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粮食补贴政策促进粮食生产的效果分析

更新时间:2023-05-01 15: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案例分析

黑龙江垦区粮食补贴政策

促进粮食生产的效果分析

文/薛。萃.殷瑞锋

?1i摘要:黑龙江垦区现已建成以农业为基础、农工商综合发展的重要经济系统。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当地粮食生产的作用进一步突出。本文从粮食补贴政策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出发,分析现有政策对促进粮食生产的效果,并结合实际提出完善黑龙江垦区农业(粮食)补贴政策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黑龙江垦区;粮食补贴;对策

.一:

一、垦区粮食生产特点及生产能力比较

黑龙江垦区是黑龙江省的粮食主产区,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一半以上,大豆产量约占全省的1,3。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4%,人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比全国农村高50%以上,全国每年省际调动粮食总量在250—300亿公斤,黑龙江垦区调出的粮食就占近1/41。目前垦区已建设成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的战略后备基地。

(一)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经营的特点分析

一是垦区是国有农业经济,具有特殊的农垦管理体制。当前黑龙江垦区管理体制有以下几种,一是改制为农垦系统所属企业集团。这种模式下垦区省级主管部门与所属农场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向母子公司关系转换,形成集团公司——专业化产业公司——基地农场的组织架构。二是市(县)属地管理的农场,和省级主管部门间仅仅是业务指导关系,农场生产经营可以向现代农业企业转变,自主性较高。三是作为国有农业经济组织,土地归国家所有,但农工承包土地自主经营,与农民无异。

二是土地集中程度高,便利规模化经营。全国农垦人均耕地占有面积6.4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多。垦区现有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19.24万户,平均经营规模为10公顷,已接近西欧水平。家庭农场经营旱田最多的达666.7公顷,经营水田最多的达到100公顷。

i是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2007年底,垦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3.3%。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创造了较高自劳动生产率,垦区家庭农场平均经营土地近200亩,农业劳动力人均生产粮食2.35万公斤,居全国最高水平。

四是粮食生产经营收入占农工收入比重大。根据对2006年黑龙江农垦农场职工家庭经营收入的测算。第一产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的88.8%。农场职工对种植业的依赖度大,促进垦区粮食生产对提高农场职工收入有很大的意义。另外,农场职工农业生产投入较大,最高的农工家庭每季生产投入达87.5万元(包含土地承包费),有的生产投入还要靠贷款。各类农业补贴大都按农业经营面积发放,农工家庭可获得较高的补贴性收入,在农业效益较好和补贴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农工获得的补贴也悉数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2。

五是垦区社会负担较重。由于垦区负担着办社会的成本,负担较重,因此粮食生产和加工企业的效益要高于一般的农村才能够继续维持和发展。除直接成本外,垦区粮食生产还有问接成本,即隐性的社会成本。

(二)垦区生产能力分析

2009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达330.5亿斤,是1979年的6倍。同时商品率从1949年的19.7%增加到1979年的49.5%、2009年的92.5%,分别提高了29.8、72.8个百分点,对国家粮食安全的

薰f|

圈史国壅些全过全Q]全=】Q

…一一

贡献逐步增强。

图1显示,黑龙江垦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全省的比重由1949年的Q.27%提高到2009年的18.34%j粮食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比例由1949年的o.17%上升到2009年的38%,相当予以占全省1/5的耕种土地,生产全省1,3以上的粮食。2009年,垦区粮

食单产为866.1斤庙,比黑龙江省粮食单产高出424.1斤,亩,比

全国粮食单产高墙壹16.6斤庙,分别高出全省96个百分点和33

个百分点。可以说,黑龙江垦区之所以成为黑龙江省和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趣,其产量增加与播种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案例分析

I’I

矗‘、

。一≯

。一。|“

主产省区比较图

表2中,各粮食主产省区农业从业人数基本呈下降趋势,且经济越发达地区下降幅度越大。如江苏省2009年比2000年下降40.3%。而黑龙江垦区除2009年一年外,农业从业人员呈增长趋势4。这与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调动种地职工的积极性.部分已转移出去的劳动力重新回流有一定关系。2006年垦区落实土地税费制度改革政策,国家财政补贴降低了农业职工负担,职工种地积极性高涨,促使就业人员回流到第一产业。

从劳均粮食产量看,各粮食主产区的劳均粮食产量较低,

基本在1.5-4吨从。表2显示,各省区劳均粮食产量基本呈增长

表1:20∞年、2∞5—20∞年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与13个粮食主产省区对比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相比较而言,黑龙江垦区

200620072008

2009地区

总产

单产总产单产总产单产总产单产(亿斤>(斤/亩)

(亿斤)

(斤/亩)

(亿斤)

(斤/亩)

(亿斤)

(斤/亩)

黑龙江

669.3494.5692.6426.7845512.6870.6509.51土f]。

345728.7367782.4372.1817318.2679吉林544838。4490.8754.8568862.3492740。8内蒙古34l、509.5490.8471.5568540.8492487.1河北540.6581.3568.3614.2581.2629.2582624.2江苏608.3813.5626.4800.7635.1803.9646816.9安徽572.1587.4580.3597.2604.7614.4614619.7江西

370.9699.5380.8720.1391.6729.7400.5740.8山东

809.8794.2829.8797.5852.1816.7863.3818.6河南1002Z18

1049738:7

1073.1745.21077.8742湖北442’7奎4.5

437.1731.§

445.4760.1461.8767.3湖南

541.2750.’6538.4792.2561815580.5806.5四川

578.7586605.4625.762865l638.9663.5黑龙江垦区

226.4

724.5

249.3

772.4

284.1

824.8

330.5

866.1

1。。0

∞0

8)0

6uO

5(J。400

2001000

‰圳弧㈣训圳删㈣删㈣删删㈣㈣栅l

据豢蛰嚣努訾簧藿饕矗

镶球

口2㈣口20。5口20∞口2。。7口2。08口20∞

衣l岁U出J垦区勺lj个土广钨区别£匕牧。日J以有出,罴死江垦区粮食单产近年增长较快,与13个粮食主产省区比较,排名逐年上升。2009年垦区粮食单产水平已具有绝对领先优势,亩产高出排在第2位的山东省47。5斤。

图2显示各省区粮食单产基本呈增长趋势,但个别省份(包括黑龙江省)有反复,但黑龙江垦区则保持稳定大幅增长。

图2:2000年、2005—2009年黑龙江省粮食单产与13个粮食

劳均粮食产量有明显优势,2009年比2008年有大幅提高,增长17.6%,随着垦区农业从业人员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均产量仍有提高的空间。

二、黑龙江垦区的粮食补贴政策及应用效果目前黑龙江垦区实行与全国大致相同的农业补贴政策,包括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如果将农业补贴理解为政府财政对农业生产者提供的财政资助。除四补贴外,粮食补贴还包括了其他补贴政策。包括粮食收购政策、运费补贴和加工企业收购补贴、农业保险政策和粮食高产创建、水稻和小麦病虫害防治补助等技术补助政策。从2005年开始中央财政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与粮食生产直接挂钩,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粮食补贴的范畴,2009年补贴资金规模达到155亿元,1000多个县纳入奖励范

围。

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垦区农场种粮农民直接补贴额按行政隶属关系层层核算下拨,种粮直接补贴与实际种粮耕地面积挂钩,促使各农场稳定或增加种粮耕地面积,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推进排涝、治碱工作。

农资综合补贴。《黑龙江农垦总局关于做好垦区2011年粮食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要求,扩大农资补贴的覆盖范围.:直至与粮食直补面积一致,若还有剩余则用于提高补贴标准。可以看出,农资综合补贴面积与粮食直补面积一致。在资金管理上,垦区规定粮食补贴资金纳入粮食风险资金专户管理,将粮食直补资金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专户拨付,分账核算,单独反映,不得相互混用,通过“一折通”或现金发放给农工。新增农资补贴在省里确认拨付后,再通过上述渠道拨付发放。

良种补贴。黑龙江垦区四种主要粮食作物都有良种补贴,

一一

史国壅些全过垫!至=!Q圈

案例分析

?警÷一≥。|i。|蠢蠢爱≥毒|簿j薯i誊毒≯j|I一。|。||i。。鬈_。l尊。|li誊每囊誊每蓥漤萋|攀iH。|j*。

表2:部分年份黑龙江垦区与13个粮食主产省区农业从业人数和劳均粮食产量比较ZOOO2005200720082009农业从劳均粮农业从劳均粮农业从劳均粮农业从劳均粮农业从劳均粮地区

业人数食产量业人数食产量业人数食产量业人数食产量业人数食产量

(万人)(吨/人)(万人)(吨/人)(万人)(吨/人)(万人)(吨/人)(万人)(盹/人)黑龙江808.53.1787.73.9773.44.5775.65.47815.6辽宁683.31.7718.92.47()3.32.6698.22.7694.42.3占林54】.63523.94.9513.44.851l5.6516.64.8内蒙占553.72.2560.53569.33.2556.73.85583.6河北1678.21.51562.3】|71488.71.91488.421483.62江苏1502.72.11076.72.6950.33.3917.13.5896.93.6安徽2017.91.21778.21.5165l_41.81605.31.91579.6l,9江西1004.41.6967.41.8914.32.1903.92.2882.32.31{f东2473。71。62056。5l。91960。l2.12001。22。l1994.42.2河南35691.13138.81_52920.31.82847.31.92764.91.9湖北1204.81.81133.91.9107121016.72.2990.12.3湖南2104.41.319621.41900.51.41889.91.51876.41.5四川2643.41.32329.91.42212.31.42192.71.42158.31.5黑龙江壤区42.219.346.522.159.520.961.123.360.327.4补贴标准为水稻15元厂亩,小麦、玉米、大豆10元庙。2011年黑龙

江垦区计划落实良种补贴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043.35万亩,其

中,水稻2143.55万

亩,小麦141.36万亩,

玉米1032.19万亩,大

豆726.25万亩。除此

之外,2011年实行马

铃薯原种生产补贴

和利用原种生产脱

毒种薯补贴。

农机具购置补

贴,,目前黑龙汀垦区

的农机购嚣补贴已

覆盖垦区所有农牧

场。补贴机具种类包

括9大类,40小类。在

补贴标准方面,垦区

总体上执行不超过

30%的补贴比例。除

进口机械外,国产机

械单帆补贴额原则

E最高不超过5万

元。12()马力以上拖

蕊~堂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20万元。在此基础上,各农牧场可根据实际需要,利用自有资金对当地农业生产急需和薄弱环节的机具给予累加补贴。同一种类、同一档次的产品在垦区实行统一的定额补贴标准。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

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随着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农家肥使用量减少,土壤变劣等问题出现。黑龙江省目前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

含量为2.53%,比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下降1.79个百分点。黑龙江垦区粮食单产与总产量相关性

黑衄省粮食单产与总产量相关性全礅翕单产电总产韵涨

0200400600

图3.黑龙江垦区、黑龙江省和全国粮食单产与总产量相关性比较

黑嫩c§gl粮食作物播种面罄{与总产量相关性霉龙扛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织与总产量相关性

国农业会计2012—10咖湖耋咖喜;伽啪枷

。。。?,≯。≤≤?{:;I》羹麓蘩o。。≤拳≥鹱

20lo年黑龙江垦区红兴隆农场的补贴标准平均达o.74元,亩。

2011年黑龙江垦区测土配方施肥,巩固县补贴额度20—50万元,续建先补贴资金额度控制在30—60万元。

深松作业补贴。2009年中央财政将深松作业纳入新增农资综合补贴支持范围。2010年黑龙江对5700万亩耕地进行深松作业,补贴资金l亿元。在补贴资金管理上,黑龙江省采用补贴对付作业机手,凭作业券和作业合同等凭证结算补贴资金的方式。

地方财政的补贴。除中央财政补贴外,地方政府和农场对粮食种植进行了配套补贴。其中红兴隆农场地方政府种粮直接补贴平均为O.46元信i。农资综合补贴1.42元庙。

三、粮食补贴政策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的效果分析

在总量效应分析中,我们主要采用了粮食单产与粮食播种面积两个指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考察其与粮食总产量的相关关系。

图3显示,黑龙江垦区、黑龙江和全国粮食单产和粮食总产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垦区相关性系数达到O.9018。图4显示。

黑龙江垦区、黑龙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和粮食总产量增加的趋势一致,且相关性较强,但在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二者几乎不相关。

据研究,黑龙江省提高单产对粮食增产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农机总动力。但从垦区情况看,似乎粮食播种面积与单产相比,与粮食总产量的相关性更大些。由于种粮直补、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在黑龙江垦区大致按照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发放,可据此推断,补贴的发放有可能通过影响粮食播种面积进而影响粮食总产量。

从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的效果看,降低成本的效果十分有限。尽管2006年实行了农资综合补贴来弥补农资涨价带来的粮食生产成本,但财政补贴难以弥补成本上涨损失。2009年,黑龙江市场尿素、二胺、钾肥价格分别比上年增加150元、1650元和1500元。每亩地因化肥价格增长而增支39.87元,扣除农资综合直补增加25.74元后,每亩地净增加支出14.13元。

从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效果来看,四补贴中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三项补贴对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作用较明显。自2004年实行粮食种植补贴后,垦区土地承包租金逐年上涨,2005年、2006年四大作物土地租金综合平均分别比上年上涨12.6%和6.5%,其中水稻两年分别增长13.7%和16.4%。这一方面体现农工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土地租金,某些农场水稻租金提高到300元左右,挤占了职工种地的利润空间。

、i≥誓叠-≯,.誓

案例分析

从提升粮食生产技术能力的效果来看,农机具购置补贴直接提升了先进农机具的应用水平,加强了先进农业措施和现代农技装备的配套组装,提高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程度。良种补贴加快良种培育和引进。同时还配合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从提高粮食市场销售量的效果来看.从垦区现有的政策情况看,毒}贴政策对提高粮食加工能力和储运能力的作用有限。据报道,垦区仓储能力不足,逆向销售价低,经济效益差,常出现无仓储粮,被迫入市流通,低价区售粮。高价区无货的现象。因此原因造成垦区每年减少收入数亿元。

四、完善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对策建议

目前在稳定各项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对政策的调整力度,综合垦区实际,明确目标,强化补贴手段,切实提高补贴的适用性和效果。

(一)将补贴覆盖面从粮食生产扩大到加工、储运环节

据估算,如果补贴粮运.水稻地头价能提高0.03.o.05元/斤,按亩产1100斤计算,每亩可增收33—55元,约占亩纯利的8%一14%。财政部从2008年开始对粮食运输给予适当运费补贴,2010年稻米运到长江以南每斤补贴0.14元,调动了粮商粮企的积极性,但2011年黑龙江部分地区未能继续享受该项补贴。

黑龙江垦区粮食商品化程度高,粮食生产除要素投入外,还牵涉到销售渠道和市场开拓的问题,若销售跟不上,资金回笼不及时则影响下一年春耕备耕,影响粮食生产。目前的四补贴聚焦于粮食生产环节,对垦区加工能力建设和粮食储运能力的支持有限。从垦区的实际情况看,促进垦区粮食生产的补贴政策,要改变目前补贴集中于种植环节的现状,建立覆盖粮食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补贴,特别是在加工环节加大科技投入补贴,这样才能适应垦区粮食生产加工本地化,销售市场化,逐步提高垦区种粮效益,加强产业聚集能力,提升垦区整体粮食产业竞争力。

(二)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范围和力度

从目前平均机械马力较低、深松机械等特种机械数量不够的情况看,黑龙江垦区提高机械化水平仍有一定的空间。在农机购置补贴设计方面,应将推广种植技术急需的机械纳入补贴范围,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补贴标准;加大对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支持力度,发展农机大户,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配套能力;对采用农机作业服务的场区职工也可给予农机作业补贴,鼓励其雇用农机作业,成为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补充政策。

(三)适当增加补贴项目

一是针对目前黑龙江垦区土地肥力下降、土壤板结问题突

工作研究

ii,≯;警萋鬻i盏|萋≯誉黪≤j毫曩|奠一”|-≯|ji?|≤漆攀麓j|:||。?薯毫≯≮≮;篓jl攀≮攀?瀵

浅析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监管问题

文/李晶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是社会公益性机构,日常公用经费及科技经费一般由财政予以全部或部分补助。加强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简称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监管工作,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核算等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更好服务“三农”,是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责任。笔者根据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践,对当前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翠存在白勺_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监管的重要性

农业科研单位承担着国家、省重大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任务,起着未来“三农”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大财政投入,用好财政资金尤为重要。事业单位财务监管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收

?—P-+*—p-—}-—+一-—+一-—+一-+*—●一-+

出,可对种粮户使用有机肥、进行秸秆还田给予补贴,设置专用肥补贴项目,鼓励种粮户培肥地力;建议将深松作业纳入补贴范围,扩大深松作业面积,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的深松补贴力度;二二是设立农业防灾增产重大技术补贴,将该技术纳入其中;:i是采用适宜深松面积、7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深松机具保有量三项指标测算补贴资金分配。实现垦区耕地每3年实现一次深松,建设土壤“水库”,增强抗旱涝能力;四是针对垦区粮食储运能力紧张问题,可出台粮食仓储设施建设补贴政策,解决粮食仓储问题,实现增产增收;五是对于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可采用机械装备通过农机具购置补贴优先解决,作业费用通过各级财政安排的病虫害防控资金解决,引导农民接受专业化防治服务。

(四)其他配套措施建议

促进垦区粮食生产,一方面要发挥管理和组织优势,走生产——加工——销售的市场化粮食生产之路,另一方面要牢牢抓住国家建立粮食核心产区的政策机遇,做好各项配套政策的落实。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农业机械投入。水利建设要以发展灌区为重点,搞好现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资产管理等多环节资金活动过程的监管。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监管除了具有一般事业单位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如农业科技项目的季节性,项目的经费预算与支出管理要体现农时季节,按照科研规律进

有灌区维修、配套工程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新的大、中型灌区。二是完善粮食物流储运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加大对粮食储运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粮食储运条件.提高粮食流通水平。三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投入和市场信息服务力度。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投入,在工作经费中加大对农技推广人员进村人户的补贴和统防统治经费等。加快垦区信息化建设速度,鼓励管理局和农场农业部门采用新信息技术为农场工人和农民提供及时、便捷的信息服务。四是加快粮食产业化步伐。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生产值之比大都在3:1以上,中国只有0.5:1,而农垦系统更是低到0.15:l。要为垦区粮食加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综合经济效益,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五是积极推进垦区家庭农场承包经营。规模太户家庭农场实行土地承包形式,由规模大户家庭农场与国有农场以合同或契约形式,个人、合伙或股份制出资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这样有利于实现垦区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现土地有序流转,引导职工向社会化服务行业转移就业。

“作者单位: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广大)

生垦壅些金进至Q]堡!Q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5z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