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远平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观摩课、示范课教学设计 - 副本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3: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贵州省高中物理杨永忠名师工作室观摩课、示范课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金沙一中 设计者:钟远平 主题、单元 或课的名称 学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 年级 高一 班 12班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用力的图示表达力的三要素。 2、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 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的方向。 4、能解释稳定等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能应用。 1、通过设问、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重力的概念。 2、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重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的作用.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力的分解,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情感态度2、通过合作找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与价值观 享的团队精神。 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关于重力的相关,对学习本节知识没有知识障碍。 知识基础 2.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一些零碎的关于相互作用的例子。 学习者特征分析 能力基础 学生经常使用小组合作、交流评估、有新课改学习理念。 1、学习者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有关生活的知识好奇心较强,具有强学习者 烈的探究欲望; 特征分析 2、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合作单位,一个同学的交流代表小组内同学的交流。 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应用物理分析 分析 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风格 很多创新设计或生活实践都涉及力学的应用,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力学知识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内容,重力知识是力学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对初高中力学知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首先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知识感知,进而通过知识运用以提高能力、深化所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分析什么原因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什么教材分析 原因使物体发生了形变,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入了力的概念及力的图示方法,接着从重力的现象引出了重力概念,让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重力的三要素,引出重心概念等,在重力的基础上学生通过阅读,自行归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并能把学过的力进行归类,这是在能力范围内1

教学 内容

的,应放手让他们去主动获取知识。本节内容提出了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体现教材内容的开放性。本节课对于建立清晰的力概念以及力的运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知识结构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力的概念和图示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即研究过程和方法。 难点:1、不规则物体重心的确定。 2、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解。 信息化教学媒体和资源的选择和运用: 1. 视频: 足球运动视频 2. 图片: ⑴足球运动图片;⑵瀑布图片;⑶雪压树枝图片;⑷推门图片;⑸跳伞图片 (6)苹果下落图片(7)地球图片(8)跨越式跳高图片(9)背越式跳高图片(10)走钢丝图片 教学准备: 1.师准备:根据学生情况,拟写教学设计,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准备每人一个弹簧秤;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做预习学案,制作不规则纸片,用笔与线确定纸片重心,准备三角板、直尺、纸与笔课堂上备用。 教学过程(活动) 教学环节 1.引入新课 教学内容 播放足球运动视频 同学们,假期出去旅游了么?去看了我们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么,那里浪花飞溅,声震百里,让我们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我们学校开运动会时,我们又感受运动场上速度与力量之美,力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力,如果没有力,宇宙还存在吗?如果没有重力,会有2

师生活动及意图 学生先观看视频教师解说视频,并从语言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引入课题。

什么结果?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力的作用形式,研究力的本质,那就让我们先从重力开始吧,引入课题:《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2.讲解力与力的图示 展示足球运动、瀑布图片及雪压树枝图片 【合作与探究】利用身边的物品例举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实例,一个同学举例,另一个同学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并说明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板书)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学生比较几张图片,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到这些现象都是力的效果的体现,从而激发探究什么是力的兴趣。结合实践利用身边物品举例,教师引导学生举例,激发探究欲望;学生讨论总结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 【思考与讨论】 1、力是否能够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深入学习力的物质性与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否能单独存在? 相互性,通过讨论探究3、物体间不接触能否产生力的作用?想一想能否完成,使学生主动获得举出例子? 知识。 说明: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小组讨论学习,教师据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讨论情况提问学生预习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与讨论问题。学生代表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回答: 而独立存在的,当我们研究某一个物体受力时,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独存在。 2、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同时存在。 【思考与讨论】 问题: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3、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力 么?符号是什么?(学生初中已经学过以上问题, 估计不难答出,可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力的作用 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通过开关门的特点让学牛),能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力? 生明白力的作用效果与 大小、方向、作用点有 关,培养了学生从现象 中归纳总结出结论的能 力。 小组讨论学习,学生代 表回答: 教师根据实例和学生交流讨论. 1、力的三要素,大小,讨论结果: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不方向,作用点 能完整地表达这个力,因为力是矢量,力有三要2、力的图示:完整表达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要把三要素都表达出力的三要素。 来才算完整地表达。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提出合作探究问题: 的方向与作用点。 (板书)3.力的图示: 3

完整表达力的三要素:大小(线断的长短)、方向(箭头)、作用点(箭尾或箭头). 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与作用点 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 线断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表示)。 【指导与练习】 例1(教师做):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 000 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 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 cm长的线段表示500 N的力. 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 cm),然后画上箭头 例2(学生做):作出下列力的图示是:(可同时出三个题,全班分三组,每组做一个题,并分别选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 ①物体受250 N的竖直向下的重力. ②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 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 参考答案: 说明:①选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 ②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方便. 提示: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不要忘了定标度,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 3.学习重力 【思考与讨论】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谁?是接触力还是非接触力?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么?找找周围关于重力现象的例子?都有哪些方法求重力,两位同学合作测物理课本的重力,并思考:在不同的地方测重力大小会变化么?方向呢? 学生观察教师规范操作,并据规范操作作力的图示,请两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做,并予以点评。 1、学习如何形象表达一个力的方法,就是用图形方法表述三要素,用形象表抽象,让学生得到过渡。 2、引导学生规范操作作力的图示。 展示重力现象跳伞图片、苹果下落图片,学生观察并指出是什么力的效果,为下面的重力学习作过渡。 4

指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特别强调: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而是引力的一个分力。 桌面上有一个弹簧秤,请选择适当的器材,测出物理课本(或其他物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指出你的依据. 学生讨论分析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归纳总结: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利用G=mg求解,要用到天平。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但最终都能求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知识拓展: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g不同,物体的地理位置对于以上两种求重力的方法有没有影响呢?(教师可以不给出答案,由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完成.或者作为课外实验探究的课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科学求知态度) 问题设置:任何一个力都有方向,你知道重力的方向吗?请用实例说明你的依据.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提示有关现象(雨线、垂柳、铅垂线……). 归纳总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和应用方面涉及重力竖直向下的知识? (板书) 二、重力 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mg用弹簧秤称量 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想一想,做一做】什么叫重心?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形状改变重心位置一定改变吗?你能确定三角板的重心在哪儿么?怎样确定不规则薄板的重心?请每位同学展示自已用不规则薄板确定重心的作品,与小组成员比比看谁做得最好。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给出重心概念: (板书) 作用点(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焦点。 思考:请你指出下列物体的重心:充足气的篮球、方砖、石块. 做一做:指出怎么找重心(画图、操作、说明): 学生自己选择被测对象,分别找出物体的重心.参考教材52页“做一做”,找出不规则物体的教师展示思考与讨论问题,在初中基础上深入理解重力,从力的三要素角度来理解重力,这是研究力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力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注重引导回顾旧知,学习新知。 小组讨论学习,学生代表回答: 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mg用弹簧秤称量 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教师展示想一想做一做问题,小组讨论学习,学生代表回答: 1、作用点(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集点。 2、各小组展示自己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作品。并评选出优秀作品。 1、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 2、展示作品,让学生更自信,对重心是否在物体上等较难问题有一个经历,更能深入理解突 5

重心. 教师演示:木圆环,直角三角尺的重心. (板书) 归纳: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可在物体之外. 结论:规则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不规则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用悬挂法. 4.学习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说一说】通过阅读教材,说说四种相互作用是哪四种? 重力属于哪一种力? (板书)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阅读教材后总结:是万有引力的作用把宇宙中的恒星和行星聚集在一起,组成了太阳系、银河系和其他星系。力的相互作用遍布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除此之外还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种力称为电磁相互作用。 【思考与讨论】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集在一起构成原子核,你能推测是什么力的作用结果吗? 结论:决定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过程的基本的相互作用。近代物理确认各种物质之间的基本的相互作用可归结为四种: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近代物理的观点倾向于认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统一的,物理学家们正在为建立大统一理论而努力。但至今也没有公认的结论,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为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课堂练习 1.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D、物体只有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引导学生据提纲自主归纳总结本节内容 一、力和力的图示 二、重力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6

破难点。 学生看书,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学生通过阅读,自行归纳四种相互作用,并能把学过的力进行归类,这是在能力范围内的,应放手让他们去主动获取知识。 对本节的练习能让学生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学生练习并回答: 1、A,考查力的概念 2、B,重力问题 5、自主归纳总结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生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而不是老师灌输的。

6.反思体会评价 7.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学生分成8个小组,通过讨论后分组进行汇报。 1.教材第54页“问题与练习”2、3题. 记下作业,课后练习,2. 课题:自制一个“不倒翁” 学生课外体验,让知识步骤:1.选择器材,组装并进行试验;反复得以延伸与巩固。 尝试,直到试验成功; 2.做好实验记录,包括材料和数据等,注意成功与失败的数据对比。 结论:物体的重心位置决定试验的成功与否。 教学流程图 运用视频引入新课、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组织教学 合作探究 展示图片与问题,比对图片实际操作举例,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与学生总结出力的定义与作用效果 思考与讨论 加深力的理解,了解力的性质 思考与讨论,理解力的推门图片三要素及力的图示 展示 指导与练习 教师指导作示范,学生练习画力的图示 重力图片展示 论论重力产生原因及三要素,得到重力概念与三要素 说一说四种相互作用,并指出重力属于哪一种相互作用 想一想做一做 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并展示作品,教师归纳重心并展示重心图片 阅读教材 自主归纳总结 通过提纲自主归纳总结本节内容 反思体会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7

课外作业 结束 教学评价: 1. 本节课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针对不同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或方法。共同的原则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教学中或引导或置疑,或探究或交流讨论,或实物或影片展示,总之首先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知识感知,进而通过知识运用以提高能力、深化所学。 2、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3.本节课所涉及的视频、图片及实例多,要学会在网上进行收集和整理,遴选网络资源,学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板书设计: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3、单位:牛顿(牛),符号N 4、力的图示:完整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方向与作用点 二、重力 1、重力的产生: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mg 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秤称量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焦点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课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之后,教学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但是在时间分配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导致后边学生自我总结、交流互动环节时间太少。 2.学生活动开展需要教师在活动上多下功夫,对课堂互动要很高的驾驭能力。

8

设计说明

学生对力学的知识很感兴趣,虽然初中有学习过部分内容,但不太深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尽量多的实物、图片等途径多方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唤起学生的已知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课程设计上,运用小组学习探究模式,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作为出发点,在教师所提出的逐个循序渐进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展开探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

本节课的设计上,充分应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其展示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图片及问题展示进行课题的学习。

本节课设计几个学生的讨论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让别人的智慧启发自己,从而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同时,增加“指导与练习”环节,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结合新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在这种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来源:zz^step.co~#*&m ]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符号 力的三要素图示及示意图

重力的产生

重力

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mg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力和力的图示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4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