的责任:

提供能达到安全标准的产品

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时不用欺诈手段,对产品可能产生的伤害要明白告知消费者 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交易

倾听消费者的抱怨和投诉,并积极作出改进

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最大限度地在企业内消化因减少污染带来的成本上升 为什么说商业伦理是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从内涵角度讲,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商业伦理是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物质文化是使商业存在并实现商品流通的物质保障,主要包括:商品审美文化、商品文化、商

品企业建筑文化、商品企业代表色、商业企业徽标、商业为企业名称与广告机内部设施。

商业制度文化是顺利实现商品流通的组织保证,主要包括商业纪律、商业法律、行为准则、以及习俗伦理道德和其他外在制度措施。

商业精神文化是商业文化的核心,主要包括商业英雄评价标准、商业价值观、商业精神状态和商业思维方式,通过人的教育和感染获得起作用。 2、从作用角度讲,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商业文化的核心问题是服务和竞争的统一,这是商业伦理问题,也是商业文化建设问题。

3、从现实角度讲,两者之间协同发展

商业文化是与商业相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千百年来,商业文化规范着商业主体的行为,影响着商业的发展。

商业伦理案例分析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6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