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湘教版地理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19 20:53: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导学案共 3 课时

备课人:刘爱萍班级姓名

复习重点:以各章基础知识为主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度,大部分在带,小部分在带,没有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度,最东端(东9 区)和最西端的高原(东5 区)时差4 小时多。

2海陆位置:我国东临洋,使东部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较多,有利于

农业生产,还有利于开发资源,发展海洋事业。又由于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

于发展海上,与各国交往。

3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居世界第

3位,差不多同整个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 多),最西端在附近(73oE),东西相距约千米,南端在(4oN )、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N )多,南北相距约千米。东西跨度大,当东部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阳光的时候,最西端高

3我国的领海宽度为海里。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千米。

4我国陆上疆界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个。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有、、、。

5.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那三级:、、.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自西向东是:

6.我国位置最北和最东得省级行政单位是;

7.我国共省,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 (二)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大致以为界,

东南多,西北少。。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因此,推行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我国共有个民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1.5% 。其他55 个民族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有1500 多万。

5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部和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和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6.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陕西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发展经济有哪些好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分布的特点,有利于空气深入内陆,形成大量的降水;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3. 在我国和国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

4.43 米;是世界最高峰。

4. 在中国各类地形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3.山区是指:,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

的。

5连线

黄土高原沟万壑,支离破碎准噶尔盆地紫色盆地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四川盆地位置最北的盆地

青藏高原地形崎岖,多坝子柴达木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

云贵高原雪山连绵,冰川纵横塔里木盆地

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

5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的内陆盆地,中部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7. 柴达木盆地位于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

国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著称,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主要丘陵:丘陵、丘陵(暖温带)、

丘陵(亚热带)等。(四)气候

1.中国冬季南北温差,南方,而越往北气温。

2 .夏季,除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高原外,全国普遍,南北温差。3.我国将水的季节分配规律

是, . 空间分配规律是.

4.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总趋势是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5.我国南方雨季开始而晚(雨季长,河流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而早(雨季短,河流汛期短)。

6.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与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

可划分为干湿地区7.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风,温暖湿润。

8.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 --贺兰山--

-- 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风区。

10.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气温主要受位置的影响,南北差异大;降水主要受位置(季风)的影响,东西差异大;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

地形多种多样使我国气候。

11.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旱灾害;、霜冻和

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12. “梅雨”主要发生在流域。

13.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呢?其中那个气象灾害最严重也最常见的灾害?(三)(五)河流与湖泊

1.外流区和内流区

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区。最终不流入海洋,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河是我国最大内流河。

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2 .长江是我国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注入海。从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游;从宜昌到江西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航运大动脉,长江

航线具有运量大,省、成本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

的,素有“ ”之称。

3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西藏高原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 个省、自治区,注入,从源头到为

上游,从河口到河南的为中游,先后接纳了、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

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

“ ”。治黄的关键是问题。

4我国的最大的淡水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湖,也

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5.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分?

(六)我国的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是: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包括地、地、地和地,前三者属

于农业用地,后者为非农业用地。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且利用,为全面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国人均耕地量少,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也不合理(比重小,大,后备土地);土地分布不均匀(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区,

林地分布在东部湿润的,草地分布在西部半干旱的)。(七)中国的经济发展

1. 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工业是国民经济的。

3.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农业的发展存在着东西部、南北方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东部地区主要发展种植业:

4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400 毫米等降水线类似,经

过大兴安岭————贺兰山————冈底斯山。

5我国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雅鲁藏布江和怒江6;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它的补己形式是冰雪融化。

7我国习惯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这样划分

是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

8黄河上游的特点是: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中游的特点是:多支流、多泥沙;下游的特点是:“ 地上河”。

9黄河“地上河”成因:泥沙的大量淤积使黄河下游的河床不断抬高。

10黄河的治理:①在上、中游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②在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11黄河的奉献:①塑造了肥沃的华北平原;②提供大量的水能资源;③提供了水源进行灌溉。

12我国习惯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这样划分是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

13我国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 ,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3 。

14我国气候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多特殊天气;④多旱涝灾害。

交通运输业

1.穿越省会最多的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是。

2.在郑州交汇的铁路干线是。中国综合性的交通运输枢纽主要有

3.可以满足“门对门”服务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运输,是衡量个国平家交通运输线代换程度的重要标志。

4.我国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指:

5.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居世界位。

6.我国四大工业指的是:

沪宁杭工业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

辽中南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

京津塘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我国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5.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是,钢铁产量占到全球的一般。

我国有“钢都”之称的,草原钢城是指,黄土高原上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是。

7.我国的种植业去主要分布在东部。

8.我国最大的渔场是,最大的盐场是天津的.

9.中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

10.长江水能蕴藏量最大河段是游河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5v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