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

更新时间:2023-04-16 00: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1 页,共 22 页

目录

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核心

题库(一) .............................................................................................................................. 2 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核心

题库(二) .............................................................................................................................. 6 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核心

题库(三) ............................................................................................................................ 10 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核心

题库(四) ............................................................................................................................ 14 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核心

题库(五) (19)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2 页,共 22 页 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与写作

考研核心题库(一)

说明:本套核心题库按照考试大纲、历年真题、指定参考书等结合考试侧重点和难度,精心整理编写。核心题库更突出针对性和实战性,考研冲刺必备资料。

——————————————————————————————————————————

一、名词解释

1. 第一手材料

【答案】第一手材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和中介人转述,直接从客观事物或事件现场得来的材料。它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对记者而言,第一手材料最接近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源,较之第二、三手等间接性材料,它的可靠性、准确性的程度更高,还可以作为间接性材料订正、检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识上的加工:①核实材料的真实性:②鉴别材料的全面性:③判定材料的深刻性。

2. 采访路线

【答案】新闻采访路线,是我国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我国记者应遵循的采访路线包括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两方面:①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就是要求新闻采访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事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贯彻,是我国记者及其采访活动坚持党性原则的要求,也是记者及其所从事的新闻采访活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②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各级党委,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工作路线。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新闻工作的任务,确定了我国记者采访活动的工作路线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各级党委,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这是我国记者区别于西方记者的一个根本标志,也是搞好新闻采访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

3. 剪报

【答案】剪报是指把报纸上有价值的内容剪切下来,贴到各有目录索引的本子上。剪报与其他积累资料的方式相比具有方便和量大的优势。记者在进行剪报时首先要做好剪报的整理工作,其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剪报内容。

4. 访问

【答案】访问又称“口头采访”、“谈话采访”、“访谈”,是采集新闻材料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记者有目的地同采访对象交谈,在有限的时间内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从活动对象上看,访问可以分为两种:①个别访问,即采访对象只有一个人,这种形式最为频繁;②开座谈会、调查会,即集体采访,采访对象在两个人以上。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3 页,共 22 页 二、简答题

5. 在现实的实践中,隐性采访这种方式应受到哪些制约?请举例说明。

【答案】隐性采访确有显性采访不可代替的作用,但也不能滥用。它要受两个制约,一是法律制约,二是道德制约。

(1)不可获取和泄漏国家机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对涉及国家秘密、军事机密的有关事件、内容及其场所,不得进行偷拍、偷录。

(2)不能借口隐性采访,任意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例如,电视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往往采取“偷拍”的办法。“偷拍”的概念和抢拍、抓拍是不同的,因此更要注意不要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现在我国的新闻法尚未出台哪些“偷拍”是记者的职业行为允许的,哪些“偷拍”则是禁区,但有些约定俗成的界限。比如涉及危害公众利益的事情,涉及违法犯罪的事情,是可以“偷拍”的,因为这是舆论监督赋予记者的权利。但是如果不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个人隐私,那“偷拍”就违反了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运用隐性采访这种方式时,还要注意不要侵犯企业法人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确有媒体因泄露了他人的商业秘密而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6. 什么是新闻敏感,其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案】新闻敏感是指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另一些人却一下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及时地发现新闻线索,挖掘新闻素材,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是其职业敏感的折射。简言之,新闻敏感是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新闻工作者从众多事实中发现和判断哪一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这种判断能力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判断某个事件是否可能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新近发生的事实不等于新闻事实,只有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才有传播报道的价值。如何在众多的事件或事实中迅速作出判断,最直观的就是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

(2)在众多线索面前,判断哪些线索可能导致发现新闻的能力。

(3)在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判断哪个最重要、哪个新闻价值最大的能力。

(4)对报道新闻事件的时效性的判断能力。

(5)判断在己发表的新闻中,发现哪些可能发展为更重要新闻的能力。

7. 简述记者在观察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答案】对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材料,记者应花工夫仔细观察,不但要看准,还要看深、看透;对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记者只需简单地浏览,甚至是“视而不见”,在写作中也只是一笔带过。记者在观察中需要关注的力面如下: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

第 4 页,共 22 页 (1)要观察人物周围的环境

①人物同环境的关系

人物同环境密不可分,具体原因如下:

a.环境是新闻的发生地,任何人物都必须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影响人物,给人物提供某种活动的舞台,其场景、气氛对于读者理解新闻有着特殊的意义,能起到烘托新闻事件、深化新闻主题的作用。

b.人物在环境之中工作、生活,因此也必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通过这种适应和改造环境的活动,人物表现出特殊的精神和气质。

②社会环境观察和自然环境观察

记者对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观察,一般包括社会环境观察和自然环境观察。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时代背景,以及人物之间的联系;自然环境,主要是指人物周围的景物、具体的活动场所。

③观察环境的作用

观察人物所处的环境,不仅可以深入地认识人物,报道起来富有立体感,还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2)要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

外貌、神态能够体现人物的外部体征,也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是记者在写作时克服“千人一面”的重要手段。记者要像画家画人物速写那样,注视人物与众不同的衣着、相貌、眼神、表情等,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基调”。

(3)要观察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观察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是对报道对象进行观察的重点。记者要能把握人物的“形”和“神”。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常常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报道对象在某种典型环境中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可能是有个性特征的动作或个性化的语言,要格外留心。

(4)要察颜观色

在对人物的观察中,记者不仅要观察得细,而且要观察得深。要能透过人物的神态、表情、谈吐等现象,以及采访对象对待采访的反应,察觉到人物的感情色彩与内心深处的活动,做到入“心”三分。要察颜观色,记者要特别注视采访对象的眼睛和眼神的变化。采访对象的眼睛,往往能直接显示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8.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怎样搞好体验式采访?

【答案】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来看,要搞好体验式采访,以下几点带有规律性:

(1)选好体验点,选点就要通盘考虑,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点选得好不好,关系着体验采访的成败。选点的根据:

①考虑报道需要;

②考虑尽量同自己平时分工采访的行业结合起来;

③考虑有利于记者锻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50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