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更新时间:2023-10-17 11: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对我班的一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

案例一(逆反心理型) 学生刘某,男,10岁,小学四年级。三年级时母亲离家出走,把他和妹妹留给了父亲,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照顾兄妹俩,而奶奶半身不遂长年卧病在床,因此所有的重担就落在了爷爷一个人身上。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沉默寡言”,这里的沉默寡言之所以带上引号是因为上课的时候沉默寡言,一般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对于老师的提问也是唯唯诺诺,但是到了下课立马变了一个人似的,与其他同学尽情打闹、疯玩。2、喜欢欺负、捉弄女孩子,班上的女生都不愿意与他坐同座,以为都怕被他欺负。3、上课老走神,不是低头玩就是东张西望,对于老师的提醒也是睁大圆圆的眼睛望着你,让人又气又笑。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黄某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长辈关心不当。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凡事都迁就着孩子,导致舒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2、粗暴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刘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

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懒惰和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姥姥交谈,同时我对黄某提出以下建议: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①利用表扬树立信心。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②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案例二(自由散漫型) 学生焦某,11岁,四年级学生,由于家庭破裂父母离异,跟父亲一起生活,是典型的单亲家庭。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之。后来,父亲打工去了,她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常期放任自流,他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个性。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发现该生存在以下问题:1、行为习惯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2、懒惰、畏难心理。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加上没有人约束,随心所欲地玩。3、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小到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好像班级里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没关系,逃避一切,游离于班集体和同学之外。面对这样的学生,

我们的做法是:一、每班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留守儿童后进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二、老师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地为留守儿童后进生考虑、解决问题,让他们时时得到你的温暖。如安排座位,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多激励留守儿童后进生踊跃发言,让他们注意力集中,没有时间让思想开不差;班级活动,多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三、父母离异的学生,要求老师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求老师多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努力。做好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留守儿童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4v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