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的诗歌评论
更新时间:2024-05-02 20: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食指诗中的人生和人生中的诗 罗铖,(1980——),男,汉族,四川苍溪人,文学学士。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以诗歌文本为基础,分析食指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归宿,展示食指对理想、现实生活等的深刻体悟;并再认食指的诗歌形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食指 人文精神 独立意识 探索精神
Abstract: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the existence state and the mental destination of ShiZHi inthe certain back ground based on the versions of ShiZHi”s poetry,and show the deep mental comprehension to ideal、the real life and so on .Moreover,this article rerealizes the status of ShiZHi”s poetr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Key words: SHiZHi humanistic spirit independent conscience
诗中的人生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在中国当代历史上空前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浩劫。国家的思想形态发生扭曲,政治险恶,以文学艺术为其主要批判领域自然而然从一开始便走向近乎被毁灭的道路,但现实的险恶往往是精神唯美的蕴床,知青文学便在这个特定的时代应运而生,它有其贫乏的物质形态和朴质的精神核心。多多、芒克、北岛、食指等作者的出现、各种文学沙龙、文学团体的纷立,主要是因为知青们的独立意识与探索精神的确立和发展,特别是用血泪构筑的“人文精神”的逐渐成熟,提高了一代青年人的生存质量,其中食指无疑是精神的英雄, 他开启了一代诗风,引领着彷徨中失落,郁闷中顽强的一代青年人坚守信念,寻找理想,食指的出现象征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再生。
1968年,北京知青开始插队,当青年告别城市、放弃校园、远离家庭,一下子进入社会的某一最底层的单位,原有的价值观、崇高感、理想美倾刻支离破碎。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唤欠缺”, 丢失了一种现实与理想的归宿感,青年们只能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用不同的方式去弥补“欠缺”。于是,青年们敏锐地选择了分行抒写,用文字来进行情感上的宣泄和倾诉,诗的广泛交流便激起更多甚至不能用笔去表达感受的年轻人的愉悦和赞同,这也是“地下文学”的滥觞。食指是众多年轻诗人之一,特殊的是食指在文革前的1964年因初中升高中考场失利,初尝了人生的酸辛,加之自小命运坎坷,历尽磨难,故生命气质中有一种顽强的气韵;食指的母亲时维元有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食指4岁随母识字背中国古典诗词;食指读书时写作一直优秀,在初中补习时结识牟敦白,与张郎郎的文学沙龙“太阳纵队”有边缘性接触。有以上几方面的因素,故在文革前的1965年他开始其重要作品《海洋三部曲》第一部分《波浪与海洋》的写作。也就是说,食指在插队前已是一个有着良好写作素养、不畏生活艰辛、追求炽烈理想的人。这种早期就奠定好的传统文化中乐观的人性素养表现在他比较传统的“四行一节、隔行押韵”诗中,就是相对于当时现实的“浪漫主义”情调。
无论在欢乐还是辛酸的日子里/我们的心啊/要永远向前憧憬/这样,才不会丧失生活的勇气” -----《书简》(1965年)
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年轻的朋友,该静下心来/认真思量,仔细斟酌 -----《命运》(1967年)
因为我有时惆怅/所以我喜爱大海宽阔的胸膛/因为我有时怯懦/所以我喜爱大海的无比坚强 ----《海洋三部曲》(1965-1968年)
食指从政治气氛渐渐令人窒息的1965年到以围攻、抄家、大窜连为文革开始的标志的1966
年,他始终能乐观、理智、冷静地把***放在读书与写作上,并未加入高中生盲目冲动的各种派斗中。统摄食指诗的是坚定的希望,不屈的信念,这是食指之所以超越平庸,引领一代青年人精神的关键所在。
1968年是诗人人生转变的一年,食指被列为“反动诗人”,上山下乡,遭受各种磨难,食指的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创伤,弥漫1968年食指心灵的就是“精神的疼痛” 。他情绪低沉,内心充满着现实的萧瑟感,在他眼里, “匆匆的夕阳/只是一片惨淡的血红”(1),他“靠在腐朽精神的白色尸骨上”(2),明白了世事的沧桑和近乎荒诞的人情炎凉,发现“比我冷得多的,是人们的心”⑶, 于是孤独的诗人怀着“不解的沉重”⑷,在黑夜里叩问生命,在灵魂深处体悟人生。无法彻悟的瞬间突变让诗人漂泊难定,迷茫困苦,但愿看到一盏预示“生命终结的红灯”⑸,但透过悲壮的伤楚,食指却坚强地把精神归属寄予美好的未来,因此而写下了名篇《相信未来》,《相信未来》是在别离时极其复杂的内心冲突中对未来的一种憧憬,也是精神处于困惑至极时的一种自我告慰。
在这种冷峻的现实与美好的憧憬相互交织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回避政治的锋芒,摆脱“可憎时代”的笼罩,超越个人个性的牵扯把诗不仅作为艺术且作为历史?食指经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诗中情感上剧烈的阵痛,在半醒未醒的状态中,农村的纯朴,农村相对的宁静和一定程度上能转移人的痛苦的劳动使食指再度唤醒了生命里乐观的气韵。他诚恳、质朴、不甘沉沦,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很快就融入了插队落户的杏花村。在文艺上,食指稍反1968年凄苦、彷徨和失落的情绪,试着用艰苦劳动弥补精神上的缺失。他四处收集民歌资料,写成了《新情歌对唱》、《杨家川》、《窗花》、《农村“十一”抒情》等诗篇。诗中又有了“突突跃动的脉搏”⑹,“金鸡高唱东方金黄”⑺,农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⑻,他坚信他不会被埋没在农村,未来“一定会给于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⑼ , 等待,是他唯一能做到的,也是他最好的生存方式,故他“固执而耐心地等待着” ⑽。贯彻食指意识的思想说矛盾也可,说冲突也可,但实际上他始终是在艰辛中理智地与命运抗争,《我们这一代》就是他用“鲜血和生命”唱响的“时代的歌声”。
食指由学生下乡当农民是第一次人生转变的话,由农民到士兵就是他人生的第二次转变,也是他精神上的深度“突变”。进入部队后,他豪情满怀地反映部队生活,但突然沉默寡言,精神抑郁,几乎以烟代食,最终走向精神分裂,这究竟是为什么? 1971年“9.13”事件,林彪坠机,文革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领导层发生变迁,文艺氛围渐好,虽仍完全没有作家的公开性话语,象《虹南作战史》、《金光大道》一样的文艺怪胎倍出,但各类刊物如《北京文艺》等开始复刊,文艺书箱出版也有一定的恢复。部队即使尚未受此影响而有明显的变化,也可考察到部队的氛围一直未那么极端险恶,故认为“极左”思潮影响到部队导致食指的理想与现实发生极大的冲突而导致精神病的说法待商考。 再说学校的档案里有文革初食指是“反动诗人”而被查的资料,甚至贯以“5.16”嫌疑。据林莽回忆说食指当时忍受无法想象的屈辱与折磨仍态度极不老实,拒不妥协。食指的诗中交织着热烈的信念和对坚韧的衷情——现实的困惑和纯质的憧憬——凄迷的失落和蹒跚的挣扎——深刻的思索和期待的光明,痛苦虽能引发诗人强烈的激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诗人对真理的认识,以致积怨成疾,但事实上残酷的现实并没有磨灭掉诗人坚毅的人格魅力。往事已隔四年,四年里的苦难难以计数,诗人真的会因荒谬的粗暴的政治怀疑而疯吗?! 也有人认为是因恋爱受挫。食指明确抒写爱情的诗有《这样的爱不能存在》(1985--1994)、《你》(1991)、《无题》等为数极少的几首。象他这样一个常常激越抒情的人,怎么未写下“爱情”这一年轻人很信赖、很向往的感情呢?若因恋爱受挫,为什么他在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后的第二年(1973年)与李雅兰(李立三之女)结婚?《这样的爱不能存在》中给当年的女孩子坦然表白: 不用解释,也无须表白/心灵的创伤已不复存在/我们的青春已经过去/我深信这是命运的安排/不是我的心胸狭窄/这样的爱不存在
诗人并没有消极地责怪什么低迷地宣泄什么,爱情上他是冷静理智的,故关于恋爱上的说法亦值深思。
那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从生存的环境,从生存中心灵承受的重量,从唯一支撑他的“诗”来衡量更值得深究。
食指的话语里有火热的追求、光明的未来,骨子里却有一空荡荡的空间,里面飘荡着寂寞的苦闷、阴冷的琢磨、残酷的防备,这正是文革极端思想在人们心灵划下的伤痕。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正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的情绪,减轻了他在内心深处的痛苦。从《相信未来》开始,对现实的疑阙显示出强烈地探索精神和浓郁的现代主义人文色彩,其最终归属并非“诗到语言为止”,而是指向内心深处的\\\所欠缺”,指向人性高迈的精神高原,诗是他心灵的感悟与生命的呼唤。他的诗一开始便不借助传媒而是依托人心灵的感染而实现交流,诗就是他的内心和行动,但现实无情地冲击着诗人的生存环境,压抑着诗人的生存意志,诗人甚至\\\希望成条疯狗,更深刻地体验生存的艰难。”⑾可是他还\\\不如一条疯狗”⑿,因为\\\狗急跳墙”,⒀而他\\\只能默默地忍受”⒁。诗人的尊严、 人性被一条无形的\\\锁链”⒂ 锁住。这“锁链”是什么?是生存中的诸多因素,是极左、恋爱、“反动诗人”等等的一个集合。 而源自他顽强 、倔强的人格气韵的诗歌太真实、 太浪漫得英雄化 、太高迈,因此,一旦他的内心和行为受挫,诗意崩溃,精神便溃败,正如多多称:食指是朱湘以来所有诗人中唯一疯狂了的诗人, “疯”便成为一种沉郁的爆发,成为另一种倾诉和表白,这才是他“疯”的真正原因。
1966--1969年是食指的第一次转变,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青年期(黄金期),随后精神日趋分裂,作品无新的趋向,仅对生活现状进行记录式的表现,这是他的停滞期。“文革”在全国人民对三大伟人逝世的余悲中结束,诗人也在悲苦中等待新生。“文革”开始于文艺,结束于文艺。思想束缚的解除,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使诗歌以气宇昂扬的身影站到了历史舞台的前沿,“朦胧诗”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正是诗人始终坚信的“未来”,当历史与个人的期待吻合时,诗人便以更高迈的姿态反抗嘲笑与冷遇,以健硕的人格开始新的探索和创造,使他成为“朦胧诗”最早的源头诗人,也是“朦胧诗”中最善始善终的唯一一位诗人(点号为笔者加,下同)。随着他早期的作品在刊物上的发表,他像“鱼儿”再次掀起了波浪,进入第二度高潮期,《热爱生命》就是他生命中的第二座里程碑。如果说《相信未来》是柔弱的火焰,《热爱生命》就是真正的光;如果说《相信未来》是浪漫的预言,那么《热爱生命》就是响亮的答案。从诗歌来看,诗人“疯”后仍头脑清醒,仍关注生活,亲切温暖地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永远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感。
1985年是食指继1968年以来创作最多的一年。诗中虽仍以“大海”为意象,却多了一轮灿烂的“朝阳”。 终于醒来了,黑色的海洋/赤裸着肌肉闪光的臂膀/在那天边的海平线上/奋力托起了火红的太阳
--《黎明的海洋》(1985年7月)
诗中仍有淡淡的忧伤,这是因为诗歌消解不掉“黎明”前历史遗留给他永恒的精神创伤,故而诗人拾到一片“枯叶”,便想起它“丰满光亮” 的往昔,叹惋它凋残飘零的今朝,“枯叶”的一生就是诗人的一生。
一片无人理睬的枯叶/却使我心中一片迷茫 --《枯叶》(1985年11月) 诗人在警醒每一个经历了时世沧桑的人,历史不能忘记!正是那段历史催生了诗人的人生和艺术的高境界。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从《热爱生命》开始,诗人逐渐在对新生活的赞颂和对往事的回忆中,在美好现实与险恶过去的对比中倾吐心声,诗人的诗歌日趋清澈!在清澈中承载着凝重的历史感,清新中厚重,这也标志着食指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开始了人生体验与诗歌艺术创作的新阶段。 人生中的诗
食指在中国诗史上的一个重要影响是给我们提供了以人文情怀进行写作的创作形态。 由于环境的恶劣,食指的诗歌具浓重的“私人性”,诗歌更多的指向自我,以自我为坐标,用记录式的笔法抒写历史。有基于执拗真诚的纯质、清新;有美好理想受挫后孤苦的绝望,但始终流动在他脉管里的是一种缘自人本性的善良的人文情怀。他没有沦到封闭的“私人化”;没有因为命运与时世的捉弄而冷待生命,而是用炽烈的爱化解一切酸辛,在冷静中激越,在苦楚中坚定。可以说食指的诗就是一曲曲灵魂的哀歌,但他把它唱到了光明的信念中,祖国、人民、自我;现实、理想;时代、命运;苦难、快乐;一切都构成了他光辉的生存意境。 以食指在1985年以后创作的诗歌呈现出的三种内容形态为例: 一、展示自我的现实日常生活。
诗人执著地用血抒写着人生体验,在不惑之年继续拯救着疲乏的精神,诗人不甘消磨时光,苦度平庸的日子,试图超越庸俗,在自我斗争中丰富诗性生活。 天啊/为何一年又一年地/让我在疯人院消磨时光 --《在精神病院》(1991年5月)
精神病院无疑是诗人宁静的憩园,他在那里能摆脱时世的烦扰,更亲近真正的自我。诗人轻名利厌虚伪,时刻记录着真实的情感,他站在往昔与今朝的对接处,清醒的要求自由,用诗超越自我。在90年代物欲弥漫的时期,诗人始终保持着高洁。
在物欲像满天风雪的冬夜/我情愿为一堆做柴草的枝蔓//点着它,给赶路人以光亮/让饥寒受冻者取暖/而我将化为灰烬/被一阵狂风吹走--《在精神病福利院的八年》(1998年3月) 诗人不时从眼前的情景去追忆往事、缅怀朋友,寄托一种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诗人心中的某些空白。《我的心在呼唤》、《致友人》、《难忘的朋友相聚》、《想到朋友》、《想到过去》等都集中体现了这种质朴的人生真情。眼前的现实与回忆中的往昔构成了食指对现实生活进行表达的美丽图画。 二、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热爱。 诗人从沧桑的祖国到崭新的祖国,从曾给他留下巨大创伤的祖国到文明开放的祖国。诗人并没有埋怨时世、痛斥祖国、丑化现实,而是心与时代共振,始终深沉地热爱着祖国和人民。《我的祖国之一》、《我的祖国之二》、《我的祖国之三》、《我的祖国之四》、《生活在自己的祖国,我很骄傲》、《给香港》等是其代表作。
三、抒写关于人生的哲思(这是诗人后期创作中最值得研究的内容)。
这时,我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让我一个人先静静地独自品尝--《人生之一》(1984年) 留下个清新纯朴的世界/这正是我所面对的人生 --《人生之二》(1985年)
面对严峻的现实出奇地冷静/面向理想的未来仍一片真诚 --《人生之三》(1994年)
诗人有种孩童式的纯真,用热情讴歌生活,用高昂的精神关注社会与自然,纯朴又优雅地谱写着生命的歌.在纯朴的生命体验中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追求高尚人格与诗意人生.诗人始终以一个“普通人”来传达一种情绪,展示一个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以及在这个状态下的思考:
我仍然是普通人中的一员 --《人生舞台之三》(1993年)
我不是什么声名显赫的人物......还我本色,做一个草民书生 --《人生舞台之四》(1995年) 中国诗史中,诗人长期是以某种高姿态进行思考,总在自觉不自觉中承担一定的社会或者道德上的评判,难得以“我”是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去一直平淡而热情地关照生命与生活。食指把自己完完全全地真实地呈现在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典型的把艺术与人生完美相融的人。 苦寒之中/我精心守护着艺术的火种/化苦难的生活为艺术的神奇/净化被金钱异化了的灵魂/如此我便没有虚度/自幼追求艺术一生. --《世纪末的中国诗人》(99年)
当代诗歌日趋“私人化”,常常沦陷在潮流主义和江湖主义的漩涡中,缺乏自然冷静的创作形态.我们应该提倡食指的创作精神,“以纯净的精神质量抗拒那些哗众取宠的花样翻新”,“以一丝
不苟的严谨的创作态度抗拒那些自欺欺人的伪劣作品”(《并未埋葬的诗人》 --林莽)。 食指的诗是现代主义诗潮的开端。
杨健在《 中国知青文学史》上这样写到:“在?九大?到?九一三事件?爆发前,?文革?社会正处于最鼎盛的阶段。就在这一时期 ,在徐浩渊的沙龙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诗作。它们成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开端。”⒃其代表作有: 不,不是我不愿意 做一条
为你歌唱的小溪 捧起她来喝
当你在艰难的旅途上 感到倦意 不,那不是我 我,
是一条永不休止的大江 ……
----《给我的好立》徐浩渊 我站在轮船的左舷
激溅的浪花湿透我的衣衫 我咬着嘴角的海水 又苦、又咸 我去听
海水颤栗着、撞击着 我面对大海 海面倾斜、倾斜 想要翻过来 ……
----《我站在轮船的左舷》王好立1971年3月24 鲜红的头巾
在拖拉机印过的路上飘 这条路啊 深远又宽阔 我的姑娘
越来越走近…… 深秋的天空凝固了 在拖拉机印过的路上
-----《在拖拉机印过的路上》谭小春1971年8月 依群的《纪念巴黎公社》(1971年)等等
他认为这些诗歌是现代主义诗歌的开端的理由是这些诗歌在内容上“并不是来自现代情感的冲动,而是源自对传统思想情感的愤怒” ⒄ ,他侧重诗人背叛社会政治话语的思想追求和强烈的孤独感。在形式上他考证了诗人们运用了现代主义的诗歌形式。事实上,食指在1967年创作的《鱼儿三部曲》中,鱼儿在冰层下渴望“温暖的阳光”,但这种渴望却隐藏着杀机,渔夫正趁着夜色凿冰设网。当阳光把鱼儿从沉睡中唤醒,当鱼儿“那么灵活又那么有力”地跃出水面 ,“一阵剧烈的疼痛/ 使鱼儿昏迷,沉向水底”,但鱼儿始终对阳光是刻骨铭心的向往,“鱼儿痴恋这一线光明/它想借助这缕阳光看清楚自己渺茫的前程……”,阳光是鱼儿的
正在阅读:
食指的诗歌评论05-02
简单剪纸图案大全02-10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14级09-27
+650水平中央变电所、水泵房刷巷210-11
防火防爆考试复习题05-17
吸尘器EN60335-2-2_A11 2012标准更新通知07-17
哀大莫过于心死的相关文章推荐02-14
广中医2014考研复试分数07-27
行政法手抄笔记整理 - 图文10-20
基于FPGA的帧间差分算法实现调研报告11-2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食指
- 诗歌
- 评论
- 房建施组 - 图文
- 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多篇范文)
- 吉盛科技(PXD)XP无盘网吧系统更新游戏的方法: - 图文
- 计算机网络原理练习题汇总
-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初教学检查工作总结
- 浅谈混凝土二次振捣施工技术
- 大华报警主机和门禁接入方案
- 三命统宗应天歌上
- 《傅雷家书》名著阅读指导
- 铁塔组立质量安全措施
- 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妖形象
- 2015年深圳一模50以上优秀作文综合述评
- 两市镇优秀课语文教案
- 测量学试卷04答案fs
- 王立艳 浅议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 2017年沈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餐热菜赛项规程(中职组)
- 建筑设备复习题及答案
- 净慧法师、本焕老和尚、南怀瑾、徐恒志等大德谈心密
- 浅谈全球变暖问题
- 青岛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施细则 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