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05-07 03:3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

考试题(含解析)

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化学能

B. 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的使用、玉米制乙醇都涉及生物质能的利用

C. 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能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D. 人们可以把放热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其它可利用的能量,而吸热反应没有利用价值

【答案】C

【解析】

A. 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太阳能,故A 错误;

B.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涉及到太阳能的利用,不是生物质能的利用,故B 错误;

C. 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能有效减少“白色污染”,温室效应,故C 正确;

D.吸热反应中由于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有时需要通过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有利用价值,故D 错误。

2.下列图片所示内容的能量转化方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钻木取火

B. 电炉取暖

C. 燃着的酒精灯

D. 手机充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钻木取火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A 项错误;

B. 电炉取暖是通电条件下电阻发热,电能转化为热能,B 项错误;

C. 酒精灯燃烧是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过程中放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

项正确;

D. 手机充电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 项错误;

答案选C 。

3.关于水的电离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恒温下,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K w 增大

B. 向水中滴入稀醋酸,c(H +

)增大 C. 将水加热,pH 不变

D. 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水的电离程度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水的

离子积K 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 w 不变,A 项错误;

B. 向水中加入少量稀醋酸,溶液酸性增强,c(H +)增大,B 项正确;

C.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加热促进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pH 减小,C 项错误;

D. 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抑制水的电离,D 项错误;

答案选B 。 【点睛】影响水电离的因素主要有:

1、酸和碱:酸或碱的加入都会电离出 H +或OH -,均使水的电离逆向移动,从而抑制水的电离;

2、温度:由于水的电离吸热,若升高温度,将促进水的电离, c(H +)与c(OH -)同时同等程度的增加,pH 变小,但c(H +)与c(OH -)始终相等,故仍呈中性;

3、能水解的盐:水解后溶液呈酸性或者碱性,均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4、其它因素:如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活泼金属与水电离出来的H +直接作用,使[H +]减少,因而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抓住影响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学生要不断总结与分析。

4.反应C(s)+H 2O(g)CO(g)+H 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 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压强增大 B. 体积缩小一半

C. 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积增大

D. 升高温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反应中有固体参加,改变固体的量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如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而浓度、压强、温度以及催化剂影响反应速率。

【详解】A. 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压强增大,与反应有关的物质浓度不变,速率不变,故A 正确;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气体物质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C、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参加反应的气体的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D、升温。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注意把握固体的特点,易错点为A、C,注意惰性气体的影响。

5.室温下,对于pH=1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氨水的浓度为1.0×10-3mol·L-1

B. 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小

C. 加水稀释,溶液中c(NH4+)/c(NH3·H2O)变大

D. 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pH=7

【答案】C

【解析】

A. 氨水是弱碱,不能完全电离,pH=11的氨水,该氨水的浓度大于1.0×10-3mol·L-1,故A错误;

B. NH3·H2O NH4++OH-,加水稀释,溶液中的主要存在离子浓度均会减小,但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则c(H+)增大,故B错误;

C. NH3·H2O NH4++OH-,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减弱,c(OH-)减小,但电离常数不变,则溶液中c(NH4+)/c(NH3·H2O)变大,故C正确;

D. 氨水是弱碱,不能完全电离,pH=11的氨水,该氨水的浓度大于1.0×10-3mol·L-1,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氨水过量,反应后溶液pH大于7,故D错误;故选C。

6.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X Y Z

初始浓度/mol·L-1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 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表可知平衡时,X的浓度变化量是0.05mol/L,Z的变化量是0.15mol/L,Z的变化量是0.1mol/L,反应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等于浓度变化量之比,参与反应的n(X) : n

(Y) : n(Z) = 1:3:2,所以反应可以表示为

X+3Y2Z。C项,该反应正反应方向是

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但是平衡常数不变,故C项错误;A项,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0.05/0.1*100%=50%,故A项正确;B项,平衡常数K=(0.12)/(0.053*0.05)=1600,故B项正确;D项,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平衡移动、平衡常数、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7. 下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B. P 点时反应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C. 曲线 a 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D. 酚酞不能用做本实验的指示剂

【答案】B

【解析】

由图像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pH分别是1和13,所以其浓度均是0.1mol·L-1。曲线a的pH随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大,所以应该是氢氧化钠滴定盐酸。强酸和强碱的滴定既可以选择甲基橙,也可以选择酚酞。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

8.一定温度下,某密闭恒容的容器内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A. A的消耗速率是C的分解速率1

2

B.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D.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的本质标志和特征标志判断。

详解:A项,A的消耗速率是C的分解速率的1/2倍是反应达到平衡的本质标志;B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C项,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只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化学平衡的标志;D项,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项,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逆向相等,变量不变”,“逆向相等”指必须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且两者相等(用同一物质表示相等,用不同物质表示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变量不变”指可变的物理量不变是平衡的标志,不变的物理量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注意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也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9.0.096 kg碳完全燃烧可放出3 147.9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O2===CO2ΔH=-393.49 kJ·mol-1

B. C(s)+O2(g)===CO2(g) ΔH=+393.49 kJ·mol-1

C. C(s)+O2(g)===CO2(g) ΔH=-393.49 kJ·mol-1

D. C(s)+1/2O2(g)===CO(g) ΔH=-393.49 kJ·mol-1

【答案】C

【解析】

0.096 kg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3147.9 kJ的热量,则1mol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能放出393.49 kJ的热量,所以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ΔH =-393.49 kJ/mol,所以A正确;B选项是ΔH的符号错了,C选项没有指明物质的状态,D选项的生成物应该是CO2,所以D错了。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H3,反应2NH3(g) N2(g)+3H2(g)达到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强:p1>p2

B. b、c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 c>K b

C. a点:2v(NH3)正=3v(H2)逆

D. a点:NH3的转化率为1/3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同一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2的体积分数将减小;

B. 根据热效应判断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C. 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D. 设反应前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利用图像信息结合转化率定义作答。

【详解】A.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N2的体积分数越小,根据图像可知,p1<p2,A项错误;

B .b 、c 两点对应温度b <c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K c >K b ,B 项正确;

C .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v(NH 3)正=2v(H 2)逆,C 项错误;

D .对于反应2NH 3(g) N 2(g)+3H 2(g),假设反应前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反应的氨气

等于反应减少的气体的物质的量,设反应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x ,则21x x

=0.1,解得x=16,因此氨气的转化率为16

,D 项错误; 答案选B 。

【点睛】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①紧扣特征,弄清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②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③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④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 正、v 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11.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A B C D

图示 相关 信息 温度计的水银柱

不断上升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可观察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故A正确;

B.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说明装置内压强增大,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故C正确;

D.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导致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不能说明一定是反应放热,造成体积的膨胀,故D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选D。

12.25℃时,向体积都为10mL、pH均为3的醋酸和盐酸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已知消耗的NaOH溶液分别为a mL和b mL,a与b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a>b

C. a=b=10

D. a=

b>10

【答案】B

【解析】

【详解】醋酸为一元弱酸,而盐酸为一元强酸,则等体积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溶液,因醋酸较弱,则其物质的量浓度较大,等体积时其物质的量较多,故分别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醋酸比盐酸的多,即a>b,B项正确;

答案选B。

【点睛】(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与醋酸溶液的比较

(2)相同pH、相同体积的盐酸与醋酸溶液的比较

盐酸

相同小小少

相同

醋酸溶液大大多

学生要抓住一元弱酸与一元强酸在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其变化的实质。

13.将4mol SO2与2 mol O2的混合气分别置于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中,甲是恒压容器,乙是恒容容器。发生反应:2SO 2(g)+O2(g) 2SO3(g);△H<0,在相同温度下,使其均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O3体积分数:甲 > 乙

B. 平衡常数:甲>乙

C. 反应放出的热量:甲<乙

D. 保持容积不变,使乙容器升温可以使甲乙容器中SO2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A

【解析】

A. 甲是恒压容器,乙是恒容容器。由于该反应属于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反应后价的体积减小,则乙相当于甲平衡后增大体积,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SO3体积分数:甲 > 乙,故A正确;

B. 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甲=乙,故B错误;

C. 甲是恒压容器,乙是恒容容器。由于该反应属于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反应后价的体积减小,则乙相当于甲平衡后增大体积,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反应放出的热量:甲>乙,故C错误;

D. 甲是恒压容器,乙是恒容容器。由于该反应属于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反应后价的体积减小,则乙相当于甲平衡后增大体积,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甲<乙,若保持容积不变,使乙容器升温,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更大,不可能使甲乙容器中SO2物质的量相等,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如何将甲乙两个容器联系起

来。解答的思路可以是将甲平衡后的容器变成乙,即甲平衡后减小压强得到乙;也可以将乙平衡后的容器变成甲,即乙平衡后增大压强得到甲,借助于平衡的移动分析解答。

1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 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 1、T 2下X 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 点的 v 正小于N 点的v 逆

B. M 点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 T 2下,在0-t 1时间内,v(X)= 1

b t mol·L -1·min -1 D. W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Y ,平衡后Y 的体积分数减小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T 1先达到平衡,则T 1>T 2,且温度高时c(X)大,可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M 点比N 的温度高,则M 点的正反应速率v 正大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v 逆,故A 错误;B.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M 点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B 正确;C .T 2 下,在 0?t 1时间内,v(X)=c t

?=1()/a b mol L t min -=1a b t -mol?L -1?min -1,故C 错误;D .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Y ,体积不变、压强增大,则平衡正向移动,可知平衡后Y 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 错误;故选B 。

15.室温下,将pH =12的NaOH 溶液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加水V 1 L ,另一份加入与该NaOH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硫酸V 2 L ,pH 都降低了1,则V 1 :V 2 为(溶液体积可以叠加)

A. 10 : 1

B. 11 : 1

C. 20 : 1

D. 21 : 1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氢氧化钠平均分成2份,设每份都为1L,将pH=12的NaOH加适量的水,pH降低了1,则体积是原NaOH体积的10倍,说明所加的水的体积是原溶液的9倍,即V1 =9L;

pH=12的NaOH溶液,氢离子浓度为:c(H+)=1×10-12mol/L,氢氧根离子浓度为:

c(OH-)=1×10-2mol/L,另一份加入与该NaOH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硫酸溶液后,pH也降低了1,氢氧根离子浓度为:c(OH-)=1×10-3mol/L,依题意可列出下列等式:

10-2mol/L×1L-10-2mol/L×2×V2L=10-3mo l/L×(1+ V2)L,解之得V2=9

21

L,则加入的水与硫

酸的体积比为9:9

21

=21:1,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关于pH的计算,综合性强,涉及溶液的稀释和酸碱中和后混合液的pH计算,有一定的难度。本题的难点是V2的计算,pH=12的NaOH pH降低了1,为11,是碱性溶液需要以剩余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来计算溶液的pOH值,再求pH值。

16. 已知

(1)H2( g )+O2( g ) = H2O ( g ) ΔH1= a kJ/mol

(2)2H2( g )+O2( g ) =2H2O ( g ) ΔH2= b kJ/mol

(3) H2( g )+O2 ( g ) = H2O ( l ) ΔH3= c kJ/mol

(4) 2H2( g )+O2( g ) =2H2O ( l ) ΔH4= d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d>0

C. 2a=b< 0

D. 2c=d>0 【答案】C

【解析】

【详解】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H<0;由于参加反应的氢气越多,放热越多,所以2a=b<0,2c=d<0;又因为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能量,所以氢气燃烧生产液态水放出的能量多,所以2c=d<2a=b<0,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

17.下列事实不能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收集氯气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B. 加压条件下有利于SO2和O2反应生成SO3

C. 将NO2球浸泡热水中颜色加深

D. 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NH3

【答案】D

【解析】

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是化学平衡,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大,减小氯气的溶解度,收集氯气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符合;B.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故B不符合;C.已知2NO 2N2O4正方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NH3,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符合;答案为D。

点睛:注意把握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

18.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体积A和1体积B,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比起始时减少了20%。若开始时充入4体积C,则达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

A. 50%

B. 40%

C. 30%

D. 20% 【答案】B

【解析】

【详解】若开始时充入4体积C,极限转化为反应物时,与A、B的起始量之比相同,为等效平衡,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比起始时增加了20%,平衡时体积为4×(1+20%)=4.8, 2C?2A(g)+B(g)

开始 4 0 0

转化 n n 0.5n

平衡 4-n n 0.5n

则(4-n)+n+0.5n=4.8,解得n=1.6,

达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为1.6

4

×100%=40%,B项正确,

答案选B。

19.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进行酸碱中和滴定时,无论是酸往碱中滴还是碱往酸中滴,下列操作都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锥形瓶中溶液用滴定管量取)

A.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B. 滴定过程中不慎有液体溅出

C. 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D.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使得碱液浓度减小,使测定结果偏低,A正确;滴定过程中不慎有液体溅出,消耗的盐酸增多,测定结果偏高,B错误;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盐酸的读数偏大,测定结果偏高,C错误;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盐酸的浓度偏低,消耗盐酸增多,测定结果偏高,D错误;

考点: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2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NO(g)+2CO(g)N 2(g)+2CO2(g) △H=a kJ/mol。T K时,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 和2mol CO,保持温度不变,5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N2)=0.4mol/L。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0

B. 用NO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NO)为0.16mol/(L·min)

C. 达到化学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80%

D. 保持温度不变,若再向上述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充入2mol NO 和2mol CO,则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c(N2)等于0.8mol/L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和2mol CO,保持温度不变,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N2)=0.4 mol/L,可知平衡时生成氮气为0.8mol,则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 放热反应的焓变为负,则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0,A项正确;

B. 用NO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NO)为

1.6mol

2L5min

=0.16mol/(L·min),B项正确;

C. 达到化学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1.6mol

2mol

×100%=80%,C项正确;

D. 保持温度不变,若再向上述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充入2mol NO和2mol CO,相当于体积减

小一半,且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反应重

新达到平衡时c(N2)大于0.8mol/L,D项错误;答案选D。

21.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0.1000mol/L)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

液,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

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加入最后一滴盐酸后,

溶液由黄色变为_________色,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

(2)滴定开始和结束时滴定管的液面如图所示,则终点读数为_____mL;所用盐酸体积为

_____mL。

(3)对下列几种假设情况进行讨论:(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则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

度数值_________;

②若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

_______。

(4)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出待测NaOH 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酸式 (2).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3). 橙 (4). 半分钟内不褪色 (5). 25.90 (6). 25.90 (7). 无影响 (8). 偏高 (9). 0.1250mol/L

【解析】

【分析】

(1)依据酸碱中和滴定的规范性操作解题;

(2)根据滴定管的结构和精确度以及测量的原理;

(3)根据c(测) =()()()c V V 标标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

(4)依据图表数据求出1、2组平均消耗V(盐酸),再根据盐酸和NaOH 反应求出c(NaOH)。

【详解】(1)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 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突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起始读数为0.00mL ,终点读数为25.90mL ,盐酸溶液的体积为(25.90-0.00)=25.90 mL ;

(3)①若滴定前盛放NaOH 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则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则使所测NaOH 溶液的浓度数值不变;

②若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偏大,则根据c(测)= ()()

()c V V 标标测可知,使测定结果偏高;

(4)消耗标准液体积V(标)=(0.02540.0005)(0.02510)20.0-+-=0.0250L ,c(测) =

()()()c V V 标标测=0.1000mol/L 0.0250L 0.0200L

?=0.1250mol/L 。

22.高炉炼铁是冶炼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 2O 3(s)+3CO(g)

2Fe(s)+3CO 2(g) ΔH

(1)已知:① Fe 2O 3(s)+ 3C(石墨)=2Fe(s)+3CO(g) ΔH 1 ②C(石墨)+CO 2(g)=2CO(g) ΔH 2,则ΔH=______(用含ΔH 1、ΔH 2代数式表示)

(2)高炉炼铁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_。

(3)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64,在 2L 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下表所示加入物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Fe 2O 3 CO Fe CO 2 甲/mol

1.0 1.0 1.0 1.0 乙/mol

1.0 1.5 1.0 1.0

①甲容器中CO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若容器压强恒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 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反应达平衡

C. 甲容器中CO 的平衡转化率大于乙的

D. 增加Fe 2O 3就能提高CO 的转化率

【答案】 (1). ΔH 1-3ΔH 2 (2).

()323c CO c (CO) (3). 60% (4). B 【解析】

【分析】

(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 和盖斯定律计算分析判断;

(2)Fe 2O 3(s)+3CO(g)?2Fe(s)+3CO 2(g ) △H ,依据平衡常数概念写出表达式;

(3)①在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L 恒容密闭容器甲中,加入物质反应达到平衡,依据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结合转化率概念计算得到;

②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解答。

【详解】(1)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 △H1

②C(石墨)+CO2(g)=2CO(g) △H2

依据盖斯定律①-②×3得到Fe2O3(s)+3CO(g)?2Fe(s)+3CO2(g) △H=△H1-3△H2,故答案为:△H1-3△H2;

(2)Fe2O3(s)+3CO(g)?2Fe(s)+3CO2(g),平衡常数K=

() () 3

2

3

c CO

c CO

(3)①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L恒容密闭容器甲中,加入物质反应达到平衡,设消耗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

Fe2O3(s)+3CO(g)?2Fe(s)+3CO2(g)

起始量(mol) 1 1 1 1

变化量(mol) x x

平衡量(mol) 1-x 1+x

K=

()

()

3

2

3

c CO

c CO

=

()

()

3

3

1

1

x

x

+

-

=64,计算得到x=0.6

转化率=60%

故答案为:60%;

②Fe2O3(s)+3CO(g)?2Fe(s)+3CO2(g) △H= -28.5kJmol-1

A.若容器压强始终恒定,不能标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变化,体积不变,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时,标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正确;

C.乙容器中结合平衡常数计算得到消耗一氧化碳1mol,乙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66.6%,C项错误;

D.固体量增加不影响化学平衡,增加Fe2O3不能提高CO的转化率,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3.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mol,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用0.1mol 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__________kJ的能量。(2)如图所示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测定的中和热的ΔH常常大于-57.3kJ/mol,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答案】 (1). 11.46 (2). 环形玻璃搅拌棒 (3). 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 (4).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5). 实验中不可避免有少量热量损失

【解析】

【分析】

(1)0.1mol Ba(OH)2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0.2mol水,根据H+(aq)+OH-(aq)═H2O(l) △H= -57.3 kJ?mol-1可知,生成1mol H2O放出热量为57.3kJ,然后根据水的物质的量与热

量成正比求出热量;

(2)量热器是由大小烧杯、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器、碎泡沫塑料和盖板构成;

(3)实验测定的中和热大于-57.3kJ,是由于操作过程中热量损失造成的。

【详解】(1)由H+(aq)+OH-(aq)═H2O(l) △H= -57.3kJ?mol-1可知生成1mol H2O放出热量

为57.3kJ,而0.1mol 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可得0.2mol H2O,所以放出的

热量为57.3kJ×0.2=11.46kJ;

(2)仪器A的名称是环形玻璃搅拌棒,作用是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仪器B是温度计,

作用是测量溶液的温度;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

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实验中一定会有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H大于-57.3kJ?mol-1。

24.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于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

N2(g)+O2(g)=2NO(g) ΔH>0 ,已知该反应在240℃,平衡常数K=6.4×10-3。请回答:

(1)某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mol,5分钟后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

则N2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

(2)假定该反应是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______________.

A. 消耗1mol N2同时生成1mol O2

B.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2v正(N2)=v逆(NO)

(3)将N2、O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如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4)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2和O2,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NO,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与原平衡状态相比,此时平衡混合气中NO的体积分数

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mol/L、4.0×10-2mol/L 和3.0×10-3mol/L,此时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答案】 (1). 0.05mol/(L·min) (2). AD (3). AC (4). 不变 (5).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解析】

【分析】

(1)5分钟内,△n(O2)=1mol-0.5mol=0.5mol,由N2(g)+O2(g)?2NO(g),可知△n(N2)=0.5mol,

再根据

ΔcΔn

υ==

Δt VΔt

计算v(N2);

(2)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3)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进行,平衡常数增大;B.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发生移动;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增大;

(4)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NO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不移动,平衡时相同物质的体积分数相等;

(5)计算此时浓度商Q c,若Q c=K,处于平衡状态,若Q 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详解】(1)5分钟内,△n(O2)=1mol?0.5mol=0.5mol,由N2(g)+O2(g)?2NO(g)可知

△n(N2)=0.5mol,v(N2)=

0.5mol

2L5min

?

═0.05 mol/(L?min);

(2)A. 消耗1mol N2等效于消耗1mol O2,同时生成1mol O2,到达平衡状态,A项正确;

B. 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B项错误;

C. 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C项错误;

D. 由方程式可知2v(N2)正=v(NO)正,而2v正(N2)=v逆(NO),则v正(NO)=v逆(NO),处于平衡状态,D项正确;

故答案选:AD;

(3)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进行,平衡常数增大,A项正确;

B. 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发生移动,NO浓度不变,B项错误;

C.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增大,C项正确,

故答案为:AC;

(4)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NO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不移动,平衡时相同物质的体积分数相等,此时平衡混合气中NO 的体积分数不变;

(5)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mol/L、4.0×10?2mol/L

和3.0×10?3mol/L,浓度商Q c=()23

310

0.250.04

-

?

?

=9×10?4

【点睛】有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常考题型,通常有直接判断法和间接判断法两大类。

一、直接判断法:

①ν(正)=ν(逆)≠0,即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逆之分,每个物质都可以表示出参与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其速率之比应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这一点学生做题容易出错。

②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包括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百分含量不变。

二、间接判断法

①对于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变是平衡的标志,而对于气体体积前后不改变的反应,压强不能做标志;

②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③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有非气体物质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

④有颜色的物质参与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色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⑤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达到平衡。

25.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有以下实验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试剂除了1mol· L-1 KI溶液、0.1mol·L-1 H2SO4溶液外,还需要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升高温度时,显色时间变短,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A.反应物分子总数增加,有效碰撞的机会增多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

D.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

(5)若要进行酸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你会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答案】 (1). 4H++4I-+O2=2I2+2H2O (2).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淀粉溶液 (4). 无色溶液变蓝 (5). B (6). 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进行对比实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6h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