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10 03: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科举考试 C.英才教育 D.素质教育 2.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3.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大致是在( )。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初期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这就是说教学是学校唯一的工作 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C.《学记》中就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的任务

5.平常所说的三结合教育,这三结合是指( )。 A.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的一体化 B.教师、学生、教室的三结合 C.历史、现实、未来的三结合 D.教科书、实验室、网络的三结合

6.20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 )。 A.鲁迅 B.徐特立 C.陶行知 D.梁启超 7.中小学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是因为( )。 A.教师都要评职称 B.写写论文,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C.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D.没事找事做 8.提出“师者,人之模范”的教育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扬雄 D.老子 9.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 )。 A.坚持教师为中心 B.坚持教材为中心 C.实施因材施教 D.实施标准化考试 10.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 2、学制 3、教育方针 4、激情 5、心境 6、热情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避免遗忘

2、根据中小学生记忆特点,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DBCA 6-10 CCCCB 二、名词解释

1.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2.学制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由国家颁布并保证实施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力分配关系的教育基本制度。它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及国家、学校、公民教育权力的分配关系。

3.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4.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如狂欢、暴怒、痛哭等。

5.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如心情舒畅或闷闷不乐等。在心境产生的全部时间里,它能影响人的整个行动表现,保持它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使一切都感染着某种情绪的色彩。

6.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如对党、对祖国的深厚而强烈的热爱。 三、论述题 1、答:(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时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复习方式多样化 (2)适当的超额学习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2、答:(1)启发学生学习的自学性 (2)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3)引导学生把看、听、说、练结合起来 (4)把概念讲深讲透

(5)重视课堂练习的作用。 3、答:(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育学生合理地满足和调节需要 (3)丰富多样的情境教育 (4)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教师资格证书 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职业 老师资格

第三套

一、填空题

1、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2、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____。 3、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4、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5、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辅助形式有____、____等。 7、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上,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和_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 3、课程

三、单项选择题

1.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

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2.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是关键。 A.知 情 B.知 行 C.意 行 D.知 意 3.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教育者“教”的客体不是双客体,而是一种复合客体

B.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如何教”和“教什么”的过程

C.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因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教”的主

D.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4.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 )。 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5.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目标是( )。

A.10年 B.6年 C.9年 D.12年

6.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 )。 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B.英国哲学家培根 C.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D.英国哲学家洛克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8.“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 )。

A.许慎 B.孔子 C.朱熹 D.韩愈 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10.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这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政治本位论 D.宗教本位论

四、简答题

1、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2、简述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可以遵循。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班级授课制 2、京师同文馆

3、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4、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 5、讲述、讲解和讲演

6、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等 7、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二、名词解释

1、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

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3、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包括人类世代积累的历史经验和个体通过实践所获得的个体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三、单项选择题

1-5 CBBAC 6-10 BCAAB 四、简答题 1、答:(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2、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第四套 一、填空题

1、德育是____、____、____的总称。

2、德育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

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即____、____、____。

4、德育过程通常由____、____、____和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 6、德育过程的基础是________。 7、我国班主任老师总结出的德育经验是\晓之以理,____,____,____\。

8、我国德育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名词解释 1、学校德育 2、陶冶法 3、说服法 三、选择题

1、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2、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冶教育 D、指导自我教育 3、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4、教学是( )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5、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最初是由教育家( )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孔子 D、夸美纽斯 6、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7、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8、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四、简答题

1、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是什么?

2、简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3、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2、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辅导 4、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

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组织活动和交往

7、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8、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二、名词解释

1、学校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

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2、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3、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三、选择题

1、C 2、B 3、A 4、D 5、B 6、C 7、A 8、D 四、简答题

1、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是什么? 答:(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2、简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答:(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3、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 的主要特点。 答:(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2)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 第五套 一、填空题

1、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____。

2、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____。

3、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____。 4、提出目标管理的学者是美国管理学家____。

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6、____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二、名词解释

1、班级2、班级管理3、平行管理4、目标管理 三、选择题

1、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 )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A、赫尔巴特 B、马可连柯 C、巴班斯基 D、乌申斯基

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性

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5、提出德育的认知模式的学者是(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6、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四、简答题

1、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如何形成和培养班集体?

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基本单位2、埃拉斯莫斯3、班级常规管理 4、德鲁克5、学生6、班主任 二、名词解释

1、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2、班级管理: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平行管理: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4、目标管理: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

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三、选择题

1、B 2、B 3、D 4、D 5、A 6、B 四、简答题

1、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2、如何形成和培养班集体。 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什么作用? 答:(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组织者; (2)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第六套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 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4.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5.在现代生产中,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策略是( )。 A.增大劳动力数量 B.延长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强度 D.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7.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9.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10.前苏联( )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 )。

A.教育的自身状况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C.家庭环境 D.社会发展的状况 E.气候条件

2.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其中这“三个结合”是指( )。

A.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B.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C.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相结合 D.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E.政府办学与民间办学相结合

3.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4.教师必须要培养的基本教育能力素养有( )。 A.语言表达能力

B.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C.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E.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5.学校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它的意义在于( )。 A.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

B.有利于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

D.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 E.可以让学生有赚钱的机会

6.我国社区教育主要类型是( )。

A.以学校为主体的社区教育 B.以教师为主体的社区教育

C.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区教育 D.以社区为中心的社区教育 E.以家庭为主体的社区教育

7.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 )。

A.教育观 B.人才观 C.应试升学观D.教育质量观 E.精英教育观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 )。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C.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D.卢梭的《爱弥儿》

E.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9.学校的产生一般需要具备下列哪些条件?( ) A.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

B.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达到一定程度 C.脑、体劳动的分离 D.教育经验的积累 E.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

10.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教育的价值取向 B.教育的内容

C.学校课程的结构 D.教育的方法 E.教材的编排 三、填空题

1.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活动是个体的( )活动,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

2.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3.( )是指一个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4.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 )教育。 5.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法。

6.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属于课外活动形式的( )性。 四、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教育合力 3.个人本位 五、简答题

1.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3.社会实践有什么功能?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A 5.D 6.C 7.C 8.A 9.D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D 3.ABCDE 4.ABCDE 5.BCD 6.AD 7.ABD 8.ACE 9.ABC 10.ABC 三、填空题

1.心理2.基础3.效度4.思想5.榜样6.群众 四、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2.教育合力是指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优势与长处,最终形成“教育合力”。

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沦相反,其观点强调人的自我发展,认为个人的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人的本性不受影响地得到完善的发展,所以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2y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