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芦花荡

更新时间:2024-03-23 02: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芦花荡》

一、预习内容

1、生字注音

jiān lì n?ng nài 尖 利 能 耐 yōu xián hán jìn 悠 闲 寒 噤 yīn cǎn za wāi 阴 惨 仄 歪 yāng gào 央 告

zhuǎn wān mǒ jiǎo 转 弯 抹 角 yua míng fēng qīng 月 明 风 清 zhāng huáng shī cu? 张 皇 失 措 fā yào zi 发 疟 子

nüa jí cuān 疟 疾 蹿 2、词语补释

(1)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2)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3)悠闲:闲适自得。 (4)能耐:本领,技能。

(5)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6)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7)胆寒:害怕。 3、辨义

范围 范畴

这两个词都是名词,都含有“周围界限”的意思。但“范围”多用于具体事物,如“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而“范畴”多用于理论、概念等抽象事物。

4、作者介绍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1933年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为了谋生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校当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的小学校教书,白洋淀一带人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1937年冬参加抗日工作,在《红星》杂志及《冀中导报》副刊发表文章。

1939年调晋察冀通讯社,编辑晋察冀最早的文艺刊物之一《文艺通讯》。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担任编辑和教员。1944年到延安,在鲁艺工作和学习。这时发表了反映冀中白洋淀军民抗日斗争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荷花淀》,受到广泛好评。

1949年后在《天津日报》社任编辑,不久被选为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写出了著名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和《铁木前传》等。195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白洋淀纪事》。1976年后,常有散文和诗作发表,还写了一系列“芸斋小说”。

5、作者轶事

孙犁同志崇尚安静的生活,晚年犹甚。1988年6月间,他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就流露了这种心情:“这一阵子,我一直准备搬家。最近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我在云游中,度过了前半生。那些年,每当早晨起步的时候,从来不考虑晚上睡在谁家的炕上。现在老了,想的是安静二字,这在当前,又谈何容易!”终于,他有了“独单”可以让他进入“一人在室,高烛并肩,庭院无声,挂钟声朗,伏案修书,任其遐想’的情境。孙犁同志现在每天早上到楼下散步一二十分钟,然后听广播新闻,翻阅报纸,再有就是鼓捣鼓捣书,看看信??感觉他那时虽因年迈且身多疾患而探居“耕堂”,但其心境悠然安然。在这个时期,孙犁同志仍写了不少随笔、散文和书话。他从不喜欢凑热闹,但针对社会上,特别是文界的一些风气,他以一个作家的良知,发了一些议论。也许是屡碰钉子,他感到了一人一言很难奏效。后来,他选择了缄默。他说自己一生中提出过两次“离得远一点”,一次是离政治远一点,他以为正是赖此得以存活至今;另一次就是离文坛远一点。“现在人们多爱凄热闹,真正能够坐下来做学问的人很少了??我宁可闭门谢客,面壁南窗,展吐余丝,织补过往。” 二、质疑问难

1、请你结合课文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答: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按说应该在后方安度晚年,他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是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的爱国热情是如此高涨,“你什么也靠给我”,是他的豪言壮语,为民族抗战他甘愿尽心竭力,而且充满自信。他勇敢得出奇,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在敌人的眼皮下出入,竟“像一个没事人”,心情悠闲,“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

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他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爱得深切热烈,恨得咬牙切齿,血债要用血来还,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来偿还。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自信万无一失,这一次女孩子受了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他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

2、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 答:“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有响声。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

“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3、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答: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

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4、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心里会怎么想?

答: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她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话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来呢?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真有点子。原来他真有他的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5、“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请你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答:这个句子运用的是景物描写。本句表面上看来,似乎离开了具体的斗争环境——那一场跟敌人进行的殊死战斗,其实那是老人正“狠狠地敲打”那些挂上了钩子的鬼子们的脑袋,把他们置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俗话说“景随情移”,解恨的战斗必然会在内心萌发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此情此境,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的美丽了。

6、“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这段文字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这句话运用的是外貌描写,勾勒出一位抗日老英雄的形象,表现出他老当益壮的气概。他虽然年老,却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

其中,“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恰如其分地点出了老人的生活环境和机灵的情态。

7、“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这段文字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这句话运用的是心理描写,表现出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8、“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这段文字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这句话运用的是景物描写。这段文字把女孩子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富

有生活韵味。庄稼自然成熟,雁群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语时光的流逝。生活道路上,由于“眼望着天边的北斗”,所以永远也不会迷失方向。

9、“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段文字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这句话运用的是环境描写。其作用有三个:一是渲染了故事紧张恐怖的战争气氛;二是突出芦花荡被鬼子封锁的严峻形势,为下文写老头子英勇无畏的的精神作铺垫;三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怀,含蓄地表达出抗日军民的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

10、“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这段文字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这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概括而又形象的语言,表现了老头子在被鬼子封锁的水面上自由穿梭的情形;同时也表现了老头子的乐观主义精神。

11、理解“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这一句话表达的意思及流露出来的感情。

答: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是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12、联系全文,说说老头子“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句子....中的“什么”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帮助抗日队伍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13、文中哪一句话从侧面表现了老头子对抗日队伍所起的作用? 答:“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14、请分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找”字的妙用。 答:这句话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了鬼子的胆怯和愚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2r8.html

Top