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6-17 00: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文言文两则》

学习内容:1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学习《学奕》,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w W wc O m

3.理解重点词句,明白“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或一心二用”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为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一定很熟悉,谁来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一篇文言文----《学奕》(板书课题)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对学生读书习惯进行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4、对照相应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5、自主学习,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2、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和句意。 3、学生相互解疑答难。

4、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的字、词、句理解疑难进行点拨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探究解决。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 4、教师对难理解的词句进行点拨。 如:(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的理解。 (2)“之”的多个意思。 五、自测反馈:

1、说说你对下词、句的理解。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之”的多个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 ) 惟弈秋之为听。 ( ) 一人虽听之。( ) 思援弓缴而射之。(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 )( ) 2、《学奕》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两小儿辩日》,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对,他是古时候一位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天,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孩子的一个简单的问题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被什么难题难住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 预设:(1)他们为什么争辩?(2)各自的观点是什么?(3)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二、自学体验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遍; 2、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3、自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到底是谁近谁远呢?

三、合作展示

1、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2、教师范读课文,重点强调难读的句子; 3、学生练读。X 1 . c|O |m

4、小组交流,共同理解课文。

学生在班内交流小组内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理解 (2)“孰为如多知乎”的理解 四、归纳提升

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自测反馈

1、学生解答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到底是谁近谁远呢? 教师适时补充材料:“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远的”原因。 2、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3、熟读成诵。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把自己的感悟和同学交流一下。 5、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孰为如多知乎? 六、反思总结:

2 《匆匆》

学习内容:2 《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难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190万字的作品;他晚年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篇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分组交流自学情况(语言叙述)

2、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

4、学生相互教读生字,组词,相互做自己出的预习题。 5、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生字带入句中,句子带入文中,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提学生读、整体朗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让学生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抄写生字和自己觉得好的词语。

2、对生字词语的书写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先教写,再让学生写在写字本上。 3、让学生对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在书上做上记号。 六、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导入: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从《匆匆》一文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2、质疑:默读课文,有什么其他问题? 二、自学体验

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简要批注,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和老师、同学交流。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再开的时候” 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在默默地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A、思考:为什么“头涔涔,泪潸潸”?

“我”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B、从“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C、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D、指导朗读。 (3)“于是—洗手的时候??溜走了一日”

A、读句子,说说作者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

B、联系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不注意时消逝的。 C、仿写句子。在_____时候,时光_____溜走了。 (4)“过去的日子??游丝样的痕迹呢?” A、指名读,谈感受,理解重点词。 B、感情朗读。 C、写话练习。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我能做,我还能做____。过去的日子如______,被____,如____,被____。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自己刚才自主学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2.派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照样子写词语。

泪(潸潸) 轻轻(悄悄)

2、背诵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仿照课文中写法,再写几句。

六、总结反思: 阅读链接:

和时间赛跑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

1.同学们,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众多的节日里,春节是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说说今年春节你都是怎样过的?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咱们就走进老北京,去看看那里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2. 板题,读题。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我会读: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4、检查读书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四、归纳提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就学生汇报的生字进行再次的认读写巩固; 2、根据意思写成语:A、挂起灯笼,系上彩绸。( )B、所有的事物都焕然一新( )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还想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吗?(想)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学体验:

1、在这么多节日里,你感受到北京人的春节时候(热闹的,是忙碌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和小组同学分享:从中感受到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从中品出怎样的年味?

我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上面自学体验的问题,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2、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从哪里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他是怎样表达的?

⒉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老舍的语言风格: 3、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从 写到 ,重点写了 、 、 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 。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给大家分享你家的春节对联 : 2、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六、反思总结: 7《藏戏》

学习内容:7《藏戏》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剧种、面具、激流、发誓、鼻祖、咆哮、旷野、布施、柔顺、压抑、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生动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 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介绍:藏戏

2. 板题,读题。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 二、自学体验: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

2、我会读: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两面三刀、随心所欲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并画出相关语句。 (1)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2)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四、归纳提升:

1、课文从 、 两个方面介绍了藏戏,它有三个方面的特色,分别是 、 、 。 2、唐东节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难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1.藏戏中“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的原因是 。 2.举例说说藏戏面具运用的象征、夸张的手法。

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

3.这段话两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 A.总分 B.因果 C.递进 D.转折 六、反思总结: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内容: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国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学习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导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根据课后资料袋的提示,准备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 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4、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问题自由通读全文。

5、快速浏览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全班交流展示。

2、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 3.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4.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5、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6、用学习“客家民居”的方法,学习“傣家竹楼”。

四、归纳提升: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

2、《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w W w .x 1.c o M 给加点的字注音。 贮( )仓 偏僻( ) 糯米( ) 夯( )筑 奇葩( ) 竹篾( )茅( )草 ....... 六、反思总结:

9《和田的维吾尔》

学习内容:9《和田的维吾尔》

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特点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1、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课前准备: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 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2. 对维吾尔族的了解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许多饶有风趣的习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题,读题。

二、自学体验: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2、给加重的字注音,理解意思:

迎风引吭 渺渺回荡 随风摇曳 深邃 妩媚 豁达 3、解释词语:

铺天盖地: 载歌载舞: 肃然起敬: 美不胜收: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课文的中心句。开头结尾的关系是: 和田维吾尔族人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 )、( )。

2、用横线画出2、4、5、6段的中心句,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请找句子具体阐述。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3)爱美的维吾尔族:

(4)漂亮、俊朗、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四、归纳提升:

1、朗读最后一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结合文中具体的描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在文中找出最能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 2、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六、反思总结:

语文园地二

学习内容: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2、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民俗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故事感染激发: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二、自学体验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A、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B、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A、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B、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2、师生倾听、评价。 四、归纳提升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自改自评

A、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1)老师修改了什么?(2)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A、交换作文 (1)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2)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六、反思总结:

回顾拓展三

学习内容: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定向导入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自学体验: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⑴、自由朗读,读准字音。⑵、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⑶、背诵《囚歌》。⑷、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归纳提升: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积累的资料

六反思总结: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内容: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及表达效果。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 板题,读题。

3、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1)我会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暖( ) 烧( ) 梗( ) 魂( ) 愤( ) 援( ) 浇( ) 硬( ) 魄( ) 喷( ) 缓( ) 绕( ) (2)我能辨别多音字并组词。

zhang( ) fang( ) ch?ng( ) pēn( ) 挣 缝 冲 喷

zhēng( ) f?ng( ) chōng( ) pan( ) 2、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

4、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生字带入句中,句子带入文中,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提学生读、学生自主读、整体朗读等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重点读小女孩擦燃火柴以后的部分)。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就学生汇报的生字进行再次的认读巩固;

2、对生字的书写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先教写,再让学生写在写字本上。 3、让学生对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找出文中描写让你感动的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把你的感情充分地读出来。 5、我会读。

蜷着 火焰 捏着 橱窗 哆哆嗦嗦 闪烁 灵魂 哧 暖烘烘 火柴梗 6、我会填。

一( )火柴 一( )马车 一( )香味 一( )灯 一( )蜡烛 一( )火光 一( )星星 一( )墙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还想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吗?(想)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学体验:

的故事。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 自然段): 第二部分( -- 自然段): 第三部分( -- 自然段): 3、自学课文第二部分,看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火柴后,她看到了什么?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并完成下列表格。 次 数 产生的幻象 实在景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4、我理解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 作家 写的,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产生幻象的原因 渴望得到什么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第一个“幸福”是指 第二个“幸福”是指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上面自学体验的问题,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2、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再次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她的一双小手几(jī jǐ)乎冻僵了。 2)她想暖和暖和(hu? huo)一下小手。 3)她没有挣(zhang zhēng)到一个钱。

4)火柴灭了,喷(pan pēn)香的烤鹅不见了。 2、课文内容我会填。

她赶紧擦着了( ),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 )光,照的跟白天一样(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 ),这样(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 )怀里。她们俩在( )和( )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的地方去了。

3、我会填.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写了小女孩____次擦燃火柴,第一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了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二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三次看到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四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五次擦然火柴是为了___________,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小女孩命运的____。

4、读课后第4题的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谈谈感想,试写几句。

六、反思总结:

15 《凡卡》

学习内容:15 《凡卡》 学习目标:

1、会准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找准多音字,重点词语能理解运用。

2、敢大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凡卡生活的“苦”和信中回忆的“乐”,感受到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 4、认识“插叙”,掌握插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并能从文中找到例子,学习“暗示”这一新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2、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

知识链接:

《凡卡》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小说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那段最黑暗的时代。当时,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的信,写出了学徒工的悲惨遭遇,对沙俄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控诉,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当时社会的罪恶。“凡卡”正是千千万万俄国儿童的缩影。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

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

2. 板题,读题。

3、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如: “蘸 摩 撇 噎 搓 伊 ”的写法和读音。

2、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

4、学生相互教读生字,组词,相互做自己出的预习题。 5、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生字带入句中,句子带入文中,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范读、提学生读、学生自主读、整体朗读等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根据时间的长短,可读1个部分、2个部分,或全篇)。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就学生汇报的生字进行再次的认读巩固;

2、对生字的书写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先找学生上黑板展写“蘸 摩 撇 噎 搓 伊 ”,若不正确,师生订正后,再让学生写在写字本上。

3、让学生对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做上记号。

5、能正确读写“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毒打、撇嘴、欺负、抽噎、匣子、冻僵、逗笑、窜过、孤儿、打搅、甜蜜、黑糊糊、笑眯眯”等词语。

6、我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国作家( )。我还知道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原因:( )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凡卡的学徒生活,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体验: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部分来写的?

2、把凡卡信中的内容找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再说一说凡卡的学徒生活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苦”——阅读凡卡的信,围绕“苦”,体会凡卡的痛苦生活和急切的心情。 例:我的发现:凡卡的命运非常悲惨,主要体现在:

(2)“乐”——认识插叙,了解插叙内容对表达凡卡生活的作用。

例:他想起了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我的体会是:

3

4、文中哪一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上面自学体验的问题,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2、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3、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词语填空我最行。

希望 期望 指望 巴望 盼望 渴望

(1)过了一个钟头,凡卡怀着甜蜜的( )睡熟了。 (2)凡卡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 )了,连狗都不如。 (3)凡卡疲惫极了,多么( )能好好地睡一觉 。

2、课文理解我最棒!

(1)“凡卡把他写的信塞进了邮筒,回来后,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对“甜蜜的希望”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同情凡卡吗?相比之下,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怎样?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练笔。(任选一个话题来写)

续写一: 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睡熟了,按着凡卡的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续写二:再读凡卡的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信的后面写上一段自己想说的话。 六、反思总结:

16《鲁滨孙漂流记》

学习内容: 16《鲁滨孙漂流记》 学习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4.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5. 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6.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学习重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学习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谋生存,应该是每个人最起码的本领。同学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那你们将怎样学会生存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这是著名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会给同学们很大的启示,你会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呢?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我会理解:

蓄养: 圈养: 教化: 知足安命: 聊以自慰: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4、默读课文,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5、主人公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奇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交流自学体验的几个问题,意见不同的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并选派代表汇报交流。 3、教师若对学生的汇报交流觉得不完整或有误,就引导点拨,直到妥当为止。 四、归纳提升: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4s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