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宽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14 06: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班主任工作(46) 教案

班 级:六年科 目:语 授课教师:吴 级文宽o 首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况分析:

本班学生57人,男生19人。有几个学生语文能力比较突出,但是后20%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阅读理解能力差,习作能力差。大部分学生都自觉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因此要在广泛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能力和习作水平,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

三、全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

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整册教材的重、难点:

1、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在低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

高训练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朗读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

3、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

4、习作训练既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切实培养学生写文尤其是写记叙文的能力。

5、积累语言也是一个教学重点。本学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诗、成语、对联、谚语,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

五、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组: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

1、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2、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

1、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

1、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

源,保护环境。

2、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

1、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3、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4、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第六组: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第七组: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第八组: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六、教学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七、后进生转化和优秀生提高措施 (一)后进生转化措施

1、多与后进生交流,了解后进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2、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让他们树立起信心。 3、对他们所犯错误和缺点及时指出和批评。 4、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1)课堂提问、练习多给机会(难度较浅的)。 (2)课后作业的布置与众不同。 (3)作业尽量面批。

(4)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功课。 3、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后进生的思想波动较大,各方面表现反反复复,这样教师必须经常不间断进行转化。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有一份爱心和耐心后进生一定能迎头赶上。

(二)优秀生提高措施 1、加强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

优秀生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到学生的赞扬、敬慕,家庭、学校宠爱、呵护,这样易使他们产生优越感,总觉得自己已经是很好了,而忽视了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在本学期加大对优秀生的理想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加强对优秀生的培养和教育。

2、要适当评价,正确引导。

教师对优秀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和适当性,对优秀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要适当,不能好到极处,也不能不予理睬,要具体公正。对优秀生其他方面的成绩要多注意留心,并指出哪点好,为什么好。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和优秀生谈心、沟通,传输一些观念,让他们知道教师赞扬什么推崇什么。如,奉献爱心、关心同学、帮助后进、平等待人、谦虚谨慎、志存高远都是老师推崇和向往的。

3、培养优秀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优秀生应作为班级体中的普通一员,不能越出界外,要树立班级的集体感和荣誉感,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集体完成的项目和活动,感受到集体意识和成功的喜悦,让优秀生与他人一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让他们在人与人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中感受伙伴的友谊和真情,感受到个人力量的微薄,使优秀生愿意与同学交往,取长补短。

4、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安排给学生提问题的环节,创造一个让学生积极思维的气氛,让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提高。

5、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

成绩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满足于课内的知识,对掌握课外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这一特点,可结合课本的知识,适当插入相关的课外知识,并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使他们在熟练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尽量满足优秀生的求知欲望。

6、课余时间为优秀生作学习指导

优秀生在学习中喜欢质疑,可利用课下时间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持续,能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学习更深的知识,自己

解决疑难问题。

八、教学进度表 周 次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时 间 9.1-9.2 9.5—9.9 内 容 1、山中访友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9.12—9.16 4、索溪峪的“野” 口语交际·习作 回顾·拓展一 机动 9.19—9.23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9.26—9.30 8、中华少年 口语交际·习作二 2 回顾·拓展二 机动 10.3—10.7 国庆假期 10.10—10.14 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唯一的听众 机动 10.17—10.21 12、用心灵去倾听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机动 10.24—10.28 13、只有一个地球 14、大瀑布的葬礼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机动 10.31—11.4 16、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机动 11.7—11.11 17、少年闰土 机动 11.14—11.18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一面 20、有的人 机动 11.21—11.25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课时 1课时 6课时 6课时 第4周 6课时 第5周 6课时 第6周 第7周 6课时 第8周 6课时 第9周 6课时 第10周 6课时 第11周 第12周 6课时 6课时 第13周 6课时 第14周 11.28—12.2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机动 2 12.5—12.9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与诗同行 机动 1 12.12—12.16 21、老人与海鸥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23、最后一头战象 机动 12.19—12.23 24、金色的脚印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机动 12.26—12.30 2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 27、蒙娜丽莎之约 机动 1.2—1.6 28、我的舞台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机动 1.9—1.13 期末复习 1.16—1.20 期末复习 6课时 6课时 6课时 6课时 6课时 6课时 6课时 1、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

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四、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

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 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山中访友》,作者: 李汉荣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a) 蕴(yùn)含 奥(ào)秘 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 犬吠(fai) 湛(zhàn)蓝 衬(chan)托 仪(yí)式

凝(níng)望 树冠(guān ) 吟(yín)咏 恩(ēn)

泽(z?) 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 津津(jīn)乐道 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3)、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

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

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

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读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不热爱生活呢?那“童话般的世界”是老少皆宜的。

我在导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合理想象、表达,从而引入本课。学生谈的丰富极了,有的认为去访问一位隐居的老人,有的认为去访问稀有动物,有的认为去访问某个建筑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引导其合理想象、表达。想象力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古今中外的事例证实,凡是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大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好奇心,有学习研究的热情,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而且勤奋乐观,因此教学中,在强调打好基础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山雨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学生写课题。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点课件)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二、初步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

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三、自主研读。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

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点课件)

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在雨声中再读一读)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几个学生谈感受)

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 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

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1)(学生谈感受)

2)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捷柔软的手指。第一个逗号一组读,第一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后面的四组加进来一起读。(配合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学生说) 3)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赶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你会幻想些什么?) (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谈感受)

1)(点课件)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引读)瞧,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绿得——,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流进——

2)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眼里、流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可以吗!学生再读。

3)此时,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样,(点课件)我们的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色随着丝丝屡屡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

开??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同桌互相说。请学生说。 4)我建议我们一起再读读吧,让我们此时的记忆在脑子里化开,化开??(一起读) 5、雨后。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

1)、鸟。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读后点课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

2)、雨滴。点课件,一起来演奏。

四、知识拓展

1、总结谈话: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

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

这是老师眼里的雨,(师读)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板书设计

雨前的声

山雨 雨中的绿 独特感受 时间顺序 雨后的静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读\和\悟\两方面,力求在读和悟中,引

领学生进入一个诗意的雨天境界 。营造一种自由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文本世界里自由驰骋。整体感知课文时,文中美的文字描写了美的意境,美的意境惟有靠阅读者自己去感悟方能领略,原汁原味的整体感知就是引导学生自己读进文本中,领略文字背后那美的意境。然后是教给学生赏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读,多想象,多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品读、积累成诵等多种方式的阅读实践进行不同层次的读。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同时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课后在语文素养的训练上还需要加强,要让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落到实处

3 草虫的村落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

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

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⑴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⑵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⑶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蜥蜴面前围拢了

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⑴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⑵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

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

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五、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教学反思: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陶行知先生也曾谆谆教诲我们,因此,“把开发文明宝库的钥匙尽我知道的交给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方式,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小组的交流合作”三个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多向协作。这样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对语言的感悟中,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每一位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学习者,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本身已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我在语文的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有迷茫,有感悟,现在我结合《草虫的村落》的教学谈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学习中充满温情与友爱,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平等和宽松,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进行交流与合作。

4*索溪峪的“野”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索溪峪风景区天然的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

3、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索溪峪风景区天然的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

2、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野”存疑,导入教材

1,激趣导入:同学们,这是什么字,生答。哪位同学能用这个野字说一句话意思(出示相机解释:A:不是人类饲养的动、植物;B:野外;C:不讲理;不受约束。)归类

[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索溪峪的“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1),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想“野”和前面的意思比较,在课文中指什么?(3)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展现了索溪峪的特点? 生汇报:

生:野指的是自然的。 生:野指的是活泼的,无拘无束 生:野是不经雕琢返朴归真 师:理解的非常好。

师:不错,索溪峪就是野的自然、野的不经雕琢,所以,作者在文题中加引号表示特殊强调。

2、交流:生:课文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游人也变野了这四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及时板书)

3、师:总结概括的能力非常强,看得出你用心读了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把自已的体会,写在旁边,并要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2、生:索溪峪的山是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3、师:这是对索溪峪山的总体概括

文中又是如何具体写出山的天然美,野性的美。

从三个方面写的,分别是(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4、你是从哪体会到山的惊险美。

(1)引导重点词语: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看见了就怕)

A:生解意。B、让学生说具体些C、加动作D: 语气要果断 (2)理解的非常到位,相信你也能把这种体会读给同学们听 (3)读的真好

(4)先自已练读,然后指名读

A、你为什么读这么好B、抓住这两个词,C你真会读书,这的确是读书的好方法,你能不能再读一遍。D、这样读更使我们感到了这样的山使人望石而生畏,闻名而胆颤。 (4)再读惊险的美。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了重点词语,理解了山的惊险与神奇,你们还有什么体会,我们继续交流。

5、体会山的磅礴的美。

(1)你从哪体会到的 千峰万仞,绵亘蜿蜒。

(2)抓住了重点词语,真会学已致用。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 山不仅多而且高连绵不断。这就是一种磅礴的美 (3)师范读

过渡:除了抓住重点词语,我们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

(4)指导朗读(全体读)

(5)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千峰万仞,绵亘蜿蜒,令人浩气长舒。让我们领略了它的惊险与磅礴的美那么它的另一种美又体现在哪里呢?

6、体会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1)理解重点词语 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2)图片出示

(3)这种美就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4)带着这种体会读。谁愿意来读

7、索溪峪的山的确有着与从不同的美,请看投影。

(1)、师:索溪峪风景区是我国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2)、全体配乐朗读第一部分。看了这么美的索溪峪,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们一起来读好不好。师引读

小结:作者把山写的如此精美,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使我们

不仅了解了索溪峪的山的各种形态,更使我们看到作者的精美用词,给我们展示了诗一般的画面。这是我们平时写作时要学习的。索溪峪的山以它未经雕琢的美展示了它的野。还有什么地方让你难忘?

8、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水野? (1) 生汇报:拟人化手法 (2)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3)相机出示句子:索溪像是一个--------将山路拦腰截断。 (4)指导朗读

A:指名读,B教办法,边读边想像C谁能用这种方法再来读,D、你能用心来读书真不错

(5)小结:索溪这个野孩子真是调皮,由着自已的性子,一会儿奔跑,一会拐弯,不过,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索溪峪的水野吧 (6)看水野图片

(7)索溪的确是与从不同,真像个野孩子,老师也想和同学们一起读,老师读上半句,同学们读下半句。

9、山野、水野,其中的动物更是野.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1) 生汇报举例子的方法

(2) 用举例子来抓住景物特点也是好方法。谁能说具体点 (3)小猴为什么这么大胆啊? (4)生答

(5) 师:是啊,正是因为我们用心的保护了自然界的这份野,动物们才野的这般可爱,希望我们今后能用实际行动让这份野永存。珍惜大自然的一切

10、在如此无拘无束的氛围下谁都会忘情,谁都会无拘无束,都会变野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 A、 投影出示

? ( )姑娘,一边 ( ),一边( );

? ( )老人,在石块间( )温习着( )

B、哪位同学来填一填。

11、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让人留连忘返的索溪峪,行走在这样的山水间,人们有的只是快慰,清爽。索溪峪的野,让人们返璞归真了。

四、深化主题,感悟升华

今天,通过大家共同学习,我们领略了索溪峪神奇的自然风光,尤其是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好词,

1,积累本课和黑板上的好词。 拔地而起 望而生畏 千峰万仞 绵亘蜿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旁逸斜出 返璞归真

2、请同学们先读一遍。然后写在积累本上

五、作业

1、本来老师还准备了一篇文章,由于时间关系,请同学们回家自学,把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下节读书汇报会我们一起再交流。

2、为索溪峪设计一段广告词。

六、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山 “野” 水 动物 人

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抓住文中 “野”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读中悟情理解内容,以达到“情文相生”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上课伊始通过播放张家界索溪峪的录像,引导学生去看一看,听一听,理解文中的词语初步感受索溪峪的“野”再让学生说说在此过程中自己的感受。这样有选择地

运用媒体,在学生品词品句、揣摩表达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或是再现形象,或是营造情境,或是突破理解上的难点丰富学生感知和体验,为学生的“情动而辞发”奠定了情感基调。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兴趣盎然,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 二、自读自悟,获得情感。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山“野”这部分课文时,先是让学生自主学文,找出些“野性美”的句子,圈点批注。接着,让学生对照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这些语句读出来,可以是自由轻声读,可以是默读,快速读,读完后选出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有滋有味地读。喜欢哪就读哪,觉得怎样能读出野性美,就怎样读。学生汇报读后感受时,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联系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谈谈读后的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让学生欣赏品味、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5.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

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预设:如果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由谈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近距离地了解(师指课题詹天佑),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生自由读

2.师根据学生情况,抽生分段读文,检测生字掌握的情况和读文情况并及时正音。(注意:挠是鼻音,岔是翘舌音。) 3.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预设:生可能答不全,这时,教师强调归纳事件的方法,或

者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归纳的情况,引导学生尽量说准确、说完整。 4.此时,詹天佑在你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5.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生找到句子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句话在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那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结。 生汇报

(应该在文中的2──6自然段中找句子。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刚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而且要挟清政府只能用本国的工程师,否则他们就要干涉。就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这个消息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嘲笑,而詹天佑并没倒下,而是顶住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一部分在2──3自然段。

三、在修筑的过程中,詹天佑分别克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青龙桥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部分在4──6自然段,主要抓住詹天佑的语言、动作、想法的句子。)

教学预设: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 6.师小结。生互查勾画的关键词、句、段。

7.读勾画的句子,自己感悟句子的意思,体会爱国情感。

四、细读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句,深入理解。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句,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或提出不懂的地方。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问:青藏铁路从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

公里,京张铁路才200公里,为什么詹天佑能凭借京张铁路成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学生还可能问: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修筑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

(第一个问题,教师可请同学们读重点句,抓住阻挠、控制、要挟、轻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几个重点词理解,出示京张铁路的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体会到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蔑视,而京张铁路地理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壮举,认识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詹天佑产生敬佩之情。

第二个问题,教师可请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社会背景的资料进行理解。意识到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帝国主义的野蛮、狂妄。从而痛恨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行径感到愤怒。)

学生谈感受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根据句中的重点词谈,做到言之有理。

2.细读了这些句子,此时,你最想对詹天佑说什么? 3.带着自己独有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二、三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写生字,对难写的字和易错的字,教师进行指导,如毅、挠、

庸、劣。

(2)背二、三自然段中感受深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抽生背二、三自然段中感受深的部分。

二、细读四──六自然段,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

1.读这三个段的重点句,想想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和哪些地方能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我们可把这些句子分为两部分,一是修路遇到的困难,二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言、行、想法。请同学们抓住这两个部分体会。

2.小组汇报

(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塞外环境恶劣,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而詹天佑??,体会到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志气的爱国之心。) (在开凿隧道的时候,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又采用了中部凿井法。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 (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方法的巧妙、设计的大胆让我们感悟到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

从以上的句子和词语,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小结:爱国主义精神是詹天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新设计是他杰出才能的体现。詹天佑不愧是(生读: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自主感情朗诵重点句。

4.交流这部分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并试着背一背。

三、美读关键句,体会其作用

1.有感情地读所有的重点句,想想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小结理解、体会重点句的方法。

四、课文总结

正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修筑下,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了,这件事给了帝国主义的有利回击。请试想帝国主义的记者们会怎样评论此事?

虽然,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件快过去100年了,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设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请让我们永久地记住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读课题:詹天佑)

五、练习:

1.抄写喜欢的词句。 2.背诵感受深的部分。

六、拓展

1.搜集关于中华爱国儿女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詹天佑

杰出 爱国

教学反思

我想设计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于是紧紧扣住文中的关键句“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根据这个关键句细究文章,辐射全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很容易掌握课文重点,利于学生学会阅读,而且,遵循阅读教学的从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在教学中又抓住重点句进行理解、

感悟,教学重点应该比较突出,也教给了学生的阅读方法。

我想体现以读为主的思想,把读与思、读与悟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反复读、不同层次的读,受到语言文字的感染,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这篇课文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但得注意,不要把它上成了思品课,社会背景的介绍不宜太多,否则喧宾夺主,而应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去感悟到爱国情,去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爱国。

6.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3.感情朗读。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

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突破方法:课前了解季羡林、阅读《永久的悔》一文,课堂上采用

多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 《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49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