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更新时间:2023-11-24 18: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

1.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B.综合性边缘学科 C.医学基础教育的主干学科 D.沟通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E.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 A.阐明疾病的原因 B.阐明疾病的本质 C.阐明疾病的条件 D.探索治疗疾病的途径 E.阐明疾病的预后 3.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病人 B.实验动物 C.病历 D.疾病 E.疫区环境

4.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是: A.病理变化 B.病理过程 C.病理状态 D.病理表现 E.病理机制 5.发病学主要是研究: A.发病学的共同规律 B.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C.发病学的特殊规律 D.病因学的共同规律 E.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6.病因是指作用与机体的诸多因素中: A.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B.促进疾病发展的因素 C.引起疾病的因素 D.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E.引起疾病并赋予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7.条件是指作用与机体的诸多因素中: A.引起疾病的因素 B.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C.促进疾病发展的因素 D.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E.引起疾病并赋予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8.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类病因是: A.生物性因素 B.理化因素 C.先天性因素 D.遗传性因素 E.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9.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病因的持续性作用 B.机体机能状态极度降低 C.损伤与抗损伤间的斗争 D.原因与结果互相转化和交替 E.各系统机能、代谢的变化 10.死亡的概念是指: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E.全脑功能不可逆地永久性消失 11.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包括:

A.自主呼吸停止 B.不可逆性深昏迷 C.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D.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E.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 12.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低渗性脱水特征是: A.失水多于失钠 B.血清钠浓度<130mmol/L C.细胞内液量减少明显 D.血浆渗透压<310mmol/L E.血清钠浓度>130mmol/L 2.低渗性脱水的突出特点是: A.明显口渴 B.细胞内液显著减少 C.易发生休克 D.早期尿量减少 E.易发生脑出血 3.低渗性脱水早期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是: A.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B.尿量增加,尿比重降低 C.尿量增加,尿比重增高 D.尿量减少,尿比重降低 E.尿量增加,尿比重正常 4.低渗性脱水时尿钠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 C.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 D.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抑制 E.ADH分泌增加

5.下列哪一种情况的早期就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急性水中毒 E.水肿

6.高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增多 B.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无变化 C.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细胞内液减少更明显 D.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细胞外液减少更明显 E.与细胞内液相比血容量减少更明显

7.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紊乱可导致颅内出血: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水肿

8.哪一类水、钠代谢障碍更易发生休克?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原发性高钠血症

9.下列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的发生机制哪项是不正确的?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淋巴回流受阻 10.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常见病因是: A.肝硬变 B.严重营养不良 C.肾病综合征 D.恶性肿瘤 E.以上都是

11.造成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的机制哪项是不正确的? A.GFR降低 B.心房肽分泌减少 C.肾小球滤过分数降低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ADH分泌增多 12.引起缺钾和低钾血症的最主要原因是: A.钾丢失过多 B.碱中毒 C.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D.钾摄入不足 E.长期使用β受体激动剂 13.急性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组织膜电位的影响是:

静息电位(负值) 阈电位(负值)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差距 A. 不变 ↑ ↑ B. 不变 ↓ ↓ C. ↑ ↑ ↑ D. ↑ 不变 ↑ E. ↓ 不变 ↓ 14.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肌膜电位的影响是:

静息电位(负值) 阈电位(负值)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差距 A. ↓ 不变 ↓ B. ↓ ↓ 不变 C. ↓ ↑ ↓ D. ↑ 不变 ↑ E. ↑ ↑ ↑ 15.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E. ↓ ↓ ↓ ↓ 16.高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A. ↑ ↑ ↑ ↑ B. ↑ ↓ ↑ ↑ C. 先↑后↓ ↓ ↓ ↓ D. ↓ ↑ ↓ ↓ E. ↓ ↑ ↓ ↑ 17.低渗性脱水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多项选择题): A.易发生休克 B.无口渴感 C.早期多尿,晚期可出现少尿 D.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及囟门凹陷 E.肾性因素所致者,尿钠含量减少,肾外因素所致者,尿钠含量增多

18.高渗性脱水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多项选择题): A.口渴 B.尿少,尿比重增高 C.红细胞压积增高 D.颅内高压 E.尿钠显著增加

19.造成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的因素是(多项选择题): A.GFR降低 B.心房肽分泌增多 C.肾小球滤过分数降低 D.ADH分泌增多 E.醛固酮分泌增多

20.低钾血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是(多项选择题): A.兴奋性升高 B.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 C.传导性降低 D.传导性升高 E.自律性升高

21.高钾血症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是(多项选择题): A.兴奋性升高 B.兴奋性先升高后降低 C.传导性升高 D.传导性下降 E.自律性下降

22.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失 多于 ,血清Na+浓度< ,血浆渗透压< 并伴有细胞外液量 。

2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明显 ,患者易发生 性休克 ;由于 量减少更为明显,故出现明显的 。

24.低渗性脱水的治疗,原则上应给予 。 25.高渗性脱水的特点失 多于 ,血清Na+浓度> ,血浆渗透压> ,细胞内、外液量 。

26.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和 。

27.低钾血症和缺钾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 、 和 。 28.高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和威胁是 。

29.无论是低钾血症还是高钾血症均可导致骨骼肌发生 ,但机制不同。低钾血症可引起神经、骨骼肌静息膜电位负值 ,即 极化阻滞,而高钾血症可引起神经、骨骼肌静息膜电位负值 ,即 极化阻滞。

30.无论是低钾血症还是高钾血症均可导致 紊乱,高钾血症可引起 中毒,反常性 尿,低钾血症可引起 中毒,反常性 尿。

31.大多数低钾血症的患者应采用 补钾,严重低钾血症发生危胁生命的并发症或不能口服时可采用 ,但需遵循 、 、 的原则。 是非题

32.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脱水病人,早期都有口渴。 33.凡属脱水的病人,早期尿量均减少。 34.小儿高渗性脱水时易发生脱水热。

35.低渗性脱水的患者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名词解释 36.低钾血症 37.高钾血症

简答题:

38.什么是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有那些影响? 39.什么是高渗性脱水?对机体有那些影响?

40.低钾血症和严重高钾血症均可导致骨骼肌弛缓性麻痹,其机制有何异同 41.低钾血症和轻度高钾血症均可导致心肌兴奋性升高的机制是什么?

论述题:

42.大面积烧伤时仅补充葡萄糖液最易导致哪种水钠紊乱,分析其病理生理变化和机制。 43.试比较高渗性脱水与低渗性脱水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发生机制。

44.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发生机制。 第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

单项选择题:

1.所谓阴离子间隙是指: A.细胞内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 B.细胞外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 C.细胞内外的阴离子与阳离子之差 D.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之差 E.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与未测定的阴离子之差 2.下列哪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 A.休克 B.幽门梗阻 C.肾功能衰竭 D.心力衰竭 E.糖尿病

3.下列哪项不是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 A.糖尿病 B.CO中毒 C.严重饥饿 D.肠瘘 E.水杨酸中毒

4.AG正常型代谢型酸中毒常见于: A.腹泻 B.幽门梗阻 C.严重肾功能衰竭 D.重度高钾血症 E.严重贫血 5.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表现为: A.室性心律失常 B.心肌收缩力降低 C.意识障碍 D.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下降 E.以上都是 6.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 A.颅脑损伤 B.重度低钾血症 C.呼吸道阻塞 D.低张性缺氧 E.ARDS

7.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的主要方式是: A.细胞外液缓冲 B.细胞内缓冲 C.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D.肾脏代偿 E.骨骼代偿

8.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 A.剧烈呕吐 B.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C.醛固酮分泌过多 D.低钾血症 E.大量输入柠檬酸盐抗凝的库存血 9.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B.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 C.呼吸加深加快 D.血浆游离钙降低 E.低钾血症

10.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 A.低张性低氧血症 B.癔病发作 C.氨中毒

D.G- 杆菌败血症E.严重低钾血症

11.某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30,PaCO2 4.5kPa (34mmHg),HCO3-16mmol/L,血Na+140mmol/L,Cl- 104mmol/L,K+ 4.5mmol/L,应诊断为: A.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B.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C.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D.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12.某溺水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20,PaCO2 10.7kPa (80mmHg),HCO3-27mmol/L,可诊断为: A.代谢性碱中毒 B.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3.某肺心病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血气分析结果:pH 7.33,PaCO2 9.3kPa(70mmHg),HCO3-36mmol/l,应诊断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14.某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49,PaCO2 6.4kPa(48mmHg),HCO3-36mmol/L,可诊断为: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15.某肝性脑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47,PaCO2 4.5kPa(26.6mmHg),HCO3-19.3mmol/L,其酸碱紊乱类型为: A.呼吸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多项选择题:

16.动脉血pH=7.35~7.45时,有以下可能: 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B.完全代偿性酸(碱)中毒 D.混合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pH相消型) 17.酸中毒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 A.室性心律失常 B.心肌收缩力减弱 C.心室顺应性降低 D.心肌重构 E.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18.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的机制可能是: A.心肌能量代谢障碍 B.H+竞争性抑制Ca2+与肌钙蛋白钙结合亚单位的结合 C.H+降低β受体对去甲肾上腺素敏感性,使Ca2+内流受阻 D.H+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Ca2+ E.心肌细胞凋亡

19.酸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机制是: A.Ach生成增多 B.ATP生成减少 C.高钾血症

C.酸碱平衡正常

D.氧离曲线左移 E.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使γ-氨基丁酸生成增多 20.引起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是: A.剧烈呕吐 B.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C.盐皮质激素过多 D.低钾血症 E.Addison病 21.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有: A.呼吸浅慢 B.烦躁、谵妄、精神错乱等 C.手足搐搦 D.心律失常 E.低钾血症

22.代谢性碱中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的机制是: A.谷氨脱羧酶活性降低,γ-氨基丁酸生成减少 B.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增高,使γ-氨基丁酸分解加强 C.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 D.低钙血症 E.低钾血症

23.呼吸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可有: A.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B.低磷血症 C.抽搐 D.低钾血症 E.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

填充题:

24.PaCO2是反映 的主要指标,正常值为 ,平均值为 。

25.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 与未测定的 的差值,波动范围是 。 26.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和 。 27. 中毒的患者发生手足搐搦,与血浆游离 减少有关。

判断题:

28.碱中毒可引起机体缺氧。

29.当体液pH值改变时尿液的pH值必然会发生一致性变化。

名词解释:

30.阴离子间隙

论述题:

31.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是如何进行代偿调节的? 32.试述酸中毒时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33.试述碱中毒时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第四章 缺氧

单项选择题:

1.缺氧是由于: A.血液中氧饱和度降低 B.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C.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D.动脉血氧含量差改变 E.组织供氧不足或氧利用障碍 2.关于紫绀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缺氧一定有发绀 B.血液中的HHb>5g/dl C.缺氧不一定有发绀 D.有发绀不一定有缺氧 E.以上都是 3.乏氧性缺氧时,下列哪项指标不降低: A.动脉血氧分压 B.动脉血氧含量 C.静脉血氧含量

D.氧容量 E.动脉血氧饱和度

4.下列关于低张性缺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血氧容量可正常 B.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降低 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 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小于正常 E.静脉血分流入动脉是病因之一

5.某患者血氧检查为: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5ml/dl,动脉血氧分压50mmHg(6.7kPa),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为4ml/dl,其缺氧的类型为: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以上都不是 6.大叶性肺炎患者出现低张性缺氧时: A.血容量下降 B.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 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E.血氧容量降低 7.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特殊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血氧容量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8.引起“肠源性发绀”的原因是: A.一氧化碳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氰化物中毒 D.肠系膜血管痉挛收缩 E.高原缺氧 9.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 A.肝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B.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C.肝脏储血释放 D.红细胞破坏减少 E.以上都是 10.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指标是: A.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D.静脉血氧含量增加 E.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11.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B.碳氧血红蛋白有携带氧的能力 C.CO与Hb的亲和力是氧的210倍 D.可使氧离曲线左移 E.皮肤颜色呈樱桃红色

12.下列哪项血氧指标的变化不符合严重贫血所致的缺氧: A.氧容量减少 B.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C.动脉血氧含量减少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 13.下列哪一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不属于循环性缺氧? A.休克 B.心力衰竭 C.肺动-静脉瘘 D.动脉血栓形成 E.动脉粥样硬化

14.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有特征性的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氧容量正常 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15.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B.肺通气量增加 C.脑血流量增加 D.肺血管收缩 E.以上均是

16.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方式: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增强 C.心、脑、肺血管扩张 D.静脉回流增加 E.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 17.下列哪项不是缺氧时组织细胞的代偿性变化: A.离子泵活动增强 B.无氧酵解增强 C.肌红蛋白含量增加 D.蛋白质合成减少 E.线粒体的数量增加功能增强 18.严重缺氧致细胞损伤时,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变化为: A.细胞内Na+↑ B.细胞外K+↓ C.细胞内Ca2+↓ D.细胞外H+↓ E.细胞内Mg2+↓ 19.组织性缺氧的患者吸氧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血氧饱和度 B.提高动脉血氧含量 C.改善组织供氧量 D.提高血浆于组织之间的氧分压梯度 E.增加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量

20.单纯性循环缺氧患者进行氧疗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PAO2 B.提高PaO2 C.提高SaO2 D.增加血浆中物理溶解的O2 E.以上都是 21.下列哪项不是缺氧性细胞损伤的表现: A.ATP生成减少 B.溶酶体破坏 C.Na+内流增多 D.K+外流增多 E.Ca2+外流增多

多项选择题:

22.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的机制是: A.交感神经兴奋 B.Ca2+内流增多 C.白三烯、内皮素等缩血管物质生成增多 D.PGI2等缩血管物质生成增多 E.K+外流增多

23.久居高原的居民对慢性缺氧的代偿方式有: A.红细胞数目增多 B.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心输出量增加 E.肌红蛋白增加 24.急性缺氧时机体的主要代偿反应是: A.血液携带氧增加 B.血流分布改变 C.呼吸加深加快 D.组织利用氧增多 E.红细胞数目增多 25.缺氧引起呼吸系统的变化,下列哪些正确: A.血液性缺氧呼吸频率一般无明显增加

B.低张性缺氧易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C.肺通气量增加是由于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D.严重缺氧都可抑制呼吸中枢 E.慢性低张性缺氧肺通气量增加不明显 26.CO中毒引起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A.HbCO无携带氧的能力 B.血氧容量不变 C.氧离曲线左移 D.组织利用氧的能力降低 E.CO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2,3-DPG生成减少

填充题:

27.缺氧是指 或 引起细胞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根据发生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一般将缺氧分为 , , , 四种类型。 28.大叶性肺炎的病人引起的缺氧类型为 ,血氧指标变化为: PaO2 , SaO2 。 3.吸氧是治疗 的基本方法,对 的缺氧均有一定疗效,尤其是 缺氧患者,吸氧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29.引起低张性缺氧的常见原因有 , , 。 30.循环性缺氧最有特征性的血氧指标的变化是 。

31.氰化物中毒引起的组织性缺氧的机制是该物质迅速与 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为 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转变为 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以致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利用氧。

32.当PaO2低于8.0kPa时可刺激 和 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当PaO2低于4.0kPa时可直接抑制 。

33.低张性缺氧引起循环系统的反应主要是 、 、 、和 ;严重缺氧导致的循环系统损伤性变化制有 , , 和 。 34.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主要是由于肾生成和释放 增加所致。

35.缺氧时组织细胞损伤性变化主要是 , 和 的损伤。

判断题:

36.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是四种类型缺氧的共同变化。 37.凡是缺氧的患者,呼吸运动都明显增强。 38.发绀不一定缺氧,缺氧不一定发绀。

39.缺氧时呼吸运动加强,刺激肺牵张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率加快。 40.细胞膜是细胞缺氧最早发生损伤的部位。

41.吸氧是治疗缺氧的基本方法,对各种类型的缺氧都是最有效的。

名词解释:

42.缺氧

43.呼吸性缺氧 44.血液性缺氧 45.循环性缺氧 46.组织性缺氧 47.发绀

48.肠源性紫绀

简答题:

49.简述导致低张性缺氧的原因、血气变化特点、皮肤特点。 50.简述CO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

51.简述循环性缺氧的机制及血氧变化的特点。 52.简述氰化物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 53.简述缺氧引起脑水肿的机制。

论述题:

54.缺氧可分为几种类型?各型的血氧变化特点是什么? 55.试述低张性缺氧时循环系统的变化。

56.低张性缺氧时呼吸系统的代偿反应的机制和意义是什么? 57.缺氧时组织细胞有哪些变化? 第五章 发热

单项选择题:

1.发热是指: A.机体产热功能障碍所致的病理过程 B.机体散热功能障碍所致的病理过程 C.体温调定点上移所致的病理过程 D.体温调定点下移所致的病理过程 E.体温超过正常值0.5℃ 2.发热体温上升期的特点是: A.皮肤温度高于调定点 B.中心温度低于调定点 C.皮肤温度高于中心温度 D.皮肤温度低于中心温度 E.皮肤温度等于中心温度 3.发热机制的共同中介物质是: A.发热激活物 B.内生致热源 C.中枢发热正调节介质 D.中枢发热负调节介质 E.甲状腺素 4.体温下降期的特点是: A.体温调定点从高位下移,产热大于散热 B.体温调定点从高位下移,散热大于产热 C.体温调定点从低位上移,产热大于散热 D.体温调定点从低位上移,散热大于产热 E.体温调定点无变化,产热与散热处于平衡状态 5.发热时患者不会出现: A.呼吸加深加快 B.食欲增加 C.口干 D.全身酸痛 E.尿量减少 6.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 A.心肌梗死 B.过敏反应 C.细菌感染 D.病毒感染 E.恶性肿瘤

7.下列哪个不是内生致热源: A.白细胞致热源 B.5-羟色胺 C.干扰素 D.TNF 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8.发热体温下降期的最突出的特点是: A.自觉酷热 B.排汗多 C.皮肤干燥 D.皮肤血管扩张 E.鸡皮

9.下列不属于病理性体温升高的是: A.甲亢 B.皮肤鱼鳞病 C.中暑 D.剧烈运动 E.肺结核 10.下列属于内生致热源的是: A.病毒 B.抗原抗体复合物 C.精氨酸加压素 D.cAMP E.干扰素

多项选择题:

11.发热时糖代谢特点是: A.肝糖原分解加强 B.血糖升高 C.肌糖原分解减弱 D.患者出现糖尿 E.产生氧债 12.下列哪些情况需及时解热: A.高热超过41℃ B.小儿高热 C.妊娠期妇女 D.心力衰竭患者 E.诊断明确的病例 13.发热时物质代谢的特点是: A.糖分解代谢增强 B.脂肪分解代谢增强 C.蛋白质合成增加 D.维生素消耗增加 E.出现负氮平衡 14.发热时生理功能可出现下述哪些变化: A.中枢兴奋 B.中枢抑制 C.心率增快 D.呼吸加深加快 E.食欲增加

填充题:

15.目前认为内生致热源主要有 、 、 和 四种。 16.体温升高可分为 和 两大类。

17.发热时,循环系统出现 、 和 ,呼吸系统出现 。

18.高温持续期的热代谢特点是产热 散热。

判断题:

19.体温超过正常值0.5℃称为发热。 20.发热时体温调节功能是正常的。

21.机体一旦出现发热,应立即给予解热。

名词解释:

22.发热 23.过热

24.内生致热源

简答题:

25.简述发热和过热的异同点。 26.简述发热激活物的种类。

27.简述发热的临床分期及热代谢特点。 28.体温升高就是发热吗?为什么?

29.发热对机体是否是绝对有害?为什么? 30.简述发热的中枢介质。

论述题:

31.试述发热的发生机制。

32.试述体温上升期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33.试述体温下降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34.举例说明内生致热源及中枢介质的联系与区别。 第六章 应激

单项选择题:

1.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 A.特异性全身反应 B.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C.代偿性全身反应 D.损伤性全身反应 E.特异性防御反应 2.能作为应激原的是: A.精神心理因素 B.理化因素 C.社会环境因素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3.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效应与什么有关? A.抑郁、紧张 B.激动、盛怒 C.兴奋、警觉 D.紧张、恐惧 E.欣快、愉悦

4.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外周效应是: A.CRH释放 B.血浆肾上腺素、NE迅速增加 C.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D.引起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E.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5.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防御反应是: A.心率加快 B.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C.促使组织的血液供应更充分、合理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6.应激时体内分泌减少的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糖皮质激素 E.去甲肾上腺素

7.应激时CRH分泌增多,其最主要的功能是: A.刺激ACTH分泌进而增加GC的分泌 B.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 C.促进内啡肽释放

D.促进蓝斑-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活动 E.促进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8.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不具有下列哪项功能: A.增强机体抗凝血功能 B.增强机体的抗感染功能 C.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D.抑制蛋白酶作用 E.结合、运输功能 9.关于热休克蛋白的错误说法是: A.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 B.可与折叠结构破坏的蛋白质肽链结合 C.帮助损伤蛋白质的修复和移除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保守性很小 E.热休克蛋白是一个大家族

10.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 A.胆汁返流 B.胃腔内H+向粘膜内转移 C.胃粘膜缺血 D.机械性损伤 E.酸中毒时血流对粘膜内H+的缓冲能力降低 11.下列哪项不是应激时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A.心肌收缩力减弱 B.心率加快 C.心肌耗氧量增多 D.血压升高 E.骨骼肌血管扩张

填充题:

12.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胃、十二指肠黏膜 ,必要条件是胃腔内 向黏膜内 弥散。

判断题:

13.良性应激反应,不会造成机体的功能障碍。

名词解释:

14.应激或应激反应 15.应激原 16.热休克蛋白

简答题:

17.简述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对机体的影响。 18.简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在应激时的作用。 19.什么是热休克蛋白?其基本功能是什么? 20.简述急性期反应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21.简述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论述题:

22.试述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增多对机体的影响。 23.试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 第七章 休克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A.失血 B.烧伤 C.挤压伤 D.感染 E.重度脱水

2.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心功能不全 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 D.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 E.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3.休克的下列主要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面色苍白 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 C.少尿或无尿 D.血压均下降 E.烦燥不安或表现淡漠甚至昏迷 4.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 C.强烈抑制 D.先抑制后兴奋 E.正常状态 5.休克初期的“自身输血”作用是指: 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缺血缺氧,红细胞生成增多 E.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加快

6.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心功能不全 B.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C.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 D.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E.微循环淤滞,组织灌流严重不足 7.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A.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B.“需多少,补多少” 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 D.“失多少,补多少” E.补液宁多勿少 8.不符合休克早期临床表现的是: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尿量减少 D.脉压增大 E.呼吸急促

9.低血容量性休克最早易受损的器官是: A.心 B.脑 C.肝 D.肺 E.肾

10.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属: A.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B.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C.肾性肾功能衰竭 D.肾前性和肾性肾功能衰竭 E.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填充题:

11.按微循环的改变,休克可分为三个时期 、 和 。 12.根据发生的原因不同,休克可分为 、 、 、 、 、 和 。 13.休克持续时间较长可引起肾小管 ,发生 肾功能衰竭。

判断题:

14.由于休克期存在血压的下降,所以可以血压的高低来判断休克的严重程度。

15.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出现的变化是先兴奋后抑制的情况,所以休克在逐步加重。

论述题:

46.以大叶性肺炎为例论述呼吸衰竭的机制。 47.试述呼吸衰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第十一章 心功能不全

单项选择题:

1.心力衰竭最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 A.肺循环充血 B.动脉血压下降 C.心输出量降低 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 E.体循环淤血 2.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低输出量性心衰: A.甲亢 B.严重贫血 C.心肌梗死 D.脚气病(VitB1缺乏) E.动-静脉瘘 3.下述高输出量性心衰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造成这类心衰的原因是高动力循环状态 B.此类心衰发生时心输出量较发病前有所增高 C.发病时心输出量属正常或高于正常 D.可见于甲亢、严重贫血 E.其心输出量从心衰前的高水平下降 4.左心衰竭病人出现右心衰竭时表现出: A.肺淤血继续存在 B.肺水肿继续存在 C.肺淤血减轻 D.全身性水肿减轻 E.肺淤血加重合并体循环淤血 5.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左室后负荷增大: A.甲亢 B.严重贫血 C.心肌炎 D.高血压病 E.脚气病

6.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右室前负荷增大: A.肺动脉高压 B.肺动脉栓塞 C.室间隔缺损 D.心肌炎 E.心肌梗塞

7.下列哪种变化在急性心衰不会发生: A.心率加快 B.肺水肿 C.心肌肥大 D.皮肤苍白 E.血压下降

8.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心肌向心性肥大: A.心肌梗死 B.高血压病 C.脚气病 D.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E.心肌炎

9.心肌缺血引起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ATP生成减少 B.心肌细胞死亡 C.酸中毒 D.肌浆网Ca2+摄取能力降低 E.心肌细胞肥大 10.下列哪项不是心肌向心性肥大的特点: A.肌纤维变粗 B.室壁增厚 C.心肌纤维串联性增大 D.心肌纤维并联性增加 E.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比值小于正常 11.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衰不属于低输出量性心衰: A.甲亢 B.心肌炎 C.二尖瓣狭窄

D.主动脉瓣狭窄 E.高血压病

12.下列哪项属于心衰时肺循环淤血的表现: A.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C.下肢水肿 D.肝肿大压痛 E.凹陷性水肿

13.维生素B1缺乏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 A.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B.心肌能量储存障碍 C.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D.心肌收缩蛋白破坏 E.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14.心衰时,下列哪项代偿反应主要由肾脏引起: A.红细胞增多 B.血流重分布 C.肌红蛋白增多 D.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 E.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量增强 15.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右室后负荷增大: A.动-静脉瘘 B.肺动脉瓣狭窄 C.室间隔缺损 D.甲亢 E.高血压病

16.下列哪种是心肌向心性肥大的特征: A.肌纤维长度增加 B.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 C.心腔扩大 D.心脏重量不变 E.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比值大于正常 17.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冠心病 C.病毒性心肌炎 D.高血压病 E.高血压病

18.下列那种疾病常引起急性心衰: A.高血压病 B.心肌梗死 C.主动脉瓣狭窄 D.肺动脉瓣闭锁不全 E.甲状腺功能亢进

19.下列哪项与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有关: A.肌浆网Ca2+释放量下降 B.肌浆网Ca2+摄取能力减弱 C.钠钙交换体与Ca2+亲和力下降 D.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E.心肌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 20.左心衰竭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A.肺不张 B.肺实变 C.肺淤血、水肿 D.肺气肿 E.肺纤维化

填充题:

21.心衰时各种临床表现产生的基础是 , 。

22.根据发病部位可把心衰分为 、 、 ;根据心输出量高低分为 和 。

23.引起心肌收缩性减弱的基本机制是 、 和 。 24.VitB1缺乏可导致 障碍ATP生成减少,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25.心力衰竭时起代偿作用的心脏扩张是 ,代偿失调后的扩张形式是 。

26.心率加快、心脏扩张和 是心功能不全发展过程中的心内代偿方式。

判断题:

27.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输出量较发病前有所增加。 28.维生素B1缺乏可导致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29.心肌肌源性扩张是心力衰竭时心内代偿的方式之一。

30.维生素B1缺乏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是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31.心率增快是心力衰竭时一种快速代偿反应。

名词解释:

32.心力衰竭

33.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34.端坐呼吸

35.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简答题:

36.心肌收缩力减弱的基本机制。 37.简述酸中毒诱发心力衰竭的机制。 38.简述心肌肥大的发生机制及其意义。 39.心肌兴奋-收缩耦朕障碍发生的机制。 40.心力衰竭早期心率加快的原因及意义。

41.心力衰竭时心外代偿反应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42.心力衰竭时引起肺循环充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及主要表现是什么?

论述题:

43.心衰的发病机制。

44.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第十二章 肾功能不全

单项选择题:

1.引起肾前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因素是: A.汞中毒 B.急性肾炎 C.肾血栓形成 D.休克 E.尿路梗阻

2.急性肾性肾功能衰竭的少尿期不会出现: A.高血钾症 B.酸中毒 C.水中毒 D.低比重尿 E.尿钠含量降低 3.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原尿回漏入间质 B.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C.肾小管阻塞 D.肾细胞肿胀 E.DIC

4.急性肾功能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高钾血症 B.氮质血症 C.低钠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 E.水中毒

5.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一周内导致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是: A.高磷血症 B.低钠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高钠血症 6.肾后性ARF的原因为:

A.药物中毒 B.挤压伤 C.前列腺肥大 D.血红蛋白性肾病 E.高胆红素血症 7.下列不属于ARF临床表现的是: A.氮质血症 B.高钾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 D.高磷低钙血症 E.水中毒

8.下述哪项与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不相关? A.PTH增多 B.肾小管磷重吸收增加 C.酸中毒 D.1,25二羟维生素D3缺乏 E.以上都相关 9.CRF时,血磷增高可引起: A.ATP生成减少 B.PTH减少 C.肠道吸收钙减少 D.红细胞内2,3-DPG减少 E.氧离曲线左移 10.肾性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VitD3减少 B.酸中毒 C.PTH增多 D.氮质血症 E.EPO减少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CRF的内分泌功能障碍? A.肾性高血压 B.肾性贫血 C.肾性骨营养不良 D.高磷低钙 E.出血倾向

12.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后,尿量增加到多少,表示进入多尿期: A.尿量>100ml/日 B.尿量>400ml/日 C.尿量>1000ml/日 D.尿量>1500ml/日 E.尿量>2500ml/日 13.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钙磷代谢障碍的形式是: A.血磷降低,血钙升高 B.血磷正常,血钙升高 C.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D.血磷升高,血钙正常 E.血磷降低,血钙降低 14.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尿的变化特征是: A.少尿 B.多尿、夜尿 C.高渗尿 D.血尿 E.蛋白尿

15.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常发生鼻衄,胃肠道出血等出血倾向,这主要是由于: A.血小板数量轻度减少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凝血因子减少 D.FDP的作用 E.纤溶系统激活

16.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高磷血症的原因是: A.PTH分泌增多 B.GFR降低 C.代谢性酸中毒 D.1,25-(OH)2-D3生成减少 E.溶骨作用增强

17.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哪项关系最为密切: A.NPN增高 B.血钾增高 C.血磷下降 D.血钙下降 E.血钠下降

多项选择题:

18.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有: A.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增多 B.出血 C.尿毒症毒物抑制红细胞生成

D.溶血↑ E.铁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释放受阻

19.慢性肾衰时可发生骨质疏松、骨软化、纤维性骨炎是因为: A.PTH增多使溶骨增强 B.1,25-(OH)2D3减少使骨盐沉着障碍 C.血钙减少 D.有的患者血磷减少 E.酸中毒

20.慢性肾衰时1,25-(OH)2D3减少因为: A.PTH增多 B.肾单位减少 C.血钙降低 D.血磷升高抑制1-α羟化酶 E.酸中毒干扰其合成 21.慢性肾衰时血游离钙减少是因为: A.1,25-(OH)2D3增加 B.酸中毒 C.血磷增加 D.PTH增加 E.毒性物作用使肠内吸收减少

22.急性肾小管坏死多尿期肾小球滤过功能渐恢复肾小管阻塞也解除,尿量不恢复正常而出现多尿是因为: A.肾小球滤过率高于正常 B.渗透性利尿 C.抗利尿素减少 D.新生的肾小管上皮功能未恢复 E.输液过多 23.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高钾血症的原因有: A.少尿无尿,排钾减少 B.组织破坏大量释放钾 C.酸中毒 D.醛固酮缺乏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泌K+也可能减少

填充题:

24.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 所致。 25.各型休克早期可引起 急性肾功能衰竭。

26.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从 到 的堵塞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27.根据发生原因,可将急性肾功能衰竭分为 、 和 三类。 28.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 和 。

29.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血钾 ,其原因是 , 和 。 30.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水中毒的原因是 、 和 。 31.24小时尿量低于 ml为少尿,低于 ml为无尿。

32.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一般可分为 、 和 三个时期,其中 期是病情最危重阶段。

33.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 。

34.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与 、 和 有关。 35.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这是由于 、 、和 。 36.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发生低钙血症的机制为 、 、 和 。 37.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有 、 、 和 。

38.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钙磷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 、 和 。 39.根据病人病情发生、发展以及肾脏功能损害的程度不同,可以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 、 、 、 四个阶段。

判断题:

40.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虽有所不同,但如未经有效治疗而发展到晚期,两者都会发生尿毒症。

41.急性肾衰患者一旦转入多尿期,其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将明显缓解。

名词解释:

42.急性肾功能衰竭 43.慢性肾功能衰竭 44.肾性骨营养不良

简答题:

45.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多尿发生的原理。 46.简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出现多尿的机制。 47.简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出血的机制。 48.简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发生贫血机制。

49.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发生哪些功能代谢的变化。 50.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发生机制。 51.简述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

论述题:

52.试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 54.试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理。

55.试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发生哪些水电解质紊乱。 第十三章 肝功能不全

单项选择题:

1.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是: A.肝功能衰竭合并昏迷 B.肝功能衰竭合并脑水肿 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 D.肝功能衰竭所致的反复精神紊乱 E.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同时患有肝病 2.外源性肝性脑病是指: A.肝细胞广泛坏死引起的脑病 B.门-体分流性脑病 C.外界因素引起的肝病和脑病 D.反复发作的精神紊乱 E.感染引起的肝病和脑病

3.内源性肝性脑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暴发性肝炎 B.肝癌 C.门脉性肝硬化 D.肝细胞广泛坏死 E.药物中毒 4.严重肝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A.合成障碍 B.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C.丙酮酸合成障碍 D.尿素合成障碍 E.乙酸辅酶A合成障碍

5.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不包括: A.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B.使NADH生成增加 C.抑制神经细胞膜兴奋 D.使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减少 E.以上都不是 6.脑组织内氨增多可使脑内神经递质不发生: A.谷氨酰胺增多 B.谷氨酸减少 C.乙酸胆碱减少 D.γ-氨基丁酸增多 E.多巴胺减少

7.氨对脑能量代谢的影响中,下列哪一项使还原辅酶Ⅰ(NADH)消耗增多: A.谷氨酸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 B.谷氨酸与氨结合形成γ-氨基丁酸 C.氨与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酸 D.丙酮酸氧化脱羧 E.乙酰辅酶A与胆碱合成乙酰胆碱 8.氨对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的影响是: A.细胞内钠离子增多 B.细胞内钾离子增多 C.细胞内钠离子减少 D.细胞内钾离子减少 E.细胞内钙离子减少

9.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中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 A.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B.苯乙胺和酪胺 C.酪胺和多巴胺 D.酪胺和羟苯乙醇胺 E.多巴胺和苯乙醇胺

10.假性神经递质羟苯乙醇胺与下列哪种神经递质化学结构相似: A.多巴胺 B.乙酰胆碱 C.谷氨酸 D.γ-氨基丁酸 E.谷氨酸胺

11.肝性脑病时,假性神经递质的最初来源是: A.谷氨酸和谷氨酰胺 B.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C.酪胺和苯乙胺 D.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E.色氨酸和5-HT 12.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A.对抗乙酰胆碱 B.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C.抑制糖酵解 D.抑制多巴胺的合成 E.取代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13.下面哪项因素直接影响大脑的能量代谢: A.谷氨酸 B.苯乙醇胺 C.羟苯乙醇胺 D.多巴胺 E.氨

14.假性神经递质作用部位在: A.大脑皮质 B.小脑 C.间脑 D.脑干网状结构 E.脑桥

15.肝性脑病患者出现扑翼样震颤的机制是: A.假性神经递质取代多巴胺 B.γ-氨基丁酸增加 C.谷氨酰胺生成增多 D.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E.乙酰胆碱减少 16.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失衡,主要是由于: A.肝脏对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 B.肝脏对醛固酮灭活作用减弱 C.肝脏对肾上腺素灭活作用减弱

D.肝脏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灭活作用减弱 E.血中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

17.肝性脑病病人血浆芳香族氨基酸浓度增高的毒性作用是: A.三羧酸循环障碍 B.抑制糖酵解 C.使多巴胺合成增多 D.羟苯乙醇胺增多 E.乙酸胆碱含量减少 18.肝性脑病的治疗中用支链氨基酸的作用是: A.降低血氨 B.纠正血浆氨基酸失衡 C.抑制肠道细菌产氨 D.增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 E.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填充题:

19.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这二者以为 主。 20.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为 、 和 。

21.肝性脑病发生机制的假性神经递质产生是由 、 经肠道细菌脱羧酶的作用下转变为 和 ,这些物质进入大脑后在非特异性羟化酶的作用下产生 和 。

名词解释:

22.hepatic encephalopathy(肝性脑病)

简答题:

23.简述肝性脑病发生机制中的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论述题:

24.试述血氨升高引起脑病的机理。

25.论述氨基酸失衡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3z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