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5)《中国古代文学一》网上作业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4-07-04 17: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0055)《中国古代文学一》网上作业题答

1:第一批次(0055)《中国古代文学一》课程作业 主观题 2:第二批次 有关《诗经》的选择题

3:第三批次 选择题 先秦文学(神话、历史散文) 4:第四批次 选择题 先秦文学(诸子散文、楚辞) 5:第五批次 选择题 秦汉文学

6:第六批次 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

1:[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赋比兴” 2、\风雅颂” 3、《离骚》 4、\互见法” 5、建安风骨 6、\新体诗” 7、\宫体诗” 8、左思风力 二、简答题

1、简述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繁荣的原因何在? 4、简述曹植诗歌创作的成就及诗歌前后期的变化。

第 1 页 共 69 页

5、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贡献。 三、论述题

1、结合作品分析南北朝民歌在内容和艺术上的差异。 2、赏析曹操的《短歌行》。 短 歌 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

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赏析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4、论述《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1:[单选题]2、四家诗中为古文经的是( )。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3、《诗经》中的情爱诗大都出自( )。

第 2 页 共 69 页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8、《诗经》所收之诗,大致产生于( )。 A:西周初年至战国

B: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C:春秋至战国

D:整个周代

参考答案:B 4:[单选题]4、《诗经?大雅?生民》是( ) A:史诗

B:情爱诗

C:农事诗

D:社会政治诗

参考答案:A

5:[单选题]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尚书》 B:《诗经》 C:《孟子》 D:《楚辞》

参考答案:B新格律诗

第 3 页 共 69 页

6:[单选题]5、《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参考答案:C

7:[单选题]7、为了便于记忆和传唱,《诗经》\国风”采用的语言手法是( )。 A:重章叠唱

B:比兴

C:夸张

D:句式长短不一

参考答案:A

8:[单选题]6、《诗经》中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是( )。 A:赋

B:比

C:兴

D:颂

参考答案:A

9:[单选题]9、《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 )来划分的。 A:不同的地域

B:不同的时期

C:音乐的性质

D:篇幅的长短

参考答案:C 10:[单选题]10、《诗经》中的作品总共有( )

第 4 页 共 69 页

A:300篇

B:500篇

C:305篇

D:505篇

参考答案:C 1:[单选题]7、《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简洁含蓄、富于文采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2、 \精卫填海”这则神话出自( )。 A:《山海经》 B:《吕氏春秋》 C:《淮南子》 D:《说苑》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1、\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 )。 A:《山海经》 B:《吕氏春秋》 C:《淮南子》 D:《说苑》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3、以神话为素材的战国时的作品是( )。 A:《穆天子传》 B:《镜花缘》

第 5 页 共 69 页

C:《说苑》 D:《新序》

参考答案:A

5:[单选题]4、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作品《弹歌》的歌词是( ) A: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B: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C: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D: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参考答案:B

1-5) B B D D D 6-10) A A D C C 11-15) C C C C C

6:[单选题]5、商周铭文的文体大都类似于( )。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国语》

参考答案:A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7:[单选题]6、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是( )。 A:刻舟求剑

B:叶公好龙

C:守株待兔

D:狡兔三窟

参考答案:D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8:[单选题]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于( )。 A:《齐恒晋文之事章》 B:《谏逐客书》

第 6 页 共 69 页

C:《邵公谏厉王弭谤》 D:《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参考答案:C

一、分析汉字的结构。

1.象形2.形声3.会意4.会意5.形声 6.象形7.形声8.象形9.形声10.形声 11.形声12.象形13.形声14.象形5.象形 16.象形17.指事18.形声19.形声20.象形 21.象形22.形声23.象形24.形声25.形声 26.形声27.象形28.形声29.形声30.象形 31.象形32.形声33.会意34.会意35.象形 36.象形37.形声38.象形39.象形40.象形 41.象形42.象形43.形声44.形声45.会意 46.会意47.象形48.象形49.象形50.指事

二、名词解释。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系统。

2.六书说指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定义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小学是我国古代关于汉语言文字学的术语,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

5.古文字是指自汉字产生以来到小篆等一系列字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等。

6.今文字指秦隶以后的字体,包括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7.现代汉字指现代汉语用字,主要是指现代白话文用字。 8.象形字指依照字义描摹事物的形象而创造的字,如日、月。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汉字起源有很多传说,影响比较大的有结绳记事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这些说法是不科学的;(2)汉字不是一时一地由某个人创造的,汉字是由汉族先民集体创造的,起源于6000年前,成熟于4000年前;(3)汉字来源于图画与刻画符号。

2.古文字阶段从商代到秦代(公元前1300―前206年),古文字阶段主要有四类,即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商代文字主要有两类:甲骨文和金文,商代文字有正体俗体之分,甲骨文字形还很不固定,象形程度仍然很高。西周春秋文字,这一阶段使劲稳鼎盛阶段,西周金文形体演变出现字体整齐化,西周后期,字形线条化、平直化。六国文字主要在战国时代,在这一时期,俗体流行,各国文字异形,目前已失传。秦系文字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文字及小篆,秦文字的正体演变为小篆,而秦文字的俗体演变为隶书,

第 7 页 共 69 页

隶书是战国晚期在秦文字的俗体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古隶。进入隶楷阶段后,在昭宣之际产生了八分,八分在东汉中期逐渐演变为新隶体,东汉晚期早期行书形成,直至汉魏之际出现钟王楷书,到唐初时形成成熟的楷书。此外,钟王楷书在南北朝时演变为魏碑体,最终成为成熟的楷书。古隶在宣元成时期演变为章草,魏晋时期形成今草。早期行书在东晋演变为行书。

3.汉字不是低级文字;文字发展三阶段说是错误的;汉字时成熟而有生命力的文字;表音文字与汉字没有优劣之分;清末以来否定汉字有认识上的偏误;建国以来的简化汉字运动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汉字的前途应该让历史来回答,不应该人为规定;目前看不出汉字被拼音文字取代的倾向,但是要警惕矮化汉字和神化汉字的不良现象。

4.(1)表意字上加注音符。例:?简化字作鸡,鸡的初文是象物字,加注了音符“奚”,象鸡的形符被换成了鸟,成了一般的形声字。

(2)表意字字形上部分改换成音符。例:何是负荷的“荷”的本字,何的表意初文象人肩荷一物,后来人形简化为一般的人旁,象所荷之物的形符改成形近的“可”,成为从人可声的形声字。

(3)在已有文字上加注意符。

a.为明确假借意而加意符。例:师,本当师众讲,汉代假借它表示狮子,后来加注犬旁分化出从犬师声的狮字。

b.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例:“取”字引申有娶妻的意思,后加注“女”旁分化出“娶”字表示这个引申义。

c.为明确本义而加意符。例:“它”是“蛇”的初文,“蛇”为了明确“它”的本意,在本字上加注意符而成后起本字。

(4)改换形声字偏旁。例:振起的“振”有赈济的意思,后来就把“振”字的“手”旁改成“贝”旁,分化出“赈”字来专门表示这种意义。

(5)意音合成。例如:镁,由意符“金”和声符“美”直接组合而成。

9:[单选题]9、下列成语中,出于《晋楚城濮之战》的是( ) A:退避三舍

B:锲而不舍

C:前倨后恭

D:狡兔三窟

参考答案:A《幻灭》、《动摇》、《追求》

10:[单选题]10、先秦历史散文中对后代辞赋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是( )。 A:《尚书》 B:《左传》

第 8 页 共 69 页

C:《国语》 D:《战国策》

参考答案:D

1:[单选题]3、《论语》属于( ) A:对话体

B:论辩体

C:语录体

D:论述体

参考答案:C

解释题:

1、具体语言或方言里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一个词产生时最初的意义。是就具历史渊源而言的。 3、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4、指没有直接亲属关系或者亲属关系比较疏远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在同一地区或者毗邻地区互相影响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共同或相似特征的现象。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语言的某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引导方言发展以至最后取代方言的共同交际工具。

6、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7、从词的本义里通过引申而产生出来的意义。 8、词干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9、能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音义结合的片断。

10、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的交际工具,其他语言则因不再使用而逐渐消亡。

11、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12、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没有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作用,出现环境互补的音素之间的关系。

13、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属于同一音位的不同音素。

14、在具体的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长、音重、音高等单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第 9 页 共 69 页

15、一个音位具有的某种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

16、同一音节里处在同一紧张度增强或减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 17、在语流中,由于受各种音位相邻的影响,或者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的某种变化。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 18、能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音义结合的片断。 19、词干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20、由词根语素和词根语素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合成词。 21、词的变化及词在组合中体现出来的语法意义。 22、表达语法结构意义的形式。

23、词与词组合时发生的词形变化所形成的聚合。 24、语法形式表达出来的语法意义的类。 25、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简答题:

1、在语流中,由于受各种音位相邻的影响,或者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的某种变化。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

2、(1)渐变性;(2)不平衡性。

3、(1)语音当地化;(2)词汇数量少;(3) 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受当地语法规则的影响;(4)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书面语;(5) 只用于特殊场合(商业交往),不作母语或第一语言,变体很多。

4、发音体的不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共鸣器或共鸣状态的不同。

5、(1)受现实现象之间实际关系的制约。(2)受同一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制约。(3)词语的搭配要符合社会的使用习惯,(4)受词义的附加色彩和修辞需要的制约。

6、(1)有共同的意义领域; (2)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3)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项所表达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还取决于它和其他项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4)语法范畴是发展变化的。

7、(1)音位是能够区别语音形式的语音单位;(2) 音位总是就一定语言(或方言)而言的;(3) 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要注意与音素的区别)。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作用。可将其分为词根语素、词缀语素、词尾语素。词根语素是能够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词缀语素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词尾语素是加在词干后面,改变词的形式而不构成新词的语素。

9、(1)音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

(2)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的统一体。音义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第 10 页 共 69 页

(3)意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的反映,是联系声音同现实现象之间的桥梁; (4)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代表了现实现象。

10、词的本义:一个词产生时最初的意义。是就具历史渊源而言的。

词的中心意义:一个词在某个历史阶段最常用的意义。是就多义词在某个历史阶段的各个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词的派生意义:从词的本义里通过引申而产生出来的意义。

11、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语言的某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引导方言发展以至最后取代方言的共同交际工具。共同语形成的条件是:(1)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2)通行地区广,使用人口多;(3)能够代表整个语言的发展趋势;(4)如果有文字,往往有用这种方言写成的大量文献。

12、(1)从形声字的声符去考察古音。(2) 据“反切”考察古音。(3) 根据古诗词的韵脚考察古音。(4) 通过借词的读音考察语音的历史演变。

13、(1)语言系统各部门发展变化的不平衡。(2)在语言的某一部门内部,同样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发展也不平衡。(3)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区也可以不一样,即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14、(1)新词的产生;(2)旧词的消亡;(3)词语的替换。

15、客观现实现象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有相近的关系,也有对立的关系。词义在反映这些现象时也就存在着同义和反义两种不同的关系。同义中的“同”与反义中的“反”是对立的统一。一方面,反义词是异中有同,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作为前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另一方面,同义词又是同中有异,同义词在基本意义相同的条件下显示出意义、色彩、用法上的细微差别,“大同”中显出“小异”来,而“小异”往往反映着同一现实现象中的对立双方的细分。

论述题:

1、(1)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A.思维要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①语言对思维有固定作用。 ②语言对思维有再现作用。

B.语言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思维内容的,因此,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一是伴随思维过程,

二是表达思想成果。

第 11 页 共 69 页

(2)语言和思维是两种异质现象,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物质的,而思维是使用工具的主体,是一种精神活动; B.语言与思维的生理机制不完成等同;C.语言与思维的构成方式不同,构成形式亦非一一对应;D.语言具有民族特点、地方特点,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

2、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语言的某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引导方言发展以至最后取代方言的共同交际工具。共同语形成的条件是:(1)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2)通行地区广,使用人口多;(3)能够代表整个语言的发展趋势;(4)如果有文字,往往有用这种方言写成的大量文献。

3、(1)从形声字的声符去考察古音。(2) 据“反切”考察古音。(3) 根据古诗词的韵脚考察古音。(4) 通过借词的读音考察语音的历史演变。

4、(1)音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

(2)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的统一体。音义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3)意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的反映,是联系声音同现实现象之间的桥梁; (4)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代表了现实现象。

5、 (1)渐变性; (2)不平衡性:A.语言系统各部门发展变化的不平衡。B.在语言的某一部门内部,同样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发展也不平衡。C.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区也可以不一样,即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2:[单选题]1、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爱人”主张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 墨子

D:孟子

参考答案:B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单选题]4、在运用丰富的寓言和多样化的比喻方面,堪称诸子散文之最的是( ) A:《孟子》 B:《庄子》

第 12 页 共 69 页

C:《墨子》 D:《荀子》

参考答案:B

4:[单选题]5、《齐桓晋文之事章》主要表现了孟子的( ) A:性善论思想

B: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C: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

D:等是非、齐万物的哲学思想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6、我国文学史上开创了诗人独立创作新纪元的作家是( 。 A:屈原

B:司马相如

C:曹植

D:陶渊明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7、东汉时王逸的楚辞注本是( )。 A:《楚辞章句》 B:《楚辞补注》 C:《楚辞集注》 D:《楚辞集释》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8、《天问》的诗歌体式是( )。

第 13 页 共 69 页

A:杂言体

B:七言体

C:五言体

D:四言体

参考答案:D

8:[单选题]9、\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楚辞?九歌?湘夫人》)两句中的\帝子”指的是( ) A:湘君

B:湘夫人

C:皇帝的儿子

D:黄帝

参考答案:B

9:[单选题]10、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 A:《离骚》 B:《哀郢》 C:《九歌》 D:《九章》

参考答案:A

10:[单选题]2、下面主张中属于墨子的是( )。 A:兼爱非攻

B:知雄守雌

C:行王道施仁政

D:法后王

参考答案:A

1:[单选题]1、贾谊的《过秦论》在分类上是( )。 A:抒情散文

第 14 页 共 69 页

B:描写散文

C:史论散文

D:时评散文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3、贾谊《吊屈原赋》的体裁是( ) A:大赋

B:骈赋

C:骚体赋

D:散体赋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6、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 )。 A:以历史事件为中心

B:以朝代更迭为中心

C:以历史人物为中心

D:以作者的历史观为中心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 A:编年史

B:国别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纪传体通史

参考答案:C 5:[单选题]9、《乐府诗集》将乐府诗分为( )。 A:九类

B:十类

C:十二类

第 15 页 共 69 页

D:二十类

参考答案:C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

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是法国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注重资料的发掘、考证,在方法论上重实证;强调各国、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使文学从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的内部走向国际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中;但影响研究由于过度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审美特征,这是其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文类学:

文类学(Genology)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以及各种文类的特征和它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译介学:

译介学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和研究方法,其名称的出现是在20世纪末期,它主要研究翻译媒介,但又和一般意义上的翻译研究不同,因此不能和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媒介”、“译者”、“译本”等同,译介学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交流、沟通的现象,而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手段,译介研究是在广泛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捕捉和理解各种翻译现象,在此基础上将其置于文化交流、文化生态、人文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多元文化的推动和建设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

形象学:

形象学(imagologie)主要研究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形象,如“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等。这门学问以文学作品为主,兼及其他历史文献资料,对精神产品中所出现的异国形象进行研究,涉及到文学、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哲学诸方面。

流传学: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一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就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学理论、文学观念、文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主题学:

主题学主要指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人物典型等跨民族跨国界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进而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渊源学:

渊源学也称源流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思想、人物、情节、语言、风格以及艺术技巧等因素的来源。

二、简答(本大题共8小题)

1、 比较文学中的“比较”就是一种方法,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

第 16 页 共 69 页

首先,比较文学的“比较”一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方法论,作为方法,“比较”并非文学的专利,而是一切学术领域都普遍存在的,由来已久。

其次,比较文学的“比较”有两个基本的内容,一是跨国别、跨文化的比较;二是跨学科的比较。只有那些跨越了民族、国家、文化、语言、学科界限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才能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不具备跨越性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便不能成为它的研究对象。 再次,不是任意将两个具有跨越性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称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

最后,必须强调“比较”是就文学而言的,如果其落脚点与归宿不是指向文学本身,再优秀的比较我们也不能称为比较文学,它只能是别的什么比较,所以,文学性是作为比较文学对象的一个本质性特征,不可抛弃。

2、 平行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一,平行研究不像影响研究那样注重“事实联系”,而重视文学现象之间的非事实的审美性的类同关系;

第二,由于不受“事实联系”的束缚,平行研究产生了打破时空、质量与强度的限制,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作品,只要具有“可比性”都可进行比较。

第三,平行研究的焦点是文学本身,即对文学内部范围的诸要素,如主题、题材、情节,体裁、形象、理论批评等作品本身的美学构成与价值的探讨,而不象影响研究那样只注重渊源、影响、联系、媒介等文学的外围和边缘问题。因此、平行研究不像影响研究那样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而更多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将文学批评重新引入文学史的研究之中。

第四,平行研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的科际比较与跨学科研究。

3、美国学派在那些方面超越了法国学派的研究视野?

首先,从对比较文学的定义上看,美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包括国别文学的比较和跨学科比较两部分,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分支,不等于文学比较。

其次,从研究对象上看,美国学派认为不能只限于寻找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之间某种“事实联系”的影响,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身价值的探讨与比较,必须对相互之间并不一定产生影响的文学现象和艺术规律进行比较研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行研究”。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没有“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之间的比较是不可靠的。

其三,从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界定上看,美国学派认为总体文学没有规定出一种比较的研究方法,术语模糊不清,最好在研究时不要使用。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总体文学“就是一种对于许多国家文学所共有的那些事实的探讨”,“有双重的长处”,可研究的文学事实很多。

总之,美国学派重视文学现象之间的美好规律的比较,并不强调事实的联系,同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跨学科比较,无疑扩大了法国学派的领域,同时也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狭隘的地方主义偏见,是对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4、主题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题学包括题材研究、母题研究、意象研究、主题研究、情境研究等等方面。 适当阐释。

第 17 页 共 69 页

5、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的表现何在? 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表现为四种情况:

其一是个性化翻译,这是受译者自己独特的追求目标和翻译原则的影响产生的。个性化翻译往往会产生“归化”现象,即用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可能。如严译所显示出来的桐城派文风,无形中已使原著带上了中国气派和严氏风格。

其二是误译与漏译,这种情况多属无意识造成的,但也常常折射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误解与误释,有时会成为文化或文学交流中的阻滞点。误译能够特别鲜明、突出地反映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扭曲与变形。

其三是节译与编译,这是有意误造成的“创造性叛逆”。其原因很多,有的是为与接受者的习惯、风俗相一致,为迎合读者的趣味,便于传播;也有的是因道德、宗教、政治等方面原因。等等。

其四是转译与改编。转译又称重译,是借助一种语言去翻译另一语种的文学作品,如借助英语译作去翻译法文原著。这种转译往往造成“二度变形”,可能在译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度的“创造性叛逆。”改编,有文学样式、体裁的改变,也有语言、文字风格的改变,如林纾的翻译以文言文的方式改编了许多西方名著。

6、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

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等等。

根据媒介的具体方式不同,媒介学将媒介分为个人媒介、环境媒介和文学媒介三种。

个人媒介又可分为:“接受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放送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者和第三国中的个人媒介者。

环境媒介又可分为:“朋友集团”或朋友的聚会,“文学会社”,“文学沙龙”,宫廷与开放都市等。

文字材料媒介是诸如文学评论、报章杂志、文学翻译之类的书籍和文字,这也是作家作品传播到外国去的重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翻译。

7、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作为一种研究类型首先是在1976年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因此,阐发研究就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8、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而母题则具有客观性。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尤金H福尔克说:“主题可以指从诸如表现人物心态、感情、姿态的行为和言辞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别结构中出现的观点,作品的这种成分,称之为母题;而以抽象的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则可称之为主题。”

第 18 页 共 69 页

一般来讲,母题是很有限的,但这有限的母题却可以组合成无限的主题,每一部伟大的作品可能都表现了一个独特的主题,但世界上无数的作品可能也只涉及到一些常见的有限的母题如爱与恨、情于仇、生与死、聚与散等等。

三、论述(本大题共4小题);

1、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冲突与融合的角度谈谈研究比较文学的意义。

参考答案:本题无标准答案,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考虑从以下思路入手。 (1)对全球化的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全球化问题 (2)全球化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

(3)比较文学对文化多元对话,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识、互证、互利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4)举例阐发

2、结合具体的文学现象,阐述心理学对文学研究的启示与意义。 参考答案,考生也可自由发挥,重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心理学美学逐步受到人的普通关注以来,各种心理学成果大量运用到文学研究中。

在文学中心理批评主要关注:作家创作时的心理历程;作家在作品中借人物形象表现的是什么心理。心理批评的方法比较适合于分析小说和戏剧,特别是分析那些精神内涵比较丰富的作家作品,以及内心世界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它是一种内在的批评,对于外在的社会学批评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心理批评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一,心理分析批评是一种深层的批评,它不是停留在作品表面内容上,而是在探索作家和人物的内心深层心灵世界,这一点有助于纠正那种肤浅的、皮相的或者只关注作品与世界生活的批评方式。有的理论家认为弗洛伊德与马克思如喜玛拉雅山的两面,共同构成了对人的全面认识。

过去我们的批评特别注重作品的社会学分析,对作家的思想、世界观及阶级属性十分关心,但却极少重视作家心理状态研究。心理分析批评强调文学是作家的心理欲望的表现,不同意把人看作环境和自然的奴隶,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 理批评的途径是直指作家的内心,揣摩作品中蕴涵的作家个人的心理情绪,寻求作家个人经历在作品中的印记,挖掘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虚构形象)的深层微妙意图,是很值得借鉴的。正确使用这种批评方法无疑是有价值的,也的确取得了不少成功的分析。

3、联系具体实例谈谈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考生也可自由发挥,重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是异常紧密的。真正伟大的文学常常也是对于人生之迷、世界之迷、生命的价值等等哲理问题的探索。早在古希腊,著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中就宣称:“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对待。”(《<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9页。)事实上西方许多文学思潮都直接与哲学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如浪漫主义运动与康德等人的启蒙哲学,现代主义与尼采、叔本华、柏格森、海德格尔、萨特、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紧密相连。

哲学是人类对于宇宙人生之迷的形而上思考与揭示,文学作品在最深层次上是与哲学相

第 19 页 共 69 页

通的,只不过文学作品并不直接诉诸于抽象的说理与逻辑,文学始终将哲思蕴含在形象与叙述之中,它所传达的常常是一种寓意、象征、寓言、比喻。或者一段充满感悟与启迪人心智的议论,将那难言之理、不明之事、可遇而不可求之思,全盘倒出,使人豁然开朗如释重负,感而遂通,回味悠长。童庆炳先生在《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中认为,从作家的角度看,作品的哲学意味是作者对人生真谛的刻骨铭心的体验,是他用全部的痛苦、坎坷、血泪、青春、生命换来的人生感受,是他全部创作心理机制和活跃的创作个性所能达到的最高艺术概括。正如苏轼的创作,与其一生的挫折与人生颠沛紧密相关,没有乌台诗案,流放黄州,朋友疏远,生死茫茫,终日来往于渔樵之间,游戏醉酒于江湖之上,没有“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穷途,死灰吹不起。”(《寒舍诗》的深刻感悟,又哪里会有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惊天地、泣鬼神之作。从作品的角度看,哲学意味是潜藏于作品的深层的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具有永恒性的人生精义和心理蕴含,是作品获得不朽的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中那些对于生命、青春、时光、别离、生死、孤独、思乡等等主题的书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的探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黄仲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等等,这些千古名句都可以说凝聚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感伤、欣喜、无奈、奋发、豁达等等深切体悟,其中蕴含的哲理至今使人难以释怀。从读者角度看,哲学意味是文学作品中渗透出的可喻不可喻的灵境,是启迪人性灵的“理外之理”、“味外之味”,它是审美理解的最深层次。古今中外的明篇佳作所起的功能绝不亚于哲学家们的鸿篇巨制,文学所给人的哲学启迪有时可能是直接阅读哲学著作难以获得的。因为它如春雨润泽心田,细无声息,也许它并不需要读者去冥思苦想,而是在百感交集,唏嘘感叹中获得人格升华,顿悟明了。

哲学作为对自然与人生社会的一般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作为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无疑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文学作品常常离不开哲学思想的影响,正如加缪所说:“伟大的作家必是哲学家。”哲学不仅为文学提供了灵魂,还为文学提供了方法与道路。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往往离不开儒、道、释思想的影响与渗透,屈原与儒家忠君思想,陶渊明与道家思想,李白与道家思想、杜甫与儒家思想、苏轼与佛、道思想等等关系密切。同样,宋明理学、晚明心学对于元明清以来的小说、戏曲、小品文等影响至深。在西方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如笛卡儿唯理主义之于法国古典主义学、德国古典哲学之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孔德实证主义哲学之于欧洲写实主义文学、20世纪非理性思潮之于现代主义文学等等。哲学思想还会深刻地影响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西诗学的差异不仅仅是研究对象(文学作品)的差异,而更深层的可能还是哲学上的差异,哲学思想可能带来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原则和基本思路的改变,同时哲学常常直接给文学理论与批评提供术语、范畴乃到基本的命题,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可以将文学理论与批评作为以文学为对象的哲学思考,只不过它们一方面是通过文学去认识宇宙人生的精义与规律,另一方面是探讨文学现象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的规律与特征而已。

因此,研究哲学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加以把握,文学有时可以提供另一条有别于哲学的哲学之思,事实上古今中外有许多哲学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如西方的尼采、萨特,中国的庄子等等。他们的哲学思想同时是以文学的形式来展开的。当哲思隐退之时,诗承担了哲学的

第 20 页 共 69 页

职能,诗人与哲人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称呼而已。同样,要研究文学及其理论,是离不开哲学的,不仅仅是因为哲学提供了我们认识文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更重要的是文学本身离不开哲学,文学从创作到作品的精神内蕴再到欣赏批评都有哲学的影子,离开了哲学,文学就失去了灵魂与依傍,文学就没有了深度与力量。

当然,文学与哲学是不能互相取代的,文学与哲学从形式到功能都是不样的,如果文学沦为了哲学的说教,那这样的文学是不成功的文学,因为文学首先是艺术,艺术是说教与抽象的敌人,当文学变成了哲学,文学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同样,哲学不能变成文学,哲学有文学所无法达到的明晰与深度,哲学家善于透过一切的现象与杂多去抓住世界的本原,而文学家善于将本原的东西还原为杂多与鲜活的世界,它们是两根永远不会交汇的平行线,而且各自运动在不同的方向上。

4、何谓“套话”?结合实例,阐述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套语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如中国现代文化中称西方人为“二毛子”,称日本人为“鬼子”,都与特定的历史事件有关。套语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因而,它也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具有明显的套话特征。套话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它是这种文化标志的缩影(如陈词滥调,福楼拜尔常说的“被普遍接受的思想”等。)

套话是一种被简化了的文化表述,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恒定性和高度的多语境性,在某一民族和国家内的任何时刻都可使用,如我们自抗日战争以来长期称日本人为“鬼子”。套话还以隐含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恒定的等级制度,一种对世界和对一切文化的真正的两分法。“套话是对精神和推理的惊人省略,是一种恒定的预期理由:它显示出(并证明了)的是它原本应该证明的。它不仅是一个凝固文化的标志,还揭示出了一个重言、重复的文化,一切批评尝试后都被排除在这个文化之外,以有利于对某些本质化和歧视类型的确定。”

套话的产生往往是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混合,以他者的自然属性来解释他们的文化,他的存在解释了他的行为(低级的)和作为叙述者的我的行为(高级的)。如犹太人的鹰勾鼻。同时,套话有时以一些概括的富有特征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这些词汇往往传达了一个民族对他者的总体想象与恒定看法,当然这些词汇作为对他者形象的界定也会随一定的历史而发生变化。

概括起来,套话的特征可以说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特殊代一般,即将表语与主要部分相混淆;二是以现象代本质,从而制造了一种对立的等级;三是以自然代文化,即将自然属性与文化本质相混淆。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1、闻一多先生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说:

“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忽然这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约当纪元前一千年左右,在这四个国度,人们都歌唱起来,并将他们的歌记录在文字,给留传到後代。在中国,三百篇最古部分--《周颂》和《大雅》,印度的《黎俱吠陀》,《旧约》最早的《希

第 21 页 共 69 页

伯来诗篇》,希腊的《伊利亚特》(lliad)和《奥德赛》(Odyssey)--都约略同时产生。??总有那么一天,四个(笔者案:指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四个古国的文明)的个别性渐渐消失,于是文化只有一个世界的文化。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路线,谁都不能改变,也不必改变。”

联系具体的文学现象,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参考答案:

此题主要从文学相互影响的角度来阐释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世界文学的必然格局,主要看考生的具体阐释情况。 评分标准(以20分计):(1)就几大文明古国早期文学源头对后世本民族以及世界的影响进行阐释(0-10分)

(2)世界文学的提出以及具体状况和问题(0-10分); 2、阅读下面的作品,谈谈其中蕴含的哲理:

苦行的修士

在森林的深处,苦行的修士紧闭着眼睛在苦苦的修炼;他想修成正果,进入乐园。 但是拾柴的姑娘在衣裙里给他带来了果子,又用树叶做成的杯子从溪流里为他取来了清水。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他的修行变得愈加艰苦了,到后来他绝口不尝果子,也不喝一滴清 水。拾柴的姑娘感到非常悲伤。 乐园里的上帝。听说有一个人居然胆敢希冀成为神灵。他曾经一次又一次的同他的劲敌 泰坦们战斗,并拒之于他的王国之外;然而他惧怕一个具有忍受苦难的力量的人。

但是他懂得凡夫俗子的癖好,于是他计划用诱惑来引诱这个凡人放弃他的冒险行动。 从乐园吹来一口气,吻着那个拾柴姑娘的肢体,她的青春由于一阵突然迸发的美丽的快 乐而感到痛苦,她的思想也仿佛像蜂巢受到袭击的蜜蜂在嗡嗡作响。 苦修士要离开森森,到山洞里去完成他的严格的苦行的时候来到了。

当他睁开了眼睛准备启程的时候,那个姑娘出现在他眼前,好似一首熟悉而已被遗忘的 诗歌,因为新添了一种曲调而变得陌生了。苦修士从他的座上站起来,告诉她这是他离开森林的时候了。

“但你为什么要夺去我给你效劳的机会呢?”她眼眶里噙着泪珠问道。

他重新坐下来,沉思了好久,便在原处留了下来。

那天晚上,姑娘心里悔恨,一夜没有成眠。她开始害怕自己的力量,憎恨自己的胜利, 但是她的内心却在狂喜的波浪之上颠簸摇荡。

到了早晨,她走到苦修士的面前,向他施礼,请他为她祝福,说她必须离开他。

他默默地望着她的脸,接着,他说:“去吧,祝你如愿。” 多少年,他兀自独坐,最后他的苦修功德圆满了。

众神之王从天上降临,告诉他已经赢得了乐园。 “我不再需要乐园了。”他说。

上帝问他希望得到的更大的报酬是什么。 “我要那个拾柴的姑娘。”

本题无标准答案,主要看学生对这篇作品的理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可参考“文学与哲学的关系”一节。

第 22 页 共 69 页

6:[单选题]10、中国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是( ) A:班固《咏史》 B:《孔雀东南飞》

C:.曹植《赠白马王彪》 D:《古诗十九首》

参考答案:D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

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是法国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注重资料的发掘、考证,在方法论上重实证;强调各国、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使文学从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的内部走向国际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中;但影响研究由于过度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审美特征,这是其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文类学:

文类学(Genology)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以及各种文类的特征和它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译介学:

译介学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和研究方法,其名称的出现是在20世纪末期,它主要研究翻译媒介,但又和一般意义上的翻译研究不同,因此不能和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媒介”、“译者”、“译本”等同,译介学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交流、沟通的现象,而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手段,译介研究是在广泛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捕捉和理解各种翻译现象,在此基础上将其置于文化交流、文化生态、人文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多元文化的推动和建设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

形象学:

形象学(imagologie)主要研究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形象,如“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等。这门学问以文学作品为主,兼及其他历史文献资料,对精神产品中所出现的异国形象进行研究,涉及到文学、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哲学诸方面。

流传学: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一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就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学理论、文学观念、文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主题学:

主题学主要指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人物典型等跨民族跨国界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进而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渊源学:

渊源学也称源流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思想、人物、情节、语言、风格

第 23 页 共 69 页

以及艺术技巧等因素的来源。

二、简答(本大题共8小题)

1、 比较文学中的“比较”就是一种方法,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

首先,比较文学的“比较”一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方法论,作为方法,“比较”并非文学的专利,而是一切学术领域都普遍存在的,由来已久。

其次,比较文学的“比较”有两个基本的内容,一是跨国别、跨文化的比较;二是跨学科的比较。只有那些跨越了民族、国家、文化、语言、学科界限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才能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不具备跨越性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便不能成为它的研究对象。 再次,不是任意将两个具有跨越性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称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

最后,必须强调“比较”是就文学而言的,如果其落脚点与归宿不是指向文学本身,再优秀的比较我们也不能称为比较文学,它只能是别的什么比较,所以,文学性是作为比较文学对象的一个本质性特征,不可抛弃。

2、 平行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一,平行研究不像影响研究那样注重“事实联系”,而重视文学现象之间的非事实的审美性的类同关系;

第二,由于不受“事实联系”的束缚,平行研究产生了打破时空、质量与强度的限制,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作品,只要具有“可比性”都可进行比较。

第三,平行研究的焦点是文学本身,即对文学内部范围的诸要素,如主题、题材、情节,体裁、形象、理论批评等作品本身的美学构成与价值的探讨,而不象影响研究那样只注重渊源、影响、联系、媒介等文学的外围和边缘问题。因此、平行研究不像影响研究那样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而更多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将文学批评重新引入文学史的研究之中。

第四,平行研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的科际比较与跨学科研究。

3、美国学派在那些方面超越了法国学派的研究视野?

首先,从对比较文学的定义上看,美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包括国别文学的比较和跨学科比较两部分,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分支,不等于文学比较。

其次,从研究对象上看,美国学派认为不能只限于寻找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之间某种“事实联系”的影响,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身价值的探讨与比较,必须对相互之间并不一定产生影响的文学现象和艺术规律进行比较研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行研究”。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没有“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之间的比较是不可靠的。

其三,从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界定上看,美国学派认为总体文学没有规定出一种比较的研究方法,术语模糊不清,最好在研究时不要使用。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总体文学“就是一种对于许多国家文学所共有的那些事实的探讨”,“有双重的长处”,可研究的文学事实很多。

第 24 页 共 69 页

总之,美国学派重视文学现象之间的美好规律的比较,并不强调事实的联系,同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跨学科比较,无疑扩大了法国学派的领域,同时也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狭隘的地方主义偏见,是对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4、主题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题学包括题材研究、母题研究、意象研究、主题研究、情境研究等等方面。 适当阐释。

5、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的表现何在? 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表现为四种情况:

其一是个性化翻译,这是受译者自己独特的追求目标和翻译原则的影响产生的。个性化翻译往往会产生“归化”现象,即用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可能。如严译所显示出来的桐城派文风,无形中已使原著带上了中国气派和严氏风格。

其二是误译与漏译,这种情况多属无意识造成的,但也常常折射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误解与误释,有时会成为文化或文学交流中的阻滞点。误译能够特别鲜明、突出地反映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扭曲与变形。

其三是节译与编译,这是有意误造成的“创造性叛逆”。其原因很多,有的是为与接受者的习惯、风俗相一致,为迎合读者的趣味,便于传播;也有的是因道德、宗教、政治等方面原因。等等。

其四是转译与改编。转译又称重译,是借助一种语言去翻译另一语种的文学作品,如借助英语译作去翻译法文原著。这种转译往往造成“二度变形”,可能在译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度的“创造性叛逆。”改编,有文学样式、体裁的改变,也有语言、文字风格的改变,如林纾的翻译以文言文的方式改编了许多西方名著。

6、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

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等等。

根据媒介的具体方式不同,媒介学将媒介分为个人媒介、环境媒介和文学媒介三种。

个人媒介又可分为:“接受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放送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者和第三国中的个人媒介者。

环境媒介又可分为:“朋友集团”或朋友的聚会,“文学会社”,“文学沙龙”,宫廷与开放都市等。

文字材料媒介是诸如文学评论、报章杂志、文学翻译之类的书籍和文字,这也是作家作品传播到外国去的重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翻译。

7、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作为一种研究类型首先是在1976年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因此,阐发研究就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第 25 页 共 69 页

8、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而母题则具有客观性。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尤金H福尔克说:“主题可以指从诸如表现人物心态、感情、姿态的行为和言辞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别结构中出现的观点,作品的这种成分,称之为母题;而以抽象的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则可称之为主题。”

一般来讲,母题是很有限的,但这有限的母题却可以组合成无限的主题,每一部伟大的作品可能都表现了一个独特的主题,但世界上无数的作品可能也只涉及到一些常见的有限的母题如爱与恨、情于仇、生与死、聚与散等等。

三、论述(本大题共4小题);

1、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冲突与融合的角度谈谈研究比较文学的意义。

参考答案:本题无标准答案,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考虑从以下思路入手。 (1)对全球化的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全球化问题 (2)全球化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

(3)比较文学对文化多元对话,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识、互证、互利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4)举例阐发

2、结合具体的文学现象,阐述心理学对文学研究的启示与意义。 参考答案,考生也可自由发挥,重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心理学美学逐步受到人的普通关注以来,各种心理学成果大量运用到文学研究中。

在文学中心理批评主要关注:作家创作时的心理历程;作家在作品中借人物形象表现的是什么心理。心理批评的方法比较适合于分析小说和戏剧,特别是分析那些精神内涵比较丰富的作家作品,以及内心世界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它是一种内在的批评,对于外在的社会学批评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心理批评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一,心理分析批评是一种深层的批评,它不是停留在作品表面内容上,而是在探索作家和人物的内心深层心灵世界,这一点有助于纠正那种肤浅的、皮相的或者只关注作品与世界生活的批评方式。有的理论家认为弗洛伊德与马克思如喜玛拉雅山的两面,共同构成了对人的全面认识。

过去我们的批评特别注重作品的社会学分析,对作家的思想、世界观及阶级属性十分关心,但却极少重视作家心理状态研究。心理分析批评强调文学是作家的心理欲望的表现,不同意把人看作环境和自然的奴隶,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 理批评的途径是直指作家的内心,揣摩作品中蕴涵的作家个人的心理情绪,寻求作家个人经历在作品中的印记,挖掘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虚构形象)的深层微妙意图,是很值得借鉴的。正确使用这种批评方法无疑是有价值的,也的确取得了不少成功的分析。

3、联系具体实例谈谈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考生也可自由发挥,重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第 26 页 共 69 页

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是异常紧密的。真正伟大的文学常常也是对于人生之迷、世界之迷、生命的价值等等哲理问题的探索。早在古希腊,著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中就宣称:“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对待。”(《<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9页。)事实上西方许多文学思潮都直接与哲学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如浪漫主义运动与康德等人的启蒙哲学,现代主义与尼采、叔本华、柏格森、海德格尔、萨特、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紧密相连。

哲学是人类对于宇宙人生之迷的形而上思考与揭示,文学作品在最深层次上是与哲学相通的,只不过文学作品并不直接诉诸于抽象的说理与逻辑,文学始终将哲思蕴含在形象与叙述之中,它所传达的常常是一种寓意、象征、寓言、比喻。或者一段充满感悟与启迪人心智的议论,将那难言之理、不明之事、可遇而不可求之思,全盘倒出,使人豁然开朗如释重负,感而遂通,回味悠长。童庆炳先生在《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中认为,从作家的角度看,作品的哲学意味是作者对人生真谛的刻骨铭心的体验,是他用全部的痛苦、坎坷、血泪、青春、生命换来的人生感受,是他全部创作心理机制和活跃的创作个性所能达到的最高艺术概括。正如苏轼的创作,与其一生的挫折与人生颠沛紧密相关,没有乌台诗案,流放黄州,朋友疏远,生死茫茫,终日来往于渔樵之间,游戏醉酒于江湖之上,没有“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穷途,死灰吹不起。”(《寒舍诗》的深刻感悟,又哪里会有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惊天地、泣鬼神之作。从作品的角度看,哲学意味是潜藏于作品的深层的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具有永恒性的人生精义和心理蕴含,是作品获得不朽的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中那些对于生命、青春、时光、别离、生死、孤独、思乡等等主题的书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的探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黄仲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等等,这些千古名句都可以说凝聚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感伤、欣喜、无奈、奋发、豁达等等深切体悟,其中蕴含的哲理至今使人难以释怀。从读者角度看,哲学意味是文学作品中渗透出的可喻不可喻的灵境,是启迪人性灵的“理外之理”、“味外之味”,它是审美理解的最深层次。古今中外的明篇佳作所起的功能绝不亚于哲学家们的鸿篇巨制,文学所给人的哲学启迪有时可能是直接阅读哲学著作难以获得的。因为它如春雨润泽心田,细无声息,也许它并不需要读者去冥思苦想,而是在百感交集,唏嘘感叹中获得人格升华,顿悟明了。

哲学作为对自然与人生社会的一般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作为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无疑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文学作品常常离不开哲学思想的影响,正如加缪所说:“伟大的作家必是哲学家。”哲学不仅为文学提供了灵魂,还为文学提供了方法与道路。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往往离不开儒、道、释思想的影响与渗透,屈原与儒家忠君思想,陶渊明与道家思想,李白与道家思想、杜甫与儒家思想、苏轼与佛、道思想等等关系密切。同样,宋明理学、晚明心学对于元明清以来的小说、戏曲、小品文等影响至深。在西方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如笛卡儿唯理主义之于法国古典主义学、德国古典哲学之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孔德实证主义哲学之于欧洲写实主义文学、20世纪非理性思潮之于现代主义文学等等。哲学思想还会深刻地影响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西诗学的差异不仅仅是研究对象(文学作品)的差异,而更深层的可能还是哲学上

第 27 页 共 69 页

的差异,哲学思想可能带来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原则和基本思路的改变,同时哲学常常直接给文学理论与批评提供术语、范畴乃到基本的命题,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可以将文学理论与批评作为以文学为对象的哲学思考,只不过它们一方面是通过文学去认识宇宙人生的精义与规律,另一方面是探讨文学现象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的规律与特征而已。

因此,研究哲学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加以把握,文学有时可以提供另一条有别于哲学的哲学之思,事实上古今中外有许多哲学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如西方的尼采、萨特,中国的庄子等等。他们的哲学思想同时是以文学的形式来展开的。当哲思隐退之时,诗承担了哲学的职能,诗人与哲人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称呼而已。同样,要研究文学及其理论,是离不开哲学的,不仅仅是因为哲学提供了我们认识文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更重要的是文学本身离不开哲学,文学从创作到作品的精神内蕴再到欣赏批评都有哲学的影子,离开了哲学,文学就失去了灵魂与依傍,文学就没有了深度与力量。

当然,文学与哲学是不能互相取代的,文学与哲学从形式到功能都是不样的,如果文学沦为了哲学的说教,那这样的文学是不成功的文学,因为文学首先是艺术,艺术是说教与抽象的敌人,当文学变成了哲学,文学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同样,哲学不能变成文学,哲学有文学所无法达到的明晰与深度,哲学家善于透过一切的现象与杂多去抓住世界的本原,而文学家善于将本原的东西还原为杂多与鲜活的世界,它们是两根永远不会交汇的平行线,而且各自运动在不同的方向上。

4、何谓“套话”?结合实例,阐述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套语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如中国现代文化中称西方人为“二毛子”,称日本人为“鬼子”,都与特定的历史事件有关。套语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因而,它也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具有明显的套话特征。套话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它是这种文化标志的缩影(如陈词滥调,福楼拜尔常说的“被普遍接受的思想”等。)

套话是一种被简化了的文化表述,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恒定性和高度的多语境性,在某一民族和国家内的任何时刻都可使用,如我们自抗日战争以来长期称日本人为“鬼子”。套话还以隐含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恒定的等级制度,一种对世界和对一切文化的真正的两分法。“套话是对精神和推理的惊人省略,是一种恒定的预期理由:它显示出(并证明了)的是它原本应该证明的。它不仅是一个凝固文化的标志,还揭示出了一个重言、重复的文化,一切批评尝试后都被排除在这个文化之外,以有利于对某些本质化和歧视类型的确定。”

套话的产生往往是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混合,以他者的自然属性来解释他们的文化,他的存在解释了他的行为(低级的)和作为叙述者的我的行为(高级的)。如犹太人的鹰勾鼻。同时,套话有时以一些概括的富有特征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这些词汇往往传达了一个民族对他者的总体想象与恒定看法,当然这些词汇作为对他者形象的界定也会随一定的历史而发生变化。

概括起来,套话的特征可以说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特殊代一般,即将表语与主要部分相混淆;二是以现象代本质,从而制造了一种对立的等级;三是以自然代文化,即将自然属性与文化本质相混淆。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第 28 页 共 69 页

1、闻一多先生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说:

“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忽然这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约当纪元前一千年左右,在这四个国度,人们都歌唱起来,并将他们的歌记录在文字,给留传到後代。在中国,三百篇最古部分--《周颂》和《大雅》,印度的《黎俱吠陀》,《旧约》最早的《希伯来诗篇》,希腊的《伊利亚特》(lliad)和《奥德赛》(Odyssey)--都约略同时产生。??总有那么一天,四个(笔者案:指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四个古国的文明)的个别性渐渐消失,于是文化只有一个世界的文化。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路线,谁都不能改变,也不必改变。”

联系具体的文学现象,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参考答案:

此题主要从文学相互影响的角度来阐释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世界文学的必然格局,主要看考生的具体阐释情况。 评分标准(以20分计):(1)就几大文明古国早期文学源头对后世本民族以及世界的影响进行阐释(0-10分)

(2)世界文学的提出以及具体状况和问题(0-10分); 2、阅读下面的作品,谈谈其中蕴含的哲理:

苦行的修士

在森林的深处,苦行的修士紧闭着眼睛在苦苦的修炼;他想修成正果,进入乐园。 但是拾柴的姑娘在衣裙里给他带来了果子,又用树叶做成的杯子从溪流里为他取来了清水。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他的修行变得愈加艰苦了,到后来他绝口不尝果子,也不喝一滴清 水。拾柴的姑娘感到非常悲伤。 乐园里的上帝。听说有一个人居然胆敢希冀成为神灵。他曾经一次又一次的同他的劲敌 泰坦们战斗,并拒之于他的王国之外;然而他惧怕一个具有忍受苦难的力量的人。

但是他懂得凡夫俗子的癖好,于是他计划用诱惑来引诱这个凡人放弃他的冒险行动。 从乐园吹来一口气,吻着那个拾柴姑娘的肢体,她的青春由于一阵突然迸发的美丽的快 乐而感到痛苦,她的思想也仿佛像蜂巢受到袭击的蜜蜂在嗡嗡作响。 苦修士要离开森森,到山洞里去完成他的严格的苦行的时候来到了。

当他睁开了眼睛准备启程的时候,那个姑娘出现在他眼前,好似一首熟悉而已被遗忘的 诗歌,因为新添了一种曲调而变得陌生了。苦修士从他的座上站起来,告诉她这是他离开森林的时候了。

“但你为什么要夺去我给你效劳的机会呢?”她眼眶里噙着泪珠问道。

他重新坐下来,沉思了好久,便在原处留了下来。

那天晚上,姑娘心里悔恨,一夜没有成眠。她开始害怕自己的力量,憎恨自己的胜利, 但是她的内心却在狂喜的波浪之上颠簸摇荡。

到了早晨,她走到苦修士的面前,向他施礼,请他为她祝福,说她必须离开他。

他默默地望着她的脸,接着,他说:“去吧,祝你如愿。” 多少年,他兀自独坐,最后他的苦修功德圆满了。

众神之王从天上降临,告诉他已经赢得了乐园。

第 29 页 共 69 页

“我不再需要乐园了。”他说。

上帝问他希望得到的更大的报酬是什么。 “我要那个拾柴的姑娘。”

本题无标准答案,主要看学生对这篇作品的理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可参考“文学与哲学的关系”一节。

7:[单选题]4、在《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本纪”这种体例是() A:记述王侯各国的兴衰始末

B:记述古今著名人物的事迹

C: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更替

D: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变迁

参考答案:C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

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是法国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注重资料的发掘、考证,在方法论上重实证;强调各国、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使文学从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的内部走向国际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中;但影响研究由于过度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审美特征,这是其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文类学:

文类学(Genology)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以及各种文类的特征和它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译介学:

译介学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和研究方法,其名称的出现是在20世纪末期,它主要研究翻译媒介,但又和一般意义上的翻译研究不同,因此不能和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媒介”、“译者”、“译本”等同,译介学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交流、沟通的现象,而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手段,译介研究是在广泛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捕捉和理解各种翻译现象,在此基础上将其置于文化交流、文化生态、人文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多元文化的推动和建设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

形象学:

形象学(imagologie)主要研究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形象,如“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等。这门学问以文学作品为主,兼及其他历史文献资料,对精神产品中所出现的异国形象进行研究,涉及到文学、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哲学诸方面。

流传学: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一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就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学理论、文学观念、文学思想进行

第 30 页 共 69 页

比较研究。

主题学:

主题学主要指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人物典型等跨民族跨国界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进而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渊源学:

渊源学也称源流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思想、人物、情节、语言、风格以及艺术技巧等因素的来源。

二、简答(本大题共8小题)

1、 比较文学中的“比较”就是一种方法,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

首先,比较文学的“比较”一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方法论,作为方法,“比较”并非文学的专利,而是一切学术领域都普遍存在的,由来已久。

其次,比较文学的“比较”有两个基本的内容,一是跨国别、跨文化的比较;二是跨学科的比较。只有那些跨越了民族、国家、文化、语言、学科界限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才能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不具备跨越性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便不能成为它的研究对象。 再次,不是任意将两个具有跨越性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称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

最后,必须强调“比较”是就文学而言的,如果其落脚点与归宿不是指向文学本身,再优秀的比较我们也不能称为比较文学,它只能是别的什么比较,所以,文学性是作为比较文学对象的一个本质性特征,不可抛弃。

2、 平行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一,平行研究不像影响研究那样注重“事实联系”,而重视文学现象之间的非事实的审美性的类同关系;

第二,由于不受“事实联系”的束缚,平行研究产生了打破时空、质量与强度的限制,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作品,只要具有“可比性”都可进行比较。

第三,平行研究的焦点是文学本身,即对文学内部范围的诸要素,如主题、题材、情节,体裁、形象、理论批评等作品本身的美学构成与价值的探讨,而不象影响研究那样只注重渊源、影响、联系、媒介等文学的外围和边缘问题。因此、平行研究不像影响研究那样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而更多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将文学批评重新引入文学史的研究之中。

第四,平行研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的科际比较与跨学科研究。

3、美国学派在那些方面超越了法国学派的研究视野?

首先,从对比较文学的定义上看,美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包括国别文学的比较和跨学科比较两部分,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分支,不等于文学比较。

其次,从研究对象上看,美国学派认为不能只限于寻找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之间某种“事实联系”的影响,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身价值的探讨与比较,必须对相互

第 31 页 共 69 页

之间并不一定产生影响的文学现象和艺术规律进行比较研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行研究”。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没有“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之间的比较是不可靠的。

其三,从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界定上看,美国学派认为总体文学没有规定出一种比较的研究方法,术语模糊不清,最好在研究时不要使用。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总体文学“就是一种对于许多国家文学所共有的那些事实的探讨”,“有双重的长处”,可研究的文学事实很多。

总之,美国学派重视文学现象之间的美好规律的比较,并不强调事实的联系,同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跨学科比较,无疑扩大了法国学派的领域,同时也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狭隘的地方主义偏见,是对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4、主题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题学包括题材研究、母题研究、意象研究、主题研究、情境研究等等方面。 适当阐释。

5、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的表现何在? 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表现为四种情况:

其一是个性化翻译,这是受译者自己独特的追求目标和翻译原则的影响产生的。个性化翻译往往会产生“归化”现象,即用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可能。如严译所显示出来的桐城派文风,无形中已使原著带上了中国气派和严氏风格。

其二是误译与漏译,这种情况多属无意识造成的,但也常常折射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误解与误释,有时会成为文化或文学交流中的阻滞点。误译能够特别鲜明、突出地反映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扭曲与变形。

其三是节译与编译,这是有意误造成的“创造性叛逆”。其原因很多,有的是为与接受者的习惯、风俗相一致,为迎合读者的趣味,便于传播;也有的是因道德、宗教、政治等方面原因。等等。

其四是转译与改编。转译又称重译,是借助一种语言去翻译另一语种的文学作品,如借助英语译作去翻译法文原著。这种转译往往造成“二度变形”,可能在译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度的“创造性叛逆。”改编,有文学样式、体裁的改变,也有语言、文字风格的改变,如林纾的翻译以文言文的方式改编了许多西方名著。

6、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

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等等。

根据媒介的具体方式不同,媒介学将媒介分为个人媒介、环境媒介和文学媒介三种。

个人媒介又可分为:“接受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放送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者和第三国中的个人媒介者。

环境媒介又可分为:“朋友集团”或朋友的聚会,“文学会社”,“文学沙龙”,宫廷与开放都市等。

文字材料媒介是诸如文学评论、报章杂志、文学翻译之类的书籍和文字,这也是作家作品传播到外国去的重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翻译。

7、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第 32 页 共 69 页

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作为一种研究类型首先是在1976年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因此,阐发研究就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8、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而母题则具有客观性。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尤金H福尔克说:“主题可以指从诸如表现人物心态、感情、姿态的行为和言辞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别结构中出现的观点,作品的这种成分,称之为母题;而以抽象的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则可称之为主题。”

一般来讲,母题是很有限的,但这有限的母题却可以组合成无限的主题,每一部伟大的作品可能都表现了一个独特的主题,但世界上无数的作品可能也只涉及到一些常见的有限的母题如爱与恨、情于仇、生与死、聚与散等等。

三、论述(本大题共4小题);

1、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冲突与融合的角度谈谈研究比较文学的意义。

参考答案:本题无标准答案,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考虑从以下思路入手。 (1)对全球化的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全球化问题 (2)全球化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

(3)比较文学对文化多元对话,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识、互证、互利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4)举例阐发

2、结合具体的文学现象,阐述心理学对文学研究的启示与意义。 参考答案,考生也可自由发挥,重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心理学美学逐步受到人的普通关注以来,各种心理学成果大量运用到文学研究中。

在文学中心理批评主要关注:作家创作时的心理历程;作家在作品中借人物形象表现的是什么心理。心理批评的方法比较适合于分析小说和戏剧,特别是分析那些精神内涵比较丰富的作家作品,以及内心世界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它是一种内在的批评,对于外在的社会学批评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心理批评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一,心理分析批评是一种深层的批评,它不是停留在作品表面内容上,而是在探索作家和人物的内心深层心灵世界,这一点有助于纠正那种肤浅的、皮相的或者只关注作品与世界生活的批评方式。有的理论家认为弗洛伊德与马克思如喜玛拉雅山的两面,共同构成了对人的全面认识。

过去我们的批评特别注重作品的社会学分析,对作家的思想、世界观及阶级属性十分关心,但却极少重视作家心理状态研究。心理分析批评强调文学是作家的心理欲望的表现,不同意把人看作环境和自然的奴隶,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

第 33 页 共 69 页

理批评的途径是直指作家的内心,揣摩作品中蕴涵的作家个人的心理情绪,寻求作家个人经历在作品中的印记,挖掘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虚构形象)的深层微妙意图,是很值得借鉴的。正确使用这种批评方法无疑是有价值的,也的确取得了不少成功的分析。

3、联系具体实例谈谈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考生也可自由发挥,重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是异常紧密的。真正伟大的文学常常也是对于人生之迷、世界之迷、生命的价值等等哲理问题的探索。早在古希腊,著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中就宣称:“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对待。”(《<诗学><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9页。)事实上西方许多文学思潮都直接与哲学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如浪漫主义运动与康德等人的启蒙哲学,现代主义与尼采、叔本华、柏格森、海德格尔、萨特、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紧密相连。

哲学是人类对于宇宙人生之迷的形而上思考与揭示,文学作品在最深层次上是与哲学相通的,只不过文学作品并不直接诉诸于抽象的说理与逻辑,文学始终将哲思蕴含在形象与叙述之中,它所传达的常常是一种寓意、象征、寓言、比喻。或者一段充满感悟与启迪人心智的议论,将那难言之理、不明之事、可遇而不可求之思,全盘倒出,使人豁然开朗如释重负,感而遂通,回味悠长。童庆炳先生在《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中认为,从作家的角度看,作品的哲学意味是作者对人生真谛的刻骨铭心的体验,是他用全部的痛苦、坎坷、血泪、青春、生命换来的人生感受,是他全部创作心理机制和活跃的创作个性所能达到的最高艺术概括。正如苏轼的创作,与其一生的挫折与人生颠沛紧密相关,没有乌台诗案,流放黄州,朋友疏远,生死茫茫,终日来往于渔樵之间,游戏醉酒于江湖之上,没有“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穷途,死灰吹不起。”(《寒舍诗》的深刻感悟,又哪里会有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惊天地、泣鬼神之作。从作品的角度看,哲学意味是潜藏于作品的深层的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具有永恒性的人生精义和心理蕴含,是作品获得不朽的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中那些对于生命、青春、时光、别离、生死、孤独、思乡等等主题的书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的探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李商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黄仲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等等,这些千古名句都可以说凝聚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感伤、欣喜、无奈、奋发、豁达等等深切体悟,其中蕴含的哲理至今使人难以释怀。从读者角度看,哲学意味是文学作品中渗透出的可喻不可喻的灵境,是启迪人性灵的“理外之理”、“味外之味”,它是审美理解的最深层次。古今中外的明篇佳作所起的功能绝不亚于哲学家们的鸿篇巨制,文学所给人的哲学启迪有时可能是直接阅读哲学著作难以获得的。因为它如春雨润泽心田,细无声息,也许它并不需要读者去冥思苦想,而是在百感交集,唏嘘感叹中获得人格升华,顿悟明了。

哲学作为对自然与人生社会的一般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作为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对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无疑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文学作品常常离不开哲学思想的影响,正如加缪所说:“伟大的作家必是哲学家。”哲学不仅为文学提供了灵魂,还为文学提供了方法与道路。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往往离不开儒、道、释思想的影响与渗透,屈原与儒

第 34 页 共 69 页

家忠君思想,陶渊明与道家思想,李白与道家思想、杜甫与儒家思想、苏轼与佛、道思想等等关系密切。同样,宋明理学、晚明心学对于元明清以来的小说、戏曲、小品文等影响至深。在西方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如笛卡儿唯理主义之于法国古典主义学、德国古典哲学之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孔德实证主义哲学之于欧洲写实主义文学、20世纪非理性思潮之于现代主义文学等等。哲学思想还会深刻地影响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西诗学的差异不仅仅是研究对象(文学作品)的差异,而更深层的可能还是哲学上的差异,哲学思想可能带来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原则和基本思路的改变,同时哲学常常直接给文学理论与批评提供术语、范畴乃到基本的命题,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可以将文学理论与批评作为以文学为对象的哲学思考,只不过它们一方面是通过文学去认识宇宙人生的精义与规律,另一方面是探讨文学现象这一特殊艺术形式的规律与特征而已。

因此,研究哲学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加以把握,文学有时可以提供另一条有别于哲学的哲学之思,事实上古今中外有许多哲学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如西方的尼采、萨特,中国的庄子等等。他们的哲学思想同时是以文学的形式来展开的。当哲思隐退之时,诗承担了哲学的职能,诗人与哲人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称呼而已。同样,要研究文学及其理论,是离不开哲学的,不仅仅是因为哲学提供了我们认识文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更重要的是文学本身离不开哲学,文学从创作到作品的精神内蕴再到欣赏批评都有哲学的影子,离开了哲学,文学就失去了灵魂与依傍,文学就没有了深度与力量。

当然,文学与哲学是不能互相取代的,文学与哲学从形式到功能都是不样的,如果文学沦为了哲学的说教,那这样的文学是不成功的文学,因为文学首先是艺术,艺术是说教与抽象的敌人,当文学变成了哲学,文学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同样,哲学不能变成文学,哲学有文学所无法达到的明晰与深度,哲学家善于透过一切的现象与杂多去抓住世界的本原,而文学家善于将本原的东西还原为杂多与鲜活的世界,它们是两根永远不会交汇的平行线,而且各自运动在不同的方向上。

4、何谓“套话”?结合实例,阐述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套语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如中国现代文化中称西方人为“二毛子”,称日本人为“鬼子”,都与特定的历史事件有关。套语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因而,它也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具有明显的套话特征。套话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它是这种文化标志的缩影(如陈词滥调,福楼拜尔常说的“被普遍接受的思想”等。)

套话是一种被简化了的文化表述,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恒定性和高度的多语境性,在某一民族和国家内的任何时刻都可使用,如我们自抗日战争以来长期称日本人为“鬼子”。套话还以隐含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恒定的等级制度,一种对世界和对一切文化的真正的两分法。“套话是对精神和推理的惊人省略,是一种恒定的预期理由:它显示出(并证明了)的是它原本应该证明的。它不仅是一个凝固文化的标志,还揭示出了一个重言、重复的文化,一切批评尝试后都被排除在这个文化之外,以有利于对某些本质化和歧视类型的确定。”

套话的产生往往是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混合,以他者的自然属性来解释他们的文化,他的存在解释了他的行为(低级的)和作为叙述者的我的行为(高级的)。如犹太人的鹰勾鼻。同时,套话有时以一些概括的富有特征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这些词汇往往传达了一个民族对他者的总体想象与恒定看法,当然这些词汇作为对他者形象的界定也会随一定的历史而发生变化。

第 35 页 共 69 页

概括起来,套话的特征可以说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特殊代一般,即将表语与主要部分相混淆;二是以现象代本质,从而制造了一种对立的等级;三是以自然代文化,即将自然属性与文化本质相混淆。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1、闻一多先生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一文中说:

“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忽然这对近世文明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约当纪元前一千年左右,在这四个国度,人们都歌唱起来,并将他们的歌记录在文字,给留传到後代。在中国,三百篇最古部分--《周颂》和《大雅》,印度的《黎俱吠陀》,《旧约》最早的《希伯来诗篇》,希腊的《伊利亚特》(lliad)和《奥德赛》(Odyssey)--都约略同时产生。??总有那么一天,四个(笔者案:指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四个古国的文明)的个别性渐渐消失,于是文化只有一个世界的文化。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路线,谁都不能改变,也不必改变。”

联系具体的文学现象,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参考答案:

此题主要从文学相互影响的角度来阐释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世界文学的必然格局,主要看考生的具体阐释情况。 评分标准(以20分计):(1)就几大文明古国早期文学源头对后世本民族以及世界的影响进行阐释(0-10分)

(2)世界文学的提出以及具体状况和问题(0-10分); 2、阅读下面的作品,谈谈其中蕴含的哲理:

苦行的修士

在森林的深处,苦行的修士紧闭着眼睛在苦苦的修炼;他想修成正果,进入乐园。 但是拾柴的姑娘在衣裙里给他带来了果子,又用树叶做成的杯子从溪流里为他取来了清水。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他的修行变得愈加艰苦了,到后来他绝口不尝果子,也不喝一滴清 水。拾柴的姑娘感到非常悲伤。 乐园里的上帝。听说有一个人居然胆敢希冀成为神灵。他曾经一次又一次的同他的劲敌 泰坦们战斗,并拒之于他的王国之外;然而他惧怕一个具有忍受苦难的力量的人。

但是他懂得凡夫俗子的癖好,于是他计划用诱惑来引诱这个凡人放弃他的冒险行动。 从乐园吹来一口气,吻着那个拾柴姑娘的肢体,她的青春由于一阵突然迸发的美丽的快 乐而感到痛苦,她的思想也仿佛像蜂巢受到袭击的蜜蜂在嗡嗡作响。 苦修士要离开森森,到山洞里去完成他的严格的苦行的时候来到了。

当他睁开了眼睛准备启程的时候,那个姑娘出现在他眼前,好似一首熟悉而已被遗忘的 诗歌,因为新添了一种曲调而变得陌生了。苦修士从他的座上站起来,告诉她这是他离开森林的时候了。

“但你为什么要夺去我给你效劳的机会呢?”她眼眶里噙着泪珠问道。

第 36 页 共 69 页

他重新坐下来,沉思了好久,便在原处留了下来。

那天晚上,姑娘心里悔恨,一夜没有成眠。她开始害怕自己的力量,憎恨自己的胜利, 但是她的内心却在狂喜的波浪之上颠簸摇荡。

到了早晨,她走到苦修士的面前,向他施礼,请他为她祝福,说她必须离开他。

他默默地望着她的脸,接着,他说:“去吧,祝你如愿。” 多少年,他兀自独坐,最后他的苦修功德圆满了。

众神之王从天上降临,告诉他已经赢得了乐园。 “我不再需要乐园了。”他说。

上帝问他希望得到的更大的报酬是什么。 “我要那个拾柴的姑娘。”

本题无标准答案,主要看学生对这篇作品的理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可参考“文学与哲学的关系”一节。

8:[单选题]8、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参考答案:B

9:[单选题]5、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 ) A:《归田赋》 B:《刺世疾邪赋》 C:《穷鸟赋》 D:《鹦鹉赋》

参考答案:A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8小题)

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是法国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注重资料的发掘、考证,在方法论上重实证;强调各国、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使文学从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的内部走向国际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中;但影响研究由于过度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审美特征,这是其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文类学:

文类学(Genology)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以及各种文类的特

第 37 页 共 69 页

征和它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译介学:

译介学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和研究方法,其名称的出现是在20世纪末期,它主要研究翻译媒介,但又和一般意义上的翻译研究不同,因此不能和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媒介”、“译者”、“译本”等同,译介学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交流、沟通的现象,而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手段,译介研究是在广泛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捕捉和理解各种翻译现象,在此基础上将其置于文化交流、文化生态、人文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多元文化的推动和建设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

形象学:

形象学(imagologie)主要研究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形象,如“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等。这门学问以文学作品为主,兼及其他历史文献资料,对精神产品中所出现的异国形象进行研究,涉及到文学、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哲学诸方面。

流传学: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一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就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学理论、文学观念、文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主题学:

主题学主要指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人物典型等跨民族跨国界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进而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渊源学:

渊源学也称源流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思想、人物、情节、语言、风格以及艺术技巧等因素的来源。

二、简答(本大题共8小题)

1、 比较文学中的“比较”就是一种方法,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

首先,比较文学的“比较”一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方法论,作为方法,“比较”并非文学的专利,而是一切学术领域都普遍存在的,由来已久。

其次,比较文学的“比较”有两个基本的内容,一是跨国别、跨文化的比较;二是跨学科的比较。只有那些跨越了民族、国家、文化、语言、学科界限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才能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不具备跨越性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便不能成为它的研究对象。 再次,不是任意将两个具有跨越性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称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

最后,必须强调“比较”是就文学而言的,如果其落脚点与归宿不是指向文学本身,再优秀的比较我们也不能称为比较文学,它只能是别的什么比较,所以,文学性是作为比较文学对象的一个本质性特征,不可抛弃。

2、 平行研究的主要特点;

第 38 页 共 69 页

第一,平行研究不像影响研究那样注重“事实联系”,而重视文学现象之间的非事实的审美性的类同关系;

第二,由于不受“事实联系”的束缚,平行研究产生了打破时空、质量与强度的限制,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作品,只要具有“可比性”都可进行比较。

第三,平行研究的焦点是文学本身,即对文学内部范围的诸要素,如主题、题材、情节,体裁、形象、理论批评等作品本身的美学构成与价值的探讨,而不象影响研究那样只注重渊源、影响、联系、媒介等文学的外围和边缘问题。因此、平行研究不像影响研究那样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而更多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将文学批评重新引入文学史的研究之中。

第四,平行研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的科际比较与跨学科研究。

3、美国学派在那些方面超越了法国学派的研究视野?

首先,从对比较文学的定义上看,美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包括国别文学的比较和跨学科比较两部分,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分支,不等于文学比较。

其次,从研究对象上看,美国学派认为不能只限于寻找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之间某种“事实联系”的影响,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身价值的探讨与比较,必须对相互之间并不一定产生影响的文学现象和艺术规律进行比较研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行研究”。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没有“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之间的比较是不可靠的。

其三,从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界定上看,美国学派认为总体文学没有规定出一种比较的研究方法,术语模糊不清,最好在研究时不要使用。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总体文学“就是一种对于许多国家文学所共有的那些事实的探讨”,“有双重的长处”,可研究的文学事实很多。

总之,美国学派重视文学现象之间的美好规律的比较,并不强调事实的联系,同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跨学科比较,无疑扩大了法国学派的领域,同时也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狭隘的地方主义偏见,是对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4、主题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主题学包括题材研究、母题研究、意象研究、主题研究、情境研究等等方面。 适当阐释。

5、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的表现何在? 译者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表现为四种情况:

其一是个性化翻译,这是受译者自己独特的追求目标和翻译原则的影响产生的。个性化翻译往往会产生“归化”现象,即用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可能。如严译所显示出来的桐城派文风,无形中已使原著带上了中国气派和严氏风格。

其二是误译与漏译,这种情况多属无意识造成的,但也常常折射出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误解与误释,有时会成为文化或文学交流中的阻滞点。误译能够特别鲜明、突出地反映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扭曲与变形。

其三是节译与编译,这是有意误造成的“创造性叛逆”。其原因很多,有的是为与接受者的习惯、风俗相一致,为迎合读者的趣味,便于传播;也有的是因道德、宗教、政治等方面原因。等等。

其四是转译与改编。转译又称重译,是借助一种语言去翻译另一语种的文学作品,如借助

第 39 页 共 69 页

英语译作去翻译法文原著。这种转译往往造成“二度变形”,可能在译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度的“创造性叛逆。”改编,有文学样式、体裁的改变,也有语言、文字风格的改变,如林纾的翻译以文言文的方式改编了许多西方名著。

6、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

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等等。

根据媒介的具体方式不同,媒介学将媒介分为个人媒介、环境媒介和文学媒介三种。

个人媒介又可分为:“接受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放送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者和第三国中的个人媒介者。

环境媒介又可分为:“朋友集团”或朋友的聚会,“文学会社”,“文学沙龙”,宫廷与开放都市等。

文字材料媒介是诸如文学评论、报章杂志、文学翻译之类的书籍和文字,这也是作家作品传播到外国去的重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翻译。

7、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作为一种研究类型首先是在1976年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因此,阐发研究就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8、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而母题则具有客观性。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尤金H福尔克说:“主题可以指从诸如表现人物心态、感情、姿态的行为和言辞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别结构中出现的观点,作品的这种成分,称之为母题;而以抽象的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则可称之为主题。”

一般来讲,母题是很有限的,但这有限的母题却可以组合成无限的主题,每一部伟大的作品可能都表现了一个独特的主题,但世界上无数的作品可能也只涉及到一些常见的有限的母题如爱与恨、情于仇、生与死、聚与散等等。

三、论述(本大题共4小题);

1、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元冲突与融合的角度谈谈研究比较文学的意义。

参考答案:本题无标准答案,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考虑从以下思路入手。 (1)对全球化的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全球化问题 (2)全球化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

(3)比较文学对文化多元对话,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识、互证、互利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4)举例阐发

第 40 页 共 6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5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