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结构游戏2

更新时间:2023-07-19 07: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章

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常常被人们称为培养建筑师、工程师的游戏,与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并称三大创造性游戏。结构游戏是幼儿园开展较为普及、幼儿接触时间比较长的游戏,对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了解各种事物的外形特征、操作材料及其物理属性等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节 结构游戏概述

“结构”一词是拉丁文Construstlc演变而来,它的愿意是建筑,即构造活动。一般来讲,结构游戏是指儿童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最早的结构游戏是用小木棍、小木块、小木片、石子、泥、沙等常见材料进行拼搭的建筑游戏。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结构游戏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游戏的材料、玩法、结构物的造型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塑料、金属等多种材料,产生了接插与镶嵌、黏合与螺旋等多种新的结构技能,结构物的造型也从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扩展到动物、人物、科技新产品等。

幼儿园常用的结构材料有积木、积塑、泥塑、沙土、冰雪、竹制材料、金属材料等。

一、 结构游戏的特点

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通过幼儿的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结构游戏是通过使用一些

结构材料来建筑或构造各种建筑物和物体,通过操作、造型活动及其成品,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而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来反映周围生活,反映人与人的交往,反映社会现象。

结构游戏与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接在一起,如果拼搭成某一物体或情景后,幼儿加入角色与情节,于是结构物就变成了背景和道具,结构游戏便自然地发展成了角色游戏。反之,幼儿也常常以角色的身份展开建构活动,这时,角色游戏就逐步演变成了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通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 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结构游戏是借助于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和玩具进行的操作造型活动,离开具体材料,结构游戏就不能成了。在结构游戏中,幼儿是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离开了结构材料,结构游戏也就失去了依据。

(二) 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制造是游戏的支柱

结构游戏是幼儿动手操作的造型活动,操作造型是构造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如进行拼插游戏,就要求幼儿动手把一个个积塑块、插塑块、胶粒等进行拼插、组合,建构成各种各样的物体造型。结构游戏必须通过直接的动手操作,才能构造出一定的物体形象以反映幼儿主体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也正是在亲手操作的结构活动中,使幼儿的活动需要得到满足,给幼儿带来愉悦,可以说,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结构游戏的支柱。

(三) 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

结构游戏的材料是由各种结构元件组成的。结构元件与形象玩具不同,当它处于无结构状态时,只表现为素材,只有通过构造活动,结构元件才会产生出千变万化的形象。结构材料和结构活动方式的特点,使结构游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幼儿常常边做边想,想象与操作相互促进,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想象的广阔天地。幼儿也常常在结构游戏中遇到材料不足的情况,需要以物代物,用相近或者相似的材料组合或改造成可用的结构材料,促进幼儿思维变通性、概括性的发展,而思维的概括性、变通性正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结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游戏。

(四) 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结构游戏的目的是通过改造活动塑造出物体的形象,以反映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美好景象,因此,结构游戏是一种造型游戏,同时也是幼儿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在这中活动中,幼儿必须遵循艺术造型的基本规律,如结构的比例、色彩的搭配、形状的组合等。幼儿拼搭的结构物往往比较夸张、有趣,是一种充满童趣的艺术品。

二、 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一) 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动作的精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不停地操作着(堆、放、握、挖、拼插、整理等),手和各种结构材料的反复接触以及游戏情境中不断重复的操作动作,提供了发展感知运动技能的充分机会,有利于发展手的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感知变得敏锐、清晰,动作变得准确协调,幼儿手和眼的协调也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 结构游戏对发展幼儿智力有特殊作用

从表面上看,结构游戏似乎是轻松的,实际上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空间知觉和形状知觉,具有一定的感知、动作和操作技能,象征性的表现能力,并要懂得一些简单的建构技巧及原理。游戏过程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使幼儿智力的发展。因此,人们常常把结构玩具作为开发智能的一种工具,认为它是启迪幼儿智慧的手段之一,称结构游戏是培养建筑师和发明家的游戏。

在幼儿亲自操作结构材料的过程中,通过手眼等感官与操作材料的反复接触,可以逐步增进幼儿对结构材料以及材料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如认识了结构材料的性质、大小、颜色、形状,获得了一些空间概念(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和数学概念(如对应、序列、整体和部分等),并逐步领会了可逆性、守恒性等概念,促进了幼儿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操纵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有需要手脑配合,有利于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三) 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结构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在于建构具体的物体和建构的过程充满快乐、成功的体验。这就要求幼儿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坚持性。同时,结构游戏又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一个物体或一座建筑物需要几十种材料元件组合起来才能构成,这就要求幼儿必须耐心、细心,有恒心。在构造过程中,幼儿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经历倒塌、不成形等失败,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细致认真,勇于克服困难,失败不气馁,坚持到底

等优良的个性品质。

结构游戏,有独自进行的,也有合作进行的(尤其是建造内容较复杂的主题)。大型的主题结构游戏需要集体共同构成。例如:大班幼儿建构快乐的动物园,就需要几个小朋友事先做好规划,整体布局,然后分工建构,组成不同的活动区域。这就要求幼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协调彼此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四) 结构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

结构游戏和美工制作活动相近,是一种艺术造型活动。结构游戏的成品,在形状、颜色、各部分的比例等方面,要求对称、协调、美观,这些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感受美、表达没的审美能力。

结构游戏是充满想象的模拟建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凭想象中的形象进行结构活动,又要通过美的造型和形象来表现事物的美。例如幼儿要用积木块搭美丽的幼儿园,就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拼搭出他们心目中的完美的符合他们心愿的幼儿园,着不仅仅‘是临摹,更多地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几何图形的组合等,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同时获得很好的发展。

(五) 结构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情趣及对生活的热爱

结构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幼儿进行的改造活动,反映了他们周围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反映了他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典型的事物和情景,因此能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

爱。

第二节 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幼儿结构游戏的操作技能有插接、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和螺旋五种,现分述如下:

一、 接插、镶嵌的基本技能

利用接插、镶嵌方式进行结构活动的玩具有胶粒、齿型积塑、雪花片、积塑片、插塑块等。这类玩具的结构元件上都有凸出的“头”和凹进的“孔”,或者开有“槽”(缺口)。“头”与“孔”、“槽”与“槽”之间的大小、深浅一致,可互相接插、镶嵌组合成一个结构物。这类玩具大多由塑料制成,也有木料的,深受幼儿喜爱,是锻炼幼儿手的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常见材料。

(一) 连接

连接是指两个结构元件互相接插,形成一个整体。连接的基本方法按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整体连接。整体连接指各机构元件间每一个“头”与“孔”之

间的对应连接。整体连接主要是形成牢固的面,建构房子、书架、桌椅等。整体连接运用的主要是这种连接。

(2) 交叉连接。交叉连接指结构元件之间进行纵横交错的连接。

(3) 间隔连接。间隔连接指不同颜色、不同结构元件之间的相间排

列。

(4) 围合连接。围合连接指结构元件进行封闭连接,形成各种形状。

(5) 端点连接。端点连接指两个结构元件端点的“头”与“孔”的

连接。

(二) 填平

填平是指用结构元件插入一结构元件的空缺部分,使之形成一个平面,它是一种辅助性的技能。

(三) 组合

一个物体往往由很多部分组成,因此需要分别对各部分进行构造,然后将各部分连成整体,这就是组合。组合一般有直接组合与间接组合两种:

(1) 直接组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构件的接插口进行直接接插

而形成某一物体形象。

(2) 间接组合。是在两个结构体无法直接接插的情况下,用另一种

结构元件作为中介进行接插而形成某一物体形象。

二、 排列、堆积的拼搭技能

用排列、堆积等方式进行构造活动的玩具主要是各种型号的积木。 积木是一种古老的玩具,每一块积木元件称为积砖,积砖呈各种几何图形。由于每块积砖表面并没有“孔”或“头”,表面平整光滑,它们之间不能用接插、镶嵌进行连接,而只能用排列、堆积等拼搭方法进行连接,拼搭是积木结构游戏的重要技能。

(一) 排列

(1) 延长、铺平。这是积砖之间横向连接的方式。每一块积砖的左

右两边都可以放置另外一块积砖使其延伸,在延长排列时要求将积砖铺平、对齐。

(2) 围合排列。指用积砖将空间进行围合,使里外不通。围合使建

筑物在空间上有一定范围,构建房屋、围墙、池塘等都需要这种围合。围合时可选用相同积砖,也可以使用不同积砖。

(3) 间隔排列。指积砖之间有规则的间隔排列。可以是大小间隔,

形状间隔,色彩间隔,也可以是相同积木横竖位置的间隔排列。一般是两种积木间隔,也可以是三种或更多积木的复杂间隔。这种技能一般用于构建栅栏、道路等。

(4) 拼图排列。指用积砖排列成一种平面图形。由于积砖呈现几何

图形,因而根据几何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可拼搭成各种形状。

(5) 对称排列。在中心线(轴)两边的积砖旋转180°后形状、大

小、颜色能完全重合的排列为对称排列。中心线(轴)两边的积砖如果形态和大小一样,而位置不相对的则为不对称排列。 对称排列能使人产生平衡、均匀的感觉,它是结构造型中重要的排列方式。对称排列的关键在于掌握中心线两边物体的空间方向。

(二) 堆积

(1) 加高。指积砖之间向上堆放的连接。加高堆积的难点是保持堆

积物的平衡与稳定,掌握堆积物的重心是实现平衡与稳定的重要条件。

(2) 盖顶。指用积砖(或板),将平面排列的积砖由上而下地遮掩。

盖顶后的物体在高度上有了范围。盖顶的积砖或板可超过排列的积砖。

(3) 台阶。指逐渐增高呈阶梯状的积砖堆积。拼搭台阶结构有两种

方法,既可由里向外搭,也可右下向上搭,但关键是要将积砖A的位置放准确。

(4) 砌墙。指积砖加高时各层进行有规律的交替排列。先在最下面

一排延长铺平排列;第二排加高排列时,积砖 a放在第一排A、B积砖中间,积砖b放在B、C积砖中间,顺次交替排列;第

三、第四排的结构方法分别与第一、第二排一样;以此类推。砌墙式结构能使结构物产生平衡感。

(5) 间隔堆积。指积木之间有规则的间隔堆积。包括大小间隔、形

状间隔、色彩间隔等,也有用相同积砖横竖堆积的间隔,其中既有两种积砖的简单间隔,也有更多不同积砖的复杂间隔。

三、 黏合的技能

黏合也是构造活动的一种方式。它是指使用粘合剂将结构元件进行连接,组合成用一般方法无法构建的各种结构物体。学前幼儿可用这种方式创造各种物体形象。黏合活动常常被列为幼儿园的美工活动中的自制玩具活动。

1、 黏合结构元件的拼搭设计

先构思结构物的造型,提出构造方案;继而选择与构思相符的结构元件,并找出黏合点;最后选择出合适的黏合剂。

2、 黏合

将选择好的结构元件,安照构造方案的要求进行拼搭。对于那些无法直接拼搭,而必须用黏合方法拼搭的部分,即设计图上标明的黏合点,用事先选定的黏合剂加以固定,最后,再对结构物加以必要的装饰。

3、 黏合剂的使用

选择黏合剂时要注意黏合剂的质量。如橡皮泥不能遇水或粘上灰尘,使用时间过长、反复使用次数过多的橡皮泥黏性就较差。另外,要特别注意安全,黏合剂不能具有腐蚀性或刺激幼儿的眼睛、皮肤。

四、 穿、编的技能

穿、编是结构活动的方式之一,它是生活中穿鞋带、打鞋结、扣纽扣、梳编头发等生活技能在游戏中的再现,也是手工艺术造型活动的内容。幼儿园常玩的穿编游戏有串珠、穿线花板、纸编、绳编、编织等。

(一) 穿孔结构技能

穿孔结构技能指用线、绳、布条等材料去串连在有孔的珠、管、环结构元件上,使之形成某种造型。

1、 穿珠

穿珠游戏材料由线和有孔的珠组成。线应采用硬质的,如蜡线、尼龙绳、电线甚至细铅丝,过细的线不易操作,应在线头处加以处理。所用的珠必须有孔,孔径必须必线径大。穿珠的品种有木珠、塑料珠、玻璃珠、竹珠、瓷珠、纸或布制珠,其形状各异。如各种几何图形珠、动物造型珠、管状珠、环形珠等,此外,有孔的各种几何形状的纸片、布片、塑料片等均可作为“珠”进行穿编。

2、 穿珠方法

(1) 单线连续穿珠法。在单线一端打一小结,这个结叫底结。结要

比珠孔大,以便用线穿入珠不会掉落。幼儿一手拿珠,一手拿线端,将线头对准珠孔穿过,并迅速将线从珠的另一端拉出。

幼儿可以运用不同材料、不同色彩、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珠、管、片等进行不同组合,穿成门帘、窗帘、项链、套圈等

(2) 单线交叉穿法。指将一根线的两端分别从珠孔的两端交叉传入。

单线交叉穿可以将珠固定在线的某一位置上。

(3) 单线循环穿法。与单线交叉穿法相仿,但线由孔穿出经过其他

珠后再反方向回到原来的孔。这种方法大多用于大珠外面再围一串小珠等结构。

(4) 双线(或多线)分合穿法。用双线(或多线)一起穿孔,然后

再分线,分别穿入其他珠中,再合并集中穿入另一珠孔。此外还有双线交叉穿法。

(二) 编织

即把绳、线、布条、柳藤条等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其基本方法有下面几种:

(1) 辫子编织法。将三根绳头先合并再打结,然后按日常生活中编

辫子的方法编织。

(2) 穿插编织法。将编织条穿入编织原件中,或以编织条相互交叉

穿插编织。也可在底板上刻出平行的槽,然后用编织条横向穿插,做成各种图案。

(3) 圆心编织法。先用细长条若干交叉成同一中心的骨架,单双均

可,然后用一细长条围绕中心上下交叉编织。

(4) 打结编织法。先以一根线为基础,然后将另一跟对折,围绕前

一根线形成套结。此外,还有双绳套结法等。

五、 螺旋的技能

螺旋结构游戏是指用螺丝、螺帽将各结构元件进行连接的构造活动。螺旋结构游戏比较适合于大中班幼儿。这不仅是因为螺丝结构元件多,组合较复杂,螺旋结构技能也较难,操作要求高,更重要的是因为螺丝、螺帽、扳手、螺丝刀等工具、玩具和结构方式更接近成人的劳动生活,需要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复杂的技能。这些游戏满足了孩子们发展动作技能和模仿成人劳动的需要。

第三节 结构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一、 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任务

有指导的结构游戏将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指导应完成以下任务:

(1) 激发并维持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

结构游戏。

(2) 指导幼儿逐步学习结构技能,培养他们的结构造型能了。结构

造型技能包括:识别和使用结构材料,掌握接插、拼搭等构造方法,以及关于物体构造时的空间方位、重心与平衡等知识,会看平面结构图,能集体合作构造。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步

培养幼儿认真、细心、耐心的结构态度和从事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二、 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

(一) 模拟构造

模拟构造指幼儿模仿结构实例或者结构实例图片的构造活动。这种活的目的在于使幼儿学习结构技能与造型技能,培养模仿能力与操作能力。由于模仿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法,也是他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特别在小班,当新的结构材料出现时,它是更占有重要地位,有时甚至需要教师演示结构材料的用法和结构技能的要点。所以,模拟结构是重要的指导模式。

(二) 命题构造

命题构造是指给定主题的造型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具有结构的目的性和构思能力。主题可大可小,可以是单一事物主题,也可以是组合情景主题。

(三) 自由构造

自由构造是指幼儿按照自身意愿进行的创造性构造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对立性,让他们自由想象与创造。自由结构有两个层次:一是尝试性地运用结构材料;二是自选主题、自我设计或者幼儿间合作设计的建构活动。

以上三种指导形式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他们分别适合于不同年龄幼儿开展结构游戏的不同阶段。

三、 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一) 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

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较细致的了解,有丰富的印象,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认识物体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色彩搭配、结构材料等。如

火车是由一节一节车厢组成的,必须在钢轨上运行,有单层客车,也有双层客车。要使幼儿获得对物体结构的清晰认识,成人要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结构特征并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直接的感知和观察,抓住形态多样的物体及建筑物的外形特征。对于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可利用玩具、模型、图片来补充。

(二) 提供结构因此的材料和活动场地

结构材料是结构游戏的物质基础。向幼儿提供的结构材料,应当种类丰富而有层次。如积木、积塑、竹制品、金属材料、木塑的结构玩具以及常见的沙、水等自然材料。同时,还应准备一些构造用的工具如小铲、小桶、小锤、螺丝刀,以及辅助材料、胶泥、胶水、袋、线、树枝,各种盆、瓶、碗、半成品和一物多用的成品。

在幼儿使用这些材料前,教师应向幼儿说明这些材料的名称、性质、形状和用途,并教幼儿如何使用结构材料,如何爱惜与保护结构材料与玩具。

活动场地应宽敞,行走通畅,小型的建构活动应由桌椅和展示台,其高度应与幼儿的身高相适应。大型的综合主题结构活动需要较大的场地,更应注意场地的平坦和安全。

(三) 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分析幼儿的各种行为,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包括:材料的增添、主题的引发、技能的指导等。教师可采取参与式指导,也可采用非参与式指导。但是,一般情况下教师应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游戏,在交流中自然地进行

指导。

(四) 游戏后适应组织分享活动

游戏结束后,教师应适时组织幼儿开展分享活动。分享活动应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构建活动过程回顾、作品评价等。其中建构活动过程的回顾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制作过程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结构游戏的持续兴趣,应作为游戏后分享活动的主要部分。

在分享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惜幼儿的建造成果,切不可因为建造得不好而轻率毁掉,这样做的后果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创造性,影响极坏。教师还要教育幼儿彼此爱惜建造成果的情感,提高幼儿建造的技能。如在结构游戏结束时,暂不拆除,让大家看一看都建造了什么,请自己介绍一下,让大家讲一讲哪个最好,这样的评价和欣赏活动是很有益的。一些好的作品还可在室内展出一段时间,以供幼儿欣赏,同时也可以使幼儿互相取长补短。

四、 各年龄班结构游戏的指导

(一) 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1、 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

小班幼儿没有一定的结构游戏的目的,不会事先构思,他们只是无计划地摆弄结构元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自己结构的物体加以命名。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会是先想象好所要塑造的形象,然后有目的的地去做。在结构活动中,他们对结构的动作感兴趣,重复着把结构元件垒高然后推倒的动作,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这一时期的结构游

戏常常以个人建构为主,合作意识差。在成人的指导和示范下,小班后期幼儿的结构活动逐渐有了主题,但很不稳定,不会利用自己的结构物展开游戏。

2、 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1) 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有意识地搭简单的物体给

他们看;也可以带领他们参观中、大班幼儿的构造活动,引起幼儿对构造活动的兴趣。

(2) 为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结构材料,安排结构场地并保证游戏时

间。结构元件应没人一份,建立最初常规使他们能彼此不妨碍地展开游戏活动。

(3) 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结构技能,并鼓励幼儿尝试独立构造简

单物体。

(4) 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幼儿说出自己所构造的物体的名称,也

可以根据幼儿搭出的形象给以适当的命名。引导幼儿理解和明确根据的目的,发展幼儿的形象力,使主题逐步稳定。

(5) 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如爱护结构材料,游戏结束后应整

理好游戏材料和场地等。

(6) 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的最简单放法,使他们能参加部分玩

具的整理工作,培养其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二)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1、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

中班幼儿的目的性较前期明确,并且逐步有了简单的构造计划。他们

对结构游戏的操作过程仍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又开始对构造成果感兴趣。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独立地构造一些较为复杂的物体,也会按主题进行构造。他们开始能美化结构物,并能围绕结构物开展游戏,如果前期有所培养,已经能够在成人提示下较独立地整理结构玩具。

2、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1) 教师应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的构造活动奠定基础。

幼儿的构造活动室他们对周围生活经验的反映,因此,教师应结合各领域教学和散步、参观等活动,加强幼儿对事物结构造型的了解。

(2) 培养幼儿设计构造方案的能力,学习有目的地选材,学会看平

面结构图等。

(3) 着重指导幼儿掌握构造技能,并用这些金去塑造各种物体。

(4) 着重指导小组的构造活动(3~4人),教会他们如何共同讨论,

制定方案,进行分工,友好地进行游戏。

(5) 组织幼儿评价构造成果,鼓励他们独立地、主动地发表意见,

肯定幼儿的发明创造,促进结构游戏水品的提高。

(6) 举办展览,供幼儿评价和欣赏。

(三)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

1、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建构能力,事先能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结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更强,他们往往能围绕一个主

题进行几天甚至几周的构建活动,勇于克服困难,直到达到结构目的为止。大班幼儿已掌握了许多复杂结构技能,在结构活动中,除了熟练、迅速地建构复杂物体外,还要追求结构物的逼真性、复杂性、新颖性、艺术性。幼儿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喜欢几个人一起友好地建构物品,并围绕结构物进行情节复杂、内容多样的创造性游戏。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集体观念增强,常常以几个人共同建构的某种大型物品为自豪,有了一定的荣誉感。

2、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1) 丰富幼儿结构游戏造型知识和生活印象,启发幼儿为结构游戏

活动收集素材,以保证结构主题和内容不断丰富与发展。

(2) 指导幼儿进行集体建构活动,教会他们制定计划,如协商确定

主题,商量结构步骤及方法、分工协作、确定建构规划,使大家创造性地共同建构一个复杂物体。

(3) 重点指导幼儿掌握新技能,并帮助有无运用新技能去实现自己

的构思。

(4) 教育幼儿重视建构成果,可以通过展览会,开展各种新游戏提

高幼儿对结构成果意义的认识,并提高他们分析评价能力。

(5) 引导幼儿开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大型结构游戏,这种

结构活动是以部分幼儿小型结构活动为基础的。在游戏中,教师应不断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为他们提供材料,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教师也可以参加与幼儿的构造活动,已完成建构任务。

第四节 几种常见结构游戏的指导

一、 积木游戏

(一) 积木游戏的概述

积木是一种古老的玩具。在19世纪,伟大的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创造的“恩物”中,就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积木。早期的积木品种很少,形式很单调,但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结构游戏的重视,幼儿结构技能的提高,结构元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积木在数量、质量、材料等方面发展很快。

积木游戏是在幼儿发展了手的抓握能力和小肌肉精细动作的能力时开始的。幼儿在七八个月时,发展了抓握能力,才能抓握小积木。在一岁半左右开始会模仿成人把两块积木堆叠起来,以后堆叠的积木数量逐渐增加。到三岁左右能模仿着用三块积木搭桥。积木游戏除了以幼儿手的精细动作的发展为条件外,还需要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建筑物或物体有一定的印象,并有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观察发现,学前儿童积木游戏的发展一般要经历7个阶段。依次为:光拿着玩,不会搭;能用几块积木,堆叠成简单物体;能进行排列,把积木平铺或者堆高;能架空搭出门;能使建筑物四周包围,有一定空间;能搭较复杂的物体或建筑物,如楼房、火车,但形象不逼真;能按特定的建筑物或物体进行堆搭,形象逼真,能对称或装饰。

(二)积木游戏的指导

三岁幼儿开始时往往是无目的地玩弄和堆砌结构材料,在教师的关心、支持和建议下,小班幼儿会搭一些简单的建筑物,中、大班幼儿

能掌握较多的建筑技能,建筑物也逐渐丰富和复杂起来,能表现建筑物的特征,并逐渐做到逼真和美观。指导积木游戏要做到既让幼儿学会搭积木的知识技能,又必须保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 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

在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时,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房屋、大桥等建筑物和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及其用途。如大桥有拱形的、有直的、有木桥、有石桥等,使幼儿对建筑物形成正确的印象,然后,通过积木,把自己看到的物体建构出来。对于小班的幼儿,可先观察有关的玩具、照片、图片等,然后根据图片内容模仿性地拼搭出结构物。

在幼儿还不会建造简单的物体时,教师可通过范例、演示和讲解的方式,使幼儿对建筑活动有具体的印象。例如:教师用建筑材料,边示范边讲解,搭成“房子”、“汽车”,也可出示实物模型让幼儿边观察边拼搭。

2、 让幼儿学会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积木有多种多样,有三角形的、圆形的,有实心的、空心的,有用竹、木块自制的积木,有用线轴、火柴盒和各种纸盒自制的积木等。根据开展游戏的需要,逐渐让幼儿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

在开始游戏时,应介绍积木的性质、特征,并提出尊守的规则,如积木只能搭着玩,不能敲打或乱扔;需要某种积木可向同伴商量,“请你给我一块方积木”;拆建筑物时按顺序,并注意安全;

游戏结束时,要把积木整理好并放回原处。

搭积木需要一定的知识技能。在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技能后,就能在这一基础上创造性地搭成各种结构物,使游戏很好地开展起来。所以让幼儿学会一些知识技能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在游戏中发展主动性和创新性。

按照幼儿搭积木的发展阶段,让幼儿掌握搭积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在小班,要启发幼儿会铺平、加高、搭小门、搭桥,会围合、搭房屋四周的墙。在中、大班,要求幼儿会用砌的方法砌墙,对称地开窗,会搭人字型房顶,能表达建筑物的基本部分和特点,并要求建造得牢固、匀称、美观,会用一些辅助材料美好建筑物,会根据建筑需要选择材料。

教师可通过运用范例、示范、建议和提醒等方法及幼儿自己的练习,让幼儿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幼儿互相的模仿、评议也可以提高建筑技能。有时也可以用直接教的方式,有计划地教会全班幼儿,以达到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提高建筑技能的目的。

3、 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教师要为开展积木游戏提供材料、时间和场地,吸引和鼓励幼儿开展游戏。小班可先提供形状较简单的积木,中、大班应提供较复杂的积木。应使幼儿有足够的积木可搭成物体或建筑物,并有多种多样的辅助材料以便开展游戏。小班幼儿常在建造过程中,才明白搭什么东西。如,幼儿在玩积木的过程中,胡乱地堆积,堆着堆着像小房子,他就会说:“我要堆房子啦!”这是小班幼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5g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