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实际操作标准及国家标准

更新时间:2024-06-07 10: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稻瘟病实际操作标准和国家级标准

1、穗颈瘟发病级别

0级:1% 1级:1.1%——5% 3级:5.1%——10% 5级:10.1%——25% 7级:25.1%——50% 9级:≥50.1%

2、单穗分级标准和损失率

0级:无病

1级:<5%(各别枝梗发病)

2级:5.1%——20%(三分之一的枝梗发病)

3级:20.1%——50%(穗颈发病或主轴发病,小部分秕谷) 4级:50.1%——70%(穗颈发病,大部分秕谷) 5级:70.1%——100(穗颈发病,照成白穗)

3、穗瘟损失率分级标准

损失率=(各级发病数×单穗损失率病级)的和÷(考察总数×5) 0级:无病 1级:损失率<5% 3级:损失率5.1%——15% 5级:损失率15.1%——30% 7级:损失率30.1%——50%

9级:损失率≥50.1%

4、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经验计算)

公式:叶瘟病级×0.25+穗瘟发病级×0.25+穗瘟损失率级×0.5 0级:<0.1 1级:0.1——2.0 3级:2.1——4.0 5级:4.1——6.0 7级:6.1——7.5 9级:7.6——9.0

5、国家标准及操作规程

目 次

前言 …………………………………………………………………………………… 1 范围 ……………………………………………………………………………… 3 2 定义和术语 ……………………………………………………………………… 3 3 苗期叶瘟调查 ……………………………………………………………………3 4 大田叶瘟调查 …………………………………………………………………4 5 穗瘟调查……………………………………………………………………………4 6 空中孢子动态观察 …………………………………………………………… 5 7 品种抗性情况调查 …………………………………………………………… 5 8 调查资料的计算……………………………………………………………………5 9 发生程度分级 ……………………………………………………………………6 10 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归档 ………………………………………………………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稻瘟病 ……………………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稻瘟病模式报表…………………………………………15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稻瘟病病情和抗性分级指标 ………………………… 16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稻瘟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 17

前 言

本标准替代GB/T 15790-1995。

本标准与GB/T 15790-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增加了稻瘟病病情和抗性分级指标、稻瘟病模式报表、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等内容,为准确划分叶瘟、穗瘟发生程度、了解品种田间抗性、来年作物布局提供依据;

b).在确保调查准确性的基础上,对取样方法、取样数量等进行了合理优化与调整,使之更符合生产实际需要。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王建强,夏冰,刘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T 15790—1995。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瘟病发病程度记载项目和分级指标,病情系统调查和普查方法,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归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稻瘟病的测报调查, 有关研究及生产单位可参考执行。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苗瘟 seed blast

水稻秧苗在三叶期以前发生的稻瘟病,称为苗瘟。 2.2

叶瘟 leaf blast

水稻植株3叶期以后叶片上发生的稻瘟病,称为叶瘟。 2.3

穗瘟 ear blast

水稻植株抽穗以后在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发生的稻瘟病,统称为穗瘟。 2.4

慢性型病斑 chronic sickness spot

田间最常见到的病斑,多数梭形,边缘呈黄色晕圈,内圈黄褐色,中间灰白色或草黄色。病斑两端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是识别田间稻瘟病的重要特征。 2.5

急性型病斑 acute sickness spot

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深绿色,霉层数量远比慢性型病斑多。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叶瘟即将流行的标志。 2.6

发病率 infested ratio

包括病田率、病株率和病叶(穗)率等,是衡量稻瘟病发生程度的重要指标。病田率是指取样调查的田块中发病田块的比率;病株率是指取样调查的稻株中发病株数的比率;病叶(穗)率是指取样调查的叶片(稻穗)中发病叶片(稻穗)的比率。 2.7

品种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e of cultivar 水稻品种抵抗病菌侵入、扩展、危害的能力。 3 苗期叶瘟调查 3.1 调查时间

在3-4叶期至移栽大田前(3~5)d期间,查1次。

3.2 调查田块和调查方法

按品种、生长类型,选择发病轻、中、重的代表类型田,每类型田查3块。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20株,每块田共查100株。以株为单位,调查病株数,严重度,急性型病株数,叶龄期。按附录C(规范性附录)进行分级。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表A1。 4 大田叶瘟调查 4.1 定点系统调查 4.1.1 调查时间

自插秧后秧苗返青起,至始穗止,每5d调查一次。 4.1.2 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

按当地水稻品种的布局状况和生态类型,选择发病条件好、发病较早且有代表性的早播、中播、迟播三类型感病品种稻田各1块,每块不小于300m,作为系统观测田,在整个观察期内不施用防病药剂。

每类型的每块田于近田埂的第(2~3)行稻内直线定查五点,每点查10丛稻的绿色叶片。按附录C(规范性附录)进行分级。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表A2。 4.2 大田叶瘟普查 4.2.1 调查时间

分别在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查两次。 4.2.2 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

按病情程度选择当时田间发病轻、中、重三类型田,每类型田查3块,总田块数不少于20块,每块田查50丛稻的病丛数, 5丛稻的绿色叶片病叶率。

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直线隔丛取10丛稻,调查病丛数。每点随机选取一发病稻丛,查清绿色叶片的总叶数和发病叶数,结果记入附录A表A3。调查叶瘟发生实况,结果记入附录B表B1,在破口初期预测穗瘟发生情况,结果记入附录B表B2。 5 穗瘟调查 5.1 定点系统调查 5.1.1 调查时间

从破口开始至腊熟初期止,每5d调查一次。 5.1.2 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

在原叶瘟定点系统调查稻丛内继续观察。病轻年份原定点的稻丛不能明显反映病情趋势时,应从定点处外延扩大到50丛稻进行观察。按附录C(规范性附录)进行分级。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表A4。 5.2 穗瘟普查 5.2.1 调查时间

在黄熟期进行。 5.2.2 调查数量和调查方法

按品种的病情程度,选择有代表性的轻、中、重三类型田,总田块田数不少于20块,每块田查(50~100)丛。采用平行跳跃式或棋盘式取样,结果记入附录A表A4(在备

2

注中注明普查)。调查穗瘟发生实况,结果记入附录B表B1。 6 空中孢子动态观察

本项观察只在有条件的区域病虫测报站进行。 6.1 设置规格

采用自控启闭式孢子捕捉器,臂长(15~17)cm,微型电动机转速1500r/min,捕捉器距田面高度1.3m。 6.2 开机捕捉时间和管理

每年开机时间可以从水稻抽穗前一个月至抽穗止。每天凌晨3时开机,捕捉2h。早晨收片,同时换上涂有粘胶的玻片。粘胶由100mL四氯化碳加10g白凡士林溶化而成,装入密封瓶内。粘孢片采用有机玻片,大小厚度同一般载玻片。 6.3 镜检和记载

每天用10×10倍带十字推进器的生物显微镜计数18mm×18mm范围内的分生孢子数量,一般宜当天专人镜检完毕,调查记载格式见附录A表A5。 7 品种抗性情况调查 7.1 调查时间

分别在分蘖末期和黄熟期结合叶瘟、穗瘟普查分别进行一次。 7.2 调查范围

调查当年主栽品种和品种种植比例。 7.3 调查方法

按品种的病情程度,选择发病有代表性的轻、中、重三类型的不同品种,总田块田数不少于20块,每块田查50~100丛。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按附录C(规范性附录)进行品种抗性划分。结果记入附录A表A6。 8 调查资料的计算

发病率、病情指数、损失率按式⑴、⑵、⑶计算: a.

发病率计算公式

PI(%)=?100…………………………………………(1)

Z式中:

I——发病率(%); P——发病株(叶、穗)数; Z——调查总株(叶、穗)数。 b.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P?Di)R=?i?100 …………………………………………(2)

P?DMR——病情指数; Pi——各级发病数;

Di——各级代表值; P——调查总株(叶)数;

DM——最高级代表值。

c. 损失率计算公式

(P?S)C(%)=?ii?100 ………………………………………(3)

P?SMC——损失率(%);

Pi——各级病穗(株、叶)数; Si——各级损失率; P——调查总穗数; SM——最高级损失率。 9 发生程度分级 9.1 分级方法

分5级,以病情指数及其发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百份比例确定各级发生程度。 9.2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见附录D。

10 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归档 10.1 测报资料收集

收集水稻主栽品种、稻作类型、各稻作类型水稻种植面积及其它必要的栽培管理资料; 10.2 测报资料汇总归档

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及时填入相应表内,年末将资料进行整理,正式填入《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内归档保存,并将稻瘟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填入附录A表A7。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稻瘟病》样册见附录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稻瘟病

( 年)

测报站名

站址

(北纬: 东经: 海拔: )

测报员

负责人

盖章

调查日期 地 点 秧田类型 品 种 名 称

表A1 苗期叶瘟调查记载表 发病株分级 病急 性 型 调发叶病查病情病龄株病株株株指0 1 2 3 株期 率数 数 数 数 率% % 发生面积 秧备 田 面积 注 注:秧田类型包括水育秧田、旱育秧田等。

表A2 大田叶稻瘟定点调查记载表 调品病急性 病叶分级 类生病 查 地种调查 病叶率 情 型病 型 育叶 日点 名总叶数 (%) 指叶率 备注 田 期 数 0 l 2 3 4 5 期 称 数 (%) 注:类型田即稻作类型,早稻、中稻、晚稻或一季稻

表A3 大田叶瘟普查记载表 调查类型地点 日期 田 品种名称 生育期 病 丛 率 总丛数 病 叶 率 病丛率 % 病丛数 总叶数 病叶数 病叶率 % 防 病 情 况 注:类型田即稻作类型,早稻、中稻、晚稻或一季稻

表A4 穗瘟调查记载表 病穗分级 类生 调查病病穗损失调查品种 病情地 点 型 育 总 穗率 率 备 注 时间 名称 指数 田 期 穗数 数 0 1 2 3 4 5 % % 注:类型田即稻作类型,早稻、中稻、晚稻或一季稻

表A5 空中孢子捕捉记载表 当天孢子数 调 查 日 期 设 置 地 点 周 围 类型田 玻片1 玻片2 合计 累计 停机前备24小时注 内天气

表A6 品种抗病性情况统计表 (稻作类型: ) 品种生育调查日期 名称 期 地 点 抗病性 类型 全县 种植面积 2hm 占全县 总面积 百分率% 备 注

表A7 稻瘟病发生防治的基本情况 稻 作 类 型 种 植 面 积(667m2) 苗期叶瘟 大田叶瘟 发生面积 占秧田面积% 防治面积 流行程度 发生面积 占播秧面积% 防治面积 流行程度 发生面积 穗 瘟 占播秧面积% 防治面积 流行程度 挽 回 损 失 实 际 损 失 简 述

早稻 中稻 晚稻 一季稻 合 计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稻瘟病模式报表

表B1 叶稻瘟或穗稻瘟发生实况模式报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报 表 内 容 填报单位 调查日期 水稻生育期 发生面积比率(%) 感病品种比率(%) 主发类型田 发生程度(级) 平均病叶率(%) 其中急性型病斑病叶(株)率(%) 上一旬降雨量 上一旬雨日数 上一旬平均气温 报 表 程 序 注:从叶瘟始见时汇报,逢每月1、10、20日上报。

表B2 孕穗-破口期稻瘟病发生情况和穗瘟发生预测模式报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报 表 内 容 填报单位 调查日期 感病品种种植比率(%) 当前叶瘟发生面积比例(%) 发病田平均病叶率(%) 其中急性型病斑病叶率(%) 孕穗后期剑叶叶枕瘟率(%) 预报穗期降雨量(mm) 预报穗期平均气温 预计穗瘟发生程度(级) 预计穗瘟发生面积比例(%) 报 表 程 序 注:1.在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初期汇报。具体早稻在6月1日,中稻及北方单季稻在7月11日,江淮单季晚稻在8月11日;

2.“预报穗期降雨量”和“预报穗期平均气温”为破口、抽穗当月降雨量和平均气温,如破口抽穗期在下旬,则为下一月的降雨量和平均气温。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病情和抗性分级指标

C1 苗期叶瘟病情分级指标(以株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5个以下; 2级,病斑5~10个;

3级,全株发病或部分叶片枯死。

C2 大田叶瘟病情分级指标(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

1级,病斑少而小,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以下;

2级,病斑小而多,或大而少,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5%; 3级,病斑大而较多,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5%~10%; 4级,病斑大而多,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10%~50%; 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50%以上,全叶将枯死。

C3 穗瘟病情分级指标(以穗为单位) 0级, 无病;

1级,每穗损失5%以下,或个别枝梗发病;

2级,每穗损失5.1%~20%,或1/3左右枝梗发病; 3级,每穗损失20.1%~50%,或穗颈或主轴发病;

4级,每穗损失50.1%~70%,或穗颈发病,大部分秕谷; 5级,每穗损失70%以上,或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C4 品种抗性划分标准 C4.1 叶瘟抗性分级指标

高抗 (HR),无病;

抗 (R),只有针尖大小的褐点或稍大褐点;

中抗 (MR),圆形稍长的灰色小病斑,边缘褐色,直径约1~2mm;

中感1(MS1),典型纺锤型病斑,长1~2cm,通常局限于两条主脉间,病斑面积2%以下; 中感2(MS2),典型病斑,病斑面积2.1~10%; 感 (S1),典型病斑,病斑面积10.1~25%; 感 (S2),典型病斑,病斑面积25.1~50%; 高感1(HS1),典型病斑,病斑面积50.1~75%; 高感2(HS2),叶片全部枯死。

C4.2 穗颈瘟抗性分级指标

高抗(HR),无病;

抗 (R), 发病率低于1.0%; 中抗(MR),发病率1.0~5.0%; 中感(MS),发病率5.1~25.0%; 感 (S), 发病率25.1~50.0%; 高感(HS), 发病率50.1~10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稻瘟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表D1 稻瘟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级 别 程 度 叶瘟 穗瘟 病 情 指 数 该病指的发生面积占稻田的% 病 情 指 数 该病指的发生面积占稻田的% 1 <5 >80 <3 >80 2 5.1~10 >20 3.1~5 >20 3 10.1~20 >20 5.1~10 >20 4 20.1~30 >20 10.1~20 >20 5 大发生 >30 >20 >20 >20 轻发生 偏轻发生 中等发生 偏重发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32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