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防治护理

更新时间:2024-01-10 02: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防治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共410例,男310例,女100例。年龄12~90岁,平均38岁。发病部位:上臂97例,下肢313例。病因:移位骨折或经手术治疗者350例,单纯软组织损伤未经手术治疗者60例。经临床观察有407例(占99.3%)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其中2例入院后即给予切开减压。3例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及时切开减压,1例治愈,2例好转(转入康复医院治疗),均未被截肢,无出现严重并发症。

2观察与护理

2.1患者局部情况:(1)疼痛转为无痛;(2)苍白或紫绀、大理石花纹等;(3)感觉异常;(4)肌肉瘫痪;(5)无脉。一旦这些症状都出现时,肌肉已坏死,即使减压亦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神经肌肉坏死警戒点:运动减弱,肌肉收缩疼痛和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因此我们应早期观察,及时处理。

2.1.1早期的临床表现:骨筋膜综合征的早期多以疼痛、局部明显肿胀、运动和感觉障碍为早期临床表现。疼痛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主要表现,其与创伤疼痛的区别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尤其当指(趾)呈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指(趾)时,可引起不可忍受的疼痛[2]。一般疼痛是最早或惟一的主诉,应予重视。局部组织压增高,可作为切开减压的手术指征。至晚期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消失不再疼痛,并非缓解所致。只有在确诊后方可用镇痛剂,缓解疼痛后,迅速充分作好切开减压的术前准备。

2.1.2密切观察肢端循环:对骨折患者在护理时应注意石膏和绷带的松紧度及观察肢体的肿胀、血液运行等。如肿胀受压,应解除受压物或用消肿药物治疗并观察皮温的改变,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皮肤略红,温度稍高,当室内压持续增高致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时,患肢皮温较健侧低,甚至冰凉。患肢脉搏的改变:当骨筋膜室压力增高,使供给肌肉血液循环的小动脉关闭,还不足以影响患肢主要动脉血流,因此,远侧动脉搏动的存在并非安全标志。色泽的改变:动脉血供受阻,肢端为贫血性缺血,肢端呈苍白色;静脉回流受阻,肢端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当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时,患肢可呈苍白色、紫绀、大理石花纹等[3]。此时须切开减压,必要时截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4z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