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艺术设计的一些思考
更新时间:2023-06-05 01: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当今,设计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创造活动,已渗透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产生的各种日常生活化的审美活动更是将设计与美学的联系提到从未有过的紧密程度。围绕这一现象,就"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提出,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相互作用,设计教育如何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
第6卷第10期2011年10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Vol.6No.10Oct.2011
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艺术设计的一些思考
冯明兵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5)
[摘
要]当今,设计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创造活动,已渗透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产生的各种日
常生活化的审美活动更是将设计与美学的联系提到从未有过的紧密程度。围绕这一现象,就“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提出,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相互作用,设计教育如何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设计;设计教育[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冯明兵(1975-),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创作。各种生活的审美现象,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无所不在的。大众消费文化的兴盛,使审美活动日益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情
景:街面上眼花缭乱的各式广告招牌、超级市场里造型精美的工业消费品、地铁站川流不息衣着时尚的摩登人群、影视作品中光怪陆离的震撼视听……这些审美活动越来越超出纯艺术的范围,渗透于大众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用的各个领域,构成了今天的“审美化生活”或者是“生活化审美”。
国正经历的第三次美学热潮,并称为“美学的复兴”;周宪先生认为“毫无疑问,日常生活审美化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质量,美
学和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转而成为公共的资源”,“这是
[4]当代消费社会中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
此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话题许多学者也表达出不同的声音,譬如姜文振先生就曾撰文提出“谁的‘日常生活’?怎样的‘审美化’?”探讨这一命题在当下的中国能否成立。此外还有对日常生活“过度审美化”的担忧,对日常生活审美化价值立场的争议等等。然而笔者以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将美学置于大众文化视野,将审美触角伸向与普通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物品和生活环境,其实质在于人类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潜含在其中的精神层面的价值系统的重新思考,尤其是在当下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提出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迈克 费瑟斯通(M.Featherstone)提出的,他于1988年4月在新奥尔良“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演讲,并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详细论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费瑟斯通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
[1]成生活”。之后德国学者沃尔夫冈 韦尔施在论文集《重构美学》中使用了这一概念,韦尔施指出:“当前我们正经历着一
二、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相互作用
在消费文化时代,人的消费行为将愈来愈多地受到感情
因素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审美色彩[5]。只有实用性而不能给人以美感的日常商品正越来越被人们所摒弃,艺术设计正是将这两者完美结合的产物。它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文化、商业、消费市场、科技等诸多因素,再现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使之不但具有物质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李砚祖先生认为:“设计直接影响和反映着生活质量的高低,生活是设计的目的,设计也是
[6]
生活的一面镜子,而设计则成为人类生活艺术化的工具。”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为:
(一)艺术设计推动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现实转化众所周知,商业设计对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它成为一种可以为日常生活增值的服务,并能引导大众消费,带领艺术进入生活或者生活艺术化进程。徐恒醇先生认为:“大众的审美需求,总是与社会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工业生产对于消费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商品的生产把适用于审美功能以文化的多样性在产品中结合起来,它
[7]
能提供各种时尚商品而造成流行。”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便是美国苹果公司产品,苹果公司广受赞誉的产品令人眼花缭
场全球性的美学勃兴……传统的艺术态度被引进现实,日常生活被塞满了艺术品格。”且“审美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
[2]
首要策略”。除此之外,美国人丹尼尔 贝尔在《后工业社
会》以及《资本主义文化冲突》从科技传媒和消费文化视角关注到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美学家舒斯特曼在美学和伦理学的界面上直接地提出了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审美化地构成”。许多西方学者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因此在1998年斯洛文利亚召开的14届国际美学会议上“日常生活审美化”被作为讨论主题之一。
国内学者率先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概念的是陶东风先生,他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一文中说到:当代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美学革命——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以及审美活动的日常生活化。这场革命对于传统文学艺术和审美活动的最大冲击是消解了审美、文艺活动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使审美、文艺活动从贵族阶层的生活领域走向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其阵地也从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转移到了百货商场、街心公园、主题乐园、度假胜地、美容院、
[3]健身房等场所。高建平先生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归结为中
当今,设计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创造活动,已渗透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产生的各种日常生活化的审美活动更是将设计与美学的联系提到从未有过的紧密程度。围绕这一现象,就"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提出,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相互作用,设计教育如何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
乱、赏心悦目,其注重设计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各种产品战略之中。美轮美奂的苹果“iPhone”和“iPad”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的热捧而成为时尚流行的标志。首席执行官杰夫 亨利(JeffHenry)谈论苹果的iPad产品时说到:苹果似乎要再来一次完美演出。从Mac、iPod、应用店到iPhone,每一项都在世界流行起来。新合约设计店(NewDealDesign)创始人、工业设计大师阿米特感叹到:苹果伟大的贡献在于它证明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由此可见,艺术设计尤其是商业设计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产品和服务来制造流行时尚,引导人们的消费和审美观念,帮助推动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现实转化。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话语空间日常生活审美化将一些过去不屑于审美价值的东西纳入审美范畴并加以关照,进一步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话语空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审美活动的增多,人们的审美趣味也更趋于多元,这在一定程度推动公众审美教育和艺术眼光的提升,而同时,代表性的社会文化及审美观念在对日常生活产品的需求中释放出来,也可以影响和促进产品设计和服务的不断完善。尤其在后现代语境下,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需要是因为产品的物质功能已经得到普遍保证,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人与世界关系的和谐与丰富、人类自我意识的情感化需要变得更加迫切,于是人们将使用的物品和生活环境视为人的价值
[5]
和意义的一种表征,甚至“把世界作为自己的作品来关照”。譬如时下一件前卫的“艺术马桶”,马桶惯用的色彩大多都以白色和米色为主,鲜有五颜六色的马桶,而该设计中将马桶变身为画家创作的图画板,自然界的生物、花草图案、卡通漫画,甚至自画像和照片也登上了马桶的坐厕面板,打破了白、米两色一统天下的沉闷局面,令人目一新。这一案例中将原本属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强调功能的物品置入艺术的审视空间,设计活动的目标从功能性设计转向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多种目的的探索,在某种意义上,该作品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准艺术品,成为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典型样例。
三、设计教育如何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
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1919年建立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包豪斯在解决与生活审美相关的物质文化审美问题上提倡艺术和手工艺与工业社会需求相统一。韦尔施在《重构美学》中指出,包豪斯
[8]
“孜孜以求在日常生活实现美学所宣传的审美价值”。然而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设计教育先后经历了“艺术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到“设计艺术教育”的不同发展时期。尽管我们很早便引入了包豪斯及西方的设计教育模式和体系,但是并没有真正植入艺术教育体系和意识形态的深层,长期工艺美术教育形成的思维模式使设计走向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审美”的道路依然漫长。为此,当代设计教育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应对思考,需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一)设计教育需要“全民普及”早在1937年,沈从文先生在《艺术教育》一文中对街头所谓那些新式店面“美术化”的招牌用到“触目”、“实在太不美”来形容自己彼时的感慨,并一针见血地将“美术化”失败的原因指向当时的艺术教育。文中提及的“美术化”招牌正是现实意义上的生活化审美对象,不过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在中国大街小巷看见各式面容“丑陋”甚至“狰狞”的招牌设计,其实这些“实在太不美”的日常生活设计并非单纯的设计师之过,其背后隐藏着的是大众审美的尴尬,尤其是公众对设计认知的匮乏。我们许多设计师都或多或少面临过这样的困境:
一个原本有艺术美感的设计方案往往不得不屈从于甲方某些“审美眼光”而最终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这既是一种无奈,也反映出设计教育全民普及的重要性。我们很难相信一个对设计没有任何概念的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从而享受“日常生活审美化”带来的品质生活。为此,冯健亲先生认为“设计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几乎未占一席之地,这或
[9]
许会造成新的历史性遗憾”。著名设计师陈绍华先生更是在博文中声嘶力竭呐喊“全民设计教育”。他在博文中写到:全民,不仅仅是创新人才的源头,也不仅仅是创新产业的消费受众,更是一种现代人文精神的基础载体,全民素质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实力的基本前提。
(二)设计教育需要“美学介入”“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将艺术设计与美学的联系提到从未有过的紧密程度,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艺术设计作品是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设计师的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对他们的创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当下的设计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地位却十分薄弱,设计教育中过于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审美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里有一个例子:早晨设计(morningdesign)是国内一家著名的设计公司,其在对应聘者的作品进行评判时指出:“我们看你的作品关注的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看这个设计师是否能够辨识好看或不好看,听起来是个可笑的问题,但其实中国设计师没有审美辨识力的比比皆是,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教育结构中缺少审美修养这一环节。”这样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设计师因为自身审美水准的局限而设计出许多与日常生活审美需要背道而驰的产品,更为可悲的是他们并没有感觉到丝毫的愧疚或者改变。因此提升审美教育在专业设计教育中的地位应当成为当下刻不容缓的任务。“今天的美学,需要的是一种‘介入’的态度。美学要介入到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介入到艺术的发展之中,介入到城市、乡村的再造和环境的保护之中。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10]
就要从这里做起”。如果在专业设计教育中加大美学的参与程度,一定能大大促进艺术设计的发展,反过来推动美学的发展与人们美育的进步。
(三)设计教育需要“人本关注”当下“日常生活审美化”将艺术设计指向人们更广泛、更深层的生存空间,其实质正在于人类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潜含在其中的精神层面的价值思考,人类透过这样的管道来获取最佳的生存方式的体验。因此,无论艺术设计将我们这个世界创造得如何丰富多彩,我们也只在乎它能否为人类提供最接近生活的、最人性化的、最能满足人类情感需求的物品、环境或服务以供人体验与品鉴,并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此设计的本质依然是人类自身,即“设计的本质是人”。当下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提醒我们需要在设计中时刻保持对“人”的关注,进而在设计教育中对“人本”的关注。须知,这种关注既是设计教育应当担负的责任,以培养更多尊重设计本质的设计师,同时也是设计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为当下设计教育中“人”的主体回归创造出条件。台湾设计师李玮珉先生曾说:“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而渴望设计,但当设计达到极限,物质堆砌无法满足生理快感的时候,人们会开始反思并重新定义自身与自然环境,人与自己的关系。”由此,设计师要创造出符合“日常生活化审美化”的新设计,必须要关注“人”,这自然要从设计教育做起。
“当代社会越来越像一件艺术品,审美化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原则”(弗恩特EduardodeFuente)。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各种思考促使我们相信:在后现代语境下,
(下转第193页)
当今,设计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创造活动,已渗透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产生的各种日常生活化的审美活动更是将设计与美学的联系提到从未有过的紧密程度。围绕这一现象,就"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提出,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相互作用,设计教育如何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
服务人员的管理问题很类似,在理念上、制度上以及管理方式上有共同之处。比如在管理理念上,图书馆服务人员还是把读者当成“外人”对待,缺少与读者的互动性;在制度上过于按照僵化的条条框框式的规则对待读者,缺少人性化的成分;在管理方式上“硬性化”的管理理念依然占主导地位,缺乏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理念,其次就应该改变对馆内工作人员的思想,并将这些改变制度化,使馆员真正从思想上改变。这些都需要制度上的保障。人性化的规章制度需要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其次,加强馆员对读者的人性化服务。这种人性化服务的前提是思想上的改变,但是这也需要付之于制度化的合理规范。根据人性化管理的要求和实践的经验,创设出一套符合人性化管理宗旨的制度。这样工作人员就能有效地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制度是保障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措施。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一定要符合人性化管理的要求。
(四)图书馆阅览环境的人性化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心情,所以人性化的图书馆管理一定要注意对环境的投入和改善。首先是硬件环境的改进,比如改换陈旧的桌椅,增加图书馆的照明等等。硬环境的改善是人性化管理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其次就是软环境的完善,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提供读者阅读时的“附件”所需。读者可以自助浏览、检索,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不仅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增长知识的地方,进而使图书馆成为一个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所在。这样的图书馆环境才会真正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创新是图书馆人性化管理方式发展的是第一推动力,积极发展馆内人员及读者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根据新的实践变化修正图书馆管理中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只有这样图书馆的管理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推动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参考文献:
[1]彭强.现代图书馆的人文精神[J](1):.图书馆学刊,2003,2514-15.
[2]刘世文.论图书馆与人文关怀[J](1):.河南图书馆学刊,2000,2022-23.
[3]田红金.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文性[J].江苏教育学院
学报,(3):2002,18104-105.[4]钟惠燕,程慧荣.网络时代图书馆人性服务理念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4)2005.
[5]刘亚斌.图书馆人本服务与规范管理[J](6).图书馆学刊,2005.[6]张红.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实践研究[J](8).图书馆杂志,2003.[7]周红炜.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体现[J](1).图书馆论坛,2003.[8]张四新.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J].情报资
料工作,(3)2002a.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路径
(一)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首先,最重要的是应该改变图书馆管理层的落后管理理念,通过人员的调动使图书馆的领导层能多加入一些新鲜血液,这样才会真正地从源头上改变管理理念,加强人性化的管理因素。其次,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读者的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被动管理理念”为“能动的管理理念”。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动起来”,这样的工作人员态度的转变会使整个图书馆的环境得到质的提升,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自然能从理论真正地落实到实处。这样的转变就为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增添了必要的推动力。
(二)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
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提供读者书籍的地方,更是一个提供知识和服务的场所。为了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人性化图书馆服务方式,工作人员不仅要积极接待读者,积极回答读者的询问,积极满足读者的合理要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春风化雨”,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一种“家”的感觉。人性化管理思想的实质就是要体现出“宾至如归”的感觉。
服务方式的转变实质是服务理念的贯彻,一定要使图书馆的管理层和工作人员意识到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的紧迫性。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之后才能真正地体现在行动上。所以服务方式转变的前提就是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
(三)设置人性化的规章制度,调动馆员积极性
首先,要改善传统管理中对馆内服务人员僵化规条,使他们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工作,调动他们的参与性,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加强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一定要重视积极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让馆员参与决策,实行民主与自主管理。要做到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管理层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不合适宜的落后管理
(上接第191页)
艺术设计与生活化审美之间日益交织。艺术设计应为实现人类诗意般的生存,为现代生活创造更多的审美享受和情感体验,创造出更加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活方式,从而推动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而作为艺术设计不可分割的重要支撑,艺术设计教育需要更多地融入“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历史构建,在艺术设计教育的“全民普及”、“审美介入”和“人本关注”等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积极回应时代对设计师的新要求,在培养设计专门人才的道路上,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创新,用开放的姿态面对各种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迎接中国设计教育新的辉煌。参考文献:
[1]迈克 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上海:
社,2000.
[2]韦尔施.重构美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J].浙江社会科学,(1)2002.
[4]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6]李砚祖.设计之维[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7]徐恒醇.设计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8.[8]凌继尧.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6)2007.
[9]冯健亲.冯健亲艺术教育文集[M]江苏美术出版社,.南京:2002.
[10]高建平“美学的复兴”与新的做美学的方式[J]..艺术百家,2009
(5).
正在阅读:
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艺术设计的一些思考06-05
初中数学中考一轮复习——第四讲 分式03-08
签派旧题库第四章 飞行性能03-16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05-25
YJK基础答疑综合分类-印刷稿082006-20
仪表礼仪12-11
2022年【热门】教师述职报告6篇04-17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审美化
- 艺术设计
- 日常
- 思考
- 一些
- 有关
- 生活
-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学生为例
- 探索家庭医生服务制度
- 2012XX区禁种铲毒工作总结
- 人防地下室土方开挖方案
- 第十一讲 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
- 2011创业商业计划书模板
- 河南重点项目-周口棉麻公司所属棉花加工厂招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走出验光配镜的七个误区
- 山西省造价员理论知识概括2014修1.3
- 保安部服务流程设计与规范
- 八年级英语下册 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新目标版
- 巢湖市民政局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
- 初中田径教学教学计划案例与分析
-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业务介绍
- 盐田区政府物业管理办法
- 中心试验室2011年终总结
- 2004年4月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试题选择题答案
- 东岭小学防灾减灾周活动总结
- 分包单位人员资格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