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更新时间:2024-05-19 16: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讲: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教学要点:

1、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及构成;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

2、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及其途径。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

1、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2、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 3、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

4、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及其途径

教学重点: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的途径。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的途径。

学习指引:

1、深入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组成。

3、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方面的要求。

4、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课程提供的案例,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及其途径

你的位置:第二讲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科学教育一直把知识的掌握放在教育目标的首位,教育目标所追求的价值主要指向为入学作准备。教育目标的表述也基本以知识为主要线索,目标具体到各个年龄阶段的任务时,就分成为小、中、大班的庞大的知识体系。这种目标体系,很难实现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价值,也很难发展幼儿的主动性、个体差异和创造性。

当我们把幼儿科学教育定义为“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索和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时,已经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把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概括为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会用这些有益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大价值。 (一)乐学

乐学就是对学习有兴趣,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倡导的是:情感态度优先考虑。如果我们通过科学教育在幼儿期就培养起孩子对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那么,孩子就有了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因此我们强调,使幼儿获得乐学的态度,是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幼儿要获得这样的长远教育价值,就必须不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不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快乐。要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快乐,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愿望、需求,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决不能以牺牲幼儿对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为代价来求取知识的传递。 (二)会学

会学强调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通过科学教育使幼儿学会了学习,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去寻求尚未知晓的知识,并不断探求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会用

会用在当今社会尤其重要。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科学技术、新知识从产生到应用的速度越来越快为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的科学教育不再追求使幼儿获得一大堆僵化且无法应用的死知识,而是要让幼儿学会运用原有的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并引导幼儿体验到生活中需要科学,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就是我们每天所做的事。这不仅能使幼儿学会学习,而且能使幼儿真正理解科学的实际意义,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

为了实现上述教育价值,我们提出了由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经验三个要素构成的教育目标。

1、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

3、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 上述三条目标的排列顺序体现了对三者关系的新看法。相对于知识来说,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更为重要。无论在目标的表述上,还是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都要坚持这样的价值观。

由于价值取向的变化,每一条目标的核心内涵也与以往有很大区别。

表:教育目标构成

目标要素 核心价值 内涵

情感态度 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1.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创造精神

3.关爱和保护周围环境 4.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5.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分享与交流

科学方法 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 1.探求未知的能力 (1)观察探索和发现问题 (2)推理和预测

(3)实验并记录有关信息 (4)解释与交流

2.科学技术设计的能力

(1)确定一个简单的问题或目标 (2)提出解决方案,产生设计 (3)实施方案,实际制作 (4)产品或设计评价与交流

知识经验 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 1.物质和材料 2.地球与环境 3.生命与生命过程

(一)情感态度——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1、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在科学教育中,最关键的是保持和培植幼儿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好奇心是幼儿认识事物的原动力、内驱力,是人的天性。孩子们总是有无数的惊奇和疑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他们从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进而产生了对周围物质世界的探索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对物体的触摸与操作,在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起他们自己的有关物质世界的认识,并在今后不断的对客观物体的探索中补充、修正、达到完善。

教育目标新三层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态度的重要性。人们必须优先重视使幼儿获得对科学的兴趣和乐于探索周围事物的态度。这会使幼儿终生受益。 2、创造精神

社会日益加快了变化的速度,科学技术日益加快了前进和发展的步伐。创造的精神和创造的思想方法已经是现代社会生活和学习向每一个人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我们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幼儿感受到创造可以使同样的东西具有更大的价值,从而乐于探索、乐于创造。要接纳、支持和鼓励幼儿以不寻常的、创造性的方式使用设备、材料,提出建议、尝试新实验和解决新问题。 3、关爱和保护周围环境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开始将环境与人、环境与生物的依存关系等问题列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这是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变化,很有意义。但是,如何改变传授式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从身边的环境和事物中体验到并真正理解这些关系,自觉保护环境、善待生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尝试。 4、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这一方面,以往很少注意。教师来评判幼儿的对错已成为习惯。有些幼儿明明看到自己操作的结果是什么,但自己不敢做结论。如果教师的观点或教师认为正确的同伴的观点与自

己的不一致,很多幼儿会改变自己的看法,放弃操作的结果。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尊重事实的态度,是一种不科学的态度。这不仅仅是因为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中没有强调这一点,而且是幼儿长期被动的学习方式和教师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 5、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分享与交流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着的,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是有价值的。在科学的发展道路上,许许多多的想法都是可能的。我们要通过幼儿科学教育使幼儿从小能从多角度看问题,看到同伴的价值,乐于与同伴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能与同伴合作,互相关心、支持和提出合理建议。

(二)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

1、科学教育从以科学知识为重心向以科学方法为重心转轨

在科学领域,人们越来越看到科学方法对于科学发现的重要意义。在教育领域,社会加速变化的事实促使教育家思考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之间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有识之士指出:我们必须很快地改变我们对教育的观念,今天所教的80%~90%断都应放在科学方法、教育方法、学习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事实和综合事实的能力上,“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2、科学方法的真正内涵

科学认识论中的科学方法主要是指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科学方法是认识活动的动态产物,科学方法不是以“知识形态”出现的,而是以“活动形态”出现的,它是由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因素复合而成的一种无形的手段和工具。 掌握科学方法的核心就是要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幼儿获得科学方法实质上是让幼儿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即知道如何去探究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观察、分类、测量等方法作为一个个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也不应该把每一种方法搞成固定的模式让幼儿学习。 实际上,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幼儿探求未知的能力和技术设计的能力紧密相关。因此,我们要通过让幼儿经历和体验探求未知和技术设计的过程,发展幼儿这两方面的能力。

(1)探究未知的能力 ◆观察探索和发现问题 对于幼儿来说,科学思维的第一步是用感官观察和探究周围环境,逐渐地他们对使用工具发生了兴趣,并体验到工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探究事物的细节。 幼儿对“平凡”的事物都有极强的好奇心,我们常常看到他们自发地探究最常见的物体和生物。当幼儿受到鼓励去观察和进行谈论时,“是什么”是他们经常提出的问题。逐渐地,幼儿的问题从“是什么”扩展到“为什么”和“怎么样”。 为什么放大镜看东西清楚呢?

窗户上的“窗花”是哪儿来的?

蚂蚁衔着这么大的东西能爬山吗?

幼儿不仅通过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操作、实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及其关系,并开始对使用工具感兴趣,乐于使用工具进行科学研究。

让卡车在不同粗糙程度的地面上走,观察不同的表面对卡车速度的影响。

在水或沙地里探索,让水或沙流过手指,注意其流动的快慢和手指的感觉。让沙或水流过漏斗,注意其流动的快慢。

到了6岁,幼儿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感官,并开始能使用工具和图书来帮助自己收集科学数据。他们经常使用天平、容器、放大镜等工具,有时也浏览图书,他们开始思考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和为什么这种工具能帮助他们进行特定的科学研究。

把一个昆虫放入一个瓶中,用纸封上口,用铅笔在纸上捅几个孔,让昆虫能呼吸。 使用有轮的工具、斜坡和不同形状的物体来发现无生命的物体如何移动?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鸟巢的结构、蚯蚓的脊背结构。 用天平比较岩石的重量。

测量在水中种的蒜长到几厘米,在土里种的蒜长到了几厘米。

让水或沙流过各种不同直径的管子,比较同量的沙或水流过每一个管子所花的时间。 ◆推理和预测

科学思维的第二步,就是针对观察和探索时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用已经观察到的特定事物和有关现象,并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推理,作出猜想和预测。 在一个探究活动开始能做出猜测和预想,这有助于幼儿探究活动的有意性,并有助于幼儿将预想与探究结果比较,真正促进幼儿认识结构的发展。

大约在4~5岁期间,幼儿开始能猜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到了6岁左右,幼儿已能做出有想法的预言,而不是无秩序的、轻率的猜测。他们往往在探究活动的开始就能做出预言(如果……,会……),然后,在他们收集了一些数据和信息之后再次预言。回忆以前的知识经验将有助于幼儿作出各种预言。

种子泡在水里能发芽、长大,小花泡在水里也一定能长大。

一定是水的力量使水车转了起来,如果水大些,水车就可能转的快些。

我认为泡沫塑料不能浮起来,因为它是固体,我们实验的所有固体东西都沉在水底。

◆实验验证和记录有关的信息

通过做实验来证实预测是否正确,这是科学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原来的预想可能得到支持和证实,也可能被推翻。在实验验证过程中或在实验之后,引导和帮助幼儿记录有关的信息,有助于幼儿依据事实得出结论。

4岁的幼儿,开始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自己所观察和探究的事物。逐渐地,幼儿从记录单个的事物发展到用图画的方法记录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过程。

图l豆苗生长过程

食品包装实验观察记录表(广州市中六幼儿园大班幼儿关于食品包装作用的实验记录)

观察日期: 月 日—— 月 日

注:你认为食品质量有变化的贴“星星”;你认为食品质量没有变化的贴“气球”。

◆解释与交流

科学探究过程的关键是用观察和信息建构合理解释的能力。同样,幼儿也需要有机会在讨论中描述和分析他们的发现。把事实和探究过程描述和表达出来,有助于幼儿澄清和明晰各种关系,有助于养成“思考事物关系所在”的习惯,这个习惯比只是收集数据又前进了一步一沿着建立概念的道路前进了一步。

讨论中发言的幼儿自然有了思考、梳理和澄清的机会与可能,加上与老师和同伴的对话和观点的交锋,认识水平得以提高。那些没有发言的孩子会学到东西吗?如果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那么,这种研讨对于那些没有发言的孩子来说也同样有意义。当他们听的时候,他们肯定在进行着思考,并在鉴别同伴们的讨论。他们所进行的思维类似于成人默默地思考某个问题时的思维。维果茨基称之为“内在语言”⑩。

探究未知能力水平分层

(2)技术设计的能力

技术设计方面的目标主要是让幼儿体验创造的价值和乐趣,体验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并尝试着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程序。

在这里,我们应该对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传统操作活动手工制作或称玩玩做做的价值及教师的指导方式进行重新认识。

首先,我们要从技术设计的高度赋予幼儿的制作活动以新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制作活动,让

幼儿充分体验制作一种物品的程序和过程:先想好做什么——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制作并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同伴分享和交流并评价。幼儿获得这种经验和能力,将为他们一生中解决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具体问题,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的教学和指导方式问题。以往的做法是教师先出示范例、样品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然后教师一步一步的教孩子做,甚至手把手的教,或干脆帮(替)孩子做。材料当然也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恰好合适的。这种教育方式对培养幼儿技术设计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不适宜。新的教育方式强调:从确定要制作的物品到用什么材料,整个制作过程都应给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尝试的机会,教师的作用在于支持和适宜(非包办代替)的帮助。

除了制作活动外,我们还可以让幼儿体验常用的技术工具和器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如编织机、面条机、果汁机、磨、烤箱、微波炉等,孩子们不仅可以尝试着使用,还可以学着自制其中的简单工具,体验发明和制作的过程。

体验和重演民族技术活动,对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和国家的情感,获得有关的科学技术经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造纸、陶艺、剪纸、染纸等。

技术设计能力水平分层

(三)知识经验——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

1、幼儿期不可能有真正的概念

“概念”一词本身意味着一种思想活动的形式,一种属于抽象范畴的创造性的思维。“概念”同死记硬背的记忆、回忆或辨认出正确的答案等有着质的区别。

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以把一次活动的目的定义为:使幼儿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这里可以说“概念”.因为它真是一种简单水平层次上的抽象:认出某种共同的特征。但这是-一种较低级的概念水平。如果我们通过一次活动,要求学生形成太阳给地球温暖的“概念”

就不合适了,因为这种活动不能看作是一种抽象、甚至不能看作是一种概括。太阳给地球温暖只是一个事实。

可以肯定,幼儿在到达青春期以前,不可能经历完全概念性的思维,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概念。因此,在探讨幼儿能做什么,能学什么时,我们使用的是知识经验一词。这实际上是想强调让幼儿获得“经验性的知识”。

2、经验性的知识是幼儿能够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知识

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就注定了幼儿只适于获得经验的知识。

之所以强调经验性的知识对幼儿的重要价值,是因为:

(1)幼儿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不是靠记忆,而是靠用特殊的材料、物体进行科学探索,经验各种例证得到的,是幼儿在和物体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操作、思考而悟出来的、体验到和感知到的。

(2)幼儿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性知识是幼儿理性思维和今后学习的基础。 3、强调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

对于幼儿来说,能够运用的知识才真正是幼儿自己的知识。研究表明,儿童能够运用的知识90%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幼儿的科学知识必定是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的知识,并且是能够运用的活的知识。而且,运用有助于幼儿概化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其不断丰富和深化,逐渐向人类共同的标准迈进。

幼儿接触到的周围事物及其关系(自然领域)涉及物质和材料、生命与生命过程、地球和宇宙等几个方面。

幼儿可能获得的知识经验

物体和材料的性质 (1)能描述常见材料的简单性质 (2)能按照明显的特征将材料归类

(3)知道对日常材料的加热或冷却会使它们熔化或凝固,甚至产生永久性变化 (4)能将一些常见材料的用途与它们的简单性质相联系 (5)知道许多材料是天然生成的,而许多材料是由原始材料加工制成的 物体的位置和运动 (1)懂得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移动 (2)理解推和拉可以使物体开始、加快、减慢或停止运动 (3)理解力可以影响物体的位置、运动情况及形状 自然力 (1)接近地球的物体如果没有东西支撑。会落在地上 (2)磁体可以不接近物体而使物体运动 能量的形式,光、热、电和磁 (1)知道许多家用设备是用电的。但不正确的使用是危险的 (2)知道声和光的简单性质 。 (3)知道磁铁能吸引某些材料,但不吸引其他材料。磁铁还能相互排斥 (4)懂得冷和热是相对于他们本身体温的概念 (5)知道要使电器工作需要完整的电路 (6)了解家庭中使用的一些燃料 (7)知道光和声音的被反射 地球和宇宙 (1)知道地面上有平地,有山,有河水 (2)能从降雨、温度、风力方面了解和记录天气的变化 (3)能描述太阳在空中的运动情况 (4)知道地球、太阳、月亮是相隔一定距离的球体,天空中的星星比我们任何一个人所能看到的都多 (5)知道月亮的外形和太阳的高度作规则的周期性变化 (6)知道四季的交替和明显的特征 生命与生命过程 (1)知道生物品种繁多,其中包括人类 (2)知道人需要水、食物、空气、排泄、温度和适宜的环境 (3)知道动植物需要一定的条件赖以生存 (4)能根据~一些明显的特,正对常见的生物作粗略的归类 (5)知道不同种类的生物发现于不同的地方 (6)知道某些废弃的材料会自然腐烂,但要经历不同的时间过程 (7)知l道人类和其他动物所共同的生命过程 (8)知道环境的生态平衡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懂得保护环境 (9)知道人类活动有可能改变环境,从而影响动植物的生存 (10)知道从环境中进入人体的某些东西会伤害人体,细菌可以引起疾病,预防接种和其他手段可以预防疾病

三、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

(一)科学性和启蒙性 科学性和启蒙性是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要求。所谓科学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所谓启蒙性则是指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是粗浅的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内容应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启示幼儿科学学习的媒介,不能超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 教师在根据这一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时应做到:

1、 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导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选择对幼儿具有启蒙作用的内容必须是他们较为熟悉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往往是幼儿能够经常看到、又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事物,他们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经验,科学启蒙教育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能较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如水的浮力是幼儿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在水中放置—些能够漂浮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它们向上浮的过程,从而获得关于浮力的科学经验。

2、 择幼儿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让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科学。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内容都适合于幼儿,一些幼儿用感官无法直接感知或不能直接操作

的内容不适合选用,如认识毒蛇的特性、龙卷风的危害,微生物的形态等。

(二)广泛性和代表性 广泛性指的是我们选择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要尽量涉及多个方面,确保教育活动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代表性指的是选择的内容要能典型反映某领域的基本知识结构。前者要求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力面。从而让幼儿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帮助他们积累丰富多样的科学经验;后者要求教育内容具有该内容所在领域的典型特征,从而让幼儿今后系统学习这一领域的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为了保证选择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符合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我们建议按下列步骤进行内容选择:

1、 广泛的范围中选择内容。

我们可以把选择范围确定在幼儿广泛的日常生活方面,也可以确定在广泛的学科知识方面。前者如“有趣的叶子”、“天上的彩虹”、“各种各样的钮扣”、“吃草的羊”等等;后者可以从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中得到启发,按知识领域确定内容,如生物学中有关动物的知识点就布很多,如海洋中的动物、陆地上的动物、空中飞的动物等。 2、 量所选内容的代表性。

也就是衡量所选的内容是否为某一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知识结构,以确定其认识价值。衡量的标准就是考察该内容能否让幼儿由这一内容进行举一反三,为他们学习类似的科学内容提供帮助。如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质,通过他们对水的观察、操作、实验,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关于水的三态(液体、固体、气体)的认识,积累关于水的科学经验,建立表象水平的概念,而且还有利于他们举一反二,为他们认识其他物质的二种存在状态奠定基础。 3、 考虑各部分内容的均衡性。

这要求我们在安排所选择的内容时,要考虑各部分内容是否覆盖了科学教育的所有范围,各部分内容的比例是否协调。

[上一页] [下一页]

(三)地方性和季节性

地方性和季节性要求是指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季节特点,做到因地、因时制宜。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选择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季节特点的内容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教师在根据这一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时应做到:

1、要注重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不要照搬现成的材料。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幼儿园都应该从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出发,随着季节变化,在当地资源中选择科学教育内容,努力形成具有鲜明园本特色的教育内容。

2、要灵活地用当地事物替换离幼儿较远或难以搜集的材料。不同的认识对象,可以发挥同样的教育价值。而且由于幼儿观察、操作的是他们所熟悉的事物,还能萌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3、根据当地季节变化特点,恰当地编排教育内容,而不要固守统一的计划。我国南北季节特征有较大差异,因此很难制定统一的教育内容计划,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季节,特点确定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活动。

(四)时代性和民族性

这—要求是指: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既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坚持这一要求才能使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适应时代变化的同时,又发扬光大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师在根据这一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时应做到:

1、结合幼儿的生活选择介绍先进科学技术的内容。

随着现代科技与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我们可以选择幼儿身边的一些科技新产品或科技新工艺作为教育内容,如无土栽培、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等。 2、选择介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内容。

通过这种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幼儿积累科学技术发展史方面的知识,也使他们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古代人民的智慧,从而帮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的昨天,知道科学技术的今天,更有助于他们去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明天。例如幼儿认识“灯的发展”,不仅知道了古时候的人用什么方法照明,还了解了现代生活中各种杆样的灯,在对比中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 3、引导幼儿认识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产,或当地有名的物产。

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产很多,如丝绸是中国的一大特产。我们可以选择这样的题材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让幼儿观察、感受丝绸的特性,观察养蚕、结茧、叶丝到加工制作成丝绸的过程。此外,我国的很多珍稀动物、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水杉树、银杏树等如果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充分体现了教育内容的民族性。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及其途径

(一)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是幼儿主动探究和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前提 维果茨基曾经有过一段很精彩的论述:“童年早期儿童是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的,学龄儿童按照教师的大纲学习,而学前儿童的学习则是按照教师的大纲变成自己的大纲的程度而定的。”他指出,为幼儿园编制的大纲具有两个难于结合的性质,“首先,这个大纲应该按照能引导儿童达到一定目的的体系来编制,而且每年要在沿着向目的迈进的道路跨出一定的步伐。……在这个意义上,这个大

纲与学校的大纲是相同的。同时,这个大纲也应该是儿童自己的大纲,就是说,大纲实施的次序应符合儿童情感丰富的兴趣,符合他的与一般概念相联系的思维特点。”

维果茨基的理论使我们获得了两点启示:首先,“教育目标要需求化”,即教师的大纲要变成幼儿自己的大纲。这种转变的程度即两者的接合程度决定着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程度。其次是大纲实施的次序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水平。这个次序不应是预先定好的不可变动的次序,它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水平随时调整。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教育活动都应根据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和水平,引出和指向最为适宜的目标。

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应从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原有水平出发,融入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才能引起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探究。

(二)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的途径

途径一: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幼儿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 1、顺应、支持幼儿提出的问题和疑问,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在幼儿的疑问和问题点上生成科学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寻求幼儿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可以尝试以下一些策略:

◆倾听幼儿直接提出的问题,或在交谈中关注和发现幼儿的问题

幼儿确实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常常会提出各种的问题。也有一些教师和家长因为自己根本就不知道答案,或知道答案但不知道怎样用幼儿听得懂的话来回答,而回避或岔开幼儿的问题,这将失去一次很好的教育时机。

因此,当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你是不是很忙,无沦你是不是知道答案,都不要斥责或回避岔开幼儿的问题,而是要注视着幼儿,表现出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的重视、由衷地赞赏和鼓励。

◆通过设置问题箱来收集幼儿的问题和疑问

通过在科学发现室、活动室或自然角、科学角等区角中设置问题箱,可以了解和收集到幼儿的问题和疑问。这些问题和疑问可以作为科学教育的起点,我们可以顺应和支持幼儿探究这些问题,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鼓励幼儿请教师(或父母)帮助,把问题写成文字。这不仅可以使幼儿体验和了解文字的意义,而且可以增进教师(或父母)对孩子所关注的问题的了解。

支持幼儿把自己的问题用绘画加符号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不仅对科学教育有益,而且有益于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对绘画的意义与作用的理解。 接纳幼儿把实物直接投入问题箱,并进一步询问和了解幼儿的问题。 ◆鼓励、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答案

面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信息和找到答案,而不是马上直接给幼儿答案。对于那些教师也不知答案的问题,作为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教师应与幼儿一起寻求答案。可以试试以下两种办法:

鼓励幼儿,并尽可能的和幼儿一起通过查阅参考书籍,来解答幼儿的问题,使幼儿了解这种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你可以说:“哇,这个问题问的真好!月亮也是圆的,别的星球也是圆的。一定有什么原因,老师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看看百科全书上是怎么说的。”

如果没有相应的百科全书,你可以说:“这

可考倒我了!也许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为什么,也许你长大以后,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答案的人呢!”这样的没有答案的回答,给幼儿留下了一个乐观的思考空间,让幼儿从小学会梦想。这将是一个科学家的梦想!

2、支持幼儿的需求和想法,利用和实现其中已有的教育价值

幼儿有需求、感兴趣和想要做的事本身就已暗含着教育所要追求的某种东西。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幼儿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 实例:让小花瓣长大

幼儿喜欢迎春花,她从院子里拾来几朵落下的迎春花,带回班里,来到自然角,放在一个容器里,教师以为她要放在这里让小朋友欣赏,一问才知道,她想让小花长大。 教师:“你是把美丽的迎春花放在这里让小朋友欣赏吗?” 幼儿:“不是。”

教师:“那你想拿它作什么呢?”

幼儿:“我喜欢迎春花,我想把它泡在水里,让她长大。” 孩子此时的需求和兴趣正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好时机。

教师同意并支持她的做法,每天和她一起观察。几天以后,他们发现小花瓣烂了。 “为什么小花瓣泡在水里会烂呢?”孩子们进行了讨论,认为有根的东西才能长。 这一活动对于这个幼儿来说,她获得了: 1.乐于探究、敢于探究的情感。

2.探究、寻找答案的过程和方式。 3.验证自己的假设的经验。

这些正是幼儿科学教育追求的核心价值。

3、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其教育价值的关键因素 ◆觉察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一般来说,幼儿关注和关心的、乐于去做、想要去做的事物是幼儿有需求和兴趣的事物。 具体表现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幼儿较长时间的观察,注视和摆弄某种东西,以行动表现出他的兴趣和需求。 ②对某种事物问长问短,有很多疑问和问题,想要知道是什么和怎么回事,即以语言的方式不很直接地表现出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

③直接提出“我能不能看看(做做)……”这种要求,或由衷地感叹某事物真有趣。

上述三种情况,应引起教师的警觉,意识到幼儿当前的兴趣和关注点所在,并将此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时机,支持、引导幼儿主动发起的探究活动。 ◆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

教师要能够根据幼儿当前的行为、动作、语言和表情,判断幼儿的原有经验、所处的发展水平。

如幼儿想把迎春花泡在水里让她长大,这反映了幼儿在用“种子泡在水里能发芽长大”这一经验推论出“迎春花泡在水里也能长大”这样一种假设。 ◆找出幼儿经验中可能实现的教育目标和价值

事实上,这要实现一种观念的转变,教师要从关注目标和课程教材以及怎么把这些东西教给孩子,转向更多地关注幼儿当前感兴趣的事物中所反映出的经验可能实现哪些教育目标和价值,也就是找到“幼儿兴趣、经验水平和教育目标的接合点”。

实例 教师发现幼儿在试图用两节电池接亮小电珠,接了一会儿接不亮,站起身要走。教师过来说:“你爱玩小电珠吗?”幼儿肯定地点了点头。 教师:“我和你一起玩好吗?我能帮你做点什么?” 幼儿:“好,你帮我扶着好吗?”

教师帮幼儿扶着电池,幼儿摸索了一会儿,无意中碰亮了,这增强了他的信心,他又继续摸索,终于发现……

幼儿还发现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使电珠更亮。 幼儿又用3节来试……

教师只有敏锐地觉察到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准确地判断幼儿当前的经验水平,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找到可实现的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和价值,才是做到了开发和利用幼儿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这是使教育目标需求化的重要策略之一。幼儿科学教育的许多目标都可以通过这一策略得以实现。

[上一页] [下一页]

途径二: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如何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孩子的需求,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呢?最重要的是使儿童旧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的距离适当。

把握新旧经验之间的距离是否适当,应考虑到两个条件:

◆要解决的新问题、要获得的新经验与儿童原有经验相关联、相类似易使儿童发生学习兴趣。

◆儿童应当学习的新课题同儿童的旧有经验或是业已习惯化了的思维方式与活动方式之间

构成矛盾。

因此,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教师要运用上述矛盾的观点,为幼儿提供易于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操作的、并且隐含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和条件,使幼儿在主动探究和操作教师有目的投放的材料的过程中获得合教育目的的新经验;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的需求。

1、不断提供易于引发幼儿产生问题和探究行为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新材料 例如,教师组织幼儿学习光、电、磁、力等现象及其关系,不易引起幼儿的探究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他们喜欢的、反映这些关系的材料和物品,使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和物品的过程中产生问题,通过探究发现关系。 实例:升旗一一滑轮与力的方向

升旗是每一个幼儿都感到无比光荣的事,也是每一个孩子都感到好奇和有疑问的事。但是,每一个孩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轮上一次。教师利用幼儿喜欢做的这件事,在科学活动室为幼儿制作了一套缩小的升旗装置。幼儿可以在操作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和物品时,发现和感受到滑轮和力的方向的关系。

2、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需求

有时,即使教师投放了自认为幼儿会感兴趣的材料,幼儿也可能因材料所反映的关系过于隐蔽或其他原因,引不起幼儿探究和操作的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造和引发幼儿的探究和操作兴趣。

实例:教师给幼儿提供了电池、电线和小电灯泡,想让幼儿探究如何接亮小电灯。材料投放已经几天了,没有幼儿去探究和操作。

一位教师告诉了幼儿一个秘密:用上述材料可以接亮小电灯。谁愿意去试试?此后许多孩子进行了探索。

另一位教师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用小棍子当枪玩警察的游戏。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代表居委会向这些警察求援:“警察同志们,我们桃园小区的电灯突然坏了,请你们快去帮我们接亮吧。”警察们接受了光荣而紧急的任务,几个人一起探索和操作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把灯接亮了。 3、创设教育情境,使幼儿感到学习对自己的意义

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中,还有一些目标和内容对幼儿有生存和社会意义,但幼儿往往意识不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可能成为他们感兴趣或关注的事物。这就需要教师寻找适宜的教育时机,并创设相应的教育情境,使幼儿感到学习的意义。 实例 :噪音

中一班在二楼,最近,老师发现孩子们上楼和走路时脚步非常重,搬动桌椅时声音特别大。为了让幼儿感受到噪音对幼儿自身和他人的影响,老师特意创设了问题情境。老师让孩子们去自己楼下的小一班与弟弟妹妹一起听故事、讲故事,这时,故意让楼上的人制造噪音,混乱很响的脚步声、拉动桌椅发出的刺耳的声音……孩子们听不清好听的故事,觉得耳朵很难受,用双手捂起了耳朵……此时,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体验到在楼上走路脚步太重、搬动桌椅声音太大对他人的影响。教育情境已经创设出来。如果再让幼儿听听自己走路和搬动桌椅时的录音,孩子们更能深切体会到噪音对他人的影响。教师再引导他们讨论噪音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噪音……科学教育活动已经生成。

[案例] 1、反 光 2、胶 水 3、漱 口 4、蜗牛真的有嘴吗

[理论联系实际] 请观看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视频资料《科启汇报1》,结合本章理论进行分析,借鉴别人的经验做法。 [自选阅读]

1、浅谈幼儿园科学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 2、如何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3、幼儿科技教育的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4、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发展历史 5、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设计技术

[在线讨论]“在科学教育中,最关键的是保持和培植幼儿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三讲: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材料的准备

教学要点: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材料的意义、种类、结构、呈现方式、选择标准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

1、材料的意义及种类 2、材料的结构和呈现方式 3、如何准备材料

教学重点: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材料的结构、呈现方式和选择标准 教学难点:如何准备材料 学习指引:

1、了解材料的意义及种类

2、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理解并应用材料的结构和呈现方式。

3、结合自己的教学学习如何准备材料。

一、材料的意义及种类

(一)材料的意义

1、对幼儿学习者的意义

对于幼儿学习者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实现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的中介和桥梁。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还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在幼儿不断地看到自己对客体作用的结果,靠这种结果的反馈来不断得到调整、扩展和深化的。

因此我们说,物质环境和材料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 2、对教育者的意义

对于教育者来说,材料应该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把教师组织的集体进行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看成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甚至是惟一渠道。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材料的提供上,只重视准备每周很少几次的集体教育活动的材料,也只有这些材料是教师有目的投放的,为完成教育目标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而幼儿在其它时间里可自由探究的材料基本上是教师随意投放的或幼儿园统一规定投放的。有的幼儿园也有科学角或自然角,但那里的材料常常是观赏价值远远胜过其

科学教育价值。幼儿也常常因“损害”了这些材料的观赏价值而遭到教师的批评,极大地损害了幼儿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我们从新的教学观出发,把区角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主要场所,把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和教师对此所进行的支持和引导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蕴涵在物质环境之中,也就是使物质环境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区角设置和材料提供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墙面布置也都应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使幼儿在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就能获得教育所期待的许多目标和内容。 (二)材料的种类

1、根据内容范畴划分的材料

根据材料的内容范畴可以分成科学探究的材料、技术活动的材料和科学工具几方面,而每一个方面又包含着多种幼儿阶段能够涉及的内容。 ◆ 科学探究材料

(1)常见物体和各种材料:水、沙、粘土、布、纸和纸板、木、橡皮泥、颜料、塑料、金属、岩石或石、植物的秸秆等。

(2)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材料:小汽车、球(玻璃、塑料、橡胶等各种材料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4j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