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更新时间:2024-03-12 06: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选择题(25×2=50分)

1.《国语 鲁语上》说:“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表明( )

A.诸侯五年朝觐周王四次 B.诸侯应向周王申报财产 C.分封制具有制度性保障 D.分封制以礼乐制为基础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具有制度性保障

2.“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 A.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B.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 C.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D.较好发挥监察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刺史一开始负责监察地方官员,也的确较好发挥监察作用,而西汉中期以后刺史发生了变化,材料说当时官吏大多实行苛政,政治混乱,大都应该归咎于刺史,有的刺史不遵守职责,做事随意而为,所以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的试题时一定要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3.东汉文物 《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记载了东汉某乡里百姓为解决负责集体事务的“里父老”所需经费,共同出钱买田82亩,以里官为首成立“僤”,并规定此田的所有权归“僤”,使用权归“里父老”。这反映了当时( )

A.世家大族控制了乡里基层政权 B.民众支持地方公共秩序的构建

C.中央政令难以畅达乡里 D.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成为普遍现象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民众支持地方公共秩序的构建

4.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

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中央集权的削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地方制度是完善的,中央集权是加强的而不是削弱的,宗法制强调的是亲族血缘关系而和“自治社会”是无关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才是造成“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和罪魁祸首。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

5.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 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我国开始使用金属工具是在夏商周时期而非春秋时期,井田制已彻底瓦解是在战国时期而非春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战国时期,也不符合题目时间限制,排除。该现象反映了老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从选项A B C D四项中看,能使老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只有C项,赋税制度重大改革,能让老百姓多劳多得,故而能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赋税制度重大改革

6.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D.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答案】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转变革命任务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7. 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作一点显著的事业”。从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 ) A.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 B.绝对服从于城邦的需要 C.有着强烈的政治需求 D.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 【答案】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4s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